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有關國小教學工作總結集錦10篇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教學工作總結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國小教學工作總結集錦10篇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國小社會課包括了日常生活、歷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識。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如此豐富的知識,必須突破課堂侷限,採取多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本期的教學我總結出如下。

直觀教學法。

利用圖表進行課堂教學,把抽象的知識寓於直觀的圖表之中。我在教《環境保護》一課時,曾設計了一張表格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讀課文看錶格,深深地認識到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自覺爭做環保小衛士。充分利用教學掛圖,也是直觀教學的好形式。趣味教學法。通過短劇、啞劇、小品、快板、表演唱等文藝形式,突出和深化主題。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薰陶,從中獲取知識,受到教育。如我在教《少數民族的節日與習俗》一文時,就讓學生扮演蒙古族小夥子和傣家姑娘,表演民族歌舞。學生們通過觀看形象、生動的表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對少數民族節日、習俗的瞭解。社會實踐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知識則需要通過課外的調查來進行補充和考證,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我在教《我國的基本國情》一文時,學生通過學習,已初步瞭解了我們國家在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如何使這些知識真正為學生所掌握呢?這就需要通過接觸社會、參與實踐這一途徑,因此我組織學生對自己家鄉的資源和環境進行調查,讓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對課堂教學的極好補充。國小社會課教學最本質的特點,是區別於其它課程的最突出的特徵。社會課教學大綱規定:“社會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初步瞭解一些家鄉的、祖國的、世界的社會常識;從小培養他們正確觀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又規定:國小社會課教學要“遵循國小生的認識規律,和他們認識的範圍。”

由此可見,無論在教學目的的確定上,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還是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都是緊緊圍繞“瞭解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這個中心來說。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常規管理合理化

1、及時撰寫教案。要求教師最少提前備好一週的功課,並寫好教;教後必須認真及時寫好反思。學校不定期進行檢查,督促每一位教師切實做好本職工作,並在期中、期末組織了兩次全面檢查。在每次檢查中,我們欣慰地發現教師們都能認真撰寫教案,及時做好教後反思,為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2、合理作業佈置。每位任課教師根據本年段學生的特點,佈置適量的作業,減少機械、重複的抄寫作業,更好的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增長才智。

3、重視習慣培養。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培養,特別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4、強化薄弱學科管理。本學期加強了各技能科教學質量的管理,英語老師除按照規定的課程方案開足上好每一節英語課外,各班還利用每天下午寫字課前五分鐘進行英語試聽、朗讀訓練,促進學生聽力和朗讀能力的提高。

5、做好教學質量監控。行政領導不定期深入課堂,檢查各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和作業批改情況。並及時反饋,以便教師們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6、發揮教研組作用。按學校規定各教研組每週至少集體備課一次。集體備課時,老師們可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及教學策略等,展開討論。新老教師積極參與,集思廣益,個人素質得到充分的展現與提高。

二、教師成長專業化

1、加強理論學習。理念是先導,學習是保證。為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讓所有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我校十分重視和加強教師的理論和業務學習,採用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提倡寫學後反思,讓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

(1)加強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是我們廣大教師教學的依據。本學期,我們充分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繼續組織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的學習,使廣大教師對《課程標準》的要求有了新認識。

(2)“終身學習”,“大眾教育”是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教學思想。學校組織教師觀看有關新課程的理論錄影資料,校長推薦書目、出借書籍、教導處在教師部落格上推薦教育教學文章,以及利用教師閱覽室等等,多渠道,全方位地方便全體教師進行廣泛閱讀,有效閱讀,同時把教師的閱讀情況列入年度考核。通過讀書筆記、網路交流等系列活動,讓教師的觀念得到更新,知識得到長進,理論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長。

