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魯迅全集》讀後感

讀後感8.78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迅全集》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全集》讀後感

《魯迅全集》讀後感1

從“三味書屋”的好學,到棄醫從文的決心,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戰鬥誓言,再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階級立場,先生那耿直的性格,赤熱的愛國精神,無不教育著我。每讀先生的文章,總使我聯想到先生面對的舊中國,山河破碎,國弱民窮,可先生並未消沉,他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先生的文章像匕首直刺敵人的胸膛,像炸彈擲中敵人的營壘,他的一篇篇戰鬥檄文都是在廢寢忘食中寫成。先生曾說,文學是戰鬥的。先生要戰鬥,要“怒向刀叢覓小詩”。

課本中的幾篇文章已無法滿足我的需求,我幾經周折,終於擁有了夢寐以求的《魯迅全集》。置身於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我對中華民族在苦難中呻吟的歲月瞭解的更深刻了。眾所周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民族遭受外夷入侵,而統治者無能,整個社會一片喑啞沉寂的時代。我想起一段話:“如果問中國自新文學運動以來,誰最偉大?誰最能代表這個時代?我將毫不躊躇他回答:魯迅。魯迅的小說,比之中國幾千年來所有的傑作,更高一籌,至於他的隨筆雜感,更提供了前不見古人,而後人又絕不能追隨的風格。首先其特色為觀察之深刻,談鋒之犀利,文筆之簡潔,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飄溢幾分幽默的氣氛,就難怪讀者會感到一種即使喝毒酒亦不怕死似的淒厲風味,當我們見到區域性時,他見到的卻是全面;當我們熱衷去掌握現實時,他已把握了古今與未來。要全面瞭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別無捷徑。

是的,讀《魯迅全集》分明讀到先生對舊社會和舊勢力進行堅決持久的不斷鬥爭,決不中途妥協投降,對革命前途堅定並一直奮鬥到底的精神!永遠直面慘淡的人生,做不屈服於任何邪惡勢力的勇士。先生那深遠的憂患意識,用自己的憤怒鞭撻舊中國,揭露黑暗社會的`腐朽,用自己的心血澆灌血紅的黎明,喚醒愚昧的民眾。魯迅先生就像暴風雨中的青松,風吹更見其韌,雨淋愈顯其堅。先生,您那嚴正的人生態度,令我敬佩折服,您用您的堅毅書寫了您的偉岸,我用您的思想鋪就了我生命的底色。

面對未知的遠方,或許前面會碰到許多挫折與失敗,或許前面有等待我的坎坷與困難,每當我徘徊在時間的小道上,便想起先生的教導:什麼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於是,我堅定了,追求再拔高一節,充滿自信,勇敢地走向前,相信一步步跋涉後,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魯迅全集》讀後感2

這本書收輯了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野草》等一生全部散文。

讀整片我讀了整整一天,也許我閱讀的速度著實太慢了,也許魯迅先生寫的東西總讓我陷入思想的旋渦,但總算獲益匪淺。而最有印象的散文有《立論》《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歌則是《自嘲》《自題小像》。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是我小時候看過的散文,那時總認為魯迅先生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還有“美女蛇的故事,行如人體的何首烏吃後長生不老的傳所寫的無過於我們現在所看的神話童話書故事,什麼“人面的獸,九頭現在卻不那麼認為了!魯迅先生寫了那麼多有趣的事,也許並不是因為要給我們知道他的童年過得有多精彩,而是為了回憶和緬懷已逝去的人和事。這是一種生命的進化,思想的.昇華。長媽媽和百草園,<<山海經>>和三味書屋都陪伴了魯迅先生的整個童年,都是構成她美好回憶的軸心載體。因此他才會情不自禁的述說了那麼多。而<<立論>>這篇散文卻讓我認為它所說的是那時中國流行的"慣病"—————虛榮氾濫,是非不分。而這恰恰體現了魯迅先生的個性獨特————愛憎分明,明辨是非。對於那兩首詩歌<<自嘲>>和<<自題小像>>呢?雖沒學過,但卻讓我喜愛。特別是<<自嘲>>裡的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卻是千古名句。<<自題小像>>中的那句"寄寒予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也更是體現了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這讓我想到平時的自己,自當羞愧。所以我決定今後增加閱讀"愛國立志"的書籍,好萌發我的愛國情懷與奮發之志。

混亂的思緒終於用活躍的文字表達出來,雖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靈寫照,但卻是讓我心境平浮的東西,在此,我對魯迅先生———這位中國文壇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禮!

《魯迅全集》讀後感3

一本好書——一個朋友,帶來慰藉。

一本好書——一個親人,給予溫馨。

一本好書——一盞明燈,令人璀璨。——題記

今夜,抑鬱的我徘徊在視窗,拉開抽屜,一碟書本整齊的擺著。我最愛不釋手的卻是那本最不養眼的泛黃的破舊的《魯迅全集》我靜靜的坐下來,開啟書本。

讀魯迅的散文,一種家的溫馨,相互做樂的甜蜜油然而生。眼前浮現出對童稚的嚮往和迷戀對未來的憧憬與仰望。魯迅的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生動的呈現了一幅幅溫馨,甚至催人淚下的畫面。唯一一部散文詩集《野草》同樣能使人感受到那種激情,蓬勃。《阿長與山海經》便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後僅一句“我似乎與找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便將對岸唱的敬愛,刻骨銘心的敬意體現得淋漓盡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的懷裡永安她的魂靈。”則表現了對啊常的思念之情。可以說阿長是魯迅一生值得尊敬,感激的人。魯迅數篇文章中皆有提到長媽媽。可見作者對阿長情誼之深,思念之切。

讀魯迅的文章反差極大,諷刺小說更是膾炙人口,讓人忍不住跳出一詞“痛快”。

與上相比《五猖會》則略勝一籌寫出了作者對五猖會的喜愛,同時“我至今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那是叫我背書”我反覆閱讀,體會其深刻含義,這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與隔膜含蓄的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

《故鄉》前後對比的寫法,寫出了20年前、後故鄉人的變化之大。深刻地表現了封建思想麻木人們的神經。也集中體現了作者為改變新中國命運的決心。以《孔乙己》為例魯迅用精妙的'手筆,展現出主人公善良、淳樸,卻又固守讀書人的架子,將自己禁錮在封建思想中。最終被歲月摧殘死去。我想:路是自己走出來的。人生需要自己把握。倘若他能衝破封建的牢籠,選擇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他也許不會走上封建社會為弱者鋪設的道路。

總之,許多文人墨客對魯迅的作品讚不絕口,我也對它愛不釋手的原因應該是他用自己的筆戰鬥到最後。用樸實的文字一次次抨擊著古代封建社會和時刻為中華的情義撥動著每個讀者的心絃。

聽著鬧鐘的滴答聲,不覺已十一點了。我合上了那本泛金光的彌足珍貴的書。就如做了一場夢。醒後我發覺我的心突地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