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頤和園》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1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也是我要達到的一個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找出描寫學生喜歡的景點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什麼?孩子們按照讀、看、寫感受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和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同時又利用課件等相關資料,增加視覺的感知和資料的補充,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於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在學習時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又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並自由讀自己認為課文中描寫頤和園的優美詞句,來體會頤和園的美麗。 根據學生所說,我出示了描寫“長廊”的幾句話,讓學生說說這幾句話主要寫出了長廊的什麼特點?讓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說,接著就反覆朗讀,希望學生能記住這樣的描寫方法。在教授“萬壽山”、“昆明湖”時,也是讓學生品讀有關的語句,如: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

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並開展合理的想象,進行了一定的說話訓練,如這麼多的獅子會有哪些姿態呢?學生都能較為合理的展開想象。就這樣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但是在課文的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讓自己頭疼的地方,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想要面面俱到的都給孩子點到,結果都成了面面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為例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的特點,領悟到了長廊的美麗。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昆明湖的教學,讓學生採用小組全員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2

教學《頤和園》第二課時,複習引入時,學生表現活躍,對答如流,很快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都知道這節課要理解長廊、萬壽山、昆明湖這些景物的特點。逐步引入第2自然段的學習,指名學生讀這個自然段後,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劃出表現長廊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請學生舉手回答時,望向學生,全班60人舉手的學生只有8人,叫了3位同學回答問題,也只有一位同學回答正確。學生這種由熱情到冷淡的學習態度,令我失去了方寸,我暗自思量:後面的學習怎樣進行呢?

沉思片刻,我先對學生做鼓動工作,要求他們積極思考,大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再引導、點撥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快,學生基本把老師提出的問題解決了。我再進行“列數字”這個知識點的講解,學生都明白了長廊的特點,體會出長廊的美。學生的學習熱情又逐步高漲起來,我也感覺到自己有一種滿足感。

很快,我在半扶半放中,又進行了第3自然段的教學,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已回到複習引入時的樣子,情緒不斷地高漲。於是,我在學生熱烈的氛圍中與學生一起總結了2、3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說──讀。後面2個自然段的學習由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解決。一節課就這樣完成了學習的任務,學生的表現總是越來越好,授完這節課,我也不禁長嘆一口氣。我想:課堂教學靈活調控多重要啊!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3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也是我要達到的一個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分四步:

1、談話引趣,匯入新課。

2、再讀課文,研讀詞句。

3、品讀課文,總結全文。

4、點點積累 勤於練筆。

一、加強自主、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找出描寫學生喜歡的景點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什麼?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教師利用課件等相關資料,增加表象積累,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於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本設計運用了看、聽、讀、比、劃、說的方法。

採用了聽錄音、看影碟、燈片等教學手段與朗讀教學巧妙結合,融為一體,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把學生帶入了一幅山水畫卷的優美情境之中。同時,還精心設計了比較訓練,指導劃重點詞句,引導複述課文,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鍊了學生的

理解、閱讀、說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特別是所設計的小導遊選拔賽更為全堂課增色不少,競賽的激烈,情境的優美,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在遊覽的愉悅中輕鬆完成了教學任務,鍛鍊了學生的膽量、競爭意識。

三、再讀課文,研讀詞句

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又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並自由讀自己認為課文中描寫頤和園的優美詞句,來體會頤和園的美麗。

根據學生所說,我出示了描寫“長廊”的幾句話,讓學生說說這幾句話主要寫出了長廊的.什麼特點?讓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說,接著就反覆朗讀,希望學生能記住這樣的描寫方法。在教授“萬壽山”、“昆明湖”時,也是讓學生品讀有關的語句,如: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並開展合理的想象,進行了一定的說話訓練,如這麼多的獅子會有哪些姿態呢?學生都能較為合理的展開想象。就這樣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四、有效運用多媒體,理解課文

藉助多媒體,多場景多角度地向學生展示頤和園的迷人風光,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賞美麗的風光。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配文講解,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這樣採用了聽錄音、看影碟、燈片等教學手段與朗讀教學巧妙結合,融為一體,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把學生帶入了一幅山水畫卷的優美情境之中。

通過教學這樣的文章,我覺得學生是非常喜歡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色的,當他們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超常發揮,讀的是有聲有色,說的也是非常活躍。

通過這節課使我懂得好的教師不僅僅是將教案設計得很漂亮,還會注意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效果,教師的評價語能夠起到對學生評價、激勵的作用。

五、課後延伸。

在感知了頤和園的美之後,讓學生按移步換景的順序來簡單寫寫下面這個美麗的公園吧!

