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

讀後感1.3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1

當我看到這個名字時,我就覺得我發現了一片新大陸。果然不出乎我的意料,讓我對理科愛上加愛。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科學家和劃時代的重要事件。就拿其中一些來說,牛頓通過蘋果和月亮引發萬有引力的思考;瓦特通過被蒸汽掀起的壺蓋改進了蒸汽機;戴維通過對化學的熱愛發現了新元素……和一些耳熟能詳的科學家,第谷,哈雷,富蘭克林等等。

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數理化的書,還不如說,這是一本科學發展的歷史書。古時候的人們迷信,希望能通過一些他們所能認為寄託思想的一些事情比如去教堂禱告之類的。而有些頑固之人也會以上帝的名義來束縛百姓的思想。就讓科學在那時變成了邪術,不少科學家也因此丟了性命。

因為一些傳統的觀念,許多科學被誤解。同時許多事例也在提醒著我們,真理往往是實踐發現的,伽利略通過實踐發現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維薩留斯通過實踐搞清了真正的人體結構……

阿基米德被不懂科學的士兵砍下頭顱,伽利略被判冤罪300年,開普勒因貧病一身無錢餬口病死他鄉……都在告訴我們對科學,對真理應當重視起來。而《數理化的通俗演義》這本書更是向讀者更好地展現出了數理化的“”進化”過程。更是喚醒了年輕讀者的數理化的興趣,也許有人會因此改變人生的方向,揚起科學的風帆,更重要的是無論讀者年齡的長幼職業的差異,都可以從科學的發展史,從科學家的成長史中汲取科學的營養領悟和體會科學精神。

其實每一個公式,每一條定理後面都隱藏著一段血與火,淚與汗的歷史,這裡面有慷慨的悲歌,有勝利的喜悅,要論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一步自然科學史絕不比一部社會科學史遜色,當我們循著這些科學家的足跡再走一遍時,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公式定理是多麼珍貴,多麼可愛,這時在學習它不但有了興趣,而且有了感情。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2

這學期老師推薦我讀了一本叫《數理化通俗演義》的書。這本書上講了歷史上那些有名氣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來自古希臘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的生平故事。

阿基米德有“力學之父”的美稱。他總結並嚴格證明了槓桿原理,發現了浮力定律,確定了各種幾何圖形的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創立了“窮竭法”。近代數學史家貝爾就曾說過:“任何一張關於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所以他與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

阿基米德生活在古希臘的`敘拉古城。他總有很多怪習慣,比如,他喜歡將菸灰留下來,鋪在地上,以便他來畫圖;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個瘋子。但他對人類的貢獻不可估量。他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撬動地球!”就是有名的槓桿原理。這個原理讓他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多次打敗敵人,比方,他利用槓桿原理製造了一種叫石弩的拋石機,能把大石塊投向敵人的戰艦;用發射機把矛和石塊射向敵人;他製造了巨大的起重機,可以把敵人的戰艦吊在半空,然後重重摔下,使戰艦摔得粉身碎骨……他的這些神奇的武器讓敵人軍隊驚慌失措、人人害怕……槓桿原理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得也是相當廣泛和頻繁,如天平、稱、剪刀、開瓶器、鑷子、錘子、吊車、剷車等等。正因為他具有廣泛的可用性,連我們國小教材裡都有學到槓桿原理,我為此非常著迷,期待更加深入的學習它!

這位神奇的老人擁有傳奇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後,羅馬士兵衝進來準備殺他時,他都能坦然地說:“等一下殺我的頭,再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這道題做完,不能給後人留下一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啊!”他這種熱愛科學,致死不忘給人類留下自已智慧的崇高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3

《數理化通俗演義》非常厚實的一本書,全書上下兩冊接近500頁,這是我看數學書籍感覺最有趣,最好看的一本書,沒有之一!

作者以屈原的《天問》,用170多個問題拉開本書序幕,讓人胸腔激昂,熱血沸騰。讓我眼前一亮:這真的是一本枯燥的歷史書嗎?看著那第多少多少回,第多少多少回和那充滿激昂的標題,一不小心還覺得自己在讀武俠小說呢!

你可以定義這本書為科學歷史的發展,從無到有,歷代為全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成功的來龍去脈。從久遠的歷史走到近期的發明史,作者按時間細緻的做了排列,如果是在介紹一個重大發明的時候,作者不僅嵌入了科學家的'成長故事,還進一步的去陳述作者觀點,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所有的成就不是偶發的,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事物面前,要學會反向思維!這樣的內容,在本書中比比皆是,讓我們跟著的作者的思路,一邊瞭解偉大科學家們的精彩故事,一邊學習數理化的知識!這是一本處處讓人驚喜的書,因為你可以隨時有收穫!

