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哈利波特讀後感【必備15篇】

讀後感2.68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哈利波特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哈利波特讀後感【必備15篇】

哈利波特讀後感1

《哈利·波特》這本書主要圍繞著一位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在他的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來展開敘述。

我喜歡這本書,主要就是因為書中活靈活現的人物,以及他們生動的人物性格以及形象,有時從他們的身上能夠汲取到有用的東西,並被其中變幻無窮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我主要來講講我在書中印象最深的幾句話。

第一句話:“一個人的出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長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是阿不思·鄧布利多所說的,在這本書中,所有的人能夠分為兩類,一類是巫師,另一類便是不會魔法的麻瓜。而在巫師中又分為純血統、混血統以及麻瓜出身的巫師。

在書中,馬爾福以及他的家族將純血統視為自己的尊貴,並且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而也正是這樣的認識,使得馬爾福他們一家成為食死徒,信奉伏地魔所提倡的:這個世界屬於純血統巫師。馬爾福也深受他們家族的影響,在學校裡,總是稱赫敏為“泥巴種”。

然而,赫敏雖是麻瓜出身,但她努力學習,深受他人喜愛,長大後也成為了魔法部部長。可見,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切,自己的一切都是由自己決定的,是由自己的行動決定的。

第二句話:“沉湎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意義的,千萬記住。”

這句話是阿不思·鄧布利多對哈利說的話,在哈利一次誤入一間屋子時,他看見了厄里斯魔鏡。這個鏡子不是一般的鏡子,它所映出的映象是你自己心中最想使自己的現實成為的.模樣,但境內的一切也只是個假像。

就是這樣,哈利在鏡中看到了自己已故的父母在他身旁對他微笑。於是哈利的心中便很快的燃起了對親情的渴望,他便幾乎每天夜裡都披上他的隱形衣來這裡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父母,他對鏡子的渴望遠超出了對現實的期待。幸好一天夜裡,鄧布利多發現了此事,便制止了哈利再做這種事。鏡中的映象使得哈利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但這終歸是虛幻的,並不能成為現實,著迷於此只會使自己頹廢,而不為自己的現實考慮,我們也是同樣,要在生活中付出實際行動,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更加接近於自己想成為的模樣,而不是每日的空想。

第三句話:“你所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這是萊姆斯·盧平所說的話。在大部分巫師眼裡,伏地魔是一個非常邪惡的人,並因他的存在而感到恐懼,甚至不敢叫他伏地魔,只是稱他為“那個名字也不敢提的人”或者“神祕人”。而哈利卻並不這麼認為,他覺得伏地魔也同身邊的人一樣,都是巫師,並不能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與傳言而為此感到害怕,要是連他的名字都覺得慎人、不敢說出口的話,那麼還怎麼面對他呢。

正是這樣,才使哈利在與伏地魔對抗的過程中做到英勇無畏,才能使他最後戰勝伏地魔。我們在生活之中也難免遇到自己所恐懼的事,但如果不能戰勝自己的心理,不能讓自己敢於面對困難,終究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被你心中恐懼的恐懼本身所壓在下面喘不過氣來。

讀完《哈利·波特》我懂得了努力,懂得付出實際,懂得堅強面對困難。讀《哈利·波特》,我能夠感受到一個充滿了激情的世界。

哈利波特讀後感2

我看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書名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描述一個小男孩巫師的故事。他有兩個父親。親生父親是個善良的巫師,在同壞人的較量中被對方殺害了。後來他被轉移到麻瓜家庭,麻瓜這個詞在巫師學中,就是不相信魔法的人。在家裡,這些人很粗暴,不讓他學會魔法,還把他關在家裡,不讓他去魔法學校。

哈哈,萬一你用魔杖把門點開的話,那個學校會開除你的,你沒有辦法去啦。然後,有人開著一輛會飛的汽車,把他從視窗帶走了,關於魔法的東西也被搬走了。

還描述了,聽說有一個人要偷魔法石,所以,他們夏天來到那個儲藏魔法石的房間,開啟門,走了進去。他們走過了很多的巫師防禦魔咒,魔咒房有會動的棋子,還有氣瓶藥水,有黑色火焰、紫色火焰,教你怎麼喝它,就能穿越哪個火焰,後來,他最終有沒有得到魔法石呢?沒有,想要偷走魔法石的人究竟是誰呢?哈利波特想了想啊,終於要去了,他走過了,黑色火焰,哦,裡面的是,哎呦,這個年輕的男巫師可不敢停,這個傢伙是,塗嗯尼莫,哦,是兩頭人,哦,真是個怪人啊。

最終,哈利波特和福地膜,雙方是誰到魔法石呢,哈利波特最終暈了過去,等他睜開眼的時候,巫師學校校長告訴他,魔法石已經不存在了,因為魔法石這傢伙是不存在的,我的意思是說,哈利波特他直接暈倒,然後做的一個夢而已。

有一個壞蛋傢伙,把哈利波特用的記憶球,扔到了樹上,他和他玩起了遊戲,他登上了飛天掃帚,玻璃球急速下降,哈利波特抓住了它,那個鄧布利多教授,說他這樣子,可以玩虧比起球賽,他要抓金色飛賊,非得像閃電一樣快,“嗖”會劃出一道金色光輪,就能看見他。

聖誕節前期,鄧布利多教授送給哈利波特一件隱形衣,馬克教授送給他,一把掃帚,名字叫光能兩千。

哈利波特進入二年級新生,他的'課程表也變了,上午是,一節草藥課,告訴他們奇異的植物,做成草藥,使人被咒語瀰漫的時候解咒;哭聲使人喪命,這是因為他的聲音非常大,能把人耳朵刺痛,能讓人永遠暈過去的,一種草藥。下午上,黑魔法防禦術的課。

我認為哈利波特是個非常勇敢的小男孩,如果我是哈利波特,我有非常勇敢,看看哈利波特條文上的那道傷疤,說不定還能再逃脫一次呢,愛是永遠不會被邪惡抵擋的,愛會永遠留在我身上,哈利波特看到伏地魔的手,他的手就會出水泡,是他爸爸以前晚上出去偷好吃的東西用的。

