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範例13篇]

讀後感2.84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蟲記》讀後感[範例13篇]

《昆蟲記》讀後感1

法布林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林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林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法布林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林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林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林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林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林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林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這部鉅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林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融,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多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鉅製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傢俱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法布林為我們開啟了昆蟲世界的大門,一探神奇.這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儘管是平實的文字,不是華麗的文句,但足以能夠讓你感受到作者那顆善於觀察的慧眼了。

在生活與學習中,會遇到的許多的困難,我們要像法布林勇敢的面對他們.做到難的事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就能勝利。

熱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那樣世界才會更加的美妙,和諧才會環繞著我們的身邊.人的動植物都是一家人!不要讓悲劇發生.在平時就付出行動吧.讓地球和大地更加美好!

《昆蟲記》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昆蟲記》作者是法布林,法布林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的'心靈。是法布林,讓我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比如:狼珠是怎樣獵食的,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神的內涵。法布林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靈活,來之於長期對昆蟲生活細心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特徵。他用家裡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一個靠自學成才的中學教師,長期堅持業餘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發家致富,更沒人強迫他去這樣做,卻窮畢生精力,不出門,不疲倦,不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源於他自小就對昆蟲世界的好奇心與深深的熱愛。

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動物的人性,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林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造福啊!

《昆蟲記》讀後感3

讀書之味長,如品香茗。讀這一本好書《昆蟲記》,如品一杯清香無比的茶,讓人回味無窮。我流連於作者筆下的昆蟲世界,也從他的人生經歷得出一點:世界因好奇心而美麗,成功常與好奇心同行!

好奇是人們走向成功的強大助推器。《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他從小家境貧寒,生活在農村。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更好地觀察昆蟲。在那個年代,人們很少能去喜歡並尊重這些昆蟲,唯獨法布林對他們有強烈的好奇。他十年如一日觀察這些昆蟲,瞭解它們的習性。為了觀察的它們,他不顧他人的.驚異和看法;為了觀察它們,他可以像一個孩子一樣爬樹、趴草地、躲草叢;為了觀察他們,他甚至可以一連幾天不休息……他像哲學家一樣去思考,像藝術家一樣去觀察,像詩人一樣去感受和表達。這,都是好奇所帶給他的強大力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自獨具一格的昆蟲百科兼生命讚美詩歌出世,這本被法布林傾盡畢生心血的卷帙浩繁的傑作被很多人所讚譽,法布林以自己的好奇證明了自己。

好奇也是使人們通向成功的牽引。英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羅伯特·斯比義耳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濃鹽酸濺到一束紫羅蘭上,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泡在水中。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羅蘭變成了紅色。這個現象讓羅伯特很好奇,使得他在這個領域裡發明了沿用至今的酸鹼指示劑。

諸如此類,牛頓看到在自己眼前掉下的蘋果,他苦苦思索,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好奇水在煮沸時產生的水蒸氣,他最終發明了蒸汽機,引起了工業革命;祖沖之通過比照圓發現古人“徑一週三”的結論錯誤,算出了圓周率小數點後七位……在好奇心的牽引下,他們都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假如他們不“好”不“奇”,或許他們只能平庸一生。

好奇心還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我國著名詩人蘇軾文辭有名,為人豪爽,卻無意間得罪百官,被押監獄。在烏臺詩案中他險遭性命。出獄後他一生清苦,一路貶向南方。但他不氣餒,因為他仍好奇山水,好奇人間。他曾展示“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豪放。他不慕高堂的莊嚴,不求官場的利祿。他站在自己詩人的位置,兼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氣節,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豁達和自己“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樂觀。他的精神深為人們所傳誦,而正是好奇支撐著他。

好奇是一首歌,撥動我們年輕的心絃;好奇是一團火,點燃我們沸騰的熱血;好奇是一面旗幟,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如果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那好奇精神就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正是孜孜不倦的好奇精神讓我們樂於奮鬥,感受世界的美麗。

有時候,我們應該放慢腳步,懷著一顆好奇心去感受生活的美,讓自己發現一些不一樣的事。常懷一顆好奇心,面對世界,春暖花開!

