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北京故宮外東路暢音閣楹聯欣賞

暢音閣位於寧壽宮後區東路南端,座南面北,為清宮內廷演戲樓。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建,四十一年建成。嘉慶七年(1802)曾維修,二十二年於閣後(南)接蓋捲棚頂扮戲樓。光緒十七年(1891)維修。現存建築為嘉慶年間改建後的規制。暢音閣三重簷,通高20.71米,捲棚歇山式頂,覆綠琉璃瓦黃琉璃瓦剪邊,一、二層簷覆黃琉璃瓦。閣面闊3間,進深3間,與南邊5開間扮戲樓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層簷下懸“暢音閣”匾,中層簷下懸“導和怡泰”匾,下層簷下懸“壺天宣豫”匾。內有上中下三層戲臺,上層稱福臺,中層稱祿臺,下層稱壽臺。壽檯面積210平方米,臺內不設立柱,採用抹角樑。檯面後部設有4座樓梯,接平臺,上樓梯可抵達祿臺。壽臺北、東、西三面明間的兩柱上方裝飾鬼臉卷草紋木雕彩繪匾,惟正(北)面掛聯:“動靜葉清音,知水仁山隨所會;春秋富佳日,鳳歌鸞舞適其機。”檯面中部設地井,蓋板可開合。臺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南邊中間有一眼水井,可為戲中表演噴水提供水源。祿臺、福臺均將前沿(北側)做為檯面,使觀戲者抬頭便可看到。三層臺設天井上下貫通,祿臺、福臺井口安設轆轤,下邊直對壽臺地井,根據劇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員、道具等。使用三層臺的劇目不多,絕大多數只在壽臺上表演。暢音閣建築巨集麗,京西頤和園內德和園大戲樓即仿暢音閣規制建造。

北京故宮外東路暢音閣楹聯欣賞

琅璈逸韻應嵩乎,久矣八方從律;
閶闔晴光凝嶰吹,康哉九敘惟歌。
——乾隆題暢音閣大戲臺
琅璈:古樂器;八方:四方與四隅;嶰吹:泛指簫笛等樂器;九敘:代指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