他可以到處亂逛,可以避開伏地魔的人,鄧布利多教授不穿隱形衣也能隱形。

用魔法幫別人修東西,床塌了,水龍頭掉了,門壞了,鑰匙忘在家裡,門也鎖了,我可以用魔杖變成解鎖咒,把鎖解了,有個人傷害一個非常小的男孩,我可以用粘腿咒,把他的腿粘起來。

幫助現實中的媽媽,媽媽不動手,我就可以變出好吃的來,媽媽不買東西,我就能變出好東西來,以後,我新娘不用買房子,我就變出一棟房子,把魔力施在我身上,把我變成會飛的鳥。

地震了,我把他修好,鐵路修好,禾苗變回來。

哈利波特讀後感3

《哈利波特》系列叢書並不是一種普通意義上的文學型別,許多人用“奇幻文學”去給它下定義是不無道理的。奇幻不同於科幻,科幻或多或少還夾雜了一些科學上的東西,而奇幻則不然,或許就是單純意義上的順應人的思想感情把現實中不可能的事物變成可能的,卻更本不具有科學性。不確切的說可以說是為了滿足人們內心的某種需要為人們營造的一個幻想的空間,也就是一種看似不切實際的東西。

然而就是這樣順應人們內心或是能夠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夠新鮮夠刺激才能吸引人們的眼球。《哈利波特》就是這樣做到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孩子哈利波特的身上,就這一點來說就已經足以吸引大多數同齡人的眼球。作者很有個性的將哈利置身於一個不同尋常的魔法世界和正常世界的雙重環境之中,這種不同於以往作品的巧妙設計讓很多的人有一些“異想天開”,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將自己和故事裡的主人公聯絡到了一塊兒,同小哈利一起忍受在現實世界裡面親人對他的殘酷,一起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獲得的榮耀感到驕傲,一起體驗在魔法世界(尤其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中同學溫情的友誼,老師們的疼愛。

有人設定可以透過看似冰冷的文字,想像出一個又一個動態的場景,把自己當做哈利,與那個神祕人展開激烈的爭鬥。或許很多人難以想像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孩子酷愛《哈利波特》這本書,其實當那些人願意靜下心來仔細去品位的時候變可以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他給了任何人都不曾生存的環境,將諸多的挑戰、考驗和幸福的感覺混合在一起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刺激體驗就好像騎上了哈利的飛天掃帚一樣和他一起穿梭於幻想世界(對於哈利來說是實際存在的世界)於現實世界之中。

《哈利波特》為讀者(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營造了一個可以放開膽子去想像的自由空間,這種新鮮、刺激的感覺並不是另外文學型別可以給予的。憑藉這一點小哈利就這樣以極快的速度被幾乎所有的人所知曉。

然而在種種的光環之下它帶來的一些弊端也是不可忽視的。我們必須意識到童話僅僅是個童話,童話把事物描述的過於美好,甚至有一些脫離實際,儘管在這本書上融入了以部分的現實因素,可是直至最後它還是將一個大快人心的結局展現在讀者的面前。這些有些脫離實際的`東西往往容易將一個對現實社會並沒有多大瞭解的兒童帶入一個不可避免的誤區,那就是會讓人以為我們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可以拿出和哈利一樣的魔杖,然後依仗這那些稀奇古怪、各式各樣的魔法去解決問題。而這些魔法在現實的社會中卻恰恰是不能實現的。

我們應該清楚的意識到童話中的世界是美好的,而現實世界卻不是常常如人所願的。不過或許不美好的童話就不算是真正的童話,因為在人們的眼中美好的事物往往在童話中出現的最頻繁,在現實中出現的很少;可是我們也應該在體委童話美好的同時切實際一點,畢竟童話有別於生活,生活中我們還是要依靠真正的實力去解決問題的。

哈利波特讀後感4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給我個人感觸和啟發最大的,是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

拋開反轉曲折的劇情不說,這部電影裡,塑造了兩個具有現實警醒意義的角色:攝魂怪與幻形怪。

攝魂怪外表猶如死神般黑暗陰鬱,來去無蹤,凡它所到之處,生命即刻萎縮。它最大的攻擊力便是吸走人的快樂和勇氣,讓人墮入虛無絕望之中,長時間被它攻擊,人將變為一具喪失自我意識的軀殼。

幻形怪沒有具體的外形,但它可怕的是能感知對面人內心深處的恐懼,瞬間幻化為人所恐懼的事物。

在我看來,人生經歷中所遭受的大的傷害,並因此留下的心理創傷,猶如攝魂怪。看似陽光充滿生命力量的我們,一旦遇到一些可能喚起創傷記憶的場景,便會情緒失控,虛弱無力,就像是攝魂怪悄悄盤旋在我們上空,不斷偷走我們的快樂和力量一般。遲遲走不出心理陰影,反覆被創傷影響的人,最終就像長時間被攝魂怪攻擊的物件那樣,成為喪失自我主宰的行屍走肉。除了痛苦哭泣怨恨他人,生命已毫無意義。

而幻形怪則更有意思,它象徵的,是我們對創傷的認知。

回到現實生活中,大家應該都不難發現,很多學了很多心理學知識的人,對自己分析的真是透徹。聊起現象時,結論張口就來,比如:我知道我原生態家庭給我造成的缺乏安全感的問題;

我這就是因為小時候如何如何,所以現在總是會逃避問題;

這是因為什麼什麼,所以我一直有拖延症……

如此熱衷於深挖各種問題的原因,急於給自己定型,好像分析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就不用解決了似的。

幻形怪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本無形,但它能幻化為你心中的所想。當你認為它是問題時,它就成了你真正的問題。哈利波特害怕攝魂怪,他在面對幻形怪變化的.攝魂怪時,半分的猶豫,就讓幻形怪佔了上風,成了真正的攝魂怪,偷走他的力量。我們是否也曾因為知道了自己內心的創傷,認為它是我們的問題,從此這就真成了我們的頑症,反覆發作?

