啟蒙文學站

儒家

熱門的儒家內容,儒家百科大全,想了解更多了儒家方面的內容就在儒家欄目,我們很專業。

首頁 > 子部 > 儒家
  • 《朱子語類》卷二十七 論語九

    《朱子語類》卷二十七 論語九

    ◎里仁篇下△子曰參乎章問"一以貫之"。曰:"且要沈潛理會,此是論語中第一章。若看未透,且看後面去,卻時時將此章來提省,不要忘卻,久當自明矣。"〔時舉〕問"一貫"。曰:"恁地汎看不濟事,須從頭子細,章章理會。夫子三千門人...

  • 《朱子語類》卷九十六 程子之書二

    《朱子語類》卷九十六 程子之書二

    遺書雲,不信其師,乃知當時有不信者。〔方〕第三卷。"學原於思。"思所以起發其聰明。〔端蒙〕"六經浩渺,乍難盡曉。且見得路逕後,各自立得一個門庭。"問:"如何是門庭?"曰:"是讀書之法。如讀此一書,須知此書當如何讀。伊...

  • 《朱子語類》卷九十七 程子之書三

    《朱子語類》卷九十七 程子之書三

    (此卷系遺書中非入近思與四書等注者,以類而從,為一卷。文集附。)或問:"尹和靖言看語錄,伊川雲:'某在,何必看此?'此語如何?"曰:"伊川在,便不必看;伊川不在了,如何不看!"蓋卿錄雲:"若伊川不在,則何可不讀!"只是門人所編,各隨所見淺...

  • 《中論》愼所從第十七

    《中論》愼所從第十七

    夫人之所常稱曰:明君捨己而從人,故其國治以安;闇君違人而專己,故其國亂以危。乃一隅之偏說也,非大道之至論也。凡安危之勢,治亂之分,在乎知所從,不在乎必從人也。人君莫不有從人,然或危而不安者,失所從也;莫不有違人,然或治而不亂...

  • 《朱子語類》卷二十二 論語四

    《朱子語類》卷二十二 論語四

    ◎學而篇下△慎終追遠章"慎終追遠",伊川雲:"不止為喪祭。"推之是如此,但本意只是為喪祭。王問:"伊川謂:'不止喪祭。'此說如何?"曰:"指事而言,恐曾子當初只是說喪祭。推此意,則每事都要存這些子。"〔雉〕"慎終追遠"...

  • 《孔子家語》卷第五

    《孔子家語》卷第五

    顏回第十八魯定公問於顏回曰:「子亦聞東野畢之善御乎?」對曰:「善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必佚.」定公色不悅,謂左右曰:「君子固有誣人也.」顏回退後三日,牧來訴之曰:「東野畢之馬佚,兩驂曳兩服入於廄.」公聞之,越席而起,促駕召顏回.回至,公...

  • 《朱子語類》卷三十二 論語十四

    《朱子語類》卷三十二 論語十四

    ◎雍也篇三△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章問:"力不足者,非幹志否?"曰:"雖非志,而志亦在其中。所見不明,氣質昏弱,皆力不足之故。冉求乃自畫耳。力不足者,欲為而不能為;自畫者,可為而不肯為。"〔宇〕"力不足者,中道而廢"。廢,是好學...

  • 《孔子家語》卷第十

    《孔子家語》卷第十

    曲禮子貢問第四十二子貢問於孔子曰:「晉文公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雲天王狩於河陽,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在宋,見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

  • 《荀子》解蔽篇第二十一

    《荀子》解蔽篇第二十一

    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治則復經,兩疑則惑矣。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說,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亂國之君,亂家之人,此其誠心,莫不求正而以自為也。妒繆於道,而人誘其所迨也。私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

  • 《朱子語類》卷三十五 論語十七

    《朱子語類》卷三十五 論語十七

    ◎泰伯篇△泰伯其可謂至德章泰伯得稱"至德",為人所不能為。〔可學〕問"泰伯可謂至德"。曰:"這是於'民無得而稱焉'處見,人都不去看這一句。如此,則夫子只說'至德'一句便了,何必更下此六個字?公更仔細去看這一句,煞有...

