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劉姓對聯及劉姓來歷、劉姓宗祠聯

劉姓對聯及劉姓來歷、劉姓宗祠聯
劉(liú)姓出自姬姓,系堯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堯母慶都居於伊祁山下,故從母居地姓“伊祁”。後又分出“伊”“祁”二姓。祁姓後代一支被封於劉邑(今河北唐縣境),建立劉國。得姓始祖:劉累。出生時有紋在手曰:“累”,便以此為名。劉累長大後,跟隨豢龍氏學習養龍本領,被夏帝孔甲封為“御龍氏”,負責馴養四條龍。有一次,一條龍死了,劉累就把龍肉做成肉羹,充當野味獻給孔甲。孔甲非常高興,就賞賜給劉累許多財物。過了幾天,孔甲又想吃這種“野味”,派人去索取。劉累感到難於矇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帶領家眷逃到魯陽(今河南省魯山)。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劉字作了姓氏。劉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三八。劉姓家族地位顯赫,從古到今,稱王稱帝者多達六十六人,統治時間長達六百五十多年。

    源承姬姓;
    望出彭城。
  ——全聯典指劉姓的源流和郡望。

    藜照堂敦本堂中山堂蒲編堂堂堂挺秀;
    彭城郡弘農郡東海郡高密郡各郡爭芳。
  ——全聯典指劉姓名郡和名堂。

    一姓五都督;
    三科兩狀元。
  ——全聯典指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家族,在明清兩個朝代先後出過五名都督和一對兄弟狀元。

    太史令術通象緯;
    剡溪人喜入天台。
  ——上聯典指明初大臣劉伯溫,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博通經史,善寫文章,尤精象數讖緯之術。著有《誠意伯文集》等。下聯典指東漢剡溪人劉晨,相傳永平年間和阮肇同入山採藥,迷路遇兩個仙女,邀他們到家中,吃胡麻飯,睡前行夫婦之禮。半年後回家,子孫已經七代了。

    胡琴雅韻訴心志;
    蘭蕙香馨染鍘刀。
  ——題劉胡蘭烈士。

    施武略巨集謀稱帥伯;
    承文韜忠勇是軍神。
  ——題劉伯承元帥。

    少志縈懷,兩篇巨集論警天下;
    奇冤驚世,六字大謊喪國師。
  ——題劉少奇主席。六字即叛徒、內奸、工賊。

    閩西上將才,奪瀘定,繼東征,克遼瀋,威揚東亞;
    軍旅好司令,點旌麾,振科技,保家邦,名潤紅樓。
  ——題劉亞樓將軍

  附:

    祿閣流光;
    彭城世德。
  ——此聯為劉氏宗祠“彭城堂”堂聯。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此聯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句聯。

    三章早沛秦川雨;
    五夜長明書室燈。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上聯典指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下聯典指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劉向。

    先代蒲鞭昭德澤;
    後人藜閣繼書香。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上聯典指東漢華陰人劉寬。下聯典指西漢劉向。

    守本忿耕讀第一;
    盡人倫孝友俱先。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功垂淮海冠裳肅;
    澤派罏山俎豆馨。
  ——此聯為福建省閩候縣南嶼鎮罏峰劉氏宗祠聯。

    無慾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覺氣如霜。
  ——此聯為明代天啟初禮部主事劉宗周自題聯。

    世號五忠光世第;
    家傳七業振家聲。
  ——此聯為福建省地區劉氏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福建省劉氏分支在宋代有劉頜、劉純、劉鉿、劉子羽、劉珙5人被諡為“忠”公的歷史,下聯典指劉氏在晉朝時,著名學者劉殷的7個兒子分別攻讀“五經”和《史記》、《漢書》,後來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六代大夫一二品;
    九重恩遇百千秋。
  ——清·劉鳳誥題江西省萍鄉縣蘆溪鎮劉氏宗祠聯。

    五百年衣冠舊第;
    十七世弓馬名家。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宗祠聯。

    兄弟狀元天下少;
    公孫宰相世間稀。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市橋頭鎮雁子墩孫家莊劉狀元府聯。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世裔公侯伯子男。
  ——南宋朱熹撰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門閭高大容車馬;
    山水盤旋嘯鳳凰。
  ——劉允手書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一等人忠臣孝子;
    二件事耕田讀書。
  ——佚名撰臺灣省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劉氏宗祠聯。

    萬卷珠璣朝漢室;
    一天星斗照彭城。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劉氏宗祠聯。

    說禮敦詩,丕承先志;
    貽謀燕翼,垂裕後昆。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縣霞美鎮劉阪村劉氏宗祠“思敬堂”堂聯。

    好善樂施應賁旌重典;
    急公奉上允稱幗遺微。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縱觀古代,執政將近七百載;
    累計先君,為王已逾六十人。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全聯典指劉氏在中國歷史上,稱帝者先後有66人,執政共歷650多年。

