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國中的讀書心得15篇

讀後感2.31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中的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中的讀書心得15篇

國中的讀書心得1

高中第一次看《小王子》,立刻被他清新的文筆和樸實的世界所吸引。現在,六年過去了,再看完《小王子》,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哭泣,為小王子那威脅靈魂的悲傷而心悸,為他那純真執著的愛而感動,為他的童心而哀悼。正如作者聖埃克佩利在序言中所說,他把這個童話獻給了小時候的萊昂威爾特。

這是一個屬於成年人的童話,屬於曾經有過童心的成年人。孩子們無法理解小王子的悲傷和沉重的愛。他們不應該過早經歷這些。他們應該在陽光燦爛的世界裡享受快樂時光。與其說這是一個童話,不如說這是一個悲劇。童話裡的主人公總是像白雪公主或灰姑娘一樣幸福地生活著。但是悲傷的小王子在發現愛情的真諦後死在了沙漠裡。

小說情節很簡單,主要從“我”的角度講述小王子的旅程。因為一朵美麗嬌嫩的玫瑰,

小王子離開了一直平靜地生活著的B-612小遊星,他先後遊歷了六個星球,在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覺得很不可理逾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國王,財迷心竅的商人、迂腐的'點燈人……於是他不斷的感慨,“大人的世界確實奇怪。”在這裡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這些大人們的空虛、盲目和愚妄,也道出了成人的孤獨寂寞、無可適從的處境。

最後他來到了地球。在這裡他遇到了一隻狐狸,這隻狐狸給他解決了那朵嬌氣的小玫瑰給他帶來的對愛的疑惑,使他明白,愛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慈悲,有了愛(廣義的愛)生活裡的一切才有了意義。狐狸告訴他:“對於你使之馴順的東西,你永遠有責任。你要對你的玫瑰盡責。”“如果你使我馴順了,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歡快起來。我將會聽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腳步聲。……。你有著一頭金髮,於是,一旦你使我馴順了,這將變得妙不可言!

金色的小麥將使我回想起你來。於是我就會愛上穿行麥浪的風聲……”愛使人懂得了憂傷和痛苦,同時使人擺脫了孤獨寂寞,使生活變得有充滿情趣和意義。正象小王子對“我”說的:“這就象花一樣。如果你愛上了一朵生長在一顆星星上的花,那麼夜間,你看著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開著花。”於是作者明白,這世界上,一隻小綿羊吃掉一朵花兒,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對於小王子來說,“那就如同所有的星星頃刻間都熄滅。”

最後,小王子在離開他的星球一週年之際,讓毒蛇咬死了他,這樣他可以“擺脫軀體的重量”,回到他的B-612小遊星,回到他的驕傲而脆弱的玫瑰身邊。小王子走了,就象買火柴的小姑娘飛向與奶奶在一起的沒有寒冷沒有飢餓的世界一樣,他奔向他永恆的愛。留給這世界的只是金色的麥田和一園子無關緊要的玫瑰花。還有我們在徒勞地哭泣。而我們就象渴望被馴順的狐狸一樣,對著麥田思念著小王子金色的頭髮。因為小王子,我相信沙漠裡確實藏著水井,因為小王子他聽到轆轤在風中的聲音,並飲了那令荒漠變得美麗的甘泉。

國中的讀書心得2

如果閱讀不能與人分享,就不是真正的閱讀。寒假讀了《海底兩萬裡》,內容有趣,涉及到許多方面的內容,對以後的學習非常有幫助,讓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這本書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儒爾·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它讓我“登上”了“鸚鵡螺號”,以平均十二公里的時速,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行中,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有海底打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亞的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富。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搏鬥。擊退土著人圍攻等探險。

從這本書中,我得知海底的風景十分美麗:有五顏六色的珊瑚、形似花壇的海葵、星羅棋佈的海星、瘤狀的海盤車、仙女般正在跳舞的水母、各式各樣的貝殼,真美啊!這時,我也好似在水裡一樣,和海螺唱歌,同海豚跳舞。

剛欣賞過美景,又迎來了新的危機。在南極時,他們被困在由厚厚的冰層形成的`“冰盆”裡,差點窒息而死。還好他們有驚人的勇氣,一起來合作。有的挖冰,有的澆沸水,最後終於突破了厚厚的冰層,重新獲得了生命。那時,我也像個差點窒息的人一樣,大口大口的呼吸新鮮空氣。

看過這本書後,我瞭解了更多關於海洋的知識,與其說它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個百寶箱,讓我學到了科學、數學、天文、地理、生物······這些知識。書裡有個神奇的世界,讓我們愛上讀書吧。

