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12篇

讀後感2.7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12篇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1

《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應該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最受歡迎的兩本書了。但是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感覺這兩本書都被它們的名聲耽誤了。前者因其複雜的家庭關係,難記的人物,是出了名的難讀,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而後者的書名又會讓人聯想到是描寫特殊時期堅貞愛情的俗套故事,而失去翻開的興趣。但是沒有人能逃過“真香定律”,《百年孤獨》是我去年讀過的書中,最為推薦的`一本;而《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截止到目前,今年讀到的最喜歡的一本。

就像《百年孤獨》感覺並不是在講“孤獨”,而是在說與孤獨正好相反的東西,似乎是人類旺盛的生命力。雖然結局是整個家族的傾覆,曾經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塵土,消失殆盡。但是我卻沒能感受到本應該感受到的淒涼,彷彿家族的世世代代依然活在某個平行宇宙中,生生不息。

是呀,每當有一位讀者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書中的人物都會因為他或她再活一次,宛若新生,可能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吧。

剛開始看《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時候也一樣,這哪裡是在寫愛情呀,這是哪門子愛情,這能算愛情嗎?什麼是愛情?

禪宗說人生又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句話恰好描述了我看這本書的心路歷程。讀書之前,雖然沒有什麼成功的經驗,但是並未懷疑過自己是否知道愛情是什麼。但是看得過程中,我迷惑了,不再那麼確定,產生了深深的疑問,到底什麼是愛情。讀過之後,感覺這本書其實是在講愛情,又不是在講愛情,講的是愛,講的是人生、衰老、死亡。

這讓我想起了語言,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通過學習語言我們漸漸瞭解這個世界,這是山、那是水、天是藍的、雲是白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對這個世界瞭解的更深,更透徹,而是變得越來越迷茫,與此同時,我們漸漸發現了語言的侷限性,有時候我們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或者讓人更好的理解我們。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同時看一本書,每個人的感受卻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對愛情下的定義各不相同,我們又如何說得明白,這本書到底是不是在寫愛情呢?(事實是在討論過程中我們竟然對“出軌”的定義也起了衝突)也就是說,如果想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愛情那就更難了,如果真的存在的話。

“學會把愛情想成一種美好的狀態,而非達到任何目的的途徑,愛情自有其本身的起點和終點。”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2

每個人都是在生活中的孤獨者,你會發現你會成為你伴侶的花冠女神,甚至成為你心中的一個很完美的生活的標本,當愛情成為了生活的全部,你是不是沒有自己的隱私的存在,因為你沒有其他精力追求各種各樣的美妙的事情,還有就是當你發展你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他們相遇的第一次,男主是一個郵遞員,可以在這個時代裡面經營自己的事情的人,都是生活過得不錯的人,當阿里薩正在送信到了噠薩的家裡。當噠薩在教姑媽學習認字,一切都是看似平靜的生活畫面,卻被阿里薩看做美妙的生活時刻,因為可以看到了原來這個噠薩是一個學生,有著迷人的外貌。

當阿里薩一直在噠薩的屋外的樹下等著她的出現,甚至就是在自己空閒的時間不斷寫信,就是為了有一天可以讓自己的擁有這個讓自己心動的花冠女神。當開始在工作裡面出錯,她的媽媽卻知道了他們事情,甚至鼓勵自己的孩子不要那麼衝動,因為這樣子的年輕人,需要有一個經驗豐富的指導的。生活不是是是會有好運的時候,需要留言生活的提示。

當他們開始寫信,幻想著我們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甚至當阿里薩開始為了他們的將來掙錢,不斷為了讓自己的可以有更多的錢,自己選擇去了海底尋寶藏。知識就是那麼強大,在書中介紹,阿里薩就是一直認為書中的故事不會欺騙他,更加沒有想到了,當他開始在美好的將來,可以與自己女神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很自卑的過日子。

當他們的愛情敗給學校之後,他們才發現最無辜就是他們的愛情,就是在下課期間,噠薩在課間寫情信時候,剛好被老師看到了,讓她做出選擇,是需要公出阿里薩還是退學,她的姑媽因為這件事被自己的哥哥趕走了,甚至沒有多久就是病死了,在掙扎的已經無效的情況下,噠薩的爸爸只能帶著自己的女兒遠離這個國家,回到了以前和自己的愛人的相遇的`城市,並且帶著女兒去見親人。

