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熱門]

讀後感2.46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後感[熱門]

《昆蟲記》讀後感1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仔細聆聽每隻昆蟲所發出的娓娓動聽的叫聲。沉迷其中你才會發現:昆蟲一直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只是你沒有仔細去發現它。我在沒讀這本書之前一直害怕昆蟲,覺得他們好惡心並且很危險。但是現在卻不同了,或許是因為這本書吧。

雖然我現在還是有點害怕,但是感覺和它們更加親密了。不過我有潔癖,所以我家從不養動物。但是最近幾天就不一樣了,因為我在鄉村。那裡青山綠水,可是昆蟲們生活的最佳環境,尤其是草叢。你們扒開草,成百上千的昆蟲便在你的周圍炸開了鍋,使你手足無措。

這本書確實教會了我很多,不過讓我把對昆蟲的“怨念”徹底拋之不回的還是通過自己與昆蟲那無聲的交流讓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昆蟲並不都是壞的.,就算是壞的又如何呢?它們都有各自的生活,只要不去破壞,他們也只是平凡普通的“毛毛蟲”。正是因為我懂得了這一點才真正懂得了昆蟲、懂得了它們的心。

雖然我們基本上知道了這些昆蟲的生活規律,但是要想像法布林那樣完全瞭解昆蟲還需要我們通過實踐、觀察和努力。對我來說,要想了解它們就必須放棄以前對昆蟲的觀念。

昆蟲、動物,在普通人眼裡它們是骯髒的,在生物學家眼裡他們只是實驗品。而在食客眼裡,他們只是食物。能真正瞭解它們的就只有老人了吧,例如:北京老人十分喜歡蟋蟀,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蟋蟀。而要想對昆蟲瞭如指掌就必須付出努力,更多的努力。因此稱法布林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也不為過。努力是一個人成功的決定因素,法布林花了四十年才寫好的鉅著為他帶來了至高無上的榮譽,因此我們應該像法布林一樣,要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下去。

《昆蟲記》讀後感2

小時候隨手翻過《昆蟲記》,卻因太小讀不懂,深覺無味,自此不再翻開。幸而老師要求讀,才得品味此經典。

總體來說,他就是在講述一個屬於昆蟲的世界,婚禮、習俗、住宅、階級分化,一切都有,可謂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若說他介紹了昆蟲的習性,是對的,但他不僅介紹了昆蟲的習性,也介紹了昆蟲的感情,其嚴謹似科學書籍,其優美勝似散文。

對我個人而言,最讓我難忘的'是“蟹蛛”這種昆蟲了,書中說:“它美麗,美到讓人怕不起來,它走路像蟹,而對於那畢生奉獻知情勝似人。”蟹蛛總會讓孩子藏在卵內,當它們出生時,拼盡全力將卵咬開一個口子,便於孩子爬出,然後蟹蛛自己死去,感動之餘,也有驚訝,弱小的蟲子怎麼也有如此偉大的母愛。

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是說一位母親重病臨危的幾年內為幼小的兒子打出夠穿幾年的毛衣,母愛可以超越人力,在愛中,沒有什麼是爆發不出巨大的潛力。

有人天真地以為,只有人才是最富有感情的智慧生物,那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會發現昆蟲用幾周的生命將人類數十年所付出的感情都付出了,所以昆蟲的一生也許更高效一些,它們捕食時用的小計倆,打架時一舉打中對方致命弱點的精準不能不讓人歎服。

《昆蟲記》向我們展現出了另一個世界,另一個社會,它們與我們的不同僅在於體形與它們的社會交流方式,沒有什麼人類情感是昆蟲沒有的,只是我們不瞭解而已。

尊重每一個生命,因為它們都有權去愛,去奉獻。

《昆蟲記》讀後感3

看了《昆蟲記》這本書以後,我懂了很多得昆蟲知識。例如:昆蟲能吃的蘑菇人類不一定能吃、蠍子被火包圍的時會“自殺”但把它再放到陰涼處時就會復活、螞蟻是怎麼吃蚜蟲的分泌物的---完全把我帶入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昆蟲世界。

