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楹聯有什麼作用

楹聯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品類,古往今來,人們從未間斷過對楹聯的藝術探求。從開始只限於春聯的嘗試,到後來的各種行業聯、文苑聯等的創新,充分說明楹聯有著極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實用性,它有著比詩歌更廣泛的實用價值。

楹聯有什麼作用

1、裝飾環境

楹聯本身包藏著一種對稱之美,無論是過去的桃符,還是現在的紙聯,雖內容不同,但它通過張貼,給人以美的形象,起到了裝飾的作用。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七回中曾借賈政之口說道:“若大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樹山水,也斷不能生色。”楹聯,作為一種藝術品類,恰如詩詞一樣,只用寥寥數語,就概括了有關歷史、人物、景緻、典故、傳說等,與風景、古蹟交相輝映達到珠聯璧合之美。如江蘇鎮江甘露寺聯:

峰巔片石留三國;

檻外長江咽六朝。

上聯中的峰巔片石指劉備當年在甘露寺相親時所遺留下來的那塊試劍石。當時孫權、周瑜想設美人計,索回荊州,卻陪了夫人又折兵。下聯化王勃的《滕王閣序》詩句“檻外長江空自流”,借景抒發歷史滄桑之嘆。自宋朝之後,楹聯逐漸出現在園林景觀之處,這不但給園林藝術增添了無窮的色彩,也為中國名勝、風景聯的興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明代起,題聯之風大盛,墨客遊人在遊山玩水,訪勝尋古之際,觸景生情,題詩題聯,留於後世。這些楹聯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多集歷史、地理、宗教、景觀、文字、書法、篆刻於一爐,給人以美的享受。楹聯作為一種建築裝飾和文學藝術品類,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既可閱古今,壯觀瞻,激詩情,又可生妙趣,添遊興,長知識,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好形式,使人在不知不覺之中,開闊了藝術視野。有時一副好聯,竟使遊人流連忘返,增添遊興,難以忘懷。

如滕王閣有一聯:

依然極浦遙天,想見閣中帝子;

安得長風巨浪,送來江上才人。

使人讀聯之後引發思古之幽情,彷彿自己也化入歷史的時空之中。

2、祈祥祝福

祈祝吉祥,是楹聯以及桃符這一文體的核心。《後漢書禮儀志》就有過古人以桃符驅逐鬼邪的記載。王安石的《春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描寫了在爆竹聲聲的喜慶中,千家萬戶把舊符換成新桃,祈兆幸福、掃除晦氣的景象。所以,春聯、節日聯、壽聯、喜聯、喬遷、誌慶、行業聯等等都帶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充滿了喜悅、吉祥的效果。

3、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乃古今文人修身之法門。歷代文人,多借用詩歌散文等一些手段,或直抒胸襟,或隱寓文心,或借古喻今,或託物抒懷,以發天地人之感慨,真善美之心聲。從楹聯問世後,中國的文人們又找到了一種簡捷精練的文學形式,寫出了大量修身、養性、詠物、言志、治學的佳作詩對。這方面的楹聯內容較廣,在楹壇中佔據較大的位置,綜觀楹聯古籍,以聯抒懷者不勝列舉,可謂多矣。如海派書畫大師程十發曾撰一聯:

揉春為酒;

剪雪為詩。

作者以物詠懷,聯句分明在寫春,作者飽蘸對春的濃郁之情,突發奇想,將春的顏色作為釀酒之曲,將春雪之圖一片片剪開,組成詩詞,一“揉”一“剪”,用字奇險而又清雅,意境幽遠,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啟迪世人

中國古代文化是凝合文學和哲學為一體的一門學問,它融入了中國古老的辯證理論,具有一定的說理性和教育性。楹聯也是如此,一篇好的楹聯往往使人頓開茅塞,令人從中領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諦。許多名人志士都以聯警世,教誨和鞭策同仁、同輩和親朋好友,給人以鼓舞和勉勵,傳為美談。如: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這副婦孺皆知的名聯,其實是孫中山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孫中山逝世後,這句話被後人以楹聯的形式在重要場合廣泛張貼、宣傳,旨在號召人們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完成其未竟之事業,起到了教育鼓舞人的作用。

國民政府元老、著名詩人、書法大師于右任曾致蔣經國:

計利當計天下利;

