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3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3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新學期我的工作要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質量至上、發展為先、和諧為本”的指導思想,細化目標,明確責任,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2、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等。著眼於發展學生數學能力,通過讓學生多瞭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用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課書共安排了十個單元,“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四個領域的單元安排和主要內容如下:

(一)數與代數(共七個單元)

走進數學

創設師生、生生交往的情境和空間,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在認識同學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前後、左右,瞭解學生的認數情況。

第一單元比一比

本單元選擇學生身邊的事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過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比較,初步感受比較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

通過學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學生認識10以內各數,認識大於號、小於號、等於號等數學符號的含義,知道10以內各數的順序,並會表示物體的個數以及事物的順序與位置。

第四單元合與分

通過操作,感知合與分的方法,體會把一組物品“分”成兩部分和把兩部分“合起來的含義,知道10以內各數的組成。

第五單元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通過參與觀察、探究、交流等活動掌握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並能準確進行計算。

第七單元認識11——20各數

通過熟悉的事物認識11——20各數,能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順序,能用大於、等於、小於和詞語描述20以內的大小,培養初步的估計意識。

第八單元20以內的加法

結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嘗試計算的過程中,學習20以內的加法,會正確地進行口算。

第九單元20以內的減法

結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嘗試計算的過程中,學習20以內的減法,會正確地進行口算。

(二)空間與圖形(共一個單元)

通過身邊熟悉的實物,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能用眼、手等感官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三)統計與概率(共1個單元)

(四)實踐活動(共3個活動)

三、教學目的要求

1、能認、讀、寫20以內的數,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與位置。

2、認識符號大於、等於、小於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3、能用2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比較。

4、結合具體情況,體會加、減的含義。

5、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6、嘗試與他人交流各自的演算法。

8、結合數的認識,瞭解20以內的數的排列規律。

9、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10、能對簡單幾何體進行分類。

11、能按照給定的標準(如形狀、顏色、數量、用途)對物體進行分類,在比較分類的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統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12、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用途)對物體進行分類和比較,在比較和分類的活動中,體驗同一事物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13、經歷觀察、操作、遊戲等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14、初步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五、教學進度及周課時安排

見教育局教研室統一安排佈署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在“玩”中學數學,把單調的數學口算技能練習通過“對口練習”、“數學遊戲”等兒童樂於參與的活動形式來進行。

“講故事”中學習數學,通過看圖說話、看圖講故事和趣味性很強的情景圖,把認數、計算和學生喜歡做的看圖將故事結合起來,使學生學會數學的同時,得到全面發展。

2、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發展。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素材,使學習變為生活。

(1)、及時呈現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絡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數學意識。

(2)、設計聯絡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4、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5、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的幫助和引導,讓學生獲得成功感。

6、運用資訊科技與數學有效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以及學生自主探究的願望。

7、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又針對性地佈置作業。在教學中,結合課後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8、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於提問、善於傾聽、樂於表達的內在品質。

9、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10、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11、關注兩頭。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一是學習困難的學生,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及時跟蹤,及時補缺補漏,切實達到教學目標。一是優秀的學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維訓練材料,讓他們吃飽,激發熱愛數學、鑽研數學的興趣。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意參透教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

數學目標要求

1、理解集合及充要條件的有關知識,掌握不等式的性質,一元二次不等式、絕對值不等的解法,掌握函式的概念及指數函式,對函式和幕函式的性質和圖象。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廣和三角函式的定義,掌握基本的三角函式公式和三角函式巔峰性質、影象,理解三角函式的週期性

3、理解數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性質,並會求等差數列、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

4、掌握平面向量時有關概念和運算,掌握直線和圓的方程的求法。

5、掌握空間幾何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及其判定方法。

6、掌握概率與統計初步裡的計數原理,理解三種抽樣方法,會求簡單問題的概率。

二、教學建議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掌握知識和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吧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教學思想方法的參透。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材,以學生為賬戶提,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複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加強課堂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親切合作,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根據材料個章節的重難點制定教學專題,積累教學經驗。

6、落實課外活動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加強對高層次學生的競賽輔導,培養拔尖人才。

