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班級共有學生13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3人。

2、本學期學生學習情況與上學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3、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有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提示主題文字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定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有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讓我試試看》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做勇於挑戰的人。並通過嘗試種下一粒子,學會呵護、養育小小的生命。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好好玩》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多做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遊戲活動,瞭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傳統遊戲活動,學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場地創新健康安全的遊戲。

3、通過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的教學,延續上學期“公共場所”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從生活的點滴認識到人類對乾淨的水、新鮮空氣、生態環境的需求和保護。在社會生活中養成愛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會努力的》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同時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自己做得更好。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懂得我們要敢於挑戰、敢於嘗試,指導學生在對故事、情境的思考當中領悟道理,在實踐活動中強化行為,使學生明白我們要敢於挑戰和嘗試,讓學生嘗試心理調節,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我消除煩惱和給別人帶去快樂的行為習慣,積極參與有益的遊戲,健康快樂的成長,喜歡鍛鍊身體,願意堅持參加體育活動,學會對資訊進行家中處理產生新的聯想或者學會解決新的問題,激勵學生積極投入環保事業,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讓學生明白成功不是輕易能得到的,她屬於那些能持之以恆的拼搏者。

教學難點:

培養應付挑戰的勇氣,願意想辦法解決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學會自理,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學生做事有計劃、用心、不畏困難的品質,認識到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注意遊戲安全,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發展幼兒動手、思維、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細微之處入手開展環保活動,讓學生體會堅持完成一件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事後成功喜悅。

五、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直接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2、充實教學內容

教科書式一種“活性因子”,它應啟用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隊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3、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力與形變”、 “春和夏”、“土壤與動植物”、“位置與方向”和“我們的校園”五個單元組成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本冊共有14課:《推力和拉力》、《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伸縮的橡皮筋筋》、《春天來了》、《做個綠色小使者》、《炎熱的夏天》、《尋找螞蟻的家》、《給小草安個家》、《種豆子》、《描述方向》、《確定位置》、《做個小導遊》、《製作校園模型(一)》、《製作校園模型(二)》

本冊主要圍繞七個主要科學概念,將物質科學中的力的作用以及位置和方向、地球與宇宙科學中的季節變化現象以及土壤與動植物、生命科學中的植物生長、技術與工程領域中的工程設計思想的部分內容設計為“力與形變”、 “春和夏”、“土壤與動植物”、“位置與方向”和“科學擂臺--我們的校園”5個單元,力求從學生的視野和生活經驗出發組織學習活動。

二、學情分析

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

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永續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1、力與形變單元將引領學生通過各種探究活動感受和建構推力、拉力,從而認識到力作用於物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春和夏單元幫助學生認識春夏的顯著特徵及春、夏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愛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3、土壤與動植物單元初步瞭解如何種植樹木的基礎上,以學生熟悉的土壤為研究物件,使學生在親歷觀察、種植的過程中發現生物生長髮育中的變化,體會到土壤裡動植物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4、位置與方向單元引導學生描述物體所處的位置和方向,並鼓勵學生在活動中交流合作的同時,瞭解生活中很多時候需要有效的描述位置,同時培養學生空間認知的本領和空間的整體想象能力。

5、科學擂臺—我們的校園單元統整“位置與方向”“力與形變”等單元所學知識,引導學生在正確調查校園建築、樹木、道路等物體方向和位置的基礎上,繪製校園平面圖,並使用橡皮泥、硬紙殼等材料製作校園立體模型,鼓勵學生細緻調查、大膽設計、勤於動手、勇於創新。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型別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備註

1、推力和拉力

2、改變物體的形狀

3、可伸縮的橡皮筋

4、春天來了

5、做個綠色的小使者

6、炎熱的夏天

7、尋找螞蟻的家

8、給小草安個家

9、種豆子

10、描述方向

11

11、確定位置

12、做個小導遊

13、製作校園模型(一)

14、製作校園模型(二)

15、整理與複習

16、整理與複習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

學情分析:

學生對國學經典有了一定的瞭解,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樂學,因而學起來不能有什麼大的困難。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設計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是:經典驛站,這一單元主要讓學生知道我們怎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第二單元是藝術樂園。全冊共有16課。包含"經典回放"、"溫馨點選"、"活動廣角"和"成長袋"四個單元。經典回放,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知情。溫馨點選 展示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領悟其智慧、風骨、胸懷、操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座標,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礎。活動廣角 展現齊魯名勝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瞭解山水中蘊涵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成長袋 學生自我評價。教材基本表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文經典中的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目標)、"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一個總結評價、積累沉澱的空間)

教學目標:

本學期學習後八課,能背誦書上所選的經典。

瞭解所選經典的意思。再慢慢品嚐、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時間來,就變成自己的東西了。童年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記住、背誦下來的東西,才能終生不忘。這叫"童子功"。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其中特別有興趣的課題,搞一點研究。這樣不斷做下去,你自然就有了一顆"中國心",從氣派到做派,就是真正的中國人了。

在教學中,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孩子真正接觸歷史,與經典親密接觸,接受古典文化的薰陶,觸控民族文化的根。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問題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教學措施:

1、誦讀,記背。再慢慢品嚐,感悟。

2、對其中感興趣的話題,展開研究。

3、將這本書擴展出去,蒐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瞭解,夯實我們民族的根。做一個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4、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5、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鱷魚吃人"等。

6、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7、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8、要注重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9、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

10、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11、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教學進度:共八課,每兩週一課,詳細進度見下表

周次 教學內容 備註

1-2 隨園詩話(讀書)

3-4 隨園詩話

5-6 世說新語(王戎識李)

7-8 世說新語

9-10 逢老人

11-12 小松

13-14 畫雞

15-16 風

17-18 池上

19-20 鞏固檢測

二年級 地方課程 傳統文化 18課時 P37-73

海洋教育 9課時 本冊學完

安全教育 9課時 學校安排

學校課程 國防教育 18課時 學校安排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4

一、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46名學生,孩子們聰明、懂事、活潑,我非常喜歡他們。學生們經過快兩年的入學學習,他們基礎知識還是比較紮實的,學習習慣養成也較好,能夠自覺完成作業,課堂上積極思考、發言。但也有個別學生養成習慣不好,本學期繼續進行養成教育,讓每個學生各展所長,更好的發展。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32篇課文。其中28篇精讀課文和4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是:《卡羅爾和她的小貓》《充氣雨衣》《玩具櫃檯前的孩子》《阿德的夢》。略讀課文只編排了兩項課後練習;有識字任務,沒有寫字要求。“語文園地”包括四~五個欄目,在上冊教材四個欄目的基礎上,新增了“寬頻網”。八組課文之後,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教師可作靈活處理。教材最後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有400個。生字表(二)是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有300個。要求認識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每一課的課後練習中標明。除了隨課文識字以外,在“語文園地”裡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學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認識生字,也可以藉助生活經驗,在同類事物的列舉中認字。

三、學習目標

1.繼續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00個字,會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等語言環境瞭解意思。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要求認識的字不要作過細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則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意思,正確書寫,並練習運用於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之中。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3.繼續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5.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句。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體會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對聯、古典詩詞、格言警句。

9.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增強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能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10.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學習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學習寫日記。

11.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樂於觀察大自然,熱心參與學校、社群活動,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教學重難點

繼續用學過的方法識記生字、生詞。會用標點符號寫出通順的話,培養學生朗讀的技巧,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學校下發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內容安排。在學校教導處的帶領下,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實效性。

2、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備好課、上好課,做好教學的六認真工作。

3、深入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知識,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改變讓學生接受學習、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舉手發言,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揚敬業精神,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體裝置和遠端教育資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課前精心準備課件,吃透教材,保證每節課的教學質量。認真批改每一次作業,及時反饋。

5、做好學生的課外輔導和補缺補差工作。充分利用課內課外的時間加強學困生的輔導轉化工作。給他們以實實在在的、平等的鼓勵和幫助。

6、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組織好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7、積極參加語文教研活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8、根據當前教改形勢,結合班級實際,努力進行課堂教學的推陳出新,屏棄以往不利於發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做法,把輕鬆愉快的氣氛帶入課堂,讓學生樂學、會學、會用。

9、注重學生書寫的指導和訓練,養成良好的坐,寫姿勢,並且培養學生能專注做事的好習慣,同時也使他們受到書法藝術美的薰陶。

10、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形成互幫互助教育模式,使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11、認真做好單元測試,做到發現問題及時禰補。堵絕學生吃夾生飯的現象,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12----14課時

第二單元11----13課時

第三單元12----14課時

第四單元12----14課時

第五單元12----14課時

第六單元11----13課時

第七單元12----14課時

第八單元12---14課時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在把若干個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剩餘現象,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規律。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會列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聯絡生活實際並通過學具操作認識千位,知道計算單位百和千的關係,掌握三位數的組成,會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對千以內數的大小進行簡單的估計和判斷。

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探索三位數加、減筆算的方法,掌握計算要領,並會進行相關的估算和驗算。

經歷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並掌握演算法,會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和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會估計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的範圍。

空間與圖形:

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能根據給定的東、南、西、北某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七個方向。能運用方位詞語清楚地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能看懂、會設計簡單的路線圖。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會用直角判定銳角與鈍角。

