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後感心得體會

讀後感1.65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後感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後感心得體會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作品就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精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也是最值得學習和拜讀的文章之一,根據學習推薦精讀了這篇文章。

一、時代背景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由馬克思寫於1845年春,馬克思生前未發表過。最早發表於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序言中稱這個檔案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並作為該書的附錄首次發表。它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一起被公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誌。

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首次系統地論述了科學的實踐觀,並以此為基礎,對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舊唯物主義以及以往的一切舊哲學進行了批判,同時制定了“新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科學世界觀的要點。

二、主要內容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計11條,近1500字,各條在形式上相互獨立,內容彼此關聯,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點內容),是馬克思對包括費爾巴哈哲學在內的舊唯

物主義的批判,第二部分(第四點至第七點)是馬克思結合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及其宗教觀點,對費爾巴哈的歷史唯心主義的批判,第三部分(第八點至第十一點)是馬克思闡明新唯物主義同包括費爾巴哈哲學在內的舊唯物主義的對立觀點。

三、現實意義

通過對《提綱》的學習,使我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什麼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馬克思早在1845年已經寫下了答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提綱》第二條中馬克思寫到:“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第三條中馬克思寫到:“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第八條中馬克思寫到:“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實踐觀點構成了《關於費爾巴哈提綱》的中心線索和核心思想,通過學習《提綱》使我認識到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一定要注重實踐,牢記實踐出真理、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