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彙編15篇)

讀後感1.4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菜根譚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菜根譚讀後感(彙編15篇)

菜根譚讀後感1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的沖刷、洗禮,留下一顆顆瑰麗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評價這本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乍一看這本書,感覺都是一些常見的經常聽的建議,但經過仔細閱讀,讓我越來越著迷,這些道理往往被我們平時忽視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嚐就有它的獨特。

這是古往今來前人成功與失敗的總結。例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由於他善於出謀劃策,這最終使他成為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獲得了千古一帝的稱號。

楚懷王死在異鄉也因為不聽屈原的勸告,置屈原的勸告於不顧,最後陷入了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成功與失敗的對比,這無疑是對這句名言最好的`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勸我們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輕易展示自己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鋒芒,只會引起別人的嫉妒。

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為自己很聰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還把話說了出來,最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你說楊修聰明?他很聰明,但是他為什麼會死呢?這是他的愚蠢,因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卻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裡怎麼想,大臣們幾乎都知道,只是覺得自作聰明的楊修不知道,因為他不知道才招妒。因此,智慧似乎是愚蠢的,偉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們從生活的規則中吸取教訓。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流傳千古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變化的人生哲理,充滿詩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收穫人生準則。

菜根譚讀後感2

佛家語有"象由心生,象隨心滅",當風來竹子就知風因緣遇合,風過去之後,緣盡又一切皆空。所以說"風過竹不留聲",假如竹聲繼續不停,那就是萬世因緣永不散,一切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雖大也容不下。可見一切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會飄然而過毫不留痕跡;"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個道理,這兩件事情使人看過以後有一種大覺和澈悟。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所以應當抱有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應該盡心去做,事情過去後,心象要立刻恢復到原來的虛空平靜,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於不失。

我從畢業參加工作至今已有十個年頭,從一開始的陌生到現在的`熟悉,在自己本職工作的歷程中我也時刻用這句話來鞭策和提醒著自己,也在自己崗位變換的過程中不斷領悟這段話的含義。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工作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必須先做好人,做人的態度決定做事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專心致力於一項事業,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一切隨遇而安就好。

菜根譚讀後感3

讀這段話,讓我想起老師前幾天講的“慢藏誨盜”四個字,老師也曾經說起越傲的人走的越慢。

其實傲慢的人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就連我自己在不經意間也常從語言或行為上表現出來,只不過自己以前沒有察覺而不自知罷了!

之所以有傲慢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有一種仗恃,有的是仗著家裡條件優越,有的是仗著家裡有錢,有的仗著自己頗具才華,有的是仗著容顏俏麗。

小的時候對此感覺頗為敏感,最討厭頤指氣使的.人,總是躲得遠遠的,不去招惹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自己的專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近十年在一個崗位上工作,傲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加劇,逐漸就以自我為中心畫了一個圈,掌控的慾望起來越大,只要是圈裡的事,都是我說了算,越來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總是帶著居高臨下的態勢,不知不覺中自己成了那個最討厭的人。

在一次接受專家評審時,我的一個學生因為沒有經我審閱而擅自主張,使我大發雷霆,雖然他嘴上唯唯諾諾,但從他的眼神裡可以讀出他的畏懼,那一刻我也似乎被觸動了一下。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又何必強迫別人聽自己的呢?

用傲慢的心去看人,人都不如已,用傲慢的心去做事,也不可能把事做得盡善盡美,傲慢只會讓自己備受煎熬。

放下傲慢的習氣,人才能迴歸自然,人事物也才能越看越清晰。

菜根譚讀後感4

在圖書館尋書的時候,我一開始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就感到很好奇,菜根譚,很有韻味。然後就翻看了幾頁,果真挑起了我的興趣。原來,《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很有哲理,例如:靜中觀心,真妄畢見。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意思是說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自己獨自靜靜坐著觀察自己的內心,才會發現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當此真心流露之際,覺得精神十分舒暢,應用自在之機油然而生;若這種真心能常有該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難以全消,於是心靈會感覺慚愧不安,到最後才幡然悔悟而有改過向善的意念出現。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就很需要獨自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也能稱之為孤獨,這個時候就是自身審閱的好時機,能讓自己想懂一些東西,由此身心愉悅。而過一段時間也可能又鬱悶起來,這個時候又在懷疑自己,也再次需要觀心去努力改善自己。

每一句哲理都應該好好斟酌,它們能教會我們很多很多道理,以免自己經常沉溺於懷疑鬱悶之中,非常推薦這本書。

菜根譚讀後感5

今日讀《菜根譚》,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寬容、淡泊、向善與智慧,讓你覺得彷彿在與一位智者交談,疑慮消弭,警策長留。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給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關教育批評的至善妙語。

洪應明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意思是說,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傷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期望過高,要顧及別人是否能做到。

我們常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但有沒有反省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呢?我們當教師的'有時在公眾場合、在家長面前大聲斥責學生;有時小題大做、聲色俱厲,嚴詞批評;有時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像老太婆。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話中所說的那樣教育孩子去惡趨善,還愁效果不佳嗎?