《昆蟲記》讀後感4

在那座幽雅的丁香小教堂中,不少昆蟲棲息在這裡。瞧,它們正在舉行一場聚會呀!猜猜,這是哪部名著的獨特開頭?沒錯,就是《昆蟲記》。這是一本別具一格的名著,它記錄著小小昆蟲們不為人知的日常,也許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過在大千世界飛來飛去,爬來爬去的那些小昆蟲吧?它們微不足道,在我們眼中毫無任何價值可言。可是這本書,卻將昆蟲的小世界向人類敞開,以獨特的視角,重新定義昆蟲。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的腳步,走進昆蟲世界吧。

這本書的每一章都向我們講述了一種昆蟲,其中有大家常見且熟知的蜜蜂、蜘蛛、螞蟻、蟈蟈等,也有鮮為人知且不常見的螽斯、聖甲蟲、蜣螂等。每一種昆蟲都有它獨特的生活習性,引人入勝。作者在描寫這些昆蟲時,不僅細緻入微地刻畫了它們的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還通過親手做的一些有趣的實驗,觀察昆蟲的一舉一動,以鮮活的事例讓讀者受益無窮。最後作者還以人性化的視角恰當地總結了一些昆蟲身上的精神品質,昇華內容,讓小小昆蟲也變得富有價值。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章節是《優雅的殺手螳螂》。光看標題,就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文章的開頭講的是螳螂的“優雅”,作者文筆優雅地勾勒了螳螂的優雅儀態,運用巧妙的比喻,勾起我無數遐想,可到了後來“畫風突變”,作者接著寫隱藏在螳螂優雅背後的狂妄殺手的真實角色,表面的優雅只是為了欺騙獵物,接著就發起殘忍的獵殺。它的進攻快準狠,就算外形小,連人類也招架不住它的兩把“大鉗子”,真是聰明狡猾的稱職殺手啊!

在字裡行間中,我還發現了作者三個獨一無二的寫作特點:一,巧妙開頭有新意。仔細看每一章的開頭,你會發現,作者真的太會構思了!雖說是介紹昆蟲,但每個開頭都不平淡。有的是開門見山,有的是設下懸念,還有的是使用景色渲染來點出要介紹的昆蟲。這些新意滿滿的開頭,值得我們借鑑。二,文筆生動敘事妙。首先是敘事的生動性。作者將一件事敘述的非常清晰,並且非常具有代入感。然後則是語言簡單易懂,文章沒有充斥著太多的科學術語,同時又不缺詼諧幽默,讓讀者在揣摩故事發展的同時也能莞爾一笑。三,景物動物描寫棒。這是我認為最獨特,也是我最喜歡的寫作特點。雖然說景物描寫在書中還是不算太多的`(主要描寫昆蟲),但是每一處都著實驚豔。在書的第一章《丁香小教堂》的開頭,我就發現了一處描寫得非常好的景物描寫,語言優美,文筆流暢,代入感強,氣氛渲染溫馨。動物描寫同樣是很讚的,對主角昆蟲們的描寫,作者用了許多修辭手法,豐富了形象,許多生動的動作描寫令人讚不絕口。

通過這本名著,改變了我對昆蟲一直以來的看法,探訪了屬於昆蟲的世界,瞭解了昆蟲們的生活習性,學習了作者獨特的寫作特點,領悟了其中蘊含的人生道理。這真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昆蟲世界百科全書!

《昆蟲記》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一本書,這本書是法國作家法布林的一本作品。感謝推薦如此一本好書給家長與孩子閱讀!孩子的成長無疑是對世界求知、探索和解惑的過程,這本書帶給了孩子一個未知且神祕的昆蟲世界,孩子在書中讀到的不僅是科學知識還有大自然的規律,讀懂什麼是艱辛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愛。對於家長來說,看到孩子的進步無疑是幸福的。

《昆蟲記》主要寫了螳螂、蝗蟲、蟋蟀、蟬、螢火蟲等十七種昆蟲的描寫,加上作者的一些經歷,組成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詳細地記載了昆蟲的特點、產卵的過程等等。

