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麻雀》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麻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麻雀》教學反思

《麻雀》教學反思1

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被文章新穎的構思和優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後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動著,因此毅然決定上這篇課文。

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想了好幾個方案,但是在實施起來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最後選擇了從找老麻雀保護小麻雀這種偉大的母愛精神的句子著手,讓學生自己感悟和體會為主。學生門的感悟和體會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的朗讀超乎了我的想象。可以說,從他們的朗讀中,我真正找到了語文的魅力。

再重點感悟和朗讀老麻雀的母愛精神後,我總覺得課文還不夠完整,怎樣才能把對麻雀和獵狗的描寫也引入到課堂中,在前面做鋪墊,顯得比較死板,穿插在中間又顯得比較亂,最後決定放在後面,以“小麻雀為什麼不飛,不逃走”這個問題切入,自然不牽強,又可以讓學生重新到課文中去自主探索,這樣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學習思維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朗讀比較後,發現對於小麻雀和獵狗的描寫原來是一種對比,自然而然的體會到老麻雀的勇敢精神。最後通過小練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講和感悟還是佔了很大的部分,雖然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感悟和體會,但是不知不覺中扶著學生走的成分還是佔了一大部分的,特別是理解“象一塊石頭似的”我急著讓學生說出速度快,居然自己把它比喻成一把箭,掩蓋了學生的想法,代替了學生的思維。

2、沒能巧妙的抓住課文中的意外生成,產生的情感共鳴。在課文的最後,學生都能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母愛精神。但是對於人間的母愛,人間的各種真愛,沒能體會出來。我想,是否可以把我在課上寫的最後一段話的.其中一句“我想,愛比死或比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它,只有愛,才維繫著生命,並使它充滿活力。”直接展現出來,其實整篇課文要達到的情感高度就是這樣一種精神——愛比死或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是遺憾,在課堂上沒有抓住這個點,錯過課堂上本該可以擁有的精彩。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說明我在設計教案時,對教材內容沒能夠吃透,對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沒能夠去好好的把握。

這些足一說明在教學中我存在很大的問題,還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語文的課堂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麻雀》教學反思2

【教材分析】

《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主要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熱愛幼小者的高尚品質。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智慧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語文教學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設計特色】

個性閱讀,自主感悟。

【教學目標】

一、基礎目標:

感悟老麻雀的勇敢無畏,體會愛的偉大力量。通過小組合作,憑藉情境解決,使每位學生能入情入境,主動參與,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二、發展性目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閱讀、探究閱讀、批判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根據課文特點,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難點】

創設一個利於學生學習、感悟的情境,感受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的那種精神的偉大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在匯入課文時,教師貼圖“大樹、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獵狗”等,設定懸念:“當凶猛的獵狗張開大嘴,就要吞食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時,你能想象可能出現的情形嗎?”學生情緒很高漲,說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教師並沒有肯定或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去讀課文。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營造了一個有利於閱讀主體情緒化的“場”,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其去和文字對話,主動地去讀書,專注地讀,興致勃勃地讀。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體驗。】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匯入課文之後,指導學生根據預習要求先自讀自悟:讀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結果怎樣。

【如果漫無目的地讀,也許讀過之後只會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教師在匯入激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生便會潛心閱讀,這樣便有效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三、潛心會讀,領悟情感

1、 感受可憐

教師讓學生讀讀課文,把課文中表現小麻雀可憐的句子劃下來,仔細地讀讀,想想課文是怎樣把小麻雀寫具體的。

(1)“我順著林陰路望去,看見一隻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裡掉下來的。”從“呆呆”“無可奈何”可以體會到小麻雀的孤單無助;從“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體會小麻雀的幼小;從整句話中體會小麻雀幼小而無助,從而產生憐憫之心。

(2)教學片斷

師:“無可奈何”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師:課文中寫誰想幹什麼一點辦法也沒有?

生:是小麻雀想飛回巢裡,但是它沒有辦法。因為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不可能飛的,所以呆呆地站在地上。

師:你簡直就是屠格涅夫先生,觀察得夠仔細的。誰能把這段話讀好?你們自己試試。等一會兒看誰能讀得讓大家看見這隻活生生的小麻雀。

(學生個個興致勃勃地大聲練習著。接著老師請同學讀,在大家的啟發幫助下,一隻只小麻雀越來越形象了。)

【教師抓住關鍵詞語“無可奈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又通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再現了小麻雀的`弱小無助的形象。這既是一次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是一次情感體驗活動。】

2、 感受老麻雀的勇敢無畏

教師深情地引入:“當獵狗張開大嘴,準備撲向小麻雀的時候。為了拯救自己的幼兒,老麻雀不顧一切地從樹上飛了下來(貼圖:老麻雀)。請同學們讀讀第四、五自然段,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仔細體會,帶著自己的體會再動情地讀幾遍。” 學生先自由閱讀,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教師讓小組之間交流各自的學習體會,然後再集體交流。

學生交流彙報片斷:

(1)“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落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師:“這裡為什麼用‘落’字?”

學生1:“‘落’字說明麻雀著地的速度非常快。”

學生2:“‘落’字表明麻雀十分勇敢果斷。”

學生3:“從‘落’字可以看出麻雀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心情萬分焦急。”

學生4:“一個‘落’字反映了麻雀一心只顧孩子,不顧自己的危險。”

學生5:“從一個‘落’字可以看出麻雀真是個勇敢的媽媽,或者是個勇敢的爸爸。”

另外,在討論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下面兩個重點句: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樣的情景?“絕望”的老麻雀為什麼還不停地尖叫?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面對強敵時本能的表現,每根羽毛都豎起來,亂蓬蓬的,樣子十分難看。“絕望”的老麻雀不停地尖叫,是對付強敵的一種做法,也是本能的體現。從句子中可以體會到老麻雀救小麻雀的勇敢,也可以體會到它面臨強敵時的弱小和無助。)

師:“你們猜猜老麻雀可能尖叫什麼?”

生1:“你要是敢動我的孩子一根毫毛,我就跟你拼了!”

