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父與子》讀後感(15篇)

讀後感9.83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與子》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父與子》讀後感(15篇)

《父與子》讀後感1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

這篇文章記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地震後,一位年輕的父親與他兒子的故事。父親跑到兒子的學校,看到一片廢墟的時候,他沒有放棄,堅持要從廢墟中救自我的孩子。而其它孩子的父母看到一片廢墟時都悲觀失望地走了,走過的人見到他在廢墟中不停的挖,不僅僅沒有幫忙他,還勸阻他,甚至以為他瘋了。可他絲毫不受外界的影響,堅持不懈地挖掘,最終創造了奇蹟,救出了兒子和14名同學。

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麼,我都會和你在一齊。”這是一句多麼樸實、真摯的話!它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至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信任。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天崩地裂,強烈的父愛給了父親極大的勇氣使他和兒子生死不離、永不放棄!這種愛,就是一種承諾,一種職責!我從這對父子身上不由地想到了汶川大地震後發生後無數的感人故事!多少父親、母親在地震那一瞬間用身軀擋住了石板,救下了孩子。他們用自我的行動告訴我們:愛需要勇氣,勇氣能創造更大的愛!

從這篇文章,我還想到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上星期,我生病了,不停地拉肚子。爸爸媽媽一晚上都沒睡覺,一向守在我的身邊。半夜時,每當我睜開眼睛,總看見他們在我身邊,怕我脫水,我一醒就給我喂生理鹽水。在他們的精心照顧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父親母親對我的愛雖然不驚天動地,但平平淡淡的愛更令人難忘。

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蹟!有愛的世界真好!我要像爸爸媽媽愛我一樣的去愛他們,像教師愛我一樣的去愛教師,像同學愛我一樣的去愛同學!用愛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把這種愛傳遞下去。我要實現我的諾言!

《父與子》讀後感2

在廢墟下,阿曼達十分害怕,小聲的哭了起來,同學們也在小聲哭泣。這時,阿曼達想到爸爸常對他說的一句話:“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於是,阿曼達鼓起勇氣,大聲地對大家說:“同學們,別害怕,我的爸爸說過,無論發生了什麼,他總會和我在一起。只要他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堅持住,同學們!”“對,我們不怕!”有一個孩子說道,剛說完,孩子們都鼓起了勇氣,但是又有個孩子說:“阿曼達,你的父親會真的`會來救我們嗎?”

同學們剛剛的勇氣迅速的落了下去,大家緊鎖雙眉,搖頭嘆息,似乎都沒有希望了,突然一個同學叫道:“我們沒救了!”話音剛落,同學們都哇哇大哭起來,嘴裡還不停地呼喊著:“爸爸、媽媽……”

“不會的”。阿曼達堅定地回答,將含在眼裡的苦淚水擠了回去。心想:爸爸一定會來的,一定會的,因為他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會和我在一起。

時間慢慢地流動著,同學們對阿曼達信心完全消失了,唯有阿曼達還在挖著廢墟,試圖逃生。因為他知道,只要還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他的。因此阿曼沒有被達擊倒,他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努力地挖。

大家被阿曼達的行動感染到了,同學們也幫著挖,在這種環境下,大家始終不向死亡低頭,從而使得奇蹟發生了,突然,岩石縫裡傳出父親急促的呼吸聲與挖掘所產生的的聲音,漸漸交織在了一起。

“同伴們,我們有救了!是我的爸爸”阿曼達歡呼起來,此時,同學們也很開心。好像有一股溫暖的潮水湧了出來。

《父與子》讀後感3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深受感動。

這篇課文講述了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小時後,終於從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兒子的十四名同學的故事。

在我只讀了一遍的時候,我百思不得其解,父親為什麼會奮不顧身地挖?他沒有想過自身與他人的安全嗎?兒子為什麼能在廢墟中如此冷靜?讀了一遍又一遍之後,我才明白父親為什麼會奮不顧身地挖?因為父親常對兒子說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正因這句話,使父親想到:我不能騙兒子,兒子在等著我,他也想到過自身的安危,但是,他不能騙兒子。兒子在廢墟中如此冷靜的原因是為了那一句話,父親常對他說的那句話,他相信爸爸會來救她的!

