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8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1

“艾青的詩,好在那雄渾的力量,直截了當的語言,強烈鮮明的意象。”艾青早年學畫,對後期印象派情有獨鍾。而他的詩也好像一幅畫,樸素、自然,不事雕琢,又充滿深情,意境巨集闊,深邃而憂悒,有一種崇高的美。他用斑駁的色彩與光影呈現民族苦難與愛國懷鄉之情。

他的詩中,有熱烈的紅色。“油燈像野火一樣,映出我們火一般的肌肉,以及——那裡面的——痛苦,憤怒和仇恨的力”,紅色意味著勃發的生命和血性,是中國農民面對壓迫怒氣騰騰的寫照。“龍華的桃花開了,在那些夜間開了,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那些夜是沒有星光,那些是颳著風的,那些夜聽著寡婦的咽泣。”滿樹豔粉嬌紅,卻讓人想到死亡和血淚,既使江南處處是春了,風景繁華似夢,仍是觸目驚心,讓作者感到悽悽慘慘;大好春光、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家國之痛,得之心而寓之花也。火把已排成發光的隊伍了,火把又流成紅光的河流了。千萬把高高擎起,火焰吞噬著鐵黑的夜,散發著亙古的.熱與希望,如同沉寂中爆發出千人一口的吶喊。烏暗底色上的熾紅,給人以按捺不住的力量和熱情——如果太陽不出來,我們就自己創造黎明!他的詩中,有一望無際的黃。在冰雪凝凍的日子,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和荒漠。蒼莽荒寒的北國大地上,烽火不斷,只有饒闊的黃土地知道,有多少交織的逃難車轍,多少流離失所的北國人民!

這一幕黯淡的灰黃,包含了多少人的悲聲和嘆息!黃色的泥沙,使我們看不見遠方,黃河的水,激起險惡的浪,古舊的渡船,載著我們的命運。鳳陵渡口,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渾黃的浪頭卷著狂暴的野性,撲向古舊的渡船,撼天動地,目之所及皆是灰撲撲的黃,未來何在?希望何在?這萬頃渾黃,怎能不讓人想到風雨如磐,山河破碎的祖國?沙漠風,已捲去北方生命的綠色,與時日的光輝。

一片暗淡的灰黃,蒙上一層揭不開的沙霧,千風呼喚,天光暗淡,沙霧瀰漫,塞外凝結著千古的陰鬱悽苦,死氣沉沉,無數中華兒女橫戈躍馬,奔赴中華民族生息歌哭於斯的北方,在秋風吹散馬蹄聲的邊關,為保衛土地,不曾屈辱過一次。

艾青的詩色彩斑斕,用濃墨重彩發洩胸中鬱氣。血紅、硃紅、金黃、土黃、枯黃、青灰、雪白、鐵黑、紫色、堇色、灰色、緋色,銀色、古銅色、赭黃、暗綠、藍色、草黃。正如陸游所說:五色炫耀、光奪眼目,使人不夠熟視。兼之光與影的交錯變幻,艾青的詩如同一卷卷慷慨淋漓又韻味悠長的水彩畫。還有那些令人過目不忘的意象,比如朝霞霓彩、銀浪白羽,太陽與黎明,血液與火把,故鄉的樹木池沼,黃土地與黃河、原野鳥雀、號角、橋、白雪。都承載著他對人類、對自然刻骨銘心的心的愛,對民族命運的深摯關懷。從這些流動的畫面中還透露出嫋嫋的哲思,屹立不動的礁石和離開運動死氣沉沉的魚化石,連同那面直率的鏡子,都給人無垠啟迪。

艾青善於通過印象,感覺的捕捉來表達濃烈的情思。同樣是“詩中有畫”,王維的詩偏於冷色調,情幽空靈,而艾青的詩偏向暖色調,詩作具有鮮明的色調,清晰的線條,素描一般的簡練、凝重,炫目色彩下洶湧著遏止不住情感洪流,神州沉陸的憂思,穿過數千年風塵撲面而來。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2

