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優秀]三國演義讀後感

讀後感2.85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優秀]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轉自鐵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在漢,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裡,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訊息傳到洛陽,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裡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為作者的寫作能力而叫覺,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交談。”是的,這本書是人類最好的伴侶,人們通常被稱為“知識的海洋”和“人類文明的永恆成就”。一本好書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思考。我有這樣一本好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稱之一。它以魏、蜀、吳三國的戰爭為中心,描繪了三國時期各國的興衰。其中,諸葛亮的智慧、劉關張的深厚兄弟情誼、呂布的威嚴、孫權的英雄主義、曹操的奸詐行為……這些人物的生動形象為這部小說增添了許多色彩。

在書中,周瑜和諸葛亮鬥智鬥勇的情節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在他們的故事中,草船借箭最受歡迎。它主要講述了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並命令諸葛亮在十天內製造10萬支箭,理由是他需要戰爭。諸葛亮說三天就能做好,還立下了軍令。周瑜既驚訝又高興,但也很困惑。出乎意料的是,諸葛亮神祕地讓人們準備了20艘船。每艘船上都有幾個著名士兵的稻草人。第三天晚上,諸葛亮趁著河上霧濛濛的時候,把船劃到曹操的水寨,命令人鼓鼓的叫喊。曹操以為有埋伏,就讓軍士們射箭,草人上很快就裝滿了箭。周瑜帶著士兵來到河邊,知道了這些箭的起源,對諸葛亮的智慧嘆了口氣。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嫉妒的周瑜。我不禁想起自己,反思自己是否有同樣的心態。我還記得有一次考試,平時和我成績差不多的同學,這次的分數遠遠超過了我。我的心很不舒服,下意識地向他投了幾隻白眼睛,這就是嫉妒。因為這種不人道的.想法,我好幾天都不理他了。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放下心中的小情緒,真誠地為他的成就鼓掌。現在想起來,我後悔了。我沒有深入思考他成績提高的原因,也沒有思考他最近學習中的不足,也沒有思考他將來應該如何改進,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情緒中。這種嫉妒對自己沒有幫助,傷害了彼此的友誼。

事實上,嫉妒就像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傷害自己。我們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思考自己的缺點,向優秀的人學習,以便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是句在社會上流傳很久的話,其實,這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一種愚民術。他們認為青少年血氣方剛,看了《水滸》會造反:年長者飽經世故,看了《三國》會變得老奸巨猾。現在,這種偏見早已被打破,《三國》,《水滸》成了社會提倡閱讀的優秀歷史讀物。袁闊成在電視臺上講《三國》,吸引了千千萬萬聽眾的心;研究《三國》,《水滸》的書刊,文章汗牛充棟;以他們為底本改變的電影,電視,戲曲令人目不暇接。中華民族,可以說從三尺孩童到銀鬚飄拂的老人,常常喜歡在閒暇之際談《三國》,論《水滸》。

然而,直到今天,人們講《三國》,評《水滸》,都沒有超出文學評論,文藝欣賞,歷史考證的範圍。許多人公開反對那種“讀了《三國》軌道的不良傾向,但《三國演義》還正是以“詭道”吸引人們的。

其實,讀《三國》學詭道這並可怕,並不奇怪,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這部小說是一部形象的兵書,在兵書裡,“詭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詞。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軍閥爭雄的戰爭角逐中,浪起濤翻,必然會湧現出一大批能軍治國的人才。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吳起,管仲,樂毅,孫臏等人,三國時期的'曹操,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陸遜等,都是風雲際遇,大顯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史記。《三國演義》在詳細地記載魏,蜀,吳三方龍爭虎鬥的歷史情形中,刻畫了軍事家們那種氣壯山河,叱吒風雲的英雄風貌,對於我們學習和研究這段軍事鬥爭史,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誠然,《三國演義》是一部“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文學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認,這部文學作品所寫的戰略戰術,進攻與防禦,失敗與成功以及軍事上的虛實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於軍事科學原則和戰爭規律的。許多虛構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

等等,不僅在同時代可以找到事實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後也能找出與其十分相似的戰例。可見,這些虛構,源於戰爭生活,又高於戰爭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戰爭指導規律。

