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精選】健康工作計劃範文彙編四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健康工作計劃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健康工作計劃範文彙編四篇

健康工作計劃 篇1

1、組織管理: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組織網路,有領導分管,並有專(兼)職工作人員負責。健康教育工作每年都需有年度計劃、有措施、有記錄和總結;有關檔案資料儲存完整、管理規範。

2、健康教育陣地:設定健康教育宣傳櫥窗和黑板報,宣傳櫥窗兩月一期、每年至少六期,黑板報一月一期、每年至少12期,並根據當前健康熱點和防病重點及職業危害等,經常更換健康教育宣傳的`內容,要留有文字資料底稿或以照片形式存檔。

3、健康教育活動:結合社群實際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如廣播、專題講座、組織培訓、外出參觀等)的健康教育活動。

4、控煙健康教育:社群制定禁菸制度,在顯目處貼禁菸標誌,並定期開展有關“吸菸有害身體健康”的衛生知識宣傳,積極開展創無煙單位的活動。

5、居民健康知識測試:定期在社群轄區範圍內的各小區開展測試,一季度一次,每年至少四次。

健康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在省、市、縣三級學校認真貫徹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根據國小教育特點和國小生心理髮展規律,繼續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小規模、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得心理健康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班主任的方法,提高德育的針對性、紀律性和實效性,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二、具體目標

1、重視學生心理諮詢,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

2、重視心理諮詢室的`日常建設,努力發揮心理諮詢室的作用,進一步向全校推廣、發動、普及、教育。

3、搞好培訓班保健。

4、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重視心理諮詢試點班的實踐研究工作,開展點面結合的研究活動。

6、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試點班的課程活動。

7、在家長學校講授心理健康知識。

8、充分利用班級團隊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每學期至少有四次以心理健康為內容的主題小組會議)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

1、組織教師瞭解心理健康教育材料,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實自己,掌握基本的心理諮詢知識、方法、形式等。並倡導所有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通過家庭委員會和家長協會繼續研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讓家長逐步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二)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和疏導工作。

1、加強心理諮詢室的日常建設,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開展跟蹤調查,建立心理檔案。

諮詢方式:

(1)學生自願去諮詢

(2)班主任推薦

(3)導師訪談

2、開通心語熱線電話諮詢。

3、研究

校宣傳窗設立心靈廣播欄目。

4、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知識講座。

5、在家教指導活動中,舉行專題講座,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千家萬戶,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進親子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6、積極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會一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重視試點研究,增強科研意識

1、試點班老師要善學、勤學,階段性地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並在班主任例會中進行交流,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認識、開拓思路、更新方法。

2、試點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展示。

3、試點班要重視調查分析、研究,並進行個案分析,不斷地積累資料,逐步在校內進行推廣。

四、具體工作

1、制訂並討論學期心理輔導工作計劃。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氛圍建設工作。

3、心理諮詢室開始開放(每週三中午12:00—12:30)。

4、開通心語熱線。

5、舉辦青春期心理衛生講座(六年級學生)

6、出好心理健康教育專題黑板報。

7、開展心裡健康輔導示範課活動

8、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家庭心理指導的有關內容。

9、做好學期總結及資料積累和個案分析

10、心理檔案建立工作。

健康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省、市關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精神,根據國小教育的特點和國小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學科性和實效性,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

二、工作目標:

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和衛生習慣,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自立自強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化解衝突情緒,保持個人心理的內部和諧。矯治學生的問題行為,養成正確的適應學校與社會的行為,消除人際交往障礙,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

三、工作原則:

1、以尊重、理解學生為前提。

2、面向全體學生。

3、學生主體性原則。

4、預防矯治與發展養成相結合。

四、具體措施:

(一)做好教師心理培訓工作。

讓教師瞭解什麼是心理健康,什麼樣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讓教師能認識到身體、心理、社會功能三維度。學會初步判斷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狀況,並能區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形成求助的意識。

(二)繼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時間。各班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提高班級凝聚力,集中解決班級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研究結合起來。結合學科教材內容,滲透有機專題教育,如語文課,課文中豐富的思想內涵可以直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體育課競技專案教學同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品質。

(四)閱讀整理相關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材料,集中教師學習。可以通過召開講座、團體輔導、個別諮詢、自學材料、外出培訓等途徑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五)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會、隊會結合起來,落實發展與預防功能。嘗試以隊會的形式、班會的內容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春風化雨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六)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途徑,讓更多的人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七)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健康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個人成才素質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為本”的今天,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如何去關愛學生,讓自信紮根於學生的心靈,尤其顯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提高對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待人,誠實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向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於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並具備個人發展能力。

三、實施步驟

1、提高國小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特別是一、二年級),培養他們開朗、合群、樂學、自助的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善於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不斷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幫助學生克服孤獨、依賴、由學習和環境的不適所帶來的困惑和交往障礙。對這部分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級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級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同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通過學校的.各種途徑(心理諮詢室定時開放、悄悄話信箱、綠色熱線),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事後建立好心理檔案。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五、對心理輔導教師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1、要有開朗、熱情、善解人意富有愛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輔導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如關注、傾聽的溝通技術,同感、尊重、真誠等反應技術,情緒調節、行為矯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