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後感

讀後感5.26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後感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後感1

桐華的文字總會讓我想起她部落格上的那張頭像:淡淡幽雅的玉蘭花。點點滴滴間盡是質樸,卻總給你一低頭時剎那的驚喜,沒有華麗勝似華麗。字裡行間流淌的是一首低低淺唱的藍調,但一定會在峰迴路轉時給你幾句哲意的享受,知道這字字句句不只是為了傷秋悲月,你會讀到作者的靈魂:蕙質蘭心,古道衷腸。言情小說永遠會有其市場,因為我們這個情不重不生的婆娑世界,就是這男男女女的紅塵糾纏,有人說愛是我們這個世間僅存的正義。我想若一本言情小說,能表達的不僅僅是情慾愛恨,而能寫出點人生的寬廣,寫出現實世界裡的真實無奈甚至殘酷,又能表達出積極的愛情或人生態度,讀者往往能更收益。而不是掉進了一個個虛構的故事裡,單純地入了迷,為了故事而故事,卻沒有了個人的收穫成長。

桐華的言情,其出色就在於不會只侷限於主人公間的你儂我儂,要死要活。她想表達的是:我們應先為一個可以為自己幸福負責的人,才能在愛情的雙人舞裡滑出美麗的的弧線。愛情是生命的錦上添花,不是其全部的意義。“愛”或許是生命的最高意義,情慾不是。

她刻畫出的一個個人物總是有血有肉,真實透徹,沒有完美得理想化。這般鮮活的人性描寫,不禁讓人覺得作者有很不錯的心理學閱讀基礎。加上文字的細膩清雅,在這本《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裡,主人公羅琦琦的心理成長:她的那些暗戀,學業,情愫,她的那些淚與笑,她的自卑又寂寞,她的堅強又脆弱,她的倔強又細膩;那些和關荷對比下的落寞的感覺會讓你感同身受,那些在與親人關係裡的步步互動裡讓你心疼。她那群性情中人朋友們的身影,連同著讀者記憶裡:“小虎隊”“健美褲”“白娘子”“呼啦圈”八十年代的懷舊氣息,一下子就進駐到我們的心裡。因為是這般熟悉,因為是這般真實得就像是自己的年少故事,不由就勾出了你心底的一滴淚,叫回憶。

這本《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真的讓我不禁自問:沒有了我們的故事,我們會是誰?沒有了我們的回憶,我們現會在那裡?沒有了青春的那場場陣痛,現在的我們,又會是怎樣的顆顆靈魂?

對桐大的兩本現代故事的喜歡,也源於對“時光”這個議題的興趣,自己日誌裡就有一欄叫“寫在時間的細縫裡”。是的,我們的'這些往事,我們這些回不去的時光:灰色的,明亮的,喜悅的,惆悵的,疼痛的,張揚的,苦澀的,甜蜜的,悲哀或是歡喜——怎樣才能在消逝的時間的細縫裡,給我們點滴的滋養?可以讓我們自我救贖或是自我成長?告別青春,挺立為一個個愛自己的個體,它的裡面不再有一顆哭泣的靈魂,而是勇敢地接納生命的全部:無論悲喜;無論過往時光裡有多少疼痛的不堪追憶;無論你的階層背景相貌一切外在的條件桐大在新故事裡對此的解讀,不會讓讀者們失望。

如果生命是一個行走的影子如何融入自己的黑暗並持有那追尋光的勇氣;如何面對回憶裡的些縷往事;如何面對那年少時代的疼與喜;如何在片片情事裡步步前行繼而成長——那些灰色苦澀而又甜蜜的懵懂暗戀;那些所有長在七八十年代的我們,共有的流行記憶;那些敏感於老師句句評價的歲月:到最後我們關注的不再會是主人公,最終在曲終人散時,與誰攜手離開了青春的舞場:愛了誰而又忘了誰,把誰壓在了記憶的箱底,又把誰銘成了心頭的一粒硃砂。在閱讀中我們懷舊著進行了一場成長的洗禮,進而更關注的是這種蛻變本身吧。

一切的一切,請您不妨一盞香茗,來品品桐大的這個故事。

相信它會席捲青春成長小說多年的沉寂而來,索要你心頭的那縷觸動並眼角的一滴清淚:

勾起的觸動叫青春的疼痛;

淌下的清淚是回憶的重量;

甜的苦的,箇中滋味,只有長大的自己,最懂。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後感2

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代價,我得到了想要的一些,失去了不能失去的一些。可這世界的芸芸眾生,誰又不是這樣呢?

