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名師悄悄在做的事》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1.09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師悄悄在做的事》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師悄悄在做的事》讀後感範文

《名師悄悄在做的事》讀後感1

《名師悄悄在做的事》這本書跟純理論的教育著作有所不同,每個主題中,“名師故事”生動、形象;“教育啟示”理念先進,點撥到位,很有指導性、操作性、很實用。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應該把教育科研,教育教學當成一種樂趣和享受。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讓自己落在時代的後面。而在學習中反思是特別重要的。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可能永遠是隻是一個教書匠,而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可能就成為了一名名師。這種說法印記了眾多名師的成長之路。

反思處處都在。這一點我深有感觸,但我也很慚愧,因為我總是在教學事件發生之後在腦海裡反思一下,但我從不把它認真的寫在日記了,形成永久的材料。所以自己的反思是片段和碎片式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逐漸的淡忘。典型的'教學實景往往是一縱即逝的,如能及時的反思,筆錄教學片段,這肯定是教學研究的好素材。另外及時攥寫教學隨筆。讓教學隨筆記錄下自己教育教學的足跡,教育教學中的一閃而過的思想火花。攥寫教育隨筆的過程,正是反思、審視、總結、提煉、昇華自身教育實踐的過程,正是不斷提升自己專業化水平的過程,所以以後我會把教學中遇到的教學事件,記錄在冊,多寫些隨筆感受,然後對發生的事件進行分析和反思,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和解決措施。

另外我發現名師們很會為自己找提升的空間。他們總是不會甘於不變,會向其他學校的名師進行經驗交流,問題討論。還會不停的跟學生們“搞好關係”,跟學生們多交流,多溝通,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親其師,信其道,名師總是有睿智的做法,提升自己,融化學生。讓學生永遠樂於跟隨相伴,真是高明,今後我也要向名師們學習,把英語教學搞得有聲有色。

《名師悄悄在做的事》讀後感2

我們平常認識名師,往往在彙報會上、示範課上、著作中,只看到名師展示亮麗的一面,讀罷《名師悄悄在做的事》,我又瞭解了名師悄悄做著的許多事:他們對學生除了真誠的關愛,還巧施“小恩小惠”;他們除了和其他眾多老師一樣地教課,還練就了一手絕活兒;他們除了在學校專心備課,還在課下用心鑽研;他們除了與同事切磋、學習,還積極尋求外校名師的幫助……

《名師悄悄在做的事》這本書不同於純理論的.教育名著,體例很有特點:每個主題中,“名師故事”生動、形象;“教育啟示”理念先進,點撥到位;“反思實踐”指導性、操作性強,很實用。我對六個專題中的“專題五:與良師益友同行”很感興趣,名師把學習當作一種快樂,把教育科研當作一種享受。在他們看來,只有不斷地學習,積極地學習,才能不讓自己落後於時代。而學習中,反思特別重要。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你可能只是一位教書匠,而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你可能成為一名名師。這印記了眾多名師在成長之路上,離不開反思。

反思,無處不在。我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只重課後反思,往往忽略課前反思和課中反思。課前反思,可以總結自己過去教學的經驗和教訓,學習他人經驗,整合教學資源,加深理解,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課中反思,可以有效調控教學活動,根據學情,解決課堂問題,提升教學效果。二是,反思不及時,且書面反思不多。典型的課堂教學實景往往一縱即逝。如能及時反思,筆錄教學片段,這肯定是教學研究的好素材。三是,沒有很好整理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最有效的載體莫過於撰寫教育隨筆。讓教學隨筆記錄下自己教育教學的足跡,教育教學中一閃而過的思想火花。撰寫教育隨筆的過程,正是反思、審視、總結、提煉、昇華自身教育實踐的過程,正是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的過程。今後,我應拿起筆來多寫教學隨筆。

《名師悄悄在做的事》讀後感3

假期讀《名師悄悄在做的事》,學到了很多教學的、課堂管理的、以及做教育研究的具體方法,也引發了我對教師職業以及教育理念的一些思考。

一、師德感化,與學生同走一段悟“道”之路。

談到教師的必備品格,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有高尚的師德,對此我十分認同。但讀完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高尚的師德不應只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質,更是一種精神氣質,是責任在肩,使命於心。

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韓愈就對教師的職責做了最深刻的註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謂”傳道“,就是在傳授具體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是要教師用良好的道德品質、精神氣質去感化學生,從而形成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在網路如此發達的當今時代,尤其是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居家網上學習,我想學生們肯定越來越認同這樣一點:我們從一位優秀的老師那裡獲得的,與其說是具體的知識體系,不如說是這位老師的行為方式——他(她)的生活熱情、嚴於律己、獻身精神以及人格力量

學校學習階段,是一條師生共行的漫漫求索之路,而”道“是求索的最高境界。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做了老師,但我要努力練就這種精神氣質,用這樣的師德,去影響和感化我的學生,真誠的告訴他們:我願與你同行,共走一段悟”道“的路。

二、心存敬畏,做老師更需要有工匠精神

初為人師,對於教育教學、課堂管理,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也常聽一些同行說,現在的學生太難管、太自我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在想:釋放學生的天性,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我是錯了嗎?現在的老師能逆時代大勢,再用棍棒教育、專制教育壓制住學生蓬勃張揚的個性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在《名師悄悄在做的事》這本書中,每每讀到名師們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的課堂,我都能體會到,在這背後,是老師和學生對課堂的敬畏、對知識的敬畏。學生難管是少了這份敬畏之心。怎樣把這份敬畏之心重新找回來?我想到了能工巧匠,面對毫無生命力的木頭、石頭,冰冷的機器零件,他們尚且細心雕琢、精益求精,而我們老師所從事的是“百年樹人”的教育事業,如果把老師比作教育行業的匠人,那我們所要雕琢的是充滿活力的人,所以我們更需要有工匠精神。

我們現在講,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孩子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對於幸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但我所認同的是,所有高段位的'教育,都是通過一件事鍛鍊通用能力,比如學科學習的極致追求背後,其實是鍛鍊高目標、高自律、高強度處理資訊、成就感獲得等能力和品質。

讓學生敬畏,老師首先要心存敬畏,獲取知識要廣博,傳授知識則要精選,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充分利用每一分鐘傳遞給學生有價值的資訊,用盡可能生動有趣的設計,讓學生少感受到一些眼前學習的艱難,多看到一些未來的詩和遠方。正如我的老師曾經說的:“雙腳在大地上行走,靈魂在月亮里居住。”

三、反躬自省,學做一名會研究的老師

至聖先師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名師悄悄在做的事》中也多次提到,如果不反思,當一輩子老師也只能成為一名教書匠,而經常反思的老師,可能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成為一位名師。讀了這本書,我時時提醒自己,要反思每一節課的得與失,我哪裡做得好,繼續堅持下去,哪裡做的不好,要積極改正,再進一步反思。

我還在書中瞭解到,很多名師在努力教學的同時,都在做研究,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做研究的方法。對此,我的體會是,做研究,不僅僅是有方法就夠了,要明確自己做研究的初心,否則,做的越多,也會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我想,無論怎樣,我始終是一位老師,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我所做的一切,都應圍繞我的學生和我的教學。所以做研究,也要圍繞這兩點區努力,通過做研究,解決我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研究帶動教學,以教學促進學生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