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篇

讀後感5.66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篇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

即使是在如雲的世界名家名著當中,奧斯丁同她的《傲慢與偏見》也不會遜色。奧斯丁的小說中沒有拜倫式慷慨激昂的抒情,也極少見驚心動魄的現實主義描寫。人們只是從她筆下那一場場的舞會,一次次的串門喝茶,一頓頓的家宴和一桌桌的紙牌,還有那些數不清的散步、閒談這些看來平凡而瑣碎的事中去認識她筆下的人物,去深人英國鄉間所謂體面人物的生活與交往。

幾幢鄉間小屋,三四戶人家,人物的活動空間是狹小的,但是伊麗莎白回答達西的問題或多或少代表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可是人本身變化那麼多,你永遠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出新的東西。”

是的.在這個小小的天地裡,英國社會的階級狀況和經濟關係盡在其中。小說中所描寫的羅新斯莊園的一次宴請便頗具特色。咖苔琳,德·包爾夫人僅憑著自己的家產便對牧師柯林斯先生呼來喝去,驕橫之形畢露。而可笑的是柯林斯表現得如此謙卑,為被邀請湊上一桌牌感到不勝榮幸,“他贏一次要謝她一次,如果贏得太多,還得向她道歉”,這個有趣的細節反映了當時教會對地產的依附。

《傲慢與偏見》涉及最多的當數婚姻問題。作者始終把婚姻問題放在各種社會和經濟關係中去考察,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由具體的金錢數字,還有由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的社會。是經濟、數字左右著人們生活、命運,這對現實的揭露已經是人木三分。

奧斯丁通過小說中的各種婚姻關係向人們表明,資產階級的婚姻無非是金錢交易、利益的結合。柯林斯與夏洛蒂的結合採取了令人不舒服的純粹的、赤裸的交易形式。當伊麗莎白去看望夏洛蒂時發現,“只要把柯林斯忘掉,其餘一切都很舒適融洽”。這真是絕妙的諷刺,在婚姻帶來的樂趣中,恰恰沒有丈夫的位置。

通觀全篇小說,奧斯丁以輕鬆幽默的筆調、嘲諷的口吻對決定婚姻關係、社會關係等等一切人與人關係的物質原因揭露得十分深刻,這使《傲慢與偏見》即便擺在世界名著之列也毫不遜色。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2

但凡有資產的單身漢,必然必須娶位太太,這早已變成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知。以那樣一句話做為這書的開始,令人由不得想起這會是一部清喜劇片,而言一個皆大歡喜的愛情小故事。但是倘若只以便解悶而讀,那麼這一部《傲慢與偏見》就不容易有這般長期的活力。通常,傑出出自於普普通通,奧斯丁便是將她的哲理根據感情這一每個人習以為常的事情來表述的。乍一看,她講的是伊麗莎白。班納特與達西的情感,但踏遍本書,確絲毫看不見熱情澎湃的只言短語。難怪《簡.愛》的創作者夏綠蒂.勃朗特說奧斯丁不清楚激情為何物,的確,奧斯丁的經典著作給人的感覺最多的是客觀二字。她以客觀詮釋情感,雖然沒有《呼嘯山莊》的生死離別,沒有《巴黎聖母院》的生死相隨,沒有《紅與黑》的浪漫激情,但其所體現的社會現象確是如此一針見血,她講的是婚姻生活,卻與愛情無關。

在奧斯丁日常生活的十八世紀中後期英國正處於頂峰環節,而奧斯丁卻把視線關注在國外小鄉村。那時候美國鄉間的生活在作者看來是悠閒悠閒自在的,樸實中包括普普通通當然,可是全部美國社會發展的知名度自始至終蔓延到著農村,如勢利、顯擺、虛榮和對婚姻的觀點。那時候的婚姻締結的充要條件是男性有豐厚的財產,女性有豐富的陪嫁。因此她們的融合就是幸福快樂,便會為大家所認可接受。實際上,那樣的婚姻類似一種財產合拼,以錢做為婚姻的基本,這聰明嗎?在那時候的達官貴人來看這無可非議。因此一切的婚姻要門當戶對,這裡的門當戶對準確地說應是財產非常。因此,一個己婚紳士有一兩個情婦,或者貴婦大家幾個解悶的戀人也被那時候社會發展所預設設定。可婚姻仍被冠以崇高這一詞來裝飾。重視具體的大家自始至終以金錢做為信條,金錢至上邊為她們的聖經,而為甘願賭上一生的幸福快樂。那樣的作法才算理性、保持清醒。悲哀的是錢變成影響力的標示、富有=有修養=有影響力=有崇高品性=具有做老公的一切標準。當貴婦人或者待嫁的小妹標榜自身的影響力、涵養、才氣、嫻靜、雅緻這些的眾多美德時,他們絕不會想起這一切的傳統美德足以產生的資產是錢,他們談起金錢時,顯出蔑視和鄙夷,卻不知道自身的婚姻足以締結並不是由於傳統美德,傳統美德僅僅一件附屬品,做為他們豐富陪嫁的令人相信的掩蓋物。大家以敷衍了事、奉承、阿諛來慶賀新手,祝她們富人終成眷屬。

在這書中有兩個角色是此類婚姻的忠誠奴僕。一個是夏綠蒂,一個是韋翰。

夏綠蒂自小遭受的親子教育是重視門第、注重影響力。她的爸爸威廉。盧卡斯爵士自稱為與詹姆士宮有非常大聯絡,那樣的吹捧在鄉間隔壁鄰居間造成的震驚與崇敬已使他的愛慕虛榮十分考慮。在那樣的陶冶下她與班納特家的資產繼承者柯林斯結婚了。柯林斯不但為人正直做作、言行舉止粗俗,唯一可用的就是溜鬚拍馬之功。但他能夠 承繼班納特家的資產,且自身有一份農田和一份牧師的俸祿。僅僅便於這類,當科林斯向伊利莎白創意求婚失敗後的三天中,夏綠蒂一直借看望盆友伊利莎白為由,與科林斯朝暮相對,終於在第三天使科林斯向她創意求婚。她變成柯太太,卻甘願失去伊麗莎白很多年的友誼。實際上她也是有迫不得已的地區,沒有豐富的陪嫁代表著沒有幸福快樂的婚姻,年紀頗大的夏綠蒂僅有把握此次對她來講難能可貴的機遇。至少,她未來的生活擁有著落,能夠 變成班家大宅將來的女主人。因此,她與瞭解不上三天的柯林斯結婚了。結婚後,她持續忍受著老公令人生厭的古怪個人行為,她唯一的寬慰是使她的新房子井然有序,並在大家眼前搭建一個幸福的家中。生活是慘忍的,有著金錢的成本是喪失跟多更加珍貴的物品,例如青春年少、感情、幸福快樂、開心