——桐華

起初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純粹因為當時正處於“書荒”時期,偶然間在姐姐那看到這本書,只是粗略地翻了一下。時隔一年,在老師推薦的書籍裡發現了這本書,重新找回它,懷著探究的心理又看了一遍,竟有了許多不曾料到的感觸。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一本關於羅琦琦成長故事的書,請允許我從情感上、經歷上把這個精彩的故事娓娓道來。

羅琦琦的人生,是一個不斷失去與得到的過程。羅琦琦在一歲多時,妹妹出生後,被父母寄養在了外公身邊。失去了在父母身邊成長,被父母關愛的機會;但得到了在外公身邊成長,被外公關愛的機會,外公使羅琦琦得到了無限的呵護和關愛。五歲時被接回父母身邊,沒有外公的無微不至的呵護,敏感的羅琦琦在情感上也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看著父母對妹妹無微不至的照顧,她猶如身外人一般看著。羅琦琦退卻了,開始不再渴望父母的愛,緊緊的縮在自己的殼裡,絕望而自立。在父母的“開放式的管理”之下,羅琦琦認識了在外人眼中無惡不作但對她而言卻是希望的小混混——許小波、李成等人士。在這些朋友的幫助下,慢慢地,羅琦琦打開了心房。雖然羅琦琦失去了父母的關愛,但她得到了珍貴的友情,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在他們循序漸進的引導下,羅琦琦逐漸成長。在複雜糾結的青春的.淬鍊中,她的偏執孤僻,桀驁不馴,自卑不自立漸漸退去,聰明理智,開朗大方,成熟自立的特點逐漸顯現,所有的這些為羅琦琦成就夢想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她才能完美地演繹屬於她自己的美麗精彩人生。

羅琦琦的人生是那麼似曾相識,在她的身上我總像是在看另一個自己:叛逆、倔強、驕傲、敏感、自卑。。。。。。

我從小如羅琦琦一般被父母寄養在外公外婆身邊,沒有像姐姐弟弟那樣生活的父母身邊,從父母身上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的愛。在那幾年裡,我的身邊只有外公外婆,他們充當著父母的角色,在他們身上我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愛護。有時我也會想父母為什麼不來接我,我想見見他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已不再期待了。後來的每次見面我都無法控制地想要逃離。

十歲那年,父母為了我的學業將我接到他們身邊。周圍的一切對我來說是那麼的陌生,甚至在姐姐和弟弟面前我本能地低下了頭,不想看到他們的嘲笑,自卑而怯懦。在父母面前,因為害怕被拋棄,我拋開怯懦、叛逆,努力學著迎合他們,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懂事。只為了博得他們的關注。那年九月份,我被送入了國小,為了不被嘲笑,小心翼翼的藏起自己的無知。記得第一次做眼保健操時,老師問‘你以前做過嗎?’怕被看不起,我撒了謊,之後為了圓這個謊我付出了無數的努力去填補。怕學習不好被看不起,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還好,付出終將是有回報的。後來,我成為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並交了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她開朗樂觀的影響下我的性格有了轉變,也慢慢地學會去理解父母,能夠用心的去感受他們對我的關懷。

我想我是不夠幸運的,因為我的生命中沒有碰到過許小波這樣亦師亦友的兄長陪我走過灰色地帶。但我想我又是幸運的,在美好的青青裡得到這本書,讓我在這還未遠去的年少時光中,懂得回憶,懂得珍惜,懂得期待愛,懂得生命的拼搏和奮鬥。所以我想我是比羅琦琦幸運的,因為我並沒有失去外公外婆盡孝的權利。

這人世間的每一個人都在得到與失去中來回,沒有誰會一直失去,也沒有誰會一直得到。始終都要記得,上帝關上了門,必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後感3