從作者發現這些昆蟲,到養這些昆蟲的過程中,把昆蟲的點點滴滴一字不漏的詳細地描寫出來,讓我們對昆蟲有更多地瞭解。作者從字面上的描寫,深深地吸引了我,甚至連時間都給忘了。雖然我不喜歡昆蟲,對昆蟲也不瞭解,但讀完這本書後,我對昆蟲有很大瞭解。如果每個人都看了這本書,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收穫,也對昆蟲有了更多的瞭解。

本能,任何生物都有與生俱來的本能。吃飯、睡覺……都是本能。

《昆蟲記》中講,蟬的嘴可以刺破樹皮吸食樹汁。而螞蟻、黃蜂、蒼蠅、玫瑰蟲總是想霸佔這口“井”。螞蟻甚至咬住蟬的腿,爬上蟬的背,更有甚者,居然一口咬住蟬的嘴,企圖將它拖走。

可是,為什麼就說它們不對呢?這樣只是出於一種本能,你想想,七月,昆蟲們有哪一個不口渴?所以,它們所做的,也僅僅是出於它們自己的本能罷了。

而蟬也酷愛唱歌。它為了增加聲音的強度,又在胸腔部位安放了一塊響板。這種寬闊的響板使五臟六腑只得安放在一角。可蟬畢生唱的歌,給別人的也只有痛苦與煩躁而已。那麼蟬,為什麼還要唱呢?好像只是本能了吧?

還有很多關於昆蟲的.本能。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無論人還是動物,都具有自己的天賦。在人的社會中,我們把有天賦的人稱為天才。而在昆蟲社會中我們會把它們與生俱來的本領稱作本能。因此,本能,其實就是昆蟲們的天才。

對於家長自身來說對於昆蟲的瞭解也是貧乏的,如此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小小蟲兒帶給我們除卻忙碌工作的一絲閒暇與快樂,陪伴著孩子陪伴著昆蟲收穫了欣喜。平時面對孩子關於昆蟲的問題總是回答不出,甚是尷尬,有了《昆蟲記》的閱讀彌補了知識的缺乏,在書中讀出了樂趣。大自然是偉大的,小小昆蟲世界像一部不朽史詩展現了大自然的一角,使人慢慢體會到大自然中物競天擇,生生不息的規律,帶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敏銳的視角對於孩子是多麼的重要,用心去看用心去想,不僅僅是昆蟲世界,還有更大的世界等待著孩子去探索。熱愛大自然,有顆純真善良的心,是多麼的有意義。

這本書非常好,經過作者十分精細的描寫,把所有的昆蟲都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好像這些都在我的眼前,作者把昆蟲的樣子和生活習性都描寫在了書上,希望你有空也看一看這本《昆蟲記》。

《昆蟲記》值得一讀!

《昆蟲記》讀後感6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益書。

《昆蟲記》不僅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法布林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這本書講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有螳螂,蟋蟀,石蠶,被管蟲等等昆蟲,它們和人類一樣有感情,是一個團體,告訴我:人類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蟬在地下生活了4年,在陽光下歌唱5個星期;螳螂喜歡嚇唬敵人,在出其不意的抓住它;象鼻蟲憨厚老實,在豌豆中生活,把生的期望留給身體強壯的夥伴……這種奇妙的景象,使我覺得昆蟲世界有無窮的奧妙。

法布林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把昆蟲寫的活靈活現,使人彷彿身臨其境。上國小開始,我就很少在接觸大自然,接觸田野,讀了這本書,我好像又聽到了它們的歌聲,看到了它們忙碌或悠閒的身影,想起兒時的事來。那時,我總喜歡一個人往田裡跑,一整天一整天地趴在麥地裡,觀察或捕捉那些可愛的小蟲子,每一天都“滿載而歸”,但大人總讓我把這些“不乾淨”的東西扔掉。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對這些小東西不再有興趣,而法布林呢?他的一生都在觀察昆蟲,研究昆蟲,還為這些小東西寫了整整十卷書,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這本書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讀完這本書,我被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螞蟻們的團結友愛的品質,還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所感動,它們和人類一樣,有優秀的品質和精神,它們都為了生存而努力。法布林的這本書,充滿了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細緻入微的體現出了作者對昆蟲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我覺得自我在讀時彷彿是一隻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的情感。另外,法布林拋開了人們普遍的看法,在研究蟬時,他發現,蟬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而螞蟻卻是一個凶悍的劫掠者,把蟬辛辛苦苦得來的食物都搶光了。這讓我發現,我們不能完全贊同別人的看法,要經過自我的仔細觀察和認真研究去尋找真正的答案。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法布林老人讓我瞭解昆蟲世界,而昆蟲讓我永遠記住了法布林老人。