那位父親在廢物中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博大的父愛感動了我,使我熱血沸騰,這就是神聖的愛,為了孩子,竟然發了38小時,那位父親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38小時。他實在是很艱難,也很偉大,的確是一位堅持不懈,不輕言放棄的父親。

這位父親竟是我想到了一個南方女孩兒的故事,她每天上班前都要去父親的住處,陪父親喝杯茶,而父親做好早點等著女孩,一天下雨的早晨,外面颳著冷風,女孩因睡過頭,就來不及看望父親。女孩給父親打了個電話,並做了解釋,女孩便騎車上班了,車剛出了家門拐彎處,繞到房子後時,女孩兒發現了,在冰冷的'雨水中站著自己的父親,提著一個早點方便袋。

父愛如山,父親的愛是人間最普通的愛,也是人間最偉大的愛,看似隨便的眼神,聽似平淡的話語,無不蘊藏著令人感動的真情!爸爸,您對我的愛,都在細碎的日子裡。

《父與子》讀後感4

勤於學習才能樂於施教。每當我們看到一本好書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忍不住記錄內心的啟發和感想,那些從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話語,那些從著作中所觸控感動靈魂的文字,我們都能通讀後感傳遞出來。愛學習,愛分享,盡在。讀後感欄目為精心為大家提供各類著作的優秀讀後感,分享快樂!

這是一對快樂的父子,這是一對猶如兄弟的父子,這是一對搞笑幽默的父子。他們非常的善良,他們非常的淳樸,他們非常的樂觀,他們……,概括的講吧,這就是父與子,一對不一樣的父子,一對樂觀善良的父子,一對令人羨慕的父子……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父與子全集》的書,它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之手。這本書主人公是一對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兒子淘氣可愛,是一對世界著名的歡喜冤家。雖然這本書裡沒有文字,但有有趣的'漫畫,可以讓人懂得了漫畫的內容。 那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父親和兒子在這本書中,都有怎樣的個性吧。

先說說父親好了:父親是一位幽默搞笑的人,時而也很善良,整個兒看上去總是帶那麼一點傻乎乎的感覺。哦,差點忘了,父親有時候兒子犯了一點點小錯誤就拿起棍子打兒子。不過這個就可以看出父親愛兒子嘛,都說“罵是親,打是愛”,所以父親也是一位非常愛自己兒子的人。

後面再說說兒子吧:兒子是一位調皮可愛、聰明伶俐的小孩,還經常喜歡“捉弄”幾下父親,父親有時就連忙拿起棍子去打兒子。說一說他的聰明吧,兒子有時在父親心情很煩惱的時候,就用自己的小聰明來替爸爸解決煩惱。

真是一對快樂的父與子啊!!!

《父與子》讀後感5

這是一本選材於家庭故事的漫畫,它出自德國漫畫家大師埃。奧。卜勞思之手,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對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兒子淘氣可愛,這本書裡到處都是人間真愛。雖然書中一個文字也沒有,但是它用愛在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內容。

那我就來講一講父親和兒子在這本書中,都有什麼個性、外貌及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吧!

書中的父親下巴上留著一大把鬍子,光禿禿的大腦瓜配上一個與頭極不相稱的肥胖的圓身子,上面穿著一件百年不變的.黑馬甲和一條腰身寬大的白褲子,一雙圓圓的眼睛裡嵌著兩個比芝麻粒還小的黑眼珠。別看他外表傻乎乎的,但是隻要關係到兒子,馬上就精神抖擻,哪怕是兒子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他也會拿起棍子懲罰兒子幾下,這就是所謂的“打是親罵是愛”吧!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漫畫中的《忍無可忍》,這個故事讓我感動得差點掉下了眼淚,它講了一個大個子人總欺負那位父親,可父親都忍了,但大個子人竟然為了好玩弄破了他兒子心愛的氣球,父親終於忍無可忍,把那壞人打得落荒而逃。漫畫書中的每一個小故事都流露著濃濃的父子情深,真是父愛如山啊!

