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讀後感1.82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這些話語已成為我的座右銘,它們出自哪裡?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不同的家庭就會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兒子常年於海外求學,作為父親只得通過書信與之交流,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這就是傅雷與兒子傅聰的兩地情,將其家書彙集成冊,就是《傅雷家書》。

''我常問到你的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並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

每次看到這,我都發自內心地羨慕傅聰有個這樣的好父親。

通讀這本書,不難發現,字裡行間透露了傅雷對傅聰的'關心牽掛之情,如開頭引用的兩句話,還有傅雷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是強調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吧。在這本書中,“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一一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並且‘’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將這兩個方面合起來,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泰然處之,而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

家書中,當兒子精神消沉時,傅雷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如同和風細雨款款相慰;當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傅雷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融會貫通於這兩類書信中,主旋律都是讓兒子做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時刻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熱情。縱觀這本書的語言,都是那麼平易近人,樸實自然的,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對他人生方向的引導與哲理的啟示,滿含慈父的舐犢之情。

不錯,作為父母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長以“愛”教育好孩子呢?若僅像某些家長的一個''打‘’字當頭,能得出一個好的結果嗎?就怕當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了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之後,他們的金色童年也就成黑色童年了吧。

展讀百餘封家信,我總覺得呈在面前的是作為父母為海外求學的兒子撐起的一把巨傘,擋風遮雨,而巨傘之下洋溢的是濃濃的父子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2

隨手翻開《傅雷家書》,熟悉的字型映入眼簾,一封封深情的家書裡蘊藏著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的感恩之情,這一切不知不覺流入我的心間。

書中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到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跟國家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的、人格傑出的人。同時對兒子生活,傅雷也進行有利引導,對日常生活如何勞逸結合,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像良師益友提出見解倡導。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在兒子精神意志消沉的時候,傅雷張開懷抱,安慰傅聰:“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裡去發洩呢?孩子不向父母傾訴向誰訴說呢?”傅雷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鼓勵兒子勇敢面對挫折,學會堅強,“戰勝苦難才是生活的強者”。在兒子在藝術成就達到高峰的時候,身為父親的傅雷感到驕傲自豪,喜悅之情流露信中:“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快樂,更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傅雷也不忘提醒兒子保持謙卑,勇於攀登藝術頂峰。傅雷在書信中給兒子的每一段話,我彷彿看見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強烈的父愛。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不禁想到了父母,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很平凡,但他們給我的愛卻無私深沉,事事為我著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自己捨不得,什麼都先僅我;他們雖然講不出深奧的道理,但平時小事中的教誨何嘗不做人的準則呢?當我不小心弄壞他人物品時,母親鼓勵我要勇於承擔責任;當我因朋友無意把墨水灑在我身上而氣憤時,母親開導我要懂得寬容大量;當我練習騎車想放棄時,父親教導我要明白凡事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當我因心情糟糕而撒氣在奶奶身上時,父親教育我要尊老······父愛似山高海深,母愛如細水綿長,給予我力量,激勵我前行。

合書,閉目,腦海中浮現出那個嚴厲慈祥的傅雷——他帶著一副眼鏡坐在身前的桌子上奮筆疾書,桌上摞著一疊疊整齊的文稿與傅聰的回信,也許他正在寫著家書,也許正書寫著稿子,也許······歲月和苦難在傅雷身上留下痕跡,卻依舊阻當不了傅雷對兒子深切的愛。

一封封家書,一份份情,傳遞著傅雷對兒子的鼓勵、期望與那苦心孤詣的愛;一件件小事,一個個道理,傳遞著父母對我的教誨和那深藏不露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3

近來,我讀了《傅雷家書》,雖然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但我卻能從中感受到父母對子女那沉沉的愛意。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頗深,甚至能完整的背下來:“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餘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於自己有稜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為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掠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我一直以為距離變長了,感情也會變得有點疏遠,且傅雷教子又是以嚴厲而著稱,遠隔大洋兩端的父子感情必不會太好。但讀了此書之後,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絡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訊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

