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聽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聽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聽課教學反思

聽課教學反思1

從第二週至第四周我們三個校區進行了隨堂課的聽課工作,在聽課活動中不僅瞭解了老師的日常工作的態度更瞭解了各位老師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各自學生的學習的調整合組織的工作是否合理與到位。

通過聽課發現各位老師的工作狀態是值得肯定的,隨堂課能反應老師們已入籍翁的認真與踏實的教學作風值得肯定的是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準確,教學過程能抓住教學的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的設計。

老師課前都能對教材進行一個認真地鑽研,重點、難點把握較準,教學思路較為清晰,有的老師具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具體分析如下:

1、 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語言規範;

2、 注重對學生進行個別朗讀指導,班中有一批朗讀佼佼者。課堂裡書聲朗朗;

3、 較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堂禮儀教育,如:當請學生個別朗讀時,發現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能及時進行教育;

4、 課堂匯入環節設計巧妙,通過讓學生擺放青蛙、小鳥,既能具體、直觀地瞭解兩者的地理位置,又能巧妙地將學生帶入相應的教學環境,為文章內容的理解打下基礎;

二、有良好的教態和教學語言,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1、 教師的語言極為精煉,教態自然;

2、 教學思路相當清晰,各個環節處理合理、科學;

3、 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求明確、責任到位,從中可清晰看到教師平時的訓練到位;

4、 學生上課有效關注度較高,積極主動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

5、 在字詞教學中採用分散(教師教)、集中(小組學)相結合,根據生字的特點各有側重,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如蔡雪鳳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圈圈,畫畫,讀讀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培養。

三、適當的運用媒體和圖片為語文教學推波助瀾

如何瑛老師――運用教具“井,井臺、井沿”等直觀的教具為學生能理解課文打好基礎。

張瑾老師――對教材的處理有自己的見解,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了一些教難的詞語,比如課堂中出現的“泉眼”一詞,教師找來了一張泉眼的圖片,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馬上就理解了該詞語。

當然,聽課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面,總結如下:

一、課文整體性的把握還要加強

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老師對學生的字詞教學抓得很緊,但是忽略了在課文教學中的對於課文的整體性感知的環節還不夠重視,老師們還停留在上學期教兒歌的感覺上,忽略課文整體性的感知會勢必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學時要重視這一點。

二、文字積累和拓展與課文學習的緊密聯絡十分重要

在聽課中發現老師們注重學生的文字積累,如會拓展一些疊詞,相同型別的詞語的積累會拓展近反義詞等類似的詞語的拓展,這是正確的思想,但是要考慮到的是文字積累與課文學習的關係,要建立在課文的'學習、閱讀、理解基礎上的是真正的積累否則是簡單機械的習題操練,和課文的學習和語言環境失去了了聯絡就是簡單的習題操練了,語文課也就變成了聯絡課,這是需要注意的。

三、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的時間安排的變化要注意

從上一學期的識字教學過渡到這一學期的讀課文識字後,教學的重點和訓練點也會有所調整,從上學期的單純識字應該向閱讀識字開始過渡,因為有了上一學期的鋪墊我們教會了學生很好的識字方法,學生已經有了自主學習生字好習慣,而且隨著筆畫、部首的增多識字也在迅速起來,上課時可以縮短一些識字的時間,從而平衡好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的相互關係,在課中可以培養學生讀讀、圈圈、畫畫的好習慣,為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打好基礎。

四、語文課的趣味性和評價激勵作用要提高

注重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是在教學時最要關注的一個環節,怎麼讓枯燥的識字活動變得有趣,怎麼讓學生愛上閱讀,喜歡朗讀,會想象,會創造者都和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怎麼讓課堂生動起來,活潑起來,讓教師的語言充滿感染力是我們要著重努力的方向。

在課堂中我們要運用好評價的激勵作用,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錶揚,我們要運用好手中的評價機制為課堂帶來生氣。

聽課教學反思2

9月21號學校組織了九課全體任課老師赴馬牧池中學學習教學經驗,聽了倆節數學課收穫較大.

老師的教法各有風采,但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競爭,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解決,不講求該節課的內容完成如何,重在講求解決問題的力度,深度,範圍的`大小.這樣的課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效果較好.

