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教師讀書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讀後感1.2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讀書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教師讀書讀後感1

認真拜讀了魏書生老師寫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使我受到很多啟迪,對自己的身份也進行了深入思考,如何做一名好教師?怎樣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我認為上好每一節課,讓每一節課都精彩,都成功,能適應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而要做到這些,關鍵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把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只有從改革課堂教學入手。

生物學家達爾文成長的事例給了我們極大地啟示。達爾文小時侯是一個“平庸的孩子”,但他對大自然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以較大興趣去野外觀察、學習和採集標本……從而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好之“、”樂之“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直接動力。學生只有對所學課有濃厚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1、教師要用微笑來贏得學生的微笑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喜歡這位教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願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會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愛屋及烏“,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那麼怎樣才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要真心愛學生,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是俯下身來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係。

2、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如此,而且要多鼓勵,多引導,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教師只有讓學生感覺到該任課教師對他們是關心的,是愛護的,是尊重的,他們才會喜歡你,只有師生關係融洽,和諧,學生的興趣就會引發。因此,平時我也注意了這一點。比如:課間時間,我都會以朋友、姐姐的身份走到學生中間,與他們聊天、談心,聆聽他們的`心聲,詢問他們的學習生活各方面情況,盡我所能幫他們排憂解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他們對自己的畏怕、顧慮。經過自己的努力,學生還是比較喜歡我的,許多學生課間都愛找我聊天,有一些心事或生活中碰到什麼事或問題也會找我談心,找我幫助、解惑。

二、課堂上多鼓勵、表揚,讓學生對學習有信心

我認為課堂上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老師多用讚美性評價,一串串溫馨評語既鼓足孩子們樂於參與的信心又讓他們的內心溫暖!給學生們創設一種平等、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時時處處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身心發展規律。例如”你看她說的多好啊!“”xx同學很自信,能舉手回答問題“。”某同學這節課表現的最棒,回答問題三次“,”同學們聽聽,xx同學今天的表現比上節課還好,努力吧!老師永遠支援你“,”大膽地說出來,勇於發言,展示更完美的自我“等等。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讓課堂漫溢真情實感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並強調:”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教學過程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避免空洞說教,使理論知識融入生活中去,這樣才能使學生信服,覺得學有所用,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所以,我上課會很注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舉一些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的通俗易懂的事例來教學,或讓學生自己來舉例,談認識、體會。這樣學生就會覺得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

四、”放收自如“,讓課堂充滿色彩。

”放“是指不要怕孩子暴露問題,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一些看似錯誤的回答也可能蘊含著創新的火花,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允許學生對問題有獨特的見解。”收“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種答案的基礎上,還要引導他們推敲出儘可能完美的答案。

總而言之,新課改的靈魂是要挖掘、發揮和發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組織教學必需貫徹這一”靈魂“精神,搞好師生互動活動,當好學生學習同路人的角色,保證在課堂上師生一起主動積極地活動,師生之間展開直接地、面對面地交流與對話,學生才能獲得真實情感、鮮活的知識,並獲得人格的陶冶與健全。所以,今後我們在課堂上要變教師的”一言堂“為師生的”眾人說“。變教師的”獨白式教學“為師生”對話式教學“。這樣,既有助於學生主體的凸現,又有助於新型師生關係的培育。讓師生都成為科學的主體,從而實現師生在互動中共同探討、研究、切磋、互補、交流,使課堂成為一個思想碰撞、心靈交匯的搖籃,成為一個互相合作、共同體驗的空間。進而打造激情有效的”美麗課堂。

