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孝經》讀後感(精)

讀後感1.3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孝經》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經》讀後感(精)

《孝經》讀後感1

寒假裡,我買了一本《孝經》,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孝子是如何孝順自己父母的,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汝南安陽(如今河南)的蔡順,他十分孝順自己的老母,不過年有喪父。後來又趕上了王莽作亂,建立新朝,年年饑荒,柴貴米貴,於是蔡順不得不採桑葚充飢。

有次蔡順採果時,遇見了紅眉軍。軍中的領袖問為什麼把桑葚紅的放一邊,黑的放一邊,蔡順回答:“紅的甜,給老母吃。而黑的酸,給自己吃。”紅眉領袖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動了,送給了蔡順三鬥白米,一頭肥牛。讓蔡順回去孝敬她的老母去。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孝?"我會告訴你:”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我記得二零一六年的一月份最冷的時候有零下十幾度,爸爸為了早點幹好活,六七點鐘就出去幹活了,回來的時候,爸爸的手已經凍裂了,出現了一條條裂紋,流出了血。我想:古代人都那麼孝順父母,那我得更好的對待父母了。於是我給爸爸沏了一杯茶,又給爸爸打了一盆熱水洗腳。

於是我終於深知了父母對我的愛,我以後得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了。

《孝經》讀後感2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為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感毀傷,孝之始也。”孝的發端是不忍之心。當你傷害了別人,你的媽媽為此而蒙羞。如果你想到了這一點,就不會傷害別人,而雙方父母都會開心。

一棵茂盛的樹,為何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好比我們人一樣為何學業有成、家財萬貫。為何有這樣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輩輩積德呀!若是我們只愛小不敬老,花兒、果實遲早有一天會枯萎的,家族也會墮落。

“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如何變化,始終註定孝是中華民族愛的結晶,始終註定要孝養父母,當“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可要終身遺憾了。

當你看歲月痕跡不停出現在父母額頭上。你會想我會怎麼對父母,我要帶父母去哪裡玩,哪裡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咬都咬不動,走都走不動。他們不要什麼,他們需要的是寂寞時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問候。自古以來出孝子,而當今社會有多少在死前也見不到子女一面。枝葉繁盛的樹木,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連動物尚且懂得知恩圖報,怎麼人就糊塗了呢?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現在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只有個人主義的享樂和安逸。趕快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華衣,數以萬計的金錢珍貴的多。

世事滄桑,歲月流失,用愛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美好的孝親樂章吧!讓洪亮的歌聲在廣闊的天地間徘徊!

《孝經》讀後感3

“百行孝為先”,這是一句古人的俗語。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這個字的含義,但當我看了《孝經》以後,我便又進一步地瞭解了這個字的意義。

《孝經》是一本國學經典,裡面講了許許多多關於“孝”的`故事。一篇篇古色古香的文章,一個個引人深思的文字,讓人陶醉其中。雖然《孝經》總字數連兩千也未達,但在中國思想史上已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從西漢開始,這本書受到歷代人們的尊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廣為傳習,《孝經》稱得上是字數最少、內容最淺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文學經典。

“黃香孝父”的事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黃香小小年紀就很懂事,對父母非常孝順。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次幫父親打完水後,都會拿一把扇子,將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躺下,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怕父親晚上睡不暖,畏寒怕冷,於是每天都搶先上床,以自己體溫捂熱被子,然後再讓父親上去睡。多麼感人肺腑的故事!多麼打動人心的孝子!讀著,讀著,我不禁熱淚盈眶,兩行清淚從眼角流下,輕輕滑過臉龐。

連世界之作——《三字經》都有大部分筆墨寫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講的是“孔融讓梨”。孝順的孔融孝敬長輩,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拿小的,又是一個孝子值得我們去學習!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我們要從小理解“孝”,實踐“孝”,將這本書吟之,誦之,感之,悟之,發揚“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經》讀後感4

今天,晴朗,明媚,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綿羊。

早晨來到學校以後,我們開始早讀。今天的早讀跟以前不一樣哦,我們讀的是《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讀了幾遍後,我隱隱約約地懂了一點點意思,後來,翟給我們仔仔細細地講了其中的.意思,我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孝經》的含義。