再來說一說書中的兒子,兒子長的很搞笑,刺蝟頭,小身子,上面穿的是永遠的橙色襯衫和破洞褲子,腳上呢,是和爸爸同款的黑皮鞋。故事中的兒子有著所有孩子的共性,聰明善良,但有時也會調皮甚至惡作劇。但正是這對不完美的父子,演繹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歷經將近百年,依然備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通過我的介紹,大家一定很想認識這一對父子吧!那就快來讀讀《父與子》這本漫畫書吧!你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穫。

《父與子》讀後感6

父與子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埃奧卜勞恩。它採用的是漫畫格式,通過一個個互不相連的漫畫故事,體現了父與子的親情,這種親情包含了寬容、嚴厲等等,而它的`寬容最讓我感動。

在海上遇險這個故事裡,父與子要去旅遊,在輪船行駛到大海中央時,父與子發現海面上有一隻手,父與子馬上跳下輪船,救那隻“手”。等他們遊近一看,那隻“手”原來是一個廣告牌。但這時輪船已經開走,他們只好坐著廣告牌來到一個荒島上。父親沒有責怪兒子,而是一起寫信放入瓶中,尋求它人幫助。

在書中,父與子雖然會有一些小摩擦,兒子雖然經常闖禍,但他們生活得很快樂,因為父親寬容兒子,鼓勵兒子,引導兒子,讓兒子在錯誤中學會長大,所以常常能變壞事為好事,父與子的日子也就過得其樂融融。

然現在有一些父母,卻因為孩子做錯了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與孩子大動肝火,甚至體罰孩子。與父與子中的父親相比照,他們其實大可不必這樣,而應該學會寬容孩子、引導孩子,孩子自然能夠在快樂中,真心誠意地改正缺點。而事實上父母的寬容,同樣能夠給孩子起到一種很好的榜樣作用,而使孩子也能學會在生活中寬以待人,茁壯成長。這樣,父母和孩子就都能夠沐浴著幸福和愛,快樂的生活!

父與子這本連環漫畫書,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寬容,有親情;有寬容,有快樂的生活!

《父與子》讀後感7

抱錯孩子的故事本覺得落入俗套,親情、羈絆、血緣等被作者刻畫得如此細膩,看著看著就悄然落淚。孩子總是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即使內心敏感卻還要扮演著懂事乖巧的樣子。琉晴向著流星許下“想回去見爸爸媽媽”的願望,明明萬分想念卻還因自己的想念對綠和良多感到抱歉;為見父母而輾轉回到家的琉晴看似堅強內心是多麼地恐慌。慶多是如此地愛良多,學鋼琴,做玫瑰花,拍照片,乖巧地進行交換“任務”,把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優秀,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讓爸爸開心。滿心歡喜地等待父親來接自己回家,卻只聽到父親對“琉晴”的呼喚,失落地奪到壁櫥的.慶多是如此的單薄、落寞;撿到自己精心製作父親卻視若罔聞的玫瑰花的慶多心靈是遭受到何等的打擊。孩子是純粹的,縱使經歷眾多,他們表現出超越大人的寬容與堅強,稚嫩的心靈卻要承受這樣的堅強未免是父母的失職。孩子和父母是處於平等地位的,關係到孩子的選擇不應由父母一意孤行,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又何妨?

從《小偷家族》到《如父如子》,作者很喜歡探討人世間的情感問題,尤其是血緣與親情之間的聯絡。血緣和生育的事實並不是親情成立的必然條件,相處陪伴關懷必不可少,沒有任何東西是因一個事實就理所當然地成立的,世間情感問題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並不是非真即假的邏輯判斷,也並不能以冷冰冰的命題進行定義,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情感、會思考的,人與人文是如此地複雜又溫暖。

對原生家庭的影響的刻畫是不動聲色卻讓人為之一震。多少仇恨試圖擺脫原生家庭的人又在言行舉止中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影子甚或更為強烈卻自欺欺人不願承認呢?

我愛上是枝裕和啦!