六、不足之外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鬆,所以許多的亮點都捨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為例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的特點,領悟到了長廊的美麗。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昆明湖的教學,讓學生採用小組全黨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總之,這節課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問題。雖然說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遺憾,為學生多留一些問號、省略號,而不是句號、感嘆號。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4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通過教學,我雖然能夠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通過課後反思,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

[案例過程]

在學習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喜歡哪句就認真地讀哪句,並把體會在小組中交流。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分組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導遊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的創新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思路快的同學都能很快地找出喜歡的句子並在小組中得以交流。然而思路慢的同學還沒來得及在小組中交流,我就已組織學生彙報交流。給這一部分學生留下了遺憾。

【案例反思】

1.學生讀的機會太少。

本節課的教學結束後,我才猛的意識到學生讀的機會太少了。尤其在學生遊覽完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後,沒能讓學生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這是我最大的失誤。如果學生能融情於景,那麼教學效益會更理想的。

2.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不夠。

學生在設計完遊覽示意圖後,應讓幾名同學對照自己的遊覽示意圖,向同學們再次介紹《頤和園》的美麗景觀。這樣會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想象和創新性思維。

3.學生的寫作方法的引導還不夠。

這篇課文還有一個教學目的就是要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到遺憾的是這個目標完成的不夠好。一個是因為時間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寫作方法的引導上還不夠。我想學生並沒有真正的懂得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作者寫每個景點的方法。這是我以後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過這節課也使我懂得教案只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預設,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不可預料的情況,教師必須根據這些情況進行調整自己的教學,這叫課堂的生成性。好的教師不僅僅是將教案設計得很漂亮,他還會注意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效果。

可見,每一次認真的反思都是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過程。每當完成一次反思都相當於在成功的道路上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5

頤和園 教學設計與反思

北常保國小 馬豔君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宮殿、蔥鬱、掩映、隱隱約約、堤岸、雕刻、姿態不一”等詞語。

2、重點學習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學習課文寫景文章的敘述順序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瞭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觀察點觀察,所看到的景物特點不同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優美句段。

4、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觀察點觀察,所看到的景物特點不同的表達方法,並學以致用。

2、通過關鍵字詞,聯絡生活實際,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教學準備】頤和園風光片3分鐘;課件;課堂練習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激情引入,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片子裡播放的是哪裡的風光嗎?板書:頤和園

師:是的,她,構思巧妙,建築精緻,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就是----頤和園;她,聞名世界,享譽中外,園內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她就是---頤和園。(學生有感情讀題,注意“頤”的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人們心目中,頤和園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啊,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頤和園,去領略皇家園林的魅力。請同學們開啟課本到87頁,自學要求: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反覆讀,並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頤和園?

2、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3、反饋。

(1)認讀生字新詞。

大殿 長廊 堤岸 雕刻 畫舫 橫檻 栽滿 蔥鬱 掩映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隱隱約約 姿態不一

(2)交流:這是一個怎樣的頤和園,請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課件:這是一個 的頤和園。)學生選擇積累的詞彙。

(3)過渡:課文也有兩個

句子很概括地寫了這是一個怎樣的頤和園,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找到句子劃下來。

(4)反饋交流。

隨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齊讀句子。

①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②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

(5)課文讀完了,誰來說說導遊帶你們遊覽了哪幾處景點呢?

(學生邊說教師邊歸納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6)同學們怎麼這麼快就發現了呢?

A自由讀課文第2-5自然段,用“”畫出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②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①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④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③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B師:這些句子能否交換位置?為什麼?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理清敘述順序。(板書:按遊覽的順序)

(7)用上表示方位的.詞語,出示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發現了什麼?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師生總結:“總—分—總”的結構;首尾呼應的寫法;過渡句的連線。)

三、品讀4、5自然段,感受昆明湖的美麗

1、在課文中作者用的筆墨最多,寫得最詳細的是關於哪一部分的內容呢?直接出示第5自然段,師說:頤和園的美無處不在,我們先來領略昆明湖的美。

2、生自由讀課文,思考:看看昆明湖的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3、預設:

(1)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的垂柳。(有長長的堤岸,有數不清的垂柳,這使你聯想到什麼詩句呢?----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2)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

A、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此時,我們就站在昆明湖畔,範讀句子,你好象看到什麼?

B、是啊,站在湖畔,印入我們眼簾的是滿目的蔥綠,這是多麼美的景色啊,讓我們也美美地來讀讀,齊讀。(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上下涵)

(3)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A、生找到句子,出示並讓學生說說為什麼喜歡。

B、給“姿態不一”找個近義詞。(形態萬千、千姿百態、姿態萬千等)

C、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張獅子圖,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出示獅子圖片,引導學生朗讀)。

D、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也來寫一寫你想象中的姿態不一的小獅子吧!——拿出練習紙,學生動筆寫句子——反饋。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有的 好像 ;有的,好像 ??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E、這些栩栩如生、姿態萬千的獅子,真是巧奪天功啊,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個句子——齊讀本句。

4、出示第四自然段:

師:在第4自然段中,也有描寫昆明湖的句子,你們發現什麼了嗎?生找。

(1)出示句子——生自由讀,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感受?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2)你讀出了什麼?理解“滑”與“劃”,哪一個更好更合適。

預設學生多種答案。聯絡生活實際。

(3)指導朗讀(個別讀,集體讀,想象讀)。

5、師:同樣是寫昆明湖,作者為什麼不把這段文字放在第5自然段呢?

