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實用15篇)

讀後感2.24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讀後感(實用15篇)

紅樓夢讀後感1

《紅樓夢》又叫《石頭記》,介紹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從開場的榮華富貴到後來逐步衰敗,最後滲淡落幕的故事。作者曹雪芹在整理這個故事時,內心深有感觸,題了一首詩,詩這樣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詩雖然內容簡略、文筆淡雅,卻充分描述了作者的感受和隱隱的期望。

《紅樓夢》中的人物眾多,各有特色:有懦弱怕事的迎春;舉止大方的探春;精明能幹、機關算盡的王熙鳳;浪漫、豪放的史湘雲;直率、任性的晴雯;善良、聰慧的平兒…在一眾人物中,作者重點寫了三個人: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這三個人物幾乎貫穿了整部小說。

林黛玉從小就體弱多病,被林氏夫婦視為掌上明珠。不幸的是,黛玉的母親在她幼年早逝,父親無奈之下只好把她送到外祖家生活。外祖家的生活尤其風光,府中又十分富貴。寄人籬下的黛玉在那裡事事小心、步步謹慎、不肯說錯一句話,行錯一步路,生怕被人恥笑;賈寶玉剛出生時,嘴裡就含著一塊寶玉。賈家都把這塊玉視為他的命根子,賈母平時也是把寶玉寵得不成樣子。所以,他隨心所欲,完全跟著感覺走,只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在外人看來,他時而甜言蜜語,時而瘋瘋傻傻;薜寶釵出生名門,舉止端莊。她父親在世時就十分疼愛她,親自教她讀書識字。雖然她有個哥哥,但是哥哥整天吃喝玩樂、一事無成。在這種情況下,寶釵很早就在家中幫助母親料理家事,分憂解難。

這三個人物中,寶釵的性格最為隨和,時刻都會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去安慰自己的弟弟妹妹,在三人之中她的年紀最大,做法最理智、頭腦也最清醒;寶玉在三人中排行老二,卻總是扮演一個被勸服或被安慰的角色。他性格執著,有時執著的讓人有點看不下去。但是,寶玉身上有一點讓我佩服: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非常認真、勇往直前、乾脆利落;黛玉在書中被描述成一個敏感、孤傲、追求完美的`女生。她比較好強,不願給人添麻煩,即使是自己生病時,也不想讓他人知道、讓人擔心。如果發覺自己做錯了事,也會非常慚愧,及時彌補。

我之前讀過一本書,書裡提到每個人的性格跟他個人的經歷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非常大的關係。其實,無論是寶玉、黛玉還是寶釵,或是《紅樓夢》中的任何一個角色、我們和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性格都會受到自身經歷的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侷限。

就連曹雪芹本人,也是如此:曹雪芹生活於18世紀上半期,在曹雪芹的童年時期,他過著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喜樂無憂。後因叔父騷擾驛站、織造虧空,全家被查抄,不得不遷居北京。從此,曹家日益衰敗、生活悽苦,曹雪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在隱居的這些年裡,他創作了一生唯一的一部小說--《紅樓夢》。正因為有了切身的經歷和體會,讓他體察到世間的人情冷暖,他在寫《紅樓夢》時才能更好地刻畫人物,描寫故事衝突。

從曹雪芹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另一種力量。在逆境中,有人的自暴自棄,有的人卻選擇迎難而上,積極地面對生活。我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力量,勇往直前、向善、向上。

紅樓夢讀後感2

翻一本《紅樓夢》需要一個月,結束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會出現兩個字:悲劇;看一本《老人與海》可能會犧牲出遊一週的樂趣,看完這本書通常我們只記住了一句話: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讀一本《邊城》務必會使人耽擱各種遊戲玩鬧,讀罷總是會濃縮成一個字:美。於是我們在“高中生必讀書目”的大力鞭策下被成功地培養成了奶牛,吃的是很多塊草地上的草,擠出來的是奶,而且是一樣的奶。

執著地看完了還不算完,我們身上還肩負著歷史使命,要將“劇透”的任務傳承下去,於是我們寫讀後感。用《紅樓夢》做例子,很多人都寫了《紅樓夢》的讀後感。每個人都或開篇或總結地說這是一個悲劇,於是我很訝異。為什麼都說這是個悲劇呢?這些讀過《紅樓夢》的人內心是有多麼悲劇,才把這麼好的一個故事一致地看成了悲劇。是因為林黛玉死了,賈寶玉出家了,薛寶釵守活寡了?但是我覺得就這個結局未必是悲劇。林黛玉冰清玉潔了一輩子,終於要離開這個髒陋不堪的世界了,為什麼說這不好呢?賈寶玉就不是當官的那塊料,又不能違心地與薛寶釵相親相愛,皈依佛門也是情理之中,他自己都沒有哭得昏天黑地的,怎麼就“悲”了呢?至於薛寶釵就更不是悲劇了,她可以選擇改嫁,但她沒有,足以證明她願意守候著這份念想與等待。而甘願等待的人,是會快樂的。難道說非要繼續在那個破園子裡,林黛玉和賈寶玉結了婚,然後我們看著本來飄若仙子的顰兒生了一大堆孩子,給兒子女兒扎小辮、關心柴米油鹽醬醋茶?若真心愛黛玉,是不會希望她有這樣結局的。可能在有些人的眼中這樣是美滿的,但這可不是喜劇,當然也不是悲劇,根本是一場鬧劇!黛玉還了淚了了情,不算是功德一件麼?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是人才,是擁有某種技能的人,如果你是不同的,你是那種技能的.代表,你就是出色的。許嵩說過:“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樣的,不僅僅是指紋。”這句話我始終很信服,但我不希望我們原本的特點被這個世界給雕琢成一個個大團圓。我們接受著無窮無盡的劇透,於是我們從各具思想的人淪為了口徑一致的奶牛。

