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精品15篇

讀後感7.04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後感精品15篇

昆蟲記讀後感1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所創作的一本描寫昆蟲的礦世佳作。這個暑假,我初次接觸其書,便被書中這個現實、美妙的昆蟲世界所吸引。

法布林年輕時住在一個村莊裡,他從小就對年輕的生活感興趣,在空中飛翔,在地上爬行。 他對真理和生命的熱愛促使他們為探索奇妙的昆蟲世界奠定了基礎,他對昆蟲的好奇心,與因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幅傑作的誕生。 因此,它被如此讚揚,流傳千古。

巴金曾經讚揚這本書“用人性觀察昆蟲性行為” ,他做到了。作為一本科普讀物,本應枯燥乏味的內容在法佈雷的作品中變得栩栩如生、“人性化”。對昆蟲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生殖和死亡的描寫都充滿了對人性的關懷。例如: “我經常看到它們排成一排,站在筱原的樹枝上... ... 它們喝水或移動的時候,總是不停地唱歌”這裡是法布林對蟬的描述,把它們比作成年蟬,利用人類的感知力來了解它們的生活和習性,讓蟬的聲音更形象,更有意義,這一定是它的真實含義!

同時,昆蟲的`法布林觀察是充滿童趣,他就像一個孩子,充滿了好奇,看看昆蟲世界,但也有一個健康的嚴謹,求實的態度。相比之下,那些相同的昆蟲的科普介紹的書籍是少了很多,難怪法布林曾說過:“他們是昆蟲解剖學研究,我在昆蟲跳進行的研究,其他人都在探索死亡,而我是探索生命! “

法布林擁有中國哲學家一樣的“思”,美術家一樣的“看”,文學家一樣的“感受”,在這本書中,他不再是作為一個企業單純的生物經濟學家,一個研究昆蟲學家,而是通過一個國家科學主義詩人。他讓我明白了昆蟲世界的與人進行社會發展一般比較複雜,也用人性管理觀察蟲性,更用蟲性展現自己人性的醜惡,讓我深有體會。

昆蟲記讀後感2

說到蟬,大家都聽過它的聲音吧。它們總是在炎熱的夏天,發出煩躁的聲音。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它們呢?

蟬也叫蠐螬,通常住在生有洋橄欖樹的地方,在《昆蟲記》中,法布林道出:蟬——用生命歌唱生活!一直認為,蟬是一種好吃懶做不幹活的昆蟲。拉封丹也曾經寫過,蟬到了冬天去哀求螞蟻給它食物吃,但是這是沒有依據的,法布林卻認為與此不同,它發現了當炎熱的夏天來臨時,蟬生產一個“酒窖”時,其他昆蟲都來偷喝,最壞的'算是螞蟻了,它們成為了無恥之徒,成群結隊的來襲擊它,把整個酒窖搶了過來。蟬並不是弱不禁風,也許是因為太善良了。

蟬在建築他們的地穴時,巧妙的利用自己身上的粘液,使地穴能夠牢固。說起蟬的地穴,卻永遠不遜於蟋蟀建築的地穴。在《昆蟲記》中,法布林寫了金蜣的地穴與蟬的作對比,突出蟬的造穴技高一籌。

法布林做了一個實驗,用節日裡最大的火藥放在蟬看不到而又最近的地方放響,結果蟬一點反應都沒有。可見,蟬它對自己所發的聲音是一點也感覺不到的!

蟬的一生都在唱歌中度過,它唱歌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展現魅力?還是為了取悅人們?還是為了解悶?我不知道,但是我們不能割奪它們的權力。畢竟,它們這一輩子只能唱歌。我們不應厭惡它歌聲中的煩吵浮誇。那種鈸的聲音能高到足以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而又如此短暫。

昆蟲記讀後感3

我讀了昆蟲記後,我知道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十九世紀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行其道的世紀。當時流行的理論是以自然選擇、返祖現象、生存競爭為依據,認為本能是一種既得的習慣,它在某種動物有力的偶然行為的激發下表現出來。法布林卻在{昆蟲記}發出不同他認為的聲音,他過去怎樣,現在就怎樣,將來也是怎樣。法布林反駁進化論道:“強者的子孫並沒有使弱者的子孫消失,相反他們仍然是少數。”