《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必須能夠明白得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7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樣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打獵與殞命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引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退場,何等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詳細而細緻的文字,時時讓我感覺到縮小鏡、潮溼、星斗,還有蟲子氣息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輕忽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去,我屏住呼吸,然

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休息與打劫等很多題目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發明出來的世界,它差別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單獨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寥寂與艱苦。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讀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曉得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怎樣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擺設食物。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當我連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林過細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掉臂危險捕獲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定、審慎實行、反覆推敲實行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工夫與結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間隔聯結……一次實行失敗了,他網路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計劃下一次。嚴謹的實行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奮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迷信精神”及其胸無點墨的內涵。

讀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曉得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怎樣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擺設食物。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但是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捐軀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

爪下。”_織網,“縱然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東西,也沒有一個計劃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富厚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幼兒園調研報告幼兒園設計調研報告這些蟲子們垂垂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掩護環境,不汙染環境詩詞名句_,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當前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干係,這一次的閱讀,《讀後感200字昆蟲記》為我翻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昆蟲記》讀後感8

生命,猶如天上閃耀的星星,驅趕著內心的黑暗;生命,猶如一顆跳動的火苗,燃燒著希望的色彩。生命,這亙古不變的話題,始終是人們爭論的焦點。有人說,玩得盡興就是生命;有人說,財富就是生命;還有人說,平淡就是生命。而我從法布林寫的《昆蟲記》中,卻領悟到了不同的道理。

生命的長河永遠不息,對於每一條來之不易的生命,我們都應當珍惜它。在一些人眼中,那些小小的動植物,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們何嘗不是一個個生命?不,有時它們甚至比人類還要懂得怎樣活下去。看那小小的螢火蟲,在夜晚,撲扇著翅膀,閃著微小的光芒,恍若一個誤墜人間的小精靈般,可愛的,羞澀的,飛在草叢間,用那小小的'光芒,驅散著黑暗。有多少詩人讚歎螢火蟲不滅的光芒,可誰又知道它生命的短暫?也許,正是因為它知道自己的弱小,所以才堅持不懈、勇敢地綻放那絕美的生命的光彩。相比之下,那些漠視生命的人,難道不應該好好想想、反思嗎?生命只有一次,珍惜它,用僅有的生命時間活出自己的光彩,才不會後悔。

在生命歷程中,誰都會經歷一些或大或小的考驗。動物世界中,黃蜂是一種勇敢的昆蟲,而對於這類似命運的考驗,卻毫不退縮。它們用毒針攻擊敵人,以超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打敗敵人,卻只為捍衛自己的土地,然終是以勝利者的姿態活下去。如此,我們難道不應該學習黃蜂的精神嗎?那些面對困難只懂逃避的人,難道不應該振作起來嗎?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剛出生的人,就像是一塊未經打磨的玉,只有經歷了考驗,才能顯出真正的光澤”。是啊!在人生道路上行走,就好比在海上航行,若是順流走,那麼這一路將毫無波瀾,海水就會把我們帶到一個固定的地點;若是逆流走,中間便有許多困難阻礙前行,而這時就要考驗我們堅定的意志。如此,我們既是被動的,又是主動的。但只要到達最後的終點,再回頭,我們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曾度過了許多難關。

生命的歷程,是從只懂哭的襁褓嬰兒到滄海桑田的老人。而這中間,我們又在做什麼呢?有人,在為沉重學業而苦惱;有人,在為工作辛苦而埋怨;有人,在為各種應酬而奔波;有人,在為不同事情而忙碌。而我們,究竟是忙,還是“盲”?人生在世,有多少人在不知不覺間長出一根根白髮,在斗轉星移間忘記了生命的真正含義?當進入老年時,回看記憶,會否十分空白?蟬在地下長眠多年,只為破土歌唱,那最真實的願望,難道不值得我們感慨?保爾的話讓我們深思:“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應該這樣來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恥;當他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時光匆匆,朋友們,請把握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吧,充實而有意義地活過,才不會因虛度而後悔!