韋翰是個十足的無賴,他自恃表面軼麗,一想著根據婚姻來發財致富,但是,他忘記了婚姻是互相的,金錢的買賣也是互相的。他是個一窮二白的人,自然富家小姐不易光臨。但最後他還是根據不與麗迪亞完婚為威脅,向達西敲詐來到一筆豐厚的盈利。因此又一個婚姻,又一個以便金錢的婚姻造就了,此次不光出售了幸福快樂,也有生命,韋翰的生命被他自己完全出售了!婚姻既已變為方式,那幸福快樂也是奢求了。

在這裡書裡伊利莎白一直是以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她客觀、樂觀、愛調侃,善於對人冷眼旁觀並直看穿其心緒。書裡經常出現她釋出的看法和觀點,作者根據她來表述自身的用意和見解,但表層上來看她是感情的忠誠跟隨者,直至最後得到真情。但細心想一想也不會太難發覺伊麗莎白也許說作者自身都無法逃離金錢性婚姻的困局。最先,作者在分配人物角色上讓達西有著俊朗的表面、崇高的品性,最重要的是,不管他與伊麗莎白的劇情發展趨勢多麼的起起伏伏,有一點是客觀事實,他是一位薪資一萬英鎊的紳士,與皇室有緊密聯絡,有自身的莊園、財產、農田,總得來說,達西非常非常頗具。因此,伊麗莎白當時回絕柯林斯浪漫求婚的緣故非常簡單有更強更頗具的在後面。另外,伊麗莎白往往對達西更改心態的大轉折是在她看見達西碩大的莊園以後,彭伯裡女主人的頭銜在所難免的是一種引誘。如同伊麗莎白常說,她是紳士的閨女,達西是紳士,她們是處於同一階級的。影響力相距並不是十分差距,何況,她源於鄉紳之家,也算作一個半富家小姐,中小型的財產合拼無可避免。她和達西的婚姻不被達西親朋好友所接納,只由於達西原能夠 找一個比她頗具得多的老婆而已。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3

故事主要說的是十八世紀在英國發生的四門婚姻。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發生在女主角伊麗莎白·班納特與男主角費茨威廉·達西之間的愛恨情仇。伊麗莎白是個勇於追求愛情、漂亮聰明、堅強可愛的中產階級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對達西先生從一開始的厭惡到尊敬,再到愛慕為線索,也穿插了在幾個發生在她身邊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對那個時代女人生活與愛情的理想和期望。

故事中女主角伊麗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達西就是不順眼的,加上男主角個性的傲慢,繼而對他有了偏見。而男主角達西,是個不受人歡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於周遭冷淡的人際關係,對他來說,傲慢也許是有理的,偏見卻很無情,這兩者產生的衝擊是免不了的。兩個人之間也因此而常有針鋒相對的言辭,彼此之間的傲慢和偏見就造成了一開始的不愉快與誤解,但是經過種種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漸漸產生一點點的感情。達西代表著“傲慢”,伊麗莎白代表著“偏見”,他們一開始都被自己的情緒所牽引。接著一連串對達西不利的流言,更讓伊麗莎白對達西反感。

當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絕時,他說了一句話:“要是我耍一點手段,把我內心的矛盾掩飾起來,一味地恭維你,使你相信我無論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對你懷著無條件的純潔的愛,那麼也許你就不會有這些苛刻的責罵了。可惜無論是什麼樣的偽裝,我都痛恨。”達西沒有為了討好伊麗莎白,而改變他的傲慢性情。伊麗莎白也表現了很真實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營造給人的印象,表現出了最真實的一面。而開始的時候,伊麗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見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實的真相,經過達西的解釋和自己的判定,才最終找到幸福的歸宿。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4

《傲慢與偏見》寫的是十八世紀在英國發生的四門婚姻,其中最主要的,是發生在女主角伊麗莎白與達西之間的故事。伊麗莎白是個漂亮聰明、堅強可愛的女孩子。故事主要內容是她對達西先生從一開始的厭惡到尊敬,再到愛慕,也插入了在幾個發生在她身邊的幸福和不幸的婚姻。

故事中女主角伊麗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達西就是不順眼的,加上男主角個性的傲慢,繼而對他有了偏見。而男主角達西,是個不受人歡迎的傲慢男子,這兩者產生的衝擊是免不了的。彼此之間的傲慢和偏見就造成了一開始的不愉快與誤解,但是經過種種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漸漸產生一點點的感情。

達西代表著“傲慢”,伊麗莎白代表著“偏見”,他們一開始都被自己的情緒所牽引。接著一連串對達西不利的流言,更讓伊麗莎白對達西反感逐漸增強。當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絕時,他說了一句話:“要是我耍一點手段,把我內心的矛盾掩飾起來,一味地恭維你,使你相信我無論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對你懷著無條件的純潔的愛,那麼也許你就不會有這些苛刻的責罵了。可惜無論是什麼樣的偽裝,我都痛恨。”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達西又為了討好伊麗莎白,而改變他傲慢的性格。伊麗莎白也表現了很真實的自己,他們都不刻意去改變給人的印象,表現出了最真實的一面。而開始的時候,伊麗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見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實的真相,經過達西的解釋和自己的判斷,才真正找到幸福。

雖然小說中主要宣揚的是由內而發的真摯愛情,但作者奧斯丁還是照顧愛情與婚姻的圓滿:有情人終成眷屬之外,門第、財富也是可觀的,完成了大團圓的結局。

傲慢與偏見,是我們很常見的弱點和毛病。每一個人其實都很容易被自己的第一印象所驅使,因而容易對別的人下不正確的看法,就造成了彼此之間的誤會。一個人所給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響到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5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在國中時已經接觸過了。只是當時只是看到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糾葛,起起落落的心情,讓人沉浸在其中,幾年之後,看了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又想起書中種種。

