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合集【13篇】

讀後感2.59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合集【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題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伴著這首耳熟能詳的音律,我再一次重溫《三國演義》,這清代小說的巔峰。急於興復漢室的劉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張飛與關羽、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這些英雄又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我隨著這本書走進了歷史上局勢動亂的三國時期,親臨了馬革裹屍的戰場,目睹了考慮周全的計謀,同時也感受到了千古流傳的情誼,那就是諸葛亮對劉備的忠心。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就是諸葛亮,一個淡泊名利的隱士,一位足智多謀的智者,一名忠心耿耿的軍師。如果諸葛亮是一匹未被世人瞭解的千里馬,那麼劉備就是發掘千里馬的伯樂。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二十年如一日地為劉備奔走效勞。火燒新野、白河用水、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如今細細品味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感受到的不止是諸葛亮那過人的'智慧,更是諸葛亮一心為劉備出謀劃策打江山的忠誠。他的忠誠不僅僅表現在劉備在位輝煌的時候,更表現在劉備仙去之後。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接受劉備最後的託付。劉備臨終前告誡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並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諸葛亮並無謀權篡位之心,依然竭盡全力輔佐著劉禪,儘管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為完成劉備的遺願,諸葛亮多次親自出徵,從無怨言,只為報答多年前劉備的發掘之恩。

搖著羽毛扇的諸葛亮永遠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不僅僅因為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的智慧,更因為他對劉備那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以前,我聽說過《三國演義》裡面的一些內容,像《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過五關、斬六將》啦,都是《三國演義》裡面很著名的一些故事,這些故事都很吸引我,於是,我決定假期裡要好好讀一讀這本書。

三國指的是魏、蜀、吳這三個國家,三國的歷史只有短短的八十幾年,它是從漢朝末年董卓叛亂開始,到司馬炎建立晉朝結束。

劉備是一個文比不過諸葛亮、龐統,武比不過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的人。但他為什麼能稱帝呢?因為他會用人才,神勇的.人在他手上,料事如神的人也追隨著他,所以他才能當上皇帝。

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人,他在隆中時就已料到天下要三分,真是神人呀!他輔佐劉備戰無不勝,幫助劉備攻打魏國、吳國,佔領了西川、荊州、漢中等大片土地,為蜀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周瑜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軍事家,但是他的氣量太小了,太容易生氣了,他死時年僅36歲,真是太可惜了。

關羽武功高強,是五虎大將之首,他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非常的神勇。他還很重情義,為了和劉備團聚,他過五關斬六將。在赤壁之戰中,因為想到曹操曾經對他好,就放了曹操。

張飛是一個魯莽、膽大的人,他可以在百萬軍隊中取來上將的首級,如同探囊取物,他一個人在曹軍百萬人面前不但不害怕,還大喊:“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和我決一死戰!”嚇的夏侯傑肝膽爆裂,倒下馬來。他是蜀國五虎大將中的第二位,武功十分高強。

我不喜歡曹操,因為他是一個大奸雄。

三國演義真是太好看了。他不但讓我瞭解了三國時期的那段歷史,更讓我認識了一個個的大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在這個繽紛的暑假中,我閱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方的戰爭,造就了許許多多具有特色的人物,比如說: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氣、善戰的關羽;勇猛的張飛;才華橫溢的周瑜;胸懷大志的孫權;見利忘義、人中赤兔的.呂布;還有我認為老奸巨猾的曹操……雖然有這麼多具有特色的人物,但我還是最喜歡、最敬佩足智多謀、才思敏捷的諸葛亮。