因此,他很有把握的說:“優勝劣法在理論上是巨集偉的,可是在事實面前,卻是一個裝著空氣的球。

我還讀到了法布林一生的兩大困惑;一是貧窮。法布林從小就生活貧窮,當他開展實驗的時候,朝思暮想能有一個實驗室。法布林以不屈不撓的勇氣與貧困潦倒的`生活鬥爭了整整四十年。

當地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實驗室的時候,法布林已是進花甲之年的老人了。連他自己都禁不住讚歎:“願望是實現了,只是遲了一點兒啊,我的美麗昆蟲!我很害怕園子裡結了桃子的時候,我的牙齒卻啃不動了。”

正是在這百里香盛開的荒石園裡,法布林一邊繼續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他前半世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和實驗記錄,寫出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

昆蟲記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它被堪稱為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對後世影響深遠。《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生物學家法布林花費畢生精力潛心研究昆蟲並著成的傳世名作。書中,作者把我們引領到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裡,向我們詳細講述了蜘蛛、蟋蟀、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的過程,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有關昆蟲的精彩畫卷,使我發現大自然中蘊含著的無窮奧妙和無限生機。

《昆蟲記》的作者用簡潔而又優美的筆觸,把每種昆蟲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有生性凶殘,狂暴威武的'螳螂,有謙遜勤勞,默默無聞的舍腰蜂,擁有鋒利的毒針和鰲鉗的蠍子,還有名副其實的“紡織家”迷宮蛛以及毒性特別厲害的“地面掠食者”狼蛛……書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對“凶殘捕食者”螳螂的描寫。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先描寫了螳螂的外形特徵以及它那對無比鋒利的“屠刀”;接著,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螳螂捕食的全過程,使我深切感受到螳螂的性格狂暴凶殘——幾乎任何昆蟲(包括強大的木匠蜂等)都不是它的對手。而且,螳螂還會捕食自己的同類呢!多麼令人難以置信哇!

更值得一提的是,法布林的《昆蟲記》除了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外,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如由糞金龜聯想到公共衛生,由蜘蛛網聯想到生活中的幾何學等。這些無不使我們感受到法布林追求真理,探究真相以及他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5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裡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裡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助!

每次,翻開手中的這本《昆蟲記》,閱讀到書中作者潛心研究昆蟲、觀察昆蟲的一幕幕時,我總是會被他所折服,《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為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各種趣聞逸事,是一部集知識、趣味、文學、哲理於一體的散文集。這本書精選了有關紅螞蟻、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種較為在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讓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學習了科普知識。

那麼,我就說書中的建築大師迷宮蛛吧。迷宮蛛也叫作圓網蛛。它是個無與倫比的紡織工人,它用蛛網來獵取那些自投羅網的小蟲子們,坐享其成,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啊!它的身體是灰色的,胸有兩條寬闊的黑色飾帶,飾帶中間夾著白道子和褐色的斑點,不過到快要產卵的時候,圓網蛛就要搬家了,它結的絲囊色澤鮮亮、外觀富麗精緻。

在圓網蛛產完卵後,它最偉大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大約在九月中旬,小蜘蛛們卵化出來了,但它們要在這個袋子裡過冬。歲月無情,母蜘蛛的食量漸漸小了起來,體力也不足了,雖然如此,它還能維持四五個星期的壽命。但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它繼續拖著蹣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視。最後。在十月底的時候,它用最後的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的牆壁,精疲力盡地死去了。

昆蟲記讀後感6

《昆蟲記》是世界上極為特殊的一部經典,從第一卷到最後一卷,整整跨越了30年。作者筆下的昆蟲,它們捕獵、相愛、生兒育女,它們詐取、被殺、朝生夕死……昆蟲的世界從不絕望,它們永遠生機勃勃。《昆蟲記》宛如一曲奏響在美麗田野中的昆蟲之歌。

當我看完《昆蟲記》時,我正坐在書房裡。窗外是那永不變的高樓大廈與城市那灰濛濛的天。我問自己,當我蹲下來認真觀察地上螞蟻搬家時,那是多久之前?當我靜靜享受著夏風,聽樹上的蟬振鳴時,那是多久之前?當我拿捕蟲網籠住蝴蝶再放飛,與蝴蝶嘻戲于山間,那又是多久之前?好像,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兒了。或許當很多人看完這本書之後,也和我一樣心中紛紛響起對過往愜意生活的無限嚮往。