生2:“不准你傷害我的孩子!”

生3:“你要是敢再靠近一步,我就對你不客氣!”

生4:“獵狗,你要吃就吃我好了,千萬別吃我的孩子。”

(3) “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安然”是什麼意思?“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麼?)

(“安然”,“安全,安安穩穩”的意思。“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是因為幼子遇到生命危險。“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親子之情。正因為這種親子之情,促使老麻雀不顧危險去拯救小麻雀。從這句話裡,可以體會到愛的偉大。)

師:這份愛太偉大!太了不起了!太令人感動了!同學們讀讀第四、五自然段,主我們共同感受這感天動地的親子之情吧!

【引導學生同桌合作探究,抓住深受感動的句子,圍繞重點詞語,提出問題並討論,感受了老麻雀的勇敢。同時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補白,再現當時的情景,培養求異思維。學生通過這個實踐活動,走進了文字,深刻地領悟了課文的內涵和思想感情,內心便會由然而生對老麻雀的敬佩之情。最後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整個課堂被這濃濃的親情感動著。這樣,通過師生、生生的對話,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共識共享共進,智得以啟迪,情得以激發,既使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內涵,觸摸了麻雀的心靈,使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

四、延伸表達,抒發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愛的偉大力量之後,教師深情地對學生說:“這時,你最想對老麻雀說什麼?”

生1:“老麻雀,你太勇敢了,我很佩服你!”

生2:“老麻雀,你奮不顧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動。”

生3:“老麻雀,你真棒!我為你豎大拇指。”

生4:“老麻雀,我要學習你臨危不懼的精神。

生5:“你想對小麻雀說一句話: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許是媽媽,你長大後要孝順他們。”(這時,班上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在瞭解了故事的結局後,教師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獵狗走後會怎樣呢?”並以此為話題寫一次小練筆。

【教師通過啟發誘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採用展開聯想,讀書感悟,思辨探索等不同方法去和文字對話,把學生引向了又一片廣闊的語文天地。“你最想對老麻雀說什麼” “獵狗走後會怎樣”這一適度的開放性的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抒發了對麻雀的敬佩之情,使感悟親情的偉大再次得到昇華,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敏捷性和創新性,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學要源於文字,超越文字,因此,教師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憑藉豐富的資源進行大量的實踐。教師要多設計富有情趣的實踐性、探究性的作業,多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反覆實踐中,在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課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力求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學習、感悟的情境,使每位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入情入境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進行讀書感悟。課後主要的體會有以下兩點:

1、 積極、主動、參與

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通過貼圖、課文插圖等各種輔助教學手段,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其主動地走近文字,走入文字,和文字對話,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新課一開始,學生就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到感悟“親子之情”“愛的偉大力量”中來,以讀書感悟,觀察聯想、品味重點、討論交流等方法一步一步地醞釀、激發、領悟、抒發對老麻雀的敬佩之情,較好地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

2、以讀為主、以情動人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我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途徑地讀,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的效果。同時又通過學生動人的朗讀,教師感人的導語,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濃濃的親情之中,老麻雀外在的形象和內在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孩子們的心中,使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情感薰陶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麻雀》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會雙腳行進跳和四散躲閃跑。

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的形式,大膽表演。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老鷹頭飾3個。

2、環境創設:在操場四角創設小麻雀的家,在操場中間放一些小石子當小麻雀的.食物。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引導語:我們都是稻草人,把來吃糧食的麻雀都趕跑吧。

2、引導幼兒模仿稻草人,做揮、拍、搖等驅趕麻雀的動作。

二、介紹玩法。

選2~3名幼兒扮老鷹,其餘幼兒扮小麻雀。"小麻雀"一邊念兒歌"小麻雀"喳喳叫,能飛能跳真靈巧,來到草地把食找,、感受用常見物品製造聲音的樂趣。老鷹來了快快跑,一邊跳到草地上找食。當唸到"快快跑"時,"老鷹"去捉"小麻雀","小麻雀"四散躲閃跑回家。待老鷹抓到4~5只"小麻雀"後,遊戲重新開始。

三、交代規則。

"小麻雀"應邊念兒歌邊雙腳跳。

四、放鬆活動。

"稻草人"自由表演,慶祝趕跑了麻雀,保護了糧食。

教學反思:

小班孩子喜歡各種動物,用動物作為匯入,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時根據孩子們愛模仿的特點,本節課用麻雀媽媽這一角色帶領小麻雀們學習本領,使幼兒更加形象、直觀。

《麻雀》教學反思4

《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是北京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得是五隻小麻雀長大了,它的爸爸媽媽要它們自己獨立生活。其中一隻小麻雀捨不得走,硬是被趕出了家門。幾個月過去了,小麻雀飛回來看望爸爸媽媽,理解了爸爸媽媽的苦心。這篇課文的情感主線是小麻雀被趕出家門時的可憐無助、趕出家門後的歡快的心情,並用麻雀媽媽,爸爸的情感烘托出這種變化,使學生懂得小麻雀學會獨立生活,不嬌生慣養,所以小麻雀的生活更健康更快樂。上完這節課後我的幾點體會:

一:課題質疑,使學生很快進入到課文中

看到這個課題,你們知道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麻雀嗎?那趕字是什麼意思?是誰要把小麻雀趕出家門?爸爸媽媽為什麼要把小麻雀趕出家門?這一連串的問題立刻吸引了學生。使學生走進了學習的狀態,走進了文字。

二:抓住了小麻雀離開家門前後的變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

三: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有機的滲透字詞的學習

低年級段中,識字、寫字是教學重點。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有機的滲透字詞的學習,讓學生在閱讀中識詞,在情景中理解詞。

在這節課中我們學習了"慣

1、指導書寫"慣

(1)整體觀察結構。

(2)記字方法。

慣的右上部分像個銅錢,把一千個銅錢穿起來就是一貫

"忄和什麼有關係呢?