因為他智勇雙全,就拿《草船借箭》這個典故舉例吧:當時周瑜借軍事為由故意刁難聰明的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造完十萬支箭,周瑜心裡暗暗高興:哼,你再怎麼聰明也肯定做不到。可諸葛亮卻對他說最多隻要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務。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條船有三十名士兵,船用布遮住,兩邊都插滿了草,可週瑜並不知道他的計劃,非常疑惑。過了幾天,江上大霧瀰漫,半夜時分諸葛亮請魯肅去把十萬支箭取來,船慢慢靠近曹營,將船一字排開,曹操不敢迎戰,只讓箭手放箭,等到天亮,只見那十幾支船插滿了箭,諸葛亮把船駛了回去,完成了周瑜的要求,就這樣機智諸葛亮利用有霧的天氣;利用曹操疑心很重的性格,並且考慮周全,安排很巧妙,不費吹灰之力拿到十萬支箭。這就是我敬佩諸葛亮的原因,而且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三國演義》最後一回合是薦杜預老蔣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統一:當時蜀、魏國滅亡,晉朝快統一天下,只剩東吳沒滅,吳國孫皓無能,陸抗和羊祜相殺,羊祜因病而死,命杜預接任,準備滅吳,這時陸抗等將軍也去世,因孫皓慵懶,吳國終被晉國所滅,晉朝皇帝司馬炎一統天下,三國終結。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寒假裡,老師推薦我們讀《三國演義》。通過讀這本書,我瞭解到《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魏蜀吳三國群雄爭霸的故事。故事中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等。

在三國眾多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諸葛亮了。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出了許多計謀來助戰,像美人計、三氣周瑜、火燒藤甲兵等。他還利用自然環境來使用謀略,草船借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他十分大度,曾經七次捉住孟獲,都應孟獲不服而放走了他,直到最後一次,孟獲才心服口服的投靠了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號稱"武聖"的關羽了也是我喜歡的人物之一。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曾經斬顏良誅文丑,還在千里走單騎中過五關斬六將而且溫灑斬華雄。他還是個講義氣的人,因為跟曹操打仗時為了保護二嫂迫不得已才像曹操投降。投降之後曹操一直厚待著關羽,不想讓他走。為了報答,他斬顏良,誅文丑。在華容道上時,他念著以往曹操對他的`厚待於是把他放了結果差點被斬首。由此可看出關羽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讀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長這麼大,幫助過我的人數也數不清,可我記住了嗎?回報了嗎?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討厭的人就是心胸最狹窄的周瑜了。因為他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於是命諸葛亮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想害死他。幸好諸葛亮早料到三天後有大霧,用船借來十萬支箭,才沒讓周瑜得逞。周瑜不死心又派人去刺殺諸葛亮,可諸葛亮早知道了,派趙雲把他送回去了。最後周瑜沒有殺死諸葛亮,反倒被諸葛亮氣死了。我覺得蜀國完全可以統一天下,就是因為劉禪繼位後整天吃喝玩樂,與宮女嬉戲。讓臣官掌控了大權所以朝廷才崩潰,滅亡了。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百看不厭。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軍事爭鬥,最後魏國的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正本書大致可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和三國歸晉五大部分。整本書內容豐富多彩,情節扣人心絃,生動展現了群雄逐鹿、鬥智鬥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十分引人入勝。

首先,這本書對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尤其是其中演義的朋友情義讓我十分感動。書中有近200個主要人物,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比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曹操的奸詐狡猾、周瑜的氣量狹窄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要數重情重義的關羽了,他不為利益所誘惑,無論如何也不出賣自己的`朋友。自從桃園三結義後,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變成了兄弟。關羽對劉備情同手足,一心輔佐其建功立業,忠心耿耿,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後來被曹操俘獲,曹操對他重金誘惑,想要留住他,但他還是不願屈服,最終感化了曹操,被放走了。可最後,關羽敗走麥城,不幸被孫權殺害。

其次,這本書對於軍事戰略的描寫讓我非常著迷,常常對軍事家巧妙運用計策而大獲全勝的場景拍案叫絕。比如諸葛亮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諸葛亮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通過這些富有戰略的戰役,不僅展現了人物的沉著冷靜、足智多謀,還讓我學到了許多有趣的知識,體驗到了古代軍事的感覺,知己知彼,攻其不備。

第三,這本書不僅塑造了一群叱詫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展現了一幅幅經典的戰爭場面,還讓我瞭解了朝代更迭、歷史發展的規律。就像書中開頭第一句寫道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整個三國演義就是這麼一個過程。首先黃巾軍起義,滅了大汗帝國,後來經過幾次大大小小的戰役,又出現了魏、蜀、吳三國,最後,魏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晉朝。而且這不僅適用於三國時期,幾乎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更迭都是這樣的,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感受特別深,今年寒假我讀完了這本書。

