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

讀後感9.98K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1

為你,千千萬萬遍。

世事總是如此,那些枉顧正直與善良的人往往都能過得很好。

一個人,若是想要一生堂堂正正,不畏人言就不能有懦夫的行徑,此時的怯懦,就可能造成彼時莫大的遺憾,或許終生都將沉溺在悔恨的泥淖裡無法自拔,想要去彌補就得跋涉千山萬水,耗費一生的時光。

阿米爾是幸運的,同時也是不幸的。幸運之處在於他遇見了那個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拋卻所有外界的身份與地位不說,哈桑的情意是無可取代的,就像他自己所說的“哈桑對我的情意,之前沒有過,以後也不會再有”,哈桑對他始終保持著一種剛剛好的距離,從來不會去計較旁人對他們關係的挑撥,也不會怨恨阿米爾對他的疏遠,甚至傷害,既然你不想被打擾,那我就默默離開,成全你想要的生活。

相比之下,阿米爾卻太過薄情,即使後來他彌補了過錯,卻也留下了永久的遺憾。當他看到哈桑被傷害選擇了旁觀的時候,就註定了這一生終將活在自責之中,即使那時的他只是個孩子,那哈桑又何嘗不是,哈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保護為他追回的風箏,卻讓自己遭受了如此大的傷害,這又豈能以他是一個孩子來作為理由去原諒呢,越是艱難的`選擇才越能考驗人真正的情意,哈桑自始至終都不曾怪過他,而他卻因內疚不敢面對而遷怒於哈桑,這未免太過自私絕情,這一份傷害並不是他後來的彌補所能消弭的,遺憾總歸是留下了。

請一定珍惜那個肯“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一時的傷害或者就會留下一生的遺憾,我心願每一個像哈桑一樣的朋友都能平安喜樂[愛心]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2

在我看來,第一流的小說必須具備一個特質:情感的真實。

具備這一特質後,一部小說的情節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誕,讀起來都不會有堵塞感。

因而,錢鍾書的《圍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說,因為小說中一些關鍵情節的推進缺乏情感的真實,譬如"區域性的真理"勾引方鴻漸、唐曉芙愛上方鴻漸和方鴻漸愛上孫柔嘉,這幾個情節中的情感描繪都缺乏真實感,讓我覺得相當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就具備"情感的真實"這一特質。

這部小說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是少爺,而小他一歲的、天生便是兔脣的.哈桑是僕人,他們都失去了媽媽,阿米爾的媽媽生阿米爾時死於難產,哈桑的媽媽則在哈桑出生幾天後跟一群江湖藝人私奔了。這兩個男孩吃一個奶媽的奶長大,擁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誼。然而,當哈桑為捍衛阿米爾的榮譽而被人凌辱時,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不僅如此,阿米爾還設計將哈桑驅逐出自己家門。後來,已移居美國併成為知名小說家的阿米爾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邊是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拉辛汗,他說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為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在胡塞尼的這部小說中,高潮一個接一個,但不管情節多麼令人震驚,它們似乎都是可信的,因為伴隨著的細緻的心理描寫會令你感覺到這一切的發生彷彿都是必然。

例如,小說末尾的一個高潮——11歲的索拉博的自殺,看似離奇,但假若你沉到索拉博的世界裡,站在他的角度上,想象你便是他,那時你會明白,自殺是這個遭受了太多磨難的小男孩再自然不過的選擇。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3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在我腦海裡跳動著……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貞;法裡德對阿米爾的信任;阿米爾對索拉博的愛……這一幕幕的情景如幻燈片似的在我腦海裡放映,它們在我心中點燃了一把溫暖的火苗。

故事的背景喚起了我生而為人的基本人道主義。生活在城市,每天只能與灰色的天空對望,與擁擠的街道擦肩而過,兩點一線的生活已經把我制服的死死的,現實的人情世故把我原有的愛、恨、喜、怒、哀、樂一點一點的.帶走了。時間久了,我好似一具行屍走肉。當我看到這本書,看到生活在阿富汗的人民?D?D種族歧視,生活苦不堪言。我的憐憫之心頓時氾濫。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中年男子到街上賣自己的四肢,還不停的與客人討價還價。他們所做的這一切都只是為了生存,為了活著。殘酷的現實逼迫他們註定沒有使用自己身體的權力。