我們吃了不同的草,但是絕對不要再擠出同樣的奶!我們需要聽話,但聽話的同時也需要自主。一個寒假,只讀名著會脫離生活的,我們還是需要消遣,但是有多少人自己讀到些東西了呢?我們是人,不要再做奶牛!

評點:鄭文龍

“高中生必讀書目”之類名著閱讀指導所在皆是,且購閱者不乏其數。然而,能入其中出其外繼而有破有立者實在寥寥。頗為可喜的是,作者此文能以獨立意識、批判思維立意運思,對教條成見予以剖析批駁,進而突出主體意識與個性風采,確乎可嘉。文題“我們吃草那些事”,風趣幽默又不乏反諷譏刺,以其“無厘頭”的風格先聲奪人、預設懸疑。篇首兩段,先以例項說明教條填鴨式的閱讀指導模式將作品程式化複製化,又通過草——奶牛——牛奶這一系列性形象喻指作品——讀者——讀者對作品的閱讀理解這一過程,論說自然、推理歸謬,將一幅因教條“劇透”而導致心智退化的圖景展示在讀者面前。其後便是以對《紅樓夢》的理解為例,詳盡論述了對“悲劇說”的質疑與對“精神不敗”的澄清,從作品出發,結合自身感悟,論證入情入理,頗多卓識高見。

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只是我一直都沒有看過。我覺得讀書這件事情是不能勉強的,比如我原來並不相信什麼名著的,換個說法,我覺得名著和一般的好書一樣,沒有明顯的檔次。而這次決定要好好看這本書是因為心血來潮,也可以說是為了滿足一下所謂的虛榮心吧,因為很多人問起讀過什麼名著的時候,我卻什麼都沒讀過。

手上的書是父親很早以前買的了,紙張已經發黃,不過很少有人翻過,很新的樣子。父親其實很早就叫我讀讀他的四大名著了,可是我沒有聽過他的話。這次父親很奇怪我會自動拿過來看。

我看的速度很慢,而且起初不能靜下心來看。每天睡覺之前翻幾頁,睏了就合書睡覺。看著看著覺得《紅樓夢》如一本百科一樣,任何一種文化都涉及到,而且我覺得它的精到不只是在它的文字、結構上,自然還包括許多周邊的知識。很佩服作者豐富的知識面,《紅樓夢》如一個小的社會,而要寫好一個社會是不容易的。

初看《紅樓夢》最喜歡的是它裡面的一些詩句。如果是憑空寫出描寫景物的詩句對於當時的作家並不是什麼難的事情,可是要把詩句對應小說中的人物卻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等於說作者要扮成不同的人物然後作詩。這不僅要求作者有很好的文學功底,還要對人物的性格有相當深的理解。其實就這一點,我已經把曹雪芹佩服得五體投地了。與其說書中的人物是什麼什麼大詩人,其實曹雪芹才是真正的大詩人呢。

《紅樓夢》中王熙鳳寫得最像活人,幾面都寫到了,既寫了她的'左右逢源、無往不利,又寫到了她的四面楚歌、危機四伏,賈母也寫的好,聲氣栩栩。寫寶釵似乎太強調了她的城府、少年老成和永遠正確絕對正確,使人產生不相信她是個十幾歲的女孩子的感覺,甚至使人毛骨聳然。寶釵太"淨化"了。襲人同類性格,由於"初試雲雨情",由於被李嬤記錄本痛罵,由於捱了寶玉一個"窩心腳",由於常被晴雯嘲弄挖苦,就顯得真實得多。她後來改嫁蔣玉菡自然不足為病,一些文以人此來貶斥她實在是本身的觀念陳腐冬烘, 她的醜陋主要在於給王夫人打的小報告。其他人物性格描寫之絕妙,不可勝數。唯趙姨娘、賈環、賈赦、邢夫人、王善保等嫌臉譜化或簡單化,幾個人物一出現就尷尬,一出現就丟醜,而且一出現就失敗。顯然作者不待見她們,傾向性過於明顯。不過總體來說,全書的人物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自然是有重點的,至於有些人物是為了劇情而安排進來的,也不會有什麼個性的。

記得有一次上美學選修課,老師講的就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林黛玉在我們眼中是一個柔柔弱弱、多愁善感的女孩子。雖然她個人並非最傑出的人,詩詞並非是最美的詩詞,但我們能夠深深地被她的故事打動,超過了我們看單個人如屈原、曹植、賈誼等人的故事。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她是這一類人的綜合,她雖然才華比不上他們,但她在"傷感"方面的才能是無可比擬的,因為她是女兒,可以盡情傷感,而不會有人奇怪。男兒卻不行,他們無論如何不能流一滴眼淚,無論心中如何痛苦,說出來的依然是豪言壯語,是悠閒自在。而我們總是容易被表面迷惑或者讚賞他們有淚不輕彈。從林黛玉身上,我們看見了他們心中的斑斑血痕。她把其他人不方便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了。