首先,我對這本書有了一些瞭解。《三國演義》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三國演義》裡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原著描寫了東漢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蜀漢興亡為主線,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這本書給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驚天動地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為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即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有為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卻不由得同情黃蓋;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悠然自得地撫琴退兵時,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的司馬懿中計退兵時,我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也為諸葛亮精妙的空城計而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孤軍奮戰,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為趙雲的英雄氣概所震撼,同時為劉皇叔慶幸,得這樣一位忠心的將士足矣;關羽深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在得知劉備的訊息後,他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堅決回到劉備的身邊,如此義薄雲天,怎能不令人感動?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智慧、勤奮、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品《三國》,悟《三國》,讓我們的這部名著永遠傳承下去。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是劉備、曹操、孫權,以及他們手下的一群文臣武將。故事講的是,劉、曹、孫之間進行的爭鬥。一開始,曹操的勢力最大,在火燒赤壁那一戰,孫劉聯盟以少勝多,讓曹操損失了不少兵馬,改變了三方的.力量。劉備成立了蜀國,孫權成立了吳國,曹操成立了魏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三國演義》裡,我最喜歡的文官是諸葛亮。諸葛亮料事如神,精通兵法,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比如,火燒赤壁之前,周瑜一直想為難諸葛亮,讓他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承諾三天之內完成任務。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萬支箭。火燒赤壁之後,諸葛亮料到曹操會走華容道,便讓關羽帶一隊人馬攔截曹操,差一點要了曹操的命。在諸葛亮死之前,他精心排兵佈陣,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便率軍去攻,沒想到諸葛亮的軍隊後隊變前隊,進攻有序,司馬懿還以為諸葛亮沒死,只好退兵。等到諸葛亮的大軍全部撤退後,司馬懿才得知諸葛亮真的死了。司馬懿再去檢查諸葛亮的軍營,只見軍營撤退留下的痕跡整整齊齊,這說明諸葛亮的大軍不是慌亂地逃跑,而是有秩序地撤退。真是死諸葛嚇跑了活司馬。

我最喜歡的武官是趙雲。趙雲武藝高強,可以一擋百,比如在單騎救主當中,他一個人殺退了曹操的十萬大軍,救出了阿斗。他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足智多謀。比如空城計中,趙雲帶著一點人馬,就敢大開城門,放倒軍旗,疑惑司馬懿,嚇退了敵人的大軍。讀後感:

另外,我也很喜歡曹操,雖然大家都說他是個奸雄,可是我認為他是一個有謀略,有勇氣,有魄力的人。他能夠吸引人才。比如官渡之戰後,曹操發現很多手下跟袁紹通訊,可是他果斷地一把火將所有的書信全燒了,徹底地消除了大家的恐慌,贏得了人心。曹操最終能夠成功與他的大度睿智是分不開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書香伴暑假,這個暑假,我有幸見到了劉少康的兩本《三國演義》。看著封面的四個大大的字,我不禁有點兒欣喜,而又害怕。

《三國演義》取材儀東漢末年魏,蜀,吳的歷史。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一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吳亡為止,將近一個世紀。曾經,我也看過《三國演義》,但只是草草看了幾個著名的故事而已。但今天這兩本長達989頁。充滿古文的`書使我恐懼萬分,完全看不懂。

幸虧老爸有著高中學歷。他引引我看到第二章。便開始把不會的劃下橫線,由他講解。直到第五,六回,我已能自主看了。古文版比白話文版難的多的多。成千上。擺個不會的字,變成了第二大攔路虎。謔(xue第四聲)傕(jue第二聲)譎(jue第二聲)拚(pan第四聲)攸(you第一聲)蹇(jian第三聲)……繁體字儁(俊)更是使我大跌下吧。但是難不倒我們的字典一一查出。我還做了一個錯題集。

古文的《三國演義》似乎比白話文厲害得多。密密麻麻的蚊子,若不仔細看,根本看不懂,這就大大鍛鍊了我的耐心。一點點看下去,我時而熱血澎湃,時而毛骨悚然,彷彿已經成了孫權手下的一名小兵。我禁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若渴的慾望。我驚歎關雲長刮骨療毒的勇氣……。但我敬佩的還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竟然能通過觀星判斷人的生死。巧借東風,火燒新野,三氣周瑜,巧布八陣圖,七擒孟獲,空城計等。為《三國演義》增了不少色彩。