2、人人嘗試做研究。本學期,學校將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要求每個老師根據自己平時的工作實際,提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並展開研究,努力做到將課題研究與平時的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確立“問題即課題、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即研究、課堂即實驗室”的意識,讓教師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評估與分析;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判斷與審視;對自己的教學結果進行反思與總結;對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習行為、學習方式進行剖析與探索。這一舉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課題研究能力,第二期的《心織筆耕》中,教師們的課題論文及案例分析,展示了大家在研究過程豐碩成果。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3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記錄現象。

2、能對收集觀察的的資料進行總結,做出合理的解釋。

3、能對探究的問題做出初步的結論。

科學知識:

1、瞭解月相的變化規律,影子的變化規律。

2、知道晝夜交替與地球自轉有關。

3、瞭解晝夜變化對人和動植物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敢於大膽想象。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影子及月相的變化規律。

2、晝夜對動植物、人的影響。

3、太陽鐘的記時原理。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觀察記錄的影子及月相變化情況。

2、前面收集的'有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3、自制的太陽鍾。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師:一年有365天,每一天都由白天和黑夜構成,白天讓你想到天空中的什麼事物?——太陽。黑夜又讓你想到什麼?——星星,月亮……太陽和月亮雖然離我們十分遙遠,但卻與我們有著密切的聯絡。你知道有哪些聯絡嗎?

學生回顧單元內容。

二、總結:

1、太陽和影子:

(1)大多數物體在太陽下會有影子,還記得影子產生的條件和原因嗎?

(2)拿出前面課堂上討論記錄的影子變化規律記錄,不同小組間進行交流對比,再次明確影子方向和太陽位置的關係;影子長短變化規律。是否有不同觀點(鼓勵大膽想象)。

(3)對小組觀察記錄和討論情況進行評價。

(4)師:老師看見同學們的桌上放著形形色色的太陽鍾,誰來介紹下你的太陽鍾是如何測時間的?它是根據什麼原理測時間的?

(5)小結:太陽能夠使不透明的物體產生影子,而影子在一天中是由長變短,再變長,由西向東變化的,利用這個原理古人制造了太陽鍾。

2、月相變化:

(1)過渡:當太陽從西方落下,月亮就粉墨登場了。這樣的交替周而復始,其中的奧祕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的人。小科學家們,你瞭解晝夜交替的奧祕嗎?

學生總結所學知識,要求發言精練,不必象學習新課那樣詳盡。

(2)師:月亮是個害羞的姑娘,總是遮掩著臉龐,難得看到全貌。因而人們給她取了好幾個名字,還記得嗎?

(3)學生回憶月相名稱。

(4)師:這些名字我們稱之為——月相。同學們都觀察了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月相日記最精美準確。

(5)交流月相日記。

(6)小結:原來月相是以一個農曆月為週期變化的,在同學們的耐心觀察下,發現了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從新月到十五的滿月,再變成蛾眉月,它在空中的位置也發生變化,真是個愛躲迷藏的害羞姑娘。

3、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1)師:晝夜不僅有影子與月相的變化,還對動植物產生影響,使動植物形成一定的生活節律,也就是通常說的生物鐘。

(2)經過實驗,你有什麼發現或感受?

(3)學生談論。

第二課時

三、拓展: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有哪些體會?

小組交流,適當板書。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4

一、廣播操工作。

在開學初我重點抓了廣播操,因為學生經過一個暑假,對廣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時抓緊複習,一旦學生養成壞習慣,在糾正就困難了。因此,我主要是通過以下幾點對廣播操進行教學的。第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學生重視做操、自覺做操、堅持做操、認真做操的良好習慣。第二,體育教師要正確運用示範。示範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示範能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師示範要清楚、準確、規範、優美。第三,講解要少而精。我在廣播操教學時的講解,主要是結合我的示範動作,讓學生加深對動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準確。第五,糾正錯誤動作要及時。另外,在廣播操教學過程中還得到了艾濱老師、李東瑞老師和其他各位班主任的大力支援。所以,使舊縣國小的廣播操質量,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礎上,舊縣國小的所有教師都能以身作則,跟學生一起認真的做操,給學生起到了示範作用。在昌平鎮中心廣播操檢查中受到了中心領導的好評,這跟舊縣國小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