在他們遇到了那麼艱苦的時期,他們都是沒有放棄心中的理想,並且在這期間,一直就是幻想著以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在噠薩他們被自己的父親帶著會到了上學的城市,當她父親把自己的家,還有掌握家裡的大權完全給噠薩之後,她與父親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即使是同一屋下,還是無法彼此相信了。

噠薩回來了,一次的行街,噠薩就決定不再與阿里薩交往了,之後到了噠薩結婚,生子,甚至到了半身到了墓地裡面去了,阿里薩一直在找不同的女性,在代替這噠薩的身影,每次都是堅持在自己的心中的選擇。無論何時,阿里薩在噠薩的伴侶過世之後,他一直在不斷以 寫信的方式去與噠薩聯絡,就是期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與她在一起。愛情的偉大不是你為對方做了多少,而是當你需要我的時候,我會站出來尋找到你,並且可以為我們共同努力。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3

《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男主人公弗洛倫蒂在年輕的時候愛上了少女費爾明娜,即使被迫分手仍矢志不渝,終於在53年後與成為寡婦的費爾明娜重新結合,實現了“一生一世”的誓言。這個偉大的愛情故事是一個關於如何愛自己的隱喻。最偉大的愛情必然在你與你的自我之間發生,自我在一眾旁觀者的凝視中成型,來到你身邊,成為離你最近的靈魂,召喚你的忠誠。換言之,《霍亂時期的愛情》討論的是年輕無知的`時候產生的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自我風格能否歷經考驗而本色不改,答案是肯定的。

以上是我看過對這本書以及愛情最好的詮釋。

記得上哲學課的時候。老師說,有人問我自由是什麼,我不會回答這種形而上的問題。

同樣對於愛情是什麼我也覺得這是一個形而上的不算問題的問題。我對愛情的體悟隨著歲月的流逝愈漸清晰,面對一些人的沒談過戀愛沒資格談愛情,或許我的感受會顯得不接地氣,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相去甚遠,我只能在超級代溝的另一側徒勞地手舞足蹈。一直都覺得真愛是一個對深度而不是數量和時間長短的體驗。

可能因為心智成熟得早,我對愛情的輪廓在少年時候已經初見雛形,時至今日輪廓逐漸清晰,但始終堅固,我試圖提煉她,卻發現她是凌亂的個人記憶,還好她漸漸擺脫抽象。回頭看,曾經的適度封閉自我的選擇是幸運的,像我這樣十分敏感的人,假如沒有在年少的時候構築起堅定的自我,大概很難在日後完成這個任務。也或許是這個原因,自我一旦成型會顯得異常偏執和篤定。也正是這樣,關於小說中愛情部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但在看理論書籍的過程中,我卻很難找到一本完全認同的,因而常常戛然而止、半途而廢。

為什麼愛的能力的問題常常要歸結為愛的物件的問題?為什麼勇氣的問題常常要被歸結為時間的問題?為什麼堅定的問題要歸結為合適的問題?為什麼果斷的問題要歸結為愛多少的問題?為什麼不純粹的問題成了愛情本身的基礎和砝碼?為什麼展現自己的問題成了瞭解對方的問題?

在愛情中我一直堅信純粹,覺得一個可悲之處在於人常常不能勇敢追求愛情卻常常被愛情二字異化,瞭解自己有多重要,直面內心就有多重要。愛情是純潔的,但並不是無所依附的,愛情附麗於心靈的生活。如果沒有深摯的心靈生活,愛永遠是徒勞。一直堅信直覺,她聽起來飄渺,卻不單是種感受,就像我一直認為靈感和頓悟難得卻並非偶然,而是以善感為基礎,或許直覺的唯一尺度就是直覺本身。

至於愛不愛情的,心靈生活必須是赤誠的。不管年芳幾何,總要直面內心,有著成人之思,更要有著赤子之心,否則年齡就成了一個簡單的數字的增長,而不是內心情感的積澱。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4