    要好兒孫,須從尊祖敬德起;
    欲光門弟,還是讀書積善來。
  ——佚名撰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劉氏宗祠聯。

    堂勢尊嚴,昭奕代祖功宗德;
    孫枝蕃衍,承萬年春祀秋嘗。
  ——佚名撰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劉氏宗祠聯。

    孔氏絃歌,魯國新聲聞壁內;
    漢家簫鼓,祖庭餘韻在人間。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

    源衍南陂,瑞謁金芝,燕翼貽謀積八世;
    溪環北閣,祥凝甫草,鴻基永奠慶千秋。
  ——佚名撰江西萍鄉源南鄉源溪村劉氏金甫公祠聯。

    讀書務得大,要禮義廉恥,無虧可稱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為事方是人家。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策馬從南越歸來,構數椽用妥先靈,敢說聲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衛,把兩字偏貽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劉永福撰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北大坦地二號劉氏家廟聯。

    念先人須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澤如清谿,吏才如零谿,方無慚出處;
    入此廟在求通此廟肸蠁,惟束頑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嘗。
  ——此聯為劉氏宗祠聯。劉畤兄弟曾講學清溪,又劉霖谿長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績,清谿霖谿皆祖此祠也。

  【對聯故事】——《劉項鬥聯》(另有版本為《朱項鬥聯》)
  相傳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楚漢相爭最終造成劉姓人和項姓人如同世仇,相鬥不止,始終不和。結果既影響了生產發展,又影響了社會穩定。某地有兩個村莊,一是劉姓,一是項姓,中間隔著一條河。劉項兩村人老死不相往來,但就是相互鬥聯不止。每年的秋季將對聯懸掛於村口,無非都是抬高自己,貶低對方之意。某年,劉姓人早早就掛出了這麼一副對聯:
    兩朝天子;
    一代軍師。
  此聯中上聯“兩朝天子”說的是漢高祖劉邦創立西漢,漢光武帝劉秀創立東漢的故事。下聯“一代軍師”說的是明朝軍師劉基(即劉伯溫)的故事。項姓人要想再高過劉姓人,看來很難了。其時剛好有一位上京赴考的秀才路過項姓村莊,借宿村裡。聞說此事,心想總是爭鬥下去,也不是辦法,便有心促和。於是隻身來到劉姓村莊,說明利害,勸說劉項和解,和睦相處,共享太平。劉姓人只當是項姓人想不出對聯,才派人來說和,便要求對方出示對聯,才肯言和。秀才沒有辦法,只好亮出一副對聯:
    烹天子父;
    作聖人師。
  此聯中上聯“烹天子父”說的是項羽和劉邦爭霸期間,項羽將劉邦父親擒獲。於是派人告訴劉邦,劉邦要是不肯投降,他就要將劉父烹熟了吃。劉邦聽後,對來人說,若是烹了他父親,請分一杯羹,讓他也嚐嚐味道。項羽終是不忍,便放了劉父。此事對於劉姓人來說,劉邦是個毫無孝道、鮮廉寡恥之輩,極不光彩。下聯“作聖人師”說的是孔子東遊,路遇小孩項橐,與他一番交談後,孔子說,小項橐“可以為師矣”。
  劉姓人看到秀才抖出這副對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確感如此鬥下去,實是於家於國無益,遂同意和解。自此,劉項兩村和睦相處,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相安無事。但是鬥聯的慣例仍然保留下來,只不過不再是“抬高自己,貶損他人”了,而是成為文化交流的一塊陣地。

  【文獻】——《劉氏源流歌》
  源溯陶唐姓伊祁,帝堯苗裔第一支。監明早逝不得立,永河封劉得姓氏。
  傳至劉累十八世,卯上絲下掌中字。伯益傳下贏姓者,亦與我劉同宗支。
  庶後子孫又遷徙,為唐杜伯及範氏。隰叔奔晉為士師,士會遷秦有後嗣。
  復為劉姓傳世系,派下之劉屬伊祁。更有分支遷於隋,其後子孫即姓隋。
  周定王時劉康公,後裔姓劉源自姬。士會之後遷豐沛,傳至劉邦遂倔起。
  西東兩漢四百載,當年劉姓居第一。婁敬項伯均賜姓,冒頓後裔漢家兒。
  劉秀避禍改姓金,唐代文靜改侯氏。避諱錢謬金與錢,同宗異姓十有餘。
  宗支繁衍皆有自,百川入海同一支。自從漢代一統後,傳至五代十國時。
  承帝稱帝五十餘,爵封王侯難列舉。得姓於今四千年,名人輩出知有幾?
  譜碟歷歷載分明,炳如月星誰能比!家聲綿遠堪自豪,更望後昆齊震起。
  建樹功業留偉績,光前裕後譜新史。題罷譜序情依依,不盡綿綿追思意。
  ——劉浩然於宋代抗金將領劉爽陵園紀念館劉(liú)姓出自姬姓,系堯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堯母慶都居於伊祁山下,故從母居地姓“伊祁”。後又分出“伊”“祁”二姓。祁姓後代一支被封於劉邑(今河北唐縣境),建立劉國。得姓始祖:劉累。出生時有紋在手曰:“累”,便以此為名。劉累長大後,跟隨豢龍氏學習養龍本領,被夏帝孔甲封為“御龍氏”,負責馴養四條龍。有一次,一條龍死了,劉累就把龍肉做成肉羹,充當野味獻給孔甲。孔甲非常高興,就賞賜給劉累許多財物。過了幾天,孔甲又想吃這種“野味”,派人去索取。劉累感到難於矇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帶領家眷逃到魯陽(今河南省魯山)。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劉字作了姓氏。劉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三八。劉姓家族地位顯赫,從古到今,稱王稱帝者多達六十六人,統治時間長達六百五十多年。