求名應求萬世名。

這副楹聯胸襟寬廣,語重心長,作者站在歷史的國家的高度,傾注了無限深情,盡肺腑之言,品讀之餘,令人心動。

5、傳遞感情

楹聯不但具有諸多社會作用,它還是人們傳遞感情,增進友誼的最好媒介。綜觀楹壇,許多高手、名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題贈佳品,或互相勉勵,或寄託情思,或抒發心志,或言明事理,或表示對對方的景仰、思慕之情。如魯迅贈瞿秋白的一副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與瞿秋白的友誼是相當深厚的,瞿曾為魯迅的雜文寫過序,魯迅在瞿犧牲後為瞿編了《亂彈》、《海上述林》以示紀念。

6、鞭撻邪惡

以楹聯鞭撻邪惡,痛擊時弊,古今皆有之。此類楹聯多采用詼諧、嘲諷、戲謔的手法,或直來直去,或以物喻人,或以典喻今,或一語雙關,或嵌字拆字,或諧音隱語,或嘲諷當朝。大則嘲諷時政,小則勸友去疵,不一而足。如:

明朝大文學家解縉性情不凡,語言潑辣,其寫的嘲諷聯也與眾不同,如: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楹聯借物喻人,生動地諷刺了那些不學無術,肚內空空的人。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引用此聯諷刺革命隊伍中那些不實事求是,不講科學,徒有虛名的人,可謂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劉師亮是一位撰聯大師,他一生獻身撰聯事業,以諷刺聯見長,每每以對句痛擊國民政府,深受民眾的歡迎。他寫過這樣一副痛切時弊的短聯:

民國萬稅;

天下太貧。

此聯以諧音手法,而化國民政府口號。“稅”諧音“歲”,“貧”諧音“平”,對國民政府吹噓的“民國萬歲”、“天下太平”給予了有力諷刺,使、反動的國民政府體無完膚,收到了許多長篇大論難以達到的效果。

7、廣告宣傳

利用楹聯進行廣告宣傳,招徠生意,古已有之,只不過未冠“廣告”之名罷了,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各行各業的行業聯了,因一副好的店聯而生意大盛的事情在古籍中時可見之。如江蘇泗水洋河酒廠聯寫道:

酒味沖天,鳥聞成鳳;

釀糟拋海,魚食化龍。

全聯妙用誇張、比喻等手法,極度形容佳釀之美,連鳥聞之便化成鳳,魚食糟可化為龍,況其精華之酒乎?這種手法容易激起讀者的興致,誘惑力強,收到較好的廣告宣傳效果。

當今山東魚臺孔府宴酒的一副楹聯,通過電視媒體傳遍神州大地,一段時間內可說是婦孺皆之,聯曰:

喝孔府宴酒;

做天下文章。

聯句聲韻平穩,卻很有感染力。想到當年孔夫子一定喝過此酒,要不怎麼能寫出《論語》那樣的巨集篇鉅著呢。

8、徵答交際

應答聯作為楹壇家族中的重要成員,自古有之。它與詩歌答對一樣,引發許多文人墨客的高度興趣。好友相聚,酒酣耳熱之際,一問一答可增人興致;尋勝探幽,心曠神怡之時,一出一對可添無限樂趣。朋友答對可見其情操,小兒應對可見其聰慧,知己答對可增進友情,陌生人答對可藉此相識。如清代羅聘遊鎮江焦山時出上聯:“山光撲面經宵雨”,在他苦苦思索下聯而不得時,正巧鄭板橋亦在遊玩,代續下聯:“江水回頭欲晚潮”,二人因此結識而成為好友。

應答巧對發展到現在,已從三五朋友間的應答發展到利用電視、報刊等大眾傳媒,廣泛徵集聯句,使廣大楹聯愛好者的參與其間,並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對句。如1997年香港迴歸前後,各報刊電視以香港迴歸為內容的徵聯大賽遍地開花,楹界高手輩出,妙聯層出不窮,獲得“華錄杯”喜迎香港迴歸楹聯大獎賽一等獎的湖南省劉人壽所撰楹聯:

大筆畫龍,香港喜看《龍破壁》;

高桐引鳳,神州酣唱《鳳還巢》。

此聯飽含激情,用筆精到,虛實相間,巧用比擬,抒發了炎黃子孫企盼香港迴歸,舉國同慶,龍飛鳳舞的熱烈氣氛。聯句句尾還巧嵌兩個戲劇劇目名稱,如畫龍點睛,令人讀後欣喜無限,激情飛揚。

標籤:楹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