曾經看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一書的片段就深深迷上了這位哥倫比亞作家,他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令人驚歎的語言表達能力讓我心潮澎湃。只是遺憾地是一直都沒有機會看完這本書。放假前去圖書館借書,偶然看到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毫不猶豫就借了。近來有閒翻看,一下子就沉湎其中,再一次被他的精神世界所震懾住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創造的“一種與這種烏托邦相反的現實”。如果說《百年孤獨》由於描寫了拉丁美洲最殘酷的真實而顯現了魔幻的、似真非真的特點,那麼,這本描寫愛情的奇書卻因為描寫一個存在於未來或幻想中的世界而顯現了樸實的、絕對確實無疑的品質。當缺乏洞察力的評論者把小說的簡樸明晰的敘事方式看作是傳統現實主義的勝利的時候,你能說他讀懂了這本描寫愛情的書嗎?

少年時代朦朧的愛情幻影竟如此刻骨銘心,以至於半個多世紀之後,一對瀕臨死亡的老人重新尋找並發現了它的全新的意義。這個令人驚異的故事裡充滿了一切由於愛情而變得荒誕不經的胡話、痴言,在那個像得了霍亂症一樣的戀人的'乖張與驚惶裡,那種一般說來顯得如同愛情一樣非現實的、難以捉摸的東西,卻成了唯一的真實--就像弗洛倫蒂諾·阿里沙這個一生放蕩的老人的那句毫無疑義的謊言“我為你保持了童貞”一樣自然而真實。

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按照費爾明娜·達薩的說法,這些句子的有用之處不在於它們的意義,而在於它們清晰明理的力量。難道你能不喜歡作者的這種想像與創造的勇氣嗎?因此,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既不起源於這個世界,也不歸宿於這個世界。從頭至尾,愛情就是這個世界的異己力量。

看完後我查了一下寫作背景,這時正是馬爾克斯憑《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第三年,但他並沒有為聲名所累。他曾說過《百年孤獨》所帶來的聲名的威脅,讓他特別反感。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舉世矚目的作家之後,他沒有飄飄然,而是讓圍繞著自己的光環在心中黯淡,他因此於世俗生活中保持著一顆平常之心。作為一個文學大家,他那犀利的目光從狹窄坎坷的人性通道中穿過,以自己父母的愛情經歷為藍本,發現了充滿暗礁、充滿風浪但又壯闊浪漫的“愛情”的海洋。在經過兩年多的默默寫作後,作家終於奉獻給了世人一部非常之作——《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5

愛情是什麼?是才相識時互相喜歡又不敢表露的少年相思?是被激情佔據而不管不顧的放縱?是明目張膽的浪漫,還是一直默默地愛著一個人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個日日夜夜?

在馬爾克斯的筆下,愛情是這所有的一切,也不是這一切。愛情總是帶著困惑,讓所有想要得到答案的人不知所措,而這份不知所措,可能就是關於愛情的所有答案。

《霍亂時期的愛情》中作者用優美的文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橫跨18-19世紀五十餘年的傳奇愛情故事。在這個故事裡,電報員愛上了有錢人家的小姐,而小姐嫁給了貴族醫生並穩定地在她的“人生巔峰”度過了五十餘年。但電報員在精神上仍矢志不渝地愛著那位小姐,於此同時,他在肉體上又無比放縱,單是較長的戀情就多達二百多次,上至古稀老者,下至豆蔻兒童。這一切都像是為找尋那位小姐的影子,而愛時又滿懷真誠。

換句話說,將靈魂的'愛與肉體的愛分離,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那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愛情嗎?不是,也是的;是不忠嗎?是的,也不是。矛盾就是愛情的答案。因為愛情只是生活中的倒影,一晃而逝,只有孤獨愛你如生命,如影隨形。

如果故事就這樣走向尾聲,那就徹底成了一個備胎備胎到死的狗血故事。而偉大如馬爾克斯者,又豈會落此俗套?所以當醫生去世後,二人在挫折中宿命式的舊情復燃。

故事末當兩個年齡累計達150歲的老人站在掛著黃色“霍亂”旗的船頭,毅然決然地向著與故土相反的方向駛去。你很難用真摯、忠誠這樣的詞去揣測時間長河裡延綿不絕的眷戀與慾望,很難斷定究竟是什麼讓心火不熄,久久炙烈。