班納特家有5個女兒均未出嫁,而班納特太太是一個神經質虛榮心十足的女人,將每個女兒嫁出去是她這一生唯一的大事卻從不費心管教女兒的舉止,而班納特先生是個顧家的老紳士,卻放任妻子和女兒的不得體行為,寧願躲進圖書室尋求平靜。簡·班納特是班納特家的大女兒,容貌美麗、性情溫柔、沉靜;伊麗莎白·班納特是班納特家的二女兒,個性活潑大方、聰慧與美貌並俱;三女兒瑪麗容貌不若其它姊妹出色,因此便在品德及知識上用功,但也造成她的自大態度;排行第四的凱蒂個性浮華,與么妹麗迪雅最熱忠跳舞,舉止常失禮而不自知;么女兒愛慕虛榮、注重享樂、跳舞和與軍官鬥鬧取樂是她生活的唯一目的。有一天他們家附近的搬來了一個有錢的單身男子彬格萊·查爾斯,他是一個個性溫和、做人真誠不拘泥小節的富家青年,在一個宴會中彬格萊卻戀上了班納特家的大女兒簡,與簡·班納特相互愛慕;而彬格萊的好朋友達西·費茨威廉個性拘謹嚴肅,不善言詞常給人自大傲慢的印象,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班納特家的二女兒伊麗莎白,但是因為班納特一家本身並不是得體的家族令這兩段戀情受到障礙,伊麗莎白一開始就對傲慢的達西存有偏見,書中主要就是描述他們這段關係的轉變過程。

書中的時代背景會造就許多不同的愛情觀:“彬格萊先生儀表堂堂,大有紳士風度,而且和顏悅色,沒有拘泥做作的氣習。達西立刻引起全場的注意,因為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貴,於是他進場不到五分鐘,大家都紛紛傳說他每年有一萬磅的收入。男賓們都稱讚他的一表人才,女賓們都說他比彬格萊先生漂亮得多。人們就是以財富來衡量一個人的。在達西與伊莉沙白的年代是趨於保守的,也會有貴族與平民的上的障礙;相較於現代這樣的情形就會比較少發生。在我看法裡我認為愛情是很美好的,兩顆心的距離並不一定會因為形體的接近或分開而有所改變,青春和愛情,都是天底下最容易消逝的東西;一個女人在一生中能夠被一個男人深深愛過,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呢?或者說,一個女人在一生中錯過一個深深愛她的男人,是一種怎樣的遺憾?傲慢和偏見,就屬於人類弱點中最常見的兩種。而人性又太容易被扭曲、被異化,一不小心,或一旦陷入盲目,失去公正和理智,被感情所操縱,就會出毛病,伊莉沙白和達西也只是一個代表而已。而出身、財產、地位、教養、一旦沾上上流的邊,就容易染上傲慢的毛病,對貧窮、低下、粗俗的人瞧不上眼;而地位低、財產少的人,出於人類的一種自尊心,則以偏見對抗驕傲的優越者,這自然是另一種被扭曲的傲慢。

人,總是先入為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再加上騙子韋翰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為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不可否認,韋翰長著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使得伊麗莎白完全相信了韋翰的花言巧語,可能與伊麗莎白的年紀有很大的關聯,即使她是家中最居理智的女兒,畢竟年輕,對於一個人是好是壞,還只是看淺表的。最主要的可能是麗萃太過於在乎她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她非常不希望在別人眼裡看來她是一個無知而虛榮,又沒有教養的女人,可她也只是一個處在那種時代的而不甘於做一個配件的女人而已,她希望的伴侶能在心靈上與之共鳴,對於這個人的品格的要求超過了財富的要求,這一點是值得讚賞的,畢竟是在有一個愛錢的母親的教育下長大的。不過對於這樣一個母親,她還是感到了自卑,才會在面對韋翰的謊言時,盲目的相信那個“高高在上”的達西是個卑鄙的人,從而使自己在他面前時的自卑心得到解脫。不過幸運的是伊麗莎白沒有被這些真正的矇住雙眼。

傲慢與偏見,在書中是男女主角愛情上的障礙,但在現實社會中也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流的障礙,更是在正確對待自己,對待事物上的絆腳石。人的缺陷太多,首先是心靈上的陷阱。要想在一生中成一番事業,無論是知識、教養、還是愛情、事業,都需要同自己心靈的種種淺浮的陷阱或陰影做鬥爭,經過各種誤解和長時間的反覆的認識過程,慢慢由心靈克服各自弱點和毛病,而走向開放、灑脫、自由的必然結果。沒有愛情不要勉強人結婚,只要人品正直,追求美德,不放鬆向喜之心,不苟且、貪圖一時之利慾,追求兩心之和諧、相應,運用彼此的智慧,克服心靈上的缺點,終得如願以償。人和人之間的相處總會有一些小小的摩擦,而這些摩擦,往往就是自己內心中所潛藏的弱點或毛病,要和別人能夠更愉快的生活,就必須先了解到自己的缺點,並磨去它,其次是瞭解別人的內心,最後再互相深入彼此,如此一來,你會發現到社會上每一件人、事、物都是如此美好。

人的一生中,遇到一個喜歡自己且自己也喜歡的人是很難得的,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珍惜,不要被偏見等矇蔽了雙眼。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反省,清楚自己的缺點。這樣才能即使清理自己內心的空間,更理智地魚人交往,珍惜該珍惜的人。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6

《簡·愛》之後,今天又看完了《傲慢與偏見》,感覺蠻有味道的。與朋友聊天說看完這兩本書,不知道為啥,卻著實被鄙視了一般,也許吧,正經的公務員書籍會計書籍不去看,去看這麼些雜書,著實太不正經。只是現在的記憶力越來越不行了,又讓我想到了“快餐”這個詞,既然如此,趁還記得,就記錄下點點思緒吧。

女兒買回一本英文版的《傲慢與偏見》,溝起我對少年中學時代的回憶。

那年,正是我八年級放假的時期,那天,我正聚精會神的“偷看”“第二次握手”。當我正如痴如醉的感動在握手的精彩故事情節時,大哥走過來,手裡拿著一本書丟在桌面上,在丟下書的同時也丟下一句話:“好好看看,別成天自以為是,看完給我寫讀後感,我要檢查的”,說完就走了。我愣了半響,半天沒反映。拿起那本書一看,就是中文版的《傲慢與偏見》。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國小說,看書之前,我並不明白大哥的用意,看完之後,才知道大哥的用心良苦。

因為出身在軍人家庭,再因為優越的家庭環境,更因為是家中之掌上明珠,我總是昂首挺胸、目不斜視、目中無人一般,從來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除了長輩,除了大院裡的孩子,除了需要關照的貧民百姓,對那些地方幹部或一般階層出身的孩子,我從不屑一顧,待人接物上從沒給過好臉色、好語調。尤其是二個哥哥的同學到訪,更是雪上加霜冷言冷語,這讓二個哥哥很是頭痛,雖不止一次的對我加以指責,只因我的反脣相擊,令他們無奈則罷。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以日常生活為素材,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它是一本既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故事,更是對人的個性和處世待人的一種行為和態度的認知。這本書,是我人生成長中第一個最為重要的認知轉折點。