讀完《三國演義》,我人是有很多疑問,既然是歷史,為什麼之中有不少妖法,靈魂?“如第二回”張寶馬上披髮仗劍,作起妖法。只見風雷大作,一股黑氣從天而降。黑氣中似有無限人馬殺來。“第七十七回”卻說關公魂不散,盪盪悠悠,直至一處。後來關公魂附呂蒙對著孫權大罵一番後,七巧流血而死。類似還有很多也不知道是作者瞎想還是怎麼地。

讀了《三國演義》,我不僅學了許多生字,而且能大致看懂古文了,怪不得老爸總說讓我多學古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煩悶躁動的夏日假期裡,太陽當頭,篩下一道道如利劍般的金光,炙烤著大地,花草樹木都垂頭喪氣,鳥獸蟲魚都不見蹤跡,而蟬此時卻可以引吭高歌了,在這個炎熱的暑假裡,最好的消暑方法就是看書了。

而我看了一本《三國演義》,想必三國演義是眾所周知吧!它是四大名著裡的一本,被譽為精選世界文學中的傳世經典,《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功夫是一流的,從而讓不少後世小說家都從中吸取了營養。

而我最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就是關羽了,關羽是劉備的二弟,姓關名羽字雲長,亦叫做關雲長,關將軍大高個,長得紅臉長鬚,一對臥蠶眉,那叫一個威風凜凜啊!手持一把82斤的青龍偃月刀,有萬夫莫敵之勇,戰法了得,屢屢立功,更是兄弟劉備的堅強後盾。更可貴的是他對劉備忠心不二,他和大哥是食則同桌,寢則同床,幾次三番助大哥在絕境之中翻身。記得有一次徐州失守,劉備棄城而逃,途中三人走散了,而劉備妻小在關羽那兒,關羽完全可以捨棄他們,可關羽沒有,仍盡心盡力,直到見到了劉備,真是忠心可贊啊!

而我最喜歡《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刮骨療傷這一章節,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關公在戰場上中了一支毒箭,等把醫生請來時,箭已入骨,需要刮開皮肉,直至骨頭,再颳去骨頭上的箭毒,敷上藥,再縫起來,其間,需經受劇痛,沒想到關羽邊和友人下棋,邊做手術,直到手術完畢,他都沒喊疼,真是鐵骨錚錚啊!

關羽為人真誠,忠心耿耿。同時心智堅決,所以才能出色地完成歷史賦予他的使命。對我們來說,很有啟發意義,我們要努力學習,苦練本領,錘鍊堅強意志,與人為善,待人真誠,這些是我們的必修課。

《三國演義》讀完了,不僅消了暑,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故事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吳蜀陵彝之戰.每次戰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時期是指劉備為君主的蜀國、孫權為君主的吳國和曹操為君主的魏國。魏國滅了蜀國然後滅了吳國,最後被晉武帝司馬炎廢除曹魏皇帝曹奐而稱帝,建立西晉,三分歸一後,變成了晉朝。

事實上,最後收場的雖然是司馬昭。但是,它是經過司馬懿、司馬炎兩人進行積累、創造才形成的結果。司馬家族是個幸運、成功的家族,說幸運,是因為他們人人都很聰明,伶俐。沒有像劉禪那樣的敗家子。說成功,是因為他們十分有責任感,向家族的正大光明而努力奮鬥。才有了今天曆史上的晉朝。

劉備不能統一是因為他不具備一個帝王的冷血在聽到自己的`結義兄弟慘死的情況下不能拋棄個人私怨。從而葬送70萬大軍,使蜀國勢力被大大削弱。如果他能做到像他的先祖劉邦一樣無情,那麼他一統天下是極有可能的!為什麼諸葛亮在您眼裡就可以逆天?何為天道?歷史又有幾個逆天的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他是諸葛亮就會網開一面。

有一句俗話,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諸葛亮也一樣,他雖然足智多謀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龍鳳雛,但是,諸葛亮的另一面卻是冷血、殘酷的。他不念舊情,斬馬謖,並且十分果斷,毫無半點猶豫。也許,這也是一種去弱將的手段吧。

各種性格鮮明的人物、各種精彩曲折的故事,才構成了三國演義這部家喻戶曉的名著小說。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我喜歡讀的一本書,裡面精彩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倫》《三顧茅廬》《青梅煮酒論英雄》……其中我最喜歡的還要數《七擒孟獲》,讀了這個故事我感慨很多。

