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懺悔錄讀後感12篇

讀後感4.34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懺悔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懺悔錄讀後感12篇

懺悔錄讀後感 篇1

我從不打算也不願意看一本很厚的書,即便這個作者或者主人公多麼吸引我興趣。我買了很多書,一直都堆在書架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它們就被我棄置一旁,獨自安靜的呼吸著,並且不斷被新的塵埃或陽光覆蓋。然而某天週末,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我閒著無事,重新站在書架前,迫於一些奇怪的念頭,我拿出了一些很小的就喜歡的書,這其中就有一本盧梭的《懺悔錄》。

我最喜歡盧梭的原因,莫過於他敢用坦率的風格寫自傳,從不刻意隱瞞或迴避自己身上的惡跟缺點。在他的思想裡,人都是具有自己本性的,他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對自由的嚮往、對異性的追求、對精美物品的愛好。他顯然並不把坦露自己的缺點過錯視為折磨,他深信這一個創舉將會把人的思想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讓我們從新審視自己,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從而改變自己,是自己更加優秀。

讀完這本書,感動之餘,我想如果我們不結合自己的那些不敢外洩的祕密來理解盧梭那種敢於承認的勇氣,是決不會看懂的。有人批評盧梭是一個極其神經質的人,是一個大男子主義者,是一個思想不切實際的、糊塗的思想家。但就是這樣一個神經質的人創造的財富和所閃現思想火花,卻不斷地影響著我們。它讓我想起了許多過去已經忘卻的人和事,正如此文中的一句話:可能當時我們並不會為了自己做下的卑鄙之事而感到痛苦,我們會說服自己的良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終將會讓我們的內心飽受煎熬。也許我們不敢承認自己的罪惡,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別人更多的溫暖,我想這個世界就會充滿陽光。

你如果想了解他那些不幸的歲月中最為重要的東西是什麼,那就從這本摻合著心酸的書開始吧。

懺悔錄讀後感 篇2

“沒有可憎缺點的人是不存在的。”--摘自《懺悔錄》

假期裡,隨手翻閱一本書,它是一本五十五萬字的自傳,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一個盧梭反思了一生的書--《懺悔錄》,它打動了我,它讓我真正地瞭解人類靈魂的高貴之所在。摘抄美文

作者雅克·盧梭,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人類啟蒙思想史上地位很高的哲學家,就是這樣偉大的人,卻對自我崇高的一生進行嚴格甚至殘酷的懺悔。在盧梭充滿挫折與磨難的一生中,童年是他生涯中的伊甸園。因為自我的思想與多數人歐洲人不一樣,這麼一個五十幾歲的老人只得到處奔波、流浪。正是對自我童年的懷念,才寫下這部鉅著。

盧梭在他的書中,深刻地對自我以及他人的行為進行了的反思。回顧自我的一生,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說:“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偉大,思想是否敏捷而定。”盧梭之所以獲得極高的成就,是因為他思想敏捷,情感偉大。作為崇高的思想家,只有對自我不斷地反思,才會有新的思泉向外淌。

盧梭在從事音樂工作時,新的記譜法遭到了法國權威部門的否定,心裡十分沮喪,但他立刻振作起來,又結識了許多18世紀的著名哲學家,並且參加了徵文比賽獲得大獎,從而,他走上了文學之路。他的小說《愛彌兒》發表後,受到了社會的咒罵,但他仍然堅持自我的思想。在發表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之後,再次遭到了人民的詛咒,甚至整個歐洲都在咒罵他,他只有逃離,但不曾想過要改變自我的思想,這需要怎樣堅強的毅力與決心。當我們遇到挫折、失敗時,我們應及時充分地反思自我的不足,敢於承認自我的不足,不能因此而氣餒、低頭,才能以良好的心態來應對這些挫折。

盧梭在發表了《音樂辭典》、《社會契約論》後,博得了社會的好評,但他仍然對自我不滿足,要求繼續提高了自我的認識,再次寫下了一篇又一篇蘊含豐富哲理的`文章,悟出了人生更加深刻的道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當我們取得成功時,應謙虛地反思自我的行為,做的好的地方,繼續發揚,做的不好的地方,在以後的生涯中加以改善。情話大全浪漫情話