還是說說這本書吧,主人公是小貴族班納特家的二女兒伊麗莎白和一個富家子弟達西,兩個人的性格特色鮮明,一個直率坦誠但又略顯固執,一個舉止優雅事業有成而又有些目中無人的傲慢,這是剛開始閱讀時的印象。

達西先生生於貴族家庭,年收入不下一萬英鎊,父母親從小開始便教他保持高格調,並常常出入上流貴族社會中,慢慢養成了傲慢而目中無人的性格特點。處於貴族身份並且有著高收入的他,有著那份傲慢是應該的,只是,可貴之處在於達西的性格在於與伊麗莎白之間產生的愛情而徹底變化,由一個舉止優雅但無比傲慢的貴族子弟變成樂善好施而又體恤他人、風度翩翩而舉止依然不失風雅的上流人士。

伊麗莎白性格直爽坦誠,初入世事的她跟有著少女共同的特徵,天真爛漫而對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對愛情充滿渴望而又謹小慎微。除姐姐吉英和父親外,伊麗莎白與妹妹們的交流較少,我認為這也是作者在突出伊麗莎白成熟的特徵。伊麗莎白的偏見是顯而易見的,只是與其說是偏見,不如說是一種不服輸的心理,而我覺得這倒是極為可愛的性格。

美好的事物總需要一波三折的過程來鋪墊和潤色。從開始第一次見面跳舞后伊麗莎白的偏見開始,伊麗莎白的眼中就只剩缺陷了,著實是一個傲慢的紈絝子弟,而他人對達西的所有負面評價都是對的,並且升值超過與他人的描述。直等到達西求婚不成,傲慢而客觀的一封信,才導致伊麗莎白感情的轉折,當然這次的打擊也是達西性格的轉變點。從此以後,伊麗莎白對事實的求證使得對達西的感情愈加升溫,達西則變得越來越體恤他人。最後,達西準備再次向伊麗莎白求婚,伊麗莎白也在與內心鬥爭,達西的舅母對伊麗莎白的恐嚇和威脅反而成為了這樁婚姻的催化劑,堅定了達西和伊麗莎白的心理。

我感覺這本書除了傳達傲慢與偏見對人之間交流的阻礙外,同樣在說明,如果愛一個人,另外一個人和自己是相似的,而且幕後做的事情總比眼前多的多。達西為了伊麗莎白,默默的幫韋翰還清了債務,並給了一定的財務支援,並最終促進了麗迪亞的婚姻而不致鬧成笑話。而這一切,若非舅母柯林斯的回信,也許伊麗莎白永遠也不知道達西所做的所有。

而伊麗莎白,作為女性的內斂美也是表現的惟妙惟肖。母親對達西的冷落和嘲諷,伊麗莎白的內心是如此忐忑不安與痛苦,默默承受心中的愧疚。眼神表達的情感是無法掩飾的,伊麗莎白直率而不願高攀他人,但在幾次與達西見面而不敢直視,臉脹通紅,伊麗莎白所擁有的女性美展現的如此可愛……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7

暑假學習之餘,我看了一本《傲慢與偏見》,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作品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

其實這本書,在七年級時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很無趣,到後來明白才這裡是在為以後的情景埋伏筆。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這本書中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為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可笑他的話裡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能與彬格來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著鼻子走。說實話,我並不認為伊麗莎白被騙說明他是一個”愚人”。人,總是先入為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麼對他產生好感?對於旁人的點評又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我說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不可否認,韋翰長著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雖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說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一個生活在過去時代的姑娘?

合上這本書,仔細地品味一番,方才發現,整部小說,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為它輕鬆幽默的格調。伊麗莎白的嘲笑諷刺,正將那些自視紳士、淑女的貴族的本來面目暴露無疑。而伊麗莎白的父親班納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兒為家庭快樂,幸哉?不幸哉?

其實很多書都是來自於身邊的生活,所以我們看到別人不好,也要自我反省下。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8

這是部浪漫又現實的感情。感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完美的色彩了。可是小說中種種關於門當戶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量卻充斥其中。

伊麗莎白為自我家人的行為給自我帶來的影響萬分懊惱,達西也所以勸賓利先生離開簡,之後自我也是在理智與情感較量之後萬分矛盾地向伊麗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說什麼是感情?那種純粹的感情,愛的不顧一切,單純的潔白如雪的感情是不是真如鏡中花水中月,是不是隻可是是人們心中的完美幻想和追求罷了,而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尋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伊麗莎白在明白威克姆的真實面目前對其充滿好感,她的姨媽卻說這樣的青年託付終身不會幸福,因為他沒有財產沒有穩定收入,伊麗莎白理解這樣的看法,並且主動剋制了自我的感情,呵呵這樣並沒有給伊麗莎白抹黑,只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理智的伊麗莎白,聰明理智的姑娘。

達西繼承祖業,生活無憂無慮,在上流社會裡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樣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為過,慷慨大方,助人為善,這些東西無助與對他形象的豐富,對他倒是沒什麼評價。

有一個細節的描述很有意思,伊麗莎白和她的舅媽舅舅到彭伯利_達西的莊園去遊玩時,不細心遇見達西之後,加德納先生和達西先生的交流讓伊麗莎白十分滿意,她覺得達西應當明白自我的親戚不都是那種舉止讓人厭煩的人。這樣的心理描述的確很有意思,伊麗莎白已經十分在乎達西的感受了,如果不是的話,她的親戚如何的糟糕又關達西何事?再者,伊麗莎白是不是也有那麼一點的虛榮心呢,這無損她的可愛,反而使她更加可愛!誰不有一點點呢?