這就是我對《紅樓夢》的一點看法,知道這麼一個迷樣的小說是不可能用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也許多年之後再看,還會有不同的感慨,因為我知道我已經喜歡上這個名著了。

紅樓夢讀後感4

《紅樓夢》被稱為四大名著之首,其中一個女主角——史湘雲受大部分人們的賞識。她又豪又憨的性格,對於現代的審美十分符合。人們稱讚她明智又心思細膩,讓其可以兩袖清風行走於天地之間。關於她有許多謎團,最重大的就是關於她的結局。作者曹雪芹未完成的部分中,也包括了湘雲這位受大眾推廣的女子的結局。我認為,在湘雲的丈夫去世之後,湘雲成為寶玉的知己,相互依靠,但從未完婚。從判詞,寶玉與湘雲的感情,與湘雲與寶釵、黛玉的.感情中看,這就是我眼中湘雲的結局。

首先,判詞中可以體現湘雲與丈夫分散,且寶玉也與寶釵關係僵持。判詞裡說“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這一句表達了史湘雲會嫁給一個門當戶對的“才貌仙郎”,並且兩人感情十分持久。“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大意就是,史湘雲與其公子最後離散,可能是丈夫英年早逝,因此史湘雲成為寡婦。在寶釵的判詞中“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表達了寶釵與寶玉在婚後並不幸福,寶玉雖與寶釵結婚,成為夫妻,依然思念著林黛玉,“意難平”,所以寶玉也有可能與寶釵(其妻子)分開。一個合格的結局,要有書中原文暗示與證據支援。所以在判詞中,可以看出寶玉與湘雲到最後都只是一個人,沒有丈夫或與妻子並不和睦。

其次,史湘雲與賈寶玉關係良好,並且都瞭解對方,可能成為知己。第280頁中寶玉請求湘雲幫他梳頭,“在家不戴冠,並不總角,只將周圍短髮梳成小辮……”湘雲對於寶玉的梳頭習性十分了解,知道若不出門怎麼梳,且後面說道“這珠子只三顆了,這一顆不是的。我記得是一樣的,這麼少了一顆?”湘雲記得寶玉的頭飾上有幾顆珠子,由此可見,湘雲對寶玉的生活在細節上也十分了解。並且湘雲在寶玉面前完全不掩飾,而是依然大大咧咧,也會顯現出自己的內心柔弱的一面。“史湘雲也不坐,寶林(寶玉,黛玉)兩個只得送他至前面。那史湘雲只是眼淚汪汪的……”所以湘雲在寶玉面前會展現自己柔弱無助的一面,可見兩人關係之好,與對對方的信任。一個合理的結局,應該有角色之間的感情的合理性。所以,史湘雲與賈寶玉兩人都十分了解對方,信任對方,有可能成為知己。

再者,湘雲與黛玉,寶釵——兩個與寶玉有著愛情的女子,關係和睦,湘雲不會背叛她們與寶玉在一起的。湘雲一直對寶釵有著崇拜之情,“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好的。”這是湘雲在文中第一次正式出現,她讓黛玉挑寶釵的不好,並說若是挑出來了,自己就不如黛玉,所以這體現了湘雲對寶釵的愛護,難以挑出其不好之處。寶釵也一直管教著湘雲,“說你沒心,卻又有心;說你有心,卻又口直。”湘雲與寶釵就是一個妹妹崇拜姐姐,而姐姐卻說妹妹太大大咧咧的關係。而湘雲與黛玉兩人卻是惺惺相惜。在第七十六回中,黛玉見院裡人少,觸景生情,身邊只有湘雲,她們兩人相互安慰、扶持。“你是個明白人,何必作此形景自苦。……”後來她們兩人聯詩,“幾處狂飛盞,誰家不啟軒。輕寒風剪剪,良夜景暄暄。……壺漏聲將涸,窗燈夜已昏。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兩人對完詩後,相互賞識,也有了革命友誼之感。一個好的結局,會讓裡面的角色與之前的關聯有呼應。所以湘雲與兩人關係之好,不會與寶玉成親,讓另外二(一人——黛玉已亡)人為難。

所以,從判詞裡表達的預言,湘雲與寶玉的瞭解和湘雲與寶釵、黛玉的信任中看,湘雲最後丈夫去世,與寶玉結為知己。

紅樓夢讀後感5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詩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著《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懷著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著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著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汙,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為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著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為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因為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辱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著這個美麗切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為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裡行間顯露出的社會的世態炎涼著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脫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自己生活的環境至少能有讓自己長吁一口氣的空間,而當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著。我們也理當為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環境、觀念無關。但是,比起封建社會的人,我們至少有權利去戰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著狂熱的內涵;它,傳承著深刻的思想;它,透散著醉人的感傷……

點評評語:這篇讀後感,是小作者讀《紅樓夢》之後引發的感想。文章用精煉的語言,先介紹了寶玉的故事,然後結合自己的實際發表了感想。文章語言雖不華麗,但表達感情真摯,能打動人心。