盧梭在與妻子的旅行中,鑽進了密林深處,在那兒找到了原始時代的景象,他掃盡了人們所說的謊言,把自然的本性如實地坦露出來,他領悟到了:人的苦果真正來源於人類所謂的進化。他替法國反思時,領悟到自我從來都沒有領悟到的哲理,他這種對社會、他人深切的關照,以及感同身受的思考,給我們以很多的啟迪。當我們在他人身上找到缺點、錯誤時,要幫他人反思,對照自我身上是否也存在,從而提高自身認識水平。同時以我們的行動影響周圍的人,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人們的素養。

一生有盧梭般的經歷的人並不多,但我們能夠從他身上找到值得借鑑的地方。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像盧梭這樣深刻地反思,那麼,每個人的思想認識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每個民族都能夠像盧梭一樣深刻地反思,那這個民族就會更加獨立、自強;如果一個國

家能像盧梭一樣深刻地反思,那麼這個國家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懺悔錄讀後感 篇3

《懺悔錄》是法國作家盧梭的個人傳記。作者傾其思想,坦露著一顆透明的靈魂來書寫他人生的點點滴滴與坎坎坷坷的。他的文字帶著一股巨大的熱忱引你進入他內心世界。他用自己的語言渲瀉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膽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

盧梭的童年既是悲哀的,又是幸運的。他剛出生,母親便因難產而死亡,父親由此對他又憐又恨。他的父親伊薩克與他母親蘇薩娜自小青梅竹馬,感情篤深。父親自失去愛妻後,每每從他的身上找尋妻子的`影子,常情不自禁地擁抱幼小的他而淚眼朦朧。父親幾乎把全部的愛給予了他。這位身為宮廷鐘錶匠的父親,不僅有英俊的外表和過人的手藝,還特別喜歡讀書。在盧梭五、六歲時,他把他妻子生前的藏書全部拿出,揀出書來一段段讀給盧梭聽,然後輪流閱讀,直到夜晚,通宵達旦的看書。父親用這種方式忘卻喪偶之痛,無意中給盧梭營造出一個讀書的環境,以至於童年的盧梭到了無書不能眠的地步。父親以讀書為遊戲打發時日的作法,給盧梭早期心靈注入了知識的芳香,這種無為而治也催發他心智過早的比別的小孩成熟。他的姑姑十分愛好音樂,這又讓他多了一種喜好。也許秉承了他母親的溫柔與聰慧,加上他父親與姑姑的無比關愛,盧梭自小性情溫和,很逗大人喜歡。

讀到一些細膩而深刻的情節,感受他成長中的開心與苦惱,一個鮮活、豐滿的盧梭形象躍然出紙而呈現在你眼前,是那樣的真切、樸實而又厚深。談到盧梭不能不提到華倫夫人。如果沒有這個傑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養和經濟支援,歷史上就不會有這位盧梭。他在與華倫夫人同居期間,生活才稍稍穩定,安心讀書、思考問題並寫作。年長盧梭11歲的華倫夫人出身於一個古老的貴族世家,她很年輕的時候就結了婚,婚姻並不美滿。風姿綽約的華倫夫人是一個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了盧梭的庇護人、老師、情人及知心的朋友。

《懺悔錄》是我接觸過的最勇敢、最真誠、最“暴露隱私”的書。盧梭的為人向來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變,熱情奔放而又極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無人,缺乏自制力。正是這些相互衝突的個性讓他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驕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誠但是也有掩飾。

懺悔錄讀後感 篇4

書名懺悔錄,盧梭在懺悔什麼呢?少年時代的偷竊?誣陷一位女子?兩次改換宗教?到處留情?遺棄五個孩子?從人性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實際上,盧梭是借懺悔之名,行控訴之實,他在替當時的社會懺悔。字裡行間,能夠感受到盧梭對自身遭遇不公的強烈憤慨,對所謂上流社會、名流階層的虛偽、陰暗極為鄙視。他的潛臺詞似乎是,該懺悔的是你們,看看這幫偽君子!