我也為阿米爾最後的贖罪感到欣喜。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有為自己的過錯而彌補過嗎?我貌似沒有,只是一聲惋惜,一句安慰就拋在腦後。主人公阿米爾卻做到了,當他享受安逸的生活時,並沒有忘記他的罪過?D?D對哈桑的背叛與諷刺。他冒著生命危險把哈桑的兒子從敵人手裡救出來。可見他的良心一直存在。

主人公阿米爾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和哈桑在一起,他們各自追逐著風箏,但一個卻在班路“失蹤”了。也許那句話是對的?D?D有的人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的後悔。所以,請且行且珍惜。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的追。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4

“我睜開眼睛,望見藍風箏猛然紮下,好像輪胎從高速行駛的轎車脫落……”

空中的風箏,那僅剩一隻的風箏——我想它是橙色的,那是一種富足、快樂而幸福的顏色,或許是黃色的,它是驕傲的象徵。他換來的是爸爸嘴角邊亮起的一絲笑容,阿米爾把臉埋在爸爸溫暖的胸膛上,這種感覺真好,爸爸終於以他為榮。

那隻藍風箏,從空中飄落,那隻牽動心絃的風箏,也從阿米爾內心消逝。小巷的死衚衕中,那個與阿米爾情同手足,甚至為了他可以拼命的哈桑,正以自己卑微的身世與能力與阿塞夫鬥爭。很遺憾,命運在他的身體與心靈上刻下了永遠的烙印,不過他完全可以把藍風箏給他,回去告訴阿米爾“對不起,阿塞夫……”但他沒有,永遠不會也不可能這樣做,他像一隻哈巴狗,永遠忠誠的跟隨著阿米爾少爺。然而親眼目睹這一切的阿米爾,什麼都沒有做,挺身而出?呼救?不,都沒有。最終,阿米爾的自責與痛苦逼走了“為他千千萬萬遍”的哈桑。心中的風箏落了,留下的只有自私、懦弱與背叛。

“我側過手臂,一陣急劇的抖動之後,我們的風箏逆時針劃出一個半圓。我突然佔據了上面的位置……”

多少年後,阿米爾帶著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再次放起風箏。他儼然成為了哈桑——破裂的嘴脣——就像哈桑的兔脣。被阿塞夫打得脾臟破裂,牙齒脫落,肺被刺穿,眼框裂開。這些肉體上的痛苦,換回了索拉博的自由,也擺脫了心靈的'折磨。不再逃避,用自己的行動挽回曾犯下的錯誤。此刻,他放飛的是風箏,也是積壓的憂鬱,自責與遺憾。他追的是風箏,也是索拉博嘴角微微的翹起,更是原諒與解脫。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5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看似不足輕重的一句話,卻是兩個男孩之間最可貴的信仰。

這本書講述了在戰火紛飛的阿富汗,出身在富貴家庭的一個小男孩阿米爾與他的僕人哈桑,從小就玩得很好,他們每天都玩得很開心,在他們各自的爸爸眼裡看來,他們就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可是,誰又知道阿米爾隱忍下的嫉妒?他總覺得他的.爸爸對哈桑的愛超過了對他的愛,這種心理導致了他後來為了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而進行救贖,哈桑死後,阿米爾救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也救了自己。

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風箏比賽結束後,哈桑去追風箏前說的:“如果你真的要求我啃爛泥,我發誓我會的。”他還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多麼純淨乾淨的話,沒有一點私心,這只是一個少年最堅定的信仰,卻給人無上的勇氣!