教師讀書讀後感2

初次看到《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一書名時,第一感覺內容可能是條條框框枯燥無味,讀後才知該書的引人入勝之處。該書的作者們以與幼兒教師對話的視角來編寫書中的內容。本書中所蒐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兒園一線教師撰寫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有的是與孩子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有的是關於教學的體會和反思,有的是對家長,對班主任的,甚至是對自己工作的反思……讀後感覺有很多共鳴的地方,並且在書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中的——-做一名美麗的幼兒教師。契訶夫說過:“人的一切應該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幼兒教師的一切也應該是美麗的。如何做一名美麗的幼兒教師,是教師的形象塑造問題。教師的形象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無不具有教育性:在與幼兒接觸的過程中,對其產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幼兒也通過與教師的接觸,從細節中學到很多東西,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幼兒教師不僅要儀表美,還要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當你睜大雙眼尋求美的時候,請相信那些簡單做事,認真做人,並享受著充實而美麗的日子的幼兒教師是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其實,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困難和矛盾出現,會有煩惱和不快產生。只有自己去尋找工作的樂趣,形成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一個快樂的人,就象有人說的一樣,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得天使。如何才能從孩子身上獲得辛福感呢?我認為在工作中,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兒,不要把幼兒看成是自己的教育物件。我們應該以欣賞的、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在工作中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而不是建立在工作關係上的,這種交往是不平等的、沒有感情的,長此以往,幼兒就會對老師產生幾分畏懼,對老師敬而遠之,並封閉自己的心靈,不敢言說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缺少與幼兒心與心的交流,幼兒教師也沒有什麼幸福可言了。因此,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的身邊。和孩子平等、真誠的交往,還會令老師體驗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果我們在工作中都能夠擠出一點時間去閱讀、去反思、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學會關愛、學會對話、學會合作,那麼,我們將會收穫無窮的樂趣。

教師讀書讀後感3

今年寒假,我挑選了王曉春老師寫的《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有空時翻了翻。新穎的前言闡述深深的吸引了我;同時書內的一個個案例以及王曉春老師的案例點評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平時,我也偶爾閱讀過一些教學書籍,可從來沒有如閱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樣,給我深深的震憾。那裡面許多精彩語句深深吸引我,許多的教學案例自己就親身經歷過,從中能看見自己的影子。讀後,我覺得自己完全不夠一個聰明的教師,於是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歷程。

第一, 我對本書作者王曉春老師做一個簡介:

王曉春,男,1943年生,北京人,祖籍瀋陽。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師,北京老教師協會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已發表的專著有《尋找素質教育的感覺》、《開闢素質教育的綠地》、《我們現在怎樣做教師》、《教育智慧從哪裡來》、《家庭教育難題會診》、《家教參謀》、《家長的位置》、《走進孩子的心靈》、《孩子,讓我們一路同行》、《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等13部,200萬字左右。常在報紙雜誌發表文章,經常在電視臺做節目,經常應邀給北京及外地教師、家長做報告。堪稱現代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第二,我摘錄幾句本書中的'部分精彩語句與大家共享:

教育科學是一門指導和啟發的科學,是引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科學,是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的科學,是研究師生如何交流的科學。

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

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型別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裡應該嚴,哪裡應該寬,哪裡必須管,哪裡不必多管。千萬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遠不會懂得什麼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他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培養主體性、自覺性),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他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他自己確實有所成長。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壓倒了教育,學校就不再是學校,變成保險公司了。學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隻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我感覺習慣可以分成兩類:初級習慣和高階習慣。一般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屬於初級習慣,這種東西,通過管理式的訓練比較容易養成。高階習慣,比如閱讀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東西需要的內驅力特別大,它的活動主要在腦子裡,用行為訓練的方式就很難奏效了。你能強迫他做注意聽講狀,卻無法強迫他真正專心聽你的課;你能強制學生摘抄,卻無法保證他抄的時候真的在“閱讀”,你更無法強迫他喜歡閱讀。於是當你不強制的時候,它的本相就露出來了。好習慣不光是管出來的,它更是有好習慣的人帶出來的。這就叫“薰陶”。薰陶比管理和訓練更接近教育的本質。