《菜根譚》中處處充滿了辯證法觀點。“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這些話語告訴我們,凡事應求恰到好處,過之不及都將失之偏頗。

我喜歡《菜根譚》。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雙歷世閱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盪滌人心的積鬱,使人澄懷物象,進而得以超然物外,靜觀世界,參悟人生。

菜根譚讀後感6

“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是世人對被奉為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菜根譚》的高度評價。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菜根譚》作為一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可讀、愛讀的書,它為我們詮釋了許多的人生道理,我們細細品味,方可發現其獨特之處。

在書中,洪應明先生為我們闡明瞭“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有根處發,“厚培其跟,其味乃厚”。

談及人之慾,大到吞噬宇宙,世間沒幾人甘心滿足於一碟菜根。被後人稱為“亞聖”的顏回過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裡,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連孔子都誇讚其崇高的品德。“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淡泊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平淡卻幸福的畫面。

現代社會裡,到處充斥著慾望和誘惑,選擇多了,又有幾人能選擇明智。正如我們習慣了各種氣味濃烈的食物,卻不懂得品嚐粗茶淡飯;當我們習慣了各種交通工具,卻浪費了雙腿的有用性;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卻忘了忠言逆耳利於行的真實可貴。太多的習慣讓我們忘卻了太多的美好,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終究會讓我們的人生留下嘆息……

看完《菜根譚》,我們受到了啟發,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所矇蔽,對物質的過多欲望會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影響我們理想的實現。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學會體會淡泊的美妙之處;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滿足,真正地享受人生。

菜根譚讀後感7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菜根譚》的書。這本書很奇特,它不僅有許多古文,還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後面都有一個故事,藉故事來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謂是:人心有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淨境空,慮忘形釋,才得以遊衍其中。

這本書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作品,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千古不朽。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到了現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為心理學教材。這本書裡的道理非常深奧,有些竟是我們現在所不能理解的。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過一個村莊,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條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經遍體流血。商人勸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後就走了。後來商人又經過那個村子,看到有一個白衣少年正牽馬在路邊等候他。原來少年是那條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個小精靈,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間去遊玩,不料小孩子還以為他是條蚯蚓,就拿來樹枝打著玩。今天,他的哥哥來報答恩公了。

其實我認為真的要做到事事以“行止在我”“進退有方”,還真是相當的困難的!書中有篇《多喜養福,去殺遠禍》中所寫道: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意思就是說:人間幸福不可勉強追求,只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追求人生的基礎;人間禍害實在難以避免,只要能消除怨恨的念頭,就是遠離禍害的法寶。但是要如何平橫和緩減那些壓力呢?我想這恰恰寫出了我的心聲!幸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可以自產自餘的!

只有通過主觀的努力,通過辛勤勞動,才有可能獲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

菜根譚讀後感8

關於這部書,有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你既可以理解為,只要肯吃苦,這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理解為,看過這部《菜根譚》,做任何事情都有所裨益。總之,這本書字字珠璣,講透了中國傳統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方法。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有儒家的智慧;“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有道家的仙風;“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也有佛家的慈悲。而在讀到了這麼多的道理之後,我們也應該明白,錘鍊自我是一件很苦的事兒,然有可能也是讓人生柳暗花明的'轉機。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我充電、加油。

菜根譚讀後感9

翻閱《菜根譚》,我立即被作者豁達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內涵所震撼,特別對其中“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段話尤為喜愛。寥寥數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對功名利祿,對世間萬事萬物所持的心態。在這個充滿了浮躁與誘惑的時代,《菜根譚》無疑是一劑安定的良藥,讓人們的煩惱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今社會,物慾橫流,金錢的誘惑,財富的紛爭,困擾著無數的追逐者,不少人感到越來越煩悶、焦慮、疲憊、失落。儘管物質生活日益充實,而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愈發空泛,……,那麼如何看待,如何面對這些世事呢。用《菜根譚》中的這段話也許最能釋惑。