《三國演義》目的在於能給讀者留下一點施計用謀的啟示,同時使我們自己也從中得到一些教益!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這本書中不但有真人真事,而且還有虛幻情節,深深的刻畫了200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建立晉朝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精彩故事,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在《三國演義》中,我比較喜歡的是蜀國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桃園中,他們三人那莊嚴的誓詞,兄弟之間堅不可摧的深厚情意,是值得我們去崇敬和學習的,他們三人使我明白了朋友是在困難時給予幫助的人,是在傷心時給予鼓勵的人。在三兄弟中我比較欣賞的人物要數關羽了,關羽武功高強,待人忠誠,對劉備忠心耿耿,曹操一直很希望關羽能投奔到他的麾下,還把自己比較心愛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但關羽並沒有接受,在一次與曹操的'大戰中,關羽因為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靠。正是有了關羽,張飛得幫助才使胸有大志,關愛百姓的劉備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如果論三國裡誰比較有智謀,那首當其衝的是諸葛亮,曹操,司馬懿和周瑜了,但曹操和司馬懿都有性格上致命的缺點:曹操生性多疑,司馬懿十分陰險。諸葛亮那不僅有過人的機智,非常熟練兵陣步法,而且對劉備忠誠不二,幫助劉備贏得了好幾次關鍵性的戰役。吳國的周瑜,少年得志,熟讀兵書,現場上的佈陣排兵,但他心胸過於狹窄,比較終還是敗在諸葛亮的智謀之下。

從《三國演義》這些人物中很容易看出人物的性格關係著成功與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關羽,諸葛亮這些人物一樣對朋友,對國家忠誠,要講誠信,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有了這些也是次要的,沒有誠信,大傢俬底下對你的不誠信行為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讀三國,只誠信,讓我們從小就要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我早就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我一拿到這本名著,就如飢似渴的讀完了。

《三國演義》講述了從東漢靈帝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直至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西晉統一,期間近百年的歷史故事。展現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發生發展與被鎮壓的過程,集中描繪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為奪取政權,統一中國而展開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

《三國演義》描寫的人物眾多且十分生動形象,個個鮮活的人物都打動了我,我非常喜歡張飛,他高八尺,豹子頭,圓眼睛,滿腮鋼須,他的聲音亮如洪鐘,威勢如奔馬,書中描述張飛曾在戰場上大吼一聲,震倒敵方一員武將,這可見張飛的勇猛。除了武將張飛外,我也很喜歡關羽,他九尺高,丹鳳眼,兩條臥蠶眉,胸前長鬚飄飄,印象最深是他的一張紅臉,就像紅棗一樣。據說關羽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紅臉,有一次他受了箭傷,華陀為動手術他刮骨療傷,他一邊下旗,一邊療傷,直至最後手術全部做完,由於古代麻醉技術不好,關羽忍痛繃臉時間太長,從此就變成了紅臉。張飛關羽我喜歡,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又叫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擎,手執羽扇,飄飄然,有如神仙下凡般,他足智多謀,是智慧的化身。

《三國演義》不僅人物描寫得好,故事情節也描寫得很好,我最喜歡描寫赤壁之戰的章節了,赤壁之戰分三個環節寫的:“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中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博學多才和足智多謀,不費一文錢和一兵一卒,就為周瑜準備了十多萬支箭,為日後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基礎。“周瑜打黃蓋”中也充分描寫了黃蓋忠勇。我最喜歡的就是火燒赤壁,周瑜火燒赤壁,張飛和關羽圍追堵截,曹操擁兵幾十萬,最後就剩三百,足見當時戰爭的慘烈和曹操敗得狼狽。

總之,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遠不止這些,書中人物個個厲害,故事情節也非常吸引人,我很喜歡《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大家都在觀看電視劇新三國嗎?我在看完前1、2集之後就被劇情所吸引,纏著媽媽一定要買一本三國演義,當我拿到書後就如飢似渴讀起來,連我媽媽叫我來吃飯,我都要抱著這本書,媽媽費了老半天的勁才把我和書分離開。

現在我沒事就看,至今已經看了一大半了。真令人愛不釋手啊!三國寫的是蜀、魏、吳三足鼎立的國家,他們在各國主公的帶領下,在一幫絕頂聰明的謀士運籌帷幄下,在一群驍勇善戰的武將奮力拼殺下,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在各國主公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雖然曹操很奸詐,但他能把握大局,善於使用人才,愛惜人才(特別喜愛關羽)。受到失敗挫折後能仰天大笑,(一笑笑出趙雲,二笑笑出張飛,三笑笑出關羽)最後能化險為夷,最終成就大業。