(3)注意筆順,寫好字:

"慣在筆順上要特別注意,請同學們對照筆順跟隨表,在桌子上寫一寫這個字的筆順。哪一部分的筆順最容易出錯?

生:描紅,獨立寫一個。

師:反饋

四:預設的難點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是在學生初讀了課文,學習了部分生字的基礎上再繼續學習課文。通過各種讀的方式體會領悟課文中小麻雀被趕出家門前後的變化,理解當初爸爸說的話的含義。《小麻雀》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從而懂得要獨立生活,不要嬌生慣養。學生可能在想象小麻雀離開家這幾個月中是怎麼過的比較費勁,因此在前面學習小麻雀離開家門之前它是怎麼說的?小麻雀為什麼不願意離開家門?這一環節時,通過各種形式地讀,讓學生充分地想象,為學習後一部分奠定了基礎。因此,再讓學生想象小麻雀離開家這幾個月中是怎麼過的這個環節時學生就很快找到了答案。

反思三: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教學反思

陽春三月,在各級教研員和校領導的關懷下,今天,我在密雲三小上了一節庫南公開課 《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課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與課堂實際靜下心來進行了深深的思考。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通過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形成能力。

《麻雀》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理解新詞。能夠正確美觀的書寫商和量兩個字。

2、能用商量說一句話。

3、根據自己的體會有語氣的朗讀課文,適時的展開想象。

4、感受麻雀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應該勇敢的學習獨立生活,體驗小麻雀成長的快樂。

教學重點:正確美觀的書寫商和量兩個字,有語氣的朗讀課文,適時的展開想象。

教學難點:感受麻雀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應該勇敢的學習獨立生活,體驗小麻雀成長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春天來了,小麻雀出生了,你們看,老麻雀從很遠的地方叼來小蟲,(圖1)一隻只小麻雀張著嘴巴唧唧喳喳地等待著爸爸媽媽喂蟲給它們吃。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想說什麼?爸爸媽媽這麼愛小麻雀,怎麼還把它趕出家門呢?

二、初讀識字。

1、快開啟書讀一讀課文,做到不丟字,不加字,不認識的字拼一拼。 2、趕快讀一讀課後的生字、詞。

3、考考你們記住生字朋友了嗎?(播放課件)

商量:

(1)、把商量帶回句子中讀一讀,出示課文中的句子:“麻雀媽媽心軟了,悄悄地跟麻雀爸爸商量:“要不,就讓它多住些日子?”誰和誰商量什麼呢?你說的真好,你能再讀一遍嗎?商量就是麻雀爸爸、媽媽在交換意見。你能用商量說一句話嗎?(廣義一點:能不能和別人商量?)

(2)、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詞,看看你有什麼好辦法能記住這兩個字?

(3)、觀察這兩個字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4)、寫“商”字時應該注意什麼?師範寫“商”,自己寫一個。

(5)、寫“量”字時應該注意什麼?(在這個字裡橫畫比較多,咱們數一數。9個橫畫之間的距離相等,上面的扁日比下面的扁日小一點。9個橫畫寫的時候還要注意有變化,在字裡,相同筆畫有了變化,才顯得美觀。)這個字不好寫,咱們自己先寫一個“量”體驗體驗,老師看了你們剛才寫的“量”字,大家把字的特點基本體現出來了,就是寫得不太好看,看老師寫一個,你們再寫一個。

麻雀:麻雀大家都認識,老人們說它吃糧食,據統計它吃的害蟲比糧食多,所以它是益鳥,我們應該保護它。再讀讀。

早晨:

健壯:咱們班誰最健壯?(某某站起來,大家都看看,他這樣就是健壯)齊讀。

嬌生慣養:舉例說說,你覺得什麼樣的孩子是嬌生慣養的孩子。讀讀。 獨立生活:

三、理解課文。

1、把詞放回到課文中,輕聲朗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思考:小麻雀為什麼會被爸爸媽媽趕出家門?

2、指名回答。(爸爸媽媽讓它去獨立生活。)

3、師:四隻麻雀告別了父母去獨立生活,只有一隻小麻雀捨不得走,卻被爸爸趕出了家門,趕出家門在第幾自然段?都讀一讀2自然段。

4、在這個自然段對話特別多,找到對話,想一想他們的話該怎樣讀?練一練。

(1)、“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餓死的。”

你們就是那隻小麻雀,快和麻雀媽媽說說吧!

你覺得這時候小麻雀的心情怎麼樣?讀出它(傷心、難過、??)的心情來,指讀。

(2)、“要不,就讓它多住些日子?”

師:麻雀媽媽心軟了,悄悄地跟麻雀爸爸商量著。媽媽心軟了該怎麼讀?悄悄的商量商量,指讀。

(3)、“不行,這是害它,總不能讓它跟我們過一輩子吧。從小就嬌生慣養,什麼時候才能獨立生活呢?”

可是,爸爸是用什麼語氣說的?有一個詞寫的非常好,找一找。(堅定地說)應該怎樣讀呢?咱們練練。指導多人讀。(指讀評後再指讀)

(4)、想不想合作讀,和周圍的人分組分角色朗讀。那組願意展示給大家,指一組展示讀。

5、小麻雀不想離家,板書:不想離家。可是最終還是被趕出了家門,小麻雀帶著傷心,帶著氣憤,離開了家,它不知道要到哪裡去,它漫無目的的飛呀飛呀,想象一下:你就是那隻小麻雀,離開了家,你會遇到什麼困難?指名說。(及時引導生說全些)

6、導:這麼多困難多讓人擔心呀!就在這時,爸爸媽媽也正在為小麻雀擔心呢,它們一天又一天的站在屋脊上望呀望呀!轉眼幾個月都過去了,你們告訴我,我那離開家門的孩子小麻雀它能躲過風雨,填飽肚子,逃避野獸,建造新家??克服一重又一重的困難,健康的長大嗎?

7、指名說,你是從第幾自然段看出來的?

8、邊板書:長大回家。邊師:是啊,小麻雀回來和父母相聚了。讀一讀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它們相聚的情景吧。

(1)、打出所有話。

“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媽媽??.我看你們來了!