在測量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與米、釐米的關係。會恰當選用長度單位計量並表述物體的長度,會進行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統計與概率:

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會對同一組資料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和預測。

2.數學思考方面。

通過認識千以內的數,進一步提高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的能力。通過有關口算、筆算和估算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釋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發展數感。通過探索和發現數、計算以及平面圖形中的一些簡單規律,進一步提高比較、歸納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符號感。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感受統計的必要性。通過簡單的實際調查以及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活動,進一步積累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經驗,體會分類方法的多樣性,更加客觀地理解統計結果,從而發展統計觀念。

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中,繼續發展推理能力,學習有條理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問題情境和各種數學現象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積極嘗試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問題,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評價。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體會合作的益處,提高參與合作交流的積極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數學的願望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思考的價值與魅力。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主動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原因並及時作出調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一共編排了10個單元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領域先教學有餘數的除法,然後依次教學千以內數的認識,三位數的加法與減法,兩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結合計算,教學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分米和毫米,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方向和簡單的路線圖,直觀認識角(包括直角、銳角、鈍角)。在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並分別計算。全冊教材編排了二次實踐活動,《測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動,利用指南針在校園內測定各個方向的景與物;《你能跳多遠》是專題型活動,運用統計的方法研究各種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1.選擇現實的、有利於學生探索的`素材

現實的學習素材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從數學的角度研究和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便於學生從已有的認識和客觀事實出發,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探討,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和認識。根據這樣的認識,教材特別重視對學習素材的選擇。一方面,讓學生藉助自己熟悉的具體情境來學習數學。例如,選擇學校圖書館借書情況的資料,提出加、減計算方面的問題,就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聯絡生活經驗來研究、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進而提高學習三位數加、減計算的主動性,體會數學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選擇學生能體驗到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根據已有基礎和生活經驗來認識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對物體認識方向以及描述經過的路線,發展空間觀念。此外還設定常見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發展應用意識等等。另一方面,用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情境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例如,用動物運動會上不同動物長跑、跳高比賽的場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類統計;用具有生活氣息的大象搬木頭、猴子採桃子等童話場景,引導學生學習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以及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

整冊教材還充分注意題材內容的廣泛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加強學科間的綜合。同時又注意同一單元例題題材的整體性,用實物、對話、表格和圖片等多種表達方式呈現學習內容。如加法、減法這兩個單元的例題,全部以圖書館為現實背景,用表格呈現資料,以便學生感受和利用這些數量之間的聯絡來學習新的內容。

2.努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也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面對現實的具體問題,從數學的角度、用數學思維的方式,參與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經歷數學問題的產生、數學知識的形成、數學結論的得出的過程,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讓學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為主要方式學習數學。例如,在認數時,讓學生通過數一數理解千以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自己的觀察、撥算珠和分析活動,認識千以內數的組成,學會數的讀寫。在學習有餘數除法時,讓學生自己用學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餘的情況,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有餘數的除法並學會計算。在學習乘法計算和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讓學生經歷現實情境提出問題建立模型應用解釋的過程,從與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釋中探索出相應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確定位置時,引導學生親歷其境,感受觀察者所在的位置,確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體的位置和經過的路線。在認識角時,讓學生從對一些物體的觀察中抽象出角,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鞏固角的概念、認識角的大小。在學習統計時,讓學生按不同分類標準依次經歷收集、整理、描述相應資料的過程,並用統計的資料進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冊教材安排的2次實踐活動,特別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並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綜合應用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的存在和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遠,讓學生用數學的方法研究實際問題,通過在實驗中記錄、統計、分析資料,得出研究的結論。這不僅有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學生初步感受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3. 著眼學生髮展,重新整合知識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數學課程的教學,不光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數感,形成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以促進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為此,教材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了新的整合。

(1) 認數和計算的安排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

本冊教材把認識一千以內的數單獨設定單元,按整百數、幾百幾十、幾百幾十幾的順序來教學,並相應安排口算幾百加減幾百、幾百加幾十和相應的減法。這主要是從發展學生數感的角度來考慮的。一方面,如果在認識百以內數以後直接就教學萬以內的數,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在生活裡接觸幾千或一萬這樣的數機會不多,就不利於學生正確體會、理解一個數的實際意義,這對培養學生的數感是不利的。在認識百以後先認識一千以內的數,與學生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可以以百為基礎,讓學生在實際數數中逐步體會幾百、幾百幾十等的實際意義,積累對數的實際大小的感性認識,學會用數來表達和交流有關自己身邊的事物,從而增強學生的數感。同時對千的認識,又利於以後體會幾千、一萬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教材把認識整百數、幾百幾十與整百數的加減口算、幾百加幾十和相應的減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應的計算促進對數的意義的理解。此外,由於加減法的計算要求不超過三位數,先認識千以內的數也與這一要求相適應。