這也就是《昆蟲記》的魅力所在,它是用悠悠的30年時光,一點一點慢慢“熬”出來的。30年,10950天,法布林日日都在觀察昆蟲,並記載於書中。在我認為,《昆蟲記》就是一部昆蟲研究長卷。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法布林觀察昆蟲,瞭解昆蟲,記錄下昆蟲不為人所知的一切,向讀者展現出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他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看待昆蟲,引導我們對生命、對大自然的尊敬和熱愛。法布林與《昆蟲記》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也永遠留在了昆蟲們的心中。

閉上眼,細細回味書中的內容,更加嚮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時光。此刻,或許薄翼金蟬在窗外高樹上伴著夏風長鳴,或許舞姿翩翩的蝴蝶在陽光下忽飛忽落,或許清透網絲上露珠晶瑩透明。回望世界,如此多彩!

昆蟲記讀後感7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用一生的精力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法布林出生在法國南部山區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對昆蟲倍感興趣,經常流連於昆蟲世界而忘返,他用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觀察出了昆蟲們的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習性,這才完成了集科學文學於一體的鉅著。

很小的時候,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就被封面上形形色色的昆蟲吸引住了。裡面精彩的昆蟲知識緊緊地吸引住了我,其中狼蛛、螳螂這兩種昆蟲最讓我入迷。

狼蛛是昆蟲界的用毒大師,法布林為了瞭解狼蛛的毒素到底有多厲害,專門養了一隻黑肚狼蛛,這隻狼蛛咬了一隻麻雀的鼻尖,結果麻雀24小時之後就死掉了。狼蛛又咬了一隻鼴鼠,這隻鼴鼠在36小時後也死掉了。經過實驗,法布林在書中稱狼蛛是自然界裡真正的用毒大師。

螳螂有一對大刀似的前足。鋒利無比的前足要是夾住你的手,那種滋味可不太好受啊!在捕食中,它將自己的身體向後仰,等時機一到,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獵物捕獲。最不可思議的是,在螳螂的世界裡沒有倫理可言,因為它們有時候還會吃掉自己的同類!吃的時候面不改色,簡直比狼還可凶狠可怕。

合上這本書,我不禁歎服大自然的神祕,歎服小小的昆蟲有著這麼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在法布林身上我也明白了,只要鍥而不捨地去探尋,終將獲得成功。

昆蟲記讀後感8

最近幾天,我看完了《昆蟲記》,我被它的內容所深深地吸引住了。

《昆蟲記》一書是法布林一生心血的結晶,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書中細緻地描寫了眾多昆蟲的生活習性,如:蟋蟀如何築巢,蜘蛛怎樣編網捕獵,天牛奇妙的一生......描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難怪大文豪魯迅將《昆蟲記》稱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在這些優美的文章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遮風擋雨的家》。這篇文章是描寫蟋蟀築巢的。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在大自然中,有數千種昆蟲,然而在它們當中只有蟋蟀能夠用自己的努力和辛勤勞動來為自己建築一個安適的家。

更令我驚奇的是蟋蟀沒有任何專門的工具,僅憑藉著自己那軟弱無力的`工具——腿就建造出了一個令人驚歎的建築。讓我們不免要為它的成果驚歎不已了。這如同告訴了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能夠有一個堅定的決心,任何事都一定能成功。有勞動就會有收穫,只要自己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穫。還有黃斑蜂織棉囊,然我被這種小昆蟲的技藝所折服;圓網蛛的蛛網讓我感到了昆蟲也有著不輸給人類的高超技藝;松毛蟲能夠預報天氣......在從這些文章中,我也體會到了法布林工作的嚴謹,他對人類的思考,對生命的關愛,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

而且從中我也感到了每個生命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都應該去愛護它。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昆蟲記讀後感9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奧祕。它不僅是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絕世佳作。

〈〈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方式,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它行文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情趣。楊柳天牛像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鵲,也會“愉快的進食”。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的.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最小的螞蟻的魔爪。蜘蛛織網,“即使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螢火蟲的進食過程,狼蛛是怎樣獵食的,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的……法布林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活靈活現。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不過有一次例外,去上學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返回再搬。這次我仔細觀察了,但這是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無處不成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涵著大學問呢!