“孩子,你要是不說??一定不錯吧!

(2)、當初小麻雀你是哭著被趕走的,現在你的心情怎麼樣?(高興、自豪??)都讀一讀(邊評邊讀)“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媽媽??.我看你們來了!”

(3)、師:麻雀爸爸媽媽見了,高興極了,說——指名讀:“孩子,你要是不說??一定不錯吧!”

為什麼只有幾個月不見就不敢認了呢?小麻雀有什麼變化?(健壯)

把你體會到的讀給大家聽。

(4)、師說:離開媽媽的時候,小麻雀你還哭著說會餓死的。現在你卻變的更加健壯了,快和爸爸媽媽說說你這幾個月都是怎樣度過的呀?(師扮演爸爸媽媽到座位旁邊邊走邊問)指名生扮演小麻雀回答(主要是怎樣克服困難的,師適時評價及總結出獨立生活的本領)

(5)、師:是啊!你爸爸當初那麼狠心的把你趕出家門,就是為了讓你象現在這樣學會獨立生活,這也是爸爸對你的愛呀。當初我們把你趕走,現在你還生爸爸媽媽的氣嗎?

指名生彙報讀:“我知道,你們那是為我好哇!”齊讀。

四、總結全文。

師:像小麻雀父母這樣把孩子趕出家門,讓它們學會獨立生活,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愛。作為孩子,也應該勇敢的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這樣才會學到很多本領。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全文,體會這份特殊的.愛吧!

五、課外延伸。

父母的愛也是不同的。老師也想給你們講一個愛的小故事:小馬過河想知道後來又發生什麼事了嗎?這個故事就在我們語文書後面的課外閱讀上,課下把它讀完,體會一下老馬對小馬的愛。

課後反思:

《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是北京市義務教材第四冊中的一篇童話,寫的是麻雀爸爸媽媽的5個孩子都長大了,應該獨立生活了。其中一個孩子不願意離開家,爸爸硬是把它趕出了家門。幾個月後,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回家看望父母,明白了爸爸媽媽的用意。

本課遵循的教學理念:

1、語文教學是開放的。因此,作為學習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開放學生識字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2、和文字對話的過程就是一種發現的過程。深入地對話,就會從語言文字中發現作者的情感態度、生活情趣、內心世界、思維方法、語言特色等。所以,個性化的閱讀應是感情發現的過程,是深入對話的過程。

3、讓情感與認知共同生成,這應當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特點的重要表現。學生作為一名學習者,一名讀者,則應當在自我建構的學習過程中,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中,生成自身獨特的情感與體驗,體味到文字、讀書帶來的樂趣。

依據教學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理解新詞。能夠正確美觀的書寫商和量兩個字。

2、能用商量說一句話。

3、根據自己的體會有語氣的朗讀課文,適時的展開想象。

4、感受麻雀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應該勇敢的學習獨立生活,體驗小麻雀成長的快樂。

依據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教學思路:

1、創設情境,產生情感衝突

由老麻雀精心餵養小麻雀的兩組圖畫引入新課,看到這樣溫馨的畫面,使學生不由自主的感受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疼愛,再和本課聯絡:既然這樣疼愛小麻雀,為什麼還要把它們趕出家門呢?這樣,時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強烈的矛盾衝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

2、初讀感知,掃清文字障礙

初讀課文,檢查字詞的讀音,初步瞭解詞語的意思。

識字、寫字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識字與寫字。所以在本課中,我把識字寫字重點放在“量”字的書寫上。學生說出記字方法以及觀察重點筆畫後,引導學生數出共有幾個橫畫,在數中激發了孩子對漢字形體的興趣,總結出9個橫畫書寫時的變化及之間距離的均等的規律,通過師生對“量”字的觀察,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漢字之美。

3、精讀感悟,對話想象深入

整篇課文對話比較多,這樣教學的過程就會顯得很瑣碎。通過整和,我將課文分為兩個場景:“趕”與“聚”,分場景理解課文,這樣教學就有了整體性。教學中重點抓“趕”和“聚”中的兩段對話,對話中重點抓麻雀爸爸、媽媽的話。引導學生在體會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生成自身獨特的情感與體驗,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來,尊重學生在朗讀中的獨特體驗,在深入的體驗讀對話中,達到一種情感上與麻雀一家的共鳴。同時還注重個體與群體關係的處理:朗讀中既有小組合作讀,又有個人的展示讀。

《麻雀》教學反思6

(1)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記敘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弱者的同情,對幼小者的熱愛。

這篇文章的語言的確不難,學生幾乎一讀就懂,文章的主題學生也能很快捕捉到。因此,在教這篇文章時,我先讓學生談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或者說自己明白了什麼,最後再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問題,教師給予歸納、梳理。完畢之後,我緊抓住學生提出的“龐大的獵狗為什麼會後退?”這一問題來統領全文,讓學生去探究老麻雀奮不顧身要掩護的小麻雀是一隻什麼樣的小麻雀,在學習救助場面時,讓學生劃感受深的句子談體會。設計此環節,本想落實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要由變傳統的教師控制式、獨白式的教學,為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的模式。但是,誰知給學生留的自由空間太大了,致使學生在交流時東拉一句,西拉一句,完全打亂了教學思路,再加上有領導、老師聽課,自己心裡慌張,使得學生對文章語言的理解與感受浮於文字表面,學生的心裡並沒有真正受到震撼與感動。這樣文章的品讀就可想而知了。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真正體會到了教師要將關注學生的需要成為自己的生命本能。應該做到:課堂上,教師的心靈要始終處於“空靈”狀態,做到滿眼是學生;課前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讓自己的血脈與作者相融,對於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了然於心;對於點與點之間的聯絡、取捨、跳躍做好充分的預設;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教師才會有極強的課堂監控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此外,在備課時,要深入鑽研教材,儘量預設好學生有可能提出的問題和發表的觀點,以便在課堂上從容應對。

有人說一位充滿教育智慧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而智慧來源於學習與積累,因此為了使自己以後在課堂上能夠得心應手,我一定多學習。