晚上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讀《孝經》。讀完幾遍後,媽媽說:“,你能給媽媽講講其中的意思嗎?”“當然可以了!”我說。“孝,首先孝順,這是德的根本。其次,我們的身體髮膚,是所給的,我們不能輕易毀傷。還有我們要忠於我們的國家,要有所成就,最終建功立業。”媽媽聽了我的講解,誇我講得真不錯。

雖然我給媽媽講《孝經》,但我心裡卻非常慚愧不已。我心裡想,媽媽每天辛苦地照顧我,我卻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就像說的,我在學校表現的像小綿羊一樣乖巧,在家裡卻像大考慮一樣凶猛。以後,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都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

媽媽的話: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在外面和在家裡表現的截然不同,孩子總是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在外面,在家裡面確實像一隻小考慮。我也在反思,也許是我們做父母的問題。改變孩子,要從改變開始。

《孝經》讀後感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為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感毀傷,孝之始也。”孝的發端是不忍之心。當你傷害了別人,你的媽媽為此而蒙羞。如果你想到了這一點,就不會傷害別人,而雙方父母都會開心。

一棵茂盛的樹,為何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好比我們人一樣為何學業有成、家財萬貫。為何有這樣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輩輩積德呀!若是我們只愛小不敬老,花兒、果實遲早有一天會枯萎的,家族也會墮落。

“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如何變化,始終註定孝是中華民族愛的結晶,始終註定要孝養父母,當“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可要終身遺憾了。

當你看歲月痕跡不停出此刻父母額頭上。你會想我會怎樣對父母,我要帶父母去哪裡玩,哪裡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咬都咬不動,走都走不動。他們不要什麼,他們需要的是寂寞時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問候。

自古以來出孝子,而當今社會有多少在死前也見不到子女一面。枝葉繁盛的樹木,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連動物尚且懂得知恩圖報,怎樣人就糊塗了呢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此刻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僅有個人主義的享樂和安逸。趕快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華衣,數以萬計的金錢珍貴的多。

世事滄桑,歲月流失,用愛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完美的孝親樂章吧!讓洪亮的歌聲在廣闊的天地間徘徊

《孝經》讀後感6

在我11歲時,媽媽送給我一本書,書名《孝經》。我剛看了幾頁,就被吸引住了,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這本書講述了古時候的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孝子黃香冬天為父親睡暖被窩再讓父親睡,夏天為父親扇涼蓆子的故事。另外有位孝子的.母親很怕打雷,這位孝子一見打雷就跑到母親身邊和母親說話,告訴母親不要害怕,後來他母親去世了。有一次打雷,孝子跑到母親墳前哭著說:“兒子來了,讓母親你受驚了!”…….像這樣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我看後思緒萬千,平時我總對父母呼呼喊喊,還常常和他們頂嘴,和孝經裡的孝子比,我真是太不孝敬父母了!《孝經》裡說,我們的身軀是父母給予的,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是父母含辛茹苦地養大的,一定要給予父母最好的照顧,要孝敬父母、長輩,我只做到了這幾點,比起他們,我慚愧萬分。

我要向《孝經》的主人公們學習,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好孩子!好好學習,聽他們的話,長大為社會做出貢獻,回報我的父母,給他們最好的東西,最好的照顧。

母愛如海、父愛如山,他們的愛和呵護伴隨我一天天成長,我要謝謝他們!

《孝經》讀後感7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麵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人又怎麼能不孝。

《孝經》讀後感8

《孝經》裡有一句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每個人都是託體父母來到人間的,又在父母的呵護下一天天成長起來的,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所以孝養父母是天經地儀的`。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敢問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你能愛誰?你不愛別人誰又能愛你。不孝父母之人不可交。

如果一個人不孝敬父母,這個人絕對沒好報,他的人生和事業都不會順。這是天道,這是規律。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我們村有一家人不孝順父母,老人六十多了,還去新疆摘棉花,回來後掙的錢被小倆口要走,不讓老人花。

先是丈夫建築出事,摔下來,花了好幾萬。妻子又動手術,花費好幾萬。鄰居們都說,遭報應了。其實這不是迷信,這是天道規律。哪些事業大發展的人絕大多數都孝敬父母的人。

厚德載物,從來不是句空話,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大的德。當我們真正從各方面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才會順,孝順可以這樣解釋吧。

《孝經》讀後感9

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套《國學經典》教材,裡面有《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孝經》......