(一是站在萬壽山上看到的,一個是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由遠到近的順序)

師小結寫法:由此可見,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觀察點,所看到的景物特點也各不相同。

四、小結餘韻,再賞頤和園。

師:“碧水 畫舫 遊船;綠島 石橋 獅欄”多麼美的畫卷呀!(配樂朗讀昆明湖的片段。)這節課我們徜徉在昆明湖畔,盡情領略了昆明湖的美,頤和園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完,道也道不盡,下節課我們再去細細遊覽。談談這節課的收穫吧!

教學反思:

根據課文特點,本課較為恰當地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設定情境,學生如同置身其中.教學步驟的安排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整體感知到頤和園的大與美,從課文找出直接寫頤和園特點的段落進行教學,理清文章結構,再通過文中的過渡句,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教學中穿插生字教學與朗讀指導,讓學生髮揮想象力自由學習生字,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讀中激發感情,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與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去朗讀、背誦、複述,將語言自然內化,達到對語言文字的切實積累,不失語文教學之本色。

但在教學中亦有不少不足之處,如師在設計的一個問題:課文哪些自然段告訴我們頤和園又大又美的?學生在文中找了很多地方反映出頤和園的大與美的句子,而師的用意是想讓學生找出課文第一自然段與最後一個自然段總寫頤和園的大與美的句子,由於教師表述問題不夠明確,所以指引學生的過程花費的時間較多,對整堂課的教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又如在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的教學上,由於學生初次接觸這個知識點,而教師卻放得太開,先讓學生理清什麼順序,再說通過哪些詞知道。雖然只是一個教學順序的改變,卻沒有了先扶後放的過程,所以學生對此都較茫然。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明白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對問題的表述必須明確,切不可因為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放得太開,導致閱讀知識的把握不夠紮實,費時又少效!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6

《頤和園》一課是一篇遊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作者按照移步換景的遊覽順序向讀者介紹了頤和園美麗的建築及自然風光,本課的寫作方法也很值得孩子們學習。

課堂上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首先讓學生找出作者都遊覽了哪些地方,再看看作者是用了哪些詞把這些地點連線起來的,引出像作者這樣走一處換個景點的寫法叫移步換景,可以用走過,繞過、轉過、向東、向北等詞語描述,滲透使用。

同時這篇課文在對景物進行描寫時,採用了說明、比喻等描寫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多數學生基本能敏感的發現其寫作上的特點。

課前在查閱借鑑其他老師的教學設計時,發現有一堂課上,學生講到“滑”和“劃”的使用,這是我在之前的設計中未曾考慮的,覺得很有價值,於是有意在課上注意了一下,但沒有學生能主動說出來,於是我設計了對比練習,讀一讀這兩句話,你發現有什麼不同?學生踴躍發言,張睿軒的發言最精彩,基本把我要的都說了出來,但遺憾的是課後的檢測中,對“滑”的`理解,大家答得卻不理想,看來說得好不一定會寫,幾個人會說不一定大家都會說,會說了也不一定就是理解透徹了,怎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會說,會寫才是硬道理。

縱觀本課教學,我覺得在指導朗讀方面,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我在情感渲染、評價上沒有指導到位。課文學完後,如果能讓學生結合文中所介紹的景物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自己做導遊領大家走一番,學生興趣也許會更濃厚,對學生的能力提升也有幫助。讀寫結合應用不夠,本課是一篇很好的讀寫結合應用文,課後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遊覽詞,進行小練筆,學以致用效果應該更好,但因為對課文的講解過細,導致時間不夠,缺少小練筆安排。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7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主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始終讓學生處於主體的地位,教師則更多的成了引導者、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夥伴,整個教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始終是平等對話的過程。

2、建立了和諧的對話場境

教師角色的轉換,使我從課堂的獨白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的啟用者。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充分利於我們學校多媒體教學裝置的優勢,在匯入新課時,展現了學生在頤和園的照片,教學過程中,好幾次播放了頤和園的實景錄影,三番四次地把學生帶入情境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視美、愛美的情感,實現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欣賞,達到了和諧對話。

3、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引導學生理解一篇篇課文的內容固然重要,但其並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我們經常所說的授之以漁。在進行這篇課文備課的時候,我預先有一個設想,教學時先扶著學生走一程,即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而在學習萬壽山這部分時,我再放一放手,讓學生分組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最後在學習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橋時,讓學生自學,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又開始的扶著走,到後來的學生之間學著走,到最後的學生個體獨立走,充分體現了教學重在授人以漁,我覺得這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所應該著重體現的。

4、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一篇遊覽性的課文,不僅文章內容美,而且在寫法上也很有特點。教學之前,我就設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記憶課文的內容,練習表達。於是,講課時,我根據本文的特點及學生喜歡旅遊的特點,學習設計了讓學生當小導遊這一情境。但是由於時間的原因,沒有使全部學生融入到導遊這個角色中,沒有真正走到文字中去。