(2)

先說課,再上課,然後教後反思。說實在話,中小組織的這次青年教學比武活動搞得真是實實在在,教者沒有譁眾取寵,組織者也沒有留於形式。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通過活動對我幫助也很大。在這兒,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簡要的回顧與反思。

首先,對學生的瞭解。因為是借班上課,學生完全陌生,一堂課下來,覺得要上好一堂課,在上課之前應該對所教學生作必要的交流了解。今天,在這個方面,自己感覺做得欠缺。教學過程的順利展開,執教老師必須要考慮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等。課前“閒聊”,我本想讓學生背誦古詩,然後教師小結,以這樣的形式進行。後來臨時改成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理話:你最喜歡上什麼課?儘管是課前談話,我覺得這個話題較好,學生有話可說。這樣在說話過程中師生關係就能漸漸融洽,為課堂教學的正式進行提供了比較的氛圍,也為課堂教學作了一些鋪墊。

其次,關於談話揭題。在說課的時候,我也提到,一開始,我想以學生秋遊動物園,見到自己哪些喜歡的而有趣的動物作為話題匯入:有一隻並不起眼的麻雀……;後來,又考慮以韓紅的歌曲淒涼的《天亮了》引入,擔心歌曲會“喧賓奪主”,因此,最後根據《麻雀》一文作者寫於1870年左右,距今約130多年的時間,結合本文揭示的人文內涵給人的啟迪等方面考慮,決定用談話匯入:有一隻麻雀它已經活了130多年了,你相信嗎?作為話題匯入。課堂實踐下來,我覺得還是達到了我的預設要求,這一話題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同時也為後面的主題揭示作了一個鋪墊吧。在這裡同時也暴露了自己在備課過程中一個疏忽的地方,那就是既然提到了麻雀活了130多年,那我應該事先準備一些有關動物壽命方面的資訊。特別是麻雀,一般情況下能活多長,以此來顯示本文麻雀的不一般。

第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我覺得初讀課文時,對學生初讀課文的要求不能太多。因此,我在一般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這一次在讀的要求上,我稍作調整,提醒學生讀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及心情變化,這是為下一教學環節(品讀第4、5自然段)作準備。對於這一要求的調整,在課堂實踐中,我覺得應該是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我有意識地抓住一名叫陸玲玲的學生,這位學生的讀的過程中,在遇到讀不準的字詞時,能自覺地查閱字典。我結合本文中“搖撼、嗅、扎煞”等詞語的教學,教育學生,預習課文要養成認真朗讀的習慣,在讀不準的情況下,要不怕麻煩,能運用工具書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想,這樣一個教學臨時處理,對陸玲玲,對其他的學生都是有益的。當然,在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我也發現自己缺乏必要的點評及朗讀指導,這在後面的理解閱讀過程中同樣體現出來,這應該是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後應努力之。對課文內容的整體瞭解,我著重通過簡要的板書來體現:

從而讓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說到板書,上完課才知道,在板書設計上,還有一個大大的,紅紅的“愛”字沒有及時進行板書。這大概是緊張的緣故吧。同樣是這個原因,在學生對全文有一個初步的感知後,為了渲染氣氛,結果在課堂上,我把準備好的幾句鋪墊的導語給遺漏了,這些導語是這樣設計的:為了可憐的小麻雀,儘管獵狗虎視眈眈,可敬的老麻雀還是毫不猶豫地飛了下來,落在了獵狗的面前;為了可愛的小麻雀,儘管獵狗凶殘成性,勇敢的老麻雀還是無所畏懼地飛了下來,落在了獵狗面前;為了自己的可憐又可愛的孩子,儘管獵狗如怪物一般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可偉大的老麻雀還是不計後果地飛了下來,落在了獵狗面前……

第四,關於抓住重點段中的重點詞句,細讀感悟。課堂教學下來,總體感覺比較凌亂。教學設計本想抓住:“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等句子展開,教師點撥並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然後教師總結:老麻雀後悔嗎?老麻雀有拯救自己孩子的能力嗎?沒有。因為誰都知道,面對它的是一隻龐大的如怪物般的獵狗,跟獵狗鬥,這無疑是以卵擊石。雖然這樣,為了小麻雀,老麻雀準備著一場搏鬥,準備著一場力量懸殊的搏鬥,準備著一場沒有懸念的搏鬥。多麼可敬的老麻雀,多麼偉大的老麻雀,為了自己的孩子,老麻雀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包括自己的生命……結果教學中,這一重要環節,沒有把握好。品讀文章,給人的感覺大概是蜻蜓點水;同時也沒有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我想這應該是我今後課堂上努力改進的重要方面。

最後,關於說話片段的設計。“獵狗愣住了,它可能沒料到老麻雀會有這麼大的勇氣,沒料到(),沒料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冷場”,我當時挺納悶:為什麼學生會說不上來呢?後來我發現,在出現說話內容時,應考慮學生的能力,降低難度,讓說話內容逐個出現為好。這改動雖然是較小的,恰恰說明我在備課時還沒有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

上好一堂課,真的不容易。通過這一次教學實踐活動,我覺得平時應克服“眼高手低”的習慣,踏踏實實,虛心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麻雀》教學反思7

《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是一篇童話,寫的是麻雀爸爸媽媽的5個孩子都長大了,父母決定讓他們去獨立生活,可其中一個孩子不願意離開家,硬是被爸爸趕出了家門,幾個月後,被趕出家門的小麻雀回家看望父母。對於同一件事情——獨立生活,文中的三個"人物——小麻雀、麻雀媽媽、麻雀爸爸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心態,然而就在這不同的心態變化中,最終三個人物達成了共同看法:應該勇敢的面對生活的中的重重困難,使自己學會獨立生活。反思這節課,有成功之處,同時又存在著許多不足。《小麻雀》教學反思"雀時,我同樣傳授給了學生漢字中的避讓規律,由點及面,那麼學生在課上不僅僅能寫好幾個字,還能寫好幾類字,寫字水平也會提高,從而更加感受到祖國漢字之美。學生在書寫"麻雀兩個字後,我讓學生對照田字格中的範字互相評價,這樣給了學生一個評價方法,評價依據,學生也有了評價的方向,但評價後沒有得到同學肯定或寫的不太好的,我沒有指導他們改正,這點做的不實,今後我應注意,把每一點都落到實處。