我們學了《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孔子在家閒坐,問他的學生:“古代的帝王有至高無上的品行和道德,可以讓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無論是尊貴的還是卑賤的,他們都沒有怨恨和不滿,你知道為什麼嗎?”他的學生站起來說:“學生不知道”孔子說:“一切德行的根本就是孝。我們的身體面板毛髮,都是父母給的`,不能隨便損毀傷殘。所謂孝,從孝順侍奉父母開始”。

我感覺《孝經》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教育我們從小以“孝”為本的道德品質。

媽媽的話:百善孝為先。

就拿“黃香敬父”來說吧:黃香母親早逝,為此黃香十分孝順自己的父親。當嚴寒時,黃香會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間,脫下自己的衣服,鑽進父親被子裡,用自己的體溫暖被子,直到被子暖和為止。父親為此感到很感動,也很自豪。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想到自己的母親,因為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所以母親要獨自照顧我和姐姐的生活和學習,但我平時卻很少幫母親做些什麼,這時,兩行熱淚不由自主滑過我的臉龐。“融四歲,能讓梨。”我們的孝心也指引著我們的行為,我們其實能為父母做的還有很多。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回報自己的父母,讓我們學會分擔,學會感恩。

《孝經》讀後感10

孝經:孝敬父母。孝是上帝安排的,一定要孝順父母,一定要對父母好,不要跟父母頂嘴,吵鬧,。下面就來說說我是怎樣,孝順父母的吧!某一星期的星期天,我和姥姥正在聊天,姥姥說要切黃瓜,姥姥的手爛啦!切黃瓜很費勁,那時候我正在寫數學作業,就剩一道題就寫完了,看見姥姥切黃瓜費勁的樣子,我就連忙跑過去對姥姥說:“姥姥,我來幫你切吧”!我第一次切的時候切不好,對接的時候還是不好,但是我慢慢切慢慢切,我把黃瓜,切完了以後,姥姥誇我真棒!我微笑的'點點頭。

又繼續在寫書寫數學,這時候媽媽剛回來,媽媽說數學作業寫完了沒呀?我說媽媽我還沒有寫完,我媽說,為啥沒有寫完,寶貝,因為我幫姥姥切黃瓜啦!姥姥手爛啦,切黃瓜很費勁,所以我就幫姥姥親切黃瓜,所以就沒有寫完作業,媽媽聽到我說這樣的話,開心的笑了,我也微微一笑,姥姥給我給媽媽說,子航寫的可快啦,馬上就寫完啦,媽媽又等我了兩分鐘,我把這道題寫完啦。然後我就開始寫語文作業語文作業,媽媽誇我,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姥姥也誇我可真乖,我說沒事兒,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和姥姥還有媽媽都笑了,媽媽還給我豎起了大拇指,誇我真棒!

這就是孝,在以前孝是最重要的本領,孝順父母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可是有的人卻不,知道孝順父母跟父母頂嘴,還會把爸爸媽媽給氣哭了!這種人我最不喜歡最不喜歡跟他交朋友,媽媽誇我有教養,孝心,我要放第一。

《孝經》讀後感11

《孝經》教會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讀了《孝經》,我受益匪淺。

孔子說:“百事孝為先”。《弟子規》裡也說:“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讀到這裡,我想起平時我對媽媽的種種不好的表現,不由得臉紅了。平時我對媽媽總是呼來喚去的,我以為媽媽生了我,就要為我服務,什麼就得依著我。於是就連一點點小事,我都要媽媽來做。本來洗碗筷、打洗澡水等這樣的家務活我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但是我卻不做,全部要爸爸媽媽為我做,他們對我百般依順,我對待他們卻完全隨著性子。有一次,我被作業難住了,心情不好,爸爸媽媽來叫我吃飯時叫了我好幾聲我都不理他們,最後才凶巴巴的對他們吼道:“我心情不好,別來煩我!滾!!”爸爸媽媽不但不生氣,還溫柔地安慰我。現在讀了《孝經》,學了《弟子規》,再想想老師說過的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知道我錯了!我已經長這麼大了,還對爸爸媽媽大吼大叫,一點點小事情都願意去做,以後怎麼能做大事呢?