這是一次充滿使命感的講述,也是一次充滿詩意的尋找,愛情在故事中成為拯救心靈、戰勝孤獨的一劑強心劑。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本書表面上看是對愛情百態的天才敘寫,實際上表達的卻是生命的哲理,是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理性叩問。

這本書包含了關於愛情的所有答案,但你想要的能將你感動到痛哭流涕的愛情是沒有的,這裡只有冷冰冰的生活和愛情若有似無的真相。閱讀這本書的好處是,它開始使人重新相信愛情;壞處是,讓人意識到即使相信,也無濟於事。

羅曼·羅蘭怎麼說來著?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在我看來,這句話作為這本名著的推薦詞就再好不過。

最後,我不指望你嫁給愛情,惟願你始終不屈身於孤獨。畢竟,有的人在婚姻裡生活了一輩子卻從未有過愛情,就像費爾明娜和烏爾比諾;而有的人在一起時已垂垂老矣,卻愛意盈盈,就像阿里薩和費爾明娜。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6

《霍亂時期的愛情》以綿長細膩的筆觸,道盡了鏡花水月,浮雲掠影的愛情,與細水長流的生活。

阿里薩是費爾明娜轟轟烈烈,刻骨銘心的初戀。如同所有真實愛情的伊始。他們偶然遇見,阿里薩對費爾明娜一見鍾情,純粹的愛情由此開始。沒有柴米油鹽的愛情總是美好,令人嚮往。然而現實總是很骨感,他們轟轟烈烈的愛情並沒有被人所理解。

浪漫是愛情天堂之水,現實是墨,以致美好愛情一時被現實沾染便攪動不清,令人恍惚。費爾明娜被學校開除,甚至被父親發現後,強行禁止她與阿里薩來往。當然,現實並沒有讓他們妥協,兩個人更是堅決的抵抗現實,甚至私定終身。可是劇情有了反轉,他們的愛情半路夭折,只因費爾明娜購物買東西時,偶遇阿里薩,阿里薩說“這可不是花冠女神該來的地方啊”

他們偶有爭吵,但終究攜手並進,度過了一生。在醫生去世後,阿里薩的告白又將兩個人綁在了一起。此時,兩個人已經錯過了整整五十一年七個月了,歲月改變了人的容顏,卻不曾改變人心裡最初最深的悸動。對阿里薩來說,的確如此。他植髮,護膚,為的就是活到她的丈夫死去的那天,那天,他得站在剛剛守寡的她面前,說出從未中斷的愛的誓言。他走得緩,但也心甘情願,追隨著費爾明娜的倩影。

一次初戀的極樂極苦,帶給他說不盡的思念。費爾明娜開始時對醫生抱有偏見,然而時間能治癒一切。它會糾正所有的偏見,也會重新滋生好的感覺,只不過在這裡沒有轟轟烈烈,也不會刻骨銘心,只是細水長流。生活總是一地雞毛,沒人能獨善其身。這才是生活原有的'樣子,它不僅是詩和遠方,還是當下的苟且。令人得不到片刻的喘息。

千帆過盡,回首當年,那份純淨的夢想早已漸行漸遠,如今歲月留下的,只是滿目荒涼。“易得的幸福無法持久,這點體會更多地是源自教訓而非經驗。”醫生給她帶來了世俗的的好處:安全感、和諧,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於愛情。但它們終究不是愛情。會湮沒在無聊的生活中,幸運的是費爾明娜從無聊的生活中以悲壯聖潔的方式自己愉悅了自己。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人總得做出選擇。選擇了一個人,變決定選了選擇一個怎樣的人生。她可以和阿里薩談理想,談詩詞,可是面對結婚時卻猶豫了。

結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那不是一次模擬考試,答錯了把試卷捏成一團扔進垃圾桶下一次重來,這一次選擇可以多等等。

交卷的時間把握在自己手裡,亂填與省略是大忌,多走走多看看,去認識一些人,多經歷一些事,當一個人的視野廣了,選擇自然全面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7

六年前通宵在被窩拿著小檯燈看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雖然早已忘記了裡面所寫的內容,但貌似不妨礙我在人前炫耀的那種自豪感。“啊,《百年孤獨》呀,早就看過了”。