5、重視課文表現形式的教學

自實施新課程以來,很多教師重視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課堂花樣增多了,教學過程變得熱鬧了,但是一些成功的語文教學經驗也被丟棄了。如,讀寫結合的經驗。閱讀教學只重內容理解,忽視寫法指導的現象還較為嚴重。針對這種現象,在教學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寫作特點,學習它的寫法。如全文的先總述後分述最後總結的寫法,以及第二段抓住特點寫長廊的寫法。我現在的體會是:如果能進行一次小練筆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遊記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遺憾的是這次小練筆沒有時間進行。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8

教學這一課,我把目標定在學語文,而非簡單地學課文;要讓學生學會閱讀或寫遊覽類文章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通過看圖片、視訊只是讓學生對頤和園的景物有所瞭解,要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學有所得。我把學生明晰作者遊覽路線作為教學的突破點,既讓學生清晰本文作者遊覽的路線,又滲透了遊記類文章的寫法。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遊覽路線是個難點,老師心裡再明白,如果不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學生也可能糊里糊塗。

為了突破這個難點,課堂上,我是這樣引導學生,並關注學生學習的:

1、瞭解參觀頤和園的總的遊覽順序

我先讓學生了解作者參觀頤和園整體的遊覽順序。在第一課時,我就先請學生讀書找出四個表示作者遊覽路線的句子,這四個句子體現遊記“移步換景”的寫作特點。我讓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緊抓“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昆明湖”圍繞這四個句子標出遊覽路線,直觀而又生動形象地展現作者的遊覽順序。並滲透作者突出抓住重點景點寫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句子中表示動作的“進了、走完、登上、下來”等詞語的用法,從中滲透遊記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這麼多的景點,要抓重點來寫,寫的時候注意運用合適的動詞就能清晰地交代遊覽順序。

2、抓住參觀長廊的遊覽順序

在接下來學習長廊一段時,我先是引導學生學習,感受長廊的長和美,學生在深入感受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在這一段學生從看似沒有順序的長廊的描寫中找到遊覽順序,這樣能夠學生滲透一種理念,只要是寫遊覽類的文章,其實都是有參觀順序的,只有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觀察,才能將景物的特點有條理地展現給大家,課下的調查詢問證明,學生的確在本課的學習後對長廊的參觀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學生也表示,如果參觀長廊,也學習作者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參觀。

3、發揮表格清晰明瞭的作用。

對於萬壽山一大段的學習,作者觀察的方向較多,觀察到的景點也較多,當然對於景點的特點的展現也較多,如果牽著學生去學習的話,不但學生感到枯燥,同時學生也會被搞糊塗,因此,我通過設計表格的方法,讓學生來學習,這樣充分發揮了表格一目瞭然的特點,更能關注學生的實質性的學習。我先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在萬壽山腳下觀察到的景點,學生一步步清晰了作者的`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接下來,我讓學生根據表格自學登上萬壽山後的觀察順序、景點、特點以及寫作方法。學生在學習中也許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畢竟,學生對登上萬壽山的遊覽順序已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他們能關注到作者抓住重要景點描寫、運用恰當的語言文字、比喻的手法來突出景點的特點的寫作方法,繼而讓學生明晰在自己寫景時,也能從不同的方位進行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並學習作者描寫的方法。

4、藉助課文,學習運用。

為了更加深學生對本課的所學遊覽順序方法的掌握,課上又設計了片斷練習,尤其是讓學生能靈活運用,學生可分從學校南門和北門來觀察,結合學生的特點不求深、不求精,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片段交流的時候,以鼓勵為主給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能學以致用。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在課堂上,沒有很好地利用學生的課堂生成問題,比如,課堂上我只顧教案的完成,沒有真正讓學生學習昆明湖的部分,有走過場的嫌疑。

2、對於設計的“表格”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好,下一步要結合指導學生進一步發揮表格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3、針對片段練習,由於時間不夠,最後處理的有些草率,應該讓片段練習得到真正的練習,要進一步交流、指導,不能為寫而寫,要真正讓學生掌握寫移步換景的方法。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9

通過教研組上《頤和園》這一課,我感覺自己在教學中有所進步,有所得益,也引起了許多思考。語文閱讀教學重在朗讀,在朗讀中才能讓學生知道北京的頤和園景色優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成功之處】

一、製作媒體,輕鬆獲取知識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如圖片、對頤和園的文字介紹等,製作了重點段落的幻燈片,利用超連結,當學生說到哪個景點教師就可以自動的切換到那裡,在課堂中我始終圍繞著主線:“你喜歡頤和園的哪個景點,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資訊科技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拓展延伸學習,昇華民族情感

在課後留下了擴充套件餘地,能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因此,在課文學習結束時,我用激情的語言提醒學生到網上去搜索中國還有哪些名勝古蹟,從國內到國外延伸,去查詢更多的古典建築藝術,再進行交流,這樣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另外,本課的寫作很有特點,在學生知道本課是按照地點的轉移,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頂──昆明湖旁,學習它的寫法,嘗試著寫遊學校、遊古華園等,結合本單元的'作文──寫遊記,不斷地滲透寫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