靜靜的合上書籍,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的愛意讓我感動,但我感觸最深的卻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研究。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我很羨慕傅聰,那麼多的家書全是一個父親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每當我和父親溝通有障礙時,我就會想,要是我也能與父親通上幾封這樣的家書,那該是多好啊,或許一切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4

這怕是對現在的我最為受益的一本書了,一封封家書事無鉅細,從彈琴到藝術,從從柴米油鹽到做人,父親傅雷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自己的經驗之談,這無疑是給兒子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是給我們讀者的一筆巨大的財富。下面我想分享幾句自己特別特別贊同也也特別特別喜歡的幾句話:"日常生活一亂,精神絕不可能平靜"這對於八年級的我來說是深有同感,卻表達不出,現在看到,才猛然間被點醒。因為每次計劃的不妥當,考試前為複習沒充分擔憂,開學前為作業擔憂,使自己的內心常處於焦慮和不安之中,心裡充斥的也都是負面的情緒,亦是恐慌亦是暴戾,從而影響到了我對父母、朋友的態度,同時手上又戴滿了許許多多的"戒指",這樣一來,如何能解決問題?又像傅雷先生對兒子說的那樣"唯有冷靜與客觀,終能想出最好的辦法。"所以啊,又聯想起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中蘭徹遇到困難時常對自己說的"All is well"不正是這個道理嘛,只有一個人的內心平靜了下來,才能夠理性、客觀地去看待一個問題,才不會被自己的主觀感受所左右,這樣才能找出一個最佳解決方案或是一個成熟的抉擇。書中還有一句話,讓我滿面羞愧,即是"責人太嚴,責己太寬"。這句話彷彿是在我耳邊對我大聲說出的。能夠意識到這點的並改掉這點的人,實在是讓我太為讚佩,因為我平時在生活中與人探討一個問題,也是近日由老師家長提醒,才意識到,我從來都是站在所謂的"上帝視角"來看問題的,把問題想得簡單、片面,又總以絕對的'好和壞、對和錯去論述。再來說與人相處方面,我總是將他人的一些細小失誤,冒犯地毫無禮貌地拿來侃侃而談,無限放大他人的缺點,對生活習慣邋遢,有驕傲自大的自己則是無限寬恕。現今總算是認識到這點了,也算是對我現在以後做人的一個進步吧。好多句子都太太喜歡,因為手速不夠哈,再拿最後一句來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這句是傅聰的話,也是很有共鳴,"經過我的觀察,什託姆卡先生的方法也有缺點,而且所有的先生都不夠客觀,不夠"對症下藥"。因此我的看法,最好是自己儘量觀察,吸收對我有益的方法及意見。"這不正合學習是一個道理嘛,我聽過無數的老師的物理課,但從未找到真正一個完全滿意的,都有不足和缺點,但最重要的其實是老師和家長都在主張的要自主學習,自己找到對自己有益的方法,自己對症下藥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5

一封封家書躍然紙上,彷彿聽到了他們之間在對話,似乎我是一個躲在角落裡側身傾聽的第三者。這些內容真的極大地滿足了我的內心想要父母管束,教育的渴望,也填補了我對知識家庭教育的另一種認識。

我出生在一個缺乏書香氣息的家庭,也以放養的方式成長著。從沒有什麼所謂的家書,知識的灌溉,修養的培養之類的存在。回顧過往,好像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經歷,在摸索,在成長。父母只是盡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幫助我,更多的還是要我自己去塑造,去培養,去提升。

之後,我發現,閱讀是一個很好的路徑,我能從書本中找到有價值的思想,挖掘到深刻的哲理,體味到他人的人生,從而確立我自己的思想立場。

如果我沒有讀《傅雷家書》我就錯過了一幕幕父母與子的對話。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贅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乙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從這些充滿愛意的文字裡,我看到了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操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自己的孩子。談藝術,談做人,談修養,談人生,他用自己的經歷為孩子指引著道路。

他說:"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就是人生的起起落落。

真的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這大概就是讀好書的價值所在。

昨天,翔仔跟我說,真的很羨慕你們這些能靜下來讀書的人。我想說,你也可以的!我能做到,是因為我深知我的閱歷不足,知識不夠,思想不深刻,所有我不得不去汲取知識。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在資訊交流並不發達的年代,書信便成為與遠在他鄉的親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於運輸技術的原因,很多時候,一封信難免需要翻山越嶺,消耗許多時間才能送到對方手中。讀傅雷夫婦寫給孩子的家書,感受字裡行間滿滿的愛。

