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家庭教育讀後感

讀後感3.12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讀後感

家庭教育讀後感1

仔細拜讀了《家庭教育》一書,覺得很有感觸,書中的內容廣泛而又平易近人,沒有一般教育理論那麼高深,很容易被接受進而產生共鳴。

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他的一舉一動可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於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識之豐富,思想之發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作為一個母親,我對此觀點十分認可,特別是以下幾個觀點對我很有啟發:

一、把握好“愛孩子”和“管孩子”之間的度

不管該書發行所處的年代還是現在,過分溺愛和專制式的嚴厲管教始終是兩種普遍存在的錯誤態度和做法。前者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愛,它有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因而他強調“對子女要愛護,但絕不要溺愛”。當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夠而且應該做的事情的現象,他指出家長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兩個原則“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同時,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專制式的嚴厲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這種管教方法的後果只能是摧殘兒童的創造力,束縛兒童的思想。先生主張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對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別強調“做父親的應當同小孩作伴侶”,認為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個表現。他認為父子作伴遊戲的好處很多,既可以溝通父子間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倫之樂,又可以利用作伴機會教育孩子,還可以發現孩子不好的行為和思想,及時加以糾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陳鶴琴多次告誡家長:“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則’這條原則”。在嬰幼兒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小孩;即使進了幼兒園,老師和父母對於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於兒童與父母相親的愛力深,相處時間長,他們對兒童的影響仍然特別大,往往兒童在學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卻抵擋不住家庭環境的影響。因此,做父母的必須處處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家長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過程。為了教育孩子,我們應該儘可能地放棄無規律的生活,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陳鶴琴家庭教育理論的重要觀點,我覺得這裡的“一致性”應該是一種比較寬泛的概念,不僅指家園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長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對於幼兒的教育應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寬嚴不同,孩子就無所適從,甚至會產生投機取巧、輕視長輩,甚至虛偽等流弊,非常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質的培養。

家庭教育既是一個古老的課題,又是一門嶄新的學問。陳先生對家庭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為中國現代家庭教育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提供了具體的方法,特別是《家庭教育》一書所提出的一些原則和方法,是我們現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書。

家庭教育發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老師、每所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極其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近來讀20世紀初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的教育專著——《家庭教育》,頗有感觸。

當前,我們很多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身上表現出的種種問題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還在於我們作為師長的身上,是我們沒有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指導作用。在深入一點說,是我們做師長的沒有認識到孩子的教育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當孩子呱呱落地、當孩子牙牙學語、當孩子初次嘗試邁出人生的第一部、當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當孩子第一次表現出喜怒哀樂時,我們就應該加以關注並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時候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孩子的種種表現表現出聽之任之漠然的態度。而隨著孩子進入學校,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對於兒童心理學、教育學也知之甚少的話,我們的孩子將會沿著怎樣的軌跡發展呢?我想,這既是很多家長、從教者所困惑的緣由吧。

家庭教育讀後感2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本身就是我們所有家長為之暗暗努力之目標。在當今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們能為孩子操勞的不僅僅是衣食住行的圓滿,更關鍵的是要輔助孩子練就一身可以萬夫不當的本領。因此,如何做家長、做“好 ” 家長成為了我們為人父母后最大的課題,乃至是一生的追逐!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及眾家之所長,運用詳實的事例、深入淺出的剖析;摘錄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總結、警句給我們以振奮和警醒;內容豐富、概括全面,從全視角為我們的家庭教育指明瞭方向。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初讀,為內容的豐富與多彩而愛不釋手。再讀,為書中觀點、建議的現實指導意義而自我審視。書籍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聽了朋友的諄諄諍言,該行動起來的'是我們。

作為一名家長,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無從挑選,無從逃避,既然選擇了就要微笑著、享受著勇敢地擔起這份重擔。社會在不斷地進步,我們在時代的大潮中躑躅前行,家庭教育也越來越真切地提到了最為關鍵的位置。沒有一個人是主觀不想做好,而是客觀現實中太多的誤區。

作為一名國小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最深的感觸是,好家長是做出來的,更是學出來的。從兒子上國小開始,雖然我刻意地學習了很多關於如何指導孩子的方法,可是實踐中能用上的,能正確使用的,能持之以恆的太少太少。為什麼?當然,我們得承認的是,我們自身的成長環境不同,我們的認知能力不同,甚至是我們的閱歷也不同,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方法都與書本上的有很大的差別。

那麼, 我想我要做的是:在我自身現有的能力基礎上,融會貫通,把這些先進的理念 、 好的方法,融合到我和兒子真實的生活狀態中,既要遵循又要創新。

說到“講道理”、論到“讀書”,我想我和更多的家長一樣,非常認真而努力,但不是說我們努力了就可以了,我認為這是一種“偽”努力、“偽”認真,家庭教育的物件是孩子,我們更需要解決的是我們的“物件”是否接受、感知我們給予他們的這種教育。我想怎樣和孩子共同認知,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則更為重要和關鍵。

這本書另一個特點“全” 。 所謂全,涵蓋非常廣,一遍一遍讀過來,往往是後脊樑冒冷汗,我之前的太多做法簡直就是罪大惡極呀!