三、教學進度

高一上學期

高一下學期

周次內容

周次內容

1-4複習國中知識和集合1-3數列

5充要條件

4-6平面向量

6-7不等式7-9直線的方程

8-10

函式10期會考試

11

期會考試11-12圓的方程

12-14指數函式與對數函式13-15

立體幾何

15-18三角函式16-18概率與統計初步

19-20期末、總複習、考試19-20

總複習與期末考試

總結:制定教學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同樣多”、“多”、“少”地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

3、初步培養觀察、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預計教學時間:

1節

三、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1、呈現小豬、小兔蓋房子的主題圖。誰能根據圖編一個故事?先給學生2~3分鐘組獨立觀察思考圖,然後請學生說說圖中的故事。

2、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中藏著那些數學知識。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同樣多”

(1)教師:圖中有幾隻兔子?一隻兔子搬幾塊磚?(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在黑板上貼小兔子的頭像和磚頭的影象)。一隻兔子搬一塊磚,小兔子的只數和轉頭的塊數誰多誰少?(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1只兔子對1塊磚,沒有多餘的磚頭,也沒有多餘的.兔子,我們就說兔子和轉頭的數量同樣多。這樣一個對一個的比較方法叫一一對應。要求學生口頭說:兔子和磚同樣多。

板書:兔子和磚同樣多

(2)教師:圖中還有那些物體的數量是同樣多的?(蘋果和小豬、小兔和小板凳、小兔和蘿蔔)(學生找出後要讓學生說說誰與誰同樣多,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動手操作,先在老師引導下襬處與5個梨同樣多的蘋果圖片,接著用鉛筆柏同樣多的橡皮,以及同桌合作,一個發指令,一個擺圖片,訓練學生的合作與動手操作能力。

2、學習“多一些”,“少一些”

(1)比一比

教師:觀察圖中一共有幾隻小豬?一共有幾根木頭?(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在黑板上貼相應的圖片。)

一隻小豬對一根木頭,有沒有多餘的小豬?有沒有多餘的木頭?

是小豬多還是木頭多?怎麼知道木頭比小豬多?

(2)連一連

教師:我們用連線的方法,一隻小豬對一根木頭(教師邊說邊示範連線)小豬都對上了,而木頭還多出一根。說明木頭多,小豬少,我們還可以說木頭比小豬多,小豬比木頭少。(板書:木頭比小豬多一些,小豬比木頭少一些)(要求學生跟著說,學會說完整的話)

(3)說一說

教師:圖中還有那些物體可以比?(蘋果和小兔、小豬和小板凳、小兔和小豬、小豬和胡蘿蔔等)(要求學生先同桌找一找,說一說,然後全班說,要求把話說完整。)

(4)動手操作

A、第一行擺4個圓,在圓的下面擺三角形,三角形比圓多一個。第二行擺幾個三角形?

B、第一行擺5朵花,第二行擺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擺幾朵?

C、同桌兩人先一人擺出兩種物體的,另一人用“誰比誰多幾個”和“誰比誰少幾個”的句子說一說擺的結果。然後交換角色。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幫助!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有73名學生。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因為學前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目的要求: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四、教學措施

1、由於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年齡比較小,對學校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鼓勵良好行為,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

2、剛入學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簡單數學知識,教師根據班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3、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4、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6、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和家長積極溝通,做到對學生的養成教育系統化。