  • 儒家名言參考

    儒家名言參考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為。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5、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6、君子成人之美,不...

  • 《孔子集語》卷十二

    《孔子集語》卷十二

    事譜十一(上)《詩商頌序疏》引《世本》宋湣公生弗甫何,弗甫何生宋父,宋父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為宋司馬,華督殺之,而絕其世。其子木金父降為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為華氏所逼,奔魯為防大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

  •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體會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體會

    我讀完《論語譯註》,也算是對《論語譯註》有了些瞭解,還有了些興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學問又有思想,一部《論語註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聖經,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都說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愛...

  •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

    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後之施,不能應事...

  • 《孔子集語》卷六

    《孔子集語》卷六

    主德五《尚書大傳》武丁祭成湯,有雉飛昇鼎耳而雊。武丁問諸祖己,祖己曰:"雉者,野鳥也,不當升鼎。今升鼎者,欲為用也。無則遠方將有來朝者乎!"故武丁內反諸己,以思先王之道,三年,編髮重譯來朝者六國。孔子曰:"吾於高宗肜日,見德...

  • 《王守仁全集》卷三

    《王守仁全集》卷三

    知行錄之三公移三欽奉敕諭通行嘉靖六年七月初十日,節該欽奉敕諭:先該廣西田州地方逆賊岑猛為亂,已令提督兩廣等官都御史姚鏌等督兵進剿,隨該各官奏稱,岑猛父子悉已擒斬,巢穴蕩平,捷音上聞,已經降敕獎勵,論功行賞,及將該設流官添...

  • 《孔子集語》卷十七

    《孔子集語》卷十七

    寓言十四(下)《莊子·外篇·天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惡...

  • 《朱子語類》卷一百一十一 朱子八

    《朱子語類》卷一百一十一 朱子八

    ◎論民建寧迎神。先生曰:"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今人心都喎邪了,所以如此。泉州一富室,舍財造廟,舉室乘舟往廟所致祭落成,中流舟溺,無一人免者。民心不得其正,眼前利害猶曉不得,況欲曉之以義理哉!"〔必大...

  • 《家範》家範卷四 子上

    《家範》家範卷四 子上

    百善孝為先【原文】《孝經》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又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

  • 《荀子》正論篇第十八

    《荀子》正論篇第十八

    世俗之為說者曰:「主道利周。」是不然。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儀也。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動;唱默則民無應也,儀隱則下無動也;不應不動,則上下無以相有也。若是,則與無上同也!不祥莫大焉。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則下治辨...

  • 黃酒的儒家文化賞析

    黃酒的儒家文化賞析

    “中庸”黃酒之格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儒家把“中”與“和”聯絡在一起,主張“和為貴”、“普通的和諧”。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經常可行之道。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原則,又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

  • 《朱子語類》卷九十一 禮八

    《朱子語類》卷九十一 禮八

    ◎雜儀自三代後,車服冠冕之制,前漢皆不說,只後漢志內略載,又多不可曉。以下服。古者有祭服,有朝服。祭服所謂鷩冕之類,朝服所謂皮弁、玄端之類。天子諸侯各有等差。自漢以來,祭亦用冕服,朝服則所謂進賢冠、絳紗袍。隋煬帝時始...

  • 《中論》貴言第六

    《中論》貴言第六

    君子必貴其言,貴其言則尊其身,尊其身則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敎;言費則身賤,身賤則道輕,道輕則敎廢;故君子非其人則弗與之言。若與之言,必以其方:農夫則以稼穡,百工則以技巧,商賈則以貴賤,府史則以官守,大夫及士則以法制,儒生則以學...

  • 《荀子》王制篇第九

    《荀子》王制篇第九

    請問為政?曰: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則有昭繆。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故姦言,姦說,姦事...

  • 《孔子集語》卷十四

    《孔子集語》卷十四

    雜事十二《禮記·檀弓疏》引《論語撰考讖》叔梁紇與徵在禱尼丘山,感黑龍之精以生仲尼。《藝文類聚》八十八引《春秋演孔圖》孔子母徵在遊大冢之陂。睡,夢黑帝使請與己交。語曰:"女乳必於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於空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