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文明的時代,對於現在使用的一切,是如此的理所當然,卻從來沒有想過,這所有的一切,是積攢了多少前人的智慧才能擁有的!此時此刻,對於那些為全人類幸福生活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佩服、感激,感動的情緒一齊湧上心頭!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又將會怎樣?我無法想象。或許有些人會說,世界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一些東西是必然要出現的。可是,這個必然的中間可是夾雜著更多的時間,或許必然的到來時,我們根本無福享受!

每天中午的30分鐘閱讀時間,讓我無限流連在這本書裡,忽然感覺自己知識面倍增!原來牛頓晚年是走進了孤獨的上帝觀中,原來諾貝爾獎是爆炸大王留給人類的巨大財富!原來祖沖之算出圓周率是那麼的不容易……

想起這本書,緣於那天和哥哥的聊天,我說:“哥哥,這本書確實如你所說,好看。”“怎麼好看法呢?”“在此之前,我非常不喜歡數學,總是感覺有很多難關在我面前,但是這本書卻讓我發現,數學原來真的很有趣。這裡面有很多數學歷史,那些數學家,真是個個都是天才。但裡面有很多專業的數學知識點,我還看不懂,都略過了”

“那沒事,一本書裡面能有一個觀點啟發到你,那這本書就是好書了。”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4

一本喜愛的書,就是一盞引路的明燈,為你指引方向,也是人類的營養品,為你提供營養。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數理化通俗演義》,它是樑衡所著,這是一本奇特的數理化科普讀物,樑衡採用中國特有的通俗文學體裁—章回體搭配深入淺出的語言描繪出栩栩如生的事例,旁徵博引的'敘述為原本枯燥的數理化知識與名人故事披上一件薄薄的糖衣,為此許多讀過這本書後都會喜愛數學。

書中講述了230位科學家的206個科學故事以及93個發現和發明。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兩個故事是祖沖之算圓周率和維薩留斯解剖人體。

先說說祖沖之算圓周率,這個故事裡主要講述祖沖之為了計算圓周率,他不停用竹棍計算,而竹棍是用新竹做的,沒來得及打磨,所以幾日後竹棍染上了紅紅血印,他直算的月落烏啼、雞鳴日升,那竹棍擺成的算式從桌上延到地下,又滿地轉著圈子,一屋上下都是些竹碼子。他這種堅持不懈、廢寢忘食、不怕疼痛只為算出圓周率的品質讓我十分敬佩。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要堅持不懈、知難而進才能成功。

再說說維薩留斯解剖人體,這個故事裡主要講述維薩留斯因為對學校傳授的人體知識很是懷疑,所以決心冒險解剖來看個究竟,但是解剖人是會被處以死刑,所以他在院子中設了密室,偷偷解剖。讀完這個故事我對他產生一種敬佩,我敬佩他能冒死去偷屍體,然後在一個陰森的地下室解剖,如果是我,我早就嚇壞了,因為如果被發現會被判以死刑,但是他為了獲得真理,不惜冒死去偷屍體解剖。他這種勇於質疑、用於求真的品質使我敬佩。

這本書融直算和人物於一體,向我們展現了人類科學發展的歷史,雖然人物所生時代與國籍不同,但是他們的故事相通,留給我們的啟迪也異曲同工,他們這種敢於質疑、擅於實踐、不怕失敗、勇於奉獻的品質使人類社會由愚鈍走向了文明,由落後走向發達。全書看完後,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與鼓舞。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5

最近,我用課餘時間閱讀了《數理化通俗演義》。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瞭解到很多科學知識,也認識了很多科學史中的重量級人物,他們為人類科學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我很欽佩的兩位科學家是伽利略·伽利雷和艾薩克·牛頓。

伽利略·伽利雷是義大利著名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工程師。他在比薩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通過對重力、自由落體、速度和加速度的深入研究,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經典理論,驚動了整個羅馬。在天文學上,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對金星、木星和黑子進行了觀測和分析。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勇敢的對哥白尼的日心說表示了支援,同時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說。他發表了《關於兩個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對當時教會的地位造成了衝擊,並因此慘遭教會軟禁。伽利略還是一名發明家,他發明了溫度計和軍事羅盤,改進瞭望遠鏡,使人類的目光延伸至宇宙的更深處。因為伽利略對科學的卓越貢獻,他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

在眾多科學家中,艾薩克·牛頓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他喜歡動腦,小時候心靈手巧,愛動手做機械之類的小東西。他在劍橋大學讀了三年書後回家,總是思考各種古怪的問題。他可以從別人習以為常的事情中思考並發現許多科學道理。一個蘋果的墜落就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隨便玩個三稜鏡就發現光的色散原理,還總結出了著名的“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為近代物理學打下了基礎。因此,人們把牛頓譽為“近代物理學之父”。

