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活著讀書心得【精】

讀後感5.11K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著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著讀書心得【精】

活著讀書心得1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敘述了一個人在漫長的時間中,如何掙扎地、拼盡全力地活著。

故事以大時代為背景,僕人公福貴誕生地主家庭,年少時嗜賭成性,輸光了家中全部的產業。

此後,隨著內戰、三反五反、等間續爆發,福貴和妻子家珍就這樣在時代的裹挾下,身不由己地活著。苦難、鮮血、死亡,彷彿無窮無盡,悲劇一樁樁一件件上演。生命的黃昏,一切過往的人都已不在了,只剩下老了的福貴伴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著往昔。

作家餘華用他平實而渾厚的筆調,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帶著我們洞穿時間、活著、死亡與生命的意義。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勸說力了,由於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轉變一切。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時間更殘酷的了,它公正,公正到冷血。它從不為任何人停留,它總是在你猝不及防間拿走你生命中的很多東西。同千萬年如斯不變卻沖刷毀滅埋藏一切的時間相比,人真的很渺小。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由於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由於不得不走。其實無論是誕生,還是死去,我們都是同樣地毫無還手之力。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我們總說時間無痕,其實時間是有痕跡的,它就留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心裡。你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努力過什麼,消磨過什麼,時間都歷歷在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我們都曾有意無意地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了不辜負父母,為了不辜負愛人,為了不被人瞧不起,為了被.承認……我們可以有千百種答案,但最終極的答案只有一種:為了不辜負自己,為了不辜負這僅有一次的生命。

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同死去相比,活著是更不簡單的一件事。一個人在某一個特別的時刻,或許應當懷有死去的士氣,比如為著心裡某些更珍貴的東西。可這並不代表生命不寶貴,比起死,我們更該有活著的士氣。

犧牲了的是英雄,努力而堅韌地活著的,又何嘗不是英雄?那樣漫長的一生,那樣的荊棘重重、千溝百壑,那樣多的苦痛、挫折、憂愁,你敢不敢英勇地走,走過?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在我生命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很在意別人的感受。由於內心莫名而來的自卑,由於迫切的對平安感的渴求,由於可怕被孤立,我總是習慣了妥協,習慣了討好別人,習慣了委屈自己。後來我慢慢懂得,每個生命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星球,哪怕彼此捱得再近,也依舊是兩個個體。你的哀痛也好,歡樂也好,能真正體會到的只有自己。或許成長的意義,就是一個慢慢走向孤獨的過程,你會漸漸瞭解到,每天發生在我們身上99%的事情,對別人來說毫無意義。

生命就是那樣一輛咆哮而過的列車,而你是唯一掌舵的人,別的人間或搭乘上這列車,卻終會在某一站離開,都是過客。

活著讀書心得2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朦朧的眼睛還睜不開,陽光灑在臉上,微暖,許久不見的太陽如期而至,幾天的下雨,讓我知道了陽光的珍貴,微風拂過臉頰,舒適。慢慢的,我努力的在床上掙扎這爬起,走向書桌,隨意的拿起一本書,如此之好的天氣,書就是現在的夥伴。坐在書桌上,陽光傾灑,鳥鳴就在耳邊盪漾,桌旁還有一杯茶,一人一茶一書,正好。

讀完後,關上書籍,緩緩閉上眼睛,書中的內容像畫面一樣翻來覆去的演著,不停歇。《活著》它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不一樣的生命力,感受那個時代的跌宕起伏。

《活著》講述著主人公福貴年輕時的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最終還是把家產是的一乾二淨,父親為他的墮落,不爭氣,感到失望,生了病,去世了,搞得家破人亡。

而後妻子家珍陪著他一起受苦,母親也是生病走了,自己被國民黨捉住,幾個月未歸,女兒鳳霞變啞了,長大後嫁了個老公二喜,本以為迎來了春天,卻不想為生下苦根,大出血死了,福貴的兒子與老師的血型相匹配,抽血過度,導致死亡,二喜在工作時被鋼泥板砸傷而死亡,苦根好久沒有吃豆子,一下子太多而導致撐死。福貴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作文依為命,獨自一人,在時間的消逝下,回憶著與家人快樂的生活。一個個身邊的人離去,再也回不到身邊的感受是很難熬過去的。但福貴最終還是看開了。突出著生命的可貴。

我感嘆著,其實作者餘華並沒有寫的.有多悲傷,用樸素的語言講訴著那時候的故事,解放戰士的善良,的傷害,紅衛兵的無理取鬧,著那些所謂的“資本家”,在農村他們經歷的那些苦難,一一的刻在我的心裡,揮之不去,望著現代的世界,原來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我不懂他們到底有多麼的幸苦,但我知道的是,使他們為著我們的未來才打下來的天下,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努力的活著。