我對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古人說“有錯就改不算晚”,我決心“亡羊補牢”。從今以後我一定以孝為先,好好對爸爸媽媽,不會再對爸爸媽媽大吼大叫,不會再亂髮脾氣了,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作貢獻。我也希望所有的人能像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一給予一點關懷,用我們的愛心,真心去幫助所要幫助的人,讓世界充滿愛,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孝經》讀後感12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十分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我的父母,怎樣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麵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樣能不孝。

《孝經》讀後感13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綿羊。

早晨來到學校以後,我們開始早讀。今天的早讀跟以前不一樣哦,我們讀的是《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讀了幾遍後,我隱隱約約地懂了一點點意思,後來,翟老師給我們仔仔細細地講了其中的意思,我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孝經》的含義。

晚上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讀《孝經》。讀完幾遍後,媽媽說:“寶貝,你能給媽媽講講其中的意思嗎?”“當然可以了!”我說。“孝,首先孝順父母,這是德的根本。其次,我們的身體髮膚,是父母所給的,我們不能輕易毀傷。還有我們要忠於我們的.國家,要有所成就,最終建功立業。”媽媽聽了我的講解,誇我講得真不錯。

雖然我給媽媽講《孝經》,但我心裡卻非常慚愧不已。我心裡想,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地照顧我,我卻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就像老師說的,我在學校表現的像小綿羊一樣乖巧,在家裡卻像大考慮一樣凶猛。以後,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都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

媽媽的話: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在外面和在家裡表現的截然不同,孩子總是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在外面,在家裡面確實像一隻小考慮。我也在反思,也許是我們做父母的問題。改變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孝經》讀後感14

你明白嗎?“身體、身體、頭髮、面板,受父母的影響,不敢破壞,孝之始也”。我都來自我的父母。作為一個孩子,我應該像孔子一樣,總是害怕,像深淵一樣,如履薄冰,保護和珍惜自己;作為一個孩子,能來到這個世界,能有一個嚴格的父母,應該充滿感激;作為一個孩子,父母無私地給了我們這樣的外表,這樣的身體,這樣的心,我們不滿意,我們還有什麼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有些人抱怨父母給了自己這樣一張臉,害羞地閉上門,盡一切可能改變自己的外表;有些人抱怨父母給了自己這樣一個身材,整天擔心,恐慌,矮試圖提高自己,胖試圖減肥,甚至絕食;有一些自殘,甚至自殺,所以不珍惜自己,回頭想想為什麼,難道只是為了滿足自我浮雲般的虛榮心嗎?最後不是逃避,而是歲月的雕琢,我們得到了什麼?

你聽說過嗎?“夫孝,始於侍親”。孝道最基本的是養育父母,給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質保障,至少不要讓父母跟著我們挨凍捱餓。然而,轉眼間,我們都二十多歲了。有多少人能拍拍胸膛說:“我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助了。”“我每個月都能給父母存點錢嗎?”?有多少家長閒居在家裡,享受著孩子的孝順?恐怕大多數父母還在努力工作,還在出汗、出血。即使在這個時刻,社會上也有一群新人——啃老族。他們從小吃父母,喝父母,長大後還在吃父母,喝父母。這種人的孝順在哪裡?

《孝經》讀後感15

學校給我們發了一套《國學經典書法教材》,它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為主要內容的書。老師讓我們看《孝經》,其實我一點都不懂它的意思。然後聽了老師講解,我知道了這本書的意思。

孔子有一個學生他叫曾子,有一天,孔子在家裡閒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孔子說∶“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裡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髮面板,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古詩文網經·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怎麼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讀了這一章,我知道了什麼是孝。孝就是尊老愛幼,我們不能目無尊長走在老人前面,我們要孝順父母,這就是孝的開始。通過學習國學經典讓我認識了更多的字和知識,它也能提升我的文化素養,讓我能夠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