《昆蟲記》讀後感9

讀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

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汙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細緻的觀察,精彩的敘述,細膩的描寫,使我不能不對這部生物學著作著迷。法布林曾說,他閱盡大千世界。正是法布林的這閱盡,及對這種閱盡的研究與記憶,一個真實而閃光的昆蟲世界,才得以在文字中存在並永恆。在這本《昆蟲記》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昆蟲的大千世界,更應該領略到的是法布林“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10

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法國詩人羅思丹這樣評價:“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樣得想,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寫。《昆蟲記》可謂是一部昆蟲的史詩!”書中說到:“不管一道光線能穿透多遠,光圈的周圍總是擋著黑色的柵欄,被深不可測的未知領域所包圍,能夠擴大一片視野也值得人類慶幸。讓我們這些被求知慾望折騰的探索者,在燭光的引導下,一點一點地觀察,發現,也許,有一天,這零散的`碎片會被拼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四年在地下苦工,一個月在陽光下歡樂,這就是蟬的壽命……為了慶祝這個得之不易而又這麼短暫的幸福,哥唱得再響亮也永遠不足以表示它的歡娛啊。”魯迅先生數:“法布林可謂將昆蟲故事,將昆蟲生活之楷模。”唉!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汙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

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記》讀後感11

當我想起這本《昆蟲記》時,已經是上午九時了,我又一次的打開了那本揭祕昆蟲世界的小傢伙一《昆蟲記》,一頁一頁地開啟,每一面都那麼精緻,第一頁介紹了這本書的作者,法國的享利·法布林,由笑米改編。第二頁是它的出廠資料、主編、編輯、設計、插圖、出版社等一些內容,第三頁當然是必不可少的目錄了,目錄裡有十個篇章。

第一篇介紹的是石蠶,是小作者法布林為自己在玻璃池裡養的石蠶做了一篇報告一樣的論文,為大家講述了石蠶的生活習慣、住所。可真有意思,還介紹了石蠶的幼蟲呢!

第二篇講的是蜣螂,蜣螂也就是一種肥肥的`黑色甲殼蟲,它們生活在農田裡,蜣螂把在路邊與野外的垃圾捲成球兒,做食物來吃,所以它們沒準算是益蟲呢!,

第三篇講的是關於蟬的內容,讓我們來看一看,有一個故事是這樣描述蟬的:整個夏天,蟬不做任何事情,只是終日歌唱,而螞蟻則忙於儲存食物,冬天來了,蟬飢餓難忍,只有跑到他的鄰居那裡借一些糧食。結果,鄰居讓他非常難堪。原來蟬有時也很難堪,也怪不得整個夏天都能聽到蟬叫呢!

第四篇講的是會結網的迷宮蛛,它們用蛛網來捕獵,正可謂“坐享其成”。大部分蜘蛛都這樣做。迷宮蛛不像別的蜘蛛用粘網捕食,它的絲是沒有粘性的,它的網妙就妙在很亂,看那隻小蝗蟲就沒站穩,陷了下去。

第五篇是螳螂,螳螂的身材嫻美優雅,淡綠的體色,輕薄如紗的長翼。頸部柔軟,頭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轉動,真可謂眼觀六路,它甚至還有一張能做出表情的臉。在溫柔的面紗下隱藏著十分可怕的殺氣。

第六篇是講白麵孔螽斯,白麵孔螽斯無論是唱歌方面,還是端莊的丰采上都稱得上是蚱蜢中的首領。螽斯有著灰色的身體,一對強力的腮幫子和寬闊的象牙色面孔。真厲害呢!

