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集合15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集合15篇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1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共有學生39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28人。入學不久,我發現學生活動力特別強,活潑好動,特別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難以集中。他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習慣還處於自由散漫型狀態。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三、教學總目標

1.使學生知道自己是國小生了,喜歡上學;初步熟悉學校的環境,學習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遵守學校生活常規;知道要講禮貌,守秩序。

2.瞭解學校的環境、設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園環境中一些標誌性的建築,瞭解學校的美,能夠主動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能愛護學校以及城市周圍的優美環境。初步培養學生環境素養。

3.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按時上學,不遲到;放學後,不在路上逗留,按時回家;上學和放學途中注意安全;學習自己照顧自己。

4.讓學生主動把自己介紹給同學和老師,相互認識好朋友,然後分別從不同的方面來讓學生體驗與同學在一起玩耍、學習、活動的快樂以及感受老師的關心和朋友般的情誼,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學校生活無處不充滿快樂與愛,激發他們喜愛學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學生學會自己穿衣、繫鞋帶、整理書包等自理勞動,學著幫助家人做擇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關愛家人,能夠以優異成績、良好表現等形式向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愛意,嘗試自己製作心意卡向家人表達心意。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和切身體驗,引導學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促進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質的提高。

6.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並初步培養探究自然的興趣和愛護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建議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啟用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6.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品德課進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進和加強品德教育,要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標也以“培養品德良好的兒童”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目標。《品德與生活》課的品德教育不是有關道德的知識或道德方面的觀念,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

7.提倡生活化的評價。《品德與生活》課標明確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評價”。評價應是人與人互動交流的過程,可以成為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互動活動。評價本身也應具有教育意義,發揮教育功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評價的一部分,利用評價對學生的成就進行鼓勵,對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指示,適應“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引導少年兒童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培養少年兒童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素質,努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植物、動物、環境、科幻、思維創新、發明的聯絡,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絡。包括九個單元:科學家的故事、植物、動物、資源與環保、氣象與科學、科學與幻想、科學與生活。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動植物、環境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新事物與生活的聯絡。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技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技課的興趣,使學生在探究、科學價值觀、科技知識二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a)開展生動的科技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b)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絡,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c)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絡。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d)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理念,將實踐的過程轉化為創新的過程。根據二年級的實際情況,制訂音樂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以便圓滿完成本學期的音樂教學工作。

二、一年級具體教學內容如下:

1、唱歌:共計22首。繼續學習鞏固正確的唱歌姿勢、坐姿,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繼續學習自然地呼吸,做到不聳肩;咬字清楚,口型正確。能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夠隨教師的要求整齊地開始和結束。18首歌曲能夠基本背唱。

2、唱遊:能隨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節拍的變化,有表情地進行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繼續學習音樂劇、集體舞、歌表演、音樂遊戲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樂感的培養。

3、器樂:繼續認識幾種常見的打擊樂器;注意與律動、音樂劇、音樂遊戲、歌表演等相配合。繼續學習口風琴的基本指法及演奏方法,能夠吹奏教材內簡單的歌曲,可以進行簡單的樂曲伴奏及表演;學習口琴的吹吸方法,可以演奏、表演簡單的樂曲及歌曲。

4、欣賞: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音樂的習慣,能夠認真聆聽音樂;欣賞中外優秀的兒童歌曲、民族和器樂曲;初步感受活潑、雄偉、優美、抒情等不同情緒的歌曲與樂曲。

5、音樂知識:學習的音樂知識:音的長短、音的高低、音的強弱;能夠準確的拍讀二拍子、三拍子等節奏。

三、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鑑賞能力。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鼓勵學生自信地演唱、演奏,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

四、教學要求: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

2、注意音樂教學與各個領域間的有機結合。

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民主、和諧、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

5、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輔助音樂教學工作。

6、因地制宜實施《新音樂課程標準》。

7、落實器樂進課堂,做好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將器樂教學與其它音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五、年級情況分析:

1、學習習慣:本年級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有強烈的求知慾。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與老師呼應。