〈〈昆蟲記〉〉這本書告訴我要多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好作文的道理。

昆蟲記讀後感10

蜣螂,這個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實這只是一個學名,說白了,這是一種叫屎殼郎的昆蟲的學名。

屎殼郎,這下大家不陌生了吧。大概大家都覺得這種昆蟲天天和汙穢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麼好蟲子,自然不及螢火蟲那般可愛。但是不要忘了,它為什麼叫屎殼郎?就是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為人們消耗著那些無盡的廢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農民還有辛苦的,但是蜣螂卻比農民還要任勞任怨。蜣螂在田地裡工作,拖拉機播種機推土機等等都會影響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鋤頭橫在它面前也會阻擋它的去路。那麼蜣螂會去把廢物堆到那些拖拉機上嗎?答案是不會。它們會繞過那些轟鳴作響的機器另闢新路,哪怕是千辛萬苦堆積而成的成果被毀,它們也不會在那裡發著無盡的牢騷,而是節省下那些發牢騷的時間來儘快開始新的工作,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

現在你還覺得它們是那麼的骯髒和噁心嗎?

如果你依舊這麼認為。那麼,你也許也應該節省下那些鄙視蜣螂的`時間,儘快趕上自己漏下的學業,去迎接期末考試吧!

一個人,或許還比不上一隻昆蟲,這並不奇怪。有的昆蟲在這世界上生活的時間比人長得多,不要因為一隻蟲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蟲記》,你會發現它們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值得你學習。

昆蟲記讀後感11

《昆蟲記》是法布林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本書是傳世經典中的一冊“昆蟲記”。精選的昆蟲小記包括愛打架的蠍子、昆蟲要睡覺嗎?、胭脂蟲、美食家螢火蟲、孔雀蛾的舞會、金龜子搬糞球、繞圈子的松毛蟲、蟬和螞蟻的寓言、三種壘築蜂、穿長袍的螳螂、不同技藝的由來、會裝死的甲蟲、長煙鬥堅果象、蟋蟀音樂家、隧蜂被劫記、昆蟲的`樂園、丁香小教堂、奇怪的天牛幼蟲。

法布林,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出生後的幾年間,法布林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

他的著作《昆蟲記》 被譽為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法國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影響世界的經典著作。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神祕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以前我總覺得自然科學很枯燥乏味,但現在的我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法布林的《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12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 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特有的眼光描述了昆蟲的特徵和曰常生活習性,他以簡單明瞭的質感,譜寫了一首首昆蟲偉歌,抒寫了一篇篇充滿奧祕的昆蟲史詩:螢火蟲的樸實無華,紅螞蟻的團結一致、互幫互助,蟋蟀的頑強堅韌,小甲蟲的`無私奉獻……這些人性化的奇妙小生物,不僅讓我驚奇萬分,也讓我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這本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昆蟲就是蝗蟲。

蝗蟲,大家一直覺得它是害蟲吧!它們凶猛貪吃,破壞莊稼,但是法布林的筆卻為我們展現了蝗蟲的不同一面。它鋒利的牙齒能啃掉植物上的芒刺,吃掉農田的雜草,這都利於莊稼的生長。其實蝗蟲是莊稼的好幫手!蝗蟲品種多樣,樣子各異,有的細小柔軟,有的粗壯強大。同時,蝗蟲的卵也很多有意思,有三種顏色,灰黃色,橘紅色,深紅色。卵的顏色就是孵出蝗蟲的顏色,但他們的習性是一樣的。讀到這裡,我不禁感謝法布林,是他的細心觀察讓我們瞭解到蝗蟲有益人類的一面!

看了《昆蟲記》我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是多麼的豐富多彩!難怪魯迅評價《昆蟲記》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我想這都得益於作者法布林的偉大奉獻。法布林,我尊敬您,因為您為世界自然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敬愛您,因為您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解讀昆蟲生活!

我捧著書,輕輕地閉上眼睛,慢慢地進入夢鄉。夢中我跟隨著法布林穿梭在昆蟲世界,一起探索昆蟲們的奇妙奧祕!