紅樓夢讀後感6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一曲紅樓多少夢,情天情海幻情身。

俗話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男不看紅樓,女不看西廂”,但紅樓夢無疑是古典文學小說的一個巔峰。文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驚歎於他的卓絕的文學才氣,讚美這樣一個請棋書畫、天文地理無不精通的偉大文學家;歷史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敗壞,痛快於其黑暗的統治註定了其必將敗亡的慘烈結局;自由主義者讀到紅樓夢,讀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級制度對人們的壓迫和壓榨,對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貴賤的劃分令他們義憤填膺;也有人悲嘆於文學的流傳必將因為其從盛到衰的歷程……

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理解!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我不是文學家,思想家又或者歷史學家。我只是無數拜讀《紅樓夢》的平常人之一!我無法從他的文學價值和影響上去精研細琢,我只能傾心於我的感覺,那如漏漏細流一般傾入我心脈的思感,令我久久平難以自拔。

誠然,《紅樓夢》裡遠不止這三個人物,然而最讓我有感觸的就是他們三人。的確,《紅樓夢》絕不僅僅是一部情愛史,但最讓我揪心的.就是他們三兒的情感糾葛。在他們的愛背後,暗藏著封建婚姻觀念的牢靠枷鎖,但也十足體現了對封建思想的頑強抗爭。他們愛情的結局象徵著故事的結尾,悽悽慘慘慼戚,不禁讓人心酸感嘆。

林黛玉的命運無疑是個悲劇,從她的誕生,到進入賈府,再到與寶玉相愛,她的淚從未斷流。雖自有一段風流態度,但卻逃不出不足之症的牢籠。黛玉是個聰慧的女子,自小跟從賈雨村學習就凸顯其聰穎的一面。而進了賈府,與姐妹們作詩習文,她亦是樣樣了得。迎春貴妃省親時,唯寶玉被作詩難住。完工在一旁的黛玉見此景況,急忙又作一首賜予寶玉。史湘雲入社後請諸位吃蟹賞菊時,大家紛紛題詩,黛玉先是從容不迫,最後時辰揮就一首,一舉奪下“花魁”。

同時,黛玉是個敏感的女子,畢竟是離家後入住賈府,寄人籬下,總感覺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最終養成了愛計較和忍氣吞聲的性格。懷疑周瑞家送來的簪花是挑剩下的,對撞見寶玉來看寶釵吃了小醋等等。但無論怎樣,黛玉是純潔的,她也同樣想面對自己真實的愛情,但她總是無法擺脫環境的拘束。

她自卑、自尊、自憐。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她“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裡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紅樓夢讀後感7

一卷紅樓夢萬豔悲,花月吟盡斷腸夢。

——題記

初讀《紅樓夢》時,並不能完全讀透它,只覺得有趣,對其中的內容也是一知半解。直到如今,我才稍微讀懂了它的意思。

我總是沉浸在書中豐富的詩詞文曲,性格各異的人物,精彩動人的描寫,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而最讓我佩服的是曹雪芹的筆下總能寫出一個個鮮明的角色,而且他的文章雖淺,其意則深。似乎每個角色,每句話都深嵌我心。

每想起有著世外仙姿的林黛玉,我的腦海裡就映出了一個“兩彎似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比較多一竅,病若西子勝三分的女子。她才華出眾,貌比西子勝三分,只可惜從小得了病,骨子裡終是透著柔弱,而疼愛她的母親也去世了,她只得寄人籬下,才使得她有了多愁善感、鬱鬱寡歡、多疑的性子。她一心愛著寶玉,怎料來了個寶釵,拆散了他們。黛玉最終也含恨而終。其實,是黛玉心中積太多的怨恨,雙親不在身邊使她從小便是孤寂的,當她遇到寶玉,又在懷疑寶玉對她是否真心,每每看到寶玉與別的女子一起,黛玉就會獨自垂淚,所以才有了精彩的“黛玉葬花”,假如她自幼是個健康快樂的姑娘,那麼結局局將會改寫。讓我們不得不為這個“空葬落花徒自憐”的姑娘嘆惜。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栽,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這個如畫的少年便是賈寶玉,他一出生便是與眾不同的,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了一塊通靈寶玉。他是賈母的心肝寶貝,是賈政眼中的紈絝子弟,是姐妹眼中的“混世魔王”,更被稱為情痴情種。他生在貴族,表面風光無限,但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心裡的悲嘆,後人稱他為“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但他卻是最大徹大悟的人,成則公候,敗則寇。若他真是風流人物,那府上那麼多丫頭,為何他只痴於黛玉一個?縱使有十個比黛玉美的女子,他也只會看上黛玉吧,那種一見如故的感覺,是無人可以代替的。他一直深愛著林黛玉,最後卻與寶釵成了親,自己深愛的人也離開了人世。到頭來,都是荒唐夢一場。

而薛寶釵,芳華冠絕卻空閏獨守。寶釵的為人十分謹慎、周全與小心,只因她出身不高,只得靠後天的努力,怎知招來後人罵言。她本無心介入寶玉與黛玉之間,可為了母親,她不得不如此,最終拆散了才人佳人,落了空守房。