【不足之處】

讀的太少,光為了分析課文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然而我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後對文字進行了重組,利用師生合作讀來再次進入文字,雖然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區域性重點朗讀再到師引讀再次整體讀,但總的來說還很不到位,離語文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還有一段距離。只因講得太細,而時間分配不均精讀沒有時間,只是粗讀,今後逐步改正。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10

頤和園》是冀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14課,這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一、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美。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摘抄課文中描寫頤和園的優美詞句,來體會頤和園的美麗。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通過網路瀏覽查閱,製作電子作品,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一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工具性,運用多媒體網路技術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創設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接近實際的模擬情境中學習,完成對問題的理解對知識的運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國際網際網路,搜尋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利用Internet中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教學資訊,擴大學生知識面。

學生通過在頤和園的網站上查閱、收集頤和園各景點的相關資料,製作電子簡報來理解課文內容。製作前,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把學生分成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大小組。教師教給學生製作簡報的方法。各小組根據不同的分工查閱相關景點的資料。活動中,各小組的同學根據自己的任務自主查閱,在網站上覆制有典型意義的圖片,摘抄描寫優美的文字,通過小組內的協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共同製作一份電子簡報。這不僅培養了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電子簡報製作好後,通過小組內的解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樣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情景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三、加強自主、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學生利用網際網路、校園網檢視相關資料,增加表象積累,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於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說話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這一節課學生在多媒體網路環境中運用先進的資訊科技學得輕鬆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1個會寫,正確讀寫生字詞.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得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話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透過語言文字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瞭解背景、識字字詞、把握大意。

二、品讀體會,學習表達。

(一)遊賞長廊

1.它為什麼叫長廊呢?這條長廊有什麼特點呢?請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那些詞語有感覺,就把它標出來,也可以旁邊寫寫自己的感悟.

2.交流討論

(1)

1)長廊的特點?是從哪兒發現的?

板書:七百多米 273間

2)出示句子用什麼方法描寫?

引導:七百多米,列數字,寫出了長廊的長,七百多米多長呢?相當於100個教室的長度!

3)看,句子中還有那些詞,在告訴我們長廊很長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發現了長廊的特點?

答:每一間的橫欄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關鍵詞,體會到什麼呢?

答:人物、花草、風景----畫的內容很豐富

補充:五彩-----美麗

幾千幅---兩幅----畫多 內容豐富

(3)小結理順序:

1)我們再看長廊,好嗎?引讀,出示投影。

整體看------看長廊---- 看廊外----

2)總結寫整篇課文有順序,寫某個景點也要有順序,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三看長廊,連句成段,用列數的方法把長廊的'長、美展現在我們眼前.

(二)遊賞萬壽山

1.作者是怎麼看它們的?看到什麼特點?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明說:看到了什麼特點?聳立、高大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琉璃瓦,板書: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

3.指導它為什麼叫排雲殿嗎?排雲二字就出自古詩“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

齊讀:抬頭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遊賞昆明湖

1.點圖片、音樂.

介紹其它景物景點,你想去遊賞哪兒呢?

2.學生找到相關的詞語,獨立品讀.

3.誰願意帶我們去遊賞一番呢?

讀出相關句子.

4.重點引導品讀描寫昆明湖的句子:靜得像……..,綠的………………..滑過.

比較“滑”與:“劃”的不同,讀一讀昆明湖的美!

5.小結:

謝謝這些小導遊們帶我們遊賞了這麼多美麗的景色,看,同學們找到的這些優美的句子,具體的描寫就是文章的血肉啊!

四 總結全文

遊賞到這兒,同學們,頤和園游完了嗎?頤和園是我國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說不盡的豈止是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我們還可以去遊賞長城、兵馬俑,北京的故宮,山東的泰山,樂山大佛、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教學反思:

體現語文課堂的文化意味

《頤和園》編排在世界文化遺產主題單元,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應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不侷限於文字,也不限於“頤和園”而是把課堂置身與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背景下教學,更深的瞭解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由頤和園引申到祖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文化品位。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12

三十五分鐘的課堂很快就結束了,我還久久沉浸在這堂課的教學裡。早在十多年前,曾經去過頤和園,但是沒有太深的感受,當抽到這堂課,我反覆閱讀教材,查詢資料的時候,才發覺頤和園居然是那樣美,課文的語言是那麼準確和生動。每讀一次,總會有新的感受。我開始喜歡上這篇文章,每一處景點開始細細推敲。從整篇課文來看,《頤和園》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力爭做到以學定教。課文分別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處景點介紹頤和園的美景,學生對這三部分都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就依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決定順學而導,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課文優美的語言以及每處景點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 抓住景點特點 與生以讀促悟