法布林生性靦腆,著作有《昆蟲記》《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等。其中《昆蟲記》是他的代表作,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

他父親僅僅將幾個耳光給他作為他研究昆蟲的“鼓勵”。他其他的親人也不贊成法布林喜歡昆蟲,甚至討厭昆蟲。但法布林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林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你喜歡昆蟲嗎?你仔細觀察過它們嗎?樹上唱歌的蟬、花間勞作的'蜜蜂、夏夜打著燈籠的螢火蟲-------每一種昆蟲都有獨特的生活習性、興趣愛好以及特殊的本領。這本書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情節,生動講述了它們的生活,展現了它們的個性和你分享這些小生靈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好玩的故事。

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給了我很深的啟發:我一定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底!

《昆蟲記》讀後感4

法布林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法布林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法布林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容易。

都是因為一生最大興趣,都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

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

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中的第一章故事,認識了一個奇怪的蟲子叫“聖甲蟲。”

它屬於一種食糞蟲,身材小巧玲瓏胖乎乎的,烏黑油量。聖甲蟲頭部像戴了一個帽子,而且身上散發出一種微微的香氣。最好笑的是——它的食物竟然是動物的糞便!看完書我才明白:原來馬、牛、羊等動物的'糞便中仍留有許多未消化的殘留東西,聖甲蟲就把這些殘留東西加以利用,慢慢吸收裡面的營養,直到最後把營養顆粒消化掉為止。

而且,聖甲蟲一旦把糞球運進地窖中,就日夜不停地吃著。並且後面還不斷地排洩。排洩物像一條黑色細線,如同鞋匠的細臘繩!哈哈,好玩吧!聖甲蟲真是一個有趣的蟲子!它雖然成天與糞便打交道,但卻贏得了一個美名----大地的清潔工!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祕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林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讀後感6

《昆蟲記》是一本很有趣的書,我在假期讀完了《昆蟲記》以後,對大自然的小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昆蟲的世界其實也就是一個微觀的動物世界,動物世界裡的動物們該有的特徵,在昆蟲的世界裡都有,而昆蟲的世界我們更容易去研究。法布林用充滿趣味的筆法為我們展示了昆蟲們覓食、打架等各種場景,昆蟲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都可以在法布林的描述中去了解。

看完《昆蟲記》以後,法布林對待研究的這種恆心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們在生活中往往做事缺乏恆心,而法布林卻能整個下午趴在地上觀察螞蟻搬家,法布林長期耐心觀察為撰寫《昆蟲記》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不少博物學家都寫過關於昆蟲的觀察筆記,但我想沒有任何一個博物學家能像法布林那樣持之以恆地耐心觀察,所以說法布林的《昆蟲記》是所有昆蟲書籍中的經典之作。

法布林除了具有足夠的耐心以外,還是一個富有情趣的人,我想正是這豐富的想象力讓法布林在觀察中能夠找到樂趣,能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獲得樂趣,只有這樣才能持之以恆地去完成一件事。很多看似無聊的事情,我們一旦用充滿熱情的眼光去看待它,就會在所做事情中發現樂趣。

《昆蟲記》是一本充滿童趣的著作,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對昆蟲的世界有所瞭解,同時我也從法布林身上學到了做事要持之以恆。今後我要把法布林觀察昆蟲時持之以恆的態度用到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相信我也可以用持之以恆的精神去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昆蟲記》讀後感7

今天,我閱讀了一本名揚四海的名著,它就是由法國昆蟲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這本書活靈活現的描寫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生動的將一個個昆蟲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螳螂》這篇描寫昆蟲的的文章。