第七篇就是我們常說的寄生蟲了。寄生蟲匆匆忙忙地從這個家趕到那個家,耐心地躲在門口守侯著,你千萬別以為它們是在拜訪好友,它們這些鬼鬼崇崇的行為並非出於好意,它們是要找一個犧牲別人,以便給自己安家的機會。所以被稱為寄生蟲。

第八篇講的就是赤條蜂,玲瓏的身體,細細的腰身,腹部分成兩段,下面大,上面小,中間似乎是用一根細線連線的,黑色肚皮上圍了一根紅腰帶,這就是赤條蜂。赤條蜂也很特別啊!

第九篇講的是蟋蟀,與蟬一樣有名的蟋蟀,它居住在草地裡,在屈指可數的幾種模範昆蟲中,蟋蟀的表現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它的歌聲,是多麼美妙啊!

最後一篇講的是可愛的螢火蟲,在各種昆蟲中,很少有能發光的,但有一種是以發光而聞名的,這個小東西的尾巴上掛著一盞發光的燈,人們用它來表示對快樂生活的美好祝願。螢火蟲也很有意義呢!

昆蟲記中的這十個部分分別為我們介紹了十種昆蟲,它們的特點,生活習性、捕食方法,讓我們真正地瞭解了昆蟲的生活!他們真的生活很精彩呢!我也想去昆蟲的世界看看。

《昆蟲記》讀後感12

“我們所謂的醜美、髒淨,在大自然那裡都是沒有意義的。”——題記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最開始,我與很多人一樣,都對昆蟲不理解甚至有著可怕的刻板印象:也許是看到蟑螂時的驚慌失措,是對於夏日裡刺耳蟬鳴的厭煩,又或是不解蟈蟈和蟋蟀之間的比賽到底精彩在哪裡......

直到這個夏天,因《昆蟲記》的出現,讓我瞭解了這幫可愛的小傢伙們,地下的世界不再陌生,它們好像也和我們一樣,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忙碌,也許下一秒就會有比它們大出幾百倍的動物將它們一腳踩扁,但卻依舊在當前經營好每一秒鐘。

在昆蟲學家法布林的筆下,昆蟲是充滿智慧,有頭腦的。螳螂會為了捕食而挖空心思,平日裡看起來是典雅優美,安詳溫柔的樣子,卻會在獵物來臨之際立刻收起自己祈禱的姿態,迅速把獵物送到兩把鋼鋸之間,再夾緊,這樣的方法百發百中。它們,善於偽裝。聖甲蟲有著做窩築巢的崇高本能,看起來長且笨拙的爪子阻擋不了它們“雕塑家”的氣質,將自己藏在洞穴中,一心一意地加工被它運入洞中的糞料是基本操作。它們,心靈手巧。“蠍子是最先把近乎我們人類的母愛傳給自己的孩子的”這是作者對母朗格多克蠍的評價,它們是稱職的母親,小寶寶在自己母親身上時,會讓人感受到溫情,對於自己的.孩子母朗格多克蠍收起自己看似惡毒的容顏,對孩子關愛有加。它們,溫暖純良......

昆蟲是那麼的不起眼,但它們的靈動可愛會讓我認識後忍不住想去了解。

那就從螞蟻生態箱開始吧,小小的透明塑料盒裡是藍色的螞蟻凝膠,待螞蟻們搬進“城堡”內,就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排隊覓食時的它們盡然有序,不爭不搶。發現水源時的它們知道去分享並保護。成群結隊的螞蟻穿梭在容器內,似乎不厭其煩地每日都重複著同樣的動作,來來回回,一忙碌就是好幾十天。極有趣的大概就是看螞蟻們挖掘地道了,它們有嚴謹的佈局和專業的施工團隊,每個人好像都為了自己的KPI而奮鬥。我最喜歡趴在地上,呆呆地看著它們一路向下挖,有時候還會造個小洞儲存食物,一觀察就是幾十分鐘。現在我才開始理解法布林看似怪異的行為,它為如此渺小的生物而痴迷,用了好幾年重複著提問、觀察、實驗、結論,記錄的迴圈。世人不懂,是因為他們沒有看見各種昆蟲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還沒領悟到屬於它們的可愛之處。

仔細想來,在人類看不起昆蟲的時候,人類真的比昆蟲做的好嗎?除了體格龐大,處食物鏈頂端這樣約定俗成的優勢外又剩些什麼呢?螞蟻過河,它們會與自己千千萬萬的同伴們抱在一起,滾過小溪,也許它們還是會面臨被湍急的溪水沒過去的風險,但團隊的力量讓他們的結局不一定是必死無疑。但是人類真的會放棄利己來成全別人嗎?