盧梭一生命運多舛,遭遇令人唏噓。自小體弱多病,家境貧寒,更兼幼年喪母,少年漂泊,從此居無定所,寄人籬下。即便中年成名以後,得到權勢人物照顧,也不過是所寄的籬“高階”一點而已。他嚮往寧靜的、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可始終未能如意,每次好不容易找到滿意的居所,沒多久命運必定讓他搬走,一生竟未曾有過自己真正的居所。期間多次被驅逐,在恐懼中倉皇出走。然而就是在這種境遇裡,盧梭通過勤奮自學,加以天分發揮,居然在音樂、文學、哲學、教育等領域均取得可觀成就,死後還被法國人請進先賢祠。以此稱之為天才也不為過。

盧梭成就的取得,與他豐富癲狂的想象力、敏銳細膩的情感、注重內心忽視外界不無關係。他的情感衝動,使他的文字充滿激情;他的赤子之心,使他的`思想有了深度;他的高度自我,使他的哲學見前人所未見。但是,也正是這些特質,讓盧梭難以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他情商不高,人情世故一概不講究,疑心病重,甚至有迫害妄想症嫌疑。他是純真坦誠的,所以他希望別人也同樣純真坦誠。這讓他難以忍受人性中的弱點,可俗世間誰又沒有弱點呢?朋友們漸漸疏遠他,支援他的人轉而冷落他,有的甚至與他反目成仇,不得不說,這樣的結果盧梭本人得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

《懺悔錄》篇幅較長,盧梭把五十年的經歷盡情鋪展。通過盧梭的鋪展,我們可以瞭解法國大革命前期的歐洲社會風貌。或許是為了交待清楚前因後果,盧梭事無鉅細都寫進了書裡,造成部分章節的瑣碎;心理描寫和感情宣洩很多,讓人感覺有絮叨之嫌。盧梭思想的深刻,在書中多有體現,金句不斷出現,既發人深省,也提供了閱讀快感。

懺悔錄讀後感 篇5

《懺悔錄》是讓﹒雅克﹒盧梭顛肺流離的晚年生活的產物,一步真真實實的自傳,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也許永遠不會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來面目和全部事實描繪出來的人物。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已經開始糾結著到底要不要看下去,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都是完美的,但是在勇於承認自己的不光彩的時候該是有多大的勇氣。盧梭的性格熱情奔放,正直善良,很典型的“文藝男青年”,這些都源自於童年父親的薰陶和關愛以及在鄉村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他也是敏感,悲觀,憤世嫉俗的的“憤青”,這些就源自於父親去世後回到城裡後的經歷。12歲開始學徒,師傅的蠻橫專制,粗暴在無形中就使他染上了惡習,撒謊、貪婪、掩飾等等。可是就像孟子的“性善論”一樣,盧梭的骨子裡還是高尚、正直、敢作敢為的。在他眼裡平民的世界遠比上流社會更高尚,更優越。他在控訴上層社會人的同時赤裸裸的表達了自己讀底層人民的讚美。類似這樣的文章很多,可是我覺得《懺悔錄》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敢於正視自己,反省自己。自己是齷齪的,就是齷齪的,是高尚的就是高尚的。現在這樣壓力山大的年代,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為人知的恥事,又有多少人會反省會深思會正視?不會,因為恥於面對。不用說大的方面,就如很簡單的公交車讓座問題,碰到老人了,有多少閉著眼睛裝睡著的,我不相信他們在內心深處不覺得羞愧,要不也不會閉著眼睛了,他們知道自己是可恥的,可是又是自私的',膽小的,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也不願意承認。如果這些人都在內心深處好好反省下,這樣的事情就不會再次發生,可是依然是一次又一次,以至於自己都麻木了。人不可能不犯錯,關鍵是反省,保證自己下次不會,不要讓一些不道德的行為給自己的人生抹黑。盧梭是偉大的,在卑鄙的背後折射的是無上光榮與自豪。恥於面對自己的不光榮也是讓人欽佩的,反省過後依然會受到尊重。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看到一半感受就出來,我也在反省自己,多少次自欺欺人的告訴自己沒事,可當再回憶起來的時候依然覺得無言以對,是時候正視自己,學著是自己優秀。每次犯錯了都要學會記錄,改掉了就給自己個獎勵,多年以後,看自己是否會為自己驕傲!