2、學習能力:對於教師傳授的知識點,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並且掌握。教學實踐活動中,有學困生,他們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感受能力、創作能力等方面與其他學生相比有一定距離。教師將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幫助他們,使他們與全體同學共同進步。

3、潛能開發:對於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為有特長的學生及學習較突出的學生儘可能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

六、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有關音樂教學的理論書籍,以課改為契機,推動音樂教學的課程改革,向科學的課改靠攏,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

2、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注意經驗的總結與整理。

3、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學科教學內容的在整體教學之中的地位及作用。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做好課後小結。

4、重視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與考查。

5、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如:製作教具、多媒體課件等。

6、平時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以上是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會根據學生、工作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並隨時修改、完善本計劃。

七、教學時間安排:

時 間 內 容

2月21日—2月27日 《再見吧 冬天》、《小小雨點》

2月28日—3月6日 《我和小樹來比賽》、我的創造

3月7日—3月13日 《大樹媽媽》、《小寶寶睡著了》

3月14日—3月20日 《家家就是媽媽》、搖籃曲欣賞

3月21日—3月27日 《勞動最光榮》、《勤快人和懶惰人》

3月28日—4月3日 《快樂的小木匠》、律動、欣賞

4月4日—4月10日 《大鹿》、《守株待兔》

4月11日—4月17日 音樂劇、採集與分享

4月18日—4月24日 《哈里羅》、《彝家娃娃真幸福》

4月25日—5月8日 舞曲欣賞、集體舞

5月9日—5月15日 《數蛤蟆》、《顛倒歌》

5月16日—5月22日 《滑稽歌》、音樂遊戲

5月23日—5月29日 《閃爍的小星》、《月兒彎彎》

5月30日—6月5日 《閃亮閃亮的小星》、欣賞及創造

6月6日—6月12日 《柳樹姑娘》、《螢火蟲》

6月13日—6月19日 《愛唱什麼歌》、欣賞

6月20—— 複習、評價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4

一、學生情況分析

剛接觸這些新生,並沒有深入地瞭解,雖然大家都說這屆高

一 年學生的基礎相對說比較差,但是目前從整體上課的情 況來看,學生普遍聽得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堂氣氛活 躍,遇到不懂的就會問,作業也按時有效完成。這比想像中要好得 多,至少他們肯學。

二、教材與教輔分析

本學期高一物理的教學任務是完成人教版必修 1 的教材。 必修 1 這本書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課程的四個特點:注重基礎。1、 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 注重保護探索興趣, 學習慾望; 2、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 3、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 1 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基礎,有很多重難點都是大學聯考、會考 中的重難點,比如勻變速直線運動、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頓三大 運動定律等可以說是整個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質點、位移、加 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學們進入高中新接觸到的, 理解起來又比較費勁, 但是這些概念是學習運動學部分的關鍵, 因此務必要引起學生重視。

三、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是帶領學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礎, 為進一步學好高 二和大學聯考作好輔墊。 學生能夠在活躍的教學氣氛下, 積極主動地學習, 能夠掌握好基礎知識和把握好重點。並在學好基礎之上,有意識讓學 生接觸到往年的大學聯考題,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並 在平時注重養成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規範解題的格式和步驟。堅持 小測並保證質量,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鞏固。為此,具體要求 如下:單元考、期中、期末考試中力爭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相對 別的平行班級穩步提高。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因材施教,精講精練,及時鞏固,改進不足,爭取每位學生 都有所突破。

2、加強實驗課的教學和探索,特別是分組實驗,要保證學生都 能獨立地完成,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用實驗解決物理問題的能 力,努力滲透物理研究問題方法的培養。

3、重視課外活動,進行物理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指導,進行研 究性學習,給學生以充分的課外研究探索的舞臺,使學生的課外物理 活動豐富多彩,真正成為培養興趣、發展能力的陣地。

4、 在教學中可以理論聯絡生活, 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物理的有用, 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五、教學研究的計劃 1、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本校的校本課程,課題研究,提 高本人的教科研水平。

2、每上完一節課後進行教案的整理以及進行教學反思,重新備 課,同時對一些典型的習題、例子、素材加以蒐集和整理,為本校有 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資料做出應該做的工作。