而其餘人,有的掙扎於宮鬧,有的被惡狼追撲,有的獨臥青燈古佛旁,有的巧遇恩人,有的懸樑自盡。昔日榮府的北辰星拱早已衰敗得窮愁潦倒,昔日的才子佳人,都已落歸塵土。

我們不由得想到作者曹雪芹,他的一生不也是一場荒唐夢麼?親人四散,抱負難展、晚年喪子、家道敗落。他只能將自己一生的苦難,寄於筆下,但在他的.筆下,湧現出的不僅是無奈與疲憊,更是平靜與釋然。

《紅樓夢》告訴我,繁事如煙,來去之間,人事皆非,不要去強求所謂的名與利,人生本是一場夢,大徹大悟的人少而又少,不如就做個愚人,踏踏實實,問心無愧,何必白用功,最終便如警幻仙姑的曲“紅樓夢”,“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紅樓夢讀後感8

花了近兩個月的業餘時間,終於把紅樓夢看完了。之前看過的書也不算少,但是唯有這部是最具震撼的。白先勇說沒讀過紅樓夢跟讀過甚至讀通的人,在哲學方面的思考去不一樣的,雖然他也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過牡丹亭的時候,一種是沒有看過牡丹亭的人,兩者歸一處,雖有泛類比化的嫌疑,但是有的經歷確實會在你的心裡烙下印記,有的卻只是過眼煙雲,轉眼即逝。

書從神話角度開始,十二釵的命運在警幻仙境處早有詩文披露,賈寶玉夢遊仙境時雖然讀過披露的詩文,但是沒記住,途中經過迷津渡口,河水黑沉,嚇醒過來。《枉凝眉》《終身誤》等催人淚下:“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最終賈家一步步走下衰敗,柳湘蓮說過寧國府除了門口的石獅子就沒有乾淨的了,賈赦及其的不知廉恥,因為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索取不得,勾結賈雨村要了他的命,又欲強迫賈母的丫頭鴛鴦為妾,鴛鴦以死抗爭、賈母極力反對才作罷。賈珍跟秦可卿聚麀之亂,被人撞破於是秦可卿吊死天香樓,後來跟尤二姐三姐的不清不楚導致後來吃了多少場都官司,甚至被抄家都是因此而起…直至元春死前已經有太監敢去賈府勒索,可見賈府失勢到了什麼地步。這且不提。

說說賈寶玉,不愛功名利祿,只圖在眾姐妹中嬉戲打鬧,會疼姑娘,心有極細,且敏感,可謂現代社會中的極品渣男屬性,見了漂亮姑娘就沒有不愛的,書中說他乃是天下第一淫人,連住的地方都稱為怡紅院!但是這都是表象,她心裡只有林黛玉!她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黛玉問:“瓢之漂水奈何?”(瓢順水漂走了怎麼辦?你被別人擾亂的變心了怎麼辦)寶玉答:“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瓢和水沒關係,我和別人也沒關係)黛玉又問:“水止珠沉,奈何?”(我死了呢?)寶玉再答:“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你若死了,我的心也就想沾了泥的柳絮飛不起來了,誰再招惹也沒用)。

最後說說唯一的遺憾,就是這書並非曹雪芹一人寫完,曹雪芹本來自己寫了104回,已經寫完了,但是有的地方還沒定稿,前80回已經在社會上流傳開了,有了很多手抄本。但是後面幾回被人借閱夠丟失。(所以說書真的不能借給別人)依我個人想,可能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按著曹雪芹的原稿,在大清乾隆時期可能早被查禁了。劉心武先生痛斥高鶚續的太差,所以太自己也續了一版28回的,自稱最接近原版。我讀著可是跟高鶚的差遠了。高鶚雖然在有些地方犯了非常低階的錯誤,但是他的文學水平不低於曹雪芹,前文曹雪芹埋下的伏筆他都解的很好,比如襲人嫁給蔣玉涵後出現的那兩條絲巾,以及準備鴛鴦上吊時拿出前文剪下來的一縷頭髮揣在懷裡,能有幾人做到這樣的大局觀。雖然為了逢迎當朝統治者,改變了某些結局,但是沒有毀了小說的根基。白先勇說橫向比較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世界上沒有能出紅樓夢左右的。可見在藝術造詣上,高鶚也是一座高峰。

紅樓夢讀後感9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工於心計、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援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紅樓夢讀後感10

曹雪芹的《紅樓夢》和張恨水的《金粉世家》是我百看不厭的書籍,而且,《金粉世家》被譽為民國版的《紅樓夢》,這說明二者有著異曲同工的美學意義。記得看到《金粉世家》結局時,清秋帶著孩子離開了燕西,他們僅僅維持一年的婚姻就此崩塌。燕西面對妹妹梅麗的惋惜,他悵然若失:花不是開過嗎?