課上學生忙,課前老師忙。要想課上學生不懶,需要教師課前不懶。只要老師課前做好精心的準備,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備好學法指導、備好------,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展示自我、放飛自我,這樣呈現出的課堂就肯定是有用課堂、高效課堂了。

總之,做到了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我想在這樣的教法下,在老師每節課的不斷積累總結下,經驗會越來越豐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

聽課教學反思3

聽了課之後,自己也親身體會了當老師的艱辛,聽課教學反思。當時是指導老師臨時有事,叫我代上一節課,我也是沒辦法硬著頭皮上的,第一次那麼正式的上講臺面對下面那麼多學生還真有點不知所措。也許是沒充分準備的緣故,也許是第一次還沒經驗的緣故,也許……整堂課下來我自己的感覺就是一團糟,當時真是對自己失望透了。

接下來的第二天,指導老師去聽我的課,順便幫我助陣維持紀律,我雖是有備而上,但自我感覺也還不是很好,教學反思《聽課教學反思》。一堂課下來才知道:要抓住學生的心,維持好課堂紀律是多麼不容易。此外,我覺得任務的.設計也是一個特別要注意的環節,任務應該環環相扣,貫穿課堂的始終,因為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配合老師的教學。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自己還是存在不少缺陷的。首先,在講授知識點時,沒有突出重點、難點,過於追求學生的自主探索;其次,課堂的調控和應變能力還有欠缺,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自己往往還不夠清醒,不能很好的處理;再次,自身心裡狀態也不是很好,站在講臺上,心裡還是免不了會緊張,這些都會影響我整堂課的發揮。希望本週課堂上體現出來的不足能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得到彌補!

這一週,感嘆頗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感受到和學生的合作,感受到曾經老師的含辛茹苦,感受到學生的好學。

第二十二期南宮鉅鹿頂崗實習分隊,南宮市第二中學,陳歡。

聽課教學反思4

鄧老師設計的教學策略放手讓學生自己想法設計包裝的方法,並親自實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反思那種包裝方案最節約。

閃光點一:讓學生作為整個教學的主體,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感受,發現刺激其思維的運轉和語言的表達,大膽的猜想,有根據的猜想,並驗證猜想。

學生從一盒的包裝至少需要與其表面積相等的包裝紙出發,引出多個相同物體包裝的擺放形式,從而找到最小表面積的最優方案。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嘗試擺放、計算,使學生經歷計算、動手操作、猜測、發現、驗證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對於規律的'總結是屬於稍有難度的問題,但實際操作疊放是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的,也就真正體現了人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認識,也體現了面對所有學生的新要求。本節課設定了五次活動,採用“操作-猜想-驗證-結論”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動手操作中探索出包裝方法的多樣樣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閃光點二:學數學的目標之一是用數學,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的生活中去。

通過學生擺一擺、猜想、驗證-結論等教學環節,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的作用,體會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閃光點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擺出不同的包裝方法,猜想怎樣省包裝紙,驗證猜想,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囊,得出哪種包裝最省包裝紙。

閃光點四:注重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在拓展應用環節中,對餅乾、月餅和牛奶的包裝進行點評,使本節課的綜合實踐得到了延伸,既培養學生節約的意識,還提高孩子們對知識的綜合運用體會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閃光點五:把握並駕馭教材,有深度的拓展。

鄧老師是一位年資深的高年級老師,每次聽她的課都會給我們新的啟迪,有著新的感悟,作為高年級老師的她,課堂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儘管她語言不是很華美,可是很有吸引力,聽課者與學生會受感染,自主進入課堂。她的教學中特別注重拓展應用環節中,有深度的拓展,不難看出,她平時的課堂中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各種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聽課教學反思5

我覺得陳老師的課對低年級的課堂習慣抓得很實、很到位,確確實實地做到了關注每一個孩子。例如,一個小朋友在站起來讀書的`時候,她要求全體同學把書拿起來聽他讀。如果有一位小朋友書沒拿起來,那麼就不能開始讀書。還有在讓學生自讀課文的時候,有個別小朋友讀得慢了一些,陳老師並沒有接著上下一個環節,而是要求大家等一等讀得慢一些的小朋友,一定要等每一個學生都讀完了,再開始往下上。就像劉特說的,陳老師的課能體現出低年級課的特點(識字、寫字、讀書、背書),體現細節,習慣抓得很好,特別關注每一個,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陳老師抓住了“蕩清波”、“白帆”、“新生活”、“裝滿”、“咱們”、“渠”、“駁”、“船”、“籮”等關鍵的字詞指導朗讀和理解課文,對字詞和課文朗讀的訓練抓得很實。而且,陳老師的課讓我感覺她與學生互動的方式特別平等、民主,處處關愛學生、尊重學生,體現了陳老師優秀的個人素質。