3、堅持每週與備課組成員進行一到兩次的集體備課,針對教學 中的重難點進行探討,尋找更好的教學模式。

4、堅持每週聽一節同行的課,課後及時與上課老師探討交流, 研究教學中的長處與不足,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 學水平。

五、繼續教育的計劃 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利用遠端教育平臺多聽講座,多學習現代教 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深入鑽研高中新課 程理念,以先進理念推進高中新課程實施,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和教學水平。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5

一 、班級概況分析:

本班學生41人,男生22人,女生19人。因為學生剛入校,對學校的常規不瞭解。年紀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較懂禮貌,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個別學生不能認真聽課,喜歡玩小東西等,還有一部分學生不懂得執筆方法,需要老師不斷糾正、督促。至於其他如學習成績還有待於在今後去了解.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六個部分。入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瞭解學習常規。接下來是漢語拼音,學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後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做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絡。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 漢語拼音。 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 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2. 識字與寫字。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100個會寫。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 閱讀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 口語交際 。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 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二)、難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拼音教學是難點。

2、識字量的增加,使學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五、 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措施:

1、 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 吃透新教材,深入瞭解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 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教材優美的情境圖,創設輕鬆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5、 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合作地開展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6、 認真批改每課作業,及時作好反饋、小結。

7、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輔差。

8、 變學會為會學,教給學生學習的靈活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儘量注重教材的整合,整體地運用教材,併力求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整單元備課,在備課時注重單元內每個教點的聯絡。

9、 識字教學遵循識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之下,使他們能夠儘早閱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絡,提倡學生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尊重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相信學生能夠應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積極提倡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起玩識字、組詞的遊戲或一同製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10、 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要加強寫字教學的指導。在指導寫字的時候,板書示範,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太多,為避免學生疲勞,寫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課中去。在寫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寫字的質量。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閱讀

11、 在口語交際教學之前,要提早佈置準備工作。在教學時,重視情境的創設,通過多種方式引起話題、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在交際過程當中,積極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為學生提供可以模仿的物件,同時關注交流的狀態,對交際的過程予以調控,形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還要善於發現學生交流過程當中富有創意、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還要注意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對於前者,要給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際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對於後者,則在適當的時機予以糾正,一般不打斷學生,以免打斷交際程序,影響他們的情緒和交際的順利進行。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除了通過專門設計的口語交際課,在很大的程度上還要依賴於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通過回答問題、討論交流,對學生進行交際訓練。

此外,還要多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交流,從而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六、教學進度

第1周 入學教育 、漢語拼音1、

第2周 漢語拼音 2、3

第3周 漢語拼音 4、複習 一

第4周 漢語拼音5、6、7

第5周 漢語拼音8 、複習二

第6周 漢語拼音9、10、11、

第7周 複習三、漢語拼音12、13

第8周 複習四、識字1

第9周 識字 2、3、4、園地一

第10周 課文1、2、3、4、5

第11周 園地二、課文6、7、8

第12周 課文9、10、園地三

第13周 識字1、2、3、4、園地四

第14周 課文11、12、13、14

第15周 課文15、園地五、課文16、17

第16周 課文18、19、20、園地六

第17周 複習

第18周 複習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6

一、學生的認知能力、習慣態度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剛接觸英語半學期,學習興趣很濃,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強,學習習慣初步養成,但由於年齡的特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本學期,還有待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教學目的、任務: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培養學生純正的'語音、語調;

3、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發號簡單的指令;

4、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交流;

5、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能說簡單的英文歌謠;

6、能看圖說出單詞,聽到單詞說出物品;

7、初步瞭解外國文化習俗。

三、教材重點、難點:

1、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發號簡單的指令;

2、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交流;

3、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能說簡單的英文歌謠;

4、能看圖說出單詞,聽到單詞說出物品。

四、主要措施:

1、運用直觀教學法:如藉助圖片、實物;

