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關於三年級教學計劃模板集合4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一起對今後的學習做個計劃吧。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三年級教學計劃模板集合4篇

三年級教學計劃 篇1

一、 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思想為指導,以培養“走向世界的現代人”為目標,結合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全面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本年級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進一步加強團隊意識,培養合作精神,發揮集體智慧進行教育和教學,全方位服務於學生。

二、 本組情況分析:

1、教師情況分析:

本年級有專職老師28名,其中語、數、英教師15名,除原二年級原班人馬未動,又新引進不少新鮮血,而且都是本校精英。有了這些精英的加入,我相信,在新的學年裡,我們組的綜合“組力”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2、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9個班,其中有兩個班是這學期擴招的新班。老班的學生雖說在學習上、行為習慣上已經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可仍舊有許多方面有待加強。新班更需要讓學生加強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優勢:本組教師富有活力,敬業精神強,而且都踏實肯幹。更難得是經過兩年來的共同生活、工作和學習,教師們已經深深地認識到群策群力的重要性,因此無論是在教學上,還是在班級管理和育人方面,大家都能努力依靠集體的智慧進行運作。也正因為如此,在過去的一學年裡,我們這個年級才有了令人滿意的好成績。

本學期,因為有了新人的加入,無論在教學方面還是在育人方面都有我們獨到的優勢:本組有5名校級優秀教師,佔全校優秀教師三分之一以上;在德育課題研究上,本組擁有兩名上學期參加課題實驗的班主任,可以以點帶面,帶動一批教師。

劣勢:根據學校優秀科組的評比條件,對照我們上學期開展的各項工作,我們組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1、 老師們能群策群力,互相全面合作地進行工作,但組內人文氣氛不夠濃厚,還有待營造更加輕鬆,更加和諧的級組氣氛。

2、 班主任們的安全意識強,但仍缺乏細緻的,建設性的工作方法。學生的養成教育還未落實到實處,學生的行為習慣還有待花大力加強。這也是本年級組這學期的工作重點。

3、 級組活動不夠新穎,既沒有很好的創意,更沒有影響力。

這學期,我們經過不斷的反思、分析,集體討論並制定了本學期的工作總目標:全組老師團結一致,化整為零來分擔壓力、優化競爭;聚零成整來進行工作,群策群力。

三、 工作內容、目標:

A、德育工作目標:

1、 以學校的發展目標為方向,在原試點班教師的帶領下,全面開展“學生自己我發展的課題研究。(課題研究計劃見附1)

2、 努力營造級組輕鬆、愉快、團結向上的氛圍。加大教師間團結協作的力度,督促加強班主任與任課教師之間的聯絡,及時反映學生的意見和要求,瞭解、分析、研究學生的思想、學習情況,協調各科關係;加強與生活教師之間的聯絡,互相配合,共同關心學生的健康、起居與生活能力。

3、 提高服務意識,保持與家長的經常性聯絡,做好家校聯絡記載,並及時將家長的意見轉達給有關部門。

4、 加強對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本學期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衛生習慣為重點。開展人人爭當“禮儀小天使”,個個爭做“環保小衛士”的活動。

5、 初步制定適合本年級組的考評制度,每月主持召開一次本年級的教師聯席會,瞭解情況,協調班級之間、教師之間的工作,營造團結、向上、愉快的團體氣氛。

6、 策劃、組織好本年級組的兩個活動,做到活動前充大力宣傳,活動中精心準備,活動後充分小結。努力使其能發揮應有的育人功能,擴大活動的影響面。(活動計劃見主要活動安排)

7、 籌建本年級學生“紅領巾銀行”。

B、教學研目標:

1、 以“輕負荷、高質量”的教育特色為目的,認真做好日常教學工作,形成“教學即教研”的工作狀態,不斷探索教學新思路。

2、 富學生課餘生活,擴大學生知識面,每班組建圖書角,讓學生真正養成跟書交朋友的良好習慣。

3、 極組織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精心策劃、組織本年級的每二課堂活動,力求有創意,並能豐富多樣。