國中的讀書心得3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為《舊事重提》。這一些文章全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裡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從書卷裡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雖然在書塾讀書很煩悶,但是我覺得魯迅的小時候還是很快樂的,看到這,總是能回想起小時候的趣事,在現在看來,總覺得小時候無憂無慮,我多麼想再回到小時候,在體驗一下那小時候的事情,雖說現在回想起小時候的,感到無聊,沒趣。但在小時候,是多麼值得回憶的事啊。

記得那一次,我去鄉下玩,和小夥伴下水捉魚和蝦,雖說是個小溪,但還是令我恐懼,但是為了面子,還是下去了。很快我就適應了在水裡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拿個小簍子捉魚捉蝦,我不會捉,看著小夥伴捉,看著看著我的手癢癢了,於是我也開始捉了,雖說不大會但是好歹我還捉上來了一兩條。我便沾沾自喜。我在水裡摸索一會,摸到一個長長的,滑滑的,我一想:不好我趕緊把捉的東西往岸上一甩,一看,啊!蛇啊!這是小夥伴圍了上來,打家討論來討論去,小夥伴拿著幾個小棍,把它挑來挑去,不讓它走。蛇不大我們便把它的頭壓住,然後生起一堆火,然後把它的尾巴放在火裡。那次的經歷讓我記憶猶深。

老師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也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彷彿在給我們講故事一樣,也就更能吸引我們。在這些作品中,《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曾在七年級時讀過,卻總是一知半解,心中只有些模糊的感覺。

在這次寒假裡,我又重新讀了這本書,或許是因為課上學習過幾部分的原因,心中突然間明瞭了些。二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小引。細細品讀下去,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成長過程的生活道路和經歷,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或許並不全是真實的,但卻能夠從中覺察到魯迅對於過去的情感。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那些參雜了虛構的故事中,魯迅或是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或是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這一切,確實是我們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閱讀這些散文,我們能夠體味到魯迅發自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們彷彿看到了小小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中,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好奇地向先生問“怪哉”蟲的事情。我們好像看到了小小的魯迅,赤著腳丫子,在海邊與閏土玩耍,聽著閏土的“傳奇”故事,眼中閃爍著對大海的美麗的嚮往,心中有了一個“小英雄”的形象。雖然年幼,卻已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似乎看到了小小的魯迅,高興地收下了長媽媽帶給我的禮物,忘記了與長媽媽的“舊仇”。在書房裡,一個人靜靜地,手捧著希冀已久的《山海經》津津有味地徜徉在奇異的世界中。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不禁懷想起自己幼時傻傻單純的白色時期:雖毒舌卻細心體貼我的青梅竹馬,雖粗糙卻真心關懷我的大哥哥,雖大大咧咧卻一心為我的媽媽。那麼那麼多的美好的回憶,才促成了如今已漸懂事的我。即使我仍不夠成熟,但我仍會努力,創造出自己的記憶,有一部我自己的《朝花夕拾》。

國中的讀書心得4

一、作品及作者簡介

《名利場》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和幽默大師薩克雷的代表作。作者以諷刺的手法和辛辣的口吻,創作了該部副題為《一部沒有主角的小說》,即現代所說的“非英雄”題材的典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該作品主要敘述了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社會,兩個出身、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跌宕浮沉的人生歷程:一個是窮苦畫家和法國舞女的女兒蓓基·夏潑,她出身卑微,聰明精幹,但虛榮心重,為躋身上流社會而不擇手段,利用人的心理和自身才貌的雙重魅力逢場作戲,混跡於一個個社交圈,甚少關心自己的家人朋友,最終她擁有了相當可觀的財產和一定的社會地位,卻失去了其它所有的一切,愛情、友情、親情全都離她遠去;另一個則是出身於富裕的實業家家庭的愛米莉亞·塞特利,她生性善良而單純,但生活空虛,對愛情充滿幻想,後來家境在互相傾軋中衰落,雖然如願嫁給了青梅竹馬的喬治·奧斯本,但卻未得到一直期待的純真的愛情,甚至差點遭到丈夫的背叛,在不幸成為寡婦後,更是艱辛地獨自撫養小喬治,所幸在故事的最後,她幡然醒悟,接受了愛慕她十幾年的多賓中校,算是收穫了幸福的結局。

本書作者薩克雷生活在十九世紀上半葉的一個英國駐印收稅官家庭,年幼喪父,受過高等教育,但由於理財能力低下、早期婚姻的不快,使他的生活一度很艱難,使他不得不與上流社會家庭保持著較穩定的關係。他本身就出身於資產者中間,對上層資產階級和貴族的生活很熟悉,因而在該部作品中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將人們過分追求名利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二、人物形象分析

《名利場》中,作者大量運用語言和心理描寫,塑造了蓓基、愛米莉亞、喬治、多賓等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經典人物形象。