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是傅雷夫婦在與孩子對話,與我們對話。傅雷與孩子對話,對遠在他鄉的孩子深表掛念,像每一位普通的中國父母一樣,擔心孩子的近況,擔心孩子有沒有受欺負,錢夠不夠花。但卻又遠遠不止這些,更多的是傅雷憑藉自身在音樂方面的高超造詣,對兒子傅聰進行學術上的指導;有時會安慰、鼓勵,讓傅聰在失落,疲倦時能夠給足馬力,繼續前進。都說老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見,兒子傅聰後來在人格和學術上那些閃耀的亮光,離不開作為榜樣的父親背地裡的悉心教導。

正因如此,《傅雷家書》也時常成為現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指明燈。書中飽含滿腔愛意的語言和一個個沉穩有力的人生道理,讓我們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與溫馨,或許這也正是這一封封活靈活現的家書能夠流傳至今,每一絲傅雷讓我們感受到的精神都能夠昂揚不滅的原因吧。

“一個人的修養是無盡的,不但在技術學問方面是無盡的,尤其在做人方面。說話與態度方面,也都是學不完的。”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要是把這句話放在以前,大多我只會把它當作一句前輩對於晚輩的'教導便罷。時間是良藥,總會治癒身體和心靈的不足,也便是成長。人的成長,也便像那句話所說的,進無止境。

我們總歸得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雖然我們的父母不如傅雷那樣知識淵博,大多數也無法給予我們像皇帝般的生活。但無可否定的是我們的父母會用盡他們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精力,目的永遠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給我們更好的生活。又或許所有的父母都會想,該怎樣才能讓我的孩子未來過得比我們更好。他們的生活開始變得周而復始,對我們的期待也日漸增加。有時,我們在成長路上得到的小成功,父母會比我們還要高興;要是跌倒,父母便會安慰、鼓勵,但誰也不知道,在夜深人靜時他們會有多心疼我們。

世間美好的情感莫過於親情、友情、愛情,但血濃於水,只有父母是無時不刻都在為我們著想,雖然有時忠言逆耳。我得感謝這本《傅雷家書》,它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親情的溫暖與力量。我相信,父母永遠都會站在我的身後。

願所有的雛鷹都展開雙翅,終有一天,我們定在空中翱翔。

傅雷家書讀後感7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物件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傅雷家書》能印刷出來出版,不用說都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家書。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書的點點滴滴很容易就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雖然我沒有傅聰的成就,也沒有一個像傅雷一樣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覺到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與傅雷家書中發生碰撞。如在傅聰出國的第三天,傅雷給傅聰寫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溫了傅聰的童年,“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書中這一句話讓我想起我與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對我脾氣很好,可是他從不會讚美我,還經常打擊我,還記得在讀國小的時候,有一次考試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裡很開心跟家裡的人宣揚了一下,可是我爸卻只說了一句話,怎麼那麼差,差那麼一分都拿不到。我們家本來就沒有什麼獎懲制度,沒想到考得這麼好,連一句讚美的話也不給我說一下。當然,我有著樂天的性格,這麼一點點是不會打擊到我的',所以我依然開心的活著,還經常與我爸倜儻。還閱讀了《傅雷家書》,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獨厚”呢?在想我的父親是否有覺得“罪過”呢?如果是的話,那我想我應該努力活的更精彩,來減少父親的愧疚。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而且不同時期會有著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國小中學時期看,你會羨慕傅聰,如果自己也有一個這樣愛自己的父親就好了。現在上大學,看著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你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你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從書中學習怎樣去閱讀著父愛。你會發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不僅僅母親的愛是如此的直白,父親其實也一樣,只是他們的方式不一樣,我們不懂得如何去閱讀父愛的偉大。