二、訓練工作。

我能夠長期帶領學生堅持業餘訓練,並做到訓練有計劃、階段有測驗、測驗有記錄、帶領學生科學系統的進行訓練。在訓練時間上,為不耽誤學生的學習,我每天都是等太陽落山後天都大黑了才能回家。在訓練過程中我努力做好學生和家長的工作,使家長能夠讓學生訓練,使學生能夠安心訓練。在作學生和家長的工作中,陳秀梅校長和班主任老師也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援了我的訓練工作。因此,我要加倍努力,爭取在20xx年春運會上取得好成績。

以上是我本學期的教育教學。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5

六年級思想品德“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人教版)這一框題,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課前,將相關的內容設計成課件運用多媒體教學,思想品德教學反思。上課時,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通過圖文等材料進行分析講解。節省了大量的講授時間和板書的時間,保持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新舊知識的聯絡與鞏固。課中,又將在在課前按會考題型設計有關的課堂練習題,在各個教學環節中不斷出現,讓不同層次型別的學生都能參與回答,並及時進行教學效果反潰使學生在一節課裡的時間裡真正學到更多的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

上完課之後,我感覺:雖然多媒體教學有著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它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有其自身的不足,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而其它的教學段也有其自身的優點。因此,多媒體代替不了教師的教學,更代替不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讓它們相得益彰,使思想品德課教學達到最優化。

教學反思二: 注重聯絡,匯入新課

通過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匯入新課。這也是較常用的有效方式。我們在教學時,可以按先後知識點的聯絡,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絡,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溫故而知新”的求知慾。如在講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兩代人的對話》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同學們,前一框的學習,使我們認識到,由於與父母的年齡差異以及多重代際差異,而導致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了代溝,從而引發家庭矛盾的不斷出現。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我們與父母的溝通。怎樣才能架起溝通的橋樑呢?這就需要正確認識家庭矛盾;如果誇大與父母的矛盾,會在處理家庭關係時有牴觸情緒,妨礙溝通;看不到矛盾,會不在意解決與父母的矛盾,也不利於我們的進步,教學反思《思想品德教學反思》。這樣處理,使學生從上一堂課的內容中,激發進一步地探究新的知識興趣,也使新舊知識能夠最終達到系統化、網路化。

教學反思三: 活動教學有感

習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五課第二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時,小品表演,即:小濤和Jack的故事。小品簡單過程:場景一、Jack先用英文在新班級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從穿著、語言、動作表情,無不表現出美國人的自由、隨意、不拘小節的性格。場景二、Jack請小濤吃飯。Jack提出各付各的,小濤很難理解,表現的很不開心,期間點菜時小濤簡單介紹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場景三:Jack過生日,小濤送了他一盒美國的“好時”巧克力,Jack給了小濤一個大擁抱,並當場拆開禮物,分吃巧克力,小濤對Jack的擁抱很不習慣,也覺得Jack當場拆開禮物就吃,很沒有禮貌。學生看完小品後,多媒體呈現課本的問題(人物換成Jack):1、如果你是Jack,會怎麼辦? 2、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Jack的處理方式嗎? 3、有人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放意味著穿喇叭褲、戴蛤-蟆鏡。(多媒體呈現七八十年代的穿著打扮的圖片)在今天,你認為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髮言。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能讓學生在由向教師要知識向自己、同學、社會要知識的轉化中,體驗成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慾望和創新意識。

可見,活動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活動教學是指教學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研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使之在動態中掌握知識,內化情感,樹立信念,指導行動,達到思想品德課知行統一的要求,是教師、學生在教學系統中,藉助教材的教、學互動的過程。它區別於傳統的過程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理念聯論實際的特色。活動教學可分為常規課堂活動教學和大課堂活動教學,在這裡筆者所說的活動教學,主要是說常規性活動教學。所謂常規性活動教學,是指在正常的學校教室內的活動教學,它可以通過課前的有關新聞釋出,課堂教學中的討論、辯論,社會調查材料公佈、小品表演等形式為課堂教學服務,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6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本學期四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一、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二、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四、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優化思品課堂教學,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託教材,緊密聯絡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於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切實提高思品教育的實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資訊,促進兒童發展。