《父與子》讀後感8

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買了《父與子》全集,裡面的一個個故事幽默搞笑,充滿溫情,我經常一邊看一邊忍不住哈哈大笑。

書裡的父親是一個胖乎乎的人,禿著頭,慈愛而親切,還有點童心未泯,兒子留著刺蝟頭,調皮而可愛。父與子之間發生的故事處處蘊含著父親與兒子之間深深的愛。而我更喜歡那個頑皮,有點愛搗亂,卻又透著機靈的兒子。在漫畫《繪畫的侷限》中兒子的頑皮搗蛋和機靈就表現的淋漓盡致。

一天,兒子在家裡打曲棍球,一不小心打破了鏡子,幾塊碎片掉在了地上。兒子害怕父親批評,焦急的坐在地上冥思苦想。終於,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先用曲棍球棒把鏡面全部打碎,再用顏料在原來的在原先掛鏡子的牆壁上畫上父親的樣子。畫好後,父親正好來照鏡子,兒子看著父親,生怕他看出破綻。父親一邊照“鏡子”裡的自己,一邊打著長長的領帶,當他身時,突然發現“鏡子”裡的`自己是帶著領結的,可他剛才明明是打領帶的呀!兒子觀察到父親疑惑的表情,急忙溜走了。

“瞧,文中的兒子機靈吧!”

還有一集特別好玩,父親帶著孩子去拾破爛,被門前的管家攔住了,管家氣憤的說道:“唉,唉這不是你們該來的地方!”父親憤怒的拉著孩子走掉,換了一件新衣服。大搖大擺的走了進來。管家見了忙說:“貴賓,你請。”到了裡面父親說了一句:“這下可以安心撿破爛了吧!”

其實這篇小說沒有說明什麼,它也沒有什麼特殊含義。只是記錄了一對父子的美好生活,記錄了這位父親對孩子的付出,父親對孩子的期盼。他帶領著孩子跨向了成功的道路!

《父與子》讀後感9

我讀完《地震中的父與子》後,淚水在我的眼眶裡打轉,我真正感受到了偉大的父愛。

在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了大地震,地震讓兒子的學校變成一片廢墟,救助的`父親和埋在廢墟里的兒子互相信任,堅信“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也因為這句話,埋在廢墟里兒子被父親救出去了。

這是多麼偉大的父親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可以相互信任,這是一對多麼了不起的父與子啊!

是啊!在生活中有不少父親也是那樣關愛自己的孩子。就拿我爸爸來說吧,他雖然看上去非常嚴肅,但他無時無刻不關心我,照顧我。有一天,天氣轉冷,但我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衣服就上學去了,爸爸馬上拿了一件衣服趕上我,把衣服塞進我的手裡,關心地對我說:“上午天氣轉冷,多穿一件衣服吧!”我抬起頭剛想對爸爸說我衣服夠了,爸爸卻搶先一步說:“快上學去。”我只好乖乖地上學去了。還有一次,爸爸對我囉嗦了好幾遍,叫我穿多點衣服,我一氣之下,惡狠狠地說了一句:“我心中有數,不用你管。”氣沖沖地上學去了。下午時,天起突然變冷了,我冷得一連打了幾個冷顫。這時,爸爸在課室的窗外不停地叫我,我從爸爸手裡接過棉衣,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爸爸,謝謝您多年來的照顧,我會用最好的成績報答您。

《父與子》讀後感10

在找到《父與子》這本書之後,翻開來,看到一連串長長的名字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對於外國名著,我卻是知道的少之又少,當然也不是很瞭解。就看到了上面關於美國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對作者屠格涅夫的評價,他曾經說屠格涅夫“是一位天生的小說家”。對於這樣的評價,他給了我們滿意的答覆。屠格涅夫作為一個現實主義小說家,是有世界性地位和貢獻的。

在這我不談看《父與子》之後的感受,而是說說這位作家對我的影響。屠格涅夫是一個善於從大處著眼的.人,他所敏銳的發現並及時反映在作品中的往往是整個社會的動態個方向。所以我覺得看文學名著對提高我們的文學鑑賞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記得上次我們幼兒園請孫老師來給我們作關於早期閱讀的講座。我認為我們老師在選擇作品時一定要有獨特的眼光,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就看你教師把作品中的教育價值取向定位在哪裡。教師對作品分析到位,眼光獨到,孩子才能受到正確的引導。