教材在把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教學的同時,在內容上還體現了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要求。教材結合認數分別安排幾百加減幾百、幾百加幾十和相應的減法口算,乘法中結合安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學習。教學加減筆算和乘法筆算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計算方法,如擺小棒、撥算珠、用已有的知識推理等。結合加減法筆算讓學生學習估算的方法,學習乘法時一併探索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如例題36times;2,教材讓學生先用估計的方法,認識到由於36在30和40之間,所以積在60和80之間,再探究應該怎樣筆算。學生練習計算時經常要求先估計得數大約是幾百多或幾十多再筆算,面對實際問題時,要求估計結果大約是多少等等。這些對發展學生的數感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

蘇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2) 空間與圖形的安排注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安排空間與圖形內容時,教材注意提供現實的場景和材料,把認識空間與圖形和生活經驗聯絡起來,便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讓學生在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利用生活經驗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據相應的方向觀察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者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讓學生聯絡具體環境、運用學過的方位知識形象地描述經過的路線,看懂和識別路線圖。這些都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認識角的時候,不再單純地認圖,而是注重從對實物上角的觀察中抽象出角,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出一個角、折出一個角、做出一個角,也十分有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認識分米和毫米時,除了注意讓學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外,還在具體測量物體長度的基礎上,讓他們估計常見物體的長度,這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有作用。

(3) 統計的安排注重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學習統計應該讓學生面對現實情境或問題,經歷運用資料描述資訊、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統計是通過了解具體資料解決有關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手段,同時統計能引發自己對問題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斷和推測。如果學生在學習統計時對這樣的策略、過程、作用有所體驗的話,就有利於發展統計觀念。教材在安排統計內容時,首先設定實際情境,讓學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麼?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後讓學生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把結果填在表裡,學會用統計表表達資料,根據統計表表達出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交流。教材還注意用學生自身的生活題材作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統計和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教材的這些安排,可以使學生在處理有關問題時想到統計的方法,不斷積累對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資料的方法的體驗,逐步發展統計觀念。

(4) 教學的內容安排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方式觀察生活的習慣,認識生活裡存在的數學資訊,嘗試用數學知識或數學方法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主動地聯絡生活經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本冊教材在內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慮。計算都從創設的現實情境引入,如加減計算以圖書館借書情況引入,乘法計算從大象搬木頭、小猴採桃、購買水彩筆等引入,從而使學生體會計算對於解決問題的作用,感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認識方向從觀察學校周圍的建築物和公園平面圖引入。這些都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是現實的、是有實際意義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練習裡安排了大量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讓學生聯絡實際應用數學知識。例如,讓學生聯絡具體背景運用計算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提供現實場景讓學生嘗試提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用統計資料的方法對現實問題進行量化分析並作出簡單判斷,讓學生利用周圍的環境確定物體的位置和位置關係,依據平面圖結合實際背景進行路線的描述,結合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進行簡單的測量,加強長度觀念和長度單位的應用等等。

為了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對一些特殊的實際問題,教材設計現實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聯絡實際場景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絡,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探尋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體驗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例如,結合加減計算安排了用加減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結合乘法計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這對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裡的簡單應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和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是大有好處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點外,本冊教材還重視練習的設計與安排,體現練習的層次性;注意有意識地、逐步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注重發展學生積極日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有這些都將有力地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後,已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做到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以學生經驗為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4、要多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

5、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覺得紮實。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9、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教學進度安排

1、餘數的除法------------- 5課時

2、認數------------------- 8課時

3、分米和毫米------------- 2課時

4、加法------------------- 7課時

5、認識方向--------------- 3課時

6、減法-------------------12課時

7、認識角----------------- 2課時

8、乘法-------------------11課時

9、統計------------------- 3課時

10、期末複習---------------10時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6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離開了審美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將是一潭死水。美的感染必須通過自身的體驗才能獲得,因此,音樂審美教育不僅要完整地體現在課程中,更要體現在音樂教學活動中。

以往音樂教材的視角往往單純從音樂到音樂,很少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本教材就很重視從音樂文化上去開拓,教材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絡等等,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

作為一門學科必然有他自身的體系,音樂也不例外,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這是因為音樂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徵所造成的。無論是音樂表演、音樂欣賞,他們都與各種形式的時間活動密不可分。就音樂教學活動而言,學生離開了延長、演奏、創作、鑑賞等音樂時間活動,就很難獲得直接經驗。