2、運用電教媒體。

五、個人研究: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二週:Module1

第三—四周:Module2

第五—六週:Module3

第七—八週:Module4

第九—十週:Module5

第十一十二週:Module6

第十三十四周:Lesson7

第十五十六週:Module8

第十七十八週:Module9

第十九周:Module10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為指導,通過開展豐富多采的語文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努力建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讀書訓練為主線,以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為載體"的教學模式。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一(1)共有學生48人,男生25人,女生23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習後,大部分學生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養成基本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漢字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雖然多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但本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的能力還有待加強,這是本學期應著重努力的方向。面對較大的識字量,學生遺忘較快。因此本學期,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用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其體驗成功學習所獲得的樂趣。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加強書寫上的指導。

三、教學分析

(一)教材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8個專題,分為8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有趣的自然科學。這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而且,每個專題內涵都比較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侷限性。每組教材把語文知識、能力、方法、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融為一體,體現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每組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絡,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形式多樣,包括四字詞語組成的韻語、新三字經、對子歌、兒歌、謎語、數量片語成的韻語、諺語等多種形式。

必學課文共34篇(其中兩篇連環畫形式的課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絡,在雙向交流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特別是課外所得的舞臺。八組教材之後有五篇選讀課文。最後是兩個生字表。(表一是要求會認的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

本冊教材中漢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在本課或以前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練習裡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裡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二)教材特點

1、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充分體現整合。

2、安排獨立的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3、大幅度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具有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生活。

4、改進呈現形式,使教科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本"

5、體現語文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四、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在本課認識的或以前已經認識且在本課重現的字。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課文中認識,搬個地方還認識;知道在新認的字中出現的新偏旁。要求寫的字,要了解字義,能口頭或書面組詞,逐漸在口頭或書面運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寫對、寫好,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2、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學習獨立識字。愛識字,能主動識,學著自己識,這是學生識字不竭的動力。一定要重視興趣、習慣的培養。要重激勵、多鼓勵。

3、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詞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樂於與人交流。讀詩歌能展開想象,感受語言的優美。

4、學習默讀。允許有個從指讀到不指讀,從出聲到不出聲,從只顧讀到一邊讀一邊想的訓練過程。

5、重視語言的積累。課內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來。還要鼓勵學生自覺地更多地積累詞、句、段。

6、加強在生活中學語文的引導、交流與展示。

(二)教學重點

1、會寫250個認識的字,認識、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正確書寫,逐步掌握一些識字方法,培養初步的識字能力。

2、認識550個常用字,認清字形,會口頭組詞。

3、進行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教學難點

1、提高識字能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能說完整的話,能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地想法和認識。

五、教改措施

1、理解教材編輯意圖,以組為單位整體設計教學,加強交流研討。

2、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圖畫、兒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倡導合作學習。採用多種方式設計教學活動,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在課堂上扶、放結合,要大膽地放、巧妙地扶,並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及時讓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愛學習、樂學習的興趣。

4、提倡學生運用記憶規律,發現新與舊的聯絡,發現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方法認識漢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5、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成果展示的機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不斷產生成就感。

6、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當時、當地的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識字競賽、書寫展示、故事會、朗誦比賽等,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7、重視語文基本功的培養。一年級學生處於入學的啟蒙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是不可忽視的。

六、教學進度安排

1、2周:識字1——語文園地一

3、4周:識字2——語文園地二

5、6周:識字3——語文園地三

7、8周:識字4——語文園地四

9、10周:識字5——語文園地五

11周:階段複習、檢測

12、13周:識字6——語文園地六

14、15周:識字7——語文園地七

16、17周:識字8——語文園地八

18、19周:總複習綜合測試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8

七年級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七年級(1)、(5)班課堂比較活躍,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有個別學生問題回答完畢後就會跑調,放出去就收不回來。

七年級(7)班上課紀律較好,但思維不夠活躍。所以這個年級主要抓常規工作。教材簡析本學年講授第一冊中國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第一冊中國歷史敘述我國遠古至南北朝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其中有*的為彈性課,不做統一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靈活掌握。其餘課時除每單元安排一節活動課外,可靈活掌握,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教學目標七年級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增強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工作及措施重點工作:

1、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3、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把資訊科技與課堂激趣有效整合。

4、組織學生參加廣州市中學生戰略戰術知識競賽。

措施:

