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關於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9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9篇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上半年的學習英語興趣較為濃厚,掌握了基本的句子及單詞的讀音規律。但是後進生的落後面比較大,這學期的新生又較多,大概有7,8個學生都沒有學習過英語,需要多費力些。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廣東省開心GOGO版本的,本教材內容包括常用句型及運用句型進行寫作,學會拼讀單詞,使學生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國小英語初級水平。訓練按音標規則拼讀和拼寫單詞,朗讀課文是教學中的必要的環節,語音、語調及句子重音應予以重視,訓練根據圖畫寫簡單的句子。課本有豐富的歌曲、遊戲活動,要求學生用讀和寫的方法來學習英語,來逐步培養學生讀寫英語的能力。

會寫簡單的句子,根據圖畫或漢語提示填寫單詞,完成簡單的英語句子和小對話等。本教材在單詞難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單詞量較多,既要會說又要會寫。正確有力地把握教材、處理好教材成了關鍵的關鍵。

本冊教學重點:認識更多的動物,運動專案,時間,季節

本冊教學難點:單詞的掌握和幾種固定句型的運用。

三、教學策略及採取的措施

教學策略

1.抓好常規教學,從細小的環節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遵循國小英語教學的規律,有淺入深,循序漸近,注重階段性,重複性,連續性,趣味性。

3.採取互助的方式,來解決後進生的問題。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對後進生進行輔導。同時加強實效性,優秀生充當小老師,樂教,差生充當國小生,願學。

4.搞好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共同教育好學生。

5.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6.開張有益的英語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英語小課文,英語演講比賽,童謠演唱,兒歌及短劇。

採取的措施

1.語法學習要滲透到情景教學之中,利用比較法、歸納法讓學生從中感知並認識英語的語法現象。

2.用圖畫、實物、形體語言和多媒體呈現情景,使語言與意義相聯絡,讓學生感知和理解語言材料。

3.增加教材之外的視聽材料,精心設計英語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又在情景中用,

4.利用圖片、動作、實物等直觀手段呈現並學習新的詞語,並與單詞的形式結合起來,訓練學生按讀音規則認讀單詞的能力。

5.用漢語作輔助語言,講解抽象的和無法用直觀手段表達的內容。

6. 課前增加Free Talk.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可喜之處:三年級學生通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後面的許多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動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影響,而至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冊內容情況:

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物體”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材料”、“聲”、“電”“光”、“磁鐵”、“資訊與通訊”等六個單元。

(二)、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1.常見材料單元是全冊書的基礎單元,讓學生了解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培養學生了解新材料、關心新材料的興趣。

2.聲單元通過指導學生通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物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單元讓學生認識有些物體是能發光的,有些物體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傳播線路是可以改變的,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的興趣和能力。

4.電單元通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與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學態度。

5.磁單元通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到討論、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

6.資訊與通訊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通過分析人類傳遞資訊及通訊技術的發展,讓學生了解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討論辯論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科學欣賞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材內容

1-2常見材料

3-5聲

6-8光

9-10電

11-13磁

14-16資訊與通訊

17-18期末複習

19-20期末考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人任教三(2)班的科學,通過科任教師的介紹,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四、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培養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並初步認識到事物的週期性變化規律。另一個是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科學課的教學要重在“動手做”,這是本冊教材乃至全套教材的靈魂。要徹底打破“教知識”、“教書本知識”的舊的教學觀,必須從讓學生“親身經歷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人手。讓學生親自去種,親自去養,親自去觀察、測量、記錄、整理資料、做總結報告,以及討論交流、自我評價。

《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岩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動出來,並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絡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等。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附:教學進度表

周次內容周次內容

1—4土壤與生命5—8植物的一生

9—12固體和液體13—16關心天氣

17—18觀察與測量19—20檢測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迴圈”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植物、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範圍在一20 0C-}-110 0C)、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迴圈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絡,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 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生活。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競賽 科學欣賞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有四個班,每班大約62人,每個班都有各自的特色,他們聰明活潑、勤奮好學,這些學生曾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初步接觸了英語,對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學習習慣也不太端正,有待於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使之有所進步。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供三年級起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與加拿大Lingo。Media國際集團合作編寫的一套全新的中下學銜接的英語教材。這套教材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和《國小英語教學基本要求》編寫而成的。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或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學目標

1能聽懂會說12組對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50個單詞和聽說讀寫26個字母。

3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4能唱8首歌和聽說唱7首歌謠。

5能完成8個自我評價活動。

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運用各種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

3、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

4、多為學生營造一些學習氛圍,如:創設英語角等等。

5、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儘量的運用已經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

6、多看英語畫報,多讀英語故事,多看英語書籍。

7、多與學生交流,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8、關係愛護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讓優等生去幫助他們。採取一幫一的方法,最後比一比到底是哪一組有了進步並予以獎勵。