聽課教學反思6

顧老師將本單元學習的主要知識歸納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分數的概念、分數的分類、分數的基本性質及其運用、分數與小數的互化,通過顧老師的整理和複習教學,幫助學生鞏固對分數基本概念、基本性質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水平,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顧老師力求突破傳統複習課的教學方式,嘗試運用“課堂自主整理——集體交流點評——複習綜合提高”的步驟,通過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師生之間的集體討論,相互交流、補充、完善,相互質疑、辯論、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張揚個性。

顧老師還特別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歸納複習與整理的方法。整理過程中,老師鼓勵學生用合理、簡潔、清晰、有特色的形式進行整理,藉此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品質和創新意識;在相互評價整理情況時,引導學生比較歸納總結出根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進行整理的方法,並鼓勵學生今後用這種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識。這樣從整理和複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獲取知識的方法、步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這節精彩的複習課裡,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性質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初步學會根據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整理有關分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都源於顧老師別具心裁的教學設計和名師的教學能力,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聽課教學反思7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個單元知識點較多,連續性較強,自成一體,甘老師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審計,對本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整理和複習。

在教學過程中,甘老師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綜合應用。充分體現學習不僅僅是隻注重結果,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整理知識點後進行進一步的概括(意義、分類、運用等),使學生明確各知識之間的聯絡。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突出數學的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甘老師在課堂裡注重創設民主氛圍,突出主體。開放教學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複習運用的過程。教師始終是參與者和合作者。課始引導學生產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後先在小組內交流,推薦優秀作品,選代表介紹,然後讓其他同學點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營造一種寬鬆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的複習、回顧不光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再次分享,更是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再次體驗,也是對自己學習經驗的積累和昇華,通過回顧,學生學會反思和梳理,把知識納入認知體系中。

聽課教學反思8

從學校組織的朝聖學員課改展示活動中,我受益頗豐,具體如下:

1、在對練習答案時,小組討論、統一答案後,將答案由6號展示在黑板上,然後,小組再就問題再互相提問,以加深印象。

2、在小組展示時,儘量5、6號講,3、4號總結,1、2號提升,7、8號緊跟(儘量讓其講,樹立自信)。

3、在新授課或練習課時,每組2號到其他小組抽測檢查本課所學內容,儘可能抽7、8號。

4、把課堂的指揮棒交給課代表,應該會更好。

5、激發學生鬥志,鼓勵每組的5、6、7、8號,挑戰1、2、3、4號,在“激戰”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當然,收穫應不僅如此,諸如各位老師的愛生、敬業精神等等,都是我學習的目標。在課改過程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聽課教學反思9

聽了陶老師執教的《倍數和因數》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倍數和因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中,陶老師讓學生擺出圖形,通過乘法算式來認識倍數和因數。用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拼一個長方形,觀察長方形的擺法,再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組織交流出現積是12的不同的乘法算式。即:4×3=122×6=121×12=12。根據乘法算式,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倍數和因數,初步體會其意義。在得出這些乘法算式以後,先根據4×3=12說明12是3和4的倍數,3和4都是12的因數,使學生初步體會倍數和因數的含義。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舉一反三,結合另兩道乘法算式說一說。在這一個環節中,陶老師還設計了讓學生根據除法算式說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讓學生明白除法算式中也能找出倍數和因數。最後,陶老師出示了五個數,讓學生從中找找,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這一設計既是對上面內容的提升,又引出了下面的內容。

2、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尋找,課本上是安排先教學倍數後教學因數的。陶老師在教學時,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首先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好,找因數的方法比較難一點點,它需要學生的逆向思維,所以陶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著學生,扶放結合地讓學生去探索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隨後再去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學生就容易找準了。這樣安排既承接了上面的內容,又為學生一個數的倍數提供了方法。

聽課教學反思10

週二,聽了六年級的一節競賽課《十五從軍徵》,在這節課中,教師通過運用聯想、想象等方法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取得了比較好的學習效果,該節課中教師對課文的朗讀指導做得非常好,下面選取其中的一個片斷與大家分享:

片斷一:

師:老兵歷經艱辛,和親人分離了65年,因為戰爭,他們音信隔絕,現在,他終於可以回家了,在路上,他遇到了鄉里人,便向鄉里人打聽——“家中有阿誰?”此時,老兵的心情怎樣?