通過深入研讀教材以及向老教師的學習,我發現本節課不但文字特別優美,而且條理非常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僅僅三十五分鐘的課堂,究竟怎樣取捨呢?我們決定抓住每處景點的特點,通過老師的點撥,藝術的導學,讓學生自己感受每處景點的不同,再去深入朗讀。比如學習“長廊”一段,我首先抓住“長、美”的特點讓學生反覆讀談感受,然後創設情境,假如你就站在這長廊之上,微風輕輕出來,你有什麼感受?學生一下子就找到“神清氣爽”這個詞,然後再帶著這種感覺去讀,長廊的長和美盡現眼前。學生自主感受,自讀自悟,以讀促情,用情促讀。另外這裡還體現出了三年級段的訓練。

二、 鼓勵質疑問難 協生深入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於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必然對三個不同景點中的某一處特別感興趣,因而,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教學中明確提出全員參與,共同研究,力求達到學習成果最優化。其中老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而是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只是提供相關的資料,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本節課中,我沒有包辦代替,讓學生質疑問難,進行合作探究。在本節課中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其一,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既說明了發現疑問的重要性,也鼓勵人們質疑問難。在處理字詞的環節中,我發現有難讀的詞語,也有難以理解的詞語。備課時我就充分備學生,想到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哪些詞語不明白,隨機處理,有的配以圖片說明,有的用文字自己做好註釋。學生難理解的,也先讓其他同學談詞義,自主權放給學生,一切以學生認知為基準。其二,在朗讀感悟昆明湖一段處,有一個難點,就是體會遊船、畫舫從湖面慢慢“滑”過的“滑”字用的恰到好處。怎樣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設計了幾種方法。最後的課堂上,由學生體會靜字入手,哪裡還能感受到湖水“靜“,由此找到第二句話,隨後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說到平時划船用的“劃”字,二者是否可以換一換,為什麼?然後讓同桌合作探究,議一議,由後半句“幾乎不留一點痕跡”體會出“滑”字的匠心獨運、韻味無窮。

三、 合理拓展想象 促生別樣“練筆”

備課的時候,我特地找了很多頤和園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以及視訊資料來看、反覆讀,品味。在處理十七孔橋一段時,原本想找一些橋上獅子的圖片來看,卻發現還沒有想象中的姿態那麼多。於是課堂上,先讓學生找到“姿態不一”這個詞。然後拓展想象,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那麼你想象會有什麼姿態?在表達的時候,通過教師巧妙地一引:這麼多的獅子,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既鍛鍊了孩子的說話能力,又拓展了孩子們的思維空間,同時也十七孔橋的獅子也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制,本節課剛抽到後,試講了兩次,其餘時間都是在反覆研讀教材,修改教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也找到了不足之處。課堂上講到萬壽山那一段時,孩子們從圖中找排雲殿的位置遲遲沒有找對,又讀過以後,仍然比較模糊。我想如果這堂課再重新上的話,在這個地方,我會從觀看排雲殿的位置入手,因為是從山下看山上,所以蔥鬱的樹叢掩映住了排雲殿。如果站在佛香閣往下望,相信會看的很清楚。這樣來進行導學會更好。

緊張的課堂教學結束了,頤和園似乎已經學完了,我卻感覺意猶未盡,真想再去頤和園裡親自去體驗一下,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去走一遭,相信會別有一番滋味!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13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小朋友們學習,也是我要達到的一個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的教學,先由我來講描寫長廊的那區域性內容,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同學找出自身喜歡句子讀一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什麼?同學通過讀課文的第二小節都選擇了自身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並說出自身的感想,我便隨機讓他們歸納出特點來。在這一段的學習中,同學已經學會了自身找句子,體會句子並概括出特點來。所以在接下來同學自主學習“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等內容時,同學很快的找到了它們的特點,並能體會出句子的含義。

這篇課文還有一個教學目的就是要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到遺憾的是這個目標完成的不夠好。一個是因為時間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寫作方法的引導上還不夠。我想同學並沒有真正的懂得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作者寫每個景點的方法。這是我以後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過這節課使我懂得教學設計只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預設,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不可預料的情況,教師必需根據這些情況進行調整自身的教學,這叫課堂的生成性。好的教師不只僅是將教學設計設計得很漂亮,他還會注意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效果。

在《頤和園》一課的教學中,我充沛利用資訊科技的工具性,運用多媒體網路技術為同學的語文學習活動創設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境,完成對問題的理解和知識的運用。教學中讓同學通過區域網,網際網路搜尋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獲取大量的資訊,擴大知識面。我個人認為資訊科技和網路在本次教學的不同環節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一、利用網路渲染,啟用同學思維

教學時,我首先以網路引導,讓同學在網際網路上觀看頤和園的'視訊,讓他們初步感知頤和園的美,悠揚的音樂、逼真的畫面使同學們興趣大增。因此,欣賞完後,同學無拘無束髮表了自身的見解,也大大地激發了同學閱讀文字的興趣。同學通過朗讀全文來初步感知頤和園的美麗。從而激發同學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創設虛擬網路,輕鬆獲取知識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依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同學語感,協助同學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同學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同學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同學在接近模擬情境中學習,在做教學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如圖片、音像、古詩、對聯、美文等製作了網頁型課件,創設了一個虛擬的網路環境,並引進課堂,進行了的嘗試和探究,充沛發揮了教師和同學的雙主體作用,使資訊科技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尤其是同學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同學利用專題站,自主探究自身喜歡的景點,品味頤和園獨特的美,同時也防止了同學上網的盲目性。