在追求感情的路上,必須要堅定自我的信念,不要因為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如果對方的某些缺點是自我所不能容忍的、並且也是自我所無法改變的話,就應當果斷選擇放棄;當然也應當要珍視彼此,不要由於別人的一些話就改變自我的決定,幸福要自我去經營。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9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歧視女性的時代,你會自卑嗎?會抱怨嗎?會自暴自棄、一蹶不振嗎?也許你會,但這本《傲慢與偏見》的主人公伊麗莎白卻不會。

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一生極其坎坷。她出生在一個窮牧師家庭,受盡了世人的歧視。每天,她都要幹農活、做家務,即使這樣,她還時不時受到富家小姐的諷刺與嘲笑。朋友背叛了她,家人矇騙了她,就連她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也利用她來獲得萬貫家產。但伊麗莎白沒有被擊垮,也沒有被打敗,她始終懷著一顆嚮往幸福的心,去抗爭,去追求,最後終於得到了幸福。

是啊,只要勇於向困難挑戰,不就能獲得成功嗎?記得有一次,我在家裡做數學題,做完基礎練習,還有一道思考題。我嘴巴一撇,像發現了“瘟神”,立馬避而不見——思考題很難。

正當我慢吞吞地收拾書包時,腦海中浮現出《傲慢與偏見》給我的啟示:“抗爭!向困難挑戰!"一股力量從我的身體中迸發出來,好似自己被打通了脈絡,豁然開朗。我鬼使神差地從書包裡抽出剛才沒有完成的數學練習冊,拿起筆,一遍遍的演算起來。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我的額頭沁出了豆大的汗水。啊,算出來啦!我驚喜得說不出話來了,心裡想:我不可能那麼快就解開呀!再驗算一遍吧。於是我懷著激動又緊張的心情再次拿起筆,哆哆嗦嗦地在紙上重新演算。“耶,對啦!”結果正確,我高興地叫出了聲。

我又陷入了沉思:如果我剛才沒有拿起筆,鼓起勇氣去和思考題挑戰,而是懼怕困難,膽小懦弱,豈不是失去了成功後的喜悅和自豪?多虧了《傲慢與偏見》,沒錯,我們必須和困難抗爭!

最近電視上經常報道有中國小生壓力太大,又被人譏笑,不堪受辱,自尋短見。我再次想起了《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她過著比我們窮苦百倍的生活,卻始終熱情開朗、樂觀向上。伊麗莎白勇於生存,善於生存,所以成為了生活的強者。

勇於抗爭,勇於生存!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與險境,只要懷揣著勇氣與信心,便會戰勝困難!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0

從女性的角度來說,可能同性相斥的原理,我從故事的一開頭就用一種嫉妒的眼光審視這位女主角——伊麗莎白,她有一種固執的偏執,她用自己自以為是的偏見看待男主角的為人處事的方式,與此同時,男主人公因為從小所受的教育的緣故,對待所有人及物的那種傲慢的態度,於是故事的一開始,作者就點明瞭故事的主題——傲慢與偏見。

班納特太太確實是位讓人討厭的勢力分子,只是出於愛女兒的心態,我卻願意去原諒這位母親。而班納特先生,作為整個家庭的支柱,他既然對於他的現實生活充滿了不滿,對他女兒們的那種愚蠢也充滿了反感,只是他的解決方式是把自己關在書房,而讓外面的世界繼續喧譁,這種消極的處事原則,這種掩耳盜鈴的方法,與母親相比,我實在還是願意傾向去喜愛那位囉嗦、勢力的班納特太太。

吉英——班納特家族中的大女兒,最溫柔、漂亮,當然性格有些軟弱,她總願意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解釋所遭遇的一切事情,似乎她是完美無缺的,只是對於愛情的軟弱,讓她看起來有些瑕疵。我更願意喜歡那個雖然魯莽偏執的伊麗莎白勇往直前的個性。“我們往往會因為我們自己的虛榮心,而給弄迷了心竅。女人們往往會把愛情這種東西幻想得太不切合實際。”吉英對於人性更多的抱著一種更為寬容並且包容的態度,她更願意把事事看的幸福,並且真誠的對所有事情進行祝福,相對於女主人公,我不免要說,伊麗莎白有些刻薄了。

伊麗莎白:“是的;最小的一個才十六歲。或許她還太小,不適宜多交朋友。不過,太太,要是因為姐姐們無法早嫁,或是不想早嫁,做妹妹的就不能有社交和娛樂,那實在太苦了她們。最小的和最大的同樣有消受青春的權利。怎麼能為了這樣的原由,就叫她們死守在家裡!我以為那樣做就不可能促進姐妹之間的情感,也不可能養成溫柔的性格。”她是位極有見解的姑娘,她對於一切似乎都能應付自如。但是同時,她對於男主人公的第一次求婚,抱著一種虛榮的、越過理性的方式去理解,雖然她憎恨他那高高在上的態度,但還是把這場求婚當做虛榮的資本向吉英炫耀。

夏綠蒂,一位27歲的老姑娘,長的容貌不夠出眾,也沒有多少財產,並且被自己的父母親及兄弟嫌棄,對於柯林斯這樣一位牧師,傾注其精力去得到他的垂愛,並且獲得了成功,她把這當作是她人生的重要機遇。的確,權衡利弊來說,柯林斯雖然迂腐的過分,但是對於夏綠蒂來說,他的確是是她跳出原來的環境最有力的跳板。所以在這樁婚姻裡,儘管沒有愛情之類的成分,夏綠蒂還是很好的處理了這樁婚姻,並且使之幸福。

韋博,一位風度翩翩極其瀟灑的美男子,他的所作所為似乎都不合乎他的表相,甚至他那惡毒的嘴巴在誣陷達西先生時,也使他的形象顯得那麼高高在上。他的那種及其鎮定的虛偽態度,倒是讓人望塵莫及。縱觀我們周圍,似乎這型別的人物也是不在少數。甚至是伊麗莎白那種聰明的女性開始都被他的外表所迷惑而對達西產生了深深地怨恨。這不禁使我產生疑問,看來外表確實是相當的重要的。傳播學的一種理論說到,我們對人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以後與之的相處方式及態度。

而男主人公——達西,這是位極為自尊到有些自傲的青年,他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他極為的看重女性的才華和人品,但是在他的思想裡,他還是受到了階級思想的影響。在他朋友的那場愛情中,他自以為的因為“條件不夠”的原因,而拆散了一對戀人。而在他第一次想伊麗莎白的表白中,讓我們看看他都說了什麼:“他說得很動聽,除了傾訴愛情以外,又把其他種種感想也源源本本說出來了。他一方面千言萬語地表示深情密意,但是另一方面卻又說了許許多多傲慢無禮的話。他覺得她出身低微,覺得自己是遷就她,而且家庭方面的種種障礙,往往會使他的見解和他的心願不能相容並存……”

或許愛情真有讓人急速轉變的魅力。在彭伯裡的相遇,達西改變了以往的傲慢姿態,及其謙遜的對待她的親人,甚至介紹自己的妹妹給伊麗莎白認識,可謂照顧的及其周到。並且從達西先生的管家那裡得知,她的小主人從小就是為體恤窮人,極有風度的人,而因為愛情的突然來襲,女主人公似乎一下子就理解了男主人公,這種轉變或許來的太突兀了些。從傲慢到謙遜,我想只能認為是愛情的力量吧。他放棄他尊貴的自尊,幫助女主人公那不爭氣的妹妹保全名聲,既出了力又出了錢,簡直就是一個救世主的形象。