是的。僅僅就是看過了,但是看過之後的結果是怎樣恐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貌似裡面的人名很長,涉及幾輩人的故事。不過,僅僅知道這些就夠了嗎,就能在人前說我知道馬爾克斯嗎?知道得越多,你會發現你越不敢亂講話,生怕講錯了就誤導了他人。

看過《百年孤獨》的人都知道這本書是用“魔幻現實主義”寫就的。手法新穎,故事離奇,不過,也讓人摸不著頭腦。

反過來看《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書,作者擯棄了以往的手法,並沒有太多的人物情節,不過和之前那本書類似的就是都跨過了時間的長河。這本書的裡面有著很多當代人們所遇到的問題,想得到的'答案。

一場由愛念引發的故事,終究是沒有得到愛情的完美結局。不過,對於彼此來說,這又算得上些什麼呢?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裡面提到的,我們首先應該要善良,其次要誠實,最後不要相互遺忘。裡面有著濃烈的愛,熱情的愛,等待的愛,以及成全的愛。有著人類的善惡,愛憎,嫉妒等等。

當然了,裡面也有著迷亂的性,狂歡後的孤單。有著迷茫,有著恐懼,也有著貪婪。不正因為如此,世間才顯得多次多彩嗎。如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裡面有這樣一句:心有很多的規矩,要守住自己心裡的規矩,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不是人人都能捨得。

在一個極度迷亂的世界裡,你能保證一定能夠守住心中的那個規矩嗎?選擇的機會增加,也就意味著犯錯的機率增加。最終能夠走出來的才是成長。

同時看的另外一本書則是《學會提問》,現在的人為什麼難以有較大的創新,就是因為更多的思維固化,把周邊的一切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空閒的時間又被手機給填補上了。接受大量的“資訊”。接受著大資料的“按喜歡推薦”。

之前曾看過一個調查,中國的人均讀書量排在末尾,挺可惜的,中國也有很多大師經典之作,只是少有人去翻開,去記住,去感念。

《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在裡面你會感受到部落文化,感受到地中海似的愛情,以及對於真摯愛情的探討,你所發生過的,或者你正在經歷的,都有答案。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8

“我有622的情人,但我就是愛你。”

愛情是最困難的事,因為他(她)面對著的是一個企業無法進行完全可以掌握的個體。愛情是最奇妙的事,有的學生只是三五年,有的經濟持續了幾十載,而有的是在另一方工作逐漸發展走向世界盡頭時才對耳邊人呢喃一句:“真不可思議,我對於我們愛你這件事竟堅持了一輩子。”

太多的愛是一個悲劇。必須在死亡中解讀。費爾米納和阿里扎第一次見面,就成了一輩子的感情。沒有一種幸福可以和你我一起看夕陽沉沒,歲月去比擬。

公平地說,馬爾克斯的工作並不是這樣開始的。相反,他選擇了陳詞濫調的”愛情”這個自古以來就有的詞,來觀看日落,講述碼頭工人的小調。

“我等了你五十一年四個月零八天。”頭髮花白,弓腰駝背的男主人弗洛倫蒂諾站在風光正好的客廳裡,顫巍巍地開口。面對著眼前這位寡婦的男子,心思敏感而細膩,在五十一年前宿命般的一眼是他苦痛的開端。菲爾明娜,那個長著一雙杏核眼,有著一頭亞麻色長髮,走路像一隻小母鹿的`迷人少女,就此在他心底抽出芽,生出刺,長開花,成了這場“半世紀後仍未結束的驚天動地的愛情”的源頭。

費爾明娜結婚、懷孕、生子、兒孫繞膝都是跟另一個就是男人可以完成的;她的欣喜、悲切、嬌嗔、惱怒都為我們另一個一個男人一樣綻放,與阿里薩毫無相關干係。最令他快樂的事莫過於企業藉著這個小鎮通過舉辦一些活動發展之際,在人頭攢動的時候已經遠遠地,默然地,肆無忌憚地欣賞她嬌豔的容顏,最多使用最多,在擦身而過的時候,脫下禮帽問候學生一句:“晚上好,烏爾比諾太太。”這是在半個世紀的守望裡,他唯一標準還有一種勇氣說出的話。