    源承姬姓;
    望出彭城。
  ——全聯典指劉姓的源流和郡望。

    藜照堂敦本堂中山堂蒲編堂堂堂挺秀;
    彭城郡弘農郡東海郡高密郡各郡爭芳。
  ——全聯典指劉姓名郡和名堂。

    一姓五都督;
    三科兩狀元。
  ——全聯典指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家族,在明清兩個朝代先後出過五名都督和一對兄弟狀元。

    太史令術通象緯;
    剡溪人喜入天台。
  ——上聯典指明初大臣劉伯溫,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博通經史,善寫文章,尤精象數讖緯之術。著有《誠意伯文集》等。下聯典指東漢剡溪人劉晨,相傳永平年間和阮肇同入山採藥,迷路遇兩個仙女,邀他們到家中,吃胡麻飯,睡前行夫婦之禮。半年後回家,子孫已經七代了。

    胡琴雅韻訴心志;
    蘭蕙香馨染鍘刀。
  ——題劉胡蘭烈士。

    施武略巨集謀稱帥伯;
    承文韜忠勇是軍神。
  ——題劉伯承元帥。

    少志縈懷,兩篇巨集論警天下;
    奇冤驚世,六字大謊喪國師。
  ——題劉少奇主席。六字即叛徒、內奸、工賊。

    閩西上將才,奪瀘定,繼東征,克遼瀋,威揚東亞;
    軍旅好司令,點旌麾,振科技,保家邦,名潤紅樓。
  ——題劉亞樓將軍

  附:

    祿閣流光;
    彭城世德。
  ——此聯為劉氏宗祠“彭城堂”堂聯。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此聯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句聯。

    三章早沛秦川雨;
    五夜長明書室燈。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上聯典指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下聯典指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劉向。

    先代蒲鞭昭德澤;
    後人藜閣繼書香。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上聯典指東漢華陰人劉寬。下聯典指西漢劉向。

    守本忿耕讀第一;
    盡人倫孝友俱先。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功垂淮海冠裳肅;
    澤派罏山俎豆馨。
  ——此聯為福建省閩候縣南嶼鎮罏峰劉氏宗祠聯。

    無慾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覺氣如霜。
  ——此聯為明代天啟初禮部主事劉宗周自題聯。

    世號五忠光世第;
    家傳七業振家聲。
  ——此聯為福建省地區劉氏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福建省劉氏分支在宋代有劉頜、劉純、劉鉿、劉子羽、劉珙5人被諡為“忠”公的歷史,下聯典指劉氏在晉朝時,著名學者劉殷的7個兒子分別攻讀“五經”和《史記》、《漢書》,後來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六代大夫一二品;
    九重恩遇百千秋。
  ——清·劉鳳誥題江西省萍鄉縣蘆溪鎮劉氏宗祠聯。

    五百年衣冠舊第;
    十七世弓馬名家。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宗祠聯。

    兄弟狀元天下少;
    公孫宰相世間稀。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市橋頭鎮雁子墩孫家莊劉狀元府聯。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世裔公侯伯子男。
  ——南宋朱熹撰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門閭高大容車馬;
    山水盤旋嘯鳳凰。
  ——劉允手書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一等人忠臣孝子;
    二件事耕田讀書。
  ——佚名撰臺灣省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劉氏宗祠聯。

    萬卷珠璣朝漢室;
    一天星斗照彭城。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劉氏宗祠聯。

    說禮敦詩,丕承先志;
    貽謀燕翼,垂裕後昆。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縣霞美鎮劉阪村劉氏宗祠“思敬堂”堂聯。

    好善樂施應賁旌重典;
    急公奉上允稱幗遺微。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縱觀古代,執政將近七百載;
    累計先君,為王已逾六十人。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全聯典指劉氏在中國歷史上,稱帝者先後有66人,執政共歷65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