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7

隨著中國進入WTO,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到來,我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在這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掌握英語成為我國新世紀公民的必備素質,英語教學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近十年來,我國國小英語教學發展速度很快,平均每年人數遞增百萬。隨著新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頒佈,全國國小英語教學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國小英語教學逐步成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國小英語教學質量,優化國小英語課堂教學質量,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討。在很少的課時中實施有效教學顯得非常重要。根據近幾年國小英語課堂教學調研的情況,談一些想法。

一、注重教學過程管理,強調先進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實施。

如何充分發揮國小英語在實現教育目標中的功能,從而體現國小英語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國小英語教學必須重視的問題。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的成功與否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深遠影響。國小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的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初級能力。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豐富社會生活經歷、開拓視野、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求廣大教師積極實踐和探索,在教學目標、課程實施、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層層推進。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明確以下幾點:

1.在教學總體目標上,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養。教師通過多種激勵的方式,如獎品激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和情感激勵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會渴望學習英語;在課程實施上,重環境、重頻率、重效率。教學中特別強調語言環境的創設,充分利用和開發電視、錄音、錄影、光碟等多種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氣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儘量在課堂上創造真實的情境,克服課時少的困難,並且按排早讀課及時複習,保證學生高頻率的接觸英語,為學生創造有效的學習條件,提高學習效率;在語言教學目標上,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流能力。學校和教師積極創造條件,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裝置,通過提供大量的`感知、體驗、模仿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語感。語音語調的學習包括髮音、重音、語調、節奏和語流等多方面,教學中要求教師防止以單音準確為目的的教學,通過多聽、多模仿,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進行訓練,奠定語音語調的基礎。強調要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就要創設交流的情景,使學生通過交流發展交流的能力。

2.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要求教學設計貼近生活,符合國小生興趣的需求;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韻律詩歌、寓言故事、會話表演、遊戲等;教學的語言材料要真實、實用。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覆實踐,學用結合。功能、結構、話題、任務做到有機結合;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安排各單元或各課的教學;通過視、聽、說、玩、唱、畫、遊、讀、寫、譯等饒有趣味的活動,讓學生接觸足夠量的語言材料,保證輸入量,“習得”與“學得”結合,使學生逐步培養起初步的語感;通過大量語言材料的輸入,特別是聲像材料的示範,學生模仿,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拼讀的習慣。設計任務型活動,開放空間,啟用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思維。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進行特定的語言活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教學方法要多樣,且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實踐中,我們發現每當孩子們進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們便情不自禁,喜形於色,因此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動機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勵。同時要求佈置的練習形式要多種多樣,做到手、腦、口、耳、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相結合,基本操練與自由練習相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相結合。通過大量的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的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二、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擴充套件英語教學的時空。

⒈靈活安排教學組織和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是國小英語教學的重要特點之一。只有開展這些活動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才能體現出語言的交際性,才能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課堂上課桌椅的擺放形式根據教學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方式——秧田式、半圓式、全圓式、雙圓式等,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這樣做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起互相關心,合作的團隊精神。

⒉採用多種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優化教學過程。利用英語教學音像資源——圖畫、圖表、投影、錄音、錄影、CD、VCD、DVD等多媒體軟體,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規範的語音、語調,還可以提供真實自然的語言使用的示範,即語言使用的場合、時間、物件等,而且還有體態語——手勢、動作、表情等的示範。多種媒體的運用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活潑,感染力強,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持久記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置身於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學過程程式化,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這一點對我們農村學校課時少的國小英語課尤為重要。

⒊把英語學習從有限的課內時空擴充套件到無限的課外時空,成立小小英語角、學校佈置英語走廊、讓學生製作英語畫刊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無處不在、無時不學。