我們認為它是問題,這就在問題本身之外,幻化出了另一個問題。它像是問題本身的分身。對,它是我的問題,我很難克服,我害怕遇到這樣的場景。於是一旦這樣的場景出現,我們就下意識的指揮自己,這是我的問題,我害怕……就這樣,我們總是在問題裡出不來。你以為是你的問題困住了你?不然,是你對問題的認知和強調,困住了你。

影片中說,對付幻形怪,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對它,用笑聲化解它。好像我們對問題的認知,知道問題的存在,無需刻意強調,接納問題,與問題和解,容許自己帶著問題輕鬆前行。

至於攝魂怪,哈利波特恐懼過,逃避過,也曾企盼過心目中的英雄出來幫助他,可最終還是他自己靠著內心對生命美好的嚮往和堅持,將自己從攝魂怪盤踞的陣地中,解救了出來。

影片結尾時,哈利面帶驚喜的說:太不可思議了,原來是我救了我自己。是的,我們心中,都有一股對生命美好向往和堅持的力量。只有我們自己,才是解救自己的英雄。

哈利波特讀後感5

讀《哈利?波特》,如嘗一道百味粥,在那扣人心絃的傳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堅強,羅恩忠實真誠,赫敏聰慧冷靜,鄧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絕悲涼…… 然而,在羅琳筆下多如滿樹繁花的人物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他——西弗勒斯?斯內普,那個一直以來冷酷神祕、忠奸難辨的魔藥教授。

冷漠空洞的眼神,陰鶩嘲弄的笑容,刁鑽刻薄的話語,偏執護短的教風,還有那對待哈利時相互矛盾的言行,使我總在猜想,這樣的男子背後該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即使他備受爭議,但自故事依始,我便莫名地堅信,複雜神祕的他,決不是那奸邪狠毒之徒。然而,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接近尾聲,他的故事終於坦露在我們面前之前,我怎也想不到,他的一生竟是這樣的使我扼腕嘆息、觸動心靈。

要如何才能解讀他那苦澀的一生?那是一曲無盡悽酸的悲歌。

年輕時的他,不懂得蒼生何辜,為了生存,為了證明,誤入歧途,即使自己所渴慕之人為此與他決裂,嫁與他的對頭為妻,也執迷不悔,直到所作所為誤傷自己最愛之人,才幡然醒悟。然而再回首時,彷彿已是百年身。伊人已逝,獨留襁褓中那來日將臨大難的稚子,支援著他以此為念孤苦度日。

那時的鄧布利多無疑是慈悲的,以校長的身份讓斯內普留在母校霍格沃茨任教,雖是為了拉攏,但在無言中也給了斯內普一個停泊傷痛的港灣。那些年月,那個本已心力交瘁的男子在霍格沃茨中看著春去秋來,在門廳中看著無數的貓頭鷹南來北往,在操場上看著周圍的草木榮枯變更,在昏暗的地下教中與孤燈相伴,如斯寂寞。

莉莉?伊萬斯,這個女人,他得不到,救不了,忘不掉。那心靈上的碾壓掙扎,那撕裂靈魂的刻骨愛戀,無法淡忘。16年來,高傲如斯內普,卻為了她,對鄧布利多惟命是從。多年來,不曾為自己有過一聲訴苦,半句怨言。直到鄧布利多要他代替德拉科出手,殺死鄧布利多,而必須由他出手的原因,其中一個是為了保全德拉科的靈魂,直到此時,斯內普才問出了一句,“那我的靈魂呢,鄧布利多,我的呢?”

難道就因為他的靈魂已千瘡百孔,那就意味著可已毫不顧惜地踐踏嗎?短短一句話,卻道出了大半生的悲涼與辛酸。

即使最終鄧布利多的答案能使斯內普釋懷,但斯內普又豈會不明白,這場“謀殺”的真相只能祕而不宣,那就意味著,只要鄧布利多一死,他斯內普就會陷入千夫所指、孤立無援的境地,甚至萬劫不復。饒是如此,他還是答應了,並起誓他日必將竭盡全力保護霍格沃茨。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說斯內普的付出只是為了兒女私情,無關蒼生;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如此誓言,已是大愛。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鄧布利多所當年指責的“只顧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其他人儘可以去死”的食死徒,經過16年的蛻變,西弗勒斯?斯內普已經成為了心存大義、胸懷大愛的人,當之無愧的霍格沃茨老師,斯萊特林院的院長,鄧布利多最信任的人。

當對愛情的守護中被融入了大義,這份堅守,就更顯厚重其後,面對正道,他受千夫所指、萬人唾棄;面對邪道,他命懸一線,如履薄冰。

哈利波特讀後感6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後一部,作為一個典型的“哈”迷,七部都早已被我讀得爛熟。這個暑假,我把七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這一本翻了出來,又回味了一遍。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講述了主人公哈利·波特與兩個朋友被迫逃亡在外,受已故的魔法學校校長阿不思·鄧布利多的囑託尋找並銷燬一個個魂器,最終回到學校與黑魔勢力展開較量,並殺死黑魔頭伏地魔的故事。在閱讀過程中,儘管已讀了很多遍,我仍然被書中一波三折、引人入勝的情節所吸引,始終懸著一顆心。當哈利他們找到魂器時,我為他們感到高興;當他們在逃亡過程中一個朋友羅恩因與哈利發生爭執而離開時,我為他們感到難過;當最後哈利擊殺了伏地魔時,我也跟著他們欣喜若狂。

這本書中我最敬佩的一個人是西弗勒斯·斯內普。他是哈利在魔法學校的老師之一。一開始我也因為他那油膩膩的黑髮、蠟黃的面板、尖酸刻薄的話語而厭惡他,由於他在學生時代與哈利的父親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在學校百般刁難哈利。甚至他還殺死了鄧布利多,為伏地魔工作……然而在我看過他的記憶之後,我發現真相不是這樣。他其實是鄧布利多安置在黑魔勢力中的`間諜,他之所以殺死鄧布利多是因為那是他們兩個早就策劃好的,為了不讓老魔杖(鄧布利多擁有的強大的武器)落入黑魔頭手中;他深愛著哈利的母親,他曾被哈利的父親和一幫朋友們無情地戲弄,卻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女人和自己的仇人走到一起;他由於在年輕時犯了錯導致哈利的父母死亡而悔恨終生,為了彌補他一直暗中幫助、保護著哈利……他總是把那些回憶埋在心底,從不以真目示人。他是不可一世的魔藥天才,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愧,於是給自己起了一個威風的新名字——“混血王子”。我想斯內普是希望自己能夠從黑魔法中得到解脫,所以才會在早年沉淪在邪惡中。事實上,他一生都活在痛苦當中,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他心底的創傷永遠無法癒合。他最後的死法也令我扼腕嘆息。