人為什麼要活著?為的是我們愛的人好好活在我們的身邊,為的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最重要的是,我們為的是那個藏在心中的美好夢想,最初的夢想。《活著》讓我感受到生活就像一條鋪滿刺的道路,我們必須靠著我們的毅力向前衝,再苦再難也要撐著,努力的向前攀爬。

我不知道將來的路到底有多長,但未來是不知的,我們滿懷期待著等待她的到來。人生不像是一盤磁帶,我們沒有快進,沒有後退,也沒有暫停。面對著困難我們只能勇往向前。

活著讀書心得3

沒有主題,沒有中心,沒有刻意安排與佈局,就這樣寫了。

只是因為讀完《活著》太過感動,便覺得一定要寫些什麼讓這個世界知道,讓這樣珍貴的感動留在我的生命中。

此時此刻,我是帶著淚寫的,不自禁啊,請原諒我的年輕。

再想想,不知道鼻根酸了多少次,紙巾已經堆積成雪原,不知道熱乎乎的眼淚什麼時候停了,什麼時候又湧了出來,只覺得涼在枕頭上,被單上。夜晚讀書真的承受不住這樣的感情。夜早就深了,可是現實全變了,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睡意,忘了明天的一切計劃,忘了夏夜窗外的蟬鳴。

有慶離開人世的那一段,心裡一抽一抽,止不住的又酸又疼,我真不該怎麼表達。福貴抱著兒子走回去的那一路,我好像也走了一遍。那風呀,那路呀,那黑暗的夜呀,那個抱著兒子的父親,都像是我自己一樣。

感情豐富,我一向認為這是福分。那時候,我覺得流著眼淚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它讓我感受到自己血肉的存在,感受到勃勃跳動的心臟,感受到生命的真實與厚重,眼淚的寬廣和偉大。好像自己也付出所有,愛了一場,能幫他承擔一次生離死別的痛苦。

我幾乎是立刻想到了《天藍色的彼岸》,想到了哈里。我記得當初讀到死去的他回家看望父母與姐姐的場景,那種可望而不可及,那種欲言又止,那種隔離,那種思念,也是這般感慨萬分,心酸難釋。也許死亡是一個平常而真實的東西,它自然而然就來了。活在一個甜蜜的保護傘裡,我將永遠感受不懂何謂生命。而這兩本書,卻讓我感受到更多的痛苦與離別。我恍然發現:我命裡的幸福,簡直是幾百輩子修來的福分。是因為我年輕,才讓我如此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會擁有他們一輩子,好像只要憑藉善良和努力就可以。可是它也許不是這樣的,我從一開始就錯了。

命運本就是我自己,我離不開它,它離不開我。我們來的時候因為不得不來;走的時候因為不得不走。所謂的幸福和不幸,都是相對的',是內心給自己的安慰或者打擊,是我們選擇“活著”這一選項的底氣和毅力。說實話哦,有點誠惶誠恐,不知該如何去守住我所謂的福氣。

看著福貴,我還明白了生活不易,不僅如此,擁有了生命也很不易。個人,家庭,社會,世界,你有你自己的一切追求和美好的小天地,也會有逃不掉的責任與還不完的債,錯綜複雜的命運大網裡,每個人都是一個點,不知誰是誰的開始,誰是誰的結局,誰和誰走散了,誰和誰走下去。

甚至是你自己,都無法預料明天你是否會如自己期望的那樣站在同樣的陽光下,大口大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足下是生你養你的土地。當這一天又如你所期望的那樣過去了時,大聲笑吧,好好感謝生命給予你這樣的幸福,能讓你如願地愛著與被愛著,如願地活著。

我珍視生活,從前是,現在是,將來只增不減。每一束溫潤的陽光,每一滴輕輕的雨,每一場熱烈的日出,每一朵盛放的雲,都令我感到那麼幸福。春秋冬夏,花草樹木,親臨摯友,衣食起居——組成我生活的每一部分,我都熱愛它,發自肺腑地熱愛它,拼盡全力地熱愛它,因為它們是我創造的,是隨我而產生的,是我每分每秒存在的證明,是我的每一滴血,每一根骨頭,每一次呼吸。

福貴的生活,就是一下一下有力的心跳。咱中國人是這樣過來的,從貧窮與落後中咬牙爬出來的,走過的彎路,含冤而去的事物,農村生活的苦,都爬出來了。就算這樣的苦中,也能有令人潸然的幸福,福貴和家人的陪伴是又酸又甜的,那些農田上度過的清晨與傍晚是又苦又香的,就連福貴一次次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時光,也是五味雜陳的。

