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春聯的歷史與由來

春聯的歷史與由來
春聯的由來,歷史
  春聯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原來人們用桃木板畫神萘、鬱壘畫像,掛在兩扇門上。後來,畫像又改成只寫字的 “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覺得不過瘤,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後改用紙),寫上了字數較多、能充分反映心願的對子。據《宋史·蜀世家》載:蜀後主孟旭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對春聯。明代朱元漳建都南京後,曾令各家貼對聯,並將門聯改名為春聯,一律用紅紙書寫。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只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這人家是閹豬的,不識字,於是親自動筆為他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於歷代大力提倡,使春聯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潮汕人對春聯更是重視,買一副春聯,往往要琢磨很久。 從各家各戶所貼的春聯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情趣 和價值觀念。其中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勞上進、團結和睦的特點,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廣勤生產五 谷豐登,善治家六畜興旺”等等。潮汕對聯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明朝潮州才子林大欽撰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一聯。傳說,林大欽早年曾當過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七年級日,東家夫人過生日,請來先生撰寫春聯、壽聯。只見林大欽提筆沾墨,不假思索便寫出此聯。
  英語單詞"couplet" ,其意有兩項:一為對句,指兩行尾韻相諧的詩句;一為“一對”,“一雙海譯文出版社1991年9月第1但也有的辭書譯為“兩行詩;對句;對聯”(《新英漢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4月第1版,第265頁)。有的辭書乾脆譯為“對句;對聯”(《袖珍英漢辭典》,商務印書館1959年12月初版,第68頁)。而《牛津現代高階英漢雙解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簡化漢字本)中的翻譯似乎更接近一些:“相連、同長度並押韻的兩行詩句;對句。”(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266頁)我以為倒不如不要“對聯”一個義項,因為外國語言中,尤其是西方的拼音文字中根本就沒有對聯這個東西。況且,我們的對聯也沒有押韻這個要求。我以為:“對聯”當然應該譯為"duilian",如同中國人名、地名,用漢語拼音。(散漫齋主)
  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經有這麼一段話:“對聯是由我們語文字身的極大特點、特色而產生的,並非‘人為’地硬造而成。這在西方語文中是沒有的。比如莎士比亞的名劇中,偶然只有運用‘排句’(couplets)的例子,那還遠遠不是‘對仗’。我記得英國著名漢學家謝迪克教授(prof shadic 早年在我國燕京大學,後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告訴我說:‘在英文來說,用排句是為了取得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用多了使人有滑稽之感。’這說明中西語文之異,文學美學觀念之異,是多麼巨大(因為我們有全部排句對仗的駢文體,如《文心雕龍》,乃是價值極高的文學理論名著)!”(《對聯•民間對聯故事》XX年第10期,第16—17頁)(散漫齋主)
標籤:由來 春聯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