讀完《數理化通俗演義》,通過了解一個又一個科學偉人的事蹟,我發現這些科學家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善於觀察和思考,能突破前人的理論框架,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去發現並論證新的理論。他們比常人想得更多,看得更遠,即使經歷失敗也不氣餒,而是總結經驗教訓,反覆不斷的學習與研究。他們的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即便獲得成功也不驕傲自滿,而是繼續從事更多的研究,從而為人類科學的發展奠下了一塊塊理論基石。他們這種堅持不懈學習與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舉起思想的火把,登上前人築好的階梯,去攀登科學的高峰。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6

《數理化通俗演義》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覺得其中含有不少科普知識,特來推薦給大家。

在這本書中,作者並沒有對自然科學進行長篇大論,一篇文章連著一篇文章的令人頭暈目眩。作者反而以章回小說這種有趣的方式進行寫作,通過一個個章回,喚起了讀者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不同於其他無趣的教科書,這本書的每個“章回”都有自己獨特的題目。比如說“老少婦孺齊上陣,一面鏡子退千軍”。看看這名字,大家肯定會產生閱讀的興趣——這是一面什麼樣的鏡子呢。原來,這個章回講述的內容是凹面鏡的'妙用。

並且,這本書涉獵到的內容也是甚廣。從洞庭湖旁屈原的一首《天問》展開了人類對世界的探索,一直到了最後二十世紀的胚胎髮育學。其中間寫到的內容更是數不勝數,哥白尼、伽利略、牛頓奠定了經典力學,赫茲等人發現的電磁波帶給了後世人們方便的通訊。一篇篇文章,將大量的知識講述給了我們。通過這本書,我們能夠輕鬆的記住這些知識,從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覺得這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科學家需要有創造精神、犧牲精神和刻苦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內容,比背會書中的知識還要重要。

誠然,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都遭到了不應有的待遇——布魯諾因為《日心說》被宗教燒死在廣場上,伽利略也被宗教所迫害。但是,真理是不能夠被暴力所撲滅的。儘管經歷了一次次的悲難,可真理仍然為大眾所知。如今,誰不知道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宗教的神學說也因此破滅了。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所具有的犧牲精神當真令人敬佩。

或許,我們並不會遇到這些情況,我們也不需要具有犧牲精神。但是在我們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具有創造精神和刻苦精神。嘗試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題目,沒準能夠有新的發現。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在學習中不畏困苦,我們也定能夠取得成功。連孫悟空當年不都在海上漂了好幾年呢。擁有了這幾種精神,成功離我們也就只有一牆之隔了吧。

讀這本書,如同聽一首小歌,悠長而令人回味並深思。讓我們都靜下心來,一起聽聽歌吧。

《數理化通俗演義》讀後感7

這是一部用30年時間證明其生命力的書。本書從1984年初版到現在,31年,18個版本,重印次數難以統計。作者的“一層薄薄的糖衣”中的“一點點甜味”,竟然30年不散。其理何在呢?作者在初版序中就直接點明瞭其中的奧妙:人為了醫治自己天生的無知之病,總得學習,而學習是一個艱苦的事。既達目的又少吃苦的辦法,就是“學習西醫製藥,在苦藥外面加一層糖衣,”鉤起你的饞蟲,喚起你的興趣,讓你日夜捧讀而不知累,鑽研數月而不知苦。樑老師說:“為什麼文學能引起一般人的興趣?一生不做理化實驗,不演算習題的大有人在,但一生不讀一篇小說的人實在不多。中國的老農民即使是文盲,也知道劉備,宋江,這些並不需要到課堂上去學,通過戲劇、評書、年畫、電影、電視就可以耳濡目染,自然而得。習得這些知識時,潤物細無聲,基本沒有那份抓耳撓腮答不出題的痛苦。數理化的邏輯思維與文學的形象思維不一樣,缺乏曲折的故事和生動的形象,自然會枯燥。傳統的數理化學習,不入課堂難入門,社會沒有給這些科目激起人們興趣的方法,沒有專門的壓力,很難自覺的去親近它。”

樑老師這本書,讓數理化的學習變苦為樂,用文學形式—章回小說,把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定理後面的血與火的歷史,把當事人那些慷慨的悲歌、勝利的喜悅,像社會科學史一樣與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聯絡起來,素描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畫面。

讀者“循著科學家的足跡走一遍時,就會發現,那些公式定理多麼珍貴,多麼可愛,這時再學習它,不但有了興趣,而且有了感情。”書中的第五回,作者用優美的文學語言,把阿基米德“帶著守城軍民,用槓桿原理和光線的可逆原理,把羅馬軍的攻城的木樓房砸的一片狼籍,把八個連成一串的'木船燒的片甲不留”的故事,寫的繪聲繪色,讓你穿越回那個時代如臨真境,讓你難以抑制再翻下一頁、再看下一回的渴望。

此時的你,眉頭一定是開啟的,心裡一定是輕鬆而快樂的,同時呢,槓桿原理和光可逆原理在你的心中也會隨那些砸了的船、燒光的帆一樣,深深的刻在了你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