“想讓一個死去的人回來,就要讓他的精神在另一個人身上得到傳承,那麼他就會在這個人身上得到復活。”福貴懂,他仔細收藏好好家珍,鳳霞,有慶,二喜和苦根的精神和愛,繼續活下去。

所以,我讀到的那些苦,卻是福貴認為的幸福。

然而,這條路是必經的,早晚誰送誰都是永別。

所以,生活就是個含淚的微笑啊。

我不知道我是否從他身上,已經汲取到一點點面對苦難的堅強

無論多久,我虔誠地希望,得到這份力量。

《活著》,活著,活著。

從我不受控制、如岩漿熱流般滾燙的淚水中,有什麼東西大聲呼喊著這兩個字,重複著,響亮的,彷彿在宣誓一樣,彷彿在證明一樣。

那是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訴一切:我認真且知足地活著!

我要加油,為了很幸福,要一直這樣守候著。

活著讀書心得4

喜歡夜的黑,那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彷彿一切都慢了下來,安靜獨坐一隅,敲擊鍵盤跳躍的字元所帶來的溫暖和踏實。

如果一個作家沒有透徹的感悟,也寫不出來讓我們有靈魂震顫的作品來,我一直認為在文字的流淌中,抒發作者的是一種情懷,讀一本好書,尤如和作者促膝長談了一次,心靈的感悟與碰撞。

而每一部作品都是源於生活,餘華先生所著的《活著》就是建立於一首歌的感動之上。當他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離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而寫,書中主人公福貴面對種種的困境,一個個親人的離去,現實的殘酷已經身心疲憊,讀到這時我認為一個正常的人是無法堅持下去了,然而他依然堅強的活著,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沒有一句報怨的話,他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只是盡力完成他本就應該完成的事情,讓我們明白,活著更多的是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人的內心的強大超出我們的想象,沒有不可能,只有你自己放棄了自己。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福貴的一生在我們眼中是悲慘的一生,而在他的世界裡更多是這就是生活,生活不管怎樣對待我,我依然要堅強樂觀的活著,與別人無關。

跨過去,不管是陽光還是黑暗,都是嶄新的開始,去迎接一切生命所賦給我們的,正如福貴一樣,面對一切,只為自己,在什麼境況下,都不放棄,去承擔,去忍受,不報怨,都要堅強的活著,只為活著的本身而活著。

活著讀書心得5

如今我還沉浸在這種情感中,《活著》演奏了一首悲慘命運的交響曲。我想起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的悲慘命運。《活著》也以福貴為主角講述了這個家庭幾代人的命運。不同的是一個產於南美,一個產於中國,但都給我帶來了正確的東西。

生悲苦命運冷靜的沉思。

我內心渴望這樣的作品,就像《平凡的世界》、就像《穆斯林的葬禮》、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作品能將人帶到內心的深處,給你帶來一種冷靜沉思的.心境。我的生命需要安靜、我的心靈需要沉思。

此時我感謝餘華,感謝他寫出這樣的作品,這部作品很吻合的滿足了我內心的渴求,我的沉思讓我與書籍之間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默語,而這樣一種沉默的交流讓我的心靈獲得了一份踏實。

人生在歲月裡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麼界限。

人生在歲月裡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麼界限,也沒有給誰預設了什麼苦難,生活的藝術就是不管經歷哪一條街道,相逢什麼人,別忘了幾分寬恕,幾分看淡。

活著讀書心得6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講的是民國時期地主家的少爺徐福貴。他年輕時沉迷於賭博和放蕩,失去了所有的財產,導致家庭落後,成為一名租戶。之後,隨著一系列的社會變化,他的生活和家庭不斷遭受痛苦,所有的親戚都離開了他,只有他和一頭老牛住在一起。

在讀福貴故事的開頭,我深深地討厭這個花花公子沉迷於賭博、放蕩和進取。他每天只知道吃喝嫖賭,有個賢惠的妻子卻不懂得珍惜。在他的沒有合格的兒子和丈夫應該有的樣子。然而,在他的家庭道路中落後後,他終於意識到,慢慢地開始承擔自己的責任,這讓我非常欣賞。家珍剛開始的時候是米行老闆的千金小姐,後來福貴對她一見鍾情,把她娶回了家。後來,她忠誠地陪伴著福貴,直到她死去。當他們第一次結婚時,福貴仍然是原來的花花公子。起初,我不明白為什麼她仍然永遠不會放棄福貴。後來,我認為這可能與當時婦女的傳統教育有關。在他們心中,丈夫是自己的天堂,無論丈夫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應該忠於他,永不放棄。