在謀士中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他文采(出師表)、口才(舌戰群儒)出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近乎於神人: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博望,他用錦囊妙計氣死了周瑜,用空城計騙了司馬懿,用司馬懿的話說就是“真乃天下奇才也!”而且他還做事有始有終,盡職盡責,鞠躬盡瘁。在“關羽”等五虎上將及其他將軍中我最崇拜的是常山趙子龍,身高八尺,姿顏雄偉,被封為“永昌亭侯”。他七進七出救“阿斗”武藝超群,智勇雙全沒有打過一場敗戰,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我從讀三國這段歷史中彷彿打開了另一個奇妙的`世界,他讓我開了眼界,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知道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對於我及今後的人們都有很大的幫助,不論文臣武將、偉人凡人,都要有自己明確的做人做事目標,一旦確立就要腳踏實地,注重平時的積累,認認真真的做,向自己的目標靠近,即使受挫,也要吸取經驗教訓,從頭再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不僅是劉備的得力助手,還是人們心中賢相的化身。

關於諸葛孔明的故事很多,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三天時間內拿到十萬支箭,堪稱奇蹟。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也許是算出了第三天將會有大霧,便令魯肅去"借箭".在船上,抿一口酒,坐等箭來。孔明神機妙算,巧妙利用敵人疑心重重的心理,通過擂鼓吶喊與幾隻稻草人,便輕鬆將十萬只箭"借"到手。不過,當然,有借有還。他成功在下一次的赤壁之戰中將箭全部"還"給了敵人。"神人"諸葛亮實在令我佩服不已。

"七擒孟獲"的典故也很有名。"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這麼大的自信,這麼胸有成竹,不禁令人生疑:孔明真的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孟獲再次抓回嗎?諸葛孔明的智慧與神機妙算卻真的令人驚歎,將孟獲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孟獲卻被他弄得團團轉。最終,第七次抓住孟獲時,他心服口服。終於,孟獲不再與孔明等人為敵。孔明成功的完成了上級佈置的任務——鎮壓南方人民大規模的叛亂。南方地區,又重新回到蜀漢的控制下。利用計策使對方輸得心服口服,從而投降,也不失為孔明身上的一種美德。

而舌戰群儒,更是顯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思緒井井有條的風采。為了與孫權聯盟,孔明隻身與魯肅前去勸說孫權,中途遭到了很多東吳謀士的責難。面對七嘴八舌的謀士們,諸葛孔明不慌不忙的.一一駁斥他們。最終,謀士們全部啞口無言;而孔明便很輕鬆地說服了孫權,形成了孫劉聯盟。諸葛亮的口才也是極好的,有了他,蜀國才得以存活下來啊!

作為劉備的謀士,孔明為匡扶蜀漢政權,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死而後已。這位神人還有著可以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同時有著救濟百姓,再創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諸葛亮足以成為我在《三國》中最喜愛的人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日記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忠”字的真實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記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在現代,全球所有華人多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守護神。

性格關係著成功與否。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你還有真心的朋友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吧!因此,讓我們一起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勇敢的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當想起那不朽的中國歷史,我不禁又走進了那充滿熱血的地方——《三國演義》,在這個學期我與學生共同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這本書記載了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群雄割據的故事,在這個民不聊生,連年戰亂的時期沒有皇帝,沒有王者,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秣馬厲兵,個個雄心勃勃,使我真實地感覺到了那段被封塵已久的歷史故事。

書中的這段話使我感觸深刻:“曹軍水寨裡的船隻立刻著火,般只都被鐵鏈鎖住,無法散開,火勢蔓延開來,水寨全部燒著,曹軍就如一堆螞蟻,四處逃竄,只見滿江的.火,滿天的煙,上下通紅,照耀如同白晝。”這段話將曹軍比作螞蟻,在極大的火勢下四處逃竄,曹軍的混亂與狼狽盡收眼底,三路軍進攻曹軍水寨,汽勢浩大,更證明了曹軍不義之軍必敗的道理,“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可見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和人的環境下,然而終究是瑕不掩瑜,曹操總無愧於英雄之名,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剛性自用,不然赤壁之戰總該有另勝負之寫。

蜀國謀賴孔明,勇讓關張,卻以劉備為王,何也?沒錯!這正是穩中求勝的情懷大志,歷千百年來,有多少英雄衝鋒在前,心中永懷正義之情,愛國之心,在三國這個亂世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有心計,劉備說過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著的信念和一顆慈愛的心,諸葛亮扇動羽扇,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有幹成大事,關羽滿臉懊悔道,心高氣傲,這樣得不到好的結局……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但刀光劍影之下,鼓角爭鳴之中,總躲不過一個滿頭華髮,黃塵裹身,英雄,英雄之說本戲言耳。