閒看,大有站在局外的角度,悠閒自得地看待寵辱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皆不在乎。庭前,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也不在乎別人的是非評說,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漫隨,大有不管世事的沉浮與變遷,也不管職位的升遷與貶降,一切隨其自然,不加強求。天外,則顯示了高遠的目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不斤斤計較的豁達胸懷。而花落花開完全是自然的規律,沒有必要感春傷秋,雲捲雲舒,是一種自然現象,也蘊含著處事的哲學,人生路上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嶇小路,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能屈能伸,要學會忍耐和堅持。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是一種心態,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人生境界。生活的瑣碎,柴米油鹽,諸多不如意,都會讓我們心生煩惱。但如果我們能淡泊名利,不計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過分看重成敗,只要自己努力過,奮鬥過,就是無悔的人生。

菜根譚讀後感10

乍一看這本書,感覺都是一些常見的經常聽的提議,但經過仔細閱讀,讓我越來越著迷,這些道理往往被我們平時忽視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嚐就有它的獨特。

這是古往今來前人成功與失敗的總結。例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由於他善於出謀劃策,這最終使他成為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獲得了千古一帝的稱號。

楚懷王死在異鄉也因為不聽屈原的勸告,置屈原的勸告於不顧,最終陷入了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成功與失敗的比較,這無疑是對這句名言最好的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勸我們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輕易展示自我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鋒芒,只會引起別人的嫉妒。

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為自我很聰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還把話說了出來,最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你說楊修聰明他很聰明,可是他為什麼會死呢這是他的愚蠢,因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卻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裡怎樣想,大臣們幾乎都明白,只是覺得自作聰明的楊修不明白,因為他不明白才招妒。所以,智慧似乎是愚蠢的`,偉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們從生活的規則中吸取教訓。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流傳千古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變化的人生哲理,充滿詩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收穫人生準則。

菜根譚讀後感11

《菜根譚》是明初儒學家洪應明收集編成的一部語錄集。

在我剛上國小時,這本書就被我收入囊中了,但是直到今天我才開始讀這本書。我把它從高高的書架上取下,在書桌前仔細地閱讀了起來,不知不覺中,我已深深地沉浸在此書之中……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禮儀與做人的真理,集道家、儒家、法家、佛家的多種處事哲學於一書,讓人受益匪淺。

《菜根譚》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本人。他可以自知做人之美德:尊師師長、禮讓他人、願賭服輸……雖然這些也是我們現在人耳熟能詳的`社會價值觀,但是他可以一項一項地做到,認真嚴苛地要求自己,而我們呢?

在生活中能嚴於律己的人很多,可是能堅持的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所以我們也要多向他學習,即使自己並不聰明,但是我們仍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

不信你看,能做到堅持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有哪些:捨己為人的消防隊員們、勤懇為民的警察叔叔們……他們在鐵的紀律下,養成了任何時候嚴於律己的習慣。雖然我們沒有鐵的紀律的約束,但是隻要我們付出不懈的努力,我們也能與他們一樣。

在書中,還有一個人受到了我的敬佩,他就是書中的“匪”。原本他在文中的用處總是劫財攔路,但是在不斷的受教下,他奮發圖強,痛心疾首,一改前非,當了一位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萬物皆是可改變的,只是你是否願意去改變自己。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各種奧義,同時也知曉古人的各種優良品質,令我受益匪淺,我推薦大家也去購買一本《菜根譚》,仔細地閱讀,相信你也一定會愛不釋手的。

菜根譚讀後感12

近日,我讀了《菜根譚》: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的文章。使我感觸很深,很受啟發,給了我一次學習的機會。菜根潭三個字深刻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思想理念,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對當今社會為人處世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在我們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有摩擦、有碰撞,但是遇事能忍一忍就過去了,往往是衝動過後,便是後悔。古人說過,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就是最好的解釋。

當今的社會處處散發著對物資、名利的渴望,如果把名利看成一切,那麼就會迷失方向,名利就會成為切斷你幸福與快樂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將名利作為奮勇進取的動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支點,就會給你無限的動力,伴你走向成功,讓你擁有真正的'快樂!從小教導,吃苦是福,捨得、捨得,能捨才有得,只有付出了才會有收穫,當我讀完這篇文章後,更感覺到“捨得”的深刻含義了。

