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黑天鵝》讀後感

讀後感1.5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黑天鵝》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黑天鵝》讀後感

《黑天鵝》讀後感1

預測未來,進而擺脫未知對人類的主宰,這是人們長期以來追尋的夢想。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告別卜筮、卦爻、相面等傳統方式,進入科學預測階段。

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更為科學預測創造了條件。首先,大資料拓展預測的領域。現在,預測已由自然界延伸至人類社會、個人的社會行為。例如,預測顧客的購物傾向,員工的辭職風險,客戶的壽命,嫌疑人可能實施的犯罪行為,等等(《大資料預測:告訴你誰會點選、購買、死去或撒謊》,埃裡克·西格爾著,周昕譯,中信出版社20xx年出版)。其次,大資料技術提升了預測的水平,可以利用它去發現人類行為中更深層次的規律。甚至有人斷言,人類行為93%是可以預測的(《爆發:大資料時代預見未來的新思維》,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著,馬慧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xx年出版)。

我們相信,現代科技包括大資料的發展,必然能推動預測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然而,不能因此斷言,人類就可以實現對未來的準確預知。正如《黑天鵝》所揭示,人類患有普遍的認知自大的毛病,一方面高估自己的知識,另一方面低估事物的不確定性。事實上,資訊、知識並不見得能增加預測的準確性。事物本身過於複雜,有許多人類未知的領域。我們對“未知”的“已知”,或許只是“未知”的一個區域性,甚至是對“未知”的錯誤認知。特別是,在預測人的思想行為時,我們不能忽略,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高階動物,不會像非生命體那樣受規律的隨意驅使。面對大資料席捲一切的趨勢,我們應該對技術主義傾向有所警惕,不要陷入預測萬能的狂熱之中。

康德認為,人類可以認識事物的現象——通過大腦加工過的'意識表象,但永遠不能認識物自體——一種存在於人們感覺和認識之外的客觀實體。我們理解的事物永遠是我們能夠理解的事物。人們不可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去理解事物。不可知論提醒我們關注與思考所謂科學預測的侷限性。

承認未知,承認未來的不可預知性,並不是重新墜入神祕主義論調中,這其實是人文精神的復歸。敬畏天命,是儒學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這或許帶有對“天”(天神)之敬畏的神祕主義傾向,然而更重要的是,它體現出人類對未知世界的謙卑的態度。現在,人類正在逐步攻破一個個未知領域。或許終有一天,像美國電影《少數派報告》所描繪的那樣,未來是可以預知的,而罪犯在實施犯罪前就已受到了懲罰。當然,這不是依託具有感知未來的超能力人——“先知”,而是強大的科技力量。然而,如果真能未卜先知,那麼一切都已事先註定,人類不就被異化為客體了嗎?而且,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在哪裡呢?無論科技力量多麼神奇,也不可能窺探人類所有的祕密。無論人類的預測能力有多麼強大,預測總會有所不能。

未知永遠是一個難以破解的謎。讓我們收斂那種經由現代科技武裝的全知全能的狂妄姿態,常懷謙卑之心,坦承未知,不忘告誡自己——敬畏未知。

《黑天鵝》讀後感2

本書介紹了黑天鵝現象,通過本書,我瞭解到黑天鵝事件的特徵:稀有性、極大的衝擊性和事後可預測性。對於黑天鵝這本書目前(20xx年7月8日)理解的並不好,很多點並不清楚。

下面說明下我感覺看明白的一些點:

1、遊戲謬誤

現在我理解的遊戲謬誤是:對於世界不確定性的事件,不能只侷限於已知的未知,還需要了解到,他們還有未知的未知。

目前我對於隨機事件的認知是基於PMP中的風險管理對風險的定義。風險也是隨機事件,具有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性中包含: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對於已知的未知設定應急儲備,對於未知的未知設定管理儲備。

這個定義感覺就像書中提到的遊戲謬誤。比如經營賭場,以玩色子為例:你可以知道每次篩子可能的結果1到6,但是這次的結果是什麼,你並不清楚,這種屬於已知的未知。不過,對於賭場經營來說,除了這種賭場遊戲規則內的已知的未知事件外,還有像那種賭場中財務人員沒有及時報稅,導致賭場可能被吊銷執照或天價罰款的屬於未知的未知事件。這種未知的未知事件很可能對賭場經營帶來很大的損失。

所以在我們的工作中,不僅要通過自己的經驗或組織過程資產識別已知的未知風險,同時,還要儘可能識別未知的風險。

2、無法預測

書中一個觀點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就是未來無法預測。因為實際生活中總可能有超出自己目前認知範圍之外的事件,導致自己基於過去已有經驗和認知得出的預測不準確甚至錯誤。