二、生詞

這節課在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方面,我採用了藉助圖片,結合生活實際,親身體驗等方式,在指導理解"嬌生慣養一詞時,我讓學生說說什麼樣的孩子是嬌生慣養的孩子,學生回答"不聽家長話的,"和家長頂嘴的,"什麼活都不幹的等等,從他們的回答中能看出他們已經理解了嬌生慣養這個詞。在指導理解商量時,通過和同桌商量朗讀語氣,學生很輕鬆的也理解了這個詞。這樣多種方法理解詞義,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了以詞解詞的枯燥無趣,又便於學生的學習理解,今後在課堂中,我要根據詞的特點採用不同、有趣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提高解詞的實效性。

三、抓住情感線理解課文

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了這條情感線索:小麻雀心情是從傷心、捨不得的離開,到後來的歡快得回來見父母。麻雀爸爸媽媽的心情從開始的心軟、堅定,到後來的高興的迎接孩子的歸來。圍繞著這個線索通過朗讀,比較,想象、並結合板書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生感受到小麻雀離家的傷心和回家的喜悅後,我將小麻雀前後兩句話對比出現,並配以音樂,此時學生與小麻雀同喜同悲,使課堂達到高潮。這個環節既是小麻雀情感的濃縮,又是對全文的回顧,一舉兩得,效果不錯。

四、開發課文中的想象點

這節課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在課堂中,既要關注個體,又要關注全體。但不能為了照顧個別而忽略全體。我在課堂中為了等一個沒讀完書的孩子而耽誤了大家的時間,今後在課堂教學中我會處理好個別與全體的關係,爭取做到既關注了個體,又照顧了全體。

課堂評價不到位。課堂評價應體現激勵性和導向性。在引導學生讀小麻雀哭著說的那句話時,學生沒讀出語氣,我又叫了下一名同學,結果也不理想,這是因為學生們不知道應該怎樣讀。這時應該發揮評價的.作用,給學生一個導向,如果這時我說:"我覺得你傷心的語氣沒讀出來,你能讀得更傷心嗎?學生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麼,效果就會好。

對學生習慣的培養不到位。比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個別學生說話不完整,我沒有及時糾正,寫字時,個別學生的坐姿不正確,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時重複前面同學說的話,沒有傾聽同學的發言,缺乏傾聽的良好習慣等。

通過這次做課,使我有了很大的收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水平,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麻雀》教學反思8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我在這節課上繼續從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句子,結合重點詞語談體會來理解課文入手,逐步培養學生抓重點詞體會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教學伊始,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覺得小麻雀是一隻怎樣的麻雀?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從書上找出相應的詞語談體會。通過讀書,有學生認識到:小麻雀是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隻從樹上摔下來的小麻雀;是一隻可憐的小麻雀……這些內容都能從書本上找到相應的詞語,而後我在進行歸納整理,進行總結。以此來訓練學生抓關鍵理解詞句的能力。

2、我又引導學生結合書上句子,理解獵狗的形象,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做法。雖然,學生用找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理解體會還很生疏,但是,從這節課我能感受到學生有進步的,我相信,在進行一點時間的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會逐步提高上來的。

3、能夠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

本課老麻雀全力保護小麻雀的愛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動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們人類則更應該擁有。為了讓還不太懂得關愛別人的學生受到愛的觸動,能體會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愛,也能學會去關愛別人,我在教學的最後,(在學生知道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之後),引導學生找自己身邊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從而觸動他們,讓他們從文字中受到薰陶,思想得到昇華,感受愛的偉大,從而教育他們要學會用愛去關愛別人。

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學習過程中我也注意指導朗讀,當學生難以進入情境時,我根據作者的描述,讓學生想象小麻雀的幼小無力,獵狗的凶狠龐大,老麻雀的英勇無畏以及它們的動作和神態。在感受的基礎上再朗讀,效果顯著,進步很大。我與學生一起感受:從“一隻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中感受小麻雀的可憐、無耐與孤單,正如連堂所說:“此刻,它是多麼需要媽媽呀!”從“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中感受獵狗的龐大、凶猛,從自己的對比中感受老麻雀的弱小。從而體會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所需要的那種勇氣。

不足之處:

在本節課中我雖然注重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但讀書的形式單一化(指名讀)缺乏多樣化:默讀,自由讀,齊讀……在授課環節中細節設計不緊密(板書),時間駕馭的不是很合理。同時,還應該注意教師的常用語要加以規範。這些足以說明在教學中我存在的一些問題,還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麻雀》教學反思9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這是一篇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記敘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如何在六年級上出深意是我所要思考的。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智慧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正如語文老師常說“要教會學生閱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新的閱讀方法,這是閱讀教學的主要路徑。本節課我意在從三個環節指導閱讀:1、看故事角色,梳理故事情節;2、靠近文章,仔細閱讀原文,品嚐原文的語言;3、拉開距離,看作者文集及寫作背景,分析作者寫作意圖。

本節課的教學,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下面是對本堂課的簡單小結:

一、通過猜測故事結局來梳理故事情節

教學伊始,我先出示麻雀以及相關文字,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覺得小麻雀是一隻怎樣的麻雀?從哪兒看出來的?通過交流,學生認識到:小麻雀是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隻從樹上摔下來的小麻雀;是一隻無可奈何的小麻雀??這些內容都能從相關字詞中找到,獵狗形象認識也採用這種方法。然後讓學生思考這兩個角色的故事結局會怎樣。引出下面環節現在如果故事增加角色,故事情節會怎樣展開呢?課堂一開始我營造了一個有利於閱讀主體情緒化的場,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其和文字去對話,主動地去讀書,專注地讀,興致勃勃地讀。