昆蟲記讀後感13

七月時節,當我們這裡的其他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上跑來跑去尋找飲料時,蟬則依然很舒服,絲毫不覺得痛苦。因為此時的它正用它藏在胸部的嘴———一個精巧且尖利如錐子的吸管,刺入飲之不竭的樹幹開懷暢飲。通常,它坐在樹的枝頭不停地唱歌,唱到口乾舌燥時就鑽通柔滑的樹皮,因為裡面有的是汁液,它只要將吸管鑽通的孔裡,就可飲個飽了。

如果此時稍微等一下下,我們也許就可以看到它所遭受到的意外煩擾了。因為每當蟬開懷暢飲之時,鄰近很多口渴的昆蟲,也立刻發現了蟬的井裡流出的漿汁,並跑去舔食。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蛆蛻、玫瑰蟲等,而這其中最多的就屬螞蟻了。

“搶食大軍”中身材小的傢伙想要到達這個井邊,就鋌而走險偷偷從蟬的身底爬過,而主人卻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讓它們過去。身強體壯的'昆蟲搶到一口就趕緊跑開,躲到鄰近的枝頭。不過當它再轉頭回來時,膽子比從前大了許多,忽然就成了強盜,還毫不講理地想把蟬從井邊趕走。

最壞的罪犯就要算螞蟻了。我曾經見到它們緊咬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最後爬上它的後背,甚至有一次一個更為凶悍的強盜,竟然當著我的面,抓住蟬的吸管,妄圖把它拉掉。

最後,麻煩越來越多,我們的歌唱家對此實在無可奈何,只好不得已拋開自己所鑽的井,可憐地悄然逃走了。於是螞蟻的目的達到了,終於佔有了這個井。不過這個井榦得也很快,因此漿汁立刻就被吃光了。於是這個強盜就再找機會去搶劫別的井,以試圖得到第二次痛飲的機會。

你看,真正的事實,難道不是與那個寓言相反嗎?螞蟻才是不折不扣的強盜,而辛勤勞苦的生產者卻是蟬呢!

昆蟲記讀後感14

之所以我會去讀《昆蟲記》,是因為老師的要求。剛開始讀這一本書的時候,感到有點乏味。但到後來我開始很認真地去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這裡麵包含了多少關於昆蟲的有趣實驗!原來昆蟲的世界是那麼多姿多彩!

這本書主要是講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製作巢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方法和捕食的過程。《昆蟲記》使我懂得了我從未懂得過的昆蟲的生活方式。就比如: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凌晨,蟬是怎樣脫殼的。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因此我很樂意得到這樣從未有過的感覺。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法布林的勇敢實驗使我感到敬佩!他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的為人類去實驗。這一次失敗了,還有下次,法布林堅持不懈的精神使我感到無比的敬佩!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又使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法布林這種對科學的嚮往的精神,把我引進了科學的殿堂。我認為我們把法布林對科學探討的精神和嚮往用在學習的方面,那樣我們也會因為學習中的一道道難題而去探索。

昆蟲記讀後感15

自從看了這本《昆蟲記》,我就對這些小生靈有了更深的瞭解。當我看到“昆蟲的本能”這一章時,我不禁嘲笑這些昆蟲的愚昧和循規蹈矩。當我看到“隆格道克蠍子”這一章時,我又為蠍子高超的逃跑技巧而感到驚訝。

昆蟲的愚昧可以體現在幹泥蜂身上。瞧,一隻母幹泥蜂搭好了一個巢,它將在裡面產卵,它飛出去為後代捉回了食物——大蜘蛛,並將卵產下來。在它飛出去尋找第二隻獵物時,法布林就把那隻蜘蛛和蜂卵都拿走,看那隻可憐的母蜂會怎樣。可母蜂回來後,還是按照原來的樣子擺好蜘蛛,然後產卵。它飛走後,法布林再次把巢內清空。就這樣,母蜂重複著搬回蜘蛛,產卵,然後去找另一隻獵物的`動作;而法布林則重複著拿走蜘蛛這個動作。當母蜂認為蜂巢已滿時,就給空空如也的蜂巢封口了。

可憐又愚笨的幹泥蜂,你撇下卵不管,卻在已經毫無用處的蜂巢上加一層蓋子,你知道嗎?你的卵都被拿走了!

但有的時候,昆蟲也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奇特的本領。就拿砂泥蜂來說,它捕捉灰毛蟲的技巧令人驚歎。首先,它用觸角拍打地面,發現縫隙後,它把觸角伸進去試探,如果有植物的根蔓延在地上,它便更快地抖動觸角,來搜尋灰毛蟲。可是它是用什麼感覺來知道毛蟲的所在地呢?我心想,是嗅覺嗎?我便繼續看下去。

砂泥蜂的觸角可以充當鼻子,但是為什麼要不停地動呢?它完全可以不動觸角就聞。看來昆蟲界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啊。

我很喜歡看《昆蟲記》,因為它教會我很多我不知道的東西,它讓我知道了,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中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