生:老兵急切想看到他的家人。

師:大家想想看,他會怎樣問?

生:老兵迫切地問。

師:你能讀讀這句話嗎?

生讀。(生語速加快)

師:你能邊做動作邊邊回答老兵的問題嗎?

生邊做邊讀,讀出了老兵的回家的'急切心情。

師:聽了鄉里人的話,老兵非常——

生:非常難過。

師:為什麼?

生:他覺得自己非常對不起自己的父母,六十五年了,終於能活著回來了,卻再也看不見父母了,再也不能孝順他們了。所以他很痛苦。

師:是呀,多少次戰鬥,多少次死裡逃生,是什麼使老兵能夠咬緊牙關堅持到最後?

生:是回家的信念使他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師:可如今,當他帶著希望回來時,聽到的卻是——

生帶著哭腔讀: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學習“回家路上鄉人”部分,理解老兵在回家的路上急切想知道家中情況是重點。此環節中,執教者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老兵久不歸家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來感受戰爭給服役的士兵帶來的痛苦。特別是學生表演朗讀鄉里人回答老兵時的一個“遙指”動作,更給人與無盡的淒涼之感。但是,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是指向體驗與表達的。體驗也是一種全身心的參與,體驗的通道一旦被開啟,它將大大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所以,如果執教者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讓學生分角色採訪式表演朗讀,使學生通過表演去體驗老兵對親人、家的急切盼知又怕知的詢問及聽到鄉里人“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後的悲痛之情,他們的感受將會更深。

聽課教學反思11

20xx年10月11日,我有幸去沂水聽了國中語文優質課評選的聽課活動,學到了不少東西,也身感自己的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深感不虛此行。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回顧教師們的優秀課堂,我們可以看到每位老師的特點。有的老師擅長設計各種活動環節提高課堂氣氛,有的老師本著有利於培養學生習慣的目的教學生學習方法,有的'老師課堂語言幽默豐富惹人好感,有的老師課堂緊湊主題突出,還有的老師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也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佩服他們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我覺得先不論學生的配合與否,光從老師身上我們就能感受到語文的多樣和精彩。

1、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課堂,同時老師們具有優美圓潤的音色,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更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2、豐富的教學語言激情於課堂。

教學語言的確是一門值得我們潛心研究的藝術,運用得恰到好處的教學語言能把學生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如講課老師執教的《天上的街市》一課,他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激昂,時而鏗鏘有力,他的語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師、學生、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3、教材處理獨具匠心,設計巧妙

可以說良好的教學設計是一堂課精彩與否的關鍵之一,老師都能抓住文字中的關鍵點(關鍵詞句、關鍵問題)來展開,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以重點段引導學生讀書、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如《春》這堂課就抓住了這一點。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好教學後記;多看書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業務水平。爭取成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讓學生、家長和自己都滿意的研究型教師。

聽課教學反思12

聽劉老師的課,宛若坐在小舟中順流而下,沒有驚濤駭浪,卻在知識的涓涓細流中完成了整堂課的旅行,國小語文聽課反思。以下可能條理性差一些,但確是我感觸到的一些:

1.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個眼神都滲透著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鼓勵。“同學們真會學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表揚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正面鼓勵了學習態度,我相信孩子會非常願意跟著老師繼續往下學習。反觀自己的課堂,正面鼓勵、側面表揚、競賽激勵是經常用的,而且效果明顯。課後自己也會經常告誡自己課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勵技巧去正面引導,而非負面,這樣孩子會樂於接受,越來越好。

雖然坐的離劉老師課堂遠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視線中揣摩到老師與學生眼神的交流。老師要學會用眼睛說話,“傳情達意”。這是我現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達出來,使自己的心與學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共同探索知識更廣闊的空間。

2.課堂上的一動一靜,都是優秀課堂常規的展現。回答問題時踴躍而不亂序,思考問題時積極而不躁動,朗讀課文時認真而不怠慢,這種種的種種都強烈地衝擊著我。反觀自己課堂,課堂常規著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上課10分鐘之後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方式去規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幾個個別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是很久,一堂課中我要經常去鼓勵。聽師傅的課,現在師傅很少費口舌去規整課堂,孩子表現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課堂正常嗎?自己給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這學期的課堂常規有時候覺得還沒有上學期好。原因:自己在課堂常規要求上有些放鬆。這學期過於關注知識的傳授與鞏固,在習慣和常規上有些疏忽,殊不知,習慣和常規是正常傳授與鞏固知識的前提。這一階段我在盡最大努力去彌補過失,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3.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牢記在心。“請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讀第一段)我畫的詞語是‘裝飾’,因為…….”清晰、簡明、大氣。這種方式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引領,而非是僅僅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覺得我應該有意識地把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入我的課堂。