教師讀書讀後感4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翻看了魏書生老師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我不由地思考:我們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才能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女教師,因為年輕,因此相對來說和學生比較有共同的語言,容易和他們打成一片,成為知心朋友。很多學生也願意把自己內心平時不好向家長、同學訴說的想法跟我說,尋求我的幫助。這時候我也放下教師的身份,更像是姐姐一樣耐心地聽她們訴說,為她們出謀劃策。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似朋友一樣的關係,也由於我自身比較文靜、溫柔的性格,只要不跨越我的底線,我不願意向我的學生髮火,也不會發火。然而在我踏上講臺的這三個多裡,我的教師威嚴似乎慢慢受到威脅:課堂上總有那麼幾個“調皮”的學生愛說話、愛做小動作,從而引起全班同學注意力的分散。教訓一番後,往往又會重演。課後練習還有個別學生抄抄應付了事。跟他們講道理、寫保證書,但似乎只能堅持幾天。……

這些日子以來內心有很多的困惑,而這些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一直明白,只有處理好了這些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

看了魏書生老師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收穫很多。整本書中很多章節都隱含著討論了教師應該如何處理和學生的關係這一問題,像第六章節中引用馬卡連柯的觀點“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說明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教師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它是一項良心活,許多工作很難進行準確量化評價,這就使得許多環節和工作只能憑教師自身的責任心去實施。可以說責任心是促使一名教師幹好工作的動力,成為影響教師工作質量、效率和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名教師,一旦有了較強的責任心,就會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能使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利因素化為有利因素,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一種親近老師、敞開心扉、積極向上的情感氛圍,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非常的有利的。

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之後,就會自發地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但僅僅有責任心還不行,像書中第三章節中引用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教師,應是精神豐富的榜樣”。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優秀的教育家,他創辦實驗學校,主張愛的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教師更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後進生”轉化、作弊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物件,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日常教學中多關愛學生一點,即使是批評和處分也建立在關心熱愛學生的基礎上,體現出對學生的真誠與希望。當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時,他們會更“傾心”於老師,更樂於接近老師,更願意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吧。可見育人中愛是如此地重要,經驗告訴我們當面對有困難的學生時,這種現象更是明顯。

為此,書中還引用了蘇聯教育家贊科夫“做一個富有激情的教師”、盧梭“教師必須瞭解學生”、 狄德羅“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等人的觀點。

當然,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而我現在所缺少的就是對學生跨越規則後的懲罰。往往在學生犯了一些錯誤後,當他們主動來承認錯誤,態度真誠時我就心軟,而對於一些小錯誤懲罰能免則免。殊不知對於一些不自覺的學生,往往就是看穿了我這一弱點,錯誤屢次再犯,一再地試圖跨越我的底線。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萬事還是需要規則。尤其是對於國中學生,自我約束、自我制約力還比較差,需要一些規則來警戒他們什麼行為是不允許的,什麼行為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而規則的制定,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商量制定。

教師讀書讀後感5

我讀了《教師與讀書》這本書感觸頗深。書中說教師是一個國家教育的母雞,這樣說教師是因為教師對一個國家的重要,無論怎麼估計都不過分。因為教育與千家萬戶有關,沒有任何人能脫離教育。但糟糕的是,英才固不易得,良師也極罕見,這真是中國特色的時代之病。

我雖是一名國小教師,但以我個人的淺見,做一個合格的老師殊非易事,首先他應該是個正直的人,其次對知識有純然的熱愛,再者還該是一個有趣的人。說老師讀書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授課更為著實,使學生更熱愛學習,不誤人子弟,這我完全同意。但要怎樣才能做到這點呢?像現在老師因上課太多無暇讀書、因社會汙爛而無心讀書、因實用成風而不願讀書、因考核標準化而不思讀書、因職業麻木而厭惡讀書、因書海浩瀚無從讀書乃至讀書無法等,不一而足,非一篇小文所能完全道及。

