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三下鄉團隊實踐總結範文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下鄉團隊實踐總結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下鄉團隊實踐總結範文

三下鄉團隊實踐總結範文1

2018年7月17日,“青春大學習,奮鬥新時代”重慶電子工程學院智慧製造與汽車學院“依法治國宣講團”社會實踐團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學校工程中心舉行。在啟動儀式中,張院長、羅書記為大家做了動員講話。

隨後,智慧製造與汽車學院三下鄉志願者團隊合影留念並準備出發,開始為期一週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18日早上我們開始了第一天三下鄉活動,隊員和指導老師與太安鎮政府代表張鎮長通過座談會對本次普法宣傳活動的內容及方式進行了交流。,張鎮長介紹了太安鎮的基本情況,並對暑期普法宣講團來太安普法宣傳表示歡迎。

隨後,普法宣傳團隊在太安鎮街道進行社情民意調查以及普法宣傳。

7月19日上午大家來到罐壩村市民學校,走進兒童心靈,讓愛心與責任接力,讓快樂教育在鄉村啟航。另外還和小朋友們進行了擊鼓傳花、蘿蔔蹲等有趣的互動遊戲和知識競答並給小朋友們送了學習用具和小禮物。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也收穫了小朋友滿滿的真摯的情誼。

吃過晚飯後7點,我們來到了罐壩村潼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前的廣場為當地村民播放了《建國大業》,時至晚上十點,才依依不捨道別離開。

第三天的上午九時,同學們步行抵達敬老院,老人們對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接下來同學們開始了精彩的表演環節,為老人們帶來了歌舞表演。與老人們的.相處,讓我們忘卻了時間的流逝,悄然間就到了要離開的時候。本次探望敬老院之旅豐富了同學們的暑期社會實踐內容,也讓大家深刻意識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志願者們通過活動,也會變得更加成熟懂事善良。

7月21日我們決定去潼南罐壩村走訪關心兒童,隊員們給孩子們帶去了學習用品,鼓勵他們學習,讓他們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雖然部分孩子還未到入學年齡,但是當我們帶著學習用具走進家中的時候,依然能從他們的表情中看到因我們的到來而表現出的欣喜。

7月22日下午2時,法制宣傳團成員們來到了位於重慶市潼南縣太安鎮罐壩村的國家級科技蔬菜創意園,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科技蔬菜創業園多種珍奇的瓜果蔬菜。

7月23日我們踏上了返程之旅,三下鄉就在同學們的滿滿收穫中結束了。

三下鄉團隊實踐總結範文2

利用今年的假期與空餘時間,我跟隨我們團隊去偏遠地區進行扶貧助教的實踐活動。幾天下來,我認識了很多熱愛學習的學生,看到他們眼中渴望知識的眼神,我頓時感覺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很重。與此同時,我陪同跟隨上期的扶貧助教的志願者回訪了受資助的孩子,我們去了鄉國小。在村主任的陪同下,我們對村進行了孩子教育資源的調查與分析,充分了解了當地人們的生活及學生的學習受教情況。

暑假轉眼即逝,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心裡留下了太多的記憶與感受。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熱情、村民對我們的關心、村長不辭辛苦的陪伴.....一幕幕場景都印在自己的腦海裡。

這次暑期的工作重點是在縣鄉。聽上期的志願者說,他們當時助教的時候,天氣很不好,路很難走。但這幾天陽光明媚,和風微微,所以我們的工作進行的也較為順利。在上期志願者的陪同和指導下,我回訪了受資助的幾個學生。看到我們到來,他們表現的.很激動,熱情的面容讓我這個新一期的志願者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即開心又緊張。因為我覺得教書育人一直以來都是神聖嚴肅的。在我們訪問期間,正好有一天村裡有村民辦婚禮,午飯時間,村民們很熱情的招待了我們。

回訪工作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同學的家。去之前,志願者就給我介紹了她。這個女孩學習很刻苦認真,善良勤勞,家裡的父親和母親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疾病,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家裡還有一個弟弟。我們沿著小路走到村裡面,越過山坡,到了家裡,卻發現他的母親不久前已經離開了人世。當的弟弟抱著我們帶給他的小書包時,他瞬間哭著叫著他的媽媽。看著他們,我心裡難過極了。意識到我們的志願者活動也許在物質上能夠給予他們些許幫助,在精神上我們只能引導、寬慰他們。古人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想,我們任重而道遠。

我主要的工作是瞭解更多的家庭學習上貧困的孩子,以便後期的助教工作幫助到更多的孩子。我還去了國小,校長是一位和藹又談吐大方幽默的老教師。在與校長的交流中,我瞭解了該校的建成和發展,這所學校就是整個村家長和孩子的希望。學校的每個角落都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這裡的孩子和我們小時候一樣的天真浪漫,一樣的可愛。多麼希望我們的助教活動可以幫助到這裡的每一個孩子,讓更多這裡的孩子快樂成長,在知識的天空中飛翔,實現夢想。