當故事情節發展到吉英終於與有情人鍾情眷屬的時候,達西卻又恢復了他以前的神態,或許這與環境有關,他的確真的不喜歡伊麗莎白的家人,她那勢力的母親,輕浮的妹妹們。兩個人此時心理或許都在試探,到底是衝破束縛結合還是就此斬斷情絲,這時一個推波助瀾的力量來了——咖苔琳夫人,她的一番搶白反而使得伊麗莎白敢於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愛情,正是應了一句話,沒有阻隔的愛情平凡無奇,所以來去匆匆。故事的結局寫的有些匆忙,似乎是一筆帶過的感覺,有些像現代的偶像劇或者童話劇,“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無論如何,是個喜劇收場。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1

不知為何,“純情小說”之類的東西已經不能勾起我絲毫的興趣,也許我會在某個花好月圓之夜,觸景生情而衝動地去翻開一本“純情小說”的第一頁,然而,我很難保證我會讀到第三頁。何為“純情小說”?在個人看來,就是那些為寫愛情而寫愛情的矯情之作,通篇下來,只是看到男女主人公盡做些無聊至極之事,而這些情節又常常讓人發笑,笑過後只是會讓人斷定作者和主人公們一樣低智商、低趣味。所以,懷著對愛情的美好憧憬,我會在一大堆小說中留意著描寫愛情故事的小說,但有懷著它不要讓我失望的強烈希冀。畢竟,我一向相信愛情,超過婚姻的`相信。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的作品,當我還是17歲時我就大概瞭解了它,而僅僅限於瞭解,這就是說我只知道它是描寫愛情的。想想看,現在我20歲了,直到昨天我才把這部作品看完,不過我也難以斷定我從此就讀懂了它,和它交上了朋友。這樣說來,我仰慕它確實有這麼長的時間了。

好比一個景點,入口處能引人入勝的話,那確實能給遊客帶來無限的遐想和憧憬。“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每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雖然完全不瞭解他的性情如何,見解如何,可是,既然這樣的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就這樣開了個頭,一個有著五個單身女兒的家族是如何將女兒們嫁出去的故事就接連著展開了。諷刺而幽默的筆觸,營造了整篇的輕鬆氛圍,我想挺適合在這個鳥叫蟬鳴的暑假裡來消遣時光,更何況再過幾天就是七夕了呢!

就愛情主題來說,女主人公伊麗莎小姐和男主人公達西先生的結合是比較富有故事性的,“首因效應”(人們交往時往往第一印象會給人帶來先入為主的效果)使伊麗莎小姐認為達西先生是個自高自大、傲慢無禮的傢伙,而這個評價就當時舞會上達西先生的表現來說,也並沒有冤枉他。“她還可以,但還沒有漂亮到打動我的心,眼前我可沒有興趣去抬舉那些受到別人冷眼看待的小姐。”換做是任何一個單身小姐,聽到一個陌生男人這樣含沙射影般地評價,都會生厭,何況伊麗莎小姐是個有著明亮眼睛的聰明善良而聰明的女人。自此,“傲慢”便成為達西先生的代名詞,當然,至少在伊麗莎小姐前期的心中是這樣認為的。而這個標籤是否就是合情合理的呢?當然,隨著故事的發展,“偏見”也越發冒頭了,當伊麗莎小姐拜訪了達西先生的莊園起,她就意識到自己對達西先生確實缺乏公正了。可以說,是“偏見”的消解促成了他們的幸福。伊麗莎小姐存在偏見,而達西先生又何嘗沒有偏見呢?他看不慣她父母親的行為舉止,也看不上她家的地位和財勢,尤其是她家還有幾個窮親戚,而除了她和她姐姐吉英外,她的三個妹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滿意。於是,他就越發傲慢了,更做出了妨礙她姐姐吉英和彬格萊先生的愛情的事情。

就社會性來說,小說的諷刺之劍透過幾對眷侶的終成擊中了社會的某些風尚和流弊,而這也正增加了小說的社會意義,不至於與我先前所說的“純情小說”同流。雖說伊麗莎小姐和達西先生的愛情婚姻是以美滿幸福結束,但他們在交往過程中的傲慢和偏見的形成正反應出社會的一些問題。當班納特太太一心一意只為財產地位著想而不顧女兒們的真正幸福時的醜態,在讓人捧腹之餘,又生髮出許多心酸。當婚姻成為攀附權貴的階梯時,愛情的影子在哪裡?柯斯牧師和盧卡斯小姐的婚姻,想想就不可思議,他們兩個都是“聰明人”,在婚姻的路上考慮得“面面俱到”,結果就幹成瞭如此蠢事。如果說他們倆是有思想有見地的成年人,那韋翰先生和莉迪雅小姐的婚姻簡直就是一場騙局、一場尋歡作樂的遊戲。

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採取的是單性描寫,並不是多重矛盾性格的複雜描寫,“一就永遠是一”.吉英小姐單純善良,一個賢良淑德形象,永遠不會認為想到某人某事的陰暗面;伊麗莎白聰明活潑又獨立,一個智慧女人形象,永遠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則;曼麗雖說描寫不多,但其學術才女的形象躍然紙上,一切都是從書上得來的東西來解釋生活;吉蒂和莉迪雅小姐是未成年,自有一種幼稚的瘋狂女生特質。這五個女兒的形象如此,而其他人也是描寫得極為成功的,雖然免不了有種單調的感覺,甚至於就整個故事情節來說,也比較直接,沒有九曲迴腸的曲折美,但這也或許就是奧斯汀本小說的特色吧。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2

假期裡讀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仍有讀書的感覺。書中人物我最喜歡本內特家的二小姐伊麗莎白。也許是鄉村寧靜、美麗的風景,簡簡單單的人際關係,以及帶些書卷氣的小鄉紳的父親的影響,造就了她淡定自然,做事有主見,而且溫柔,善良的氣質。她不會人云亦云的去迎合富有的達西,她更相信心靈的息息相關;也不和朋友一樣因為女人必須嫁人,而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更不和妹妹一樣做事不考慮他人感受,任意胡為;在姐姐戀愛受到挫折時,她會那麼善解人意,無論是否在姐姐身邊,她都細緻、周到為姐姐排解心中的愁悶;我感動她不惜踏著泥濘的鄉村小路步行去看生病的姐姐;她還是父親生活的安慰,是能與父親親密交談的物件,是父親可以依賴的孝順女兒。