蓓基·夏潑是社交界的“亂世魔女”,是精明能幹的女冒險家。出身低賤,父母雙亡,使她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生活貧苦,人情冷漠,使她對名利有著超乎尋常的執著追求;她的姿色和聰明才智,更使得她自覺不輸於甚至高於很多富家小姐,虛榮心急劇膨脹,加深她對命運不公的不甘之情和反抗之意;極強的目標性,使她為了躋身上流社會不擇手段,自私自利,虛偽做作。說實話,我極度厭惡這個女人,或者說這種型別的女人,但不得不承認,在一步步闖進陌生的上流社會的過程中,她使用的每一種手段無不奏效,她對人心的揣摩精準獨到,是一個優秀的實幹家。但她對於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壓榨著他們身上的利用價值,鋪砌著自己的征途,最終“縱然贏得了天下,卻失去了並肩的人”。

愛米莉亞·塞特利是一個真正純真善良的女子,待人真誠而友善,是在蓓基困苦時唯一對她施以援手的人,在校期間幾乎贏得了所有師生的喜愛。但她的人生軌跡早早就被家裡安排好,包括與喬治·奧斯本的婚姻,是一個典型的傀儡式人物。她以為自己真心愛著喬治,殊不知她愛的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幻影,一個以喬治為原型、用太多的美好修飾成的完美如王子般的幻影,這成為她空虛生活的重心。在喬治陣亡後,幻想的主角不在了,她就將情感轉移到喬治的遺像、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小喬治和她自以為是喬治送的方形小鋼琴上,以至於和多賓險些錯過。喬治·奧斯本,一個真正花心的飄忽不定的浪子,他自然比不得多賓的痴情,甚至比不上羅登的專情。他和愛米之間的愛情本身就失衡了,這必然導致他倆婚姻的悲劇:新婚十天,他就開始和蓓基調情;出征前一天,他還企圖邀請蓓基和他私奔······如此不負責任!何以使然?他本身的自負、家人的縱容和愛米過於仰望式的愛。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多賓說的一句話“···我相信,她是非常愛我的!”相信選擇了喬治作為終生伴侶的愛米,從一開始就註定要走上悲哀的人生之路。

多賓,他是本部作品中最與眾不同的一個,最正直的一個,也是最痴情的一個。為了讓愛米莉亞開心,他迫使喬治同意迎娶她;在喬治死後,他一直在默默接濟愛米母子二人,並且努力去達成愛米與老奧斯本之間的'和解;為了使愛米免受蓓基的欺騙和傷害,他不惜自毀自己忠誠的形象,也要當面戳穿蓓基的醜惡嘴臉。如果要雞蛋裡挑骨頭,非要找找他的缺點的話,那就是他過於簡單直接的性格,不能更加婉轉地進行勸導,而是更多地使用命令式語氣,極易好心辦壞事。而且,誰又能肯定多賓愛上的不是關於愛米的完美女性的幻影呢?

三、斷想

名利場就是一個浮華的世界。名、財、權,只要你擁有其中任意一項,你就能在這個奢靡美麗的世界中佔得一席之地,贏得人們的青睞。這個世界裡充斥著金錢的銅臭味,慾望已然矇蔽了雙眼,名利場內的人掙扎著出不去,名利場外的人拼死想擠進來,無論場內抑或場外,沒有人真正看懂過它。

喬治、愛米莉亞和多賓就一直掙扎於其中,玩著蓓基所不屑的愛情遊戲。喬治是愛米莉亞的幻想,愛米莉亞又是多賓的幻想,最後,兩人才幡然醒悟自己一直執著的愛情實質。雖然兩人還是在一起了,但作者最後的一席話隱晦地點出:這種婚姻不可能像想象中那麼美滿——“啊!在這蒼茫的大地上,我們之中誰是幸福者?我們之中,有誰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心願?倘若得到了,又有誰是真正的心足意滿?”

而蓓基則希望在這個世界為自己找尋一處華麗的位子,在名利誘惑下,原本聰明美麗的少女,漸漸成長為虛偽、貪婪的少婦。口頭上蜜一般的恭維之下隱藏著無邊際的謾罵,面上甜美的笑容下遮蓋著怎樣致命的毒液。在她貧苦時,人們因為她的聰明可愛而心生憐憫、同情;在她嶄露頭角之時,人們因為她的魅力而痴狂;而檔面具被揭下,謊言被拆穿,丈夫羅登與他分居,兒子小羅登不願見她,連最最善良的愛米也刻意避開她。再沒有一個人為她停留目光了,哪怕只有一秒。

薩克雷的《名利場》尚未落幕,近兩百年來,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從未停歇,數不盡的人為了名利的剎那煙火而奔赴這個泥潭。是否要待到名利千瘡百孔,人們方能看透這一生浮華不過過眼雲煙?那時,是否方能憶起最初如蓓基般堅定又脆弱的誓言:“如果我一年能有五千英鎊,我想我也會是一個好女人。”