如果人生是一個不倦的迷宮,那麼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就是一曲樂音,一聲細語。

“在某一個或者傍晚我遇上了你,我試圖通過走近你,用我所有的黑暗、困惑、苦悶去打動你,從此開始頹廢的生命裡遭遇了忐忑心理不安的際遇,還在一個荒涼的愛情裡偏偏開出了女性妖嬈痛楚的花朵。

當你用盡了我們歲月,歲月也用盡了你,你是否還真的可以認為文化流逝的時間已經算不了什麼?你是否還能在一個雜亂的回憶裡找到自己那個職業令你思念成疾的隻言片語?“

不過這個瞬息,阿里薩便為費爾明娜傾心;不過一個瞬息,費爾明娜便從自己學習生活裡抹去了我們那個地方名為阿里薩的幻影;不過發展瞬息,烏爾比諾先生就可以俘獲了費爾明娜的芳心;不過對於瞬息,阿里薩就對費爾明娜傾訴了自己數十載的衷意。五十一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不過市場瞬息。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9

在讀這本書之前,看書名《霍亂時期的愛情》,我還以為這是一個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應該是有迷人的男女主人公,超越現實的故事橋段以及讓人動容的情話誓言。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其實並不缺少這些——那段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愛戀。可是,我卻覺得,它在說的好像並不是愛情。

一個貫穿了整個故事的情節在我讀來總是也些不愉快。阿里薩愛了費爾米納半個世紀,可是在固守精神上的愛戀的同時,他的'肉體上卻也從來沒有缺少過女人。女生大多是有感情潔癖的,所以讀書時我一直在想,這種愛到底是不是真愛呢?肉體上的歡愉和精神上的愛戀是否其實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共存的。我不知道。

書中有句話說,愛情分為兩種,一種是腰上半部的愛情,一種是腰下半部的愛情。我已經非常清楚男人幾乎都是視覺動物。但在知乎上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曾經為你暗戀的人做過最傻的事是什麼?幾百個答案中不乏深情到讓人動容的男生的暗戀的故事,讓人感嘆原來他們也可以用情深比女人。

或許,每個男生心中都有個沈佳宜,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和別的女人做愛。

我想每個女人都曾經渴望過一個完美伴侶。但是完美伴侶真得存在嗎?就算完美如醫生,在書的前三分之二,他幾乎無可挑剔。可是他也曾經出軌過。在我幼稚的想象中,費爾米納此時應該決絕地離開醫生,離開一個對自己不忠的丈夫。可是她沒有,她只是冷戰。而當最後醫生親自去接她時,她非常開心,想著他終於來了。

也許這才是真的生活。“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婚姻將愛情消磨成親情”,彷彿愛情是一切,可是馬爾克斯其實也在書中隱晦地指出,完美的婚姻其實並不要愛情。醫生和費爾米納的結合並不是因為愛情,可是他們也相濡以沫地度過半個世紀,除卻那一點點不完美的插曲,他們非常和諧。

年老的費爾米納對阿里薩說,年輕時候的那段時光其實並不是愛情。是嗎?可是在我年輕的心看來,那就是愛情啊,而且是那種我非常向往的熱烈的愛情。醫生和費爾米納結合並不是因為愛情,可是在作者那細緻的對於日常的描寫中,我卻認為,那其實也是愛情。

所以,愛情究竟是什麼?

還有,為什麼我們需要愛情?

我只能說,馬爾克斯把這一切寫得太真。讀完後我覺得心很重,感覺自己彷彿也經歷了這世間的百般愛情。夠了,不用再愛了,雖然我還沒有愛過。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10

有道是,人間至味是清歡。什麼是愛情?轟轟烈烈是愛情,平平淡淡也是愛情啊。一屋兩人三餐四季,隨流年輾轉,長相廝守,一任青絲共白頭,這也許是很多人對愛情的最終期許。

愛情它浪漫美妙,可最後激情褪卻,平淡、堅守才是愛情的核心。放眼周遭,很多人愛著愛著就走散了,因為愛情最初可以浪漫,但最終則落歸現實。三毛曾說過,愛情如果不能落到柴米油鹽吃飯睡覺這些瑣碎上,是不能長久的。只有彼此經歷過凡塵俗世的煙火生活的洗禮,才不會把彼此弄丟。