新教材的曲目選擇,在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基礎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各年級的歌曲還兼顧時代性。朗朗上口,讓學生愛聽、愛唱。另外還有自制樂器、創編小品、遊戲、舞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想象中去創造,促進思維,發展智力。

一、學生分析:

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日常行為養成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表現在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能夠自覺的完成一些老師佈置的任務,對音樂的理解力也有顯著的提高;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能養成有感情演唱的習慣。對每節新課的理解力也有加強。

2)、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增強、這個時期應更充分的發揮學生的音樂潛能、音樂生活的方式開始發生變化。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及音樂藝術的自由性和多樣性,給學生對音樂的多理解性和個性化的演繹提供了舞臺。

二、教材分析:

1)、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是從教師的“教”上考慮太多,無論從教材內容的構建、教學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強調以教師為主。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師中心論”的基礎上,強調學生通過教師去獲取知識,因此學生往往處於被動的狀態。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還要強調其發展、進行終身教育。

2)、音樂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國小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普通公民教育,他有別於專業音樂教育。因此,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乃是中國小音樂教育的理想價值觀。基於這種教育理念,編寫音樂教科書,組織音樂教學活動,必須面向每一個學生。其中包括那些對音樂不敏感或興趣不濃的學生音樂課應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都能得到發揮潛能的機會,也都能從中得到生活的樂趣和美的享受。為此要轉變以教師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3)、教材編寫思路

教材編寫的思路是: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始終。

三、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表現手法做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美。

音樂樂理方面有單拍子複拍子、打擊樂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簡易樂器等。

四、教學目標:

1、以審美為中心

2、以文化為主線

3、以音樂學科為基點

4、加強實踐與創造

5、加強綜合與滲透

6、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貫穿始終

五、培養目標

音樂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完善學生的個性。眾所周知,學生的音樂能力都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教育條件的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異。因而其對音樂興趣、音樂潛能、音樂生活的方式也回有所不同。音樂本身就具有自由性和多樣性,給接受者對音樂的多解性和個性化的演繹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所以一切的音樂教學活動都不應該強求一致,應該給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獨立見解。

六、課時安排:

本學期預計安排28課時。

教學進度一覽表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7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了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學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而且在上一學年裡通過閱讀課外書,擴大了識字量,豐富了課外知識,並積累了很多詞語,為學習語文知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依然有幾位同學學習語文的態度不正確,不喜歡讀書,認字的數量少。這部分同學也是我這學期需要監督的和幫助的物件。這個學期我對語文教學更是充滿信心,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全班同學有會有好成績的。

二、課程目標:

1、繼續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00個字,會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等

語言環境瞭解意思。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要求認識的字不要作過細的字形分析,

也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則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意思,正確書寫,

並練習運用於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之中。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

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3、繼續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5、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句。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體會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對聯、古典詩詞、格言警句。

9、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增強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能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10、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學習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學習寫日記。

11、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樂於觀察大自然,熱心參與學校、社群活動,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課程實施建議:

1、教學方式:啟發式,自學、展示、反饋式

2、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課時安排:每課兩個課時,每單元10~12課時,全冊共80~90課時。

4、課外拓展性練習:讀讀背背、積累運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以及結合生活與課堂學習進行延伸、拓展的語文實踐活動。

四、課程評價:

1、評價指標:根據學習目標的六條內容來定。

2、評價方式及結果處理:

①學習評價指標1—8統一後按ABCD四等作等級評定;

②堅持平時的單元抽查、期中抽測和期末抽測相結合,實行百分制。

③評價注重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和學習結果相結合。

④評價人員為:學生、老師、家長。

⑤評價方式:自評、組評、老師評、家長評。

⑥評價結果:平時佔30%,期末佔70%;滿分100。

五、教學措施

1、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的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溝通課堂內外,多多利用社會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學習空間,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的機會。

3、識字教學遵循識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之下,使他們能夠儘早閱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絡,提倡學生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尊重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相信學生能夠應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

4、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要加強寫字教學的指導。在指導寫字的時候,板書示範,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太多,為避免學生疲勞,寫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課中去。在寫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寫字的質量。

5、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多種形式,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引導學生投入情境,去領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6、關於口語交際教學,在教學時,重視情境的創設,通過多種方式引起話題、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除了通過專門的口語交際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通過回答問題、討論交流,對學生進行交際訓練。此外,還要多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交流,從而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優化教學過程,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的興趣為接入點,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由不會到會、由學會到會學,讓學生不再感到識字教學的枯燥。

國小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篇四:

一、教材簡析:

本冊課本共8個單元,每單元4篇課文,8個語文園地。全冊共計課文32篇,8個口語交際。每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相對集中:第一單元:春天的發現;第二單元:奉獻與關愛;第三單元:愛祖國、愛家鄉;第四單元:用心思考、勇於創造人;第五單元:熱愛自然、瞭解自然;第六單元:培養優秀的品質;第七單元: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第八單元:走進科技的世界。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文和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強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除每個單元教學的內容相對集中以外,還有下列特點: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編有提高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的思考題,這些題目與學生的生活、思想有密切的聯絡。

2、以發展語言為主線,聽說讀寫能力協調發展。教材把聽說訓練與課文並列編入目錄,除每單元有一課聽說訓練外,在每個單元練習中還安排了一次說話寫話訓練。閱讀教學中也把閱讀和說話結合起來,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發展互相促進。

3、教材內容貼近兒童生活,注重實用性。本冊課本除保留了一部分優秀的傳統課文外,還選編了許多貼近兒童生活的新課文。

二、本冊教學總的目的要求:

1、鞏固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音節,看音節寫出詞語,能區別多音字的不同讀音並組詞。能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

2、學會認識400個生字,會寫300個生字。初步培養識字能力,會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能運用筆畫或結構分析字形,聯絡上下文理解字義。寫字姿勢正確,字寫得端正、清楚。

3、能正確讀寫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一部分詞語能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

4、初步懂得詞語的搭配要恰當,能歸併同一類的詞語;能比較哪些詞句寫得具體,能用指定的詞語與意思完整的句子。

5、初步學會默讀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6、會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聽寫部分課文。

7、能看圖聽故事、講故事和續編故事,聽懂對兒童的廣播。

8、初步學會寫請假條,能寫幾句到一段意思簡單的話。

9、初步學會使用問號和感嘆號。

三、學生現狀分析:

我們班共有學生26人,經過一年半的學習了,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而且在上個學期裡通過閱讀課外書,擴大了識字量,豐富了課外知識,並積累了很多詞語。為學習語文知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依然有3名同學(李昕皓、趙健鵬、丁軍博)學習語文的接受能力差,不喜歡讀書,認字的數量少。這部分同學也是我這學期需要監督的和幫助的物件。這個學期我對語文教學更是充滿信心,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全班同學有會有更大的進步。

四、教學措施:

1、注重語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學,要通過語言文字訓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語言訓練和思想品德教育融為一體。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據每篇課文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聯絡實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重視識字教學,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重視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較,加強邊讀邊寫,試默自查;重視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運用中掌握所學的生字

3、閱讀教學要訓練學生逐步學會閱讀,培養閱讀能力。重視朗讀訓練,在朗讀中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課堂上要有充分時間進行朗讀訓練,要人人都有讀的機會。開始訓練默讀。重視字詞句的訓練,要把字的教學放在詞和句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詞句教學要抓重點、難點,為學生設定思考的路子,訓練學生逐步學會閱讀。重視自然段教學,為中高年級的段、篇訓練打好基礎。

4、聽說訓練要在學生的語言實踐中進行。給學生創造各種聽話、說話的機會,激發學生聽說的願望,保證訓練時間,堅持大面積訓練,及時糾正語病,讓全班學生都有練習說話的機會。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做到抓兩頭,促中間,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8

為了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技巧,讓學生在音樂中學有所獲,並能夠掌握音樂課所要求的基本知識,同時又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快樂和情趣,從而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特制訂本計劃。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音樂教學,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各種律動,並能夠在聽賞樂曲中感受音樂的情緒,能夠正確地表達音樂的情緒,對音樂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聽賞,能夠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理解樂曲所包含的思想,樹立基本的價值觀。

2、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認識小節、小節線、終止線,知道換氣記號等音樂知識。

(2)能夠用有彈性的聲音並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夠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齊唱、領唱和合唱等形式表現歌曲。能夠背唱部分歌曲。

(3)能夠對歌曲進行編創動作和表演,並能夠用簡單的樂器為歌曲伴奏,編創伴奏節奏。

(4)能夠在音樂聆聽中感受樂曲的旋律走向和情感。

3、過程與方法

(1)通過模仿建立學生的音樂認知感受,讓學生對音樂有感性的認識。

(2)通過聽賞、動作、律動等不同形式體驗音樂,在體驗中感受愉悅的審美享受。

(3)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合作完成音樂作品的表演、演奏等等,創造合作的氛圍和意識。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探究音樂的表現形式,引導學生探索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識。