懺悔錄讀後感 篇6

他在自己的《懺悔錄》中表明瞭對胸部有缺陷的女性——埃皮奈夫人始終毫無興趣。他說:“她很瘦,臉色很蒼白,胸部一平如掌。單是這一個缺陷就使我涼了半截;我的心靈和我的感官是從來都不曉得把一個沒有乳峰的女人看作一個女人的”。他向來覺得徐麗埃坦是一個“最美妙的人兒”;但是當他發現她有一隻奶頭是癟的時,他立刻改變了看法:“最美妙的人兒”一下子轉而變成了“一個畸形的怪物,只是大自然的次品”。

在盧梭看來,女性胸部的美對於女性自身的完美是至關重要的;沒有胸部的美,就如同畫龍未曾點睛,一個女人,就沒有了女人的的鮮活和味道。

讀罷盧梭的文字,餘等心深有慼慼焉!看來先賢之所以如此偉大,就是因為與我等草民想到一塊了!

正在對盧梭的這一思想如醍醐灌頂之時。

說是美國著名調查機構PEW在一個“胸圍與幸福指數”的調查中,結果顯示:女性胸圍A杯的離婚率為37%,胸圍B杯的離婚率為16.3%,胸圍C杯的離婚率為4%,而胸圍達D杯的女性離婚率1%都不到。

話外音:怪不得《讓子彈飛》的女主角趙銘,成為多少男人的夢中情人,導致多少家庭不和,就因為趙銘的'是F杯。

而又更據說馬雲在看到這條資訊後,如獲至寶,立即調查了淘寶網各種罩杯的銷售量,而後以PEW的離婚率為關鍵指數,輔以多種經濟數學模型,迅速推演出離婚、再婚對於新房購買、裝修、大宗電器採購等諸多方面的影響,最後逐漸擴展出一份沉甸甸的報告——《淘寶巨集觀經濟前瞻》,真真堪稱為:中國最“胸”狠的巨集觀經濟預測報告!

此報告一出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浮雲!再也不敢當號稱為經濟動向的晴雨表。

馬雲的研究成果尚不細表,話題已經跑得遠啦。

且說就是偶等小民,竟然也由此突然一拍大腿,靈光乍現,茅塞頓開,(順便提醒一下,偶的這等智慧,往往就是儲存於大腿之中,所以偶爾痴人瘋語,偏差事實,可以不予理會,當然這是後話)。

偶生生於馬雲的經濟學干擾中,得出一條已被困惑許久的“男女異性-交往,究竟有沒有真正的友誼”這一命題的真正結論,偶終於在偉大的民主思想家盧梭的醒示下,得出了答案。

先感激,後涕零,禮數是一定得有的。

懺悔錄讀後感 篇7

那抹記憶好似心靈之腹,快樂或憂愁一如甜的或苦的食物,記憶記住一事,猶如食物進入腹中,存放腹中,感覺不到食物的滋味了。——盧梭《懺悔錄》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敢於暴露自己的一切內心世界,以至於讓人覺得坦率得令人懼怕的人的話,那就是法蘭西曆史上的文化巨人——盧梭!

如果說有一部自傳,而又以自傳進入人類思想史領域和文學領域的最高層的,那就是盧梭的《懺悔錄》!

《懺悔錄》,調子沉鬱凝重、慷慨嘯歌、憂愁幽思、充滿悲憤的自辯和滔滔不絕的申訴;同時,也是真誠、深情而帶有傷感的追懷的色彩;對過去的充滿坎坷的荊棘長途懷有痛惜的感情;對自己無處寄託、無法排解的深邃的心事仰天浩嘆;向賦有同情心的讀者訴說不完對命運連心扯肺的抗爭的質問;對自己立於天地之間的使命和所追求的事業有氣貫長虹、令古今變色的信心。

盧梭在《懺悔錄》中以真誠坦率的態度講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個方面,他大膽地把自己不能見人的隱私公之於眾,他承認自己在這種或那種情況下產生過一些卑劣的念頭,甚至有過下流的行徑。他說過謊,行過騙,調戲過婦女,偷過東西,甚至有偷竊的習慣。

這些卑劣的.事蹟,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恨不得讓它銷聲匿跡,如此赤裸裸的將自己的內心矛盾恐懼困惑與違背道德的所作所為展露於世,除了盧梭,誰還做的到呢?