教學進度安排表

個人成長髮展計劃

新的學期有新的開始,所以這個學期我要發奮圖強,努力學習,檢視更多的教育書籍和有關英語的知識,並注意摘抄重要的句子和對自己有警示作用的文章,把它寫在理論學習筆記上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在集體教研的時候積極發言,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有意義的活動,並配合學校工作。認真聽課,並做好聽課記錄。做好三年級英語教學工作。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新課程標準要求

1、《品德與社會》的內容標準由6個主題構成,即:我在成長、我與家庭、我與學校、我的家鄉(社群)、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這種主題式框架是各國設計綜合課時常採用的,也被稱為“同心圓擴大”的框架。

2、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多樣的教學活動,既將學生的經驗作為學習的基礎,同時也將形成新的經驗作為學習的目標。

3、按照綜合主題的方式呈現課程內容。為體現課程的綜合性,有機整合各門課程內容的構建思路,內容標準的各部分和各條均不是按照學科體系和知識點呈現的。每一條標準中,都儘可能地體現出知識學習,情感態度和行為能力養成融為一體的課程理念。

4、倡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的意義。只有根據具體的學生背景、區域、學校特點和條件,將多種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5、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改革思想。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內容標準基本上採用了主體表述的方式,並以行為化的表述呈現。

二、教材設計思路

1、以兒童與自我、兒童與自然、兒童與社會展開,每一個人都在與自我、自然和社會的互動中謀求成長和發展,自我、自然和社會在每一個人身上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對關係。其核心是兒童,側重與兒童發展的課程設計則關注兒童的身心特徵,設計出的課程符合兒童發展的基本規律,充分貫徹了兒童設計課程的理念。

2、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設計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積極愉快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品德與社會是集思品教育、社會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學教育於一身的課程,這四種教育需要在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中有明確而具體的反映。健康安全地生活側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目標與內容;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側重反映了社會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側重地反映了科學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三、教學理念及建議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五)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教學活動設計

我在成長:

1、開展“把各種有趣的一分鐘記錄下來,說說自己的感想”等活動。設計自己的學習時間表。

2、結合例項,舉行把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收入自己的錦囊的活動。

3、試著每天把自己的新發現記下來。

4、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

我與家庭:

1、觀察和體會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選擇一些自己可以承擔的家務勞動,堅持去做。

2、學會認識安全標誌,保護自己。

3、模擬情境,和同學、老師一起演習生活中遇到過危險時應該怎樣自護自救。看誰反應快,辦法多。

4、建立自己的安全卡。

我與同學:

1、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喜歡的朋友設計小卡片,向他表達你的情誼。

2、可以講述同學們互相關心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針對同學中常出現的磨擦和衝突,設定情景,討論解決的辦法。

3、把你和朋友之間難忘的事情記錄下來,把你們的紀念物收藏起來,讓友情的芳香留在你們的記憶裡。

我的家鄉:

1、想辦法解開這些謎,找到這些“看不見的手”,瞭解他們是怎樣工作的。

2、幫助鉛筆和米粒找到“媽媽”,看誰編的故事最有趣,說說找媽媽的感想。

3、家鄉的打工者帶著技術、資金回來了,與他們交談,瞭解他們的打算,試著說說你的想法。給在外地打工的親人寫一封信。

4、採訪身邊的打工者,寫下自己的採訪記錄。

5、尋找身邊的做出了一定成績的人物,瞭解他們的事蹟,自己製作一張“狀元榜”。

我與社會: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了解各民族的飲食習慣和特色食品。

2、選擇你喜歡的可行的方式收集資料,瞭解各民族的服飾特點。

3、瞭解一些民族的傳統節日、特別的慶祝方式和來歷,把收集的資料與大家一起交流。

五、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一)評價方式:本課程採用多主體、開放性的評價,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或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

(二)本課程倡導的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2、描述性評語。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3、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4、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5、作品評價。將學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師生共同進行評析。

6、個案分析。教師針對某一學生學習的特殊狀況進行跟蹤評價,它有助於教師因材施教和個別化教學。

六、課時安排

1我學習,我快樂10課時

2家庭因我更美麗()課時

3共享友愛陽光()課時

4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課時

5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課時

共計:()課時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7

1.《課程標準》關於中年段識字寫字的要求。

①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②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xx個左右會寫。

③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④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⑤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2.中年段是在寫字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中年段的學生一定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不能一味像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一樣,以“教”為主,要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優勢,省時高效地完成識字任務。

第一,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養成獨立識字的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學習藉助字典、詞典或其他工具書獨立識字。通過預習基本要求達到讀準字音,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第二,歸納總結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效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已經滲透給學生許多識字方法,記字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學中注意總結所學漢字的規律,按一定識字方法對生字進行歸類,加強比較,集中記憶,使課內識字做到事半功倍。