現在對孩子的影響要是扭轉不過來怎麼辦?以前的錯誤怎樣彌補與糾正?我改還來得及嗎?等等糾結。

人往往在糾結後感悟才最真切,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感覺自己的聲調低了,在掌控不了自己脾氣的時候,我選擇去侍弄花草,以至於我家裡現在是花草為患。但欣喜的是,我感覺到了自己的改變,我也悄悄觀察兒子的變化,在我平靜了一個星期後,在我溫柔了一個禮拜後,他也不那麼急躁了,有時還會和我認真 地 說上幾句“大人話”。例如:這周老公出差4天,每天早飯時,他依然在挑剔,但好在看在我盡心盡力的份上給了我及格的分數。週四早上,我做的麵條,可圈可點吧!(自認為),他吃著飯,忽然說了一句“媽媽,您以後能對我和爸爸不那麼講原則,行嗎?”聽後,我一愣,但又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說:“能先吃飯嗎?這個問題晚上討論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後感七年級作文。”他嘆了口氣,繼續吃飯。諸如此類的語言集錦還非常多,我知道很多時候 , 我選擇了逃避,但這終究不是辦法!

如何低下身來,何時低,怎樣低, 低多少?這可真得理論聯絡實際,要講科學,要有技巧。 既要保有一顆童心還要給孩子能認可的指導,真的挺難的。再難也要做,還要認真做,開心做,摸索著、探究著,同時又興奮著、驕傲著、快樂著 ――

這本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 對於我而言恰如甘霖,給予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全方位地指導。這裡既有兒童心理分析,又有問題解決之法;既有詳實的案例解析,又有觀點剖析。集眾家之言,集眾家之長,讀後感覺既有現實指導意義又不乏先進理念的灌輸。

再次,暗暗篤定,做個好媽媽,做個合格的家長,絕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在此,感謝笑笑老師的真誠推薦!感念笑笑老師貼心的關照……

家庭教育讀後感3

“小孩子實在難養的很!”“小孩子不但是難養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難教得很!”

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而父母面對“生來好動”的小孩子往往也很頭疼。《家庭教育》這本書中,陳先生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讀完這本書以後,小孩子可以多發些笑聲,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煩惱了。書中多用了一鳴的例子,讀來也是很富有童真童趣的。這本書既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書中對於怎樣教育小孩講述的詳細入微,淋漓盡致。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處事,都清楚地指導,家長應該怎樣去做。

閱讀過程中,我們與作者體會著各種育兒的心得,感悟為人父母的苦與樂。“怎樣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真是一門需要用熱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積起來的學問。家庭教育素為我國所重。陳老先生在書中寫道:“做父母是一樁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這樁事情忽略了,太把這樁事情看的容易了。”很多父母可以把蜂養的很好,有養蜂的學識技能。也可以把蠶養的很好,有過硬的養蠶技能。甚至養牛,養馬,養羊,養魚,養鳥都可以總結出一大堆的技能技巧,而唯獨養育自己的兒女反而不如養雞,養貓,養狗來的用心,看得重要。這種情形在我國現階段,仍然司空見慣,非常普遍。所以對於父母來說,《家庭教育》這本書人更加值得學習,值得深思並用於實踐當中去。

書中有兩大塊內容所佔篇幅較大。一是衛生上的習慣,二是遊戲。陳老先生用了兩個章節共25條原則,詳細提供了關於小孩子衛生習慣的養成,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他對小孩的身體健康的重視,即使放到現在,“體”也是放在首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強健的身體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體不健康,小孩子固然終生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無窮的痛苦。衛生的習慣與身體的健全是有密切關係的。有許多做父母的對於種種衛生的習慣不但沒有顧到,還有許多誤會。所以在這本書中陳老先生也詳細的把主要的習慣一一列舉出來,引起做父母的注意,並已解除許多無謂的誤會。比如陳先生列舉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歲大,還給他餵飯,穿衣服,收拾東西等狀況,提出父母包辦代替,其弊端有三“。剝奪孩子肌肉發展的機會。養成孩子懶惰性格。養成孩子不識時務,不知勞苦的`性格。”

同時也指導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小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最好用誘導的方法去教小孩子穿衣服。他列舉了一鳴在兩歲兩個月時,早晨穿衣服,他的母親就給他一本圖畫書看,或者一同唱歌講講故事,這樣就可以讓他忘記穿衣服這一回事,安安穩穩的,讓他母親穿衣服。而不是像另外一個孩子的父母強迫孩子穿衣服,甚至大罵孩子。因為陳先生知道小孩子是不喜歡穿衣服的,所以他提出,父母應當誘導小孩子穿衣服,“循循善誘”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認為,穿衣服是一件開心愉快的事。

另一大塊詳述了孩子的遊戲,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課程形式,同樣在家庭教育中,遊戲也相當重要。陳老先生首先提出遊戲的條件:有適合的伴侶,有遊戲的機會,有舒適的衣服,同時也教育孩子學會收拾玩具,養成整理物品的習慣。作為父母也要提供適合的遊戲玩具,要注意衛生安全。他認為做父母親的,不要以愛子女之心太切,而對於玩物之優劣毫不加考慮。凡小孩子看見喜歡的就買給他玩。要知道玩物是有好有壞的,好的玩物固能激發思想,啟迪知識,強健身體,培養美感,但壞的玩物是要發生危險而束縛思想的。所以做父母親的購買文物的時候應該慎重一些才好。其次,陳先生認為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是好動的。倘若沒有適當的東西可以玩,那就要吵鬧哭鬧的,做父母的也會很心痛,心煩。那父母就可以讓小孩子自己獨自消遣,比如玩一些畫圖、看圖、剪紙、玩沙、玩泥等小孩子都特別喜歡玩。一方面可以獲得很好的經驗,一方面也不至於纏繞別人,於小孩子於父母來說都有很大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且讀且思,且思且悟。陳老先生對兒童的喜愛,對兒童教育事業的熱愛,對中國兒童發展的期盼,感動著我,震撼著我。在這種熱愛與期盼之中,我看到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染了一位又一位疼愛子女的家長。所以這本書也希望家長們能夠好好的看一看,仔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