文學鑑賞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早一夕的事,它是在日積月的累閱讀中得到提升的。在學生時代我還是比較喜歡文學的。現在受到電視網路的衝擊,可以接受的資訊多了,反而忽略了看書。現在我已經在嘗試著讓自己靜下心來看看書,在書中給自己更大的想象空間,希望在以後自己的文學素養能有所提高。

《父與子》讀後感11

《父與子》是一本陪伴了我五年的書籍。腦袋扁圓,穿著馬甲,一頭亂髮的兒子,這就是父子兩個的形象。我喜歡裡面的每一個漫畫故事。書中的父與子其實就是作者卜勞恩與他的兒子,而書裡描繪的故事也就是卜勞恩父子之間的故事。我喜歡這對父子的幽默以及他們的樂觀,真誠和樂於助人。

書中父子濃濃的親情,讓我感動。在《父子情深》中,父親為了哄兒子睡著,使盡了渾身的`招數,又是陪著推小車,又是陪著踩高蹺,呵呵,最後他們都累了,一起睡在了兒子的小床中。《小出逃者》中,兒子因為打破了玻璃,讓父親很生氣,他一賭氣跑出去了,晚上8點了,看到兒子還沒有回來,爸爸心急如焚的出去尋找,因為沒有找到,很失望的準備進家門時,又被皮球擊中,雖然兒子還是犯錯了,爸爸還是驚喜的抱住了兒子。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爸爸也很愛我。據說在我小時候,他也是經常為了哄我睡覺,累的自己和我都睡著了。哈哈。當然我犯錯的時候,他也會很嚴厲的批評我,不過我知道他是為了我好。原來我們也是現實版的"父與女"。

書中父子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欣賞。《新鏡子》中,爸爸砸了很多的釘子,都是釘不好,最後終於把新鏡子訂上了,可以得像演雜技一樣照鏡子,不過,他們還是那麼的高興。《因禍得福》中,父子兩個在冰面溜冰,掉到了冰窟窿中,但是他們竟然抓到了兩條魚。《天降烤鴨》,雖然烤鴨"飛了",但是因為幫助了的貧窮的一家人,他兩個比自己吃了還開心。

喜歡《父與子》,不僅讓我哈哈笑,還讓懂得,生活的美好源於愛心和樂觀!

《父與子》讀後感12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裡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我現在雖然還很小,但是我能明白什麼事偉大和感動,尤其是我再學習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後文中那種深厚的父子親情,深深的震撼了我。文中大體意思是: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一位父親衝向孩子的學校,當時學校已經倒塌,別人都放棄了尋找孩子,只有這個父親堅信他的兒子在等著他來救他,父親不停的挖掘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孩子。

自從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面對困難不能輕易放棄。有一次,我在家裡做冰車,當做到一半時,我被難住了,不知道從哪兒想起,我心煩氣燥,便把冰車放到一旁,有點想放棄。這時我想起《地震中的父與子》裡的父親堅守自己的.信念,在面對困難時,不動搖,不放棄,苦苦的挖掘了38小時,將自己的孩子救出時,於是我就去問了問爸爸,後來我想來想去,終於知道怎麼做。

相比之下我十分缺乏這種堅定的信念,在今後的學習道路上,我要加強培養信念,面對困難時要迎頭而上,充滿自信心。

《父與子》讀後感13

《父與子》是親子共讀的一本經典書。當您翻開《父與子》時,您可以感受到一位真誠、正直、善良的爸爸和一個天使般的兒子之間的親情與愛。

書中“欺負我兒子就不行”這一章節中講了一名壯漢吸完一口煙吐到了爸爸臉上,爸爸沒生氣,但壯漢又拿掉了爸爸的帽子,取笑他的光頭,爸爸還沒有生氣,但是,壯漢又得寸進尺,看見了兒子的氣球,便起身把氣球給弄破了,兒子傷心地哭了的時候,這時爸爸再也不會沉默了,立即給了壯漢一拳,這段情節讓我感受到了這位父親不僅有一顆包容別人的心,但遇到惡霸時也能果斷出擊,是一位能勇敢保護家人的好爸爸。

接著往下讀,“有用的'圖釘”這個章節中講了一天夜裡,一個小偷潛入父子的家,兒子發現了,偷偷把一個圖釘扔在地上,小偷踩在了圖釘上,疼得大叫起來,爸爸聽到了聲音,跑來把小偷五花大綁地抓住了。您看!書中的兒子是不是很機智呢?