(5)注重音樂教學方法的實踐,特別是對音樂欣賞中對比欣賞的使用,引導學生對比欣賞,從對比中感受音樂的不同特點。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接受了一年的音樂正規學習,在這一年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音級的認識,並能夠跟琴演唱簡單的旋律。在節奏方面能夠認識基本的簡單的節奏,能夠在音樂中表現出一定的律動自覺性來。但是,在旋律的鞏固上還不夠,獨立識譜的能力缺乏,節奏的綜合運用能力缺乏,律動的自覺性還需增強。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共有六個單元,其中有唱歌11課,欣賞13課,編創4課,活動2課,歌表演3課,集體舞1課。比較上期的教材來看,欣賞的部分有了較大比重的增加,在歌表演、活動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重視。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增強學生對基本音樂技能如節奏練習、旋律跟讀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2、提高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能夠有意識運用彈性的'聲音輕聲演唱歌曲。在歌曲演唱的形式上要有所突破,能夠掌握集中基本的演唱形式。

3、能夠認識一些樂器並瞭解其基本的演奏方式,能夠辨別其中的音色。

4、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的編創和表現,在編創和表現中積極合作。

(二)難點:

1、對音樂技能的掌握和學習,特別是對一些特別的節奏的練習是難點。

2、歌唱的技巧和方法,特別是在優美的音色訓練方面有著重要的探索價值,但也是有著較難地方。

3、在欣賞中如何掌握欣賞的方法,以及對樂器的音色的聽辨是極為困難的。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 欣賞出發、小節、小節線、終止線

2 唱歌郊遊、山谷迴音真好聽、山谷迴音

3 火車咔咔咔、開火車

4 健康歌、小雪橇

5 乒乓變奏曲、踢毽子、哦,十分鐘

6 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換氣記號

7 螃蟹歌、口哨與小狗

8 杜鵑圓舞曲

9 老牛和小羊、動物聯歡會

10 阿里阿西、快樂的牧羊人、宜蘭童謠

11 滾核桃、小羊過橋、我的家在日喀則

12 每天、調皮的小鬧鐘

13 時間像小馬車、在鐘錶店裡

14 大鐘和小鐘、大鐘和小鐘在一起

15 打花巴掌、陀螺

16 玩具交響曲、幸福拍手歌

童謠說唱會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9

一、學習情況分析

在學生的認知方面,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進行了簡單的數學實踐活動,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方法。在我執教的一班:優等生比較多,但存在兩極分化的問題,學習習慣要加強。二班:學習成績比較平均,尖子生較少,學習困難生比較多。在學生的情感方面,兩個班級的大部分學生都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在上課的時候都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按時認真完成,但個別學生對待學習意識不強,不會主動學習,需要家長和教師多方面引導。針對這些情況,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在學數學中得到快樂,發展思維。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解決問題,表內除法,圖形與變換,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除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除以一位數。因此,表內除法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國小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

這冊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萬以內數的認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認數的範圍擴大到四位。這是學習讀、寫多位數的基礎。我國的計數習慣是每四位一級,把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級數的讀、寫法則,再學習萬以上的數就可以類推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認數的重要基礎知識。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的數感的重要素材,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用數與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在加、減法計算方面,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這些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減法,等等。

解決問題是在學習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讓學生用所學的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對於實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給學生初步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包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和認識“銳角和鈍角”等內容。結合生活例項,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進行最簡單的圖形平移,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並且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這一冊教材也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措施:

1、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要提供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以及獨立思考的機會,通過學習者的討論與交流,獲得數學結論。

2、建立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數學注重問題的探索性,教師要注意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實踐活動,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哪些問題可以用除法算式解決,並與同伴說一說,”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0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小朋友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說已有了較大的轉變;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不過還有一小部分同學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學起數學來感覺還是有點累。學生樂於計算,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不注意審清題目意思,急於動手,以至於粗心大意,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需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多動手,多思考,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二、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有餘數的除法,混合運算,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圖形的運動,資料收集整理,數學廣角,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

三、重點內容:

(1)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除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除以一位數。因此,表內除法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國小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

(2)萬以內數的認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認數的範圍擴大到四位。這是學習讀、寫多位數的基礎。我國的計數習慣是每四位一級,把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級數的讀、寫法則,再學習萬以上的數就可以類推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認數的重要基礎知識。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的數感的重要素材,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用數與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初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能熟練地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

4.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5.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課時安排:

一、資料收集整理(3課時)

二、表內除法(一)(10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圖形的運動(一)(4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5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2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混合運算(7課時)

兩步式題4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六、有餘數的除法(8課時)

有餘數的除法5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3課時左右

小小設計師1課時

七、萬以內數的認識(12課時)

1000以內數的認識3課時左右

10000以內數的認識7課時左右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2課時左右

八、克和千克(2課時)