19年後,當哈利也有了孩子,他給他取名為“阿不思·西弗勒斯”。阿不思要到魔法學校上學時,哈利對他說:“你的名字中含有霍格沃茨(校名)兩位校長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斯萊特林(斯內普上學的學院)的,而他可能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人。”的確,斯內普頂著壓力在伏地魔身邊做間諜,還能做到鎮定自若,得到黑魔頭的信任,為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需要無與倫比的勇氣和智慧。他那始終十分冷靜的神情和不慌不忙的動作令我敬佩。

斯內普幾乎愛了哈利的母親一輩子,從孩提時代就開始了。他那種至死不渝、忠貞無比的愛,我想,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

讀完了這本書,斯內普的死令我久久不能釋懷。他的勇敢和智慧,忠誠和那偉大無私的愛,使他成為一個無比高尚的人。如果他沒有被殺死,如果他也看到了反抗伏地魔鬥爭的勝利,我想他會敞開心扉,他的內心會重新充滿光明。

哈利波特讀後感7

我現在看哈利波特就是入了迷,什麼時候都看,吃飯時看,睡覺時看,上廁所時也看。經過幾天的努力,我終於把《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看完了,看完這一本也很不容易,因為後四本哈利波特系列厚的能砸死人!《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講的是哈利開學前的一個夜裡,哈里·波特的傷疤忽然疼痛起來,他夢見伏地魔和蟲尾巴在策劃殺害他。

暑假裡,哈利和好朋友羅恩一家及赫敏去觀看了激動人心的魁地奇世界盃賽,然而就在比賽結束的當夜,受到食死徒的包圍,營地上空出現了已經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標記。與此同時,十三年前神祕人在哈利額頭上留下的那道傷疤,也頻繁地疼痛起來。一切都預示著什麼不同尋常的事情正在或即將發生。哈利的心頭罩上濃重的陰雲。

開學典禮上,校長鄧布利多宣佈了一個重大訊息,中斷了一百多年三強爭霸賽今年將在霍格沃茨舉行,布斯巴頓和德姆斯特朗的校長還率領他們精心篩選的競爭者前來參賽。屆時將由一個神奇的火焰杯從歐洲三所最大的魔法學校中各選出一名勇士比試三種專案,勝者贏得強獎盃。由於比賽充滿危險,按照規定,只有年滿十七歲的學生才有資格報名。但意外發生了火焰杯選出了代表三所學校的三名勇士之後,竟然噴出了第四名勇士的名字——哈利·波特。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陰謀,這個居然能夠越過鄧布利多設定的年齡界線,把哈利的名字投進火焰杯的巫師,肯定欲借三強爭霸賽驚險艱鉅的比試專案殺害哈利。這個人就隱藏在霍格沃茨,他是誰呢?

雖然哈利為此心煩意亂,但霍格沃茨的生活仍然是令人嚮往的。新來的黑魔法防禦術課教師穆迪,以前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傲羅,他居然在課堂上演示三個令人膽戰心驚的不可饒恕咒,所有的'學生都對他既佩服又懼怕。這期間,三個好友的友誼和初戀,美好而又充滿波折。赫敏熱衷於組織家養小精靈權益促進會,希望改善家養小精靈的法律地位,使他們不再受到殘酷虐待。拉文克勞學院魁地奇球隊的找球手秋·張是個漂亮的東方女孩,她令哈利心旌搖曳,但她好像已經芳心他屬,這使哈利朦朧的憧憬遭受了小小的失意。

參賽者在萬聖節舉行挑選勇士的儀式。

三強爭霸賽開始了,每個專案看起來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哈里·波特渴望在這三強杯爭霸賽中戰勝自我,完成三個驚險艱鉅的魔法專案,但是,每當哈利感到絕望的時候,總會有人提示他、幫助他,使哈利涉險過關。哈利的出色表現使大家確信,他肯定會奪得三強杯,而那個想借危險的魔法比賽殺死哈利的人失算了。但與哈利並列爭霸賽冠軍的塞德里克卻失去了生命……

誰都沒有料到,在所有這些的背後,醞釀著一個更大的黑魔法陰謀。伏地魔已起死回生,哈里·波特落入他們的陷阱,伏地魔對他念了不可阻擋的阿爾瓦索命咒,哈里·波特的生命極度危險,但他在父母靈魂的幫助下終於擺脫了伏地魔的迫害,並奪得了三強杯。

剛開始讀,我就很想知道火焰杯是什麼,讀完之後我才明白火焰杯是競選勇士的杯子。而且我覺地哈利波特系列的書讀著很過癮,開始設立一個懸念,到最後才解開整套書又是一個懸念最後一章才解開了所有的謎題。

哈利波特讀後感8

哈利是一個名氣非常大的英國男孩。但他的生活並不幸福,著名的黑巫師伏地魔殺死了哈利的父親,當伏地魔想殺死哈利時,但哈利的媽媽在這一時刻奮不顧身的撲到的哈利面前,擋住了伏地魔給哈利施的索命咒,咒語反彈到了伏地魔身上,殺死的伏地魔,但她自己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哈利的頭上也留下了一道閃電形傷疤。伏地魔被殺死的訊息一下子傳遍了全世界,使哈利名揚四海,但哈利也不得不被送到哈利唯一的親戚—德思禮一家撫養。

暑假裡,哈利和赫敏來到好朋友羅恩的陋居,羅恩的爸爸韋斯萊先生拿到了魁地奇世界盃的門票,卻看見伏地魔的'隊伍—食死徒正在瘋狂地玩弄麻瓜(不懂魔法的人)。天空中又出現了消失了十三年的黑魔標記。哈利帶著茫然的心情來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他一直是那裡的尖子生。霍格沃茨分四個學院:格蘭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勞、斯萊特林,斯萊特林是出現黑巫師最多的一個學院。因為哈利勇敢、正直,所以他被分到了格蘭芬多。霍格沃茨新來了一個黑魔法防禦課教師,人們都稱他“瘋眼漢穆迪”,剛剛恢復舉行的“三強爭霸賽”就在霍格沃茨舉行,另外兩個學校也急匆匆地趕來,它們各是德姆斯特朗和布斯巴頓,每個學校可以選擇一位勇士,只有滿十七歲的學生才可以參加,選手選拔器當然是使用火焰杯,只要把自己的名字也在羊皮紙上,投進火焰杯,火焰杯就能分辨你是否滿十七歲,是否夠資格參賽。