三、培養自主協作,發展同學能力

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同學分組進行協作學習:同學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導遊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的創新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這樣,同學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沛地體現了同學的主體作用。

四、引導網路賓士,擴充套件同學視野

同學利用網際網路、區域網檢查相關資料,增加表象積累,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於對課文的理解,充沛體現了網路環境的突出優勢。他們根據自身的喜好去瀏覽相關的內容,新鮮感也很強,個性化的學習要求,讓同學充沛的享受學習的自主,每一個人都可以將自身獨特的感受凝聚於指尖,在電腦上或寫一首小詩,或製作電子簡報,或編輯一句響亮的廣告詞,這不只培養了同學蒐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也培養了同學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學習,昇華民族情感

在課後留下了擴充套件餘地,能有效堅持同學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因此,在課文學習結束時,我用激情的語言提醒同學在網上搜索,查詢更多的古典建築藝術,再進行交流,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廣博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從這節課中我發現多媒體資訊科技的應用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是否適時適度,是否有利於同學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應用。本次教學也有遺憾之處,比方應該提示同學進入網站的路徑,防止在此耽擱時間,其次,教學預設還沒有完全達到,為了不拖延時間,不得不跳過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第三,作為一堂整合課,還應該充沛體現同學、教師、計算機的互動,靈活運用教學平臺。

計算機網路在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悄悄地改變著保守的語文教學,我充沛體會到了教師要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今後我要在實際教學中更多更好地引進現代教育技術,通過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和手段應用於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使資訊科技與語文課程有機整合,有效地培養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資訊科技素養,豐富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積累,為知識經濟時代培養適應科技高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挑戰的高素質人才。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14

課前預備:

我說頭,你就說頭的動作,比如搖搖頭等

一、匯入新課:

咱們今天我們要來學一篇遊記,這可是第一篇遊記《頤和園》

二、

1、通過預習,你對頤和園有什麼印象?

學生:美/大

師:板書。

老師:對阿,師介紹頤和園,:頤和園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館,1998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你們想看看嗎?播放課件:火車和汽車的聲音,最後定格在長廊的圖片。

學生:聽

2,老師:進了這頤和園的大門,你們想去哪兒呢?

學生:長廊

老師:長廊在這兒呢,(把剪圖貼在黑板上,)看老師寫。(指導書寫)還想去哪?

學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師:那可是鑲嵌在頤和園中的一塊碧玉阿,(畫在黑板上,並引出湖心小島帖在黑板上)還想去哪兒?

學生:我很想去萬壽山,

老師:畫到黑板上,還想去哪?

學生:佛香閣(指導閣字的字形)

老師:你們看,這就是佛香閣,拿出剪圖圖片貼到黑板上,並板書,你還想去哪裡?

學生:排雲殿

老師:板書,指導殿字的書寫。

三,

1,這麼大這麼的公園,可要看書了,那就快找我們最好的導遊書吧,開啟課文,默讀課文,找出作者的遊覽路線,把有關句子畫下來。

學生:讀課文

老師:誰來說說看/?你來

學生:讀作者遊覽路線的四句話。

老師:他畫了四句話,你們同意嗎?

學生:(同意)

老師:螢幕出示四句話,輕聲讀這四句話,請留意這些加點的表示動作的詞,

2,老師:你們看,這是頤和園的大門,帖到黑板上,我們來畫一下作者的遊覽路線,你們說,我畫。

學生:說遊覽順序

3,老師:在黑板上畫出遊覽路線。同學們通過真正讀書,找到了作者的遊覽路線,現在,我們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1)長廊:

老師:長廊這裡藏著一個世界之最呢,默讀課文,猜猜哪句話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還可以動筆做上記號。

學生:默讀

老師:我們交流一下吧。

學生:我猜到了”“長廊是世界上最長的廊”

老師:跟他一樣的舉手,有不一樣的嗎?

學生:最有名,/最多間/最多畫的廊/廊兩邊開滿了花,花最多的廊

老師:你們猜到了這麼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麼呢?

學生:我從“幾千幅畫……:”體會到……

老師:你能讀出來嗎?

學生:讀

老師:你又什麼建議?

學生:他應該讀完整。

老師:能讀完整嗎?

學生:讀

老師:有沒有很美的感覺嗎?再讀一遍。

學生:讀

老師:讀慢一點,指導讀“多少幅畫?幾千幅,讀出來。強調幾千幅。還有沒有同學想讀這句話,你來。

學生:讀

老師:我們全班再來讀一下。再次指導:還不夠多,多少幅?幾千幅,

學生:讀

老師:還從哪裡猜出來的?

