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曾國藩》讀後感

讀後感2.87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曾國藩》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讀後感

一、左宗棠。左宗棠比曾國藩只小一歲,自稱當今諸葛亮。他家掛著二副對聯“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身無半文,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你能感受到他的志向抱負和雄心氣魄嘛。他耿直成性、剛勇忠義、嫉惡如仇;他滿腹經綸卻又不只會滿口之乎者也;所以他時常覺得曾國藩虛偽做作;靖港慘敗曾國藩受挫跳江尋死,左宗棠敢說敢言,罵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一番慷慨激昂的議論讓曾國藩重拾信心;樊燮事件,左宗棠身陷囹圄,曾國藩上書力保;金陵一戰,左宗棠又毫無情面的直指曾國藩欺上瞞下,這次之後兩人長達八年沒再有私人聯絡;天津教案,左宗堂再次尖銳的直指錯誤也是傷透了曾國藩的心;後來曾國藩縱論天下人傑,縱使他傷心失落,他仍認為左宗棠之才為當今海內第一人;他能清楚的認識自己的長短,愛才惜才用才,補己之短、揚己之長;這又恰恰是他最擅長的。再後來左給曾寫了副對聯: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也;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不負平生。怎麼說呢,同道中人相愛相殺又惺惺相惜吧。

二、陳春燕。年輕時的曾國藩也是喜歡鶯歌燕舞的,他還曾為一個歌樓女子寫過輓聯:“大抵浮生若夢,姑從此處銷魂”。生而為凡人,誰又能夠做到六根清淨,擯欲絕緣呢。曾國藩就做到了。他作為理學門徒,秉承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謹言慎行,規規矩矩;後來為打造一支軍容整肅的湘軍,他更是不近女色,真正做到六根清淨。後來娶妾也是因為常年在外行軍打仗,確需要一個女人照顧,經彭玉粼介紹娶了如夫人陳春燕。這個女人應了他的要求,長的不過於漂亮、性格溫和、識字,把他的生活照顧的井井有條,他慢慢的愛慕上春燕。

可惜好景不長,春燕患疾,在她將要離世的時候,他竟然去處理公務,沒有陪她最後一天,最終沒能給她一絲最後的溫情與安慰。看到這裡,我在想能陪在這樣男人身邊的女人得有多大的胸襟,不知道春燕閉眼的最後一刻心裡有多少期盼和怨言。春燕死後的第四天,他半夜悄悄去了她的靈柩前,撫摸著春燕生前他送的唯一的一件紅木梳禮物,久久坐了一夜,一遍遍默唸著“未免有情,對帳冷燈昏,一別竟傷春去了;似曾相識,悵樑空泥落,何時重見燕歸來。”鐵漢柔情,不動聲色,深藏於心,可惜這份綿綿柔情春燕到死也沒感受的到,又怎能不是薄情寡義呢。

三、康福。康福的結果我最意外。兩人於“康福殘局”上歐陽兆熊的解圍而相識;曾國藩以識人用人聞名,他稱奇康福的武藝和棋藝,通過幾次對弈觀察,他認為康福是一個孝母愛弟、正直誠實、情趣高潔、才智超俗的君子;而康福也因為堂堂侍郎大人的人格魅力和知遇之恩從此生死追隨,成為了曾國藩最得力、最信任的貼身助手。康福曾三次救過曾國藩的命,回荷葉塘奔喪被太平軍擄走險些被砍頭,是康福冒死營救;初建湘勇靖港慘敗,曾國藩縱身跳江,又是康福跳水營救;轉戰江西,曾國藩三敗石達開,最後一次在樟樹鎮中計險些被活捉,又是康福以身阻擋避免大禍;後來用傳家之寶深入敵營策反太平軍將領韋俊;正直正義的他為了權術爭鬥、為了保護他的曾大人,甚至親手除掉了宿敵德音杭布。

曾國藩率領湘軍對抗太平軍的十幾年裡,一切的榮辱得失康福全部見證,於他公立下了汗馬功勞,於私更是有天大的恩情。戰天京的一戰,康福遭算計被同伴槍擊,曾國藩對這個出生入死的夥伴好像並沒有過多的詢問和掛念;他寫了奏摺為所有將士論功討賞,可偏偏沒有康福;後來借韋俊頭顱裁撤湘軍更是讓康福對他的曾大人徹底失望。最後一局圍棋,這個片段我讀了三遍。我理解康福用最後一局棋劃清界限的決絕;曾大人身在權術界,不管是不是身不由己,一將功成終歸是骨山血海;他的博學、智謀、手段都註定了他是一名了不起的政治家,而不是,英雄。

四、曾氏家教。曾國藩臨終前給他的孩子們留了一份寶貴的財富,是他一生總結的家教。一是慎獨則心安;二是主敬則身強;三是求仁則人悅;四是習老則身欽。曾國藩的修身之道也是從《道德經》這裡豁然開朗的,大象無形、大音稀聲。曾大人說不為聖賢,便為禽獸,所以他一生堅持自律,勤奮有恆,小事易為難堅持,堅持下去就能起到大作用;於是他堅持早起,每天早晨必做練字臨帖;每天不管事情多忙,堅持看史書5頁,堅持寫日記;每天打坐一小時,靜心養性;甚至最後戒了煙、戒了色。

自律這件事是很難的,堅持一生自律必定能成大人物,不得不叫人佩服的五體投地;談及讀書和寫文章讀書在於熟讀深思,看、讀、寫、作缺一不可。看指的默觀;讀指的高聲朗誦;寫指的抄寫;作指的是寫作練習,這四字訣竅我印象深刻,想著以後可以嘗試實踐。寫文章呢,他認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最高的境界為含雄奇於淡遠之中;做人也是一樣,將剛強藏於柔弱之中,將申韓融於黃老之內,乃為官之佳境。這些家教也濃縮出那句名言: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正應了那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