最讓我哈哈大笑的是“救錯人”這個小片段了,兒子發現有人落水,爸爸急忙去救,救上來以後,那人卻給爸爸一個耳光,原來那個人正在游泳比賽,看到這裡。您是不是跟我一樣捧腹大笑呢?

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小情節小片段,當我認真讀完這本書時,我感覺到了在父母伴隨下的孩子是多麼幸福和快樂啊!

《父與子》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一篇短文《父與子》,我心裡一直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這篇短文講了在日本,有一對父子去郊遊,兒子因好奇下到坑裡出不來,兒子求助父親,父親對他置之不理,最後他自己想辦法爬上來的事。

讀完後,我就一直很不明白,為什麼文中的父親對兒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呢?難道他一點兒也不心疼自己兒子在下面又哭又喊甚至還罵自己嗎?經過反覆讀短文後,我終於弄明白了,原來那位父親並不是不想幫助兒子,而是想利用這一次機會,讓兒子自己明白遇到困難要自己解決,不要一直依靠父母親,要自己學會獨立,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長大,讀後感《《父與子》讀後感200字》。

這篇短文讓我想起幾年前我剛學滑冰的事。那一天,媽媽陪著我一起去人民大會堂學滑冰。由於我是一個初學者,所以沒有滑多久,我就摔了一個狗啃泥,並且自己爬不起來了。我不禁開始羨慕起那些學會滑冰的人可以像小鳥一樣自由地滑,又向媽媽投雲了求救的目光,希望她能扶我起來。令我憤怒的是,媽媽競然對我的求救置之不理。無奈,我只好自己試著爬起來。重心還沒站穩,又摔了一個四腳朝天。可媽媽還是對我置之不理,我開始心理抱怨道:哼,你女兒都摔成這個樣子了,你還在那麼裝酷,真是個狠心的媽媽。

一直到現在,我才弄明白,原來媽媽和文中的父親一樣,都是辦了讓我們不依賴大人,自己學會獨立,好在以後遇到更大的困難並且沒有大人的`時候,能夠自己自救。如果當年沒有媽媽的嚴格要求和不幫我包辦的話,我的滑冰也就不會學得那麼快那麼好了。

《父與子》讀後感15

今天看完俄羅斯傑出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與子》。我深為文中的激進分子巴扎羅夫的思想言論所欽佩,但又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嘆息。

十九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四)是位卓越的、才氣橫溢的藝術大師。他描繪了無比廣闊的俄國社會生活畫面,塑造了種種生動的藝術形象,揭示了人民的美好心靈。他以自己的藝術珍品發展了俄國現實主義文學。

《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係,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札羅夫。但巴札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鬥,但卻沒有行動。小說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小說的結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邁父母無法消解的痛苦之後,接著以強勁的抒情表示了他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堅定信念:“難道他們(指年邁的父母——譯者)的祈禱、他們灑下的淚水是沒有結果的嗎?難道愛,神聖的、真摯的愛並非萬能?哦,不!掩埋在墓中的不管是顆多麼熱烈的.、有罪的、抗爭的心,墓上的鮮花依然用它純潔無邪的眼睛向我們悠閒地張望,它們不只是向我們述說‘冷漠’的大自然有它偉大的安寧,它們還談及永遠的和解和那無窮盡的生命……”自然生命有其多樣性和無窮性,這是永恆的規律,屠格涅夫以此作為活潑、樂觀的結尾,讓悲劇得到昇華。在這裡,由不可避免的矛盾引起的悲劇,因認識到世界是個辯證地發展著的過程,因觸控到強勁的、飽滿的自然生命整體及它內部的和諧性,從而得到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