地底下也是一個小社會,有時候我們也應該放下俯視的姿態,學會去平視並給予尊重,讓蟲鳴在記憶中迴盪。

《昆蟲記》讀後感13

1227法布林著《昆蟲記》影響了幾代人了,但是它的全譯十卷本最近才剛剛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齊,它的老讀者們感慨良多四十五年前,我還是個中學生,暑假裡一天去看印度電影《兩畝地》;看電影前,我在公園裡的樹陰下讀一本書,那就是法布林寫的《昆蟲記》,書裡所寫的蜣螂滾糞球的情形,令我覺得比偵探故事還精彩;因為讀書著迷,幾乎忘記了還有場電影等著自己……後來我竟糊里糊塗地將那書失落在電影院,沒有找回來!失落的那本《昆蟲記》,只是一個選本,現在攤開在我案頭的,是花城出版社今年推出的十卷全譯本,我心頭的喜悅,真是難以形容!祝福現在的讀者,尤其是少年讀者,能夠擁有一套《昆蟲記》全譯本,暇時跳躍著選讀裡面的昆蟲故事,給心靈輸入最豐富的營養!法布林(1823-1915)的一生,可以說是為昆蟲的一生。

作為昆蟲學家,他不僅研究昆蟲,而且描寫昆蟲,他那捲帙浩繁的《昆蟲記》不僅是科學著作,法國文學界對其的定評是:“像哲學家一般的思,像美術家一般的看,像文學家一般的寫。”甚至可以說,他透過昆蟲世界所書寫的,是關於生命的詩篇。1999年,我曾在新加坡參加“人與自然——環境文學國際研討會”,並作了一個關於“人類應該如何對待昆蟲”的發言。我說,人們常常呼喚“愛惜生命”,“愛惜野生動物”,可是在聽到這類呼喚時,人們所想到的,多半是某些飛禽走獸,幾乎沒有什麼人聯想到昆蟲,而在動物學分類中,昆蟲綱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中最大的一綱,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一百萬種,佔所有已知動物種類的六分之五,其數量及其分佈在陸生動物裡佔絕對優勢,而且估計還有約四百萬種昆蟲有待人類去陸續認知。總體而言,人類喜歡的昆蟲極其有限,而厭惡的昆蟲卻頗多,人類在撲滅、捻殺昆蟲方面往往是連眼都不眨的,更遑論把昆蟲也當做一種生命形態加以珍惜!當然,我也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關乎到對生命倫理的深入探究。那次發言,我沒想到法布林,實在不該!法布林很早就以他的輝煌鉅著正面回答了“人類應該如何對待昆蟲?”的問題,只是,他的'著作,特別是貫穿其中的生命倫理思考,普及得還很不夠罷了。在《昆蟲記》第八卷裡,法布林這樣寫綠蠅:“它那金屬一般的、通常是金綠色的光澤可以和最美麗的鞘翅目昆蟲金匠花金龜、吉丁和葉甲蟲媲美。當我們看到這麼貴重的衣服穿在清理腐爛物的清潔工身上時,著實有幾分驚訝。”他把我們一般人最厭惡並恨不能見而殺之的綠蠅寫得如花似玉,而且強調其在大自然中起著清理腐爛物(如其它動物屍體)的不可輕視的正面作用,甚至還以表現母愛與幼嬰般的筆調來描寫綠蠅產卵與蛆蟲的成長。實在振聾發聵!這是西方人文思想在其著作中的體現。

其實,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也有一脈珍視弱小生命,乃至對昆蟲亦施之仁心慈術的源流,比如唐朝詩人張祜就歌頌過這樣的女性:“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我們若能在中、西文化對生命關愛的交匯點上來捧讀法布林的《昆蟲記》,那收穫就不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