待到浮華褪盡,人心方得寧靜。

國中的讀書心得5

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一段有骨氣的光陰,都在艾青的筆下揮灑的淋漓盡致。

慈母深深情,乳兒記心懷——《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是一首感人的抒情詩,這首詩描繪了大堰河為作者付出的辛勤及自己一生的悲慘命運。結合作者的背景看,大堰河更像是一位親生母親,每天洗衣做飯,晒穀,打掃,幹著做不完的農活。在作者受傷時給予撫慰,替作者醫治包紮。可他並沒有喊過累叫過苦,只因她深愛著自己的乳兒,默默地為他付出。她一生都含著笑,直到墜入死亡的深淵,她流淚了,卻只是因為乳兒不在身旁。作者把大堰河比作大地的母親,對大堰河深切的'思念淋漓盡現。讀艾青的詩,我感受到拳拳的真情與深深的思念。

士兵的生命是屬於戰爭的——《他死在第二次》。這首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士兵抗戰受傷後再次奔赴戰場,把生命交給戰爭的全過程。這首詩歌的字字句句都是對祖國的滿腔熱情,其中有一句話:“一個士兵是必須在戰爭中受傷,傷好了,必須再去參加戰爭。”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個死迴圈,並不公平。可我卻認為這是一種面對戰爭毫不畏懼的勇氣、一種為國家做貢獻的途徑。其中兩個必須,是下了多大的決心,生死不過在一念之間,又是什麼?能讓這個士兵養好傷後又重赴前線,戰死也無悔呢?是被迫?不,這是一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邊山”的信仰!讀艾青的詩,我感受到拳拳赤子之心。

讀艾青的詩,悟出許多道理,更貼切的瞭解舊中國,讓人的靈魂,不,連肺腑也受到震撼!

國中的讀書心得6

《老人與海》主要講了一位桑地亞哥的老翁一次特別的打魚的經歷。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上一條魚。在第二天,他非常幸運地一條巨大的馬林魚,於是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這條馬林魚是他平生見到的的一條魚了,那條魚比他的小船還長2英尺呢!馬林魚的'身體大,力氣自然也大。馬林魚在大海上託著老人兩天兩夜,可想而知這兩天老人盡力怎樣的經歷!想必是馬林魚在大海上分離掙扎,企圖逃回大海。老人為了馴服馬林魚。累的筋疲力盡,皮開肉綻,他依然沒有像馬林魚屈服。憑著頑強的意志,用利刃把馬林魚馴服系在船頭。緊接著是最不幸運的是發生了:一群嗅著血腥味而來的鯊魚魚已經筋疲力盡的老人開始打架。隨人老人保住了生命,但是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只能拖著一副光禿禿骨架回家……但最終通過老人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道道了一條大魚。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有一些人失敗了,很是氣餒,因為失敗在許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他一旦猖狂起來,就能擊潰人的鬥志,讓人們徹底崩潰,從而失去生活的希望。但是如果失敗被人踩在腳下,那麼成功比屬於你。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在平常不過的是了,我們應該時時刻刻用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面對失敗,成功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國中的讀書心得7

我曾經以為《萬曆十五年》會是一幅巨集篇巨構的歷史,就算不滿眼艱澀的文字,也該是難逃作者的主觀臆斷落了下乘(這也是我不喜歡讀歷史評論的原因,作者有所偏好,不夠客觀)。但顯然,是我胡亂猜測了。

這本書初讀顯得瑣碎,你甚至不覺得它多有文采,就平淡無奇的講一個故事,甚至有點無聊。

但到了後面,你開始被它吸引,於平淡中跟著作者不慌不忙的一路過去,竟有點欲罷不能。

看書喜歡窺探作者的三觀,企圖找出作者的狹隘和洋洋自得。然而這次只看到作者對歷史的悲憫、清醒的目光以及高遠的`視野。這絲毫不誇張的文字,突然讓我懷疑:是作者沒有斐然的文采,還是不屑炫技,只想安安靜靜地講好一個故事?

再說故事。

我們總宣揚人定勝天,認為這樣才算英雄,作者卻讓我們看到到歷史的偶然與必然:歷史大車輪下,很多人物被裹挾著前進,根本無力反抗。真要反抗未必會失敗,只是難如登天!自動開啟hard模式,何苦?

