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童年外祖父打我讀後感

讀後感1.95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童年外祖父打我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外祖父打我讀後感

童年外祖父打我讀後感1

完之後感到在那個年代生活確實艱苦。

其一,女性地位很低。外祖母在裡面算是為數不多的好人了,但是地位不高,任憑外祖父打罵也不會還手,因為她覺得這是應該的,是上帝派外祖父來教訓她的,他打的對。甚至把針插在了她的頭上也是如此,她很愛外祖父,無論怎麼打,還是愛他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永遠呵護著他。同時我也看到了陪伴,無論怎樣,都永遠愛著自己的丈夫,但是這愛多少有一些卑微。在她的兒子來打外祖父的時候,她怕丈夫傷到他,還是第一個衝上去,讓自己的兒子躲開,但是兒子卻一棍子直接打在了她的身上,倒在地上之後還是讓自己的丈夫別傷害到兒子。無論孩子們多沒有人性,她始終是一位母親,這裡不僅是身為母親的責任,裡面還是包含了愛的,也有可能和她信仰上帝有關。

其二,家教非常重要。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後天的教育和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外祖父的兩個兒子沒有一個是好東西,我覺得這主要和他家的教育有關。外祖父性格暴躁,自私小氣,動不動就打人,這始終影響著孩子們,所以當兩個兒子長大後也幹不出什麼好事,欺負弱小,爭奪家產大打出手,打自己的父親,還差點殺了阿廖莎的父親。但是外祖母在家庭的地位低下,即使她很善良,還是管不了兩個孩子,她太軟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總是順著他也不能一直反對他。也許一個家庭裡面,父親的影響更大一些吧,特別是男孩子。

其三,孩子的.成長環境非常重要。作者阿廖莎自幼喪父,和外祖母外祖父們生活在一起,母親不久也離開家裡。可以算是留守兒童,外祖父是個暴躁的老頭,動不動就打他,這就使他產生暴力傾向,他在外面經常打架,並且以這為樂趣,除此之外,還經常惡作劇,往別人頭上吐痰,把人鎖在地下室,偷東西,這些都不是很好的習慣,甚至有點過分。而外祖父的改正方法是繼續打他,越打他他就越不服,最後看到繼父打母親,在那麼小的年紀竟然要拿刀子殺人。如果家長不給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經常用暴力解決問題,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成為惡魔。並且孩子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什麼都不懂,他們很聰明,甚至會記仇,他們很敏感,什麼都可以察覺的出來。

以上為一些主要的感受,既然是《童年》,我更看重的還是他的成長環境。

童年外祖父打我讀後感2

童年,是快樂的,是幸福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不必管人世間的險惡紛爭,也不必管社會的黑暗腐敗……而高爾基的《童年》則是一個完全相反的例子,沒有孩子的天真,活潑,只有每天數不盡的工作,受盡外祖父的虐-待,卻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讓我感慨萬千。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7歲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下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地的小天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啊: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 ——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字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生活多麼黑暗啊,就像他的家庭一樣——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等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周圍的人貪婪、殘忍、愚昧。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勞、堅強、善良,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服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童年的燦爛的,多彩的: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被人欺負,家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人一番……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珍惜童年,珍惜如今這美滿、幸福的生活!

童年外祖父打我讀後感3

我們的童年就像璀璨的Clamperl——珍珠貝,繽紛絢麗,美麗逼人;可這本書的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就像平淡無奇的河蚌,黯淡無光的色澤,龐大的體軀。我們生活在溫暖的陽光下,可他卻出生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

他三歲喪父,跟母親與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年幼的.他經常遭外祖父的毒打。外祖父的家充滿了仇恨,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是以仇恨為紐帶的:貪婪、殘忍、愚昧……父親之死,好朋友小茨岡的死,外祖父的毒打,母親的失蹤、歸來、再嫁以及死亡都令高爾基感到恐怖,幸好有慈祥的外祖母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回憶舊俄羅斯生活中這些像鉛一樣沉重的方面,我經常自問:值得嗎!因為醜惡也是一種真實,直到今天還沒有絕跡!要想將它們從我們的生活中清除掉,就必須瞭解它們,儘管它們是那麼沉重、那麼令人窒息、令人作嘔,可是俄羅斯人的靈魂卻勇敢的闖了過來,克服並戰勝了它們!醜陋、卑鄙和健康、善良一同生長在這塊廣闊而又肥沃的土地上,後者點燃了我們的希望,幸福離我們不會永遠遙不可及!”這是作者在書中寫的,令我十分震撼!

第一次讀這本書,覺得很複雜,但是漸漸就被主人公悲傷痛苦的童年所吸引。其實他的童年跟我們差不多,他也會在睡前聽外祖母講故事,他也有自己跟小孩一樣的好奇心和天真,只不過他的童年裡夾藏著我們受不了的哀傷。漸漸地,我讀懂了,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在沙漠中,不能放棄,只要有信心以及決心,就一定能成功!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只要你做一個善良、樂觀的人,黑暗裡的燭光一定會出現!

像高爾基一樣從貧窮中成功起來的人有很多,愛迪生也是。他僅僅只上了三年的學,可是,最後他依然憑著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有許多人儘管家裡的條件很好,很富有,可最後依然沒有成功,就是因為他們不努力。我認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會收穫!

珍珠貝能產珍珠,河蚌同樣產珍珠,只不過它們的意義不同。一個是歷經磨難所成功,另一個只是一點點的努力。這就是珍珠貝的珍珠與河蚌的珍珠的差別。我們的童年幸福,他的童年悲傷,可對自己的意義都不同。也許是他的童年才使他成功。但是,不管是珍珠貝還是河蚌,我都會努力讓它產出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