三、努力總結和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實踐,不斷探索,針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身心特點,總結規律,認真思考,不斷摸索。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應變機制。以下圖表是國小三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實際案例。從中我們可能會有所提示。

四、認真進行質量監控、積極推進評價改革

採用人本與發展的模式來理解教育和人類發展的關係,是當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個體和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實現全人教育,為個體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實施新的評價理念,提倡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做到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教育並促進學生的表現,要求教師尊重和愛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成績和點滴進步適時地加以肯定。採用口頭表揚和精神獎勵的方式,如獎給小紅花、紅星、紙製獎牌、課文中的人物卡通圖片等。特別要注意對學習後進的學生所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要求評價形式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的興趣、態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採用學生平時教學活動中常見的方式進行,重視學生的態度、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講故事、說歌謠、唱歌曲、表演對話或短劇等),與學生交流,學生的自評、互評等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很多學校建立了學生的評價檔案。如學生的語音、書寫記錄,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情況記載,學生課餘時間的學習拓展情況等統統作為學期總成績評定的指標參考。由於注重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評價,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除形成性評價外,國小三年級期末或學年考試以口試和聽力考查為主,

五、六年級採用口試、聽力、筆試相結合的方式。

口試主要考查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筆試主要考查學生聽和讀的技能以及初步的寫作能力。評價採用等級制或達標方法記成績,不對學生按成績排隊或以此作為各種評比或選拔的依據。教學評價是為學習服務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有效教學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教師應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8

時光如箭,雲捲雲舒,一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我覺得有苦、有甜、有笑、有淚,在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中,我擔任一年級一班的語文教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尤其是一年級的語文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礎,這個基礎打不牢,會影響學生今後對語文的學習。為此下了很多功夫,盡我最大努力幫學生打牢基礎,此外我榮幸地兼任了本班的班主任工作,現將這學期的工作做一總結。

一、教學工作

(一)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在教學中我想出了許多辦法。例如:在學習單韻母aoeiuü時,我會為它們編歌謠:醫生給我做檢查,張大嘴巴aaa。公雞啼鳴叫喔喔,圓圓嘴巴ooo。清清池塘一隻鵝,扁扁嘴巴eee等,來幫助學生對枯燥的漢語拼音進行記憶。使他們看到拼音就能想起琅琅上口的兒歌。

在學習複韻母發音時,有的學生不能很好掌握髮音。在課堂上,我先進行範讀,然後在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方法。例如:進行復韻母“ai”的教學時,我先複習a與i的讀音,再引出新字母“ai”做抽動式卡片(由a推向i)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明白“ai”是由a與i組成,教師再進行示範發音,引導學生聽清教師先發哪個字母的音後發哪個字母的字,使學生明白“ai”先發a的音再發i的音,由a快速滑向i就是“ai”。在進行小組,男女生的練讀比賽。教師做到先扶著走,再領著走,最後自己走,循序漸進,讓學生體驗成功。有了這一基礎,學生在學習“ei、ui”就容易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

漢語拼音最難的知識莫過於音節的拼讀,在教學音節時,我先範讀再引導學生掌握拼讀技巧,然後進行圖文並茂的記憶教學。使學生漸漸掌握拼讀方法。例如:進行“bà”的教學時,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示了“爸”的漢字,學生馬上利用“爸”的讀音拼出了音節“b-à-bà”,再出示圖與其相對應,刺激學生記憶,教師再糾正他們的發音方法,引導他們讀兩拼音節時要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再讓學生通過讀音節的四聲調漸漸體會兒歌的意思,而不是死記硬背。使學生逐步體會兩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在進行三拼音節教學時,例如“huā”,先出示hā與huā讓學生說說這兩個音節有什麼不同,再出示圖片“花朵”貼在“huā”的音節旁邊,讓學生看著圖猜猜“huā”這個音節怎麼讀,由於圖文並茂,學生很快就拼了出來,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三拼音節的拼讀技巧:聲清介快音響亮。教師在加以四聲調的拼讀練習,學生很容易就接收了,而不是一味的灌輸。一年級拼音教學最終的任務要達到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怎樣讓學生短時間內達到目標?我採用了在黑板上寫出聲母、韻母的拼音表,每天早晨學生到校都要給自己的小夥伴讀一讀,利用晨讀時間比賽誰讀的又快又準。