是啊,花曾開過,多麼無助的慰藉。《紅樓夢》裡林黛玉最讓我惋惜,也最讓我佩服。書裡林黛玉和《金粉世家》裡的冷清秋形象相似,她們都是高潔的女子,同時又不太通人情事故,從一出場防佛就帶著悲劇的宿命。她們懷著對愛情的美好憧憬,最後,她們都沒有掙脫世俗的桎梏。一個抑鬱而終,一個失望而去。這麼一來,還是黛玉的命運更加悲情,她沒有退路,因為她一直是孤軍奮戰,她的背後沒有後援,只有無盡的黑暗。

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裡,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裡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後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著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在這背後,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凶凶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洩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裡,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脫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著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痴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著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至此,我似乎理解了金燕西的話,花不是開過嗎?是的,黛玉曾經那麼真實地來過,她弱小卻不曾怯懦,她無人理解,卻始終竭力與命運抗爭,直到最後一刻。

花開花落,本來就是如此,讓我們記住花開的樣子,記住黛玉的美麗、真實和勇敢

紅樓夢讀後感11

一本紅樓,承載了多少悲歡離合;一曲紅樓,道出了多少纏綿悱惻;一劇紅樓,演繹出了多少淚水嘆息……雪芹筆下的人物個個都有他們自己的性格,或似傻如狂、或弱風拂柳、或溫婉慧黠……但這各色的栩栩如生之間,我獨獨鍾情於那淚水漪漪的黛玉。

那是一位如水的女子,三生石前,她受神瑛使者之甘露,得已幻化成人形下世為人,僅為了報答昔年雨露之恩,但在那位似傻如狂的花花公子面前,她流盡了一生的淚,還了一生的淚,最後等待她的結局卻只是香消玉殞。

永遠忘不了在那沁芳閘邊,黛玉扛著藥鋤為花兒嘆息,以花靈自比,潺潺的流水邊,她吟出了"花謝花飛花漫天,紅綃香斷有誰憐”的詩句;看著漫天飛花,她笑嘆“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在花瓣的簇擁下,她發出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慨,看到這裡我不禁要落淚,或許黛玉早已猜到了自己的結局,看到了自己最終的'命運是那落花綻放盡頭無奈的凋零。

人人都道“寶黛之戀”,我卻對此說法深惡痛絕,黛玉只有一個知音,就是寶玉,可寶玉的紅顏知己卻有無數,或許在他心中黛玉的位置比之其餘人要高一些,可這卻無法掩蓋他處處留情、花花公子的本質,為此,黛玉的眼淚才會流不盡、用不完,這樣的關係絕不能稱之為“戀"。在我看來,若是把紅樓比作一個世界,那麼黛玉便是塵世之外的人,她的配偶並未出現,她就像一個世界中必不可少的過客,出現時驚為天人,消失時寂靜無聲……

黛玉是高傲的,初進賈府,她不曾與其他人過於熱絡,只和寶玉玩笑,很快賈府中人對她便有了“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印象,但這一點卻是紅樓其他女子所沒有的;黛玉是敏感的,一回周瑞家的送來了兩枝宮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它的精巧,而是是否“別人不挑剩下的”,賈母為薛寶釵慶祝生辰,她心裡感到不快,史湘雲說她像戲臺上的小旦,眾人都笑著附和,她本來也是可以一笑了之的,但她卻敏感地覺得,這樣的拿她和“戲子”相比,是一種帶有輕蔑意味的“嘲笑”,因此大為不滿,不禁怒形於色……讀了這麼多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女子是如此敏感和驕傲,度量也是如此之狹小。但是誰又會注意到黛玉心中的彷徨、隱痛和無助呢?父母雙亡的命運,寄人籬下的處境,心機深沉的親人……這種種怎能不令一個二八年華的少女害怕、傷心,怎能不令她的心靈遭受折磨而變得扭曲!在這樣一位少女的眼中,無論她的眼前事怎樣的奼紫嫣紅、百花爭豔,最後被她看在眼裡就都成了嘆情悲命的契機。

封建的舊社會是如此的不公,初篇寫道賈母看到黛玉進門就摟著“心肝寶貝、心肝肉兒”地叫,但在黛玉玉隕之時,身邊卻只有一個紫鵑,賈母眾人在前院熱熱鬧鬧地辦喜事,完全把黛玉棄如敝履,事後還假惺惺地來處理後事,我看到這裡不禁要拍板叫罵。在這樣一個家庭裡,黛玉無時無刻不在受傷,她幾乎要拼勁全力才能堅強地走下去,這樣一段人生,這樣一位女子,怎能不讓人憐愛、同情,和她一起悲哀、流淚。

“寶玉,寶玉,你好……”這是黛玉彌留之際的最後遺言。香魂一縷隨風散。但我們能從中感到她今生今世的痛苦與絕望,追求與幻滅,留戀與牽掛……

她的美、她的才、她的悲,完美地演繹了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纖纖女子,完美地詮釋了紅樓所要展現給世人的全部。

紅樓夢讀後感12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著《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高中作文《紅樓夢》讀後感1000字3篇。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著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著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著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汙,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為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著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為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

因為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

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著這個美麗切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為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裡行間顯露路出的的社會的世態炎涼著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

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脫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自己生活的環境至少能有讓自己長吁一口氣的空間,而當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著。我們也理當為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環境,觀念無關,但是,比起封建社會的人,我們至少有權利去戰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著狂熱的內涵;它,傳承著深刻的思想;它,透散著醉人的感傷。

紅樓夢讀後感13

太虛幻境中有一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假是非,勾勒出了紅樓一夢,更組建成了生活中的百態。