4.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初讀課文---詞語和生字---再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觀自己的課堂,大體環節設計上基本上沒有問題,把握不太好的主要還是最後一個環節理解感悟。問題出現要依靠自己去解決,自己要深入研究文字,理解透徹,把握準確重點難點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講授能力。多涉獵各方面知識,視野開闊,從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審視文字。

5.使淳樸的'鄉下人家與古詩對話、融合、提升。在劉老師課堂的尾聲,學生齊背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陸游的《遊山西村》,一起欣賞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王建的《雨過山村》,王維的《山居秋暝》,最後,劉老師又推薦了戴望舒的美文《天晴了的時候》。理解課文內容後,老師帶著孩子們去廣闊世界裡尋覓更甜蜜的知識,不僅一起尋覓咀嚼,還推薦放手,告訴孩子們課外還有更多的只是等待他們去尋覓。鼓勵孩子跳出課文,去生活中找尋知識的源泉。我想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厚重的文化積澱。我覺得我越發重視晨讀中的古詩教學了,在不間斷的背誦和初步感悟中,孩子們的文化底蘊會越來越厚實的。········

聽課教學反思13

周4聽了孟祥海老師的一堂文言文教學展示課,後又一起做了評改,覺得受益不淺。

就課堂教學設計上來看:

1、流程設計條理清楚,充分體現了我校的課改路子,教師在過程推進中都照顧到了點面的平衡。

2、任務項搭配合理,既是整篇文章的展現,又適合小組合作的實際。

3、交流展示有張有弛,學生參與的多,質疑的多,解決問題多,很好的發揮了交流的`功能。

4、教師參與適時有效,在小組交流展示過程中,特別需要老師的引導和總結,這一點,孟老師i做的非常到位,很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當然,也有需要改進之處,一個是在回顧已學知識時,最好能夠用問題的形式來展開,這樣更有利於引出本課的任務;二是課堂上學生讀的少了些,就這個問題,大家做了很好的交流,我們認為,讀可以採取多種形式來實現,不一定侷限於課文或段落,可以使小組中的題項,甚至是同學們的答案。

相信,通過這樣紮實有效的聽評課活動,我們的課改步伐會更加穩健,更加有力,也會走的更遠。

聽課教學反思14

本月我們數學組舉行了校區教研活動,一起觀看了全國第八屆國小數學教學改革觀摩會的錄影課《路程、速度、時間》,教師自然、親切的教態,流利、精煉的語言,高超的教學藝術,靈活的教學機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們反思、學習。

一、眼前一亮的感覺,課堂顯得紮實而有魅力。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數學課堂生活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我們所使用的新課標人教版教材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孩子的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這些課中,教師都重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從情景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蘊含著豐富的可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絡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藉助生活經驗,學會提問題,想辦法,主動探索。

二、課件設計新穎。

本次聽課的一大亮點是課件設計非常新穎、到位,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了學習興趣。課中,選用了劉翔的110米欄的比賽錄影,並用flash動畫製作了我(老師)與劉翔褰跑的場景,非常有趣地直觀告訴學生速度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的關係。課件用得到位,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促進知識內化,提高課堂效率。

聽課教學反思15

連續兩天的聽課,我深深地為各位老師優秀的個人素質和精彩的教學設計所折服。而課後的點評,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語文意識”這個詞。對這個詞,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教學活動和教研活動中,不經意間常常會與其有所交流;陌生的是我始終看不清它的本來面目,往往欲伸手碰觸卻所得甚少。按照我的淺薄理解,語文意識就是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讀語文、品語文、用語文的方法,並將之於日常教學之中實踐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欣賞語文的美,並自覺地運用美的語文。

這次的觀摩課,在語文意識這方面都有比較出彩的表現。如詞語的精準及其情感的體會、朗讀的指導、寫作方法的滲透和練習,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針對這幾節課,結合我所教過的低中年級,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1、教材解讀