歷史人物也是人,不是歷史課本里的寥寥數語,萬曆皇帝,海瑞,戚繼光,張居正,他們未必沒有爭過,沒那麼高尚,也沒那麼不堪,但最終也未能扭轉歷史的潮流。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黃仁宇一生經歷了太多,對歷史有一種天生的悲憫和冷靜,者註定了這本書的成就:很多人寫史讀史,卻最終陷入偏見,客觀是最基本卻最難做到的。黃的高度,黃的經歷,足以讓很多人說一聲佩服,讓很多人汗顏。

至於人物各自的故事,突然沒有了興致,罷罷罷,不講了。

國中的讀書心得8

人在奔跑時,處於怎樣的一種狀態呢?四肢劇烈機械運動,血液在身體裡急速奔流,每個器官都極度緊張。只有大腦,它處於一種遊離的狀態,既像是遊離在身體之外,又彷彿是在進行某種思考。這就是祥子每天的生活。因為時時刻刻在奔跑,所以也難免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可是,有時他想得太多,有時,又想得太離譜。

祥子這個人貌似老實,但是其實,他是懦弱。表面上身材魁梧,但是內心卻像個娘們,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這樣他和虎妞,二者主客顛倒的關係,形成了一種黑色幽默。與其說是祥子嫌虎妞有老又醜,還是個“破貨',不如說,他是因為自己堂堂七尺男兒失去了對家庭的主導權而羞愧。祥子雖然窩囊,但也是一個蠻封建的人,他想實現夫權,卻又不能如願,這對他他足以毀掉家庭的幸福。

另外,他性格十分偏激,狹隘。拉車就必須從一而終,還必須買車;要證明身體好,就一定要沒命的拉車,稍不舒服就好像得了癌症一樣;因為以前賣過力而並沒有分毫的好處,以後就再也不賣力……這也是在亂世中,家門乍開的中國人的典型性格,見識少,自然路就少。他一直珍惜自己的車,一直覺得車就是自己的飯碗,但是有了車又能怎樣呢,買,丟了,再買,賣了,生活還是沒改變,二強子,小馬爺爺,也都是有過車的人,但是車並沒有帶來期望的幸福,“鐵打的人,也逃不過咱們這個天羅地網”。就像《死神來了5》中人們自以為-了死亡的密碼,可以逃過一劫,但終究還是殊途同歸,“死神要你死,你不得不死。”你跑得再快也跑不過給你安排的命運。

祥子不止一次預見過自己的未來,每當受到打擊,他就不時給自己勾畫出一條路來,“這是個見人就交朋友,而處處佔便宜的人,喝別人的茶,吸別人的煙,借錢了不還,見汽車不躲,是個地方就撒尿,成天際和巡警們耍滑頭,拉到‘區’裡去住兩三天不算什麼”的無賴。

若是談到祥子的結局,就不得不說說老舍先生的人生觀了,他不是個輕視生命的人,但是覺得,苟且地活遠比不上暢快地死。他在自傳中寫道“苟且偷生地活怎麼能對得起生命呢?”我們沒有自由選擇被生下來,但是卻能夠選擇自己去死亡,這就是人比動物高階的地方。最後,祥子如同行屍走肉一樣,在城市中來來回回,就像是病重了卻又不會選擇-的動物,很想及時行樂,過把癮就死,但是卻總是要在哪個不知名的小巷醒來,繼續熬過生不如死的新的一天。對於老舍先生來說,這就是祥子所最最悲慘的命運了。但是,就我而言,我卻覺得,這樣的結局壓根談不上是悲劇,祥子最後的轉型,既是一種墮落,又是一種解脫,他奔跑了大半輩子,終於在最後開了竅,紅白之事也好,-也好,賭也好,他終於意識到生命並不是一場比賽,你可以選擇沒命地跑過世俗,也可以選擇像個喪膽遊魂直接跟世俗一同沉淪。一無所有的人最輸得起,吃喝玩樂,亦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

在祥子和他周圍的世界裡,一個不病態的人,就是小福子了,她一再被賣,不斷轉手給一家人換口糧,但是靈魂卻是百毒不侵,虎妞對她的`種種,她都不記恨,他爹那麼不是人,她都有求必應。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的人,往往都是要-的,《茶館》裡的王掌櫃,《四世同堂》裡的錢太太,《貓城記》裡的小蠍和大鷹……所以小福子的死也許是老舍先生對她人生的一種昇華。

曹先生是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者,說他善良還行,說他高尚就有點過頭,他既不光明磊落,又膽小怕事,似是個啟蒙者,又不真是無私,透著知識分子的酸,和官僚的腐。

祥子周圍的世界,是一個病態的世界,生活本就吃人,人又要互相壓榨,放債的高媽,收小福子場地費的虎妞,對待車伕像畜牲一樣的劉四老爺,人與人之間沒有同情,沒有愛,只有--的利益於等級。

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在故事情節上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人和不斷降臨的厄運之間的抗爭,不同點在於結局,老舍先生有意告訴人們,除非這黑暗的世界有點改變,否則,你的命運就是這樣。而《老人與海》大致看來勵志的成分較多,雖敗猶榮,也是二者不同的性格決定了故事不同的結尾。兩位作者也是,都選擇-來結束生命,但理由卻又不盡相同。