在做作業時,我會讓他們用漢語拼音寫一句自己想說的話,或者是願望,謎語,或者是某一天自己都幹了什麼,由一句到多句等。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從而訓練學生對拼音的掌握與鞏固。通過學兒歌,圖文並茂,遊戲的方法,使學生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基本掌握了漢語拼音的知識。

(二)抓好識字、寫字的訓練

識字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一年級的學生喜歡模仿,教師在他們心中是高大的,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影響他們的一生。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例如:在指導書寫“本”字時,首先引導觀察“本”與“木”的區分,告訴學生“木”是一棵樹(出示:“木”和象形字 ),“本”裡面的橫是樹根,所以“本”就是“根”的意思。

後來引申為“根本”。再引導學生觀察“本”字在田字格中的佔格,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師範寫,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字形,讀帖、描紅、仿寫。並指導學生做到“四個一”: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邊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拇指食指永不挨。在指導書寫漢字時每一步都這樣,就會使學生書寫生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年級語文的認讀字較多,而且字形複雜,怎樣在四十分鐘的時間裡,有效的使學生掌握這些生字。我採用了以下措施:

1.為漢字編謎語,如:合起手(拿)。嘴裡長牙(呀)。沒有了太陽(晚)。

2.歸類識字法。引導學生運用加一加的方法觀察哪些字是由以前學過的字組成的。運用減一減的方法,觀察某一個字如果去掉其中一個字會變成什麼字。運用熟字換偏旁為生字換一個偏旁組成新字。培養學生識記生字的方法。

3.為形近字編兒歌。例如:認讀“清”、“請”、 “情”、 “睛”、 “晴”、 “蜻”時,學生難以分清,我給他們編了一首兒歌:有水方說清,用言去邀請,日出天氣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濃,有蟲是蜻蜓。幫他們記憶。

4.在生活中識記生字。鼓勵學生通過廣告牌,路標、課外書、收集自己認識哪些字。每天早上到學校可向小朋友彙報,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通過這些方法的'使用,學生漸漸學會了怎樣識記生字,學生的識字本領有了提高。

(三)抓好閱讀訓練

如何讓學生體會課文內容,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從閱讀著手。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在上課前,我都要把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一次,特別注意課文中的字音、語調、語速、語感,儘可能讓學生感受課文的美。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儘量使學生開啟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在上《雪孩子》一課時,當學生讀完課文時,很多學生特別喜歡雪孩子,於是我就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激發他們的想象:雪孩子還會回來?它到哪兒去了?如果你是雪孩子你會對小白兔說些什麼?這時,我及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從而讓學生多角度思考,並通過朗讀大膽表現自己的獨特感受。

二、班主任工作體會

經過一學期的洗禮,讓我深深感到當一名教師不容易,當一名班主任更是不簡單,需要無限的愛心、耐心,更要有如針般的細心,才能創造出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接收知識快,要管理好他們可不容易。針對班中學生的特點,我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常規教育,培養學生自覺性。由於一年級的國小生剛入學,許多常規需要學習,針對這一特點,在剛開學我就從“坐、站、舉手、排隊、用餐”一一教起,一個星期之後,學生漸漸知道了每天何時該做何事。利用課餘時間,從紀律、學習、安全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他們明白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時間一長,學生的行進規範有了進步。

2、多表揚,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每天的晨讀時間,我都會鼓勵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在巡迴檢查的過程中,讓認真讀書的同學領讀、表演讀,教師為他們豎起大拇指,學生的積極性大增,每天晨讀課都書聲琅琅。