五、教學時間周安排

周、次、時間、內容

第一週、9月1日—9月7日、第一單元:可愛的校園-快樂的家園

第二週、9月10日—9月14日、玩具-文具

第三週、9月17日—9月21日、第二單元:動物樂園-比高矮

第四周、9月24日—9月29日、比輕重-第三單元:有幾輛車

第五週、9月30日—10月7日、國慶節

第六週、10月8日—10月12日、摘果子-跳繩

第七週、10月15日—10月19日、可愛的企鵝-乘車

第八週、10月22日—10月26日、整理與複習-第四單元結束

第九周、10月29日—11月2日、第五單元

第十週、11月5日—11月9日、期會考試、第六單元

第十一週、11月12日—11月16日、第七單元:捆小棒-有幾瓶牛奶

第十二週、11月19日—11月23日、有幾棵樹-買鉛筆

第十三週、11月26日—11月30日、飛行表演-美麗的田園

第十四周、12月3日—12月7日、整理與複習和第八單元

第十五週、12月10日—12月14日、第九單元:統計

第十六週、12月17日—12月21日、期末總複習

第十七週、12月24日—12月28日

第十八週、12月31日—1月4日

第十九周、1月7日—1月11日

第二十週、1月14日—1月18日、期末考試、期末工作

第二十一週、1月21日—1月25日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單元教學內容:第6-13頁(比一比)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這幾個部分,按知識間具有的內在聯絡,將第二單元分為丙個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長短和比高矮,這樣化分是為了突出長短和高矮之間的內在聯絡,比長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們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數學思想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可以說,比高矮是比長短教學的延續。本單元體現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為全冊教材開了個好頭,因為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社會生活的的密切聯絡,知道數學是有用的知識,對產生親切感,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剛入學兒童對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並且本單元在編排上還具有開放性和創造性的特點。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還要給學生創造合作與交流的'機會,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同時還體現了比較方法多樣化的特點,鼓勵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比較。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比多少、比長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認為適用的比較方法,知道多少,長短和高矮是比出來的。

2、通過學生操作、觀察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語言表達和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3、在與他人合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識。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與曰常生活的聯絡

單元重、難點

1、學會運用自己認為適用的比較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語言表達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初步體驗合作與交流的快樂。

單元課時安排:約2課時

1、比多少………………………………1課時

2、比長短、比高矮………………………………1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9個單元:1、位置;2、20以內的退位減法;3、圖形的拼組;4、100以內數的認識;5、認識人民幣;6、100以內的加分和減法;7、認識時間;8、找規律;9、統計。

二、教學重點、難點。

1、100以內數的認識。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編寫意圖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應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學生在獲得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的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盒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

估計和交流。

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逐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展和欣賞數字美得意識。

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在數的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數學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逐步樹立學好數學動的自信心。

五、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數同學興趣濃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少數學生能力差,課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地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六、教學措施:

1、勇於創新,堅持認真教學。

2、因材施教,選用有效地教學方法。

3、對學生進行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對後進生的輔導。

七、課時安排

1、位置4課時

2、20以內退位減法12課時

3、圖形的拼組2課時

4、100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5、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5課時

7、認識時間3課時

8、找規律4課時

9、統計3課時

10、總複習5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7

教材內容分析及編排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身邊的、學生熟悉的、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密切聯絡的情境。每個情境又是包含有多個資訊的“資訊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的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絡的問題——形成“問題串”。

本冊教材所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裡,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二是指減少欄目設定,構建瞭如下編排結構:結合情境圖——你說我講——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

2、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3、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含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同伴交流。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通過演算法多樣化,體會優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瞭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5、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認識幾何形體和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6、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7、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資料處理的方法;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整理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8、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9、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並提出問題的習慣;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從知識技能、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這三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

9.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資訊提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說得比較完整而簡潔。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輕聲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合作。能與同學友好合作完成數學遊戲、數學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學研究。

⑼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 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教學一年級兩個教學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學兩班已個性初顯:(2)班如山野稚樸天成,勇敢無畏,少約束,法自然,擬嚴規矩,不壓個性,嚴愛相加;(4)班如園林靜美有規,和諧溫順,有禮貌,志上游,擬拓視野,鼓勵張揚,放手而愛。

四、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加強遊戲、兒歌、演示、觀察與操作,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聽、說、讀的分量,創造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貫穿審題、解題思路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思想思考。

5.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教學進度安排

總88課時

第零單元 課堂常規 2課時

第一單元 準備課 2課時

第二單元 位置 5課時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6課時

第四單元 認識圖形(一) 6課時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4課時

第六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9課時

第七單元 認識鐘錶 6課時

第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0課時

第九單元 總複習 8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9

國小一年級數學線上線下教學計劃: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為了切實做好開學復學後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銜接,進一步鞏固線上教學成果,確保實現本學期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20××年春季學期疫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幫助學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後教育教學銜接,保障春季學期教學時間,確保完成本學期小一數學教學任務、和教學質量。

二、做好學情診斷

1.梳理筆記作業。要梳理線上課程的聽課筆記、學生的作業情況,尤其是作業中的錯題,充分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