1、抓好課堂40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9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資料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演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資訊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七、課時安排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錶……………………………………………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複習………………………………………………約4課時。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10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有28人,男生有14人,女生14人,他(她)們是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國小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總複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 趣,養成敢想、敢說、敢做的習慣。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7、合理利用課外教輔材料,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飽;利用中午及困難班時間對差生進行輔導,讓他們吃得了。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六、課時安排

(一)準備課:數一數、比一比(4課時)

(二)位置(3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圖形(3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六)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課時)

數學樂園(1課時)

(七)認識鐘錶(2課時)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九)、總複習(4課時)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11

一、學生知識情況

本班有10個學生,他們中或殘疾型別或殘疾程度不同,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對每位學生指定相應的教學及學習計劃很有必要。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數學第一冊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準備課;二、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二)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的重點是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它是聾啞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同時它也是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教材內容掌握的如何,對學生計算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影響。

初入學的聾啞學生在第一學期利用大部分時間來學習這部分內容,使他們掌握有關的基礎知識和較熟練地計算技能,就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材的教學目標

1、使初入學的聾啞兒童能夠初步瞭解一些常用的數學用語,如多少、大小、長短等。

2、使學生認識10以內的數,能夠熟練地數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數的大小和數的組成,能模仿口形讀數,能正確的寫出10以內的數。

3、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4。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初步學會看圖填寫算式,解答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

5、根據聽力殘疾兒童的實際情況,通過教學活動彌補語言缺陷,隨時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和習慣。

6、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認真做好數學練習和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豐富的素材。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經驗。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及改進措施。

1、由於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年齡比較小,對學校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鼓勵良好行為,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

2、剛入學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簡單數學知識,教師根據班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以實踐新課標的理念、要求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

教材從實際出發,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和客觀事實發展,為確立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創設了良好的課程環境。

教材注重為題的探索性,例如:比較、分類、等部分內容,重點在於經歷探索,獲取有關知識的體驗。

三、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用1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並能認、讀、會寫0到10各數。在一一對應的活動中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認識“=”、“<”、“>”,能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能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對應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師的引導和示範下,開始學習認真傾聽、思考、表達、書寫,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單元“比較”。在具體情境中,能夠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體驗並積累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經歷“比一比”的過程,同時與他人交流比較的方法,並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經歷自主探究演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探究並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在各種活動中,不斷養成仔細觀察、獨立思考、認真傾聽、有條理地表達的良好習慣。

第四單元“分類”。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經歷分類的過程,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給定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運用分類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物品的習慣,體會分類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關係,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的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體會具體位置的相對性。逐步養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初步感受用數學的樂趣。

第六單元“認識圖形”。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經歷觀察、想象和交流的過程,積累認識幾何體的數學活動經驗。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幾何體。在分類、觀察等學習活動中,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關係,培養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第七單元“加與減(二)”。結合數數、操作直觀模型等活動,認識11-20各數。初步瞭解數的十進位制,認識個位和十位,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在教師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經歷與同伴交流演算法的過程,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經歷認識鐘錶的過程,知道鐘錶可以用來計時。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讀整時和半時。在認識鐘錶和認讀時間的過程中,初步學習觀察、比較的方法。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時間,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珍惜時間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

1、能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並能認、讀、會寫0到20各數;能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2、能夠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體驗並積累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

3、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探究並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能按給定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運用分類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

5、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幾何體。

6、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經歷認識鐘錶的過程,知道鐘錶可以用來計時;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五、教學難點。

1、能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對應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自主探究演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

3、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的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體會具體位置的相對性。逐步養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在教師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課 時




第01周




9.1




可愛的校園




1




第02周-第03周




9.3-9.14




一、生活中的數




8




第04周-第05周




9.17-9.28




二、比較




4




第06周




10.1-10.7




國慶放假







第07周-第10周




10.8-11.2




三、加與減(一)




17




第11周




11.5-11.9




整理與複習




3




第12周




11.12-11.16




四、分類




3




第13周




11.19-11.23




五、位置與順序




4




第14周




11.26-11.30




六、認識圖形




2




第15周-第16周




12.3-12.14




七、加與減(二)