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覺得福貴也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後期,作為一個下層勞動人民,他的命運深受時代的影響。他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卻無能為力。這種深深的無助和絕望一個接一個地摧毀了這個窮人的身心。但與此同時,我也認為他是個幸運的人。在一些人看來,他的生活可能除了痛苦或痛苦之外什麼都沒有。然而,從他自己的敘述來看,他並不覺得自己有多悲慘。在他所經歷的痛苦中,他仍然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儘管這些快樂和快樂相對較短。在他心中,他的妻子賢惠忠誠,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的兒子孝順,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他的女婿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婿……所有這些都給他帶來了幸福和快樂。因此,他並沒有對書中的我講述他的故事表現出多麼悲傷。當他描述自己的痛苦時,他似乎在講別人的故事,語氣甚至透露出一種輕鬆和滄桑的感覺。

書中有一句話:人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情。揭示了作者想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的真相。福貴看著家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雖然他感到很痛苦,但他沒有選擇和他們一起死去。他仍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可見,家庭並不是他活著的主要意義,他也不是為了家庭而活著。俗話說:存在就是合理。當福貴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時,他應該好好生活,為了生活而生活,而不是為了生活以外的任何事情。這就是他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合理性。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活著是為了錢,有的人活著是為了權力,有的人活著是為了愛情……當他們失去這些東西時,他們似乎失去了活著的支柱。最後,我選擇了死去。這些人沒有意識到活著的真正意義。他們不知道活著是我們存在於世界上的最好意義。活著比什麼都珍貴。

活著讀書心得7

餘華說:“作為一個詞,‘活著’在我們的語言中佈滿力氣。他的力氣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要忍受,忍受生活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歡樂與苦痛、無聊與平凡。”活著,就有盼望,這是一種成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簡潔,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難。只有活著,一切才有盼望。只要你活著,一切都會好起來。

餘華簡潔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了生活的真相,讓人不由自主地去思索自己的人生。我不能遺忘那個小村莊,那個家庭,那頭牛。

小說的僕人是一個地主,他的名字叫傅貴。傅貴沉迷於賭博,最終賭博輸掉了他的家族生意,失去了父親,使他的家庭陷入貧困。貧困的傅貴去就醫,由於他的'母親生病了。他沒想到半路被.軍隊俘虜,然後又被解放軍俘虜。直到他回家,他才知道他媽媽已經去世了。妻子賈珍困難地撫養了兩個孩子,但不幸的是,她的女兒變聾了,而她的兒子聰慧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開頭漸漸綻開,她的妻子由於困難而失去了生命。傅貴沒有退縮。他試圖學習做農活,他不得不擔當養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並不簡單。但是每當生活變得美妙,親人一個個死去,只留下老傅貴和一隻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的是,卻沒有方法。

傅貴,不要由於親人的離開而結束自己的生命是需要士氣的。那麼,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人活著不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自己活著,不是為了生活以外的任何東西。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許多不同的狀況。我們有幸經受了這一切,我們要敬重生命的威武。

我們就像命運手中的螞蟻,挫折總是猝不及防。傅貴的真實本性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我家四周住著一位老人,已經一百多歲了。我父母給我講了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住在山裡。他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媳都是一樣的。盛夏的一天,洪水肆虐,他的村莊被沉沒了。洪水奪走了一切和他的妻子。洪水沒了,他無助地站在從前家的前門,無助而懊喪。他沒有無望,或許他還在為孩子擔憂,或許他對生活的盼望還沒有泯滅。晚年,兒子兒媳相繼去世。白髮人給黑髮人一種苦痛的味道。現在,老人以後的每一天,他總是坐在門口,面帶微笑,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無望。很明顯,他往下看,他沒有放棄活著,既然活著,就好好活著。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少年,風華正茂的時候,總是由於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死去活來。他們活著只是一種享受嗎?樂趣結束了,就不長期了?你想過很多人為了活在災難中忍受了多少苦痛嗎?活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著是死亡的單程票,不能退。人活著,無論貴賤貧富,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長也可能短。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善待這一次,善待自己的生活,善待自己的生活。

活著讀書心得8

在空閒時,我還是喜歡看書。看的書很雜,除了課本書籍之外,名著小說都看,不刻意拘束於單一的形式。而一般只是略讀。而當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最多想到的還是葛優演的電影,關於徐福貴跌宕的人生。

《活著》講述的就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餘華用平實的敘述手法,平靜地敘述了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現實生活。看完後,不覺悲涼,悲哀,悲傷起來。似乎時間所有的苦難都他經歷了。不禁自問:活著的意義何在?