我不知道有人搞過教師閱讀狀況的調查與否?但據我的觀察,資料和實情一定都不會太樂觀。現在的中國既非歲月安好,現世安穩的社會,更非民主自由、生活無虞的國度,在這樣的境況下,要大多數老師安於現狀,不受極度實用的拜金主義風氣的影響,幾乎不可能,也是不公平的。用為人師表的“靈魂工程師”和“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樣的精神緊箍咒,來代替乃至壓制老師作為普通人的煩惱和所需,既是對大家智商的侮辱,更是專制者常用不衰的,因為教師只不過是個職業而已。誠然,我同意問題的難度在於,教師面對的是千百萬在知識上對他們有依賴,在學習方法對他們有期望,在做人上對他們有效的學生,這便決定教師職業的特殊性。

書籍浩瀚,從何措手的確是難題。雖然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的心性何在,便不是太大的困難。當然認識自己並不容易,不然古希臘帕農神廟就不必刻下這句在一般人看來是廢話的警句,來警示後人了:人啊,認識你自己!個人心性如同吃飯,你有自己的偏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但如果你連自己喜歡讀什麼都不知道,那我就只好說你做個老師的資格,一定是有問題的。在探知了自己的心性後,每天閱讀感興趣的'書籍,半小時至一小時以為日課,堅持不懈,必定對自己教學以及擴大視野都有莫大的幫助。如果你用沒有時間來搪塞,我除了理解外,還是固執地認為你做一位老師不太合格。我三十歲以前,特別相信人的天才,特別誇大天分的作用。當學生時看到魯迅和愛迪生對天才的論述,便很逆反地認為他們本來就是天才,便說天才之不足道。現在才意識到他們是真誠的,許多做出不朽事業的人,都只不過是中人之質,並非有特殊本領。若硬要說他們有什麼特殊之質的話,我認為在於他們做事的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正所謂幾十年如一日,真是比上刀山、下火海還要困難的事。誰若不信,你可以堅持記日記看一看?就可以較量出一個人的耐心和韌性。

教師讀書讀後感6

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在四年中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其實更慶幸的是自己從事了自己喜歡的職業,雖然它不能帶給我什麼豐厚的收入,但我卻很開心,因為教師這門職業是我一生要從事的事業,和孩子們在一起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在2017年寒假裡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如何成為最好的教師?——“我們教師應努力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己,成為最好的教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不禁想到了這樣一句話:“每天進步一點點。”

其實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想也是不斷學習、反思和成長的過程。

原來沒有深刻感覺到“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的重要性。在一次課堂上讓我感覺到了書中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的:“倘若當教師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入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教員的,也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是的,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受益更多,教師就要不斷修煉、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學生的思維活躍,他們愛問為什麼,同時他們具有向師性,因此,要做最好的教師就要成為一個“研究者”、一個良好的榜樣。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師”呢?結合《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和我的教學實踐中的得失,並將其與讀完本書後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種體會,即時刻保持對學生的愛;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之實施的心態與行動。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常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並時刻保持對學生的愛。當然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所以教師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予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良好文明習慣。

懷著“做最好的自己”心願的老師的我們,為達成所願“做最好的教師”,還應該把這些愛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愛心之雨”通過教學實踐“灑向”所教授的所有學生。對學生負責也是對自己職業的負責。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家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難!但要知道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做最好的教師。因此,只有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始終如一地把對學生的愛進行到底才能不同於其他的教師。

由此我也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快樂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面對學生和家長,只有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就會感動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

教師讀書讀後感7

《做個快樂的幼兒教師》一書,這本書向我們展示瞭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從而在思考中獲得快樂、在創造中體驗快樂、在表達中感受快樂。

從第一天的閱讀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們幼兒教師要享受快樂、體驗快樂。“經常看到不同幼兒園的教師碰到一起,先互相傾訴苦衷,象工作如何緊張、家長如何難對付等……”看到這裡,我也想到了自己,在幼教工作的這16個年頭了,也有不少的埋怨、嘮叨,感嘆工作過於煩瑣。但一味的抱怨只會使生活更加的黯然失色,更會影響到工作的質量。“享受快樂人生是每個人的權利,難道幼兒教師卻要被拒之門外,不!”是啊,正如著名學者戴爾所說:生活就象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