那抹記憶好似心靈之腹,快樂或憂愁一如甜的或苦的食物,記憶記住一事,猶如食物進入腹中,存放腹中,感覺不到食物的滋味了。對於盧梭來說,所有好的不好的記憶,當它已經成為記憶,再回憶起來,再說出來,已經沒有任何可以觸碰他心靈的力量,有的只是反省。或許對於他來說,誠實與坦白比偽裝的堂皇更加可貴並體現他高尚的人格品質。盧梭敢於正視自己的過往,並且毫不忌諱的坦誠自己的錯誤。

記憶並不是可怕的東西,但卻只有很少一部分勇敢的人才敢將之公之於眾。

懺悔錄讀後感 篇8

這天當我讀到盧梭的這句話,仍然激動不已。他說:當時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寫成什麼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心完全暴露出來了,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那無數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為我的種種惡行而羞愧。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我的心靈,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這一段話像極了耶穌對惡意誣陷一個妓女的法力賽人說的話一樣:你們當中誰若沒犯過罪,就能夠打她。結果,眾人一個個丟下石頭,低首離去。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我真實的生平。尤其是書中對耶和華的信仰,是那麼的執著。對於我這種無神論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們是怎樣從無信仰到執著信仰的。在《懺悔錄》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會了自然的規律,就破壞了我們和自然之間應有的關係。”那裡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規律,不能破壞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實這也暗示我們,孩子出生到社會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產物,作為成年人,我們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我的意願去強迫他改變他自身帶出來的本性。這對於幼師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兒園,總是擔心幼兒不聽話,調皮,導致安全出現問題,於是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不允許他們做這個,不允許他們玩那個,其實他們只所以調皮,那是因為他們好奇心的本性而導致的,我們一致的壓迫會不會改變孩子們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書中,他沒有隱瞞也沒有誇耀,沒有焦躁也沒有自卑。我們常說世上沒有後悔藥,我們也常常受人告誡和告誡人:後果自負。也許自我的人生路途是一錯再錯過來的。

懺悔錄讀後感 篇9

剛看完《懺悔錄》時,我想的是一個人怎能用如此歡快的心情來敘述自己生命中悲慘的事情,怎能把平淡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寫成精彩有意思的故事。不懂。

昨天老師出了個關於自傳事實、傳記事實和歷史事實之間的關係的題目,我突然想到,其實所謂的“敢於批評自己、揭露自己”、“最真實”的《懺悔錄》,很有可能也有很大程度的藝術創造的成分。所有,我們還是要有所保留地看此書,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對不對?

儘管如此,我們仍能從他筆下看到一個近似真實的世界——貧民、富人共存卻涇渭分明的世界。不論是樸實的農民、熱心的小店主、出色的阿奈、善良的麥特爾等平民,還是猥瑣的`神父、彭維爾、西蒙等人,好好壞壞,都是很真實很鮮活的人物。社會的這一面,或許也只有盧梭這般閱歷豐富、感情細膩的人能寫出來了。

當然,我們還能看到一個近似真實的盧梭——回首往事、不甚感慨、懺悔、抗議、極想為自己辯解的盧梭。很多地方,甚至直白、深刻得讓我一時不能接受。就像他關於自己風流韻事的描寫,或許代表了一個典型的男性的心理?我不敢確定。

開篇時盧梭就說:“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鉅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他的勇敢、坦誠都很讓我敬佩,可我還是有時會覺得,他晚年寫這《懺悔錄》時或許也一定程度上被他的記憶欺騙了,他的記憶展現給他的、通過他的著作展現給我們的,或許也有很多滲透了他本人意願的經歷和事實,所以才會如此生動、鮮活、震撼。

我知道,盧梭是偉大的、《懺悔錄》是偉大的,而我只是茫茫時間長河中一粒微不足道的比微塵還小的粉末,所以我不敢對巨人、鉅著妄作評論,我只是因為要交作業寫一些自己的真實想法。請見諒。

謝謝!

懺悔錄讀後感 篇10

“我們生來本不是為了在世上享受幸福的;靈魂與肉體,如果不是二者同時在受苦,其中必有一個在受苦,這一個的良好狀態差不多總會對那一個有所不利。”——懺悔

盧梭在《懺悔錄》中僅以自己的名字為人所知,並不擔心自己會受到偉大思想家的影響。

這本自傳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盧梭去巴黎謀生時結束,講述了他的童年和青春。盧梭誠實地敘述了他的小偷小摸惡習和他對華倫夫人的特殊感情。

盧梭的坦率之所以對我如此重要,是因為在很多令人尷尬的事情,甚至盜竊,他都可以毫無保留地寫出來給讀者看。作為一名讀者,我讀下去會覺得很尷尬的事情,但他還是把它寫了下來。