司馬遷說有的人活著比泰山重,有的人活著比鵝毛輕;雷鋒說,活著是為了讓別人生活得更好;保爾柯察金說為了人民的解放而活。但對於徐福貴而言活著的理念在於:“人只要活著,窮也不怕。”他覺得人活著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更應該懂得生活,學會勞作,為一家人而活著。那樣即使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裡卻踏實了。妄想可以嘗試把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使自己窮苦的家變得重新發達起來。而在他被抓入伍,受恩回家的那一刻,足見他活著的意義只是為了家人,對家庭的牽掛便成了他活著的理由。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他選擇留下,或死於戰場,或者厚祿。但像他這種無文化無社會主義理想的舊社會底層人民群眾而言是終究不會選擇留下的。當解放了以後,他看到佔他家地的龍二被槍斃,家珍的`話使他明白: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而即便是這麼一個看似尋常的幸福,他竟也不能夠擁有。先是兒子獻血,糊塗送命;女兒難產而亡;妻子病重身亡;女婿被水泥板壓成肉醬;外孫被豆子撐死!而他只能感嘆:“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想想現實中的我們,還在爭麼?肯定是的啊!試問誰能真正放下呢?

書看完了,覺得異常壓抑!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也許無所謂活著,塵世的苦難,活著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可以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努力過。而不會被20xx這樣的“世界末日”感到惶惶不安,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擁抱未來!才是當代學生的基本生活態度!

活著讀書心得9

餘華的《活著》應該是我用時最短讀完的一本書吧!最開始知道《活著》這本書是因為在微博看到易烊千璽的推薦,他說:“讀《活著》就是隨著富貴走在灑滿鹽的路上,習慣於接受失望,等時間淡了悲傷,蒼涼難耐麼?盡是人生”後來又在微博上看了一下其他讀者對《活著》的評價,知道這是一部悲劇,主人公富貴一生都在不斷的失望中度過,生命並沒有在他的努力中出現轉折,也沒有任何奇蹟可言,每次覺得有盼頭的時候總會被當頭一喝。

我是做好了心理準備來看這本書的,可是直到最後苦根也離開的時候我依然哭到不能自已。富貴最後倒是看得透透的,與他的老牛相依為命,他的苦楚,他的寂寞最後只能自己消化。生活對他不是善良的,對家珍、對鳳霞、對有根、對二喜、對苦根都不是善良的,甚至是殘忍的。可是在那樣的年代,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生活又對誰是真正友好的呢?哪怕是春生、龍二也是犧牲品。跟著富貴的足跡走在那個時代裡,一步一步都是那樣的艱難,經歷過農村生活的我在讀文章的時候似乎更能融入到那樣的環境當中。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只是為了生存下來就要不斷的掙扎。讀著富貴的人生,我在想如果是我在那樣的環境下,我能堅持下來嗎?如果我像富貴那樣留在了最後,守著一座茅草屋幾座墳,我還能堅強的活下去嗎?或者說那個時候我還有活著的意義嗎?

一部《活著》,讓我們體會到時代的更替與社會的變遷。可以想見,在那個年代,像福貴這樣悲慘遭遇的'底層人民不計其數,福貴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例項。

生長於和平年代,生活於城市中的我們很難去設身處地地體會福貴的感受,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要堅強地活著。往事隨風逝去,只在心中留下一個清晰的印跡。時間終究還是會讓一切變得蒼白無力,“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多多少少會遇到困難,但我覺得,正是因為艱難,活著才有了深刻的含義。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物。所以,好好活著,好好生活。

活著讀書心得10

人活著,其實只是活給自己看,和別人無關。

有人曾經問我,人類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既然我來到這個世界,嚐到了應有的痛苦,流了無數次的眼淚,生活仍然不好,那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呢?我仔細回憶了過去,似乎沒有理由說服自己。

少年福貴失去財產後,他的父親也離開了他。在少年福貴轉變為少爺之前,他不得不承擔父親的負擔,承擔這個大家庭的責任。正是這一生的.第一個重大變化讓他認識了作為丈夫,學會了支援整個家庭。

住在毛草屋裡,妻子永不放棄,為他慶祝。雖然丈夫曾經很困惑,但他毅然用自己的生活演奏了愛和責任,理解和寬容。傅貴去找醫生,但他被拉成了一個強壯的人。兩年的流離失所,在戰爭的洗禮中,逐漸理解了生存的意義:家鄉有自己的親戚,只要你活著,你就能看到他們。

幾年後回來,母親去世了,女兒因為高燒不會說話,但至少四個人團聚了。由於饑荒,他被迫把女兒送給別人。女兒逃回家了,他們再也無情了。首先,他的妻子病倒了,然後他的兒子死於獻血過多。很難有一個勤奮的女婿,女兒死於分娩。他的妻子很快就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孫子。