再好的友誼也會出現裂痕,最後無限放大。當阿米爾看見哈桑遭受欺凌的時候,他做了痛苦的內心鬥爭,終究是無法邁開那一步,想到爸爸的愛,那可憐且廉價的怯懦嚇走了自尊心,他逃了!回家的過程早已在腦海裡想到了解決方案。同時長大的友誼竟換來了阿米爾的誣陷,可哈桑卻什麼也沒說,離開了與阿米爾朝夕相處的家,永久不再相見。

自卑、無能、怯懦、邪惡、虛偽……這是人性的弱點,每一個人都被別人傷害過,或許也曾傷害過別人,心中或許千瘡百孔,努力地去救贖,試圖追回那個曾經被自己拋棄的風箏。結局阿米爾要幫索拉博追回風箏,也說出了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或許是故事悲劇裡最後一點溫情。我看到了真實的阿米爾,正直,自信,善良。

去挽回那個被自己斷了線的風箏吧,會成功,會失敗,請勇敢對自己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6

偶然看到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的的作品《追風箏的人》,讀後覺得心中十分難過和糾結。故事其實很簡單,主人公阿米爾和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事實上他們也的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的成長,感情十分融洽,但是由於身份的不同,在小小年紀的阿米爾心中並沒有意識到哈桑對於自己的重要性。眼睜睜的看著哈桑為了給他追風箏而被幾個壞少年欺負卻不敢挺身而出解救,過後由於無法面對自己心中犯罪的感覺而設計驅走哈桑,完全背板了兩個人無間的感情,在此將人性中自私、惡劣的本質表露無遺。

但是作為一個良心尚存的人,阿米爾一直受著自己良心的苛責和拷問,多少年都無法釋懷。在故事的最後,阿米爾尋找到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不遺餘力的挽救了哈桑的兒子,並且收養了他,我想他是覺得好過一點了,儘管對於事情並無任何改變!我讀後並沒有為阿米爾最後的微笑而微笑,反而覺得一樣難過。

對待自己最好的人,總是被年少的自己忽視;給予自己最真心的人,總是最不被在乎的!人心是最難捉摸的,但是卻也是最惡劣的,千萬遍的折磨愛自己的人都不覺的'累,只有一朝失去才會覺得措手不及的悔恨!從此我想到了《飄》裡面的女主角斯嘉麗,幾乎一生都在追逐著阿希禮,直到梅蘭尼的死亡才讓她看清楚她自己愛的是誰,為此,她又開始了對自己曾經擁有又失去的瑞特的追逐!為什麼我們就不能珍惜上天給的每一個緣分,善待對自己好的每一個人呢?

阿米爾幸運的有機會再次成為好人,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機會呢!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為自己追風箏的人,善待他們,這樣一生的幸福都將有人守護!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7

每個人的心中是不是都有這樣一個風箏,它在風中漂浮,手中的線控制著前進的方向,如果有一天線斷了,會有人給你將風箏追回來嗎?即使有,追回來的還是你那隻飄在空中搖曳的風箏嗎?我想不是的。

文中兩個主人公,一個是高貴的少爺,吃喝不愁,有學上,有夢想,有方向;一個是服侍少爺的僕人,吃住全憑自己努力,未來一片迷茫。在這樣的環境下,兩個有階級區分的人成了‘朋友’,所謂的‘朋友’也只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吧。我們在文中可以看到多處描寫,少爺沒把僕人當成朋友,而僕人已經對少爺死心塌地,甘願為之奉獻生命。

有時候在想,這本書究竟是悲劇呢還是算比較完美的結局呢?我想這個故事一開始就是悲劇來的.,它以阿富汗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兩個男孩成長與心靈救贖的故事,首先背景是悽苦的,看似富足的家庭,當戰爭來臨的時候,也必須拋棄一切奔走他鄉,為自己,為親人,為生命。讀後感·其次,戰爭帶來的始終的是無盡的死亡,從作者描寫阿富汗整個落敗的情景可以看出,昔日繁華的街道已經不復存在,往日故人的笑臉也已蕩然無存。

戰爭唯一的好處是-從這本書的描寫來看,它給了主人公心靈救贖的機會,這個機會也許是他一直等待的,但從他接收到要遠赴阿富汗救出僕人的兒子的時候,他還是嚇到了,只不過他這次沒有退縮,沒有像小時候看著僕人被凌辱的時候,選擇了默默走開,而是終於鼓起了勇氣,敢於面對這個糟糕的世界,我相信他在出發的那一刻,可能是報著必死無疑的信念的,因為這是他欠僕人阿桑的,不僅僅是他的忠心,他的生命,還有那被忽視了的友情。

如果沒有階級的劃分,也許我們可以想象,兩個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可以成為好兄弟、好夥伴、好朋友。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8