人生的遇見,無論早晚前後,都是恰逢其時,就好像我剛拿起了鑰匙,你恰好敞開了門。這是我與這本書的相遇,也是羅琦琦和她的故事中的每個人的相遇。

我們總是在某一個特定的瞬間不可避免的回想起過往,或是遠方一封信,或是一張磨毛了邊的舊照片,站在時光河的岸邊,總要與年少的自己對峙亦或是相視一笑的握手言和,跨越了時光河的溫暖,卻永不消逝。

我用短短的幾天貫穿了羅琦琦的十年。

羅琦琦遇見陳勁,遇見小波,遇見張駿,遇見很多很多交織在她那片蔚藍晴空裡的過客。羅琦琦無疑是令人欽羨的,她有她暗戀的男孩張駿,有她的指引者陳勁,有她的小波、李哥、烏賊把她視作妹妹般呵護,而最後,她還擁有了清華的通知書。可桐華早已說過了,人生每一步行來,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世間的芸芸眾生,誰不是這樣呢。

美好的遇見都是碎玉,正是這些碎片拼湊成一個更加光潤完美的羅琦琦。她或許本不能成為這樣的她的,幸運使然。我們在浩瀚的宇宙中執行和其他行星相遇、碰撞,這些碰撞無可避免的會影響到我們的執行軌跡,遇到一個好老師,碰到一個欣賞自己的上司,交到困境中肯拉自己一把的朋友,風水學上把這類人常常成為貴人,其實貴人,就是很典型的相遇。

陳勁是羅琦琦人生路上,第一個對她產生重大影響的人。陳勁將羅琦琦帶進了一個她從不知道的世界,雖然還只是站在門口,可是因為他的指點,羅琦琦已經無意識的.踏上了一條路。陳勁的光環始終時時刻刻的吸引著她。那一句“我在清華等你”,在無形當中牽引著羅琦琦最終走入清華園。人生中總要有一個似“白月光”般熠熠發亮的人,羅琦琦或許沒能成為陳勁,她也不需要成為陳勁,但忽而一想,陳勁讓她成為了更好的人。

小波是羅琦琦亦友亦親的人。心有靈犀,心照不宣。羅琦琦以為人生中這段被溫暖包圍著的夢永遠不會醒來,殊不知曾以為的,也總會在不經意間戛然而止。許小波明白自己要什麼,也知道在現實與雲端之間自己該如何取捨。命運給他的太少了,站在上帝視角就更能體會他的心酸。他本就不是和琦琦一路的人,就好比兩條河流妙不可言的匯聚,最後又不得不分成兩條一樣。

羅琦琦從小就喜歡張駿了。她說她喜歡漂亮的石子,張駿就幫她撿,可是張駿不知道,羅琦琦喜歡的是他陪自己一起撿石子。起初以為,這是一個會一直甜下去的故事,無奈是我tooyoungtoosimple。兩情相悅的人,用冷漠把彼此隔開一條車水馬龍。“千辛萬苦”的在一起後,又因為各自的懵懂與不成熟最終陌路。年少時的愛情或許總是這樣吧,我們都是一張白紙。過後自嘲的說著自己不夠成熟不夠理智,可實際上,白紙上可以畫出不同樣子的畫,可畫想變成一張白紙,卻再也回不去了。“世界那麼大,我卻偏偏遇見你。世界那麼小,我卻偏偏丟了你。世界那麼大我卻總是無法忘記你,世界那麼小我卻總是無法遇見你。就在這十字路口,年輕的你我揮手道別。我們以為揮別的只是一段愛情,卻不知道揮別的是我們的青春。”

孤往國外的羅琦琦失去了所有人。

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總有人來,也總有人走。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們無法和命運賜予的機緣抗衡,卻能逐漸的打磨自己的稜角,溫柔看待世界的眼光。青春的飛揚和放肆終將遠去,翅影略過,留下一地的星光熠熠。年輕人覺得愛情好重要,但慢慢就會覺得,你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更重要一點。我想這也是桐華把這本書的基調寫的像足了一杯檸檬水的原因,沒有狗血愛情和打胎,入喉先酸甜後苦澀。

遇見如碎玉,過往皆琳琅。也許那個你愛的、或者愛你的人沒能拉著你的手陪你走完這一生,但也請你微笑著記得,他也曾身披微光的走向你,擁抱你,陪你度過漫長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