1、在思考中獲得快樂

布萊希特說過:“思考是人類最大的快樂。”成為會思考的幼兒教師,首先要有對事業的熱誠、積極思考的態度和自信心。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事例,把幼兒教師的思考和智慧充分的挖掘了出來。其中有一個“玩積塑”的例子,她轉換了自己的角色,以一名幼兒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區角遊戲中,和孩子一起開心的玩積木,老師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快樂的遊戲中,一起分享遊戲的成功和快樂。是啊,在平時工作中,也會碰到不願合作的孩子,這時如果放下教師的“架子”,和孩子一起操作、一起玩,孩子就會把你當成朋友一般,向你敞開自己的心扉。

2、在創造中體驗快樂

做為幼兒教師要怎樣“創造”呢?“創造”離我們遠嗎?書中從以下三大點告訴我們如何創造:立志做會創造的幼兒教師、培養創造人格、提高創新能力。其實我們身邊也不乏有創造力的幼兒教師,有的老師有音樂和美術方面的創造力,有的會創編故事、兒歌,有的還會出很多的“好點子”,仔細的.觀察,創造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一起去體驗創造的快樂吧!

3、在表達中感受快樂

書中所說的表達指的是寫作表達,指如何在寫作中感受快樂。其實,看到“寫作”兩字大部分老師和我一樣的感受:頭疼。一篇論文、隨筆都要花好幾個夜晚才能“熬”出來,如何感受到其中的快樂呢?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教會我不少的寫作方法,如:貼切、簡潔、新穎。著名的作家冰心說過:“很好的思想內容,象一盞畫得很美的紗燈,表達思想的文字就象燈裡的燭光,若是裡面燭光很亮,這盞紗燈上的美麗圖畫,就會對映得纖毫畢現;若是燭光昏暗,無論多美的紗燈也會減色。”《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常讀、常看、常思,這本書將一直陪伴著我、激勵著我,讓我們一起做個快樂的幼兒教師!

教師讀書讀後感8

我這人先天愚笨,但較愛學習。但隨著工作、成家、撫養孩子、操持家務這些事情的增多,讀書離我漸漸遠去了。近日由於身體不適,在家養病,有機會靜下心來拜讀《中國教育報》記者陶繼新寫的《讀書與教師成長》一文。

剛開始讀覺得此文與教師繼續教育學習之類的文章沒什麼區別。耐著性子繼續往下讀,第四方面“疏離浮躁”讓我對此文有了一種新的看法。裡面講了淡泊名利的李秀偉、生於憂患的孔範今教授、恬淡自然的朱永新市長、心如止水的`杜維明教授。這些人尚且能靜下心來讀書,何況我這樣的平庸之輩呢?是的,像我這樣整天被瑣事纏身的人讀書的時間確實很難有,但為什麼不想辦法擠呢?把每天發牢騷的時間擠出來,把不滿的情緒調整過來,不照樣能讀書嗎?心態、一個良好的心態,一顆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是保證讀書的前提條件。讀書,能淨化人的心靈,能提高人的品味,能讓人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態度。

讀著讀著心情逐漸明朗起來。陶記者介紹的讀書方法條理清楚,而且深入淺出,既有理論又有實際例子,很值得我學習。

1.誦讀有方。就是既有誦,又有讀。曾幾何時,教學改革好像摒棄了死記硬背,作為我本人也不贊成讓學生死記硬背,自己更不輕易背什麼東西了。今天才知道背有多麼重要,背能讓你學習的東西植入你的思想,駛入你的心靈。

2.讀教相長。劉振東、韓興娥、於漪、蘇靜這些教育界的知名人士,無一不是在讀書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總是讀著課本、教參、教案,以為那樣就能教好學生,所以教出來的學生總是平平常常。要想真正教好學生就得像這些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一樣多讀書,用一生的時間來備課。

還有讀寫結合、邊讀邊思這兩個讀書方法陶記者也寫得讓我足夠的信服。我想:我真的得讀書了。就像陶記者所說的:讀書不是一時的事情,它是一種書香人生,唯有讀書高,心靈才能淨化,心境才能達到一種高層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