國中的讀書心得9

洋洋灑灑近三十萬字的《萬曆十五年》今天終於讀完了。一部歷史書竟能讓我如飢似渴、手不釋卷地讀完,連我自己都感到些許詫異。一部書只寫了一年 ——萬曆十五年,寫了幾個人,寫了幾件事,場景不可謂不小,正如該書作者黃仁宇所言: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凡聽人言,大師就是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人。比起許多鴻篇大作,《萬曆十五年》實不能算是大作,但作者在看似平淡的一年中,卻濃縮了整個中國歷史的興衰成敗,以小見大,知微見著,將整個中國歷史映照在平淡而普通的一年,彷彿讀完這一年,頃刻間便能在讀者的腦海中建構起清晰的歷史脈絡一般。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中以知一葉而知全秋的寫法,將整個中國歷史映耀腦海。同時黃仁宇先生的文學化寫法,使讀者絲毫感覺不到乾巴枯燥、索然無味的歷史書,而是在品味小說,鑑賞詩詞般,一瀉千里地讀完。讀完後還感覺脣齒留香,餘香滿頰。細細玩味著,淺淺嘗茗似的.,在腦海中回味,咀嚼,消化。簡直就是在品嚐一道大廚精心製作的文化大餐。

當我們品味這道美食時,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的深刻洞察力。中國是一個有極強文化傳統的封建王朝,在秦統一中國,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廢黜百家以來,在政治上奠定了封建王朝的發展方向。以地域上的統一,思想上的統一,精神上的統一引導中國的發展。眾所周知,先秦哲學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可到了漢代卻獨尊儒術,這並不能歸咎於生物的隨機選擇,而是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儒家強調仁、義、禮、智、信,這在以土地為基本生活資料的封建王朝是非常重要的。

錢穆先生曾說,中國的國家是國與家的結合,上至君主下至戶主,在自己的管理範圍內是具有絕對權威的。這便是儒家所推崇的“仁”。家庭內戶主具有權威是生理中產生的,而君臣關係則是一種社會關係,儒家的“仁”很好的調和了箇中矛盾,使得家國一體。家是一國,國是一家。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萬曆皇帝是具有絕對權威,自己可以隨心所欲,但在儒家思想的拘束下,張居正、申時行等代表的士官階層對皇權卻是一種無形的鉗制。這與西方的三權分力是不同的,三權分力講究平等,而一士官階層對皇權的鉗制則是不平等的。士官對皇權要盡忠、盡孝、盡義,是為了輔佐皇帝,而在道德上給予的拘束。這並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而士官對自己也是從良心上,道德上要求自己。這就造成了重禮輕法,重道德輕法律的封建文化氛圍了。每個文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準則,有自己的良心,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從這裡看,張居正死後被諫,乃至於被鞭屍,也就不足為怪了。

在家國同構的社會,講究尊上敬祖。尊上為忠,敬祖為孝。自古以來,忠孝佔據著封建王朝的最高地位,也是最高的道德準則。儒家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中的禮可以用於治國,孝可以上升為忠。觀其《萬曆十五年》一書,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等等,哪個不是先強調家,再來治國的呢?

《萬曆十五年》展示了一幅封建王朝的全景圖。它就是一隻張著血盆大口的饕餮怪獸。它要吃人,它將人變成怪獸。張居正死後被吃,海瑞被吃,申時行被吃,戚繼光被吃……還有無數人都被這張沾滿鮮血,腥臭無比的大嘴吞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這是一個吃人的社會,這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

國中的讀書心得10

魏書生的教育思想和課堂藝術不僅僅是體現在課堂上,而是體現在課前、課後和課外;不僅僅是體現在教書上,而是體現在育人上;不僅僅是體現在教師的如何教上,而是體現在學生的如何學上;不僅僅是看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學,而是看學生在課前學的怎麼樣。所以,魏書生的課堂藝術的魅力主要表現在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積極性的調動、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效果的檢測上。 因此,縱觀魏書生的教學全過程,魏書生的教學,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簡單的教與學的互存關係,而存在著一種普普實實的教學組織環節和組織形式。

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即自學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學會學習是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學生會學,促使差生轉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學生會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魏書生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時,總是把直接興趣和間接學習興趣結合起來,使之互相促進,這樣學生的 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變成滿足心理需要的一種極大樂趣。培養學習興趣,還應注意既要有廣泛的興趣,又要有中心興趣。學習興趣與老師教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樣是課堂,有的教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則視為樂園。魏書生上課,學生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覺得是一種享受。

綜觀魏書生的教學,方法靈活 是他的特點。魏書生常說,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傳授知識的程式,要研究教學方法,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改進教學,教師的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精神的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牢固持久的學習願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對興趣培養都有極大的意義。並對一堂課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課應當激發出真正的激動心情。魏書生教學,就是要通過各種教法找到興趣的源泉,他認為,教師講課,寡淡無味,平鋪直敘是教學的 大忌。他總是力圖為學生創造一種輕鬆活潑的學習氣氛,在課堂上,趣事,樂事層出不窮,學生思維可以馳騁,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久而久之,學生對他教的語文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愛上了他並迷上了他。