但沒又想到的是,竟然有一個人偷偷把哈利的名字也投進了火焰杯,使霍格沃茨產生了兩位勇士。哈利再好朋友們的幫助下,順利闖過了前兩關,可到第三關時,才發現,整個比賽其實是一場黑魔法陰謀。哈利與塞德里克(霍格沃茨的另一位勇士)同時觸摸了三強爭霸賽的冠軍盃,才發現,獎盃是個門鑰匙,它們被獎盃帶到了伏地魔的老家。塞德里克剛一到那兒,就被殺死了。哈利也被捆到了一個墓碑上,伏地魔的僕人小矮星彼得提取了哈利的血使伏地魔復活了,伏地魔復活後,並沒有立即殺死哈利,他現在已經不再認為哈利是他的“剋星”,他讓哈利和他決鬥。但令伏地魔沒想到的是,哈利的魔杖和他的魔杖的杖芯使用的是同一只鳳凰身上的羽毛,兩根魔杖竟然連成了一根光網,伏地魔的魔杖裡鑽出了他手下一個一個犧牲品的靈魂,在那些靈魂的掩護下,哈利成功逃脫了伏地魔的魔爪。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人就需要勇敢,如果沒有這份精神是不能生存的,而哈利,他正是有這種精神,就算是刀山火海,他也臨危不懼,如果他沒有這份精神,他將會死在伏地魔的手下,雖然我們不可能有這樣的經歷,但是,這種精神是值得學習的,困難是人生的“攔路虎”,如果我們不去勇敢地和它拼搏,是不可能躲過去的,但勇敢就相當於手中的一把利劍,能有效地制服它們。

我要做個勇敢的人。

哈利波特讀後感9

讀《哈利·波特》,如嘗一道百味粥,在那扣人心絃的傳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堅強,羅恩忠實真誠,赫敏聰慧冷靜,鄧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絕悲涼……然而,在羅琳筆下多如滿樹繁花的人物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他——西弗勒斯斯內普,那個一向以來冷酷神祕、忠奸難辨的魔藥教授。

冷漠空洞的眼神,陰鶩嘲弄的笑容,刁鑽刻薄的話語,偏執護短的教風,還有那對待哈利時相互矛盾的言行,使我總在猜想,這樣的男子背後該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即使他備受爭議,但自故事依始,我便莫名地堅信,複雜神祕的他,決不是那奸邪狠毒之徒。然而,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接近尾聲,他的故事最終坦露在我們面前之前,我怎也想不到,他的一生竟是這樣的使我扼腕嘆息、觸動心靈。

要如何才能解讀他那苦澀的一生那是一曲無盡悽酸的悲歌。

年輕時的他,不懂得蒼生何辜,為了生存,為了證明,誤入歧途,即使自我所渴慕之人為此與他決裂,嫁與他的對頭為妻,也執迷不悔,直到所作所為誤傷自我最愛之人,才幡然醒悟。然而再回首時,彷彿已是百年身。伊人已逝,獨留襁褓中那來日將臨大難的稚子,支援著他以此為念孤苦度日。

那時的鄧布利多無疑是慈悲的,以校長的身份讓斯內普留在母校霍格沃茨任教,雖是為了拉攏,但在無言中也給了斯內普一個停泊傷痛的港灣。那些年月,那個本已心力交瘁的男子在霍格沃茨中看著春去秋來,在門廳中看著無數的貓頭鷹南來北往,在操場上看著周圍的草木榮枯變更,在昏暗的地下教中與孤燈相伴,如斯寂寞。

莉莉伊萬斯,這個女人,他得不到,救不了,忘不掉。那心靈上的碾壓掙扎,那撕裂靈魂的刻骨愛戀,無法淡忘。16年來,高傲如斯內普,卻為了她,對鄧布利多惟命是從。多年來,不曾為自我有過一聲訴苦,半句怨言。直到鄧布利多要他代替德拉科出手,殺死鄧布利多,而必須由他出手的原因,其中一個是為了保全德拉科的靈魂,直到此時,斯內普才問出了一句,“那我的靈魂呢,鄧布利多,我的呢”

難道就因為他的靈魂已千瘡百孔,那就意味著可已毫不顧惜地踐踏嗎短短一句話,卻道出了大半生的悲涼與辛酸。

即使最終鄧布利多的答案能使斯內普釋懷,但斯內普又豈會不明白,這場“謀殺”的.真相只能祕而不宣,那就意味著,只要鄧布利多一死,他斯內普就會陷入千夫所指、孤立無援的境地,甚至萬劫不復。饒是如此,他還是答應了,並起誓他日必將竭盡全力保護霍格沃茨。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說斯內普的付出只是為了兒女私情,無關蒼生;那麼我們能夠看到,如此誓言,已是大愛。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鄧布利多所當年指責的“只顧得到自我想得到的,其他人盡能夠去死”的食死徒,經過16年的蛻變,西弗勒斯斯內普已經成為了心存大義、胸懷大愛的人,當之無愧的霍格沃茨教師,斯萊特林院的院長,鄧布利多最信任的人。

當對感情的守護中被融入了大義,這份堅守,就更顯厚重其後,應對正道,他受千夫所指、萬人唾棄;應對邪道,他命懸一線,如履薄冰。

哈利波特讀後感10

很多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小巫師,他鼻樑上有一架黑框眼鏡,他總是騎著飛天掃帚在空中飛,在他亂蓬蓬的黑髮下面,還有一道神祕的傷疤。這個男孩的名字叫哈利波特。

哈利一歲時便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媽的欺凌下生活。在哈利十一歲時,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師,於是他開始了自己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習生涯,並且認識了兩個好朋友,羅恩和赫敏。

可是殺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卻一直對霍格沃茨虎視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喪失能力的他打破了哈利剛開始的平靜生活……

看完這套書之後,我很難想象,竟然有這樣的隨時要面臨著死亡的孩子,哈利承擔連很多成年巫師都擔當不了的責任!有這樣勇氣的孩子,在現實社會中又會有幾人能做到?他所吃的苦,又有幾人能承受?