追風箏的人,就像我們在追逐的那些美好的希望一樣,有時我們為了自己重要的人而不顧一路荊棘,無畏向前;有時我們為了滌盪自己的靈魂,將目光集中在那美麗的“風箏”之上,在痛苦中尋找到通向幸福的那個方向。更多關於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盡在巨人作文網。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寫的那麼細膩,那麼感人。即使是在面對過於強大的黑暗勢力的時候,善良的人們卻從不放棄希望!這是一個來自阿富汗地區的美籍作家,在小說中,更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因和戰亂而陷於水深火熱的國家中的人民,他們在黑暗的天空裡依然保留了能夠照亮天空和指引方向的星辰之光。

一開始,是從一本雜誌上看到了這本小說的,題目就叫做《為你,千千萬萬遍》。當時就很想讀到這本書。後來,當我有機會親自閱讀的時候,心中湧起了太多美好的希望。

這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這是一個有些殘酷的故事。從最初的哈恩的承諾,到最後主人公完成自我的'救贖中,我看到了人性的重生。《追風箏的人》的故事背景是真實的,正因為真實,所以才會那麼的感人至深。在小說中,哈恩的忠誠、與米爾少爺之間的友誼也讓我感到人性的溫暖,而阿富汗地區的各種殘酷的現實,讓我對於這個世界上的悲苦有著深深的悲憫。哈恩的孩子的不幸遭遇更是讓我一度有落淚的衝動。

追風箏的人,就像我們在追逐的那些美好的希望一樣,有時我們為了自己重要的人而不顧一路荊棘,無畏向前;有時我們為了滌盪自己的靈魂,將目光集中在那美麗的“風箏”之上,在痛苦中尋找到通向幸福的那個方向。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9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她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卻給我以震撼。

為什麼生活在如天堂般的美國,遠離硝煙瀰漫的阿富汗,阿米爾仍然有著揮之不去的愁緒,仍然想著那個令他魂牽夢繞的.故土,是哈桑,那個最忠於他的奴僕,不,是童年的夥伴,是他最愧對的人,讓他的心靈永遠處在懺悔與不安中。

也許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故事的結局,索拉博的不語跟沉默以及放風箏時他的笑,讓我感到一絲悲傷,卻也有如負重釋。因為阿米爾追過,救贖過,勇敢面對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阿米爾,都在不斷追尋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許就是在不斷懷念跟追尋過去中度過的,我想: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跟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跟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淋漓盡致。

讀完這本書就像品一杯茶,有一點點苦澀,但其中的甘甜讓我回味良久。其實人生不正是一杯茶嗎?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10

《追風箏的人》作者(美)卡勒德 胡賽尼 著,書中主要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來吧,這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很是值得推薦一部好書。

作者文筆優美,譯者文學功底深厚。小說如此殘忍而又美麗,讀來令人蕩氣迴腸,感慨良多。身為子女,感謝父母以正直、善良、誠實品質影響著自己,身為父母,希望子女健康成長,從生活中獲得勇氣,成為正直、誠實的人。“風箏”是象徵性的,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哈桑為了阿米爾,他一次又一次的勇敢的`保護著自己的小主人,風箏大賽之後,為了追尋那隻象徵著榮耀的藍風箏,為了藍風箏不被人搶走,哈桑悲劇的承受著惡少阿塞夫的侵犯,他的少爺阿米爾因為原本“我可以衝進小巷,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過去無數次為我挺身而出那樣。結果,我跑開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都應該勇敢地去追。在此明白無論生活在哪裡,無論在哪個國家,人性的本質是一樣的,追求真善美是人類永遠不變的信仰。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11

花了將近一週左右的時間,讀完了胡賽尼的這部處女作——《追風箏的人》,好像很久沒有讀過這麼震撼心靈的書了,在興致盎然翻開前六章之後,以後的每一章都讓我為此痛哭,正如書中所言,好書總是跟悲傷的故事有關,很顯然,這是一本好書,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至於結局,我不知該不該稱其為幸運。區別於大多數小說或圓滿或悲劇的結局,這本書裡在講述作者幾十年人生故事的同時,給予了這個故事一個平淡的結局,這讓人驚喜。人總是下意識的希望一眼能窺探到某件事情的結局,而生活不可能這樣做,它總是平靜無波的流淌著,直到它讓你想看到結局的那一天。這是生活給予人們的惡作劇,也是贈與人們的驚喜。