三下鄉團隊實踐總結範文3

我們百色學院愛心助教服務隊來到凌雲縣下甲鄉念恩國小,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念恩國小的七天中,我們開展了許多活動,和國小生聯歡、為國小生義務輔導功課,深入農民之中調查研究等等。在農村裡,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第一次如此熱衷於教育問題和農村問題,並且如此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現將在活動過程中瞭解到的一些情況做以下彙報。

一、念恩現狀

(1)念恩簡介。凌雲縣下甲鄉弄懷念恩國小創建於1952年9月,學校位於下甲鄉政府所在地東北面,距鄉政府7公里,坐落在下甲鄉河洲村弄懷屯,未通公路,從學校步行到村級公路約需30分鐘,而步行到下甲鄉中心街則需2個小時左右。學校服務河洲村的弄懷、卡所、弄瓦等五個純背隴瑤自然屯,轄區人口423人,適齡兒童60人。校園佔地面積1320平方米,有磚混結構教學用房一棟,建築面積180平方米,有教室兩間,辦公室2間(其中一間兼做教師宿舍),有磚瓦結構師生生活用房2間,建築面積30平方米。學校現在有教師2人,開設四個年級兩個教學班,是一個複式教學點,現有在校學生63人,其中女生37人,寄宿生4人,一年級37人(含學前班),二年級15人,三年級1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念國小現已發展成為全縣同類學校人數最多,辦學效益最好,教學質量最高的全縣民族教育視窗學校。

(2)艱苦的條件。作為一個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教學點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1、學校師生生活用房緊缺影響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學校沒有圍牆,群眾豬馬牛羊經常竄入校園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

2、交通不便。念恩國小位於海拔1000多米的半山腰上,道路崎嶇陡峭。

3、學校的裝置還不完善。

4、用水緊張。在山裡,人們的生活用水都是靠雨水,若是在旱季,則要到幾公里外的水源處挑水回來,十分不便而且不衛生。

(3)師資短缺。辦學以來,先後有十幾位老師在這所學校任教,但因環境艱苦,辦學條件差而不能堅持。學校也因多方面原因於1991年9月至1995年8月停辦。1995年9月,阮文憑到該校任教後,他以一顆火熱的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用殘疾之軀,經過近12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經營,把這所已經停辦了四年,把學校辦成全鄉同類學校學生最多、教學質量最高、辦學條件最好、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極具典型的瑤山學校。但是,全校只有兩個老師,即阮文憑老師和他的妻子。阮老師腿腳不便,他是一個弱者卻向更多的弱者張開了雙臂,或許他更需要人們的幫助。

(4)念恩的孩子。這裡的孩子雖家境貧寒但都十分懂事,他們活潑熱情,尊師守紀,在學習上也表現突出。近年來,學校學生參加全縣各類知識競賽有26人獲獎。學校成立有文藝演出隊,書法組,繪畫組,以及籃球隊,乒乓球隊等。同學們都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但卻存在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據瞭解,孩子們在念恩讀完三年級後,就要到下甲鄉中心國小去繼續完成國小。可從山裡出去的孩子,大都遭受到這樣一種遭遇,那就是到中心國小後被當地的同學欺負,被人瞧不起,有些孩子被打得哭著回家,有的被剪掉褲子、燒掉頭髮,甚至有些孩子害怕再次被欺負而輟學回家。這些情況雖和當地的領導反映,但似乎卻沒有任何迴應。我們不得不為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擔憂啊。

二、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留守兒童的出現不僅成為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而且也給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影響。在《中國青年報》上他們被看作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的人。當今社會,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結合家訪以及調查,我們瞭解到,在念恩國小讀書的63名學生中50%以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哥哥或姐姐常年愛外打工,一般往南寧、百色、田林等地,只有農忙時才回家,家裡只留下老人在家作家務撫養他們。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導地位。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裡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援。但外出打工,使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留在家裡的老人忙於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於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孩子的學習生活和身心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值得慶幸的是,念恩的孩子在阮老師的細心關懷和精心教育下,不僅懂事而且成績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優秀。

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一些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能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下鄉團隊實踐總結範文4

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選擇了在我的家鄉的社會福利院中完成自己的社會實踐。雖然只有短短的20天實踐時間,我卻從中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財富,這些經驗就像一個巨大的寶藏一般,將會不斷影響我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我本著“我為人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精神,本著希望能真正做到關注弱者、救助弱者的心情,本著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社會而儘自己一份力量的實踐指導思想,來到了“河北省石家莊的社會福利院”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既在幫助孤寡老人和孤殘兒童的同時,又鍛鍊了自己。