盧梭對華倫夫人的特殊情感,在我看來,始終是一種源自幼年喪母的而來的戀母情結。同樣令我驚訝的是,華倫夫人、阿奈和他的三人關係竟能保持如此和諧。

在後來與烏德托夫人和聖朗拜爾的三人關係中,烏德托夫人對他的冷漠,我覺得是比較正常的,但是誰能說他比當事人更瞭解他們的關係呢。

第一部分對風景的`描寫是整個自傳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盧梭能把風景描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到了第二部分,他也描述了他周圍美麗的風景。無論是鄉村還是峽谷島,明亮清新的景色與之後的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遠離城市的生活更令人嚮往。

無論他受到怎樣的迫害,盧梭豐富的精神世界始終支撐著他。他的才華和思想令周圍人羨慕和妒忌,由於各種各樣的新思想,他被社會視為異端。

從盧梭的軟弱和優柔寡斷的性格來看,他的善良和不去看周圍的人最壞的一面一次又一次使他陷入困境。沒有人是完美的,這個性格給他帶來了災難,也給他帶來了站在他身邊的朋友和妻子。

如何判斷盧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對他的看法,但就從這樣一個自傳來看,一個人可以被稱為一個偉大的人,因為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因為他的新想法,因為他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有最美麗的有最黑暗的,

朋友的背叛,世人的唾棄,被驅逐通緝。雖然晚年是不愉快的,但這種磕磕絆絆的生活還是照樣下來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生來就不是為了享受這個世界上幸福的。

懺悔錄讀後感 篇11

一個人的心理是由什麼組成的,一個人的思維是被什麼影響的,一個人的心態被什麼左右的,一個人的成功是從哪裡開始的。讀過讓雅克的心理足跡,如果從頭思考一下,也許會對答案有所感覺,起碼感覺到的是答案的一種可能。

對自然的尊重,對自然的鐘愛,以及對自我內心的寬容與自信。盧梭所表達出來的鐘愛性命,重視感覺,隨興隨意的鮮活鮮明的性格特點是值得尊重的。從不一樣的視角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產生不一樣的觀點,發出不一樣的聲音,走出不一樣的足跡,盧梭的生命是值得關注的。向世界的挑戰,向權威的蔑視,向未來的憧憬和對現實中的詩意的挖掘,盧梭的浪漫是偉大的。

同樣,盧梭的主角是多面的,多角度的,不一樣的讀者讀到的結論不一樣,不一樣的階級瞭解的盧梭不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峰,中外盧梭各不一樣”。

我眼中的盧梭:

盧梭是自知的。他清楚自我的身世卑賤,並非富貴一族,他明白自我的弱點,怯懦而不羈;同時,他也尊重自我的知識,保留自我的看法,領悟生活的技巧,保護內心的底線。

盧梭是風流的。從華倫夫人到戴萊斯,中間的點綴雖然並不多地驚人,但起碼足以證明盧梭並不專一,在他的生理允許範圍內,他的確是風流的',但是他對於他的女友,從開始的浪漫庇護到之後的職責第一,也使他的風流並不那麼邪惡。

盧梭是封閉的。從他對他的“兄弟姐妹”的瞭解與描述,從他對他的“敵人”的躲藏和誤解。他的生活並不主動,甚至消極,他的真誠值得讚許和領悟。但他對周圍的人的內心瞭解卻不乏偏激與陰暗的例子,就應更主動地說,盧梭是主動地被封閉的。

盧梭是單純的。他對迴歸自然的渴望情緒,以及他對巴黎繁華與交際的迴避態度,足以證明他是“膽小的”起碼潛意識裡他是軟弱的,在他表面上無限的寬容背後隱藏著他的被動和孤獨,他總是被控制的物件,他對自我的發展缺少強勢的因素,缺少陽光的魅力,這使他性格的弱點,而並不是他有意而為之,因此,盧梭是單純的。

盧梭是執著的。在自我的回憶錄中,盧梭並沒有濃墨重彩的描述自我如何胸懷大志,如何實現夢想,如何要功成名就,如何去全力雙收。但咱們不難發現,從兒時陪伴他的文學和他走完了生命,並且幫他載入史冊,他對音樂的愛好讓他憑藉自學成為了一代宗師。他對自我的愛好的專一專注與執著是值得咱們領悟,也值得咱們稱讚。