2.單元測試。開學要基於教材目標與學生學情,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檢測,方式可以是紙筆測試與口頭測試相結合,全面瞭解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

3.設計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學情與學習需求。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根據線上教學的侷限性和學生的學情,制定一份科學理的教學計劃。如哪些內容要重新讓學生體驗理解?哪些內容要重點講解?哪些內容需要查漏補缺?對於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怎麼展開復習?總上所述,安排以下幾種課型:

1.理解體驗課。一是體驗不深刻,讓學生再次體驗,比如100以內的進步加法和退位減法,需要引導學生擺小棒,真正讓學生體會算理。二是理解不深入,要設計活動加深理解。如第五單元,人民幣的單複名數之間的互化等。

2.查漏補缺課。有些內容學生錯誤率較高,有些線上學習的侷限性,學生接受新知比較難得知識點,這些內容要查漏補缺。

3.單元整合課。學過的單元,鼓勵學生自己去整理,加深學生對一個單元知識的理解和聯絡。

四、基於學情精心備課

線上教學,教師教了,不等於學生學會了。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學生學到的程度是不一樣的。這些學過的課,怎麼上?需要老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學情備課來展開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每次新授課之前可以結合前面的內容進行回顧梳理,尤其是有關聯的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達到學科知識學習上的銜接。

五、做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學生學得不好,原因也不盡相同。有些學生是因為學習態度問題,沒有線上認真聽課;

有些學生接受能力慢,認真聽了,聽不懂;

還有些孩子在老家沒有條件聽線上課程等,因為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指導策略。如沒有在線上認真聽課的,重新聽,反覆聽;

還有部分聽不懂的學生,就要一對一的.個別輔導。

六、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線上學習極大地考驗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我約束力,但是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缺乏師生互動、學生交流的環節,導致學生上課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參與性。另外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思維容易中斷以及不利於學生一些行為習慣的養成。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成為開展線下教學的障礙。所以恢復學習狀態、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構建融洽的師生關係,幫助學生儘快恢復學習狀態是當務之急。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同桌互助、比一比,小組合作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在輕鬆愉悅中交流互動,讓他們增強學習信心,重建學習規則。

XXXX

  20××年××月××日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孩子對美術有濃厚的興趣,但對美術課的認識停留在繪畫階段。由於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儘管對課堂新內容的興趣濃厚,但持久力差。一些學生由於資質較好,接受能力快,能夠很快成為班裡的美術尖子生。那些沒有受到學前教育的小同學,則美術能力較差,所以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師在以後的課堂上應注重後進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探求美術課各領域的知識,感悟美術學習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冊知識系統和結構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美術教學計劃安排了四個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即運用多中材料和手段,美術教學計劃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美術教學計劃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資訊,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組部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

“綜合·探索”: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本冊教材以“造型·表現”課為主,“設計·應用”課為輔,加上一節“綜合·探索”課和一節“欣賞·評述”課,共20課的內容。課程內容新穎,版面美觀,貼近學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夠感知各種隨意形狀,認識和運用各種平面形、常用色。運用形和色,進行臨摹、添畫、記憶畫、想象畫練習。

(2)學習使用各種簡易繪畫工具,學習撕、折、拼、貼和揉捏、搓、挖等手工製作法,養成正確地繪畫、製作姿勢與習慣。

(3)欣賞祖國風光和兒童畫、民間美術作品,感受其藝術之美。

2、技能目標

(1)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促進從無意想象過渡到有意想象,從再現想象過渡到創造想象。

(2)在繪畫活動中大膽用筆用色,鼓勵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3)提高手部運動的靈活性,促進手和腦的協調發展。

3、情感目標

(1)培養兒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2)讓學生感受美術活動的愉悅,激發兒童對藝術創造活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靈活的掌握對造型、色彩的運用,對設計理念的把握。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

難點: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培養審美情操,滲透德育。

三、教學的主要措施

(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養成過程,因此教師應加強行為習慣的培養。比如,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遵守上課紀律,及時完成作業等等。主要採取個性評價表的方式時時進行評價,促進學生好習慣的培養。

(二)提高審美情趣

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不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鑑別、感悟美術作品,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三)激發學習興趣