我勉強能過上好日子,但我女婿因為施工現場的錯誤失去了生命。福貴拉著孫子長大,但因為一個他不敢相信的錯誤——豆子煮得太多了——孫子被吃死了。

就這樣,親戚們一個接一個地去世了,這樣的經歷是痛苦的。他沉浸在痛苦中,拒絕走出來,眼淚浸溼了他的裙子。

福貴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當他看著親人離開他時,他的心就像被刀割傷一樣痛苦。他深深地割傷了它。全身疼痛,血液流出……但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比以前更灑脫堅強。

人活著,其實只是活給自己看。……

活著讀書心得11

人為了什麼而活著?大概所有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學習是為了考上好學校,工作是為了過上好的生活。似乎當下所有的人都在為自己做的事尋求一個目標,或者說是一個動機,好以此來支撐著繼續前行。

餘華說:“活著,在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故事開始,主人公福貴,以一個孤獨卻坦然的老人身份出場,他和他的老牛一起休息,在這段時間裡平靜地回顧了他的一生。

福貴的一生就像在深海里浮沉,在那個灰暗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所有痛苦的事似乎情有可原,人的生命就如芒草般脆弱且不起眼,命運時而仁慈,給你一顆棗,換來下一個更響亮的巴掌。

福貴都已走到那一步了,他什麼都沒有了,他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餘華直白的說出了答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接受命運給予的所有,做到能做到的,接納不能做到的,永遠對人世保留善良和溫柔。畢竟在中國人所說的蓋棺定論之前、在古羅馬人所說的出生和死去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時間裡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旁人眼中福貴一生悲慘,生活絕望、暗無天日,但作者說,福貴本人並不這麼想。想想也是這樣,他這一生好壞都經歷,酸甜榮辱都嚐遍,死了亦了無牽掛,生活百般滋味,在於個人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作者說:我希望你讀到的是生命的韌性,力量、愛情、友誼甚至本能煥發的快樂額以及幽默,一切美好而朗朗歡笑的東西,它們無視命運的暴戾而獨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難,同時也反對假惜命運之名的自暴自棄。善良絕不僅僅是悲傷軟弱的眼淚,而更應該是對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關懷與肯定,它舉重若輕地保護著我們的心,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沒錯,只有活著才能“活”。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寫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那個年代經歷了戰爭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受了家庭的興旺到衰落。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錢財,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骨瘦如柴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從去年開始,我就經常擔心各種事情,怕自己出現什麼意外,剛好那時學校發給了我《活著》這本書。看完後,我覺得這些擔心根本不用存在,因為只要有一顆想要活著的心,什麼困難都無法阻擋你。

但讀到家珍死去時,我幾乎看到了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那時忽然想起阿朱死後喬峰抱著她的屍體的痛哭,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眼淚——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打擊。因為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時,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讓他們安安靜靜地離開吧。但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敢於面對家人、朋友的離開呢?我是否敢於面對自己呢?我不敢回答。

或許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有人卻要像福貴一樣,勞累、坎坷地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平,無論怎樣做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幸福。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艘小船,漂盪在社會這個海洋裡,他只有受著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救命“稻草”不放手,努力活著。

看完書後,我不禁為福貴感嘆,為他有一種“忍”的力量而感嘆;為他無論生活多艱難,都會努力活下去而感嘆;為他……

活著,就要努力生活,享受這個美好的世界。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讓我們一起“好好兒活”!

活著讀書心得12

星辰,在空中寂寞的亮著,那點點的冷光,訴說著黑夜:“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戰勝黑暗的`光明,是生命的堅持。

《活著》其實很簡單,它只是講述了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做的事——活著,或者說更好的活著。

《活著》卻又很複雜,它將人們放置在了一個充滿苦難的時代裡,將“活著”最寶貴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們面前:以回憶的姿態,去深刻地體會“活著”,艱辛,本然,寧靜。就如林蔭下的福貴,牽著老牛,唸叨著亡故妻兒的名字,依舊充滿感情,彷彿他們從不曾遠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貴,一生坎坷波折。當所有的親人都先他而去,親情的美好被死亡無情的撕碎,他以一種超乎想象的堅毅與執著活著,沒有被厄運打垮,扼住了生存的咽喉。

讀過《活著》,看到福貴的親人一個個死於病痛和意外,生死別離剜割著福貴的心,福貴依舊沒有放棄,由紈絝子弟變成了有堅定信念的人。由主人公的信念引發了我對生命的思考,對活著的感悟。

文中的活著,決不是無目的地延續生命,而是為了心中的信念,將活著演繹為生命的昇華,去戰勝一切失敗,痛苦,永不放棄希望。

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讀書心得13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餘華