閱讀著《傅雷家書》,閱讀著偉大的父愛,學會了感恩。

書中也有提到“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最後,我把這句話獻給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對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爾讓他們暫停一下,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對父母太挑剔,如書中所說的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學會感恩。

傅雷家書讀後感9

那一時期,傅聰在國外苦修音樂,傅雷在國內被劃成右派,從此,他們相距天涯,難以相見。如果只能這樣愛你,為你而寫的一封封家書,便寄託了時間最珍貴的情感,將父子的心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家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承載了無盡的想念與深厚的愛意。

傅雷確是翻譯界、文藝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數百萬言的譯作成了中國翻譯界備受推崇的文章,形成了“傅雷體華文語言”。無疑,他才高八斗。可是,這麼好的一個人,卻滿含著冤屈自殺離世,年僅58歲,想想,便令人扼腕嘆息。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遠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罷了。”這是傅雷先生對我們人格的鼓勵,字裡行間閃耀著他人格的高貴,這是刻在他骨子裡的、抹不去的生命的意念,他也對傅聰說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後做鋼琴家,再一次,我們瞧見了他人格的奪目光輝。

在生活中,傅雷先生也是一個“狠心”的父親,傅聰小時不愛吃菜,只愛吃肉,並且把父親的警告當耳旁風,於是父親便罰兒子不許吃菜,只能吃白飯。這樣的父愛藏的太深了,只有到傅聰為人父母時才會懂,但它一直在那、始終在那,縱使歲月悠悠、大海茫茫,它一直為他留著、守著……

我們的父母呢?是,他們也許沒有傅雷先生這麼“高大上”,也許不能教給我們高雅的`藝術,甚至……也許他們是貧窮的,是普通的,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讀後感·溫室的花朵脆弱易折,峭壁的青松迎風挺立!我們忘不了平凡瑣碎,低到塵埃的溫暖,書桌上一杯熱牛奶,回到家飯菜的香味,上學前的殷切叮囑,考砸時的愛心鼓勵……一樁樁、一件件,雖小,卻滿含著愛,雖平庸也偉大。

是的,如果只能這樣愛你,那我便為你寫信,傾盡自己的所有情感,全部才華,一筆筆寫下對你的思念與愛;如果只能這樣愛你,那我便做你最堅強的後盾,在你灰心、難過、沮喪時,為你撐一把大傘,亮一盞明燈;如果只能這樣愛你,那我甘願為你的影子,陪你嘗人生百味,在你的每一次回眸之時,都能映出我的身影……

後記:看到書的末尾,樓適夷的《讀家書?想傅雷》時才知道,傅聰是在父親葬禮之時趕到的。我儀表堂堂地歸來時,你已去了天堂,黑白的相片中凝固的笑顏,是曾經你的笑顏。因為時差,計劃中的正午到來已推遲到黃昏時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一遍遍溫習你親筆為我寫下的信,妄想從墨香殆盡的紙張中找到你的氣息……我終究是,慢了一步。願你,一切安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的感恩之心流入我的心田。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與傅聰交流音樂的平臺。正是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傅聰才可以成為一位出色的鋼琴家。而對於自己的嚴厲,傅雷是有些後悔的。他給了傅聰現在的成就,而給他帶來了痛苦的童年,給他的母親以精神上的折磨。見此,我才真正意識到,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在傅聰給傅雷的回信中表示自己的情緒一陣一陣的,有時感覺萬事皆空,有時又開始好好上進,情緒也像週期一般,不會永遠平和自信,也不會永遠停留在低谷,我們對此需要坦然接受,把這些起起伏伏看開一些。每個人都有煩惱,不管在外人看來多麼優秀、多麼有成就,但在自己看來,不同階段的不同煩惱接憧而至。不過心生煩惱只需換一種想法,做好自己的每一天。誰不會像傅聰一樣心情有起有伏呢?