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教學進度安排

繪畫課1課時完成,手工課分兩課時完成。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1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二):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資料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演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資訊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2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三班和一年級四班的數學教學。一年級三班有48人,男生和女生都是24人;一年級四班有47人,男生23人,女生24人;兩個班共95人。由於是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每個學生的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社會關係都不相同;學生還存在年齡差異、性格差異、性別差異。同時,學生對進入學校開始班級授課的方式還有待適應。所以,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有以下:

1、規範學生基本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書寫習慣、發言習慣)

2、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思考能力)

3、滲透學生初步的數學思想(分類思想、對應思想、統計思想)

二、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

1、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以及學習數學的樂趣

2、初步形成良好的聽、說、看、想、做等學習習慣

3、能初步數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認讀寫010各數

4、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體會基數和序數的含義

第二單元比較

1、通過比較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經歷比較事物的過程,逐步提高仔細觀察的能力,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學會認真思考,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第三單元和第七單元加減法(一)(二)

1、通過從現實情境抽象出加減法的運算,並用算式解釋其實際意義的過程中,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經歷1020不同的表示方法,瞭解計數單位一和十,感受十進位制位置原理

3、通過計算與交流,體會演算法多樣化,能正確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4、能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通過比較和整理加減法算式,探索其規律,發展數感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

1、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學習認識鐘錶。

2、認識幾時、幾時半,幾時剛過,快到幾時。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第六單元認識物體

1、對形體的認識順序是:立體平面立體。

2、通過遊戲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

第四單元分類

1、聯絡生活實際,經歷分類過程,體會分類的思想和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整理和分類

3、體會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且分類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第九單元統計

藉助有趣、現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四)綜合應用

結合具體學習內容設計綜合實踐活動

如:

1、大家來鍛鍊

2、迎新年

(五)整理與複習

整理與複習(一):小結一、二、三單元的內容。

整理與複習(二):小結四、五、六單元的內容。

總複習:總結本期學習的內容:

(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

三、教學思考

1、對一年級的學生,藉助實物操作、圖形和自然語言進行學習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教師不應過早的、用統一的、抽象的符號或數學語言要求學生。

2、對一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通過觀察、談話等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的願望、興趣、和良好習慣。

3、對一年級的學生,教師應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豐富有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4、每一個數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

本學期的教學要求是:適應新學期、適應課堂教學、養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課時安排

1.生活中的數:9課時 大家來鍛鍊:1課時

2.比較:4課時 迎新年:1課時

3.加減法(一):18課時 整理與複習(一):2課時

4.分類:2課時 整理與複習(二):3課時

5.位置與順序:4課時 總複習:4課時

6.認識物體2課時

7.加減法(二):15課時 s單元檢測(待定)

8.認識鐘錶:2課時

9.統計:2課時

說明:課時安排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五、本學期課題:

《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教育創新動力,以“減負”精神為宗旨,深刻認識新時期新階段對基礎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點,提高效率,狠抓落實,大力推進以課程改革為重點的素質教育。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共有114人,經過半年的在校學習,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有少數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跟不上,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學生們都是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為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特制訂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冊教材主要包括兩大部分: (1)數與代數(共3個單元) 第三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

第五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一) 第七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二) (2)空間與圖形(共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置 第二單元——認識鐘錶 第四單元——認識人民幣 第六單元——認識圖形

此外還有實踐活動第八單元——探索樂園

(二)本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經歷認識左右、前後、上下等相對位置關係的過程,會用左右、前後、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2、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鐘錶,知道鐘面上表示的整時、半時、大約幾時,初步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會用>、<、=等符合和詞語來描述100以內數的大小。

4、能說出個、

十、百數位的名稱,識別100以內各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5、結合具體物品感受100以內數表示的量;能運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6、結合生活實際中的購物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有關元、角、分的簡單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7、會口算百以內的簡單加、減法,會計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

8、圖形的認識: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圖形;會用它們拼圖;能對簡單圖形進行分類;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9、能進行兩位數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運算,掌握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演算法則和書寫格式。

五、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重視與生活的聯絡,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素材,使學習變為生活。

4、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5、及時呈現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絡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數學意識。

6、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7、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和提高。