四、 主要活動安排:

A、 愛國影片大放送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影片,讓學生了解建國以來的重要國家大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通過寫觀後感,提高學生的欣賞、寫作水平。

活動時間:第六週每天二課時間

活動地點:三年級各班教室

影片來源:各班班主任負責

活動宣傳:謝暉

活動形式:

(1)、每天二課同時放映9部影片,學生可根據海報自己選擇要看影片。

(2)、觀後由語文老師組織學生寫觀後感受,本年級組織集體評獎並展出。

B、 海峽兩岸心連心繫列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與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的交流,加深兩岸師生之間的相互瞭解。

(2)、通過書信往來,培養海峽兩岸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能力。

(3)、通過相互往來,增進兩岸孩子之間的友誼。

活動時間:第十四周

活動地點:待定

活動內容:

(1)、第一階段:(9月中旬——10月中旬)書信來往。

(2)、第二階段:(10月中旬——12月中旬)見面互訪。

(3)、總結展示階段:(12月底)挑選部分交往優秀書信、圖片展出。

附1

“學生自我發展教育”課題研究計劃

一、 本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關於人類的特性是“自由自覺的活動”為哲學指導思想。以元認知、自我意識發展心理學為基礎,以“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物件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為教育目標。研究反愛教育者的學生教育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學生的發展目標和有效的策略、辦法。

二、 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引導學生通過“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從而學會“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自我、創新自我”達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標。

三、 本年級學生特點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正處於9—10歲的年齡階段,他們比低年級的孩子對自我有了較清楚的認識,而且能將這種認識初步地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更便於學生自己“定向、運作、評價、和激勵”,也讓教師更能掌握有關課題的研究更詳實的一手資料。同時,處於這一年齡階段孩子的個性心理學正處於發展的`基礎階段,比高年級的學生更有可塑性。

四、 本年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 引導學生設計自我發展的目標。

引導學生在認識自我後,從“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健身”三個方面設計自我發展的目標,是將“自育”的理論應用於於實踐,是學生學會“自育”的基礎。是從目標的高度來引導學生自我發展,也是從目標的高度來保證學生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和永續性。

2、逐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定目標,自運作、自激勵。

自我發展不是“自發發展”而是“自覺發展”,自覺發展是以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為前提,正確地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調控自我,主動地有目的有計劃地協調各種關係,並且要以堅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同時自覺發展又不是天生的,特別是對於我們年級9歲左右的孩子,他們注意力的短暫性、興趣的不持續性決定了他們必須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學會。在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定下目標後,教師有必要使用各種教育策略來引導學生朝自己的目標努力,並且能為著這個目標自我突破。

2、 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評價。

學生自我發展管理評價的總原則是“自己教育自己——個體的自我教育,群體的自我教育——群育”。讓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評價中受到教育,從而提高教育的自覺性,提高德智慧體美勞的水平。

本年級有關課題研究具體操作步驟:

1、 每個週日,依照“自我發展記錄本”每週引導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目標,並且定出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打算。每小組自己制定本小組發展目標。

2、 週末,每個同學根據自己所定目標,自己談談本週目標達到情況,分析原因。並寫在“每週自我小結”欄上。

3、 小組為單位,學生圍繞所定目標進行互評,並將集體意見寫在“小組互評意見”欄上。

4、 每週以小組為單位,選評出若干名“自我發展小星”。

5、 每月以班為單位,以進步論英雄,學生根據一月以來各組情況,推薦推薦本班“進步之星”。

6、 每週班主任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寫出“老師寄語”,並且取得家長的支援,要求他們也為自己的孩子寫上“家長寄語”。

7、 在本年級設計的“學生自我發展記錄本”的基礎上,再設計一份學生自我發展綜合評價表,以表格形式將本班自我發展進步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

8、 以年級組為單位,每週召開一次“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將好的方法加以推廣,並將研究過和中出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拿出來共同探討。