8




第17周




12.17-12.21




數學好玩




3




第18周




12.24-12.28




八、認識鐘錶




1




第19周




12.31-1.4




總複習




5




第20周




1.7-1.11




期末工作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13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資料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演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資訊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四、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14

一、形勢分析

我班有32名學生。有24個男生,8個女生。剛入學的孩子活潑天真。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數學興趣濃厚,家庭教育和學習愛好良好。通過入學考試,全部達到入學要求。

雖然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學,學不會。有些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要耐心地給予不同層次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他們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讓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這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目的要求

1、知識和技能:

體驗從實際情況中抽象數字的過程,知道20以內的數字,學會讀寫;理解20以內數字的構成,知道符號的含義,=,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的估計。結合具體情況,初步瞭解加減的含義;在探索了一位數加法和對應減法的口算方法後,我可以熟練地計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對應減法;20以內學會加減估計。知道鐘面,整點時間和鐘面上的大概時間。結合具體情況瞭解上、下、前、後、左、右,有初步的方位概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認識這些物體對應的圖形,通過實際活動體驗這些物體的一些特徵,就能正確識別這些物體。感受並比較一些物體的長度、大小和重量。瞭解象形圖和簡單統計表,通過實踐學習簡單分類,體會和體驗資料採集和統計的過程,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資料回答簡單問題,能夠與同行交流。

2、數學思維:

初步學習從數學思維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比如數物體的數量,比較事物的數量,比較簡單的長度、大小、重量等。在形成數字概念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理解20以內的數字時,通過比較和排列找到數字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離和組合”時,發展學生有序的思維、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識別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可以用“除法”和“組合”的思路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結合具體情況探索一位數加減,體驗他們與同行交流演算法的過程,正確、有條理地講解他們的演算法;能夠說明估計的過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的過程中,空間的.概念得到了發展。感受收集整理資料的簡單過程,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資訊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有簡單的統計思維。

3、問題解決:

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況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夠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簡單的幾何可以簡單分類,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可以聯絡情況來描述;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可以收集有效的資訊,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達問題解決的結果。體驗和同桌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夠和同齡人交流想法。

4、情緒和態度: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對一些與ma有關的東西產生了好奇心

三、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首先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言是否完整,老師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

1、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實踐活動“小小運動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一個童話故事,在講故事的程序中自然引入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以結合學校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

3、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上學期,在校長室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支援下,七年級年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卓有成效。經過一學期的努力,七年級年級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學風,但是本屆學生數量多,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也導致了少數班級“兩極分化”的提前到來,因此本學期,我們七年級年級將以學校工作計劃指導思想為指南,積極配合各處室,以“養成規範”教育為重點,緊抓“教學質量”這個核心,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不斷提升工作效益,以“務實創新“的工作作風,樹立七年級年級組的良好形象。

二、工作目標:

1.教育教學目標:整體穩步推進教師梯度培養,實施青藍工程,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使青年教師在較短時間內能適應教育崗位的基本要求,實現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進而為爭取成為好教師、名教師創造條件。全體教師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覺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敬業、愛崗、創新、團結的教師隊伍,樹立“真誠合作、活波向上、求真務實”的組風。

2.學生管理目標:優化學生國中學生的角色意識,促進學生自我認定和自我調控,探索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的途徑;構建學生自主管理機制,促進自主管理,自我發展;探索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形成多樣化、特色化、規範化的管理體系。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加強組內教師的團結合作意識,樹立“一盤棋”思想,打好整體戰。營造全員育人、健康向上的工作環境,形成服從年級組、學校大局,各科老師緊密配合的良好局面。為此我們確定的指導思想是:工作上多協作,生活上多照顧,思想上多交流,力爭使七年級年級組成為一個和諧的團隊。

2.要深入開展以“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六個方面為核心的師德教育,加強師表意識,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3.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的學習,每位教師必須把標準立在課標上,眼睛盯在質量上,功夫化在備課上,點子出在課堂上,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二)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

倡導“嚴管、跟班、細導”的班級管理模式,狠抓學生行為規範,努力促成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