人生的快樂就是路徑窄處,留一步讓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食,共享就是合作,合作就能共贏。保持平衡的人際關係,要與人真心交往,做人做事才能長久。

作為服務於電力系統的一員,不管是普通職工,還是管理人員,心中常懷電廠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顧大局、識大體,工作凡事從集體著想,以廠為家、以廠為重。只有把視界放高放遠,才看得見潮流,看得清未來。在工作中發揚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的精神,一方面我們要俯下身來,在一線務實肯幹,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切實打造精品隊伍;另一方面,也要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全新的視界,科學規劃隊伍發展,傾力打造現代化電力檢修隊伍未來。

菜根譚讀後感13

很久以前就知道一本好書《菜根譚》,卻一直沒能抽時間閱讀。今天通過拜讀領導推薦的這篇文章,讓我再次領悟生活中的一句真理:“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社會生活中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總有吃虧有賺便宜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在某些小事情上感覺不公平,在家抱怨兩句,我的母親就給我講:“吃虧就是賺便宜,吃虧是福。”母親用樸實的話告訴我同樣的道理。我也時常用這句話告誡自己。沒有誰是傻子,心甘情願讓你去佔便宜,讓你佔便宜那說明人家讓著你。佔了便宜,不能說你有多聰明,那隻能說明人家大度,不斤斤計較。

記得有一個詞叫:寬人律己。現在的'人,總是對自己寬容,卻容不得他人的過錯。這樣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朋友只能越來越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不要拿自己的三觀和標準去衡量別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都有犯錯的時候,要用大度的胸懷,去容納別人。

啥叫做人?真誠+厚道+善良=做人。不管和誰相處,真誠才能走進人心,厚道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寧願自己吃點虧,也不要算計別人;寧願自己吃點苦,也不要出賣相信你的人。做人,什麼都可以捨棄,但不可捨棄內心的真誠,什麼都可以輸掉,但不可以輸掉自己的良心。身端影正,厚道做人,踏實做事。為人處事,別為了金錢、為了利益,泯滅了自己的良心。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做事,才能獲得成就;善良做人,才會贏得未來。

菜根譚讀後感14

選擇《菜根譚》這本書作為本年度第5本書籍,為什麼選擇這本書可能是與最近的心情及生活狀態有關。這段時間有期待、苦澀、淚水、更有珍惜當下,活在當下,選擇這本書也是為了安撫自己的內心吧,就是想沉澱平復一下心情。

這本書基本上來說人生、遇人、做事、感恩等。全部都是處事方式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引用古人經典事情來闡述和論證該觀點。這樣的人生大道理需要人去經歷,光看書是不能深刻體會,反而容易使人感覺疲勞,乏味。這樣的書籍可以看看,拓寬知識面,或者建立價值觀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天天看這樣的書籍。就好比人天天吃山珍野味,也會吃膩的,只有偶爾品嚐一下才感覺那種香甜。讀後感所以,這本書我並沒有看完,有些書可以看完,有些看一半,這個根據自己閱讀的情況來看,經歷了才會知道,雖然有感同身受這個詞,但是這也是一個安慰人的詞,任何人都不能去體會當事人的.心情,也體會不到,同理心在這裡不起作用,任何人對待同一事情會做出各種獨自的見解,每個人的觀點都是對的,對於他來說。

說到現在,突然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這也是我看過的書最短的讀後感把,不過還是有幫助的,我就是這麼個人,我還是我,不管從基因的角度還是從人類的角度來說。

菜根譚讀後感15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裡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裡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助!

這段時間,閒時一直在看從女兒那兒拿來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表達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包含了許多的人生哲理,讓你讀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智慧的鑰匙幫你開啟煩惱的大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明大義的人,這是本難得的、助人一生的好書。

封建社會中人讀此書,可以遠避禍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閒逸。今天,時代的發展很迅速,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是非觀、名利觀都有了一些改變,讀此書仍受一些啟迪,如怎樣與人相處,怎樣開導自己,怎樣看待人生百態和自然萬物。天人一體,天人相應這點古今是相同的,我們既要讀書,領會書中要旨,又不能拘泥於書,被書遮掩了耳目,要學用惟時,就像書中所說的: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

涉世無段圓滑機趣,乃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人心虛,義理來居;人心實,物慾莫入。鴻蒙未闢便分了陰陽,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經世有個一分為二的態度,有個瞻前顧後的眼光,有個大肚能容的雅量,有個得失互轉的思想,心樂,便是個福地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