俗語:人無完人。當然伊麗莎白也有她的缺點,如果一個人沒有缺點就不像一個完整的人了。她會因別人對其家人的評價而臉紅;也會因達西外表的傲慢而對他產生偏見,忽略了對一個人的深入瞭解,匆匆對其下了結論;會因為威克姆的瀟灑外貌和巧言令色失去理智,相信了他的謊言。但是,這些更能體現伊麗莎白的真實與可愛。

也折服於簡·奧斯汀寫作技巧,她的作品看似平庸,沒有跌宕起伏、沒有驚險,或許有時還需要你的耐心,可是她作品對英國鄉村風景的描寫,詳細而生動,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感情的描寫委婉,像對本內特二位小姐感情變化的描寫,讓人感同身受。同樣,書中對咖苔琳夫人的傲慢、柯林斯先生、彬格萊姐妹對達西那種巴結阿諛的樣子等都描寫的入木三分,讓人忍俊不禁,美與醜自然見分曉。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3

《傲慢與偏見》出自英國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小說家簡·奧斯汀之手,也是她最早完成的作品。整部作品通過對班納特家幾個女兒的婚姻經歷為基點,以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感情經歷為情節主線,展示了十八世紀中後期英國社會貴族階層的婚姻狀況。本文以社會女性主義觀點切入,檢視奧斯汀小說的社會背景,探索並討論影響婚姻的主要因素,從而反映奧斯汀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種簡單,精緻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並不能因為沒有豐富的經歷,就對她的對於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為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麼?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

參加舞會的還有彬格萊的好友達西。他儀表堂堂,非常富有,許多姑娘紛紛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驕傲,認為她們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吉英的妹妹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自尊心很強,決定不去理睬這個傲慢的傢伙。可是不久,達西對她活潑可愛的舉止產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會上主動請她同舞,卻遭到伊麗莎白的拒絕,達西狼狽不堪。

彬格萊的妹妹一心追求達西,她發現達西有意於伊麗莎白,妒火中燒,決意從中阻撓。而遭到伊麗莎白冷遇的達西也鄙視班納特太太及其小女兒麗底亞的粗俗。在妹妹和好友達西的勸說下,彬格萊不辭而別,去了倫敦,但吉英對他還是一片深情。

班納特沒有兒子,他的家產將由遠親柯林斯繼承。柯林斯粗鄙無知,卻善於趨炎附勢,居然當上牧師。他向伊麗莎白求婚,遭拒絕後,馬上與他的女友夏綠蒂結婚。

附近小鎮的民團聯隊裡有個英俊瀟灑的青年軍官魏克翰,人人都誇他,伊麗莎白也對他產生了好感。一天,他對伊麗莎白說,他父親是達西家的總管,達西的父親曾給他一大筆遺贈,卻被達西吞沒了。伊麗莎白聽後,對達西更加反感。

柯林斯夫婦請伊麗莎白去他們家做客,伊麗莎白在那裡遇到達西的姨媽凱瑟琳,不久,又見到了達西。達西無法抑制自己對伊麗莎白的愛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態度還是那麼傲慢。伊麗莎白堅決地謝絕了。這一打擊使達西第一次認識到驕傲自負所帶來的惡果,他痛苦地離開了她,臨走前留下一封長信作了幾點解釋:他承認彬格萊不辭而別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滿班納特太太的輕浮和鄙俗;魏克翰說的卻全是謊言,事實是魏克翰自己把那筆遺產揮霍殆盡,還企圖勾引達西的妹妹私奔。伊麗莎白讀信後十分後悔,既對錯怪達西感到內疚,又為母親的行為羞愧。她逐漸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

第二年夏天,伊麗莎白隨舅父母來到達西的莊園,與他再次相遇。她發現達西變了,不僅對人彬彬有禮,在當地很受人們尊敬,而且對他妹妹非常愛護。她對他的偏見消除了。正當其時,伊麗莎白接到家信,說小妹麗底亞隨身負累累賭債的魏克翰私奔了。這種家醜使伊麗莎白非常難堪,以為達西會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實出乎她的意料,達西得知上述訊息以後,不僅替魏克翰還清賭債,還給了他一筆鉅款,讓他與麗底亞完婚。自此以後,伊麗莎白往日對達西的種種偏見統統化為真誠之愛。

彬格萊和吉英經過一番周折,言歸於好,一對情人沉浸在歡樂之中。而一心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達西的凱瑟琳夫人匆匆趕來,蠻橫地要伊麗莎白保證不與達西結婚。伊麗莎白對這一無理要求斷然拒絕。此事傳到達西耳中。他知道伊麗莎白已經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誠懇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對曾因傲慢和偏見而延擱婚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讀完這本書,我想到現在社會上的一些青年男女,不是貪錢就是貪權,以錢、權來作為擇偶標準。有如書中愛慕虛榮、膚淺聒噪的貝納太太;有些男女則製造各種吸引人的假象,騙人無數,就像書中風度翩翩但內心骯髒無比的少尉、偽君子韋漢;有些男女放縱、無知、輕浮,常常被人看扁,自己亂擇偶,最終也沒什麼好結果子吃,同書中輕佻的五女兒莉蒂亞一樣,負債累累,讓大姐珍、二姐伊麗莎白補助。而像賓利和珍、達西和伊麗莎白的男女,也不是少數。還有些男女,眼見自己的男(女)朋友不喜歡自己,喜歡別人,就百般阻撓,惡語中傷這樣的人好比達西姨媽狄堡夫人和賓利妹妹嘉麗蓮。奧斯汀的時代已經遠去了,但人們追求美好婚姻的共同人生訴求卻沒有任何改變。《傲慢與偏見》中詮釋的婚姻觀念也並沒有完全脫離我們的時代,仍然給我們啟迪。通過她的描寫,我們認識到,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感情不得不服從於金錢的無奈。但現代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們在談婚論嫁時又何嘗不是進行著金錢與愛情的權衡呢?現代社會的人們,是沉迷於激情,追求一時的快樂呢;還是安於現狀,過著平淡的生活;或者大膽追求愛情,為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而奮鬥。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有自己的理由。有人問蘇格拉底是否要結婚,得到的回答是“無論你怎樣做,你都會後悔”。或許這就是《傲慢與偏見》留給當代人永恆的話題吧。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4

