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關於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錦集四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錦集四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總體情況:多數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上能認真聽講,積極思維,課後認真按時完成作業,及時改錯。但也有少數學生惰性強,課上不動腦筋思考問題,寫作業效率低,不能主動及時改錯。

二、主要複習內容:

1、位置與方向2、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3、統計4、年月日5、兩位數乘兩位數6、面積7、小數的初步認識8、解決問題9、數學廣角。

三、複習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四、複習措施

首先要全面瞭解和分析本班學生的掌握各部分內容的情況。針對本班實際情況有的放矢,有點有面的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

1、計算部分:

a、口算:堅持經常練,每節課都安排3、5分鐘時間練,練習的方式儘可能的多樣,如聽算,視算,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同時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運用。

b、乘除法計算:先要複習計演算法則以及應注意的地方,重點講解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題目

2、解決問題部分:著重引導學生分析題裡的數量關係,並聯系、對比結構相似的題目,讓學生看到題目的條件。問題變化時,解題的步驟是怎樣隨著變化的。

3、計量單位部分:多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它們的認識和運用。

4、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在課堂上要加強關注程度,多進行思想交流,並和家長進行溝通,最大限度地轉化他們的學習態度,爭取藉助期末考試的壓力,讓這部分學生有所進步。

5、注意針對學生複習過程實際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複習計劃。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活動等等。

二、本冊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1、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4、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年月日,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

四、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2個班。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問老師,只有個別同學思想上不夠積極。每個班大多數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比較牢固,回答問題比較準確,反應快,上課回答問題積極,語言表達能力強,說話有條理,有幾個學生基礎比較差些。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班級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2人,其中男12人,女20人,學生已使用了兩年的新課標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冊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國小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計算的教學內容(27課時),並且大量的是筆算的教學內容。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不僅“降低了筆算的複雜性和熟練程度”,《標準》中還提出:提倡演算法多樣化、避免程式化地敘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冊實驗教材在處理筆算教學內容時,注意體現《標準》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內容編排的順序、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量與計量的各種概念,例如千米、噸、秒等,都是從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些概念,如長度、質量、時間,都比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初步發展起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觀念,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有關量與計量內容的編排上,實驗教材注意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的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在本冊實驗教材中,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四邊形和測量的大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些內容的編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幾何形象直觀的探索活動不僅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且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這部分內容安排另一個與以往不同的特點,是加強了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人們對一個量進行估測的機會常常比精確測量更多。根據《標準》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目標,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因此,無論在“測量”一章還是在“四邊形”一章,實驗教材都安排了有關估測長度的內容和訓練。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五、教學進度表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 本學期教材分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一) 小數的初步認識

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擴充套件了數及其應用的範圍。

第二課“貨比三家”,要建立小數大小的初步認識。

第三課“買書”與第四課“寄書”的問題情境,是為理解一位小數加減運算的意義及演算法而創設的。

(二)平移、旋轉和對稱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把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作為學習與研究的物件,從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空間與圖形,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

第二課“鏡子中的數學”,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他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第三課“平移和旋轉”,首先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項,如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國旗沿著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飛機起飛時的機翼運動、小風車迎風旋轉等來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進而通過區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兩類運動,描述見過的平移或旋轉運動等學習活動,以豐富關於平移和旋轉的感性認識;並要求學生“試著做一個表示平移和旋轉的動作”,獲得體驗。

第四課“欣賞與設計”,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體會平移、旋轉與對稱在創作圖案中的應用,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提供機會,獲得創作圖案的初步經驗和體驗。

(三) 關於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乘法

第三單元“乘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等演算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乘法的。

第二課“整理書”,結合“整理書”的問題情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沒有進位的乘法。

第三課“電影院”,結合電影院有多少座位的問題情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四) 關於面積

第四單元“面積”,第一課要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

第二課,讓學生再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

第三課“擺一擺”是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第四課“鋪地面”,學習面積單位的換算關係(進率)。

(五) 認識分數

第五單元“認識分數”是學生關於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充套件。在本單元,分數被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來認識,這種認識又與平均分的經驗分不開。

第二課“分一分(二)”,是對分數意義認識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課“比大小”,由於分數具有相對性,所以比較兩個分數大小就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即這兩個分數所表示的必須是同一(或相同)整體的兩個部分。

第四課“吃西瓜”,結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學習同分母的簡單分數的加減演算法

(六) 統計與猜測

第六單元“統計與猜測”的重點是讀統計圖表,從統計圖表中獲取資訊,做出判斷與決策。

(七) 實踐活動

“旅遊中的數學”和“體育中的數學”,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某一領域的應用,具有綜合的特點。像這樣專題性的實踐活動,不但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而且有助於生成數學內部知識之間的內在有機的聯絡,還能更好地理解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 學生情況分析:

數學方面的整體情況比較好,對數學比較感興趣。但在學習能力上比較薄弱,本學期要繼續加強後進生的補習工作。

三、 本學期的教學總目標和總的要求: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

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第三單元“乘法”

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第五單元“分數”

能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二)空間與圖形

1.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

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 第四單元“面積”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通過豐富的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遊”“旅遊中的數學”和“體育中的`數學”等3個較大的實踐活動外,還在正文或練習中提供瞭如下的實踐活動:

1. 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並做好記錄。

2.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並與同伴說一說。

3. 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電費開支情況,並記錄下來。通過分析資料把你的感受與同伴說一說。

4. 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裡展覽。

5. 用紙剪出一個喜歡的圖形,通過對稱、平移或旋轉繪製一幅圖案。

6. 設計旅遊計劃。

7. 廚房鋪地磚的設計方案。

8. 製作七巧板。

9. 調查你和同學的身高,計算你們組的平均身高約是多少。

10.在報刊上找出與平均數有關的資訊,並與同伴交流。

11.經歷以上一系列觀察、操作、製作、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並積累更多的數學活動的初步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一)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

(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獨立思考、探索和建構自己的數學意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他們彼此的想法

(三)加強估算(測)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演算法的多樣化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後進生的補習工作。

(六)加強課堂常規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七)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作為一名新教師,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並學得更好、更輕鬆。通過向專家、師傅、其他教師多學習,取其經驗,以彌補自身的一些缺點,通過課堂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並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只有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在反思中進步。當教師有進步了,那麼他的學生也才能進步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