學生:讀長廊的部分。

老師:指導讀,還有誰猜的不一樣。

學生:我想提個意見如果把長廊的數字讀出來,就更長了,

老師:介紹700多米長273間。還有誰想說

學生:長廊是世界上最長,分成間數最多的廊。

老師:有沒有猜不同的,

學生:長廊兩邊都栽滿花木,一種花沒謝哪一種花又開了,一年四季都有

老師:你也來讀一讀吧

學生:指導朗讀

老師:讀到老師都聞到花香了。

學生:齊讀。

(2)老師:這世界之最到底是什麼,想知道嗎?

學生:想

老師:出示課件:數字之最,還有長廊的美景。

學生:看課件

老師:美嗎?咱們把第二自然段美美的讀一遍,我讀沒畫紅線的地方,你們讀畫紅線的句子

(3)老師:還有更美的等著咱呢?走出長廊,就來到了

學生:佛香閣和排雲殿

老師:自己朗讀這兩自然段

學生:朗讀

老師:誰來讀讀描寫佛香閣的句子

學生:讀“抬頭一看……”

老師:讀的真美啊,哪些詞寫出了佛香閣的美啊?

學生:閃閃發光/聳立/八角寶塔形

老師:誰願意把你感受到的讀給大家聽?

學生:讀句子

老師:想把美讀出來,老師指導朗讀(抬頭一看稍快一點……)

學生:再讀

老師:進步了沒有?

學生:進步了

老師:誰還想讀?你來

學生:讀

老師:我們一起來感受吧,你想說什麼?

學生:剛才年有一個字讀錯了“八角的角讀成四聲了。”

老師:謝謝你給老師提意見,老師剛才可能沒有留意。

學生:指導齊讀

(4)老師:指名讀排雲殿的`句子,山上有什麼風景呢?從山下登上萬壽山,作者寫佛香閣也很精彩,讀第四自然段,便讀邊想想那美麗的畫面。

學生:讀

老師:範讀。邊聽邊想象那美麗的畫面,再大腦中用照相機拍下來。(佛香閣那段)

師:出示畫面,仔細看看,那張像你剛才拍下來的呢?

老師:接下來我們要說照片,要想說的好還得要讀課文,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讀讀課文看看照片,看看照片讀讀課文,讀一讀,說一說。

交流:

學生:我拍的是第二排第一個照片,我從這幅照片可以體會到遊船畫舫在昆明湖上慢慢地劃過。

老師:你是用課文上的詞語說的,誰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說一下。

學生:我拍了第三幅照片,昆明湖綠的象一塊碧玉,也象夜空的星星。

老師:還有誰想說?很多人都想說,這樣吧,同桌之間互相說,可以用課文的語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

學生:同桌交流。

老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又能用文中的語言又能用自己的語言,ig說的真好,感謝作者寫的這麼好,看,這兒還有一學習夥伴吹來的小泡泡(沒看清楚,好像是提示“用得好的詞”)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寫得好,寫得美的詞,下節課我們再學習。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頤和園》教學實錄,頤和園,希望對你有幫助!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15

一、媒體的運用。

課文是一篇遊記,描寫的是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鑑於學生在學習中對長廊以及石獅子瞭解的需求,找了一些圖片加以補充。這些圖片對於幫助學生了解了長廊,特別是長廊上的畫。通過圖片,給學生一個直觀的畫面,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在讓學生做小導遊介紹石獅子的時候,也安排了一組石獅子的圖片,這些形態各異的石獅子圖片讓學生在介紹的時候也有了比較直觀的印象,因此學生在介紹的時候也比較具體。在這課文的教學中,媒體的運用對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語言訓練點的落實。

在教學中,安排了幾個語言訓練點。一開始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去過的地方,並簡要地說說那兒景物的特點。以及在教學時一個貫穿整課學習的填空,使學生將文字的語言轉化成了自己的語言,從而也使文章的重難點得到了突破。在學習十七孔橋的時候,也安排了一個語言訓練點,讓學生做小導遊介紹十七孔橋上千姿百態的石獅子,這既讓學生髮揮了想象,也鍛鍊了學生的說話。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習十七孔橋的時候,讓學生做小導遊介紹石獅子。這時,教師出示給學生的一段課外描寫石獅子的.文章,如果出示的時候明確地告訴學生練習的要求,這對於學生在說話練習的時候會有根大的幫助。

2、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把握好自己的地位。學生在說話練習時,作為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的話做出評價。特別是學生在介紹石獅子的時候,如果老師對於學生模仿課外一段話說的時候,教師加以點撥、鼓勵,這會激起更多學生說話慾望。

3、朗讀訓練。在對重點語句進行層遞式訓練的時候,要抓住句子的特點。特別是在教學“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清得像一塊碧玉。”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昆明湖的靜,採取了幾種朗讀的形式,但在最後朗讀的時候,採用了齊讀的形式,破壞了昆明湖的寧靜。如果此時採用女生讀或指名讀,則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