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教學的藝術與科學——有效教學的綜合框架》讀後感

讀後感2.05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的藝術與科學——有效教學的綜合框架》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的藝術與科學——有效教學的綜合框架》讀後感

近日,閱讀了《教學的藝術與科學——有效教學的綜合框架》一書,感慨頗深,讓我不由地反思自己。無論學生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差異,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學習的快樂,這才是教師的課堂藝術。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一個老師如果能讓他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快樂的學習,這樣的老師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也只有這樣的老師,才有資格談?課堂藝術或談有效教學的技能與藝術。

課堂之道在於,如何圍繞學生的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發揮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課堂之道在於,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了學生,教師的主導才有了服務的物件。因此,主導總是圍繞主體行動的,一切要遵循?主體的認知規律和成長需求。教育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每一個生命得到尊重,讓每一個生命精彩絕倫。怎樣才算是尊重生命?我想:尊重生命的前提是相信生命,尊重最鮮明的特徵應該是放手。唯有解放學生,才能生命之花盡情綻放。

這本書為我們指點了迷津,好教育從不會因考試而改變,也不會在考試中敗下陣來。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但好教育一定會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也許,在課改的初期,會有一些波折,甚至會影響到成績。但我相信,最終一定會獲得滿意的結果。誰笑到最後誰才是真正的贏家。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是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目的地。傳統課堂總是視雙邊關係為聖旨,生怕忽視了教師在師生關係上,教師又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學生的存在。於是,課堂就成了報告廳,學生多數充當的不過是聽眾而已。要創設開放的課堂,教師就要真正確立科學的教學目的觀——教學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務於學生的發展學生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應該擔負起服務學生髮展學生的角色。只要是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學,就是好教學。反之,有礙於學生健康、快樂發展的教學就是劣質的教學。

好的課堂,應該是動靜結合的課堂。因為靈動,思維才能得到碰撞,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靈感才能被激發。如果課堂上,學生一個個正襟危坐,卻目光呆滯,這樣的課堂,即使紀律再好,又有什麼意義可言?從事教育的人知道,教師的思維不可代替學生的思維,教師的認知不可代替學生的認知,間接經驗不可代替直接經驗,唯有敢於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才會有真正的學習發生。身為教師,我們要時刻謹記:教師永遠也不可能代替學生,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去親歷學習的過程,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課堂的意義和價值不是在於教會學生學多少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育者的責任,如果教師只教給了學生知識,而沒有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這個教師就是失敗的,也是不稱職的。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成為他自己。

把課堂歸還給學生,是一切尊重的起點,也是高效課堂的開始。把課堂歸還給學生,高效課堂才有了誕生的根基,這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