電影以福貴、家珍(福貴的妻子)、二喜(福貴的女婿)、饅頭(福貴的孫子)四人吃飯的情景結束,以一種溫和的方式終止觀眾繼續瞭解福貴接下來的人生,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依然會好好活下去,儘管他們可能會因為時代,命運的不幸而失去生命,但是這種繼續活下去的念頭不會改變。

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透露出一種悲劇刻意堆砌,可是我在觀影的過程中卻覺得無比真實。是時代的悲劇,也有命運的不公,更是生命的常理。福貴的好賭使得房子易人,父親被氣得離世。母親病重卻沒有醫治的物質條件,更盼不到兒子的到來。解放戰爭後,福貴回家了。家庭的苦難累倒了有慶,偶然的意外令其離世。此後家珍也開始生病。文革鬥倒了醫院老教授,鳳霞因生產大出血去世。所幸電影的結尾還是給了一點生命的溫存,小說的結尾卻也只有福貴和他的老牛一直活著。

剛開始房子沒了的絕望淹沒著福貴和電影外的我們,但隨著生活不斷變好和家人的不斷離世,我們似乎也覺得房子沒了,錢沒了再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只要人在,希望就在。人不在了,還得活下去,生活還得繼續,還得活著。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霸王別姬,同樣是時代的縮影,同樣是歷史的故事,但這部片子更為生動真實豐富全面地展示那些時代,那些人,那些生活。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是能從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那些有苦有樂的時代故事,那些過往只能從教科書上看到的隻言片語。

我想看完這些充滿歷史感、充滿苦難、充滿反思的故事,更令我們瞭解我們的現在。為什麼要銘記歷史,為什麼要不忘過去,為什麼要感恩現在。這真的是一種感受生命的珍貴和充滿希望的力量。無法訴說,只能感受。

時代是進步的,但也是充滿苦痛和災難的。無論旁人看來苦難多麼不可承受,但是人總能承受下去的,人不是被災難所打倒,而是被自己所打倒。

在餘華(小說《活著》的作者)在給麥田寫的序裡提到,“”為何我當初的寫作突然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轉化為第一人稱?現在,當寫作《活著》的經歷成為過去,當我可以回首往事了,我寧願十分現實地將此理解為一種人生態度的選擇,而不願去確認所謂命運的神祕藉口。為什麼?因為我得到了一個最為樸素的答案。《活著》裡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福貴所受的苦難超於常人,任何一個旁觀者都認為是不可承受的,而這苦難其實就是中國人的'苦難的縮影。其實苦難落到別人的頭上的時候我們往往覺得難以想象與接受,這個人的人生在你心中的代名詞基本就被他所承受的苦難所佔據。其實真正落到自己的頭上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不僅僅是苦難,總能夠捱得過去。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著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然而,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它完全可能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王子說的話是一個真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為什麼呢?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有時候會覺得歷史離我們特別遠,其實是我們自己離生活特別遠,活在網路上的空洞與資料的繁複中,讓我們有時失去對某些純粹的實在的思考與理解。

歷史和現實能讓人知道人很渺小,但也很偉大。在災難前顯得無力,但卻也在災難前顯得無比珍貴。生命也是,愛也是。

相關啟示:電影《切爾諾貝利》《無問西東》,小說《時生》。

活著讀書心得14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是來自《活著》這本經典作品裡的話。從這簡單的兩句話裡,我似乎讀到了一個有著倔強、麻木性格的人內心的無奈。

透過這兩句話,我能感受到這個人對生活的希望一點點被時間和現實所剝奪,他是一個滿是傷痕的人。在面對現實這個怪物面前,他無疑是懦弱的敗將,但在一次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掙扎的中,他變得比最初更加成熟,他也更加清楚自己所擁有的的一切都會是過往雲煙,包括虛名、錢財、甚至是刻苦銘心的愛情、血濃於水的親情、兩肋插刀的友情。也許這樣很殘酷,也許這只是福貴的絕望、也許這只是那個時代產物,但是這卻深深地扎進了讀者的心,讓讀者看到生活這兩字之於福貴來說就是一種習慣而已,只要這世界能給他一片生存的空間、一口空氣、一滴水,他便就可以這樣苟且地活下去。他不為任何人、任何事,只想頂著這副皮囊任現實的鞭子抽打,儘管鮮紅的血液止不住地從血管流出,他也不想去理,更不想睜開眼睛一瞥。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好像身邊的老人看上去也是這樣的平靜,對於生命旅程中的一切他們都變現得很平淡,即使是轟轟烈烈的愛情、舉世無雙的功成名就、動人心魄的豪言壯語也不能勾起內心的一絲漣漪。也許在偏理性的人眼裡,這是長大的標誌、這是思想成熟的標誌。可這樣一個對喜怒哀樂都沒有知覺的人不應該很可怕嗎?可這樣一個被歲月剝脫了激情的人的生活不應該很單調嗎?可這樣一個把生活當做習慣的人不應該很可憐嗎?他之於生活就像是一塊寒冰,而生活之於他就像是多點了的一道菜,吃不吃都無所謂,只是到收銀臺時會多拿一點的錢。