1.加強班主任的隊伍建設。班主任是每個班級的管理者,是該班級的靈魂。班主任管理負責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該班的班風,班風影響到學風,學風影響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每個班主任必須認真學習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有關規定,積極思考、探索建立優秀班集體的有效途徑,爭當“文明班級”。要善於做好每一個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協調好任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並要做好學校臨時分配的各項任務和各部門分配的任務。同時結合班主任例會集思廣益,互相學習、加強管理。

2.抓好學生行為規範和養成教育。學生返校入班的第一個月是行為規範月,班主任要抓好起始階段的習慣養成教育,不放過細小事情,大力表揚學生中的好人好事。著重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抗挫力、自律能力、社交能力。樹立學生的競爭意識、安全意識、合作意識。

3.通過集體教育、個別談話、調查走訪等方式,及時發現“特別關愛學生”及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本著“多關愛、多服務、多指導、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幫助教育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提高班會課的質量,班會課必須用以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堅決杜絕挪作它用。年級組擬推行班會推門聽課制度,切實加強班主任工作的常規檢查。

5、切實加強學生的法制安全教育。重點是對“特別關愛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擬成立年級組心理諮詢室,真正給予特別學生以特別的關愛。同時加強安全教育,配合保衛處做好相關演習,教給學生一些安全急救方法,力爭全年安全無事故。

(三)加強教學工作的管理

規範學生學習習慣,加強班級學風建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1.強化備課組管理,發揮集體備課作用。年級組要求備課組按照教務處要求,認真討論形成備課組工作計劃,安排好學科進度,內容要注重各學科的基礎教學和提高的訓練。本學期要強化備課組長為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對自己所負責的工作要認真負責,合理安排,集體備課要側重於對教材的探究,對學生的分析,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等方面。及時開展聽評課活動。本學期年級組要深入教師,推門聽課,主要聽新進教師或薄弱教師的課,並且及時交流。

2.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結構。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上無準備的課,向45分鐘要質量,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常上要精講精練,課後認真做好拔尖補差的工作,年級組繼續做好檢查工作。

3.著力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教師之間加強互相學習,整個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語數英三科保證學生的作業量,課後加強輔導,真正做到學生的良師益友。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重視拔尖補差工作;各老師應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個別輔導課課分層輔導,補差工作要求教師要思想重視,情感投入,分類評價,及時激勵,確保每一個學生同步發展。

(四)本學期重點推進工作

1.打造屬於七年級年級組的特色文化品牌,內化經典,創新德育形式。擬在全年級全面鋪開《弟子規》的學習,弟子規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禮、義、忠、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密切聯絡讓我們堅信經典完全可以和現實接軌,找到教育學生的新路徑,形成具有xx特色的校本課程。

2.將關愛留守兒童落到實處。目前留守兒童檔案已經建立,如何在生活上給予更多的關心,情感上給予更多的撫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問題。年級組擬建立“媽媽”老師工作小組,與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家長取得聯絡,共建一個群,定期開展關愛活動,讓在外務工的家長真切感受到我們xx實驗學校不僅關心孩子的學習,更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讓他們更放心。

3.積極配合社團管理處的工作,切實督促老師放手讓學生活動。教育的本質是要能解放孩子的思想,享受到屬於自己年齡的自由和快樂,滿足瞭解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生活本領,所以本學期七年級年級組重點打造“開心農場”社團,結束孩子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尷尬狀態,去品嚐勞動的快樂。歡迎有經驗有興趣的老師來報名擔任指導老師。

4.完善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委員會成員介入年級組重要工作的決策,形成民主作風,正面引導家長輿論,讓家長懂得老師的辛苦付出,瞭解學校管理的不容易。七年級年級擬設立年級組開放日,邀請學生家長參加聽課、評課,參加品嚐學生餐廳的菜餚,懂得我們每天的基本的工作流程,密切家校聯絡,拉近彼此心靈。

總之,七年級年級的工作重在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文化素質的基礎教育,校園生活的安全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體教師要言傳身教,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每位教師都要以主人翁的責任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盡職盡責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