紅樓夢,隱去真事,假語村言,神話及佛道釋的種種痕跡,交雜在寧榮國府和五大家族的興衰故事中,真假切換自如,渾然天成。不尋常的女子們,各有各的姿態和人生哲學,故而,常常也體現著她們的多面性。多面,才不讓人物顯得單調乏味,反而有種躍然紙上的立體感。後人對紅樓,解讀得有點用力過猛,例如寶釵,彷彿一點點小動作小心思,都會被說成是其圓滑刻意逢迎的證據。事實上,她也沒有做錯什麼,利己和自我保護,是種再常見不過的心思。讀者所挖掘的真假面,是站在“上帝視角”予以品評的,如若將寶釵放置於她所處的境地,這又有什麼不合情理呢。客觀理智,是面對事件的最基本處理原則。過高的要求,必定衍生出種種不盡心意。將人物固定化,用偏見目光看待,難免有點草木皆兵的感覺,反倒是忽略了人物的善良面,給自己營造出一種世界皆陰暗的感覺,因小失大。

所謂“道德綁架”“法大於情”之類讓人無奈的社會現狀,我們為此黯然傷神,而又慶幸於自己尚未碰到這些糟心事。一方面,我們是網上激揚文字的'“正義化身”,另一方面,又是無力對抗社會陰暗面,蜷縮在電腦桌前束手無措瑟瑟發抖的“鍵盤俠”。然而,固然個人的力量單薄且作用有限,卻是欲凝結成一股強大社會力量必不可少的條件。電影熔爐,推動了韓國相關法律的改革;“藥神”陸勇,給無數慢粒白血病患者帶來希望,也促使了國內藥品價格改革。雖然我們小心把持經營著自己擁有的小小世界,為了它,學會了逢迎與違心,但是,內心的人性與真摯,依然會留有餘音。正如,勢利毒辣如鳳姐,也看重了邢岫煙的純樸,予以她衣物資助;貧窮軟弱如劉姥姥,在賈府危難之時,爽快得答應照顧巧姐。陽光下,萬千草木生長,孕育著生機盎然的活力,人間,也本該以溫情為主色調,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熨帖而美好。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努力呢?我們或許迷失在滾滾紅塵的真假是非中,但只要多保有一點思考和勇氣,可能會創造出大不同。斯特里克蘭的孤勇與不羈,較之哈姆雷特的猶豫與徘徊,孰勝孰負?前者,是不計後果義無反顧的真,後者,則是心懷正義常戴多層面具的假。然而,如若前者能有更多思考權衡,仰望“月亮”的同時,珍惜自己的“六便士”,或許,理想能更有根基,未來也可有更多期待。如若後者能有更多勇氣,執著於自己目標的同時,也勇於刺出那姍姍來遲的一劍,或許,不會牽連那麼多無辜者的生命,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丹麥王。襲人在賈府處處謹慎小心,顧全大局,因而得到寶玉及王夫人的器重;探春雖為庶出,然而卻敢於興利除弊,挑戰賈府的腐舊制度,因而才能稍挽狂瀾,贏得自己的人格尊嚴和別人的尊重。思考與勇氣的融貫,是前進路上堅實的盔甲,是呼嘯激揚起帆的勁風。

《紅樓夢》是一本偉大的,關於生活和美的百科全書,品讀之時脣齒留香,亦是一次心靈的震撼與共鳴,值得我們一生的學習。

紅樓夢讀後感14

作為一部時代的著作,《紅樓夢》是了不起的,它是舊時代的“反骨者”,它從女性的視角來出發,尊重女性,賦予女性無比高尚的地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東西。在當時女權低下的時代,他卻能反其道而行之,刻畫出一個個個性鮮明,敢愛敢恨的女性角色。《紅樓夢》不僅是女性的頌歌,也是女性的悲劇。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和表姐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糾葛,在書中,顯而易見的,賈寶玉心裡更多的是他那靈動的知己表妹林黛玉,而不是強勢的薛寶釵。但是對於一個龐大的家族體系來說,孱弱的林黛玉顯然無法擔任一家主母的角色,而強勢的薛寶釵是正好適合的。可想而知,他們的選擇絕不會是有些任性的黛玉。至此,一樁包辦的婚姻就此產生,就造就了寶黛二人後來的悲劇。在那個封建的社會,封建的.婚姻制度,封建的道德禮教。受到封建社會荼毒的,當然不止寶玉和黛玉,還有一大群少婦少女,守寡的史湘雲、李紈,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的賈迎春,悲觀絕望出家的賈惜春……等等。如此顯貴的上層社會的女性尚且如此這般悲慘,下層女性所受到的折磨,可想而知。這是一個時代的女性悲劇。女性們在那個時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身的際遇無法言說,在那個可怕的悲劇時代,女性是不值一提的,如同男人們把玩的“寵物”。在這麼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中,男人們很難變成了大男子主義。