愛是經營,是彼此成長

愛情是兩個小人物間的歡喜,而不是一部轟轟烈烈的傳奇。相愛的人只有在鍋碗瓢盆交響曲中,在細碎庸常的日子裡,才能體味到愛情的細水長流,也才能細品一蔬一飯的溫暖與滿足。這種愛,如風潛入,潤物無聲,猶如一首靜緩流淌的小詩。它縱然平實,卻離不開經營呵護。

最好的愛情是彼此是成長,思維高度不差上下,你促使我進步,我也能助他提升。你很好,但我也不差!愛情的勢均力敵,才能產生一種長久的平衡,彼此相互吸引,又互相獨立。只有兩個靈魂匹配的人,彼此間的愛情才能走得更遠!因為愛一個比自己太過優秀的人,自己太累;而愛一個太弱的人又深覺厭倦無趣。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說過:“一份好的愛情,它是心靈的互相契合,是彼此的浪漫吸引,是對親密關係的持久承若。”只有把握了彼此成長的愛情經營之道,才是對愛情最好的`解讀。

愛是堅守 是忠誠

慾望是人性,而忠誠是選擇。這一生我們不經意間會有很多邂逅和遇見,會有心動,甚至會愛上另外的人。但愛不應該是這樣的,真正愛一個人,一眼便是一生,會自動遮蔽外界的紛紛擾擾。因為愛,是信任,更是忠誠。

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烏爾比諾醫生的話說“對於一對恩愛夫妻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這份穩定首先立在彼此信任和忠貞的基礎之上,穩定一旦被打破,彼此間的信任再難重建,愛也就戛然而止。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當今社交網路平臺眾多,對人性對個人意志力是極大挑戰。如若意志不堅,禁不住誘惑,出現背叛,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對另一半的傷害則是致命的。因為愛得越深,背叛來臨時,傷得越痛。這種痛猶如往心頭紮了一根深深的刺,一生都會隱隱作痛,無法釋懷。所以面對愛情,忠誠和堅守是一種高貴的選擇。

人一生都是在尋愛的過程,茫茫人海中,相遇並牽手,這不是恩賜也是一份成長。人生中的相遇並非偶然,心理學上發現,人們愛上的是與他們相似的人,或是他們曾經是的人,或是他們想要成為的人。人生,感恩遇見,珍惜眼前人,縱然風雨同共,也一路悉心相隨,一任時光慢慢老去,不負歲月,因為這既是愛對方,也是愛自己。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11

“我一生有622個情人,但我只愛過你。”

愛情是最困難的事,因為他(她)面對著的是一個無法完全掌握的個體。愛情是最奇妙的事,有的只是三五年,有的持續了幾十載,而有的是在另一方逐漸走向盡頭時才對耳邊人呢喃一句:“真不可思議,我對於愛你這件事竟堅持了一輩子。”

太過深情即悲劇一樁,必須以死來句讀。費爾明娜與阿里薩初見時的驚鴻一瞥,竟成了彼此—生的眷戀。沒有怎樣的幸福能與我跟你並肩看夕陽沉淪,歲月老去相媲美。自開讀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有一種放不下的感覺,於是,即便是在這樣一個少見的排滿"外交活動"的繁忙週末,還是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了通篇小說。彷彿跟隨著一章蕩氣迴腸的交響樂經歷了一場跌宕起伏激情壯闊的人生之旅。

馬爾克斯是個名副其實的文學大師,他沿襲著“百年孤獨”以來一貫的`語言風格,用詞洗練而精準,韻律感十足,畫面感極強,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呼之欲出,最難得的是他慣用犀利加幽默的語言方式嘲諷世事,敘述現實社會殘忍,用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而又不乏人性溫暖的筆觸描寫著現實社會最真切的傷痛。

沉浸在對亡夫的思念中的費爾明娜,其實同樣無法忘記那段長久而受阻的愛情。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沉迷在對費爾明娜的愛情之中,為了逃避這份愛情帶來的痛苦,他一次一次地尋找著“黑夜裡的小鳥”,並把跟這些女人的交往記錄下來,“只因為缺少那一個女人,他便希望同時和所有的女人在一起”,儘管所有的女人加起來也代替不了費爾明娜。