3、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與聯絡。我覺得,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影響,教師對孩子的影響再大,如果得不到家庭的響應與合作,必然是勢單力薄,所以我通過家長接送孩子時,交流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在家中有哪些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從而對學生進一步瞭解,使班主任工作能夠得心應手。

一個學期不知不覺過去了,從學生進校到現在,學生從什麼都不懂到現在會認字,會表達,能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這個變化很大。這一學期下來,學生能適應學校的生活。

以上是我在這一學期中的工作體會,通過這一學期的磨鍊,我發現自己還有許多要學習的知識,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素養,因為我熱愛這一職業,所以我選擇了它,我將為此而繼續努力奮鬥。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9

到目前為止,已有多數學生已經接受簡單語句的說法,並逐步學會了其說法。這樣做有助於創造英語氣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的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當然必要時也可適當的利用母語。例如用英語難以理解的,較抽象的詞句就可以用英語解釋,以節省教學時間。對於特殊的英語表達方式,也可作英語與母語對比,以加深理解,便於記憶。例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的漢譯是“早上/下午/晚上好!”但是英語裡必需是Good在前的順序。

一、關注教學過程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指出:“國小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要放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上,要放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音,正確地聽、說、讀、寫習慣和運用英語的習慣上,要放在養成良好的接受英語和學習的習慣上,要放在養成良好接受英語和學習英語的方法上,”針對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我在教授單詞時,採用了一下的一些辦法:

1、讓學生仔細聽單詞的讀音。放錄音給他們聽,使學生從聽覺上正確地感受某個單詞的讀音。

2、讓學生看所學單詞所代表的事物之形狀。因為國小英語中,大部分單詞是表示具體的事物,抽象的甚少。這樣就可以通過實物、卡片或了了幾筆的簡筆畫,把要學的單詞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有一種直觀感受。如學習用品、交通工具、動物等單詞,可以用實物或玩具進行直觀教學。象sun,moon,star等單詞,我就用簡筆畫幫助教學,既生動,又形象。

3、讓學生拼讀單詞。我把所學單詞書寫在黑板上或卡片上,讓學生拼讀,掌握單詞是由哪些字母組合而成的。

4、讓學生想其讀音和構成。通過以上三個步驟的訓練,所學單詞的讀音和構成已基本上在學生大腦中形成。這時要求學生想一想所學單詞讀音和字母組合,主要是加深印象,讓學生記牢。

5、讓學生說出和寫出單詞,目的是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我可拿出實物或卡片,要求學生正確拼讀出來,並能在三線本上寫出來。如教師拿出蘋果,學生觀其形,就拼寫出a-p-p-l-e。

當然,我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不會單獨教授單詞,我會把單詞貫穿到句子中。並把句子放在一定的語境中來進行教學。這樣可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集中。而且單調的教學也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感,會使學生感到厭煩,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不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藉助於遊戲,把遊戲貫穿於教學中,寓教於樂。

學習英語一個重要的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兩人之間的交際是活動的重要形式,因此,語言訓練中應經常開展兩人活動。

兩人之間的對話活動是最常見的兩人活動。可以要求學生就某一話題、某一張圖片、某一個人等進行一問一答形式的對話,也可要求學生開展一個發指令,另一個做的活動,還可以開展兩人之間的討論、辯論、商量等活動。

在五年級,我可以開展筆頭訓練的兩人一組的活動,如以有趣的兩人遊戲形式開展聽寫、相互改錯、連詞成句、句型轉換等。

兩人活動很容易在課桌上開展,不需要學生離開課堂,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提供更多與不同人進行訓練的機會,可以讓前排的學生轉身和後排的學生進行兩人活動。