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課文都是比較短的,初教學時,常常會有一種課文太簡單、不知從何下手的煩惱。而讀懂教材,又恰恰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基石,是必須做且必須做好的一個環節。

這次觀摩課,老師都十分重視教材的解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年級教材《船長》的課堂。張老師在大的方面注意到了刻畫人物時採用的兩種描寫手法: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並有意識地將之融入教學之中。先找關鍵詞句,小結出行動描寫的手法;再點出語言描寫的手法,圍繞語言描寫尋找關鍵詞句。雖然只是順序換了一下,卻使課堂很好地連貫了起來,不刻意不呆板。從小的細節來說,張老師對於課文中一些詞句的解讀十分到位。如對“吼”的理解,不僅僅是表面的聲音大而已,在當時特定的語境中,這個“吼”字除了船長要讓所有人聽到他的聲音,還有一種“壓倒”“一切呼號和嘈雜”的力量,一種奠定自己威嚴以冷靜指揮人們逃生的作用。諸如此類,對“整個人群”“命令”“夠了”等詞語的理解,再加上教師極為豐富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了當時人們的慌張和船長的威嚴、冷靜,從而較好地指導了學生朗讀。

聽課後我翻看教材,發現在本課的語言描寫中,出現了多次感嘆號,可以說感嘆號佔了很大的分量。我認為每一個感嘆號都表達了船長不同的感情、表現了船長不同的語氣,教學時不妨也藉助一下這些感嘆號讓學生理解課文、加強朗讀。關於杜老師評課時說到的省略提示語讀書的問題,由於剛教過三年級孩子習作中提示語的作用和用法,所以在聽課時我也產生了這個疑問,能夠忽略提示語嗎?(當時看不清螢幕,沒有思考太多)誠然,課文中描述的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所以船長和洛克機械師的對話,沒有一句提示語,只在前面提了個“威嚴”,可我覺得如果後面船長和奧克勒大副的對話繼續為了體現“簡潔有力”而沒有提示語的話,可能船長“喊”的那一聲奧克勒大副就“聽不到”了。後面放在說話中間的“船長說”也是為區分意思而設,前一句是針對“20分鐘”所說,後一句則是下的命令,用提示語區分一下意思更明確,而且過多的沒有提示語的對話也容易讓讀者產生混亂,甚至沒有思考的空間去體會當時船長的心情。其實,後面的提示語已經很簡潔了,完全不會影響總體上的“簡潔有力”。至於此點要不要在課堂上體現,又是另外一說,畢竟一堂課是要有所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2、朗讀的指導

閱讀教學始終要以讀為主,以講助讀,以各種教輔手段促讀,歸根結底,就是要利用一切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出人物的'感情和個性,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本次觀摩課上,老師們運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讀書,優美的語言描繪,特定的情境創設,字詞的情感引導,循序漸進的情感鋪墊,有許多出彩的朗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緯三路國小的孩子。還拿《船長》做例,教師通過自己豐富的語言引導學生讀出發生災難時的危急,學生的語速、語調等閱讀技巧和情感等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此時老師問學生“你覺得你讀得怎麼樣?”學生竟然還不滿意,認為自己讀得還不夠“危急”,於是再次試讀。後面的對話朗讀,老師採用了體會關鍵詞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由於對課文理解比較到位,最後的朗讀學生完全讀出了對話的“簡潔有力”。

不過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地方讓我看到了我的困惑,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我想盡辦法去引導學生,可是,讀得好的學生還是讀得好,讀得不好的也還是讀得不好,甚至無論讀得好與否,教學前後的朗讀差別都不是很大。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出現了跟我一樣的問題。想來,大概是平時訓練不夠,引導的方法還是不恰當吧。

3、資料拓展

不得不說,老師們為了上好一節觀摩課,尤其是高年級的課堂,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且進行了恰當整合,展示給學生,以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鄭和遠航》一課,老師蒐集了相當多的視訊資料、文字資料,在教學到相應環節時出示,讓學生去體會寶船的雄偉壯觀、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和重要意義等課文內容,學生也被這些資料吸引,談出了自己的理解。不過我有一個疑問: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我們三年級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學習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方法了,為什麼高年級的孩子反而是直接越過過程享受成果了呢?我沒有高年級教學的經驗,不太確定究竟能不能放手一些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去整理呢?

以上,是我聽完課之後的一點點反思。我的教學經驗不多,許多理解和想法都很不成熟,反思寫得也比較淺顯,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