這個故事以阿富汗為背景,講述了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的故事,圍繞極度貼近人性的生活選擇展開,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出人性的本質與救贖,其中的故事情節巧妙、驚人的交錯,讀起來令人蕩氣迴腸。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句名言早在我讀到此書時就有所耳聞,最早由哈桑對阿米爾所說,故事的結局,阿米爾又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講了同樣的話,命運彷彿是一個輪迴,哈桑對阿米爾剝開的忠誠的'心,在幾十年後,由阿米爾還給了他的兒子,命運同時給他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們不是情同手足的兄弟,而是真正血脈相連的親人,上天剝奪了阿米爾做父親的機會,卻贈與了他做伯伯的禮物。

雖然本性仍然怯懦,但是因為知羞恥、知廉辱,讓其重新找到成為一個好人的路,找回逝去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12

我早就聽聞過這本書,一本火爆暢銷並且好評如潮的一本書。所以一直覺得我沒讀過這本書,可能說出去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兒,在閒適安逸的某個下午,我輕輕而又不失鄭重的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的,同樣的阿米爾也對哈桑的孩子說過。可能是因為對他父親的愧疚,也可能是血液裡那流淌著的抹不去的血緣,冥冥之中讓他們終究還是在一起。

“為你,千千萬萬遍。”反覆咀嚼著這句話,內心彷彿迷失在縱橫交叉的十字路口,不安的旋暈佔滿心扉;像落入蜘蛛網的飛蟲,無力的掙扎,像踩在玻璃碎片上,穿越腳心的疼痛,像掉入萬丈深淵,不安的情緒像芥末,嗆入鼻腔,嗆入大腦。這是第一次那麼靠近一個陌生人——阿富汗。不再是45°的仰望,而是站到了它的左邊,離心最近的地方。除去那些動盪,除去那戰亂,我45°仰望天空,咧開嘴角,看,那些曾經飛揚在阿富汗上空的風箏,那些執著的單純的追風箏的人。

尋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許就是在不斷懷念和追尋過去中度過的,我想: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淋漓盡致。

我不喜歡不完美的結局,因為過於沉浸,這本書也一樣。

犯錯,錯過,然後用一生去救贖,即使索拉博是哈桑的兒子,他終歸不是哈桑。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13

"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欺騙的好,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追風箏的人》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林。有一句話說,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這句話,只能說對了一半。因為如果我們勇敢一點,從小就是勇敢的孩子,敢作敢當的孩子,就會少犯很多錯誤,也會少很多悲劇。而如果,當時的我們沒有做到那麼勇敢,也不要就此放棄,自我救贖永遠都不會太晚,只要我們不放棄自我人性的光輝。願我們都能勇敢地面對自己,坦蕩地走好漫長的.一生。

用了破曉的時光看了這本書,這是一個關於愛、恐懼、愧疚、贖罪的故事。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他意味著什麼,我們也要勇敢地去追求。

同名電影大家也瞭解一下,回憶敘事手法,小說改編,以風箏為切入點,講述阿富汗戰爭期間兩個孩子命運交織的故事。

1、情感脈絡

幼時主僕關係,身份懸殊,性格迥異,大人隱瞞,懦弱的阿米爾與勇敢的哈桑之間產生隔閡,戰爭的爆發更使兩人再無相見的可能。多年後,阿米爾得知已經遇害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心懷愧疚的阿米爾只得將那份情感傳遞到其侄子身上,以此完成自我救贖。

2、政治與戰爭

影片多次出現各黨派的字眼以及帶血的羊頭、牛頭畫面,逃離的難民、殘破的家園、孤兒收容所,隨處可見的持槍大兵,在各種爭鬥以及戰亂之中最大的受害者永遠是流離失所的百姓。

3、為你千千萬萬遍

片尾阿米爾追風箏對侄子喊話與影片前半部分哈桑對阿米爾喊話遙相呼應,是情感的寄託延續,是自我救贖的實現,是責任的昭告,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同樣的為你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追心的人!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14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句《追風箏的人》中的對白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想著它,宛如一個天真的玩笑,愚弄著生命中多少愛恨情怨,它延續著一個夢,一個《追風箏的人》的夢,一個殘忍而又美麗

