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1.47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很早以前就聽說這本書了,花了兩個多月時間終於把它看完了。剛開始看時還沒有什麼寫感想的習慣,後來越讀越有感觸,於是也忍不住寫上幾句自己的想法。

整個明朝從殘忍的朱元璋開始,讓我對這個大明公司的創始人恨得牙癢癢,同時也明白了要開創這麼大的一個公司不光得有才能,還必須得心狠手辣。後面朱棣的奮鬥史和朱元璋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後面幾個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昏庸無能,但卻湧現出了很多不世之材。按照作者的意思,排第一的應該是王守仁,心學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沒問題,可以稱為聖人。第二位於謙,在朱祁鎮被俘,大明王朝存亡之際,挺身而出,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保住了大明王朝,而且於謙本人清正廉潔,最後被誣陷而死之後抄家,竟沒有多餘的家財。就人品和政績而言于謙確實讓人敬佩。

第三位是張居正,就政績而言他可以稱得上明朝第一人,在他當首輔的十餘年裡,大明王朝欣欣向榮,國力復甦,百姓安居樂業。可他私生活卻比較亂,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爭議。所以排在王守仁和于謙之後也合情合理。當然明朝還有很多牛逼的人物,而無論如何,強盛的大明王朝也沒逃脫滅亡的命運。正如作者所說一切千秋霸業、萬古流芳都是糞土。最後讀到徐霞客,讓我覺得人在這世上各有各的活法,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有人說中國古代的歷史是乏味與無聊的,僅是朝代的興盛到衰敗,再到被其他朝代所取代。我原先也抱有同感。

可是,當一本叫做《明朝那些事兒》的書出現在我的書架上後,我對這些看法改變了。

的確,這本書很生動,很幽默。但這並不是重點。這本書告訴我,歷史是有情感的,時間是公正的。書中每一個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情感,比如寫朱元璋:當史料中告訴我們,每個開國皇帝是多麼英明偉大時,《明朝那些事兒》告訴我:其實他們很普通。

朱元璋,僅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出生時其實啥事都沒有,童年也很苦,按作者的說法,叫“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採光良好的破茅草屋裡度過”的,那麼,這樣一個人怎麼就當了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就是憑藉著信念。這就是歷史,有趣的,但又嚴肅的歷史。如果有人只把《明朝那些事兒》當成小說看,那可能就錯了,因為我們應去看歷史的本質。

元末的統治是極其腐敗的,元朝的統治階級,任何時候都可以找理由向人民要錢儘管人民也沒錢。元末了,黃河氾濫,淮河旱災,元朝腐敗的F眼中的人民百姓,像牲口一樣,被使來喚去,無數人的父親、母親、哥哥、姐姐被餓死、累死,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人,一無所有,連做和尚都被欺負,但他活下來了,而且名垂千古他有信念。

他親眼見到了親人被餓死,災害的發生,他一無所有,只剩信念。他不再是牲口一樣的人民,他是能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敢者,一個堅持不懈的鬥士。長期困難、痛苦的生活可以改變一個人,朱元璋就被改變了,成功地被改變了,他經歷過無數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災難給予其信念。用三個詞來形容一無所有的朱元璋:可憐、可悲、可嘆。

這樣一個可憐的人,用他充滿悲哀的前半生,換來了無數的讚歎他已經把那顆脆弱的心,變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書中有一名話也可形容那時的朱元璋:不要以為弱小的人,就沒有力量,不要以為卑微的人,就沒有尊嚴,弱者與強者的唯一區別,就是信念的'堅定與否。我想,這就是歷史想讓我們學到的吧。於是,明朝出現了,讓一個雄心壯志的農家孩子一手支起。

書中只寫了這個嗎?只告訴我們朱元璋的偉大經歷嗎?不,還有許多,明朝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無數偉大在這裡誕生、在這裡展現信念。世界上首個巨型遠洋船隊,鄭和的船隊名揚世界,展現了強盛的東方帝國那無法掩蓋的光輝,一艘艘般的寶船,“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的無敵艦隊,七下西洋,沒有戰爭、流血、掠奪,而是四個字:以德服人。

是的,中華民族那閃爍著光芒的品格就照向了西洋,書中說,為和平的使命,我說,為和平的信念,為了沒有欺壓,沒有痛苦。大家都是兄弟,朋友,彼此互相尊重。我們不宣揚自己是多麼高尚偉大的民族,不亂教說自己為和平而來,明朝人實在,直接帶給弱國小國豐富的商品,援助品,盡著大國的風範,大國強盛再去幫助弱小,用和平架起橋樑。

這樣才會有美好的世界與未來。我想,這就應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偉大信念。這樣偉大的精神,再與那些後來的帝國主義國家相比,先進了多少?幾百年嗎?幾千年嗎?我看連現在的某些國家,可能都無法擁有這些精神。一句話說的好,暴力不解決問題。這就是歷史,偉大的歷史,讓你去看,去想,去讚歎,也去對比。

讀《明朝那些事兒》,讓我看到了世界的殘酷,人性的貪婪,但還讓我看到了信念,忠誠,仁德,堅持。書的最後,有寫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大明孤臣黃道周”的黃聖人,也有為了兌現承諾“故雖死,無憾!”的徐霞客,這些都是歷史,也只表達同一個歷史的主題:信念決定成功,信念成就未來。就讓我們以歷史為鑑,讓信念帶領我們去愛,去感動,去創造奇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明朝那些事兒》,由當年明月創作的史學小說,敘述了百餘年前曾經鼎盛一時的明王朝種種的血雨腥風。

當歷史老師第一次向我介紹它的時候,我便愛上了這本勾人心絃的小說,我一直為它牽掛。一次偶然,我同學在書城裡發現了它,把它收入囊中。一天後,她將它帶到了我的面前,我興奮不已!喊著求著的,才好不容易把它借了過來。那一晚上,我都是興致盎然的讀著它。它在我心裡早已不是一本普通的書了,而更像是我的一個朋友,他孜孜不倦的和我探索著明朝的過往煙雲。

當年明月不愧於他的那些頭銜榮耀,他是真正做到了把枯燥的史實寫成了故事,讓不懂歷史的人看了都能懂的故事。我仔細地看著他寫出來的字裡行間,每次有歷史邏輯的時候,他都要向人們解釋明白,這些話語雖然淺顯易懂,但這才是最難得的`,我彷彿看到了他在思索表達方式時那眉頭緊皺、處處堪憂的樣子。很明顯這本書證明他想通了,他頓悟了——其實,小說不需要華麗的修飾詞,也不是寫給某個人看的,它是給予每個人的,每個熱愛它併為之著迷的追求者的。

只有大眾的熱愛,才能使它成名,才能使當年明月成功!當一個想要服務大眾的人明白這些道理了之後,他就可能成功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趁今年寒假有空餘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後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他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後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後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在這本書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治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這一生是我想。鐵線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仰而活著的吧。我們要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地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