作為當時代的“新”人,為貴族家庭出身的賈寶玉,沒有像其他男性一般的蔑視女性,而是給了女性足夠的尊重和愛護。在當代,一個丫鬟如何敢生主人的氣,在當時,有十條命都不夠砍的,而賈寶玉的丫鬟卻敢,如果不是給予足夠的尊重和愛護,又怎麼敢如此放肆。所以,大觀園中所有的女性都喜歡寶玉,都願意與這個“混世魔王”一同玩耍,這不僅僅是因為寶玉對女性有著基本的尊重,更是因為他把女性當成一個人。並且賈寶玉對女性的評價也是極高的,所有女性在他的眼裡都是“水做的骨肉”,而男性在他眼裡也是“泥做的骨肉”,他見女兒便覺得清爽,見了男兒就覺得臭氣熏天。這就足以表示了賈寶玉對女性的尊重。

作為《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無疑是成功的。他不僅敢於為女性發聲,他還給人們帶來的東西是前所未有的。帶來的影響也並非一時,直到今日,《紅樓夢》對人們的影響還是不可估量的。書中的賈寶玉不可或缺的可能也帶著曹雪芹的影子。正是因為有了作者本人的認識,才有的書中人物形象的生動。才能如此準確無誤的反應當時的社會問題,才能令如此多的人產生共鳴。

雖被人評為“滿口荒唐言”但是這“荒唐言”卻自有其道理,不同於其他官僚的冠冕堂皇,箇中道理又有多少人才能夠理解,作為當時代的“另類”,曹雪芹所忍受的壓力與所遭受的際遇,並非常人所能想象,才能寫出如此富含道理的著作。

對於如此富含哲理的著作,《紅樓夢》不失為時代的瑰寶,文化長河中璀璨的明珠。他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時的影響,其箇中的價值,更是需要人們去深深的體會,作為一個時代的“新”書,它所帶給人們的,何止是“新”,更是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價值體驗。以自身為主體的際遇,更是為書中的內容增添了其影響力,增添了書的魅力。

紅樓夢讀後感15

讀《紅樓夢》,就像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

對於這部書,你把它平放著,它便是一幅描繪明清時期世俗風情的畫卷,你把它立起來,它又宛然成了一個表演封建時代腐朽沒落的舞臺。神遊其中,有時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中沉浸,有時對黑暗腐敗的現世憤慨,有時嚮往擺脫世俗的困擾,有時惋惜悲慘沉痛的結局。看一幅畫卷,上一個舞臺,進一個世界,有所收穫,有所成長,感恩於書教會我的一切。從文學上說,作者最大的的藝術成就為網狀形式的藝術結構。全書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下半部寫“樹倒猢猻散”的衰敗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間是個轉折,由喜轉悲,由盛轉衰,由榮轉枯,第五十五回是全書熱鬧的頂點,第五十五回便急轉直下。作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萬字鉅著,作者組織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寫了無休無止的鬥爭,在這巍為壯觀的歷史長廊裡,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過程,寶黛愛情悲劇的發展始末,兩者相互穿插交織,是支撐這座藝術大廈的棟樑。此處每一人物又幾乎自成起訖的故事線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條條線索,錯落編織,這是《紅樓夢》之所以有網狀形式的藝術結構的.原因。

更多突出的感受來自於小說的內容與情感,也讓我明白了感恩與珍惜現在。

最先驚奇的是那塊頑石,經歷女媧的千錘百煉,卻既沒有獻身於補天的壯麗事業,也沒有重新返回自然的輪迴當中,夾在中間,只在青梗峰下任憑風吹日晒,直至被帶入紅塵。

走近賈府,不免唏噓感嘆大戶人家的繁華富貴,鐘鳴鼎食。更驚奇那塊生下來就被銜在口中的通靈玉。是的,府裡的公子與小姐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每日更是嬉戲打鬧,這已是躲避現實的人所能過上的最理想的生活。但是,如果風雨來臨,哪怕是最小的挫折,他們又該如何去應對呢?我在羨慕著他們的無憂無慮的同時,也為他們不諳世事而深深擔憂。畢竟,在翻開書以前,我已知道他們有著一個悲慘的結局。

每一回,每一章都平淡的翻過。情節裡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賈府仍舊維繫著它的繁榮,但也看出了衰落的前兆。大觀園仍舊熱鬧,他們結詩社,辦筵宴。有時出現了小小的波折,但又馬上覆歸平靜。更加的深入,便能充分的瞭解每一個人物,他的性格,他的作風,甚至瞭解了整個社會的執行法則與體系。有時興起,便讀出裡面的詩詞佳句。對詩詞的喜愛,也許就從這裡萌芽。所有的人物裡,我獨欣賞賈寶玉,因為他尊重女子的態度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是何等的難得。

終於,到了結尾,筆鋒急轉,先是榮寧府被查抄,接著又是賈母撒手人寰,鳳姐逝去。雖經權貴幫助得到恢復,但已不同於往日。我不禁感慨,沒落的難道只是賈府嗎?難道在它背後的封建制度的這座大山就能穩穩當當的嗎?那些曾經無憂無慮的人,大多有著悲慘的結局。這應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合上書,走出那個世界,便能夠看透很多事情。困難與挫折是生活的原色。所謂的理想生活,若沒有苦難,便只能是短暫的夢。奢華的物質條件終究只是表面,就像雨中的浮萍一樣,無論支援多久,終會消散。始終不散的,是苦難帶給生活的財富。我們理應去看透一切,在感恩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