阿富汗,一個在曾經在我印象中只有戰火紛飛的地方。而《追風箏的人》卻為我呈現了一個真正的阿富汗——一個有歡樂,有情誼的國土。阿米爾與哈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樣幸福。雖然身份與種族的差異不時擾亂兩人的.友誼,但是誰也無法忽視這之中令人豔羨的美好。然而,這樣一個美好的開頭,冥冥之中註定會有一個令全文發生轉折的岔路口。阿米爾與哈桑在當地的鬥風箏比賽中取得了勝利,狂喜中,哈桑要去追那隻被割下的風箏,卻被阿塞夫攔下。阿米爾走街串巷尋找著哈桑,在一條小巷中,他看著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可阿米爾卻選擇了膽怯,他逃避了……天色變暗,陰影掃過白雪上斑駁的血漬,阿米爾永遠忘不了那一幕,他背叛了哈桑,他失去了哈桑……

無盡的痛苦逼走了哈桑。而同時,阿富汗的戰火也開始燃起。阿米爾隨著父親逃到了美國,背離了戰火卻始終無法背離對哈桑的自責與愧疚。一天,拉辛汗的一個電話讓阿米爾回到了那裡。他拼了命從塔莉班手中救出哈桑飽受折磨的兒子索拉博。而此時的哈桑早已死在了塔莉班的魔爪下,阿米爾能為昔日友人所做的,就只有為他可憐的孩子找回一顆心,一顆過去的心,一顆未來的心。也許,這,是一次心靈的救贖。

這本感人至深的小說裡面,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

這本小說太令人震撼。文學與生活中所有重要主題,都交織在這部驚世之作裡:愛、恐懼、愧疚、贖罪……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00字15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信,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人在經歷生活時,充溢幸福的同時也必然摻雜著些許辛酸,但生活不會因你而中途暫停,所以我們要做的便是學會如何去面對。正如《追風箏的人》中哈扎拉人的哈桑,只能作奴僕的哈扎拉人。哈桑的母親拋棄了他和他的父親,因他們是哈扎拉人的緣故,打小哈桑就遭受著旁人的恥笑與不屑的眼光,但是哈桑並沒有受此影響,依舊忠於主人公——阿米爾,把阿米爾當作朋友更是當作主子般尊敬,哈桑是如此的勇敢與善良的生活在阿富汗這片土地上。

主人公——阿米爾,我一直認為他其實是絕大多數人的性格的.縮影。阿米爾與哈桑從出生的那一刻他們的命運便被主僕的標籤而分隔開來。阿米爾自小就有些怯弱,而哈桑卻總是那般勇敢,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保護他。阿米爾為了得到父親更多的關心和愛,不惜傷害哈桑,哈桑幫助阿米爾追逐象徵勝利的風箏被欺辱,阿米爾因為為自己的懦弱退縮了,為了父親能把注意力集中於自己,阿米爾不惜陷害哈桑,致使哈桑與阿里(他的父親)被迫離開。其實阿米爾也並沒有錯不是嗎?他只是想要父親的關注,他只是一位渴望父愛溫暖的孩子罷了。其實我們不也是這樣嗎?為了尋找能夠慰藉自己心靈的陽光,而用自己的稜角去刺傷他人。

全篇小說以阿米爾的角度展開,成年後的阿米爾常為自己年少時的懦弱和膽小感到羞恥一直承擔著對哈桑的愧疚。當父親好友拉辛汗讓自己重回喀布林,說“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在贖罪,讓自己再次重生。

我想人的一生就是這樣,不斷犯錯,然後彌補。生命中我們有必須肩擔的責任,但我們往往因自私,以為可以逃脫,卻把自己弄得深陷泥潭。阿米爾便是典例,但他最終得到救贖,如果你曾犯錯,那麼去救贖吧,去找尋內心的安寧。

追風箏的人,所追逐的僅僅是風箏嗎?不是,那是一種對精神品質的追求,更是一種精神力量的追求。

標籤:讀後感 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