9、 每班每學期初集體制定本班的班級總目標。

四、 本學期“學生自我發展”課題研究每月工作重點:

九月份

1、 召開本年級有關課題研究專題會議。明確思路,討論並修改、制定本年級的具體實施方案。

2、 草定本年級學生自我發展記錄本。

3、 以新學期開始為契機,以日常學習習慣為側重點,引導學生制定每週發展小目標。

十月份

1、 召開第一次組內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

2、 根據會議所反饋的資訊,調整、優化本月的研究、動作方法。

3、 以學生日常衛生習慣為側重點,引導學生制定每週發展小目標。

十一月份

1、 召開組內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

2、 根據會議所反饋的資訊,調整、優化本月的研究、動作方法。

3、 以學生日常文明禮貌習慣為側重點,引導學生制定每週發展小目標。

十二月份

1、 開第組內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

2、 據會議所反饋的資訊,調整、優化本月的研究、動作方法。

3、 鞏固上兩個月的研究成果,根據各班具體情況引導學生制定每週發展小目標。

20××年一月份。

1、 召開本學期組內課題研究經驗交流、小結會。

2、如有必要,推出一節示範性班隊會課。

三年級教學計劃 篇2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國小科學三年級有學生22名,其中男生有10人。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已習慣於語數課堂上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比較欠缺。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5個單元,1個開門課,17個課。

單元名稱單元概述學習課題

親歷科學1.親歷科學

認識自己2.認識自己

動物和植物

本單元在開門課“認識自己”的基礎上,以動物和植物為研究物件,培養學習觀察、記錄、測量、猜想、實驗等探究方法。本單元安排了“尋找動物和植物”、“蚯蚓”、“鳳仙花”三課,大約用7—8課時完成。

由於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客觀事物是身邊的生物。所以,安排了對其他的生物進行研究。其目的不是讓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知識,而是通過對動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學生體通過實際操作學習科學探究的各種方法,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課的深層次的興趣。3.尋找動物和植物4.蚯蚓5.鳳仙花 土壤

本單元在動物和植物單元的基礎上,以學生熟悉的土壤為研究物件,繼續培養學生用感官和簡單工具認識事物的能力,瞭解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質。本單元包括“觀察土壤”和“土壤的保護”兩課,大約需要4-5課時。

首先,通過指導學生開展野外觀察土壤、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提問、動手實驗、思考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然後,通過對比實驗,幫助學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植物在保護土壤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水、土、植物、人(包括動物)之間的基本關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提出保護土壤的建議。6.觀察土壤7.土壤的保護水

本單元以學生熟悉的水為探究物件,繼續培養學生用感官認識事物的能力,以及選擇問題、蒐集整理資訊、設計實驗及簡單製作等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水與生命的關係。本單元由“水與生命”、“浮和沉”、“流動的水”和“節約用水”四課組成,大約需要9-10課時。

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在實際感受流水的力量和水的浮力的基礎上,瞭解流水的力量和水的浮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界水體的美麗,增強珍惜、保護水資源意識的同時,更要有節約用水的具體措施和行動。8.水與生命9.沉和浮10.流動的水11.節約用水空氣本單元在上一單元學習水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以空氣為研究物件,培養學生初步獲得通過實驗探究事物性質的能力,空氣的基本物理性質。本單元由“認識空氣”、“風”、“紙飛翼”三課組成,大約需要6-7課時。

教材設計了觀察比較、設計製作、對比實驗等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空氣的性質。通過使用感官比較水和空氣的不同,使學生知道:空氣是無顏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氣體。通過實驗活動,使學生了解:空氣和水一樣都會流動,空氣的流動也有力量;物體在空氣中運動會受到空氣的阻力作用。12.認識空氣13.風14.紙飛翼食物與健康 “食物與健康”是本學期的結束單元,與第二課認識自己一課相呼應。本單元包括食物的營養、食品的加工、保持健康三課,大約需要6—7課時。

