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蕭紅傳讀後感2篇

讀後感1.65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蕭紅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蕭紅傳讀後感2篇

蕭紅傳讀後感1

週末無疑是讀書的最好時光,早上開啟《呼蘭河傳》,一口氣讀完後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黃昏。《呼蘭河傳》出自著名女作家蕭紅。以前讀的書再怎麼悲傷也不像它所描繪的那樣荒涼,再怎麼荒涼也不像它描述的那樣死寂。生活在呼蘭河的人們,是徹徹底底的悲劇。

通過第一章介紹的故鄉的整體環境,輕輕鬆鬆把讀者引進故鄉呼蘭河城,讓讀者感受到呼蘭河城是一個自然,美麗,可愛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迴圈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著自然的結果。”在這部小說裡,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我為蕭紅筆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只有脆弱和枯槁。那裡的人是如此的冷漠,面對他們好比面對一堵厚牆。他們一生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可那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

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著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儘管悽婉,儘管優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說更為誘人。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裡充滿著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著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人,總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園的。《呼蘭河傳》這“回憶的詩學”,給予了我們片刻的精神的迴歸。

回首童年,確有千般滋味。

蕭紅傳讀後感2

歷經汪恩甲(真是諷刺的名字——忘恩,不但忘恩還是甲等忘恩)的叛離,領略蕭軍的男權暴力,忍受端木的懦弱淡漠,委身駱賓基的憐憫陪伴。這個力圖用生命來詮釋女權主義的孱弱女子,終究逃離不開命運張牙舞爪的抓手,飛蛾撲火,為了溫暖——卑微,為了光明——悲壯。

一生都在追求與追逐裡忙碌,忙著愛,忙著恨,忙著尋找,忙著掙脫。忙得忘了取悅和愛惜自己。

蕭紅是矛盾的,一面渴望獨立,一面渴望呵護。可是,歲月偏偏沒靜好,現世從來不安穩。她的`矛盾來源於愛的荒漠化,蕭紅的人生根基不是堅實的,她的心理地基裡充斥著冷漠、壓迫、欺凌和殘忍,母親的疏離,父親的無視,後母……這樣的心理背景一方面催醒了女性意識,一方面在她內心蛀蝕了一個需要用愛去填的無底洞,既然說是無底洞,自然是填不滿的。蕭紅對愛的需求像饕餮,是病態而囫圇吞棗的,不去論質量和純度。更是盲目如蝙蝠,在黑暗裡發著聲波隨意接收和碰撞。如此形容也許失之溫和卻也懇切。因為她每一次的愛情都是在被拋棄並且落魄無奈之時,她本身就無多大的選擇權,來了便覺得對了,這也是她終其一生起起伏伏卻無法找到真正的愛的原因,因為她首先從來沒真正找到過自己。縱然後來幸遇魯迅關懷賞識,的確算是人生一抹暖色,可是她抓緊這一絲暖意,不管不顧他人(許廣平)困擾,實在是落魄之極的靈魂終於有了口人間珍饈。

蕭紅自身的脆弱是她無法踐行意識裡覺醒內容的重要原因,也許蕭紅回饋給別人的不是愛不是付出,是無盡的索取和讓人窒息而恐懼的掌控,所以人人叛逃,人人離棄。可是,這可憐可悲的人自己何曾又因此好過了,自憎和流浪大概充斥了她一生。可是她就這樣,不管不顧,把自己放逐進荒漠裡,去苦悶,去燃燒,用盡力氣。

蕭紅像一名勇敢的戰士,終生為愛而戰,可是愛哪裡是打仗得來的,可是烈火如她,不懂得也不甘於黯然等候和慘淡經營。雖轟轟然戰敗了,可是,如果給她一個明天,她還是自己的堂吉訶德,縱然桑丘已去,瘦馬無力,她仍敢和風車作戰,與天地為敵,也要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