盧梭是淡薄的。在他生命的描述中,他對金錢的需要與所求無一不是以生存為惟一原因的,一個人滿足於平淡的生活而對奢華豪貴毫無熱情就足以說明它與眾不一樣和他質樸的本性。

盧梭是多才的。包括文學,音樂,甚至棋術在內的幾種愛好,以及最終贏得的成就和其間付出的汗水,都在驗證一個定理:盧梭的成功=盧梭的天賦+盧梭的汗水。

盧梭是脆弱的。不論是他多病的身體還是他多愁善感的內心,都導致了他對外界的畏懼與偏見,其中的利弊註定了他生命孤寂的基調,總之他這種類似於林黛玉式的人物是值得憐憫與鍾愛的。

綜述,盧梭是自知的,真誠的,善良的,執著的,浪漫的,豁達的,博學的,淡泊的;同時他也是偏激的,封閉的,懦弱的,多變的,消極的,也是孤獨的;咱們沒有資格和權利去評價偉人,只是表達一些對前輩的印象和看法,期望能有所收穫,有所借鑑。

懺悔錄讀後感 篇12

盧梭的《懺悔錄》創作於1774年,追述了他過去半個世紀的往事。在他筆下,生活中違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無遺。盧梭一向善於描繪寧靜幽雅的環境、悠閒平和的氣氛。《懺悔錄》就保持了這種風格:構思細膩巧妙,文筆輕靈脫俗,富有音樂感。

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徹底愛上了一顆敏感赤誠的心。盧梭是個很感性的人,雖然他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欣賞他的才華,也不影響我覺得這個人的可愛、感性、熱情、真誠還有可憐。

盧梭只是一個日內瓦普通鐘錶匠的兒子,父親嗜好讀書,在父親的鼓勵和影響下,他憑藉自己對文學的熱愛,憑藉勤奮吃苦的精神,通過自己的自學,通曉歷史、文學、數學、天文、地理等知識,成為令人敬仰的一位偉大思想家。《懺悔錄》是盧梭在顛沛流離四面受敵的逃亡生活中斷斷續續完成的,他的一生是一部傳奇,充滿著坎坷與悲慘。

我覺得真實的盧梭是個激情澎湃卻缺少理性束縛的人。感情真摯熱烈,卻疑心重重;生性怯懦,卻無畏勇敢;要麼過於高尚,要麼過於卑鄙;有時是阿喀琉斯,有時是忒耳西忒斯;有時成為英雄,有時成為無賴。這些過於極端的性格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身上,竟然變得那麼有魅力,那麼吸引人。讀盧梭,其實就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

《懺悔錄》很適合像這種覺得自己資質平庸,默默無聞,又害怕將來碌碌無為度過一生的人。當然,我也是這樣的人,但是正因如此,我才對這本書感悟頗深。在該書幾近結尾處,盧梭說道:“我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他們去從頭到尾地進行批判:我堅信,人們將總歸會看到一個正直、善良、無怨無悔、與世無爭的人,一個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更容易忘記別人的過錯的人,一個在愛戀溫馨的激情之中尋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個凡事都實心實意到了不謹慎,到了難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然而,我們這類人,拼命擠過了大學聯考的獨木橋,懷揣著各自的夢想,踏入了嚮往的大學,對生活、對未來充滿憧憬。我們有理想有抱負,但是卻在大學迷失了方向,被磨掉了銳氣,從沉穩變得浮躁,要麼墮落下去,要麼急功近利。漸漸地我們不禁想到:可能這一輩子都只能是一個小人物了。於是我們開始變得物質,變得瑣碎,可以為了一點點利益掙得頭破血流;我們開始嘗試走捷徑,不肯浪費自己的時間,夢想著一夜成名。

成功的關鍵不在於資質,不在於天賦。盧梭不是天才,他沒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也沒有敏捷的思維,寫作對盧梭來說簡直就是折磨。“對我來說,寫作是極端困難的。我的手稿要屢經塗抹和修改,弄的亂七八糟,難以辨認。在發排以前,沒有一部手稿不是我謄寫過四五遍的。我手裡拿著筆,面對著桌子和紙張,就是寫不出來東西。”盧梭的成名之作《論科學和藝術》是在38歲時寫出的,在此之前,盧梭默默無聞。年輕的我們更不能自甘墮落,小人物也有大夢想,永遠不要因為自己的平庸而感到自卑和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