二、重視評價,有效運用評價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或採用測驗及非測驗形式,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改進的誠績,及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某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側重於學生理解和獲取資訊,能力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我常常進行正面的評價,這是幫助初學者掌握英語學習的良好方法。我在課堂上大膽使用鼓勵,可以鼓勵全班,也可鼓勵某一小組或某一學生。學生在開展個人活動、小組活動時,可以到學生中間去,鼓勵和幫助某一個學生、某兩個學生、或某一組學生,這種做法是比較好的。對學生的書面作業,我也經常給予正面的評價,不僅可以寫上“Good!Verygood!”等,還可以貼上一張表示鼓勵的小貼上畫。對於學生書面作業中的錯誤給予糾正,讓學生感到我在意他們的書面作業。

三、給後進生更多的關懷

後進生並不是真正智力低下,他們只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基礎差,因而對學習失去興趣。而且一般後進生的毅力不強,只要有機會玩耍,絕不會想到學習。如果僅僅靠老師來督促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的。我採用一幫一的方式,讓一個優等生來幫助一個後進生,並實行責任制。同時,我還聯絡到學生的家長讓他們與我一同監督。

當然,作為新手的我,也有許多的不足。尤其是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今後我會在這個方面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學習。

國小教學工作總結 篇10

為進一步推進以“教師導學,學生自主”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高效課堂建設正紮實開展,穩步推進。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宣傳引導。

客觀地說,在高效課堂起步階段,大多數或絕大多數教師對高效課堂建設在思想上是有牴觸情緒的,動作也是遲緩的,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為了解決思想問題,9月20日,10月8日,10月23日,先後幾次專題會議,學習孫局長在高效課堂上講話精神,安排本學期高效課堂建設工作,通過宣傳引導,大多數教師已轉變了觀念,形成了共識,並積極進行課堂改革實踐。

二、加強理論學習。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先掌握高效課堂的相關理論,才能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為此,我們先後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學三三六教學模式》、《高效課堂22條》等材料印發給全體教師,供教師業餘學習。同時,學校每週定期安排一節課的時間,分學科進行高效課堂理論學習與研討交流,以儘快提高全體教師對高效課堂的深度認識。

三、加強觀摩交流。

我校絕大多數教師沒有聽過高效課堂的示範課、觀摩課,對高效課堂的教學流程十分陌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高效課堂建設少走彎路,我校安排教師外出觀摩交流。9月27日,我縣研修中心組織各校領導成員和部分教師到XX市XXX國小參觀學習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校安排骨幹教師參加了這次活動,我校還多次參加縣鄉組織的導學案觀摩課活動和培訓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嘗試,老師們開拓了眼界,使教師直觀感受到了高效課堂的教學流程,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高效課堂建設。

四、加強課堂監管。

為了使高效課堂建設在我校能紮實開展,穩步實施,我校成立了高效課堂巡課領導小組,制定了巡課制度,將巡課結果定期公示,並納入到教師的績效考核之中。通過巡課,我們發現了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及時與任課教師進行交流,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五、加強骨幹引領,豐富活動內容

為了教師積極進行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推動了高效課堂建設工作的開展。我校制定了高效課堂實施方案,高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全員參與課堂大賽活動,相互聽課學習,並利用課間時間就教學中的問題積極進行探討交流;大部分教師又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撰寫高效課堂教學反思和經驗之談,把自己在高效課堂實施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困惑寫成論文上交學校教導處。目前我校的高效課堂建設在四—六年級已基本步入正軌,一—三年級的教師也在積極的實踐探索。應該說,總的發展趨勢是好的,例如,我校在課堂大賽活動中,李秀文老師的課例在縣組織的觀摩中受到了好評。但也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少數教師認識還不到位,動作相對遲緩。如對學、群學、組內展示動作大;展示用語單調;展示不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小組成員未能完成所有展示的問題就開始展示;學生在黑板上寫答案時,下面的學生沒有任務,出現時間真空;學生展示到黑板上的內容過多;教師完全放手不講;評價方式單一;拿導學稿念體會或學習收穫。

為更快解決高效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課堂監管力度,並通過開展專題研討、舉行課堂展示、與兄弟學校交流等方式,著力解決細節問題,使我們的高效課堂逐步走向規範,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