這個環節效果是還沒有充分調動學生氛圍,學生對角色、情節的初體驗不夠。上這一個環節時在出示兩個角色後我忘了兩小步: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此時小麻雀和獵狗的現場氛圍嗎?假設你現在是獵狗或者麻雀你會怎麼想?如果加上這兩步,我想一開始孩子們就能被我帶入角色的體驗中,對於下文老麻雀的形象分析會更有利。

二、訓練學生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這節課上我繼續從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句子,結合重點詞語談體會來理解課文入手,逐步培養學生抓重點詞體會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我重點引導學生結合書上句子,理解老麻雀的形象,體會它面對獵狗時內心的怕與不怕,讓老麻雀的形象豐滿起來,也讓學生學習借鑑作者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來描繪動物形象。這一部分的交流孩子們的表現不錯,不光自己說,還能就同學的回答做出評價和補充。我相信,在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品詞析句這方面的能力會逐步提高上來的。

這一個環節我在學生的回答後缺了一個總結,學生一開始的回答有點亂,需要我做一個梳理,這裡如果我用句式“它怕,所以( );它不怕,所以( )”讓學生填寫並朗讀,再引導到我的詩歌合作讀,這樣對比的手法更加鮮明,老麻雀的形象也會更深地烙在孩子們心裡。

二、引導學生更準確地理解作品主題。

本課老麻雀全力保護小麻雀的愛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是學生看了課文後就能感受到的。這是老師不教也能理解的。作者僅僅是表現母愛的偉大嗎?這個時候我引入作家資料,讓學生結合整本書的內容更好把握課文主題,學生基本能說

出,弱小生命抗爭惡劣環境的勇氣和不屈服命運的戰鬥精神,引導我們尊重每一個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是美好而可愛的。這時我再提醒孩子們以後閱讀節選的文章有必要聯絡整本書閱讀,這樣才能更好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總之,以上是自己對這一課教學的簡單小結,還有許多問題存在,今後需要我不斷探究不斷改進。

《麻雀》教學反思10

結合平日對小班幼兒的觀察不難發現,他們在說話時,不太會控制音量,有時很大聲,常常會影響到別人,之所以選擇這節《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著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悅,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

同時,小班孩子對周圍環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對小鳥、小烏龜、小兔子等動物充滿了關愛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語表達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單一、個別小朋友還出現不願意說等現象。為了鼓勵孩子們願說、敢說,我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選擇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讓他們在喜歡的角色中更加激發孩子其說的願望。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理解和體驗”根據這一教學目標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目標。首先從認知目標中讓孩子理解故事,通過圖片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其次在能力目標中培養孩子根據圖片內容參與故事講述,學說故事中對話部分。最後在情感目標中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培養移情意識。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重點學說故事中對話部分,同時突破難點讓孩子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法!根據幼兒認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點,我在這節課中利用廢舊掛曆,通過翻閱自制的繪本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移動教具讓孩子感受上、下空間方位,從而讓幼兒有興趣的接受並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感受愉悅情感。最後通過對故事的學習培養幼兒移情意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整個活動下來雖然很流暢,但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我覺得平時孩子還要活躍,在這節課中還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動性,讓全體孩子都能更加大膽的去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同時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遊戲,讓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遊戲中顯得更加活躍

《麻雀》教學反思11

讀了屠格涅夫的《麻雀》,我確實被老麻雀那種偉大的母愛精神所感動。我反覆地思索著:小小的生靈竟然有人性之愛?!我選擇了本課上研究課,就是因為感動。課堂伊始,從“課文動畫,激情匯入”到“初讀課文,初步感知”到“細讀感悟,合作探究”再到“精讀課文,感悟思想”的每一個環節,無一不是為了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而設定的。在教學的同時,我注意體現以下兩點:

一、充分讀與學會評價讀。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學生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為了提高學生評議朗讀的質量,教師應相機教給學生一些評議方法。比如:評議別人的朗讀時,先評優點,再論不足;先看是否做到正確流利,再看感情處理;從整體效果到區域性語句;先自己讀一讀,與他人比較後再作評議;根據語句的意義,評議朗讀時輕重緩急、語氣語調是否恰當;推敲重點語句,從而確定朗讀時重音、停頓等是否合適,等等。掌握了評議的方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才會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麻雀》一課中,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從找老麻雀、小麻雀、獵狗的特點,到發現老麻雀救小麻雀時的矛盾的表現,再到體會“一種強大的力量”。整個過程,老師僅僅起到點撥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麻雀》教學反思12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記敘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

這是一篇老課文,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為拯救小麻雀,老麻雀的所作所為,感受老麻雀的愛子之情,以及"我"喚回老麻雀的原因,能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老麻雀的愛子之情,本節課的教學,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下面簡單小結一下:

一、能夠結合本學期抓重點詞語談體會的訓練重點,對學生進行訓練。

根據本學期訓練重點和本班學生特點,我在這節課上繼續從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句子,結合重點詞語談體會來理解課文入手,逐步培養學生抓重點詞體會感悟句意的能力。

比如:教學伊始,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覺得小麻雀是一隻怎樣的麻雀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從書上找出相應的詞語談體會.通過讀書,有學生認識到:小麻雀是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隻從樹上摔下來的小麻雀;是一隻無可奈何的小麻雀……這些內容都能從書本上找到相應的詞語,而後我在進行歸納整理,進行總結.以此來訓練學生抓關鍵理解詞句的能力。

在此之後,我又引導學生結合書上句子,理解獵狗的形象,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做法.雖然,學生用找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理解體會還很生疏,但是,從這節課我能感受到學生進步的跡象,我相信,在進行一點時間的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會逐步提高上來的。

二、能夠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思想昇華。

本課老麻雀全力保護小麻雀的愛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動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們人類則更應該擁有。為了讓還不太懂得關愛別人的`學生受到愛的觸動,能體會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愛,也能學會去關愛別人,我在教學的最後,(在學生知道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之後),引導學生找自己身邊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從而觸動他們,讓他們從文字中受到薰陶,思想得到昇華,,感受愛的偉大,從而教育他們要學會用愛去關愛別人。

