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讀《林海雪原》有感3篇

讀後感2.83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林海雪原》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林海雪原》有感3篇

讀《林海雪原》有感1

鄧小平爺爺曾經說過: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就會對自己的前途、對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就會在人生道路上徘徊,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那便是集體。少劍波、楊子榮等,張口閉口不離集體,可謂已經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為—體了,風裡來,雪裡去,是拼搏中積累下的一點一滴。集體這個詞,更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意境已將不可計數的`心融為一體,有著強烈的集體思維的人,永遠把集體利益擺在第—位,這似乎是中國軍人的—個很奇怪的特性。

參加過拔河比賽的人都應該體會過,在比賽中,你可以出力,也可以不出力,但怕的是你一起的人也會這麼做,可能正是因為由於缺乏集體這一靈魂,你們的比賽會輸得一敗塗地。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集體而死,必是重於泰山,小高波正是為著這座泰山而永生。生與死,有時只是一線之差。有的人死得氣壯山河,那種人,以著另外一種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儘管活了,但卻遭千古唾罵,萬人踐踏。那種人,為求一絲生機拼命乞憐,卻終為土灰。

《林海雪原》,給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故事,但更是講述的一種智慧,一股勇氣,一份人性的美。昨天也是今天的導航,故事啟示我們:為了理想信念,為了集體,我們應該有更加明確的選擇。

讀《林海雪原》有感2

初次接觸《林海雪原》,還是在兒時,當時被那慘絕人寰的殺戮場面給震撼了,覺得這本書似乎充滿了血腥,甚至讓我失去了繼續讀的興趣。近日重讀這本書,特別是當我讀到少劍波受命、楊子榮智識小爐匠之後,我的興趣又被重新激發出來,接下來的一個個戰鬥故事更是讓我無法自拔,我沉浸在小分隊戰鬥組的每一場戰鬥中,沉浸在每個人的個性中,佩服他們的勇氣,佩服他們的智謀,佩服他們每一個人的忠誠。

在這眾多的角色中,少劍波給我印象最深,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小分隊的領導者,是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更因為作者塑造的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他的魅力在剿匪的全過程中顯露無遺。他作為一名年輕的首長,英勇俊俏,多才多謀,對於每一次戰鬥計劃的有條不紊,任務的分配恰到好處,用人也因人能力而用。他的幽默感給每位戰士帶來了鬥志,使整個小組融為一體;他在面對困境時的沉著、冷靜讓他反敗為勝,在敵人面前保住了實力。他與戰士相處,細心、周到,時刻把戰友的安危記掛在心上,與人民相處時平易近人、親切,得到民眾的支援和擁護。他嚴格要求自己,一絲不苟,在苦練滑雪時絲毫不擺首長架子。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感情細膩的人,對姐姐的愛,對白茹的愛,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有自己的缺陷,他的年少輕狂,他的.桀驁不馴,使他錯誤的估計了勝利的形勢,疏忽大意讓夾皮溝的火車遭受重創,高波等十三人犧牲了他們年輕的生命。他作為一名軍官,也壓制了自己的情感,把對白茹的愛保留在心底。

可以說《林海雪原》這部書不是完美的,老舍,張愛玲,雨果,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他們的作品都是值得用一生去體會的。《林海雪原》雖然精彩也有不少缺陷,決不能跟這些名著相提並論。然而,所有這一切並沒有影響這本書我在心中的位置。我依然喜歡它,就像一條小溪,雖然淺,但卻那麼清澈。我把它永遠珍藏在內心一個特殊而溫暖的角落,就像白雪一般純潔,沒有一絲塵埃。

讀這部小說,你更能從中感受到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感受到一種青春蓬勃,奮發向上的力量,還有那個時代獨有的,崇高而單純的理想主義精神。這種感情和力量,不帶一點功利,它超越了階級,時代,政治的種種因素而被人們永久的珍視和追尋。我們將從中獲得感動和希望,以及面對明天的信心和力量。

《林海雪原》,昨天,今天,明天,你都將是我永遠的珍藏……

讀《林海雪原》有感3

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抒豪情寄壯志面對群山,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在我很小的時候,這段時時可以在電視中聽到的激情豪邁的唱詞就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跡。暑假中,我讀了曲波所著的《林海雪原》之後,對少劍波、楊子榮、孫達得、欒超家、白茹……一個個鮮活的身影在我的盡頭浮現,讓我彷彿走進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書中描述了一支解放軍小分隊,為著自己的理想,更為著祖國的偉大事業——共產主義事業,在深山老林中為消滅凶殘狡猾的土匪而英勇戰鬥的故事。對這些戰士來說,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著這一片他們深愛著的土地,為著他們那可親可愛的鄉親們所流的,它見證了一個個赤子之心,它的脈搏將永遠在這片鬱鬱蔥蔥的老林裡跳動。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槍彈雨林,都嚇不退他們,因為他們的心中有一把火,一個信念——那就是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援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後的勝利。

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執著地追求著,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地步,也甘願拼死一搏,或許他們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搏過,才了無遺憾。這讓我想起了《刑場上的婚禮》中的.周文雍和陳鐵軍,他們面對敵人的槍口,慨然宣佈結婚,讓敵人的槍聲作為他們結婚的禮炮。正如周文雍寫在監獄牆上的詩篇: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驅為群裂!為了人類的解放事業這一偉大的理想,有多少仁人志士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但他們卻是那樣的無怨無悔,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理想信念將是永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