自己能做的就是將注意力從預測未來上,轉移到對事件發生的影響上。首先,需要識別出不確定事件的影響是積極影響,還是消極影響。然後,根據不同型別的影響確認應對策略。如果是積極影響,就採用激進的風險應對策略,積極拓展,儘量增加積極事件的影響。如果是消極影響,就採用保守的風險應對策略,儘量減小消極事件的影響。

此外,對於不確定事件實際發生的'概率,就不要預測了,那個很大概率上是浪費時間。

3、專家意見未必可靠

作者在書中吐槽了很多專家,甚至會批評諾貝爾獎獲得者,這個對我的衝擊也比較大。專家不是全部不可靠,也有作者認同的專家。他認同的專家和他不認同的專家的區別是:是否是通過簡化模型論述客觀事實。

如果只是通過簡化模型來描述客觀事實的話,那麼這個模型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信的,因為總可能有模型範圍之外的黑天鵝因素使模型失效,使使用模型的人或組織承擔模型失效帶來的巨大損失。

自己能做的事,不能單純的相信專家的結論,還需要看專家的結論是怎麼來的。如果是通過簡化模型來的,就要小心了。至於,能相信什麼目前還是迷茫中……大概覺得,需要相信自己基於目前認知和能力,確認可以確認的。如果沒有能力確認,也無需焦慮,接受就好了,承擔那種焦慮沒有意義。

《黑天鵝》讀後感3

《黑天鵝》這本書讀完已經一週時間了,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本書。不是說書不好,而是感覺沒怎麼讀懂,有些內容讀了已經忘了差不多了。唯一記得的基本上就只有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無論一件事情的概率是多少,它一定會發生。剩下的就是一些自己的想法了,所以有時候也覺得自己真的是讀書太少,想得太多,既然這樣,是不是應該再重讀一遍呢?

至於想法,其實大多數都是關於一些跟之前認知完全不一樣的事情,這也就正好符合了塔勒布對於黑天鵝的描述,也就是不可預知。又或者,本來是想要得到好處,或者獲得某些方便,但是最終卻掉入了一個坑裡。

這樣的事情其實是很多很多的,比如我聽說過一件事情,就是每次發生大的飛機事故之後,人們大多會選擇不坐飛機,而是乘坐汽車的方式出門。比如有一次,飛機事故造成了兩百多人死亡,接下來的一年,車禍喪生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千人。也就是說,人們以為汽車比飛機更安全,但是事實恰好相反,車禍的概率比飛機失事的概率要大得多。那麼這算不算一個黑天鵝事件呢?我想,對於那些正常情況下,需要乘坐飛機,但是卻選擇了汽車出行的人們來說,這就是黑天鵝事件。

又比如我們中國的高速公路,正常情況下是收費的,但是節假日是免費的。所以,一到節假日,高速公路就會堵得嚴重,一些擁堵的路段甚至要堵上十幾個小時。為什麼會這麼堵?因為車禍。

正常情況下,高速公路上的車禍概率其實並不高,至少比城市車禍的概率要小很多。因為車少,因為大家都按照同樣的節奏行駛,因為大家都不敢時間。而節假日,因為免費,所以大家都上了高速公路;因為車太多,很難按照同樣的節奏行駛,因為只要有一輛車跟別的車稍微有一些不一致,結果就是悲劇;而且節假日大家都很急,急著回家團聚或者去旅遊景點。這樣的情況,車禍的概率自然就大大的'增加了,而一旦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車禍,必然造成告訴公路的擁堵,結果也就導致了告訴的體驗極差。自然也就造成了一種高速“不夠用”的假象。

如果要將這種事情歸結為“黑天鵝”事件,似乎有些牽強。只是我按照不可預期性、概率小、後果嚴重的標準來判斷,這應該屬於黑天鵝事件。首先不可預期,我跟一些國慶期間出門旅行的朋友聊過,按照他們的說法是,認為提前一天走,肯定不會堵車。注意,他們是很篤定的說,這也就是說,他們自沒有預料到會堵車堵得這樣厲害,認為概率可以忽略不計。然後是後果嚴重,對於沒有經歷車禍的人來說,他們承受的損失是在高速上度過了十幾個小時。而對於經歷了車禍的人來說,這個代價就太大了,大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

這也就是我最後想說的,通過讀這本書,我雖然只獲得了一句話,但是這句話其實非常重要。那就是無論一件事情的概率是多小,它最終都會發生。如果時間本身就我們的影響很大,那麼我們一定要積極的準備。比如我們應該為自己和家人買一份保險,保障在極端情況下的財務安全;比如我們應該考慮失業的問題,哪怕現在看起來,我們是多麼的安全;比如我們應該在投資上報以謹慎的態度,哪怕我們的投資看起來是多麼的“靠譜”。

因為這些事情一旦發生,後果是非常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