以史為鑑,以史為例,從這本三國史冊中,我真正認識到了自己,足享用一生,其實《三國演義》本身就是一個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禮;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就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走進了那充滿熱血的地方,走進了人生的戰場。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這周我的閱讀計劃是讀一遍《三國演義》。這本書早已是家喻戶曉了。一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四十場氣勢磅礴的戰爭畫面;上千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無不向我們證明了:三國演義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歷史小說。

《三國演義》塑造出許多人物形象,其中諸葛孔明最讓我印象深刻。劉備三顧茅廬,最終用他的那顆忠誠之心打動了諸葛亮。從此以後,諸葛亮便走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這條不歸路。

諸葛亮為蜀國大業奠定了基礎。他的故事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智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讓我們瞭解到:遇到危險不要驚慌,先冷靜下來,一定能想到解決的方法的。同樣,他的忠心耿耿,秉持忠義之心也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幫助劉備打天下,為蜀國的復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並於後來的出師表當中,道盡了他對蜀國的一片忠心。實在令人感動。

除此以外,亂世奸雄曹操、氣度狹小的周瑜、還有以仁德著稱的劉備,都被作者刻畫得栩栩如生。

那時的.諸侯個個對於打仗的技巧熟記於心,並不是他們天生善戰,而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時代的變化且經過不斷的努力才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從這裡就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旦立下了志向並堅定不移、鍥而不捨地朝那個方向前進,成功的那一天一定會來的。

20xx多年來的歷史故事使我大開眼界。它讓我明白,義重於利,忠於一人,就是決定不看他的短處;它讓我明白,只要你努力付出,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港灣。金庸曾說過“《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他的文學價值。雖然,就文學而論,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是一流的,中國後世的小說家都從中吸取了營養。”如果將它來當小說來讀,它充滿了歷史和傳說;如果將它當作一部文化著作來讀,它又充滿了虛構和誇張;作者將歷史和文學奇妙地結合在了一起,力透紙背,情理交織。每一個人物既鮮活又充滿想象,不可思議。這或許就是這本書最神奇最過人的地方了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同學們,書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是人類無聲的老師,它即可以逗我們開心,也可以教會我們知識。那麼你們讀過什麼書嗎?是否讀過文學經典呢?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一下我讀過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太原清源人。這本文學經典主要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個戰爭故事。

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是:曹操煮酒論英雄、劉玄德三顧茅廬。曹操煮酒論英雄主要講的是:曹操邀請劉玄德討論合作之事。他說:“劉兄,你我大軍都是最強大的勇軍,如果我們倆對抗,一定會打成平局的,不如,我們兩軍合作,一定能把吳國打得落花流水,我們再一統天下,如何?”劉玄德說:“曹兄,你見笑了,我軍怎能和你軍相對比較呢?”曹操又說“既然劉兄這樣說的話,那把你的軍隊加入到我的軍隊來,訓練成勇猛的大軍,一起對抗外敵。”劉玄德此時正要用手去拿一顆花生吃,天上又響起了大雷。嚇得他把花生都掉到地上了。曹操見劉玄德如此膽小,心想他辦不出什麼大事,在以後的戰爭中就處處看小劉玄德。其實劉玄德那天是故意把花生掉在地上,讓曹操誤認自己是膽小之人。目的是為了讓曹軍對他放鬆警惕,使劉軍更容易攻城罷了。通過這個小故事,我明白了,凡事不要只看別人的表面來評價別人,要深入瞭解才行。

劉玄德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說的是:劉玄德軍隊已經處於弱勢了,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身邊沒有一個得力的軍師,於是司光徽向劉玄德推薦了孔明。可是要請孔明出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劉、關、張三人就約好一起去請孔明。第一次,天氣

下著大雨,孔明故意說不在,第二次,太陽很大,可孔明還是故意說不在,第三次,關、張已經非常不耐煩了,可是劉玄德還在等。孔明被劉玄德的精神所打動。終於答應出山幫助劉玄德。從此輔助劉玄德打了很多勝仗。從這個小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我們堅持了,並努力了,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一個讓人值得觀看的文學經典,裡面有上千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包含有一個道理。這麼有用的書,你們也快去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於是寫下這篇三國演義讀後感。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的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高超,而且人也正直。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劉備,因戰敗而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去投奔。我認為劉備是一個君子。

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勇雙全的人最多,那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諸葛孔明。他機智過人,對兵陣的佈陣、破陣瞭如指掌,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都各有所長。吳是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只有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可是最後因心胸狹窄而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忘記誠信。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沒有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