雖然有那麼多的考驗等著哈利,可是奇蹟一次又一次出現,哈利總是逃脫危險。這些,全都是因為愛。

哈利的母親為了救哈利而死,她對哈利強烈的愛,在哈利的身上留下了印跡。被一個深深地愛過,儘管愛他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哈利留下一個永久的護身符。這就是伏地魔殺不死他的原因。

伏地魔不懂得愛,他也是早年喪失了父母,他生活在孤兒院,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他性格很孤僻,獨來獨往,他也不需要朋友……一個不懂得愛也沒有愛的人,會做出無數喪心病狂的可怕的事情來。

這也許就是這套書要告訴我們的',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愛是連最深的魔法,也無法達到的境界。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要放棄愛與希望,它們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為愛與希望比命運更加強大!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裡面的主人公哈利?波特身上的許多品質值得我學習。

哈利波特,一個不平凡的人,一出生便擁有了與伏地魔作鬥爭的標誌——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非常厲害的魔咒的餘痕,媽媽的愛把她的死亡換成了那道疤痕。由於父母雙亡,他被姨夫收養,度過了一個非常委屈的童年,表哥達力總是仗著個頭大欺負他,就這樣熬了11年

直到有一天,哈利?波特被接到一個魔法世界。在那裡,他和他的夥伴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保護魔法石,不讓伏地魔得逞,最後他的朋友羅恩和赫敏都戰敗了,只有他一人頑強的與伏地魔作鬥爭,終以純潔的靈魂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同時也救了大家。

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不如去面對困難,面對它,克服它。哈利波特正是這樣,他面對困難不低頭,反而抬起頭勇敢地去面對它,克服它。山中沒有筆直的路,然而,有彎曲,才有雄壯,正如溪流有阻礙,有不平,才有歌聲!

讀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以後,我感到非常慚愧,自己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立志做一個像哈利?波特一樣的人。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道理,建議大家多讀一讀關於哈利?波特的書。

哈利波特讀後感11

第一次接觸哈利波特是通過電影,而不是書本。那是很小的時候,看完後就深深為哈利波特著迷。之後上了中學就開始看哈利波特系列的書,哈利波特給我留下的印象至今不滅。我相信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看法,絕大部分同齡人也有過和我一樣的經歷!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是女作家喬安妮·凱瑟琳·羅琳(J.K Rowling)用10年時間創作出來的,每出一本,都會在青少年界引起軒然大波,不計其數的人為之瘋狂。我也不例外,《哈利波特》為什麼會吸引那麼多人呢?看完後我便明白了一切。

書中哈利是個孤兒,在對抗伏地魔時,父母為了救他而亡,他是唯一一個逃脫伏地魔魔掌的人,這令魔法界十分震驚,然而他什麼都不知道,在姨父家受盡欺凌,直到11歲那年,海格的到來,告訴他真相,從此開始了他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6年的驚險魔法學習生活。剛開始,哈利與羅恩一相識邊成為朋友,雖然與赫敏有矛盾,但在怪物出現時,依然奮不顧身去救她,最終確定了三個人的真摯感情,為後來每次的共同奮戰奠定基礎。

《哈利波特》一書中,奇特的魔法世界深深吸引著每位讀者,但換個角度來看,除了那些奇怪的經歷,哈利何嘗不是我們每位青少年的縮影,只是他比我們更勇敢,更堅強。例如:在《哈利波特》中,哈利為納威被馬爾福欺負而不顧麥格教授的囑咐,擅自使用飛天掃帚,如此鋤強扶弱,為哈利成為我們心中的英雄做了個開端;受到斯內普的刁難,不由對斯內普產生厭惡情緒,在現實生活中,面對某些有過摩擦的人,我們又何嘗不像他們那樣會心生芥蒂?三人利用隱形衣捉弄皮皮鬼,愛玩愛鬧,正是我們這種年齡的特徵;羅恩為破棋陣而不惜犧牲自己,為了朋友能做到如此,怎不叫我們佩服,我們也渴望有一位能為自己不顧一切的知己摯友;哈利受到羅恩的猜疑時而感到無比失落,在生活中,我們這種年齡是最容易付出真感情的時候,面對自己真心相待的朋友的對自己質疑,無論是哈利,還是我們自己,都會感到失落,都會受傷;五年級時,羅恩和赫敏都成為級長,而哈利還是個普通學生時,哈利獨自一人時還是會感到不甘心,未涉足世事的我們,當朋友獲得某些榮譽時,我們都會去祝福,但當覺得自己能力比他們好卻得不到應有的榮譽,絕大多數人都會不甘心,是啊,涉世未深的我們,經歷的事情並不多,要我們放下那顆愛虛榮的心還真不容易……

在哈利、羅恩、赫敏身上,我看見我們自己,他們的愛憎分明;他們的.幽默調皮;他們的堅強勇敢;他們的真摯感情…….都是我們所追求的。我羨慕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真實動人。

隨著《哈利波特》的一本本問世,內容不斷翻新,哈利從可愛單純的小男孩變成承受勇敢的英雄,而我也隨著哈利,不斷成長成熟。當代社會五彩斑斕卻又有點渾濁,是單純的我們慢慢失去了我們原有的東西。我慶幸自己曾讀過這些書,哈利的形象一直影響著我,使我不至於剛涉足世事便被這個社會磨掉最初的自我!