第三,加強反饋矯正,提高鞏固率,減少錯別字。學生在完成一定量的識字任務後,隨著寫作中應用的逐

逐漸增多,又加上漢字本身同音字、形近字較多的特點,在一定時期,往往會出現錯別字較多的現象,教師注意抓住時機,採用分類、比較、運用等多種方式,及時糾正,尤其加強對一些易錯字的甄別、比較,以達到科學、準確地記憶和運用。

第四,加強課外閱讀,強化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將識字寫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

文字是漢字出現的語境,語境識字是識字教學最根本的途徑。強化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加強課外閱讀,在廣泛的閱讀中鞏固課內識字效果,擴大識字量。二是在課內教學中將識字、寫字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融為一體,將生字的音、形、義的學習貫穿於初步閱讀、理解性閱讀、欣賞性閱讀的全過程,將漢字的.學習融會於詞句、篇章的朗讀、解析、欣賞、積累中。

加強寫字指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硬筆正楷字的書寫做到規範、端正、整潔;學習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初步瞭解中國深厚的書法文化。

寫字教學只有長抓不懈才能卓有成效,要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寫字時間加強寫字指導,課外書寫任務不可過重,不求數量,但求質量。為此,我們編寫了和本套教材配套的《寫字》教材,供各地選用。關於軟筆書法的學習單憑課堂幾節課可能會收效甚微,教師一定要發

揮當地的資源優勢,通過書法講座,辦書法班等形式將軟筆書法的學習納入到正常的語文教學中,在加強習練的基礎上感受中國書法的魅力。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新課程標準要求

1、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多樣的教學活動,既將學生的經驗作為學習的基礎,同時也將形成新的經驗作為學習的目標。

2、按照綜合主題的方式呈現課程內容。為體現課程的綜合性,有機整合各門課程內容的構建思路,內容標準的各部分和各條均不是按照學科體系和知識點呈現的。每一條標準中,都儘可能地體現出知識學習,情感態度和行為能力養成融為一體的課程理念。

3、倡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的意義。只有根據具體的學生背景、區域、學校特點和條件,將多種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4、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改革思想。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內容標準基本上採用了主體表述的方式,並以行為化的表述呈現。

二、教材設計思路

1、我學習 我快樂,家庭因我而美麗,共享友愛陽光,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在每一個人身上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對關係。其核心是兒童,側重與兒童發展的課程設計則關注兒童的身心特徵,設計出的課程符合兒童發展的基本規律,充分貫徹了兒童設計課程的理念。

2、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設計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積極愉快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品德與社會是集思品教育、社會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學教育於一身的課程,這四種教育需要在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中有明確而具體的反映。健康安全地生活側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目標與內容;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側重反映了社會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側重地反映了科學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三、教學理念及建議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五)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一)評價方式:本課程採用多主體、開放性的評價,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或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

(二)本課程倡導的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2、描述性評語。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3、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4、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5、作品評價。將學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師生共同進行評析。

6、個案分析。教師針對某一學生學習的特殊狀況進行跟蹤評價,它有助於教師因材施教和個別化教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1

2.10—2.15

開學工作

2

2.16—2.22

時光老人對我說

3

2.23—3.1

我有一把金鑰匙

4

3.2—3.8

今天我進步了嗎

5

3.9—3.15

媽媽,您放心吧

6

3.16—3.22

我愛我的家人

7

3.23—3.29

我們共同面對

8

3.30—4.5

大家都是好朋友

9

4.6—4.12

你的心情我理解

10

4.13—4.19

友愛是相同的

11

4.20—4.26

為了友誼,我們共同努力

12

4.27—5.3

五一假期

五.一勞動節

13

5.4—5.10

清晨,誰在為我們忙碌

14

5.11—5.17

家鄉的打工族

15

5.18—5.24

行行出狀元

16

5.25—5.31

“小蜜蜂”在行動

17

6.1—6.7

56個民族是一家

18

6.8—6.14

多彩的民族風情

19

6.15—6.21

民族團結一家親

20

6.22—6.28

期末測試

21

6.29—7.4

假期工作

三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與岩石”、“電的本領”、“動物王國”、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有關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資料對地球有初步瞭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第三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對土壤進行觀察與研究,瞭解土壤的種類。在探究中搜集、欣賞岩石,從中體驗自然美。

第四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動物入手觀察,瞭解他們的特點,學會珍愛生命,養成愛護小動物的習慣。

第五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手段揭開雨點有關的相關探究。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好奇,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槓桿尺、水槽、磁鐵、彈簧、土壤、各種小動物等。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2、通過到附近的農田、菜園、花園裡觀察土壤的活動,認識土壤裡有什麼,知道土壤的種類和作用。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土壤的重要意義,知道愛護土壤,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用資料、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資訊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3、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裡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

4、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