本單元從保持健康的角度,將本學期所學的內容聯絡起來,並通過學習食品加工技術、設計新食品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與食物和健康有關的技術。15.食物的營養16.食品的加工17.保持健康漸上升。

三、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三年級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將知識、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既注意到激發並呵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儘可能的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全面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這樣的訓練能克服浮躁心理,對學生學習專一的做一件事很有幫助。並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事物的變化規律有周期性的和無週期性的事實。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岩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結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種植活動互相結合。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的一生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週期的“種植物”活動,也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活動的開始;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第一個活動;更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希望老師們要做實這個活動,教學目標就是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們瞭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一些基本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並注意保留且不隨便塗改原始資料”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方便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建議

1、教材插圖很多,但文字太少,教學中教師應多用提示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獨立探究,必須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為此,教材採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來實現這一思想,教學中要扶多放少不能貪多、貪全。這就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做”,即重過程而輕結果,儘量不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有關的結論性知識,儘可能使結論由學生自己研究後得出,充分體現“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2、要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課的容量較多,很多課題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建議減少每課的容量,一課時只能研究一個到兩個問題,太多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的實驗材料可根據實情做適當的選擇與調整。

3、課內外結合,把課後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後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於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後研究研究”,至於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裡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後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為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更是他們能力發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後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後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為他們搭建表現的舞臺,並同學生的評價掛鉤,真正地把課後研究落到實處,如對《植物的一生》單元的教學。

4、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境,使他們置身於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並參與創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如對《土壤與生命》單元的教學。

5、有些單元在時間安排上要調整:由於氣候的原因,把《關心天氣》安排在第一單元進行教學,《固體和液體》安排在第二單元,這時教學進度到了四月份,天氣轉暖,可以把《土壤與生命》安排在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單元,《觀察與測量》可以作為全冊整理。

三年級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是英語學習的起始年級,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學習。國小三年級學生性格活潑多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並且之前沒有學過英語,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英語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從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書為國小三年級英語第一學年第一學期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本書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突出了英語知識的實踐性與交際性,注重語言學習的實用性。

2、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學習策略的養成,為學生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3、注重培養學生中西文化意識,促進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為學生日後跨文化交際提供知識基礎。

4、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豐富多彩的圖片,語言對話,故事等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5、本冊書,注重各學科間的聯絡,加強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同時獲得其他學科的知識

三、教學目標

1、能聽、說、讀、寫26個英語字母,並能夠按字母順序背誦默寫。

2、根據實物或圖片說出所學單詞的正確讀音。

3、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的日常用語。

四、教材重難點

重點:

1、能聽、說、讀、寫26個英語字母。

2、規範英語字母書寫,做到規範整潔。

3、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日常用語及單詞。

難點:

1、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日常用語。

五、方法措施

1、國小三年級學生比較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課堂教學應多采用活動性教學,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

2、注重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教具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3、教師應設計全面實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六、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年級

學科

周次

進度

三年級

英語

第1周

學生安全教育

複習上冊知識

三年級

英語

第2周

Unit1PartA

三年級

英語

第3周

Unit1Partb

三年級

英語

第4周

Unit2PartA

三年級

英語

第5周

Unit2Partb

三年級

英語

第6周

複習Unit1—2

三年級

英語

第7周

Unit3PartA

三年級

英語

第8周

Unit3PartB

三年級

英語

第9周

Recycle1

三年級

英語

第10周

期中複習unit1—3

三年級

英語

第11周

期會考試

三年級

英語

第12周

Unit4PartA

三年級

英語

第13周

Unit4PartB

三年級

英語

第14周

Unit5PartA

三年級

英語

第15周

Unit5PartB

三年級

英語

第16周

Unit6PartA

三年級

英語

第17周

Unit6PartB

三年級

英語

第18周

Recycle2

三年級

英語

第19周

期末複習Unit1—3

三年級

英語

第20周

期末複習Unit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