魏書生的"商量"教學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高深莫測的,用"此時無聲勝有聲,於無聲處起驚雷"來形容是不過分的。其一、用商量的教學策略主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師生共同處在一個非常和諧的課堂氛圍中, 用魏書生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拉近了師生距離,產生強烈的師生情感氛圍,良好的師生情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石。其二、在商量教學策略氛圍中學生全員參與教學活動,因為"商量"的那根弦始終在拉動著每一個學生的心,使你無法拒絕它而走神,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其三商量教學策略極大的遵從了"因材施教"原則,擺脫了出課教師最擔心的因師生不熟而啟而不發,對不同個性特點和學習特長的學生也顧及到了,順應班級基礎狀態和學生個性特點而進行"因材施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國中的讀書心得11

科學家們認為,成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智商卻並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質中,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給老師下的定義,於今已不大適宜,卻指出了為人師長的基本任務,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能初步理角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當然,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礎,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沒有了依託,但是,人文性更是語文課程的靈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義。一直以來,我們只注意到在語言技藝的層面上發揮孩子們的積極性,把語文學習孤立地理解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等,卻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中的思想意蘊,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則具體體現於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愛心,首先是培養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余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麼去愛他人呢?《三字經》中說:“養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並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行的國中語文教材中,可以滲透愛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紙船寄母親》《背影》等文章,可以讓孩子們體驗並理解對父母的愛;《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孩子們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換取愛心;《黃河頌》《最後一課》《木蘭詩》等文章,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春》《濟南的冬天》《珍珠鳥》《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國中的讀書心得12

讀過這本書《教師人文讀本》,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為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國中的讀書心得13

假期中,我認真閱讀了《單元整體課程》國中數學這本書,書中對於教材的分析十分準確,處理十分細膩,書中的教學方法新穎、獨特,具有鮮明的特色,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模組式的單元整體課程教學法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認識到了數學的教學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到單元整體課程,需要明確三點:一、什麼是單元整體課程;二、單元整體課程有什麼優勢;三、如何實施單元整體課程。從這三個方面我簡單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收穫。

一、單元整體課程

“單元整體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二度開發,是對“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它將國家課程總目標進行逐級分解,把每一個學科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每個小的單元都按照“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課程要素來構建,從而構建起一個個完整的、系統的學科“課程體系”。

“單元整體課程”,以“單元”為基本單位,以“整體”為核心,以“整合”為基本思路,以“聯絡”為紐帶,以“單元整體教學”為課堂正規化,將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進行整合,將學習過程與學生髮展終極目標進行整合,從而使國家課程實施呈現出一種豐滿和立體的狀態。

二、單元整體課程的優勢

1、這種“單元整體教學”與學生自學、分組教學相結合,能有助於學生的全員參與,整體提高。單元教學的時候,都要求學生先自學,找出不懂的問題,然後在小組內提出並交流。由於交流階段一般在自學基礎上進行。交流內容一般為:學懂學會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或值得討論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的放矢地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以求得到解決。全班同學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鍊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2、還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視野,積累知識。由於單元教學模式的特殊性,即由學生通過自學、提問和小組同學共同探究完成學習,所以速度快,效率高,這樣就會讓學生真正經歷了由“學會”到“會學”的過程,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既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單元的訓練要點,又有效地指導實踐,克服了在教學中教師講得多的弊端。這樣不是被動地跟著老師的思路學,而是始終積極主動地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進行練習和輔導鞏固,進一步提高了學習能力。

3、單元整體課程教學是自學與分組教學相結合,有助於學生的全員參與,整體提高。單元自學時,要求學生先自學文章內容,找出不懂的問題,然後在小組內提出並交流,會的給不會的進行講解。學生都是喜歡當“小老師”的,他們能從當老師的過程中得到充實和滿足的感覺,並且在講解習題的過程中自己也再次梳理了知識,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所學內容。而由於是學生給學生講解,在語言上更有利於學困生理解從而得到提高。所以這種教學促使每名學生都要積極參與,而不像教師講授時,有的`學生可以不懂裝懂,似聽非聽,濫竽充數,矇混過關。從而使全體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有利於課堂活動的開展,還有利於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單元整體課程的實施

單元整體課程的教學不僅是對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們的一次考驗。

1、從教材的整體把握,弄清各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絡。

教學之前,應從全冊書的教學總目標出發,通覽教材,明確各單元的訓練重點和每一單元在書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理清單元訓練重點在各篇課文中的教學要求和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弄清各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絡,結合各類課文的特點,設計好教學結構。