存在於詩裡的美,是通過詩人的情感所表達出來的、人類向上精神的一種閃灼。這種閃灼猶如飛濺在黑暗裡的一些火花:也猶如用鑿與斧打擊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艾青如是說。

艾青曾去法國留學,跟著恩施林風眠學詩歌,幾年的異國他鄉生活,使他的詩收到了俄羅斯後現代主義以及一些文藝復興時期名家們的影響,但同時,歐洲的法國同樣動盪不安。在這期間,艾青作了兩首“在地獄裡創作出來的詩”。一首是《巴黎》,另一首便是收錄於《艾青詩選》中的《馬賽》。

《馬賽》創作於1933年。馬賽是法國的第一座城市,從羅馬時期起,便是戰火與掠奪下的產物。19世紀,以描摹500名烈士奔赴巴黎一路壯歌支援---而流傳後世的《馬賽曲》聞名於世,作為法國的國歌飄揚於歷史的長河,那是一個國家發展而來的高光時刻,同樣也是艾青內心中的法國情節。但在20世紀,馬賽便進行了殖民擴張,愈發繁榮穩定。艾青說,那是地獄。

從詩中來看,無處不是人民的鬥爭,無處不是矛盾與掙扎,無處不是從胸腔最炙熱的鮮血中迸發出的怨惡與詛咒。“無定的行旅已把我拋到這,陌生的海角的邊攤上了”——是時代,是歷史,是時間,是人心,推動著身在異鄉的艾青,被綁架,被侮辱,被迫害,在馬賽對東方國家進行殖民擴張時,艾青作為黃種人,作為中國人,可想而知受到了怎樣的霸凌,而後半句更是使人聯想到已經變了性質的馬賽,將人民逼迫至絕路拋棄在邊緣地帶的慘淡情形! 之後艾青便描繪了在馬賽,所謂的繁華,所謂的工業化,所謂的經濟繁榮。本質是混沌不堪,是壓在人民脊樑上的血鞭,是帝國主義毫無人性的打壓。在人群向著所謂燈塔而無血無肉的麻木向前時,艾青知道,他們不過踏在底層人民的屍體上向上一層層疊加著傷痕罷了。而艾青則是站在底層勞動人民及工人審視著這個混沌不堪的社會。“像唯一的駱駝,在無限風飄的沙漠中,寂寞地寂寞地跨過”

艾青的語言無疑是撼動人心的,縱使無限風飄,卻仍無法動搖駱駝堅實的目光,腳踏實地的腳步,身處的是沙漠,腳下踩的,與駱駝的本質並無異,同樣也是塵埃,所以在逝去的靈魂下跨過去,跨過去,不忍傷害每一個普通且平凡的生命。“放射著混沌的憤怒,和混沌的悲哀——”這時的太陽,是眼睛,是民眾的眼睛,是艾青的眼睛。

接下來便是厚重且沉痛的批判,是憤怒並無所畏懼的指責,是痛徹人民心扉而深刻到刻在骨子裡的詛咒。工業強大又何用,工人們面黃肌瘦,將繁瑣的會話,屈服的手勢,醉酒的空瓶埋葬在工廠厚重的濃煙之下。它們是盜賊,是綁匪,艾青甚至將自己比作米蟲,看啊,那些是異國來的看盡馬賽罪惡與富貴下的暴力的旁觀者,有些甚至是掠奪與剝削下的受害者,那些高樓大廈、瓊樓玉宇皆是幫凶,甚至是輪船,引渡著成百上千的.旅行者見證1933年的祕密。

但艾青並沒有對這片土地絕望,它是地獄,但仍然不捨,依舊依戀,也許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足夠孤獨,也許是紀念百年前溫存的理性與藝術的遺骸。儘管如此,離別的最後,馬賽,還是墮落的,是“盜匪的故鄉”,是“可怕的城市”,這是艾青所以帝國主義原則性的批判與反對,雖然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知識與思想,但是對於違揹人道的,虐待人民的,堅決抵制,絕對拒之門外。這是地獄裡關於艾青的一朵火花,他帶回了中國,歸屬於世界,應當被時代所認識。

地獄裡的火花,是世界的寶物,是我們應當存於心的敬仰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