哈利波特這個英雄能夠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哈利波特讀後感12

遊竄於書海之間,經常有一兩本名篇大作獲得我的欣賞,但當我觸碰到那一本書,我為它迷醉,為它感動,把它看了千萬遍,牢牢記在了心中。以至於一念一個咒語,它就會浮現腦海,久久不能散去……

拿起魔杖,念出熟悉的咒語,它便出現,與我同在: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孩,一個不平凡的小孩,一出生便擁有了一個要與壞蛋伏地魔作鬥爭的標誌,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的餘痕,因為媽媽的犧牲把他的死亡減成了那道疤。他被姨夫收養過了一個很委屈的童年,表哥達力總是仗著個頭大欺負他,就這樣過了11年。在他11歲生日時,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變了他的一生。一個表面恐怖實際很溫柔的看守海格給他送去了一封魔法學校錄取信,證明他從一出生就是一個巫師的命運。他很高興的入了學,也知道了對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師的世界的事物。到了學校還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傻裡傻腦的羅恩,有一個同樣把哈利當孩子的媽媽。一個是品學兼優的赫敏,有兩個平凡的麻瓜(非魔法人士)父母。他們一起努力救了魔法石,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後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獲得了大家的尊敬。

福樓拜曾說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迎戰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頭稱臣,使燦爛的花朵盛開在艱苦耕耘過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這樣,他面對困難不低頭,反而抬起頭、挺起胸勇敢的去面對,征服它。同學們,山中沒有筆直的路啊,然而,有彎曲,才有雄壯,有秀美、有起伏,才有波瀾,正如溪流有阻礙,有不平,才有歌聲!我們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是有起伏、坑坑窪窪的,但我們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向哈利-波特學習,做一個正直、正義、勇敢面對困難、藐視困難的人!勝利永遠是屬於堅韌不跋的`人。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魔法、巫師是已經被眾多作家寫過的老題材了。但是羅林無疑是寫的最好的。把魔法界寫的如此真實,無數的細節交織成一片魔力的網。書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那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每一次的結局都讓你如此意猶未盡,拍案叫絕。書中到處是伏筆,誰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結局就隱藏在眾多的細節中。正是這樣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讓人愛不釋手。

哈利這個小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腦子裡,他的忠誠、勇敢、對正義和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無一不清楚的迴盪在我的思想中。可曾想過,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要承擔拯救世界的責任,要面對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兒童一直被認為是幼稚的代名詞,但是哈利告訴他們,你也可以象哈利一樣承擔責任。這大概是《哈利波特》對我最大的激勵。我可能會扔掉許多書,但是書架中總會有一套《哈利波特》;我也會買許多書,但是書架中也永遠有一個空隙。

哈利波特讀後感13

當最後一頁紙從我手中翻過,我輕輕地鬆了一口氣,一切都落下了帷幕,一個完美的結局,儘管過程並不完美。

七年的魔法歷程,隨著一個謎團的解開,那個有著一頭凌亂的黑髮,鼻樑上架著一副寬邊大眼鏡,額上有一道神祕的閃電形傷疤的男孩——哈利波特,從一個懵懂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懂得承擔責任,勇氣與智慧並存的男子漢。在軟弱與堅強中,他選擇了堅強地拿起魔杖去與那個很多人連名字都不敢說的人(伏地魔)抗衡;在認輸與堅持中,他選擇肩負困難而偉大的使命去與伏地魔較量;在被愛中懂得了如何去愛。

在書中,偉大的巫師鄧布利多一直堅信征服死亡,戰勝一切的法寶就是——愛。十六年前,因為愛,哈利奇蹟般地逃脫了伏地魔的魔抓,成為了人人皆知的男孩兒,可惜他的父母為了保護他雙雙去世,他的母親用單薄的身軀守護著他。十六年來,哈利在親人,朋友,老師的愛的天空下成長,勇敢與伏地魔戰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一夜之間成了整個魔法界的英雄。或許,愛一直是JK羅琳所強調的,甚至可以說是貫穿全文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書中有春天般溫暖的愛。我喜歡把鄧布利多叫做“慈祥的老爺爺”,他對哈利猶如對孫子一樣愛護。是他,教會了哈利如何正確的面對仇恨。他的逝去是一個很大的遺憾,讓我不止一次催然淚下,他的愛至始至終,一刻也沒停止過。他對哈利的鼓勵與殷切希望,一直陪伴著哈利。

書中有夏天般熾熱的愛。機靈的赫敏,勇敢的羅恩,堅定的金妮,憨厚的納威他們都是哈利在魔法學校的摯友。在哈利最困難得時候,他們一直守候在哈利身旁與他並肩作戰。他們雖然不像哈利那麼耀眼,但他們都是擁有最純潔靈魂的天使。

書中有如秋天般純淨的愛。可愛的'家養小精靈多比有著銅鈴般的大眼睛,它抓著大耳朵叫著:“壞多比”的樣子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我會為它的釋放而開心,會為它驕傲地說“多比要工錢了”而自豪,會為它倒在哈利懷中而心痛。多比,以一個家養小精靈的方式,支援著哈利,把他當成信仰並付出了生命。但在我心中多比並不是一個信徒,而是一個願為哈利獻出生命的朋友。

書中也有冬天般隱藏的愛。就像西弗勒斯·斯內普。開始他是一個令人厭惡的人,在他“虐待”哈利時,殺死鄧布利多的那一刻,我真恨不得衝進書裡殺了他。但在最後的最後,一切都釋然了,原來他的愛才是最辛苦的。他的愛從在灌木叢後看見莉莉就開始,一直延續到哈利身上。他艱難的保護著哈利,在人們面前偽裝,在伏地魔面前演戲,他忍受著人們的誤解而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也許他是裡面最可憐的人,但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還有和哈利在一起的善良的人們:默默守護著哈利的盧平,哈利永遠的港灣維斯萊家庭,勇敢的瘋眼漢穆迪,率性的小天狼星布萊克,還有霍格沃茨的教授和同學,他們一直在哈利身邊。因為相信而相信,因為愛而愛。

最終,邪惡倒下了,戰鬥結束了,流血負傷也結束了。而沒有結束的,是愛,是信念,是勇氣,一直陪伴著哈利,一直伴隨著我。

原來愛,一直都在。

哈利波特讀後感14

一個瘦弱、帶著眼鏡的黑髮小巫師,手持一根魔棒,把你帶入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裡。他就是我們的小巫師—"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這本書中,作者把我們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變成了事實。以"哈利波特"為主人公,有巫師、精靈、鬼魂、怪獸、龍、邪惡、正義。從這幾部書來看,可以體現出對朋友的友情、老師的尊敬、面對困難和邪惡永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擁有了這些,他們就一次又一次的逃過難關。"哈利波特"這幾部書講述了他與他兩個最好的朋友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發生的故事。在那裡記載著他們一起戰鬥、一起共享快樂、一起分憂困擾的點點滴滴的事情。