2、將單元做為整體進行備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為課堂教學指明瞭路子。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教只是作為一條輔助線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我認為教師的備課必須從單純的備“教”中解脫出來。要求教師從“備教”向“備學”轉變,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只需突出基本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步驟,把教材吃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備按部就班的一問一答式教案。備課時要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讓學生的活動來填補。

3、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和“習”。

“單元整組教學”的實施中,即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改變教師的授課方式,淡化教師通篇講解,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充分地閱讀、討論、理解,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和學習的主動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看了單元整合課程的介紹,才知道我們在教學新的單元時,不能將每一節課程單獨來備課,而應該從整體上把握,讓學生從整體入手感知單元,可以讓學生知道這個單元學什麼,自己將要經歷什麼,興趣點與疑惑點在哪裡,可以結合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在一個相對大的範圍內確定學習目標。

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我一定更加努力的在學習中探索,在總結中提高使自己,力求更快的適應新的教學方法。

國中的讀書心得14

這天,當我閱讀名校尖子生作文中的《讀書》這篇作文後,被文中的“我”那種讀書時忘掉所有的一切,專心致志的讀書態度所感染。

文中的作者讀的就是那麼聚精會神,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忘記了。我想到了以前自我讀書時的情景。每當父母給我買回一本新書的時候,我也就是如魚得水,迫不及待地欣賞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我雖然喜愛看書,但從中收穫個性少。這天我最後明白了,我讀書只就是看看熱鬧,只注意了故事情節,不曾體會文章中的內涵,更未注意過作品用了什麼寫作方法。作者專心致志的讀書精神讓我受益匪淺。

“粗心乃失敗的根源,認真乃就是成功的祕訣。”我就是深有感觸的。記得我在這次數學期末考試考了97分,都就是因為粗心大意的結果,難的題我都沒有錯,偏偏只錯了1道計算題,我真不就應呀!唉,粗心大意使我屢次失敗,我懷疑,它難道就是我的影子,總就是與我相伴嗎?可這天,我明白了認真讀書也就是拋開粗心的一種方法,粗心並非與我相伴,不就是總與我結交為友。而今只有甩掉它,放下它,才會通向成功之路,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認真的態度。

透過這篇作文,我明白了很多知識。

國中的讀書心得15

記不得哪位哲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對此我深有感觸。

今年寒假,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它主要講了:唐僧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收了三位高徒,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讀後,我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中,我最最敬佩的人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了。孫悟空本身就是個神話,他是從花果山中一塊石頭裡蹦出來的石猴。因他穿過了花果山水簾洞,就成為了猴子們的王。然後跋山涉水,拜菩提祖師為師,不但學會了七十二變,而且學會了騰雲駕霧。後來他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行山下。最後經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與豬八戒和沙僧保護唐僧取得真經,孫悟空那種熱愛自由、敢於反抗、機智、勇敢、忠誠、無私、臨危不亂、充滿鬥爭、永不放棄的精神使我敬佩不已。

取經路上,孫悟空經受了多少磨難啊!在崇山峻嶺中,他忍著唐僧的誤解,在緊箍咒的疼痛中三打白骨精;在車遲國,他上刀山、下油鍋,與虎精、羊精、鹿精三個“大國師”鬥智鬥勇;在盤絲洞,他被蜈蚣精的千隻眼睛發出的萬道光芒刺得暈了過去,但他依然不屈不撓,最終除掉了他們,救出了唐僧。

由孫悟空我想到了自己也是一個遇到困難不服輸、不放棄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在做一到很難的奧數題,想了很久都做不出來,於是便焦躁不安的想放棄,但當我想到孫悟空時,一股強大的力量又使我安靜地坐了下來,認真地思考著,最後終於解決了。姐姐佩服地說:“你真厲害,這麼難的題都能做出來,太不可思議了!”哥哥也敬佩地說:“就是!就是!”聽了他們的話,我高興地笑了,真得感謝孫悟空啊!”

《西遊記》就是一部神魔長篇章回體小說,這部小說記載了師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種的困難,他們為了取到真經,挑戰了八十一種的困難,還受了許多傷呢……

師徒四人最忠厚的就是沙僧,他忠厚老實,一心想取到真經,令我感嘆不已。

豬八戒,大家都明白,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難時,只想著退縮。他取到真經時,還求佛祖讓自我下凡來玩呢!別忘了,他就就是這樣被玉帝貶下凡來的。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就是勇敢,他不怕困難,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師父被抓了,他必須會想辦法救出師父。他就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唐僧就就是囉嗦但就是就是個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但有昏庸頑固,就是非不分。意志堅強,慈悲善良。就是一個虔誠執著的佛教徒,在取經的過程中堅定,從不懈怠動搖,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屈服,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連凶殘的敵人也可原諒,偏聽偏信。

《西遊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就是玄虛離奇的。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國小升國中,國中升高中,到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僅就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就是他們互相幫忙,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這又讓我懂得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務必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