這篇文章講了螳螂的生活習性和樣子,還向我們介紹了螳螂的凶惡與能幹,讓我明白了許多關於螳螂的知識。

螳螂看起來像一個溫柔的婦女,但是,它真正的性格,卻是一個凶惡的暴君。他在平常,會把雙手放在胸前,警告那些想要打它的注意的動物,它可不是好惹的。可是當他進攻時,它會張開雙臂,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這時,他會趁著獵物發呆時,一個猛撲,把獵物送入自己的口中。

螳螂的性格也很古怪,說它凶惡吧,的確是呀,要不,它怎麼會連自己的丈夫都吃,而且還吃得津津有味,說它溫柔吧,也是呀,它會為造一個巢而幾天不捕獵,細心地照顧它的巢,但是,又說它無情吧,也對呀,要不,它怎麼會一產完卵,就一聲不吭地飛走了呢?說它膽大吧,也不錯呀,如果不是那樣,那他怎麼連凶惡的黃蜂都敢抓,說它膽小吧,也是呀,要不,它怎麼會在出生之後要小心翼翼的,不想被別的昆蟲發現呢?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理解了一個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詞來形容螳螂那是再好不過了。因為,凶惡的螳螂,在小時候是那麼軟弱無力,連幾隻小螞蟻都能吃掉它,但是,在螳螂長大後,它就所有的昆蟲都不怕了,這不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嗎?

《昆蟲記》讀後感8

對於那些小小的昆蟲,我從來沒有留意過,有時連看都不看一眼就把它們踩死。直到我看了《法布林昆蟲記》,我才知道昆蟲世界有多麼的奇妙!

這本書裡詳細介紹了各種昆蟲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以及自己的獨特本領。作者對昆蟲的描寫非常細緻,甚至連一些本來就不容易觀察到的昆蟲的巢穴以及它們的卵等等,作者都一五一十地描述出來了。

儘管昆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可是我卻很少去關注它們。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昆蟲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它們也有複雜而忙碌的生,比如節腹泥蜂每天要捕捉象鼻蟲而且有自己獨到方法;它們有自己的家庭及對家人的責任心和關心,比如母金龜子要生小寶寶時,都要堆一個特別大的糞便球,很辛苦地挖個大坑埋進去,然後在裡面產卵,以便保小金龜子的出生;它們也有十分高超的`本領,比如螳螂捕食;它們還有我們人類都很難做到的——團隊協作精神,為了達到目標,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比如螞蟻大軍;有時這些讓我們人類也是望塵莫及的。

昆蟲雖小,但繁雜多樣,讓我們人類對自然界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擁有這麼豐富寶貴的知識,這些都是法布林用他畢生的努力和汗水換來的。從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我們對自己的目標要努力地去追求,哪怕那個目標像昆蟲一樣小,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好的收穫!

《昆蟲記》讀後感9

這個暑假,我經歷了一場昆蟲世界的華麗冒險,也走進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世界。

說實話,我不太喜歡科普書,因為它們總是那麼艱澀難懂,雖然我知道它們包含了許多有用的資訊。偶然翻開法布林的《昆蟲記》,很奇怪,我立刻就被生動有趣的敘述吸引住了,法布林的筆觸飽含感情,在他的引導下,我推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這裡充滿了神奇的生命:織網高手蜘蛛、鐵血殺手螳螂、建築大師蟋蟀、追逐陽光的歌手蝗蟲……它們為了生存,在自然環境中練就千奇百怪的絕招,創造了無數的奇蹟。在這個世界裡,我見證了昆蟲們驚心動魄而又絢麗多姿的生命歷程。

跟隨著法布林的腳步,我收穫了許多知識,揭開了昆蟲們的“小祕密”。就拿螢火蟲舉例吧,在我們的印象裡,螢火蟲是夜晚大地上的星星,作者深入地為我們挖掘了它們燈光的祕密——螢火蟲呼吸時,氧氣將可燃物質氧化而發出微弱的光。雌雄螢火蟲的燈盞不一樣,雄螢火蟲可以隨意調整燈光的強弱,雌螢火蟲卻沒有這個本領。像這樣的震撼在書中會遇到很多,你驚訝得嘴巴會張得越來越大。進入這個世界開始冒險,你所遇到的一切都不會讓你失望!