三、不足: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放手不夠,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在讓學生體會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做法這一教學環節時,由於學生自學體會時間不充裕,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所以學生在談理解時,不夠深入,氣氛沒有烘托起來,教師又過於急功近利,將學生應該自己體會的內容強硬的說出來,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被老師剝奪了,掩蓋了學生的想法,代替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氛圍很沉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大膽放手,體現教師主體作用,還學生主體地位。

總之,以上是自己對這一課教學的簡單小結,還有許多問題存在,今後會不斷改進的。

《麻雀》教學反思13

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中,明確提出“瞭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這組課文和習作例文也都都是重點圍繞這個重點來訓練的。

《麻雀》這篇課文,課後習題“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因此,我也在教學中,有意進行引導和訓練。

在事情的起因環節,我給了了學生一個問題:獵狗發現了一隻怎樣的麻雀呢?哪些詞、哪些句子告訴你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麻雀?“出生不久”、“從巢裡掉下來”,“可憐、無助”……孩子們一番熱烈的發言後,我讓他們自己讀一讀這一部分內容,加深對小麻雀的印象以及故事感受的起因。

事情的經過,是整個課文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我讓學生自己讀第4、5自然段,同座位交流:老麻雀是怎樣保護小麻雀的?我給了提示,讓他們標記處描寫老麻雀動作的詞,很快,他們激烈討論。在請學生回答時,學生找打老麻雀像石頭一樣落地,孩子們感受到老麻雀的急迫和救子心切,於是我請學生結合對這句話的理解,讀出老麻雀的心情,高低起伏,模擬老麻雀的焦急……“挓挲”、“尖叫”、“掩護”,他們又找到這些動詞。我和學生重點討論“挓挲”的意思,感受老麻雀做好搏鬥的姿勢。隨後,我請學生有感情朗讀,繼而進行填空訓練,讓他們根據提示,填寫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整體把握這一部分脈絡。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又揣摩了老麻雀的心理,以及它為救孩子,奮不顧身,由此而體現出的母愛偉大……

“事情的結局是怎樣的呢”“小麻雀獲救了!”在學習完這些內容,我讓學生回答課後第一個問題,他們爭先恐後,搶著要說出答案,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他們初次接觸的知識點,但是並沒有少見而無話可說,重點還是要老師加強引導。

《麻雀》教學反思14

新學期的第一課是一篇童話—《小麻雀》,講這種體裁是我最拿手的。精心備課後,我滿懷信心地走上講臺,充滿激情地匯入新課後,孩子們完全進入了童話的情景,在我聲情並茂的範讀後,教室裡想起一片讚歎之聲。忽然,一個女孩站起來說:“老師,你好像有一句話沒讀。”我還沒反應過來,教室裡就響起了一片唏噓聲:“哪兒沒讀啊,都讀了!”“你沒認真聽,竟瞎說!”“讀了,我一個字一個字看的,一點沒錯!……我也意識到是她聽錯了,這則童話我都倒背如流了,是不會讀錯的。於是,我平靜地說:“我沒有讀錯,是你聽錯了。”請她坐下後,我又調動情緒,把一個個預設的精彩環節拋了出來。“老師,她哭了。”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原來是剛才給我挑錯的女孩哭了,我的.激情再次被打斷了,我下講臺跟她解釋,安慰她,可越解釋、越安慰,她的眼淚越多。一節信心十足的好課就這樣大打折扣。

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深感遺憾。教學的成功不僅僅取決與教師,也取決與學生。女生自尊心很強,對她的課堂質疑,我沒有巧妙地回答,簡單的一句否定傷害了她的自尊心。如果我能及時肯定她勇於質疑的精神,再糾正她的錯誤,她就會容易接受。所以,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外,還應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無意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

《麻雀》教學反思15

對於同一件事情——獨立生活,文中的三個“人物”——小麻雀、麻雀媽媽、麻雀爸爸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心態,然而就在這不同的心態變化中,最終三個人物達成了共同看法:應該勇敢的面對生活的中的重重困難,使自己學會獨立生活。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了這條情感線索:小麻雀心情是從傷心、捨不得的離開,到後來的歡快得回來見父母。麻雀爸爸媽媽的心情從開始的心軟、堅定,到後來的高興的迎接孩子的歸來。圍繞著這個線索通過朗讀,比較,想象、並結合板書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品味小麻雀離開家的.心情時,讓學生在朗讀中,找到傷心之處“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餓死的。”特別是餓死,一個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以重音突出,我馬上追問為什麼要這樣讀?學生不佳思索的回答,這個事實多麼可怕呀!對於從沒有離開過家的小麻雀是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現在他馬上就要面對了,這正是他傷心之處呀!沒有過多的分析,只是一讀已經超越了千言萬語的理解。有一句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文中的麻雀媽媽又如何忍心面對自己的孩子這樣傷心至極呀,我通過教師的範讀把麻雀把媽媽那對孩子的那一份不忍,那一份同情,並希望得到麻雀爸爸的認可讀給學生聽。學生在聽中體會,在讀中明白。分角色朗讀中,學生以不同人物,用不同的口吻朗讀,並在這聲情並茂的朗讀中將自身的感情融合到文章中去,真正體驗到以讀促理解,以讀代替繁重的分析,在讀中完成閱讀能力的培養,加深了讀文章的記憶與理解。

在體會麻雀爸爸的那堅定的心態時,我用了比較的方法,先出示“從小就嬌生慣養,什麼時候才能獨立生活呢?”再出示“從小就嬌生慣養,永遠也不能獨立生活”這兩句話。讓學生比較兩句話有什麼相同之處,什麼不同之處?哪句話更能體會爸爸的堅定的態度?學生通過比較,明白爸爸的這一問,讓人不由得在內心中就肯定了這個看法,讓問者和答者在反問中達成共識。從而父親的那種不容反駁的堅定的心態,從比較中學生體會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