你很難想象,為了心中的愛情,弗洛倫蒂諾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金錢或者人情,又或者這位店主一生最想得到的東西——只求他把那麼鏡子賣給自己,其目的就是因為鏡子裡的那片天地,他愛戀的形象曾在那裡佔據了兩個小時之久。不僅如此,為了配得上他的花冠女神,弗洛倫蒂諾費盡心機當。上了內河航運公司的老闆,並且精心打造了一—座愛的宮殿,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漫長等待之後,在自己已經八十歲高齡的時候,終於收穫了守候一生的愛情。在小說的結尾,“新忠誠號”在返航後調轉船頭,重新駛向黃金港,再次踏。上他們的愛情之旅,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一生一世。

我想,這是那些為了所謂苦衷便鬧得誤會重重的戀人們所無法想象的吧。半個世紀,一輩子,阿里薩將守候等到了盡頭,將愛情釀成美酒。兩個鶴髮雞皮的老者,終於於“忠誠號”上牽起了對方的手。這不存在相守恨晚,無關乎虛度了前面的時光。此時的他們,已經經歷過了人間的浮華和無奈,剩下的只有最簡單的愛。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12

全書以愛情之名,卻描寫了大量的現實問題,親情與友情,愛情與麵包,死亡與生存,戰爭與和平……更傾注了作者對世界獨特的見解。

關於愛情,書中已經寫盡了所有愛的方式,有醫生和費爾明娜那種廝守一生平淡度日的婚姻之愛;有費爾明娜與阿里薩那種初見即心動的靈魂之愛;有阿里薩與情婦們那種放縱性慾的肉體之愛;有醫生與情人那種尋求精神刺激的出軌之愛;更有阿里薩與14歲懵懂女孩的所謂不倫之愛……

很難說哪一種愛情更為高尚,只能說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遇見的情感問題,故事的結局取決於當下的選擇而已。如果醫生壓抑了自己出軌的衝動,如果阿里薩決心斬斷過去開始新的生活,如果費爾明娜一開始便選擇了精神之愛,一切也未必會變得更「美好」。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任何選擇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難題,無人倖免。

有人問書裡誰最幸福?我認為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可以說是求仁得仁吧。

我為阿里薩堅持了半個世紀的愛情而動容,同時覺得醫生與妻子間的「穩定」婚姻很幸福。費爾明娜也是如此,她應該也認為兩種愛情都是同等分量的存在,所以在丈夫死後不無感慨地說即使重新來過,她依舊選擇與醫生結婚,但她恐怕也依舊無法逃脫阿里薩的愛情魔咒。

作者以一種平穩的語氣向我們講述了橫跨50餘年的與愛情有關的故事,其中也大量描寫了人性的善惡,但並沒有流露出對某個人,某件事抑或是某種愛情的褒貶。生而為人,我們身上都揹負著善良與邪惡,沒有理由要求所有人都是閃閃發光的`天使,邪惡的念頭也無非是人性和慾望使然,有些人可以控制,但大多數人畢竟還是做不到吧。

馬爾克斯當然能夠讀懂每一種行為,光榮或者可恥,都是鮮活的人間。這便是作家的偉大之處:閱遍人間百態之後,對人類表示諒解和關懷。

有人說這本書就是為了給渣男洗白,當然不是,作者不評價只是為了展現人物飽滿的形象,醫術高明的醫生也會出軌,扛著愛情大旗的阿里薩情婦無數,信奉宗教的修女見風使舵……任何過多的褒貶都影響我們對人物的判斷。究竟什麼才是對錯,不用問作者,問自己就夠了。

人生就是這樣啊,沒有什麼對錯,也充滿了不確定,正是因為如此,生活才變得有趣。所以呢,沒必要老是糾結該如何選擇,也不用為某種放棄而後悔,畢竟無論你選擇哪條路,日子都不會更好過一點。

而無論你選擇哪條路,都希望你忠於自己的內心,保持人格的獨立和強大,哪怕是充滿荊棘,也永遠不能如藤條一般攀附樹木,否則你可能會向上,但就再也無法向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