我更加佩服法布林。《昆蟲記》中蘊含了他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在荒石園中,他幾十年如一日,對昆蟲進行細緻的.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們的本能與習性。《昆蟲記》中還洋溢著他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在別人聽來是昆蟲單調的叫聲,但他卻聽出了音樂的節拍和韻律,他從自然中發現美,以人性寫照昆蟲,又以蟲性反映社會人生,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在這本書中,我們感悟、學習、成長,這場昆蟲世界的冒險多麼精彩!

這個暑假,不虛此行!

《昆蟲記》讀後感10

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林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

法布林是一位法國知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林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當真,不耐勞,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讀了《昆蟲記》我彷彿望到了法布林在當真的觀察昆蟲,編寫《昆蟲記》。我感觸感染很深,《昆蟲記》不僅僅佈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餬口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正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前提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中斷奮鬥燈下。

一個人耗絕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國知名昆蟲學家法布林。他的《昆蟲記》使我輾轉反側,難以成眠。這本書具體先容了昆蟲的行蹤、特點,是一本非常好的書,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餬口”的楷模。喜愛昆蟲的同學們,還等什麼呢?快閱讀它,走入昆蟲的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11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它是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和博物學家,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法布林寫的。

法布林小時候很喜歡觀察動物和昆蟲,但他的父母不同意,看見他拿昆蟲就不停地責罵,但這並沒有讓法布林改變自己的喜好,在這本《昆蟲讓》中,寫的就是法布林接觸的昆蟲。

在《昆蟲記》的描述中,大家一定都知道蟬和螞蟻的故事,那是由於蟬一個夏天都在唱歌,冬天沒有糧食去向,受到一頓不好的待遇被轟出門的故事,而讀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蟬在樹上鑽孔,把吸管伸進洞裡去吸取汁液。螞蟻被吸引來了,便一擁而上,咬著蟬的腿,託著暗裡的'翼,爬上蟬的背,蟬被這些小人惹地心煩,放棄了自己的水井,螞蟻成了井的主人。”在《伊索寓言》中,蟬總是好吃懶做的形象出現,而螞蟻則是吃苦耐勞的象徵。在這段話中,說明了無惡不作,好吃懶做的是螞蟻,而甘願與人分享,勤勞生產的是蟬啊!

我小的時候,有一本獨特的書吸引了我——《昆蟲記》。當時還不太能理解裡面的內容。而今,當我再翻出這本書,便開始細細品讀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書中寫了許多有關昆蟲的奇聞異事。在這些數不清的故事中,我最難忘的是有關螢火蟲的。

原來小小的螢火蟲蘊藏這麼大的奧妙!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動物,也可能有許多我們未知的科學祕密。生活真是處處皆學問啊!

《昆蟲記》讀後感12

這本書是我們吳老師的網友捐增的,於是老師在教室後面辦了個圖書角。從圖書角里我們可以讀到好多的好書,如《動物的故事》、《昆蟲記》、《米小圈》……但我最喜歡的是《昆蟲記》。其中裡面有篇最感人的文章“大自然的環衛士”。

“大自然的環衛士”寫那些小昆蟲幫助了大自然,幫助了我們,有螞蟻、甲蟲、蒼蠅和碧蠅等等。也許有許多昆蟲讓人看見了很不舒服,但他們可是對大自然有很大的幫助的'。比如你在路邊發現一隻死老鼠時,你就會看見它身上有許多的螞蟻、甲蟲和蒼蠅,你馬上會起雞皮疙瘩,捂著鼻子走開,可他們沒有跑開,任然在那兒默默地工作。