一切都是那麼的神奇!在那個魔法世界裡住滿了巫師,有老有少。貓頭鷹當信差。杯子、帽子、信刊都自己開口說話。飛天掃帚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多的都可以和天上的鳥相比,騎著它可以快速飛行,不到幾分鐘就可以到達你想去的地方。西洋棋會聽從主人的話,主人讓它到哪它就會到哪。命令—G,自己就會挪動。畫像裡的人是活的,他們可以談話、還可以跳出自己的像框到別的像框裡。城堡裡有許多的鬼魂,他們可以遊動、可以談話、可以挪動城堡裡的任何東西、還可以穿透任何物體、有時還搞惡作劇(皮皮鬼)。還有許多都是那麼的神奇!怪不得我們的哈利波特小魔法師會風靡整個魔法世界。

我最佩服的就是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們(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他們面對邪惡和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讓我始終難忘。他們始終有一個信念:"我們要戰勝一切,戰勝邪惡,用我們學到、懂得、知道的魔法和常識來戰勝我們的.敵人,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可以戰勝邪惡,正義永遠戰勝邪惡"。有了這個信念,他們總會勝利,因為邪惡總是鬥不過正義的。

我也很佩服作者JK羅琳,她運用魔幻小說寫出生動的"哈利波特",又運用哈利波特的朋友、老師和這個魔法世界,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讓我感動得流淚的就是《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這本書。在這本書裡才真正表露出了哈利波特與羅恩和赫敏的真實的友情。當他們在一起戰勝了一切的難關時,又發生了一些事。最後哈利波特已決定他要去找他的姑媽一家人,接著再去找魂器。羅恩和赫敏知道以後,他們就決定陪同哈利波特一起戰鬥。從這段中我讀出了真正的友誼,那就是"為了朋友、為了拯救這個魔法世界,不惜一切代價。"這才叫真正的友誼。

從《哈利波特與鳳凰》這本書中我還得知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愛"。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中,講到哈利波特頭上的那個"傷疤"。在別人看來這個傷疤是救哈利波特的魔法,其實誰也沒有想到這"傷疤"的奧祕。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一書中講到了哈利波特"傷疤"的原因。他的傷疤是由"愛"形成的。從而我也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

總之我對《哈利波特》這系列書的評價是—神奇!每一次我看書時,都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裡。

哈利波特讀後感15

《哈利·波特》,短短的書名就這樣刻在我記憶裡。我一度沉浸在裡面了。事實上,一直都是。我想著是否會有一個男孩,在某一天突然得知自己擁有魔力,在霍格沃茨漸漸成長,漸漸成熟,從懵懂無知到戰勝伏地魔,從最初的魯莽到勇敢且不畏懼死亡。他從樓梯下的碗櫥走來。我想著是否會有一個女孩,從麻瓜界撩開魔法世界的面紗,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冷靜不停解決著兩個莽撞男孩闖下的禍。

從對魔法界的好奇無知,到立足於此並擁有自己的家庭;從一個自尊心強的女孩,到一位充滿智慧的女性。她從麻瓜牙醫家走來。我想著是否會有一位女性,她一直都只是一個反派配角,但在最後關頭為了確認兒子的安全,用生命下賭注,義無反顧地背叛了黑魔王,讓哈利擁有打敗他的機會。她從永遠純粹的布萊克家走來。我想著是否有一個古老的城堡,裡面有著四個不同的學院。如獅鷲般勇猛而不顧一切,那是如火的格蘭芬多;如狗獾般忠誠而不畏艱辛,那是如土的赫奇帕奇;如青鷹般公正而睿智博學,那是如風的拉文克勞;如銀蛇般聰明而擁有野心,那是如水的斯萊特林。

……

我可以說上一整天。也許有人說我太過狂熱了。是,也不是。我渴望於原版原著、各種周邊,也曾相信,或者說是安慰自己,11歲那年找我的貓頭鷹一定是迷了路。但很快,我學會冷靜,學會去尋找書中更深層的含義。有很多人說我幼稚,依舊抱著一本童話書不放。可你知道什麼是童話麼?那都是顯而易見的東西:艱辛的過程,美好的結局。也許第一部是,但越到後面,便只能稱之為科幻與魔幻結合的小說。實際上,它無法擁有準確的分類。《哈利·波特》不僅充斥著人性的交雜,還滲入了哲學的東西。隨著哈利的成長,一部比一部現實,讓我們在迷霧裡看清了很多東西。這不是我們心底能有的童話,這是另一個世界。我承認,羅琳所給予的結局太過童話。鐵三角籠罩在主角光環之下,幾乎每個結局都是他們的勝利。略微牽強的同枚芯魔杖,讓哈利用“除你武器”就能對抗“阿瓦達索命”咒。他從戰爭中走來,最終所獲得的勝利,是以許許多多人的犧牲為代價。

但我一直以為,讓他和伏地魔同歸於盡是最好的結局。我也認為,羅琳所給予的'描寫太過偏心。格蘭芬多是所謂的正義的代表,而斯萊特林就代表邪惡。我想既然這樣,斯萊特林這個學院就不會存在千年了。斯萊特林不等於食死徒,他們有他們存在的理由,有得以存在的實力。也許由於一群活力無限的莽撞學生,格蘭芬多並沒有顯出比其他學院強的跡象。這不是洗白,也不是抹黑。他們都有存在的理由和驕傲。不過,也許這是羅琳的經歷所致吧。但這種種,都不能成為我不熱愛的理由——這太渺小了。它帶給我更多的是她有意無意間透露出來的東西。學校教給我們的是課本上的知識,推薦的是文學的經典;而哈利·波特給我的,是成長。是她真正以文字的形式告訴我什麼是愛、親情、友情,什麼是朋友、信任、信念,什麼是戰爭,什麼是人所恐懼的死亡。是她帶領我從虛幻中讀出現實的味道,她告訴我不僅有黑色與白色,還有更多的是世間紛紛擾擾的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