在福利院中,我見到了福利院的院長,在我簡單的介紹了我來這的目的之後,院長熱情的給我介紹了一個職位,希望我能通過為院內孤寡老人和孤殘兒童打掃衛生的機會,親導和有效的組織協調,增強全社會的現代慈善意識,市慈善意識在人們的腦海中紮下根來,為院裡的孤寡老人和孤殘兒童無數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眾志成城,滴水匯川,來自海內外四面八方的無私奉獻和愛心澆注,把陽光雨露撒進老人們的心田,一顆顆真誠的心、一份份無私的愛都將永載愛心碑。

來到福利院的這段期間,我認識了許多孤寡老人和孤殘兒童,在我每天的工作過程中,我非常熱情的在工作期間與老人們交談,這也使我受益匪淺,當我接觸到福利院中的孤寡老人,在給他們打掃房間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老人在兒女不在身邊的時候,依然能夠勇敢堅強的生活下去,依然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晚年生活的信心與堅強的毅力,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老人們面對生活的自信和麵對社會時的樂觀。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希望它們能在大家庭裡快樂的生活。在此,我衷心的祝福全天下所有的老人們都能夠度過一個幸福快樂、安逸自在的晚年。特別地,當我看到福利院的孤殘兒童時,心裡不免有幾分悲傷與難過,很難想象,當他們因為自身的殘疾而被親身父母狠狠拋棄的時候,他們幼小的心靈該是怎樣的悲傷與絕望?對於我們社會而言,力所能及的也無非是儘可能的提供給他們衣食住行,可也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才清楚,它們真正需要的是親身父母給予他們的親人的愛!看著這一張張可愛的面容、一雙雙渴望家庭的眼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希望,我們社會能給予他們最大的`關懷,幫助他們度過人生中的重重困難,讓廣大社會的力量再次溫暖他們的心田。

福利院的每位職工都深深的瞭解到孤殘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由於智殘弱智等障礙,從小就受到父母的遺棄,生理和心理,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子女一樣,關心他們,親近他們,教育他們,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從不打罵,用一腔愛心溫暖他們,用一片真情感化他們。為了更好的照顧他們,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及時掌握孤殘兒童需求的變化,傾聽他們的呼聲,瞭解他們的願望,從關心他們的具體事情做起,一件一件的抓落實,做到“孤殘兒童需要什麼服務,我們就提供什麼服務”。按照兒童福利機構的基本規範,安排配套生活、醫療、康復、教育等裝置設施,建立健全各項治理制度和護理措施,創造良好的環境,用真心、愛心、良知把這些孩子養育好,切實維護棄嬰、孤殘兒童權益,讓他們分享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成果。通過同福利機構主管部門,福利機構之間不斷地相

互交流,新聞媒體及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來營造一個正確養老觀的輿論氛圍,做大做好養老市場,力求最大限度的照顧到孤寡老人。近年來,為了積極響應社會政策,在堅持與時俱進和發展為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的宗旨、堅持“人為本,院似家,愛如海”的理的“四大堅持”的基礎上。努力追求思想高境界,文化高品位,工作高效率,服務高質量,生存質量得到極大提高。

通過學習,是我們對老齡工作,尤其是興辦老年公寓有了更多的認識,做好老齡工作、興辦老年公寓,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讓老年人共享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已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老齡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這些都是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一個標誌。但是,人口老齡化也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系列深刻的影響,形成了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老年公寓的興辦,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這一矛盾,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援和老人的歡迎,而且也而堅定了辦好老年公寓的信心。在政府的極力響應下,我希望作為社會福利院的一名成員,能夠以身作則,在嚴格要求自身的前提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社會福利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我需要做到以下要求:

1.工作宗旨:我們今天的付出就是為了給孩子明天的幸福;我們今天的付出是為了弱勢群體生活的期盼和嚮往;為社會福利事業添光彩,為和諧社會群體建設做貢獻。

2.工作理念:本著對自己工作崗位的熱愛,對未來福利事業的執著,樹立“我在他心中、他在我心中”“雖非骨肉親、依然父母心”的工作理念。

3.工作方法:對孤寡老人、孤殘兒童施行個案化處理、親情化服務,做到“一笑”即微笑服務;“二到”即想得周到、做的周到; “三意”即老人滿意、家屬滿意、社會滿意; “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五心”即愛心、誠心、細心、耐心、關心;“六輕”即走路輕、操作輕、說話輕、開門輕、關門輕、關窗輕。

4.工作要求:加強服務質量,使其更規範,堅持每日查房,關注孤寡老人、孤殘兒童的身體、心理和情緒變化,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

5.工作目標:以親情促養育,做好孤殘兒童的養育工作,做到不是父母勝似父母,讓孤殘兒童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用“真心、孝心、愛心”換取老人們的“開心、誠心、高興”做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用我們的愛心托起明天的希望。通過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清醒的意識到社會對於幫助弱勢群體所起的重要作用,希望通過結合我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更好的與實踐相結合,服務於社會,並進一步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寶貴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