你們一定見過碧蠅吧!其實碧蠅就是我們所說的“綠頭蒼蠅”,它們有著漂亮的金綠色的外套,發著金屬般的光彩,它們還有一雙紅色的眼睛,只要他們聞到有死動物的氣味時,它們會立即趕過去產卵。幾天後,你會發現那動物的屍體變成了液體。液體裡面有幾千條尖頭小蟲,這實在讓人覺得反胃,但我們不能傷害它們,如果碧蠅飛到你的碗裡,一定要把它趕走,因為它會把東西帶來細菌,但也不能毫不留情地把它拍死,因為你把它拍死了,就沒有這麼好的環衛工了。

我要向它們學習,做一個不怕困難的,勇敢的人,遇到困難敢於面對。有一次,我一生病,就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也不敢下床,吃藥還哭,還怕打針,我的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我以後一定要改,做一個勇敢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13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這本書,將我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使我特別著迷。書中記載了十幾種昆蟲的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昆蟲大戰,讓我知道原來昆蟲之間的愛恨情仇竟然和我們人類相似……

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掠奪者——紅螞蟻。它們驍勇好戰,以搶奪為生。它們不會哺育兒女,也不善於尋找食物,它們需要有人伺候,因此它們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搶奪黑螞蟻的蛹,孵化成自己的奴隸。在紅螞蟻進軍的途中,作者法布林耐心地設下了四次圈套“阻擾”紅螞蟻的集團大軍前進,儘管難度一次次加大,但是竟沒有一次能夠成功阻止紅螞蟻前進的步伐。由此可見紅螞蟻不僅有著堅強的毅力,而且還具有極高準確的記憶力。

接下來,我們再認識一下歌唱家——蟈蟈。蟈蟈為三大鳴蟲之首,一般發出聲音的是雄性蟈蟈,在深夜的田野裡我們經常能聽到它的“歌唱聲”。蟈蟈以食昆蟲為生,是農民伯伯的小助手,因此它還有“田間衛士”的稱號。

最後,將要登場的是勤勞者——蜜蜂,小蜜蜂的腦袋圓圓的,黑溜溜的`眼睛咕嚕咕嚕地轉,甜蜜蜜的嘴巴小小的,小巧玲瓏的身子,細手細腳。別看它長得小,它可是一種危險的昆蟲,它的尾巴里藏著一根小小的毒針。毒針一旦扎到人身上,就會讓人的身體起個大泡。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小蜜蜂就會飛到花叢中採蜜,一直到秋天收集花粉結束後才放肯慢腳步,休息一下,可真算的上是昆蟲中的“勞模”了。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寫出像《昆蟲記》這樣了不起的作品,就要像法布林一樣做一個有恆心、有毅力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14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林,《昆蟲記》被稱為“昆蟲的史詩”,作者法布林也被讚譽為“昆蟲的維吉爾”。

法布林出身寒門,一生勤奮刻苦,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用二十年的時間先後獲得業士、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但這種奮發上進並並未得到法國教育界、科學界的權威們的認可,以致雖一直夢想著能執大學的教鞭而終不能遂願,只好屈就中學的教職,以微薄的.薪金維持一家七口的生活。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非常人所能理解。他筆下的昆蟲,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著靈性。

《昆蟲記》共分為三個部分:《昆蟲的習性》、《昆蟲的生活》、《昆蟲的漫步》。該書既可視為一部昆蟲學的科普書籍,又可稱之為描寫昆蟲的文學鉅著。因而法布林既被人稱之為大博物學家,又被人稱之為大文學家。為此,在他晚年,也就是1910年時,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這本書涉及到的昆蟲有很多,比如蟬、螳螂、綠蚱蜢、灰蝗蟲、大孔雀蝶、聖甲蟲、蟋蟀等等,應有盡有,它使我瞭解到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而且都是人們不太熟悉的。讀了這本書,就感覺平時惹人討厭的昆蟲其實並不是那麼壞,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是人比不了的,它們以自己的方式在自然界生活著,即使當中一些昆蟲的生命很短暫,但它們仍然活得非常精彩,都是一位辛勤的勞動者。

《昆蟲記》讀後感15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汙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