很少去讀名著,因為感覺即沒意思又沒時間,所以除了特殊情況外自己是從來不讀各種名著的,讀過的是三國演義,不是自己願意讀,而是因為宿舍的朋友都會聊上面的內容,只有自己跟傻子一樣,所以為了面子自己也不得不讀一讀,現在上了大學,假如不讀讀名著的話會覺得不像話,於是來到學校圖書館接了一本《傲慢與偏見》讀讀。順便也寫下我的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但是當我真正讀上這本書時候才發現,我是這麼的喜歡這本書,因為裡面有很多的東西和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差不多,所以這本書比其他的書本更能引起我的愛好。裡面伊麗莎白的機智與幽默深深感染了我,還有他們一家人對與愛情的不同見解也讓我感到了一股真誠的力量,因為伊麗莎白的愛情觀深深影戲那個了我,我覺得我就是缺少她那種勇敢與聰慧,敢於挑戰世俗,敢於追尋自己的愛情,敢於拒絕冒犯過她的人,儘管那個人是如此的優秀。

文章中一共描述了他們五姐妹的生活與最後的婚姻狀況,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觀點,她贊同伊麗莎白的那種愛情觀,而拒絕建立在色相和情慾的愛情觀,就像她的妹妹,也拒絕建立在金錢上的愛情觀,比如她的鄰居,而這些觀點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高的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愛情只是建立的在金錢與情慾上,而不是純粹的愛情,由此可見作者簡奧斯丁的純真的心靈,真誠的推薦大家去讀一讀這本書,這本書真的是一部可以洗禮靈魂的一本書,絕對值得一睹風采。

其實到現在我才發現並不是自己不願意去讀小說,而好似因為身邊的很多小說與自己的距離是如此的遠,這可能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的無知與短淺,但是我真的很難讓自己靜下心來去讀一本離自己如此遙遠的一本書,所以從這方面我認為簡奧斯丁的這本書真的具有極高的藝術和現實價值。值得一讀!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雖然她的壽命並不長,作品也不多,但一部經典的《傲慢與偏見》已足以讓她被世人記住。這部作品以一箇中產階級年輕女性的眼光,描述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反映了英國18、19世紀的社會現象和文化背景。

本書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描寫了日常生活中平凡事情。本書以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感情故事為主線,分別展現了四對男女不同的愛情和婚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間百態。

伊麗莎白的妹妹莉迪亞和韋翰兩人的愛情和婚姻是最不幸的。莉迪亞為人輕浮,愛慕虛榮,最終在韋翰的引誘下與其私奔。韋翰是一個徒有虛表、不務正業的男子,處處汙衊達西,使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加深。最終他們在達西的幫助下完婚,挽回莉迪亞的名譽。但兩人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基礎的,只是衝動和利益的產物,所以最終也不可能獲得幸福。

其次是伊麗莎白的朋友夏洛蒂和伊麗莎白的表哥柯斯林兩人的婚姻。由於當時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並不高,而班內特家又沒有男嗣,所以班內特家的財產只能由伊麗莎白的表哥繼承。柯斯林是一個膚淺、愛炫耀、愛拍馬屁的牧師。在向伊麗莎白求婚被拒的當天,又向伊麗莎白的鄰居夏洛蒂進行了求婚。而夏洛蒂是一個沒有豐厚家產的大齡女性,為了以後能過上安適的生活,不得不放棄了和伊麗莎白的友誼,答應了柯斯林的求婚。他們兩人的婚姻也是完全沒有感情基礎的,僅僅是利益的權衡和交換。這樣的婚姻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實際上卻是空洞乏味、缺乏靈魂的軀殼。

之後是伊麗莎白的姐姐簡和達西的好朋友賓利兩人的愛情故事。簡性格溫和、外貌出眾。賓利家境殷實、為人和善。兩人在舞會上一見鍾情,成為了焦點。但由於簡不善表達,使賓利誤會簡對自己的感情,使兩人不得不分別。但幸運的是兩人最終解除了誤會,重新走到了一起。雖然兩人的感情最後有了一個好的結局,但可以想象的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家庭條件的差距必定會給他們帶來阻力。另外,他們兩人的性格都太過溫和,容易受別人的言辭左右,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最後就是本書的主角伊麗莎白和達西了。伊麗莎白是一位聰明開朗、富有個性的女孩,敢於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說“不”。達西是一位家境殷實、脫離世俗的男子,初次給人的印象總是很冷漠,但心腸卻是很溫和善良的。兩人在初次見面的舞會上產生了誤會,彼此都對對方有了成見。外表冷漠的達西給人以傲慢的感覺,也使伊麗莎白對其產生了偏見。兩人的感情經過一系列的誤會和波折,但最終兩人還是慢慢的靠近,走到了一起。他們在本書中應該是最幸福的一對了,他們的婚姻有愛情作為基礎,彼此並不僅僅是為了金錢和利益而走到一起。而且,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和個性,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他們能夠活出自己的生活。

縱觀全書,作者描寫了幾段普通的愛情和婚姻,以小見大,也反映出了當時英國的社會背景、經濟情況、風俗文化、政治法律、宗教歷史、女性的社會地位等很有價值的資料。

在當時的社會中,女性的地位很低,唯一的作用彷彿只是打理家務。當時的婚姻也只是為了資產的合併,家族的發展。人們以家產的豐厚程度為衡量男性的標準,如柯斯林與夏洛蒂的婚姻,就是因為柯斯林可以繼承班內特的家產,使得夏洛蒂答應了他的求婚。當時的人們也只以嫁妝的豐厚程度來衡量女性的價值,韋翰和莉迪亞兩人最終能結婚也只是因為達西給了一筆可觀的錢財給莉迪亞當嫁妝。人們做的一切彷彿都只是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多的財產。所有的母親後半生最重要的任務和最大的心願就是讓自己的女兒嫁個條件很好的男子,讓她以後的生活有著落。有錢人家也只希望能與條件更好的家族聯姻,使自己的家業壯大。如本書開頭的“每個有錢的男子,都應娶個太太”這句話,就幽默的展現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

雖然作者本人從未走入過婚姻的殿堂,但她的小說卻大都是以婚姻作為主題的。而且她的小說一反當時英國文壇傷感和哥特式的寫作風格,成為了當時文壇的奇葩和新星。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也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流傳了幾個世紀,成為了世界文學經典。本書還被多次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世界各地的讀者數量不斷增加。

閱讀本書,不僅可以感受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和風氣,瞭解當時英國的歷史,還可以通過不同人物的價值觀來反思自己。當今社會與書中的情況一樣,也存在著一些拜金主義的價值觀,但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個性與追求,不隨波逐流,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