九、數學廣角(3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分為十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音樂文化。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律動,創編等。要求如下:唱歌:學習用正確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學習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演唱方法,能夠很好的表現歌曲的情感。欣賞:欣賞優秀的歌曲、樂曲、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瞭解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的樂器和演奏形式。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器樂:認識各種打擊樂器,並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漸漸培養兒童的音樂創造力和協作能力。律動:要求學生配合音樂,跟老師示範,在技能訓練上,注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認識打擊樂器碰鈴、三角鐵、響鈴……“XX”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長短,並且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

2、通過學習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識。

能力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初步學習演奏方法。

3、通過音樂遊戲,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4、通過聲音創編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情意目標:

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質量目標: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樂譜的能力,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並能隨著歌曲做律動。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教學重點: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

四、教學難點:

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五、改進教學的措施

1、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並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2、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40分鐘的課堂時間,向40分鐘要效率。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

4、認真按照教案上課,上課堅持說普通話,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向學生提出要求,防慢教學進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本校條件裝置,充分利用電腦、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

8、提優補差的途徑:

(1)、通過課堂教學。

(2)、通過課外藝術活動。

9、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鼓勵、表揚法:通過鼓勵表揚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一、跳呀跳………………………………………………………………………六課時

二、春天的歌……………………………………………………………………六課時

三、小夥伴………………………………………………………………………六課時

四、綠色大地……………………………………………………………………六課時

五、海峽兩岸……………………………………………………………………六課時

六、農家娃………………………………………………………………………六課時

複習………………………………………………………………………………二課時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2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學生現狀分析

二年級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教材特徵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第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資訊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課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絡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四、課程總目標與分類目標

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情感與態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

(1)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

(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型別。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我愛家鄉山和水——2課時

第2課——家鄉的物產多又多——1課時

第3課——我家門前心事多——2課時

第二單元第1課——我們的大地媽媽——2課時

第2課——美化家園——2課時

第3課——花草樹木天偷笑——2課時

第4課——我和動物交朋友——2課時

第三單元第1課——鮮豔的紅領巾——2課時

第2課——紅領巾胸前票——3課時

第3課——快樂的"六·一"——2課時

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長大了——2課時

第2課——暑假生活我安排——2課時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3

一、教材特點: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於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本冊共有五個單元,第一單元:我愛我的班集體,共三課。第二單元:我們的動物朋友,共三課。第三單元:紙和環保,共三課。第四單元:奇妙的光,共三課。第五單元:我們都有一個家,共三課。

二、教學目標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情感與態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

(1)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

(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三、教學措施: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課時安排:

本學期以17周計算,每週2課時,合計34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單元“我愛我的班集體”

7課時第二單元“我們的動物朋友”7課時第三單元“紙和環保”

7課時第四單元“奇妙的光”

7課時第五單元“我們都有一個家”6課時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以下一些內容:排列問題,表內乘、除法,觀察物體,統計,認識1000以內的數,方向和路線,千克與克,四邊形和加減法九個單元。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結合新課程標準,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切實抓好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應用操作、直觀,啟發和引導等教具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數學概念和規律性知識,把數學課堂教學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48名,其中女生26人,男生22人。在經過了一個學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一定困難。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數數認識千以內的數;認識質量和質量單位千克、克;能熟練的口算表內乘除法;掌握百以內數加減法和千以內簡單加減法的口算技能。

2、經歷觀察幾何體的過程,瞭解簡單幾何體和從不同方面觀察到的圖形;經歷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過程,瞭解長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徵,獲得初步的識圖、作圖等技能。

3、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會用統計圖描述和表示一些資料。

(二)情感與態度

1、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從日常的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有主動探究學習的願望。

2、學會與人合作,並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的數學活動的過程,瞭解同一問題可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並感受到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表內乘法和除法,認識1000以內的數,千克與克,四邊形。

教學難點:表內乘法和除法的計算,認識千克與克,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六、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發展。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的幫助和引導,讓學生獲得成功感。

5、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又針對性地佈置作業。在教學中,結合課後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6、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8、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5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33名,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二單元午米、分米、

毫米的認識;第三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第四單元圖形與拼組;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第六單元混合運算;第七單元統計;第八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九單元時、分、秒的認識;第十單元圖形的周長;第十一單元總複習。

三、教學要求

1、數與代數: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餘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

①、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③、結合例項,感知對稱現象。

3、統計與概率:

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

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

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

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數與代數”中的認識萬以內數及這些數的大小比較;有餘數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樣性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空間與圖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及換算,認識對稱現象,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統計與概率”中分段統計是重點教學內容。

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時,認識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單位之間的換算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是教學上一個難點部分。在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是教學上的一大難點知識。

在“統計與概率”部分中,分段統計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教學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