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關於譚氏宗祠對聯

有關湖北省通山縣譚氏宗祠有哪些特色?關於譚氏宗祠對聯分別又有哪些?以下小編為大家提供譚氏宗祠對聯,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關於譚氏宗祠對聯

譚氏宗祠四言通用聯

七齡登第;

三策攄奇。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古代“神童”譚昭寶事典。下聯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譚世勳(字彥成,長沙人)事典。

宣猷邊塞;

錫春土茅。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末長沙人譚世勳,字彥成,元符年間進士,歷官郴州教授、祕書省正字。曾扈從皇帝到金兵帥帳,以十條理由說金兵進軍之弊、講和之利。張邦昌建傀儡政權稱“楚帝”時,請他直學士院,他以病為藉口不上任。著有《師陶集》等。下聯典指明代滁州人譚淵,英武而有膂力,洪武年間襲父親譚勝的職務,任燕山衛副千戶。後跟從燕王朱棣(成祖)起兵,奪九門,破雄縣,立有戰功。土茅,土階茅屋,以土為階,以茅草蓋屋。指居住簡樸。

土茅錫券;

邊塞宣猷。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上下聯互易),上聯典指明代副千戶譚淵,滁州人。有膂力,引兩石弓,發無不中,從燕王起兵,奪九門,破雄縣,驍勇善戰,夾河之戰中,以馬蹶被殺,諡壯節。下聯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譚世勳,元符進士,又中詞學兼茂科,後扈駕至金帥帳,以十害說其用事者,言講和之利,詞意中激,金人聳聽。

譚氏宗祠六言通用聯

七歲能登上第;

三子盡作大夫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譚昭寶,相傳七歲應童子試而登上第。下聯典指北宋始興人譚佚,皇祜年間進士,三個兒子也都成為名大夫。

仙客練月得到;

烈婦漬血留痕。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唐譚峭煉丹得道,後仙去。下聯典指宋譚氏婦趙氏為元兵所害,血濺殿楹,如婦人抱嬰兒狀。

譚氏宗祠七言通用聯

十載父子雙進士;

一時兄弟兩將軍。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元符進士譚世勳與其父譚申政和進士,其間時隔約十年。本聯可作譚姓家祠聯。下聯典指元代帥左都監譚資榮,以其弟資用攻汴梁有功,舉資用代其職。

為人樹起脊樑鐵;

把卷撐開眼海銀。

——清·譚嗣同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自題聯。

頗有清香留畫戟;

翩然彩服效扁舟。

——清·譚延闓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光緒進士譚延闓自題聯。

吟看桂生溪月上;

醉聽鯤化海濤翻。

——五代·譚用之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五代詩人譚用之《送友人歸青社》詩句聯。

竹徑支分班玉筍;

江灣族聚躍金麟。

——佚名撰廣東省英德市英城鎮江灣村譚氏宗祠聯

據譚氏族譜載,其入英始祖譚嗣敬於洪武十二年(1379年)“自南京住機遷茲英土竹逕都(今大站鎮樟灘管理區果樹頭村)居住”。譚嗣敬於洪武十九年獲貢,曾出任浙江慈溪縣令(見《韶州府志》、《英德縣誌》)。六世祖譚竹坡約於明嘉靖初年,攜室來村創業。至乃孫譚亮採(字熙臺以武舉人資格出任湖南湘鄉、善化兩任知縣)在村中毗鄰而建乃兄雲臺及自身祠兩座,於是,譚姓遂為村中望族。長房雲臺祠於1992年重修。據譚姓族譜稱,其遠祖“可奕公於唐鹹通十四年(873年)次子守祿公,自江西吉安泰和縣遷居湖南茶陵州上塘太平圍落籍。”“湘省譚氏之盛,居全國之冠。蓋可奕公元孫十八巨集中,除巨集政改巨集帙遷江西虔州,復遷廣東落籍外,其餘十七巨集後裔,俱散佈湖南全省,其盛可知。而茶陵譚氏尤稱巨族,民國偉人譚延闓屬焉。”該譜又稱:“考譚氏有虔翁,諱崇紀,號巨集帙。誥贈資政大夫。原由湖廣遷居江西堯州虔化縣西俊村。今屬贛州,隋唐稱虔州,故名虔,嗣因避亂,於宋建隆三年(962年)壬戌,率眾裔遷居南雄珠璣巷沙水村。寧靜後復遷於虔。至何時再來廣東,未有記載,大約在洪公(虔公長子,登進士,任廣州儒學提舉)出任廣州時間耳。”據此可知,譚巨集帙乃隨子遷粵,成為譚氏之“入粵始祖”。

譚氏宗祠九言及以上通用聯

攬湖海英豪,力維時局;

勖沅湘子弟,共贊中華。

——清·譚嗣同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1897年自撰聯。

終南山上神人,涉獵文史;

棲隱洞中道士,出入金門。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南唐國子司業譚峭,泉州人。好仙術,居嵩山十餘年,後登青城山,相傳仙去。亦稱紫霄真人。

勳名炳炳,榮列戊戌六君子;

偉績昭昭,號稱關隴一文人。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末維新派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曾設立算學會,結合維新志士講求變法救亡之道。1896年至南京任候補知府。1898年授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新政。戊戌政變時為袁世凱出賣,遇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譚嗣全集》。下聯典指清代洮州訓導譚詠昭,字仲回,武威人。制行堅潔,擅詩文,為同光間“關隴文人第一”。有《看雲書屋詩文集》。

祖宗來自江西,慕三閭風景、五指煙霞,欽仰大夫先屈子;

嗣孫守成湖北,綿千秋俎豆、萬古馨香,堪羨公爵邁邢侯。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秭歸縣樂平裡譚氏宗祠聯。

今日之東,明日之西,光陰冉冉,歲月攸攸,走不盡楚峽秦關,填不滿深潭慾海,力如項羽,智若曹操,烏江赤壁空煩惱,為什麼?請君息坐片時,試把寸心思前想後,得安閒處且安閒,留些奔波過明日;

這條路來,那條路去,風塵僕僕,道途茫茫,牽未住朱顏白髮,帶未走黃金碧玉,富似石崇,貴比楊素,綠珠紅拂皆成夢,今何在?替我解下數文,沽酒半壺猜三通兩,會暢飲時應暢飲,西出陽關無故人。

——佚名撰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城東西江北岸山譚公廟聯(76+76=152字)

廟祀元代寧海(今屬浙江省,一說山東省弁平縣)人譚處端,“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七大弟子之一,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稱為“全真七子”。其人道行高深且行俠丈義,頗得人心;在廣西梧州城東,西江北岸山上,舊時立有“譚公廟”,所紀念為他正直俠義,扶危濟困,尤其是對水火災禍預見異常準確,而舊時的梧州水火兩災頻繁,故人們立廟祀之,以求蔭佑。該廟已毀多年,今僅存遺址,在梧州家用電器廠內。據地方誌載,舊時廟中有這副長柱聯,內容頗有意思和哲理。

標籤:譚氏 宗祠 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