傅雷曾告訴過傅聰:“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所發的感想都是真情實意”。確實,孤獨才能讓人透徹地回顧自身,深刻地去思考。我是一個說話不過腦子的人,喜歡直來直去,說的話有時也不合適;而當我真正冷靜下來思考時,才會發現自己當時怎樣做才更好。但凡經過思考整理出來的頭緒或者想法都是極真切的,也極耐人尋味。這也讓我學會了做事說話前要多加思考,體會為人處事的藝術。一個人不能永遠活在喧囂之中,而缺乏冷靜思考的獨處時光。不然,心靈將會蒙塵,生活將變得蒼白。“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仁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書中。傅聰在異國他鄉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信中吸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中,好像父母仍在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和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合作,從不做有損國家尊嚴的事。這種愛國的精神,與傅雷在千里之外給他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樓適夷曾說:“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湮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想必傅雷一家正是如此。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透過紙張看到了一幅幅傅雷和付聰日常交流的場景,並且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殷切的期望,儘管他有時候的嚴格要求可能會令孩子覺得不近人情,但絕對是令孩子一生受益的做法。

其中,傅雷的一些教育觀點是做父母的可以借鑑的。例如:

1.把人格教育看做主要,把知識與經驗技術的傳授看做次要。

2.把藝術教育只當做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3.培養一門藝術方面的學問,需要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為基礎。

以上三點,明顯的在重視人才專長培養的同時,更重視全面教育。

傅雷認為培養專長要以全面的教育為基礎,這和現在我們所說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一致,也被現代人廣泛的接受和認可。

結合現在社會的教育形態來說,付雷為付聰提供的是完全式的精英教育:學琴從名師、高起點的家庭教育、開闊眼界的悉心指導和交流、全面的素質教育。對於年幼時期的付聰來說,這看起來很難,要求很高,但因為傅雷家庭環境和往來交流的學術氛圍令付聰在不經意間就能耳濡目染到,所以付聰出色就顯得順理成章。

單單依靠父輩的指導和培養,並不足以成就人。付聰本人的努力,也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付聰之所以能在遇到挫折的情況下還能在音樂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以下幾方面的自身因素是分不開的:

1.學習的態度嚴謹而專注。

2.教學時間外自己肯下苦功。

3.具備獨立思考和注重邏輯的好習慣。

4.有廣闊的音樂視野。

5.有音樂方面的天份。

6.家庭環境和藝術氛圍的潛移默化。

付聰的成功,和前5點他個人的態度、努力程度、得天獨厚的條件分不開,但同樣換做任何一個別的家庭,也不會為付聰提供那麼好的藝術環境和藝術氛圍。天時、地利、人和,真是缺一不可。

在傅雷給付聰的.書信中,這些天時、地利、人和都有所體現,並且起到了非常重要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付雷對付聰的嚴格要求也在往來的書信中,不斷的重複,例如:"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不能聽信一面之言"(要兼聽)、"先看書自學樂理知識,待到學校開課就不擔心聽不懂了"(笨鳥先飛,人後多下苦功)……

這些往來的書信中,不僅包含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殷切希望,還傳遞了父親的人生哲學,也包羅了父親總結的實用經驗。這些哲學和經驗,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即便是現在遇到事情拿來借鑑,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和實用性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開啟《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裡都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己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為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為兒子蒐集資料,一起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激情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說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為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己。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裡,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麼強烈,也不是那麼震撼人心,更不是那麼耀眼,但它很溫暖,慢慢地流入心裡,滋潤著整個靈魂。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和彌拉的書信,十幾年前就曾粗略的讀過本書,如今身為人母再次讀來又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從最初幾封家書裡,我看到了一位對以往家庭教育中過於嚴格,過於苛刻,過於殘酷而追悔莫及的父親形象,他曾一度回憶說:“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嚴厲苛刻到不近人情,過後卻又不停後悔。

慢慢的讀下去,我又看到一位小心翼翼的父親,對兒子細緻、入微的關心,以及藝術造詣上的引領,處處彰顯著偉大父愛。父親可以充當很多角色,比起來我的父親好像粗獷的多,他可能不會和風細雨的`與我們侃侃而談,始終是一副嚴肅的生人勿近的樣子,但他對我們的愛,卻一點也不少。依然記得母親說過,2002年初去德州求學的我,第一次中秋節不能在家和父母團圓,父親吃著水餃,眼淚悄悄的流下來,他對母親說:“閨女,這個中秋節吃不到你包的水餃了。”聽到母親這麼說,我也忍不住哭了,我從來都不知道那個粗獷嚴肅的父親也有這麼感性的一面。