餘華在《活著》這本書裡,用了一生的時間讓主人公福貴一點點沉淪。年少的福貴只是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對這個社會還是存在一點點期待。可當他的家族破產,他被強制安排到軍隊裡,他的母親和愛人一點點遠離他的生活,他的兒子和女兒被現實折磨得滿是傷痕時,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何要活下去,他不知道為何這一切的不幸都是發生在周圍最親最愛的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要知道他們都是沒有一點罪惡的人呀,錯的人是他,該被上帝帶走的人也是他。

在庸俗的人眼裡,死亡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可在餘華的眼裡,的痛苦不是拿走這個人的生命,而是折磨他,讓他在無盡的悔恨、無盡的悲傷中苟且地活著。在《活著》這一本小說中,餘華就這樣給福貴安排一場悲劇接著一場的悲劇,他要讓這個不珍惜生活的人被生活蹂躪到連哭都難。他要福貴看著一幕幕親人死亡的慘象,他要讓福貴明白在現實面前他是多麼無能無力,他要讓福貴連在睡覺時都被這樣的噩夢驚醒。在小說的結局,餘華還安排了一個更加殘忍的.劇情,他連福貴生活中的希望也給剝奪了。苦根是福貴在這世上最後的親人,是福貴對未來的一種期盼,但作者卻滑稽地安排了他的死亡。苦根,他是純潔的,似乎和這個世界無怨無仇,可最後被安排撐死了。餘華徹徹底底地毀掉了這個叫福貴的人,對他的可憐是讓他繼續苟且活著。到最後的最後,福貴僅剩下年老的自己和一頭老牛。

除了餘華的《活著》,還有很多類似的作品,那些作者都在用手中的筆寫下生活的可怕、戰爭歲月的艱難。在看《活著》這本小說和電影時,我感到很壓抑。我想任何一個人在看著一幕幕死亡場景時,都會覺得心在一點點被撕扯,都會感到有一種侵入五臟六腑的寒冷,甚至會害怕自己也成為了現實版的福貴吧!福貴的悲劇並不是特殊的,在看了巴金的《寒夜》之後我便更是這樣覺得,巴金以一家四口的在戰火紛飛的破裂來反映主題,給人的感覺很親近,表現得也很自然。汪文宣和曾樹生相遇在寒夜的薄霧中,他們的離別、各自的結局也在這樣一個寒夜。汪文宣和曾樹生曾經對生活充滿著期待,他們的理想是辦一所學校,可以在教堂裡把自己的知識傳遞給一個個渴望學習的青年,可在戰爭年代這樣的生活就是妄想,那黑暗的時代嫉妒他們身上的光,所以它便露出獠牙嚼碎了這樣的夢想,而《活著》也是這樣在把幸福毀滅給我們看。

餘華是成功的!他筆下的福貴生動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悲歌,現實摧毀人性的好戲。同時他也驚醒了一些把活著視為習慣的人,他提醒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要倔強地、有意義地活下去。

活著讀書心得15

又是一本沉重的書。花了六個小時讀完了福貴曲折的一生,但我想人的一生可不是僅僅五個小時就能讀懂的。開始福貴種種惡劣的行為真是讓我恨的咬牙切齒,看到後面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相繼離世,獨留福貴一個人在世,彷彿身上的力氣也一點點抽盡。最心疼的還是有慶和苦根,他們年紀還那麼小,放在這個時代,他倆誰還不是一個家的寶兒。看到有慶死後,福貴那句話:“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想是撒滿了鹽。”想必這鹽是撒在了福貴的心上。心疼有慶,他活著還沒穿過一雙好鞋,那麼善良、有愛的孩子,有糖懂得分享給媽媽和姐姐,為了不把鞋子穿壞,在大冬天都能赤腳上學,我們現在穿這麼好的.鞋有時都覺不暖和,可想而知有慶的小腳丫該有多冷,沒想到他最後死去都是因為給別人獻血……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以我現在的年齡還不足以讀懂這句話,理解的還不夠透徹。第一遍讀這本書,我的理解只浮於表面,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對這本書一讀再讀,也許那時我會改變我此時的一些想法,亦或者讀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