要想征服他人,只要贏得人心。因為靠蠻力解決問題只是一時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智慧去解決深層的問題。這是我從《七擒孟獲》中受到的啟發。

《七擒孟獲》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進行造反。諸葛亮率部南渡瀘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戰爭。諸葛亮率領軍隊到達南中時,聽說孟獲在這裡威望很高,遂決定生擒孟獲,感化他。孔明共擒孟獲七次,放了他七次。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但孟獲不服氣,說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只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獲。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獲不是詐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殘殺而戰敗。第七次,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孔明,那兵雖強,但卻是用草木植物做的戰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後,用火攻戰勝孟獲,七戰七敗,孟獲輸的'心服口服。諸葛亮不但本領高強,又宅心仁厚,他的所做所為深深地感動了孟獲,孟獲誠懇的說道:“您具有上天一樣的神威,至此以後,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傳為千古美談。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認為諸葛亮不但智慧過人,而且心胸開闊,面對被擒的敵人,他完全可以將其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個。有這樣做,還為他鬆綁、賜酒食,以禮相待,將蜀國佔領的土地退還給他。孟獲雖然是個粗魯之人,但也被這種寬巨集大量的情懷所感動了。由此可見,最強大的力量並不是拳頭啊!

我們如果像諸葛亮那樣做就多了一個朋友,少了一個敵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年暑假央視訊道都會播放大型史實電視劇《三國演義》,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巨集偉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但是電視劇不能連續觀看,於是我就自己去找來《三國演義》,自己慢慢看,也成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我相信大家都讀過,作者羅貫中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

這部歷史小說是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為引線,寫當時天下一片大亂,各路諸侯群起,以曹操家族為代表的魏、劉備為代表的蜀、孫權為代表的吳三國的興起到衰亡的歷史過程,最後三國歸晉,江山一統,結束了亂世紛爭,讓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真實再現了三國時代的風雲變幻。書中講了許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最講義氣的關羽,總沉不住氣的,愛喝酒鬧事的張飛,奸詐的曹操,不服氣的周瑜等等。其中,三個國家之間也發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桃園三結義,因為我喜歡劉關張三人亂世當中仍存愛國之心,時時想著救民與水火。

正因為如此,三人來到一個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為兄弟。按年齡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併發誓"同心協力,報效國家。"此後,三人果然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在三國大舞臺中,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有許多的故事如:空城計,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失街亭,收姜維等被後世改編成了戲劇,後人千古傳唱,到現在舞臺上還經常看到呢,還有一些三國人物被改成了歇後語,英雄的故事影響了一代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通過歷史人物去演繹傳輸仁、義、道、德、禮、信、忠、孝等思想,描繪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是最輝煌的歷史鉅著之一。我最喜歡慢慢品味這本書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家喻戶曉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講述了劉備三到諸葛亮的茅舍,請求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前兩次劉備都被拒之門外,第三次他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可是諸葛亮不肯答應出山相助,劉備苦苦哀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諸葛亮終於被他的誠意所感動,答應了輔佐劉備成就建國大業。

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劉備,他不因為自己是漢王皇帝的後代而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他沒有看不起身為農民的'諸葛亮,相反他一點架子都沒有,以禮待人,禮賢下士,這是我最需要學習的一個品質,以後我要向劉備學習,不能以貌取人,因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劉備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知人善用,他看到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百折不撓地請諸葛亮出山,之後又委以重任,對他信任有加,因為千里馬也需伯樂識別,需要慧眼識英雄。

當然,我也喜歡故事中的另一個人物——諸葛亮,他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擁有大智慧,還忠心耿耿、胸懷坦蕩、品質高貴,他為了自己敬重的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我自己呢,老是覺得自己聰明、智商高,還瞧不起某些人,一點都不謙虛謹慎,我要改變自己的這些缺點,不隨意吹噓,不驕傲自大,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向諸葛亮學習。

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讀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如果劉備沒有三顧茅廬,就請不到諸葛亮草船借箭,也不會有火燒赤壁的故事,劉備也不會建功立業,我們今天也讀不到這麼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中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的可貴品質,《三國演義》改變了我,它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