2003年非典疫情大半年沒有回家,父親專程開車來德州看我,看到父親頭上有了許多白髮,第一次感覺父親老了,在我心裡他一直是大樹一樣的形象,大山一樣的存在,我一直以為他不會變老,他會一直強大,看到這樣的父親,我的心中也有莫名的心疼,心疼他靠自己的努力撐起的這個家,心疼他把最好的都給我們,連一個蘋果都捨不得買給自己吃。臨走時看著父親的背影真的是理解了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那種感情,是的,父親對我們的愛是嚴厲的,是無私的,更是不計回報的,我愛我的父親!

傅雷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從一封封家書中看出他對兒子從樂理知識的學習到彈琴技巧的引導,從詩詞文學到生活起居,從戀愛婚姻到理財娛樂,人生中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指點、引導,以及像朋友似的的傾聽,出謀劃策。他說:“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人生沒有一樁幸福是不要付代價的。”讀了這本書,確實能夠教我們學習做一個好父母,學習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孩子當成朋友來相處。

傅雷先生在家書中對兒子的關心是點滴、細微的,像兩人面對面閒聊一樣。雖是閒聊。卻也涉及極廣,愛情、樂理、練琴、生活等等,這完全和一開始所說的嚴厲到苛刻的父親形象截然不同,這分明就是一位心繫兒子,關心入微,身體、心理都能給予指導的導師形象,又是一位充滿偉大父愛的老父親形象。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它告訴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汙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在這一封封家信裡,我領略到了傅雷的才華和他的藝術修養,是那麼令人欽佩!在家信中傅雷教給他兒子做人的道理,為他兒子引導生活得方向,還與他兒子切磋音樂方面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這一封封飽含親情的家書中有一段我十分喜歡的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使你過分緊張,低潮不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是在傅聰精神消沉的時候,傅雷勸他時說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哲理,在這一生中不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則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和心情,用樂觀正確的態度去面對。

《傅雷家書》不僅是一部人生哲理之書,還是一部飽含濃濃親情的書。

傅雷在這家書裡淋漓盡致的.表達了他對兒子的關心與愛意。從家書開頭親暱的愛稱到字裡行間的問候,傅雷大膽的表達除了一般父母不敢表達的感情。

在傅聰賽前緊張的時候,傅雷會告訴他:“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在傅聰得意的時候,傅雷會告訴孩子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做最親密的朋友,這也許是父子關係的最高境界吧!他們之間沒有什麼避諱,他們會交流一切。

現在,我被傅雷與傅聰父子之間的真摯的感情所打動。這種偉大的父愛影響了傅聰一生,在讀此書的同時我也感觸頗深。《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邃的思想潛移默化的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的為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人的相親相愛,感動於文字間的深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感覺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信,可謂篇篇精美,字字珠璣,做條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或者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那裡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緊張印象,以及我所懂得的作者所表達的緊張思惟。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信》讓我理解了什麼是詳細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信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我很少的經驗,我感覺,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水平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互換或寫作方式。

僅有顛末這樣的方式,才氣有如此涉及普及、天然舒暢的作品降生。他不但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愛情,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隆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闡發、改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能夠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教員做人、做學問的仔細、嚴謹、認真的立場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信》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許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立場和作風。但毫不僅僅限於此,還有,傅雷老師由於自我的學識、思惟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分析出深刻但毫不晦澀的事理,從而給人以開導。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許“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信仍不失其巨大。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啟發。此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緊張的一點,便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惟。在我看來,這便是重視和誇大“一般修養”的嚴重。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惟都有呈現,好比關於去博物館、去叢林等提議,就是期望經由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開導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其餘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該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汗青諸領域都需閱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毫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同等。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天下的一個側面,要懂得我們生活的天下以及我們自我,普及閱讀是有好處的。的確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麼要求自我了。

除此之外,其他好比,關於感情(活力)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節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對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以上就是一讀《傅雷家信》後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門